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傅雷家書》讀後感實用(14篇)

讀後感1.99W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傅雷家書》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傅雷家書》讀後感實用(14篇)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

要回頭寫讀後感時,我覺得很不輕易。因為全書收錄的這些家書,可謂篇篇出色,字字珠璣,做筆記或任何總結概括都有可能損害這部經典之作。所以,在這裡我只是記錄一些一讀該書後的重要印象,以及我所理解的作者所表達的重要思想。

首先,從形式方面看,《家書》讓我瞭解了什麼是細緻入微,無微不至,嚴謹認真……相信所有讀過家書的讀者對這些特點都深有感慨吧。根據自己很少的經驗,我覺得,之所以能夠如此,很大程度因了書信這種表達、交流或寫作方式。只有通過這樣的方式,才能有如此涉及廣泛、自然愉快的作品誕生。他不僅談藝術學習,還談生活、戀愛,談做人,談修養,甚至於兒子寫錯字,父親也會“鄭重其事”地指出並耐心分析、糾正。也正是這種方式而不是其他方式(如論文,譯作),使得我們可以直截地清楚地感受到,聞名文藝評論家、文學翻譯家傅雷先生做人、做學問的細緻、嚴謹、認真的態度和作風。

假如說《傅雷家書》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或者經典的“教子篇”,那麼,我想首先而最具這種意義的應當是這種態度和作風。但絕不僅限於此,還有,傅雷先生由於自己的學識、思想而能將任何大事小事闡發出深刻但絕不艱澀的道理,從而給人以啟發。 當然,我不認為它僅僅是“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或者“教子篇”,對於像我這樣並非藝術學徒(狹義)的讀者,這些家書仍不失其偉大。書中處處閃耀著聰明的光線,時時給人深刻的開導。其中貫穿始終,我以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關於做人、修養以及學問的關係實為一體的思想。

在我看來,這就是重視和強調“一般修養”的重要。在其他信中,這種思想都有出現,比如關於去博物館、去森林等建議,便是希望通過這些方式提高一般修養,而不是一味練琴、搞音樂。 對我的啟發則是,讀書只是修養途徑之一,另外還應有其他。即使讀書,也不應僅限某某學科。一般修養的建立和提高即要求文學藝術,科學、哲學、社會學、經濟學,歷史諸領域都需閱讀。因為,人生或生活絕不像大學學科分類那麼規範齊整。各領域都只是我們所生活的世界的一個側面,要理解我們生活的世界以及我們自己,廣泛閱讀是有好處的。其實我早就受了毛澤東的.影響而這麼要求自己了。 除此之外,其他比如,關於感情(激情)和理智的關係,應當以理智控制感情;常以星際或宇宙的視野看待人生的一切事物,因而明白人的侷限性,等等,皆為真知灼見,無不閃耀著理性的靈光!

以上便是一讀《傅雷家書》後的一些感想。所謂“書不盡言,言不盡意”,讀後感只能記錄我的一部分收穫,更多的則寫不出來,而是要融入身體。本來讀書筆記、讀後感之類就是手段而已,理解並踐行其中的道理才是最後目的。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2

每個人都體會過父母的慈子與教誨。當我讀著這本家書,感到的是一種另一番教誨,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種父母之子,這也是大多數子女所體會不到的。

這也許是這十年對她子慕不減的原因吧。是那一封封家書,就象一次次珍貴的談心,拉近了我們的距離,我像一個乖孩子在感受著,聆聽著,用心銘記著。傅雷是我國著名文學翻譯家、文藝評論家,他是一個博學,睿智,正直的學者,極富個性。母親朱梅馥是一個具有東方文化素養,又經西方文化洗禮,既溫厚善良,又端莊賢淑的東方女性。

父親傅雷對當今中外的文學、音樂、繪畫、涉獵廣泛,研究精深,個人的文化修養極高。而他培養的物件又是從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終於成長為國際大師的兒子傅聰。他深刻懂得,藝術即使是像鋼琴演奏也需要嚴格的技術因素,但絕不是“手藝”,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體現。他教育兒子說:“我始終認為弄學問也好,弄藝術也好,頂要緊的是“人”,要把一個“人”’儘量發展,沒成為藝術家之前,先要學做人,否則,那種某某家無論如何高明,也不會對人類有多大的貢獻。

一個純粹投身藝術的人,他除了藝術與個人的人格,已別無所求。讀了《傅雷家書》之後,真為傅雷先生對人生的如此認真與對子女的如此關愛而感動萬分。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事無鉅細,無不關懷備至。為人父母的可以從中學習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學藝術的特別是學鋼琴的可以從中學習提高技藝的方法,對解放初期至文革這段歷史感興趣的朋友也能從傅雷這位當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瞭解,而此書中對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強個人修養。

從家信的話語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對自己要求極嚴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讓兒子立下的三個原則:不說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他國籍。愛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動。有人認為書信是最為真切、自然與誠實的文字。是啊,因為寫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時即刻的內心所想,思想到哪裡,文字就到哪裡。給親人寫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於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從自身的經歷中給出經驗與教訓。所以,我想讀傅雷家書我們讀到的應該就是傅雷自己吧。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對傅聰音樂上的教育上,原先是強調技巧、而後反覆要他能真正領悟作品本身,這也就是凡事多從“為什麼”的角度思考問題,從而看到事物的本質。

傅雷在教育子女中自身的思想經歷也在不斷的提高,在傅雷身上我們看到的是中西二種文化融合的思想。高尚的父母培養出成功的兒女。傅雷夫婦一生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培養的兩個孩子,都非常有成就。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於字裡行間,給了我強烈的感染啟迪。讀了傅雷家書後,我懂得了許多,我更瞭解父母了。這本書不僅是一本教育書,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與孩子的一本書,讓孩子更瞭解父母,讓父母更瞭解孩子。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3

“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

——題記

家書一封,寄情三百。

翻開《傅雷家書》,一篇篇情深義重的家書赫然入眼,一位父親對孩子的教誨躍然紙上。以情為筆,以感為紙,將所有心底之意和盤托出,字裡行間光陰流動。

“真正的光明絕不是永沒有黑暗的時間,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罷了。真正的英雄絕沒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折服罷了。”這是傅雷先生的傲骨,他以此來要求他的孩子,也正因此他的孩子不僅多才多藝,更像他那樣擁有高尚的品質。

“早預算新年中必可接到你的信,我們都當作等待什麼禮物一般地等著。”洋洋灑灑的文字表達著自己的思念,只盼著孩子的一封回信,好安撫自己思緒良多的心。他們一個在國外苦修音樂,一個在國內被劃為“右派”,天涯海角重重疊疊的山水相隔,唯有不曾間斷的書信如鴻雁往來。

“你如今每次登臺都與國家面子有關;個人的榮辱得失事小,國家的榮辱得失事大。”穿過層層疊疊的紙面,我看見當年那個已經遲暮的父親,睜著渾濁的眼睛在燈下提筆,力透紙背意難平,一筆一畫出本心。他的愛藉此穿越千山萬水,跨過無數阻礙。他的愛其實很簡單,盼著自己的孩子能夠出人頭地,不墜平生志向。

我們的父母呢?他們或許沒有那麼偉大,或許能給我們的只是微薄的幫助,卻一定是像傅雷夫婦那樣竭盡他們的全力給予孩子愛。只是我從未理解,也曾一度抱怨,抱怨母親給予我的關注不夠,抱怨她不能像其他家長在功課上輔導我。我不曾知道她的辛苦,她也不曾向我透露。與傅雷和傅聰截然不同的是,我與母親平日裡幾乎不交流。我們好像各自在自己的生活裡過得怡然自得,卻不清楚對方世界裡自己的模樣。

後來是一封信讓我解開了纏繞交疊的.心結。書信真是件很神奇的東西,那麼薄的一張紙,那麼厚的一份感情。只有在書信裡,我們才能毫無顧忌地寫下自己想說的話,才能毫不猶豫地表達平日說不出口的“我愛你”。母親在信裡表達對我的建議,我在信裡傾訴我的難過。我們可以坦然地面對自己,無論晴雨。讀到序言《讀家書·想傅雷》,感觸最深的便是一句“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還沒來得及說出的“對不起”,是再也說不出口的“我愛你”。

因此現在的我,願傾滿腹詩書,極盡文采,用最簡單質樸的語言表達最深切熱烈的愛;願為你在長夜裡提一盞燈,讓你永遠有著光和熱;願一直跟在你身後,讓你回頭時能在眼裡倒映出我的背影。

以我赤子之心,寄你牽念之情。

我愛你,就像突然有了軟肋,多了一份牽掛;又像是披上鎧甲,突然間所向披靡,無所畏懼。

一紙家書聊以贈,附以江南一枝春。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4

多棒的精神駁船啊。

唐朝時,杜子美說,經過三個月的戰亂,一封家書抵得上一噸黃金,家書不僅是一種關心,更是一種無法面對面交流的對話。我知道名人的書,包括麥的《致兒子的一封信》,那是我過年才吃的那碗福湯。又熱又粘;我也知道《曾國藩家書》是認真現實的,就像良藥苦口,教了很多兒孫。《傅雷家書》是求同存異。它有著天然的中國風捲軸,又有著自己的西式風格,開放而開放。它在情感上是平靜而凝重的,但卻傳達著溫暖的親情。

《傅雷家書》記錄了傅聰與父母的家書,父子談人生的哲學,朱力做人的方式;媽媽們從小就關心生活細節,交流經驗。在這封飽含深情和教育智慧的信中,傅雷先生的原則和對生活、藝術和祖國的堅守汩汩而出

彷彿是一艘精神駁船,傳遞著家族的高貴品質,短短的紙張,悠長的愛情。

傅雷先生是一個有價值的人物,以身作則,更注重孩子的教育方式,所以他是孩子身邊最好的榜樣。傅雷先生在英語和法語經典翻譯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都與他個人的努力和奉獻密切相關。然而,家書中沒有一個字灌輸了作為一個傅聰男人的基本奉獻、謙虛、忠誠和簡單。正因為傅雷以身作則,忘了吃飯睡覺,追求心中神祕的文學力量,傅聰也更加努力地練琴,細細琢磨著浪漫而富有哲理的肖邦。

傅雷先生和他的大兒子傅聰有一種,的感覺,這是一種分享和建議的教育方式,一個老師和一個朋友,一種相互融合和相互促進的教育方式,值得現代家庭學習。言語無法準確概括父親對年輕人的關愛之情。就像綠茶和茶葉,不重也不浮,彼此靠近,為民族文化的弘揚做貢獻,為社會時尚的進步燃燒自己短暫的生命,為自我的成就稀釋自我的利益,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候,也是互相鼓勵。傅聰的老師傑維茨基讚揚了傅聰對祖國的熱愛、高超的音樂技巧和天才般的'頭腦,他註定要為自己熱愛的祖國贏得榮耀

傅雷先生在傅聰接受的嚴謹的音樂訓練中滲透著他父親特有的愛,這種愛的載體是他的愛國、敬業、謙虛、嚴謹。家書講的是朱先做人,後做藝人,再做音樂家,再做鋼琴家的人生哲學,都是依附於這條又細又美的鯉魚。

傅雷先生對生活的熱愛,對家庭的熱愛,對工作的孜孜不倦,對國家的忠誠,對社會的關懷,對中國偉大文明的探索,他一生無盡的遺憾,都是對後代的一種熱切的希望。希望現在的青少年能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勢頭,在更好的環境中填充自己,突破藩籬,向前看!

世界不會因為你的靜止而停止,所以繼承你的夢想,拿起希望的火炬,扛起這艘駁船的精神力量,繼續航行。新生活的黎明正在等待你的期待!

獨處會創造一個世界。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5

一本好的書講究一個“真”字,家書則更是如此。傅雷兩個孩子的成就,便是讓這本家書擔起了這個“真”字。

《傅雷家書》在國際間的聲譽很高,所依靠的不僅僅是傅雷在磨難中歷練出的深厚筆法,更打動人心的是家書中每一個字都凝結了一個父親對孩子的苦心孤詣。家書中的父親形象不是一個板著臉的霸道形象,他的話語更 像是一個兄弟一個朋友平等的問候叮嚀。只有在表現出對孩子的思念時,幾絲無力才使人記起,這已經是一位兩鬢斑白的老父親。

《傅雷家書》被譽為“充滿著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它更像是一本成年人,尤其是父親所不得不研讀的名著。傅雷對孩子獨特的教育方式,他那感人的平等對話。成為幾代父親的楷模。他不是憑著父親 的權威讓孩子明白他的苦心,更不是試圖讓孩子成為一個百毒不侵的鋼鐵。傅雷教匯出的孩子是真正“人”。一個大寫的有血有肉的人。“人畢竟是有感情的動物,偶爾流露一下不是可恥的事。”這是傅雷在家書中對傅聰說 的話。我的天啊,他真是深深的感染了我。我無法想象一個身在異國的孩子看到這樣一句話,會感動到何種地步。或許還要有幾滴眼淚來表現自己的心情吧。

被生活磨礪出的滄桑和行萬里路表現出的滄桑。是完全不能相提並論的。因為建立在生活方面的成熟,多為瑣事煩惱,一點小事就會心煩意亂。而路走得多了,人也會見得多,性格也會變得從 容淡定,做到“泰山崩於前而心不跳”。這就是二者的差距。

其實與其說傅雷成就了傅聰,倒不如說父愛,創造了一個傑出的藝術家和一個偉大的藝術家之父。有人說父愛像一座大山,雄偉有力。可傅雷的愛,卻如潺潺清泉,緩緩流入人心,滋潤那片心靈的土地,這正如魯迅先生 所言“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那飽含著殷殷父愛的諄諄教導,那穿透靈魂的人生和藝術體驗,如源頭活水注入兒子的內心,拓寬了傅聰有限的人生閱歷,加深了對藝術的體味和把握。沒有愛,就沒有堅強的男 人傅聰;沒有愛,就沒有藝術家傅聰。

中學課本,節選了傅雷與傅聰的藝術對話,傅雷的一句話讓我感觸很深“你的脈搏與莫扎特一樣,你真正理解了莫扎特”。“脈搏一樣”。多麼恰當形象的比喻。脈搏一樣,這是對音樂何等的理解。沒有幾十年的文學經 歷,是無論如何說不出這種話的。這是對孩子最高的讚譽。按照常理父親的角色應該是“糟糕透了”。可傅雷另闢捷徑一人分飾兩角。在角色轉換方面如魚得水。孩子也爭氣,這父子兩可真是羨煞旁人。

也許再過十幾年,我們這一代人也會為人父為人母。我們之中有幾人能打到傅雷的境界,我們無從知曉,但能夠與子與女產生共鳴,脈搏一致體會到為人父母的快樂,這也就足夠了。這也就是我從《傅雷家書》中學到的。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6

“一個人對人民的服務不一定要站在大會上講演或是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業,隨時隨地地點點滴滴的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訴人家,無形中就是替國家播種、施肥、墾殖。”這是傅雷在給兒子家屬中的一段話。在《傅雷家書》中,我看到了一位父親對孩子的諄諄教誨,字裡行間,流露出傅雷對傅聰強烈的父愛。這種愛使人震撼,使我對傅雷愛子教子的精神所深深打動。

這本書主要是傅雷在書信中告訴孩子如何做人,如何搞藝術,以及如何對待生活等問題。他教兒子要做一個謙虛謹慎的人,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在生活上,傅雷也對兒子積極的引導。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花錢,事無鉅細,無不關懷備至。而且他敢於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從自身的'經歷中給出經驗和教訓,他無疑是兒子的良師益友。

人自愛其子,是一種自然的規律。生命有限,而傅雷卻通過自己的兒女來延續自己的生命,讓兒女學會對社會、對祖國、對世界負起責任來。在傅雷的文字之中,他高度負責的精神可見一斑。傅聰在異國漂流的生活中,他從父親的書信裡得到了無盡的精神養料,好像父母仍在身邊,給他力量,突破衝重重的阻力,踏上一條完美的成長道路。

《傅雷家書》充分地體現了傅雷的思想,他寫在紙上的都是些家常話。有人認為書信是最為真切、自然和誠實的文字。他無拘無束,思想到哪裡,文字就到哪裡。正因為這樣,《傅雷家書》如山間清泉,如藍天上的白雲,如飄飛的雪花,如無瑕美玉。感情是那樣的純真和摯樸。傅雷對他的孩子疼愛有加,但在疼愛的同時,不忘對其進行全方位教育。愛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對傅聰的愛卻沒有成為那種普通的溫情脈脈,而是始終把道德與藝術放在舐犢之情之前。正如他對傅聰童年嚴格的管教,雖然不為常人所認同,但這是他對兒子更為深沉的愛。從傅雷的話語中我看到了作為父親的他在兒子長大成才的道路上所灌注的心血,在童年時代是這樣,在形如隔世的大洋兩岸,不是依舊如此嗎?

說到這裡,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們雖然不是像傅雷那樣的偉人,但是他們給我的愛卻並不比傅雷給傅聰的愛要少。他們事事為我著想,為我考慮。他們雖然不能講出許許多多為人處世的大道理來,但是,日常的教誨又何嘗不是立身行事的準則呢?

書中時時給人深刻的開導,處處閃耀著智慧的光芒。不僅如此,從書中我還感受到了家長們的用心良苦和他們給予我們的崇高的愛,正如傅雷在信中對兒子說:“孩子,我從你身上得到的教訓,恐怕不比你從我這兒得到的少。尤其是近三年來,你不知使我對人生多增了幾許深刻的體驗,我從與你相處的過程中學到了忍耐,學到了說話的技巧,學到了把感情昇華!”所以,《傅雷家書》拉近父母與我們的距離,讓我們互相理解,互相體諒。親情溢於言表,給天下父母子女強烈的感染和啟迪。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7

這怕是對現在的我最為受益的一本書了,一封封家書事無鉅細,從彈琴到藝術,從從柴米油鹽到做人,父親傅雷說的每一句話都是自己的經驗之談,這無疑是給兒子的一筆巨大的財富,同時也是給我們讀者的一筆巨大的財富。下面我想分享幾句自己特別特別贊同也也特別特別喜歡的幾句話:"日常生活一亂,精神絕不可能平靜"這對於八年級的我來說是深有同感,卻表達不出,現在看到,才猛然間被點醒。因為每次計劃的不妥當,考試前為複習沒充分擔憂,開學前為作業擔憂,使自己的內心常處於焦慮和不安之中,心裡充斥的也都是負面的情緒,亦是恐慌亦是暴戾,從而影響到了我對父母、朋友的態度,同時手上又戴滿了許許多多的"戒指",這樣一來,如何能解決問題?又像傅雷先生對兒子說的那樣"唯有冷靜與客觀,終能想出最好的辦法。"所以啊,又聯想起影片《三傻大鬧寶萊塢》中蘭徹遇到困難時常對自己說的"All is well"不正是這個道理嘛,只有一個人的內心平靜了下來,才能夠理性、客觀地去看待一個問題,才不會被自己的主觀感受所左右,這樣才能找出一個最佳解決方案或是一個成熟的抉擇。書中還有一句話,讓我滿面羞愧,即是"責人太嚴,責己太寬"。這句話彷彿是在我耳邊對我大聲說出的.。能夠意識到這點的並改掉這點的人,實在是讓我太為讚佩,因為我平時在生活中與人探討一個問題,也是近日由老師家長提醒,才意識到,我從來都是站在所謂的"上帝視角"來看問題的,把問題想得簡單、片面,又總以絕對的好和壞、對和錯去論述。再來說與人相處方面,我總是將他人的一些細小失誤,冒犯地毫無禮貌地拿來侃侃而談,無限放大他人的缺點,對生活習慣邋遢,有驕傲自大的自己則是無限寬恕。現今總算是認識到這點了,也算是對我現在以後做人的一個進步吧。好多句子都太太喜歡,因為手速不夠哈,再拿最後一句來分享一些自己的看法,這句是傅聰的話,也是很有共鳴,"經過我的觀察,什託姆卡先生的方法也有缺點,而且所有的先生都不夠客觀,不夠"對症下藥"。因此我的看法,最好是自己儘量觀察,吸收對我有益的方法及意見。"這不正合學習是一個道理嘛,我聽過無數的老師的物理課,但從未找到真正一個完全滿意的,都有不足和缺點,但最重要的其實是老師和家長都在主張的要自主學習,自己找到對自己有益的方法,自己對症下藥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有效的。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8

每個人都體會過父母的慈子和教誨。當我讀著這本家書,感到的就是一種另一番教誨,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種父母之子,這也就是大多數子女所體會不到的。這也許就是這十年對她子慕不減的原因吧。就是那一封封家書,就象一次次珍貴的談心,拉近了我們的距離,我像一個乖孩子在感受著,聆聽著,用心銘記著。

傅雷就是我國著名文學翻譯家、文藝評論家,他就是一個博學,睿智,正直的學者,極富個性。母親朱梅馥就是一個具有東方文化素養,又經西方文化洗禮,既溫厚善良,又端莊賢淑的東方女性。

父親傅雷對當今中外的文學、音樂、繪畫、涉獵廣泛,研究精深,個人的文化修養極高。而他培養的物件又就是從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終於成長為國際大師的兒子傅聰。他深刻懂得,藝術即使就是像鋼琴演奏也需要嚴格的技術因素,但絕不就是“手藝”,而就是全身心、全人格的體現。

他教育兒子說:“我始終認為弄學問也好,弄藝術也好,頂要緊的就是‘人’,要把一個‘人’儘量發展,沒成為藝術家之前,先要學做人,否則,那種某某家無論如何高明,也不會對人類有多大的貢獻。”一個純粹投身藝術的人,他除了藝術和個人的人格,已別無所求。

讀了《傅雷家書》之後,真為傅雷先生對人生的如此認真和對子女的如此關愛而感動萬分。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事無鉅細,無不關懷備至。

為人父母的可以從中學習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學藝術的特別就是學鋼琴的可以從中學習提高技藝的方法,對解放初期至文革這段歷史感興趣的朋友也能從傅雷這位當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瞭解,而此書中對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加強個人修養。

從家信的話語中看出傅雷就是一位對自己要求極嚴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讓兒子立下的三個原則:不說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他國籍。愛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動。

有人認為書信就是最為真切、自然和誠實的文字。就是啊,因為寫下的一切文字都就是即時即刻的內心所想,思想到哪裡,文字就到哪裡。給親人寫信更就是如此,而且就是他敢於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從自身的經歷中給出經驗和教訓。

所以,我想讀傅雷家書我們讀到的應該就就是傅雷自己吧。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就是因材施教的,在對傅聰音樂上的教育上,原先就是強調技巧、而後反覆要他能真正領悟作品本身,這也就就是凡事多從“為什麼”的角度思考問題,從而看到事物的本質。

傅雷在教育子女中自身的思想經歷也在不斷的提高,在傅雷身上我們看到的就是中西二種文化融合的思想。高尚的父母培養出成功的兒女。傅雷夫婦一生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培養的兩個孩子,都很有成就。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於字裡行間,給了我強烈的感染啟迪。

讀了傅雷家書後,我懂得了許多,我更瞭解父母了這本書不僅就是一本教育書,也就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與孩子的一本書,讓孩子更瞭解父母,讓父母更瞭解孩子。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9

夜幕低垂時,天窗也變得晶瑩剔透,牽引著一泓月光鋪陳進入老屋,與孤燈為伴,用書填充著寂靜的夜晚,讓月華靜靜瀉入書裡的文字。

“辛酸的眼淚是培養你心靈的酒漿”,“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獨的,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創造許多心靈的朋友!永遠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會落伍,永遠能與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沉浮,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廓然無累”......傅雷用最樸素的文字深深地觸動了我,一讀再讀,不知不覺就被代入進去,有那麼一瞬間,我覺得“我就是傅聰”。

家書自古以來一直是人們寄託思念,表示慰問,還有教誨子女的一種方式,詩詞中也提到過“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或是“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在傅雷“又熱烈又恬靜,又深刻又樸素,又溫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的文字中,我們感受到了傅雷對兒子無微不至的愛,這愛如山間的潺潺清泉,緩緩的流進我們的心間,滋潤著我們的心靈。

我常常想,如果是我,形單影隻漂泊在異國他鄉,會不會對曾經叛逆的自己產生一絲怨恨?會不會對我枯燥而乏味的成長之路產生一絲不甘?

我知道,怨恨也許會有,不甘也可能會有,但是對父親的感激與愛,也一直都在,從未離開。每當我筋疲力盡的時候,父親總是告訴我堅持;在我比賽失利的.時候,父親從不責怪,耐心的安慰我並找到我的不足,在他的眼裡我就是第一;在我吃苦受累的時候,是父親給予我安慰;當我迷茫不知所措的時候,是父親為我指明方向;當我身體不適時,是父親給予我關懷和溫暖。

當別人的父母讓孩子時刻繃緊神經保持奮鬥狀態時,傅雷卻教給孩子要學會放鬆。說過多次孩子仍未照做時,他也沒有對孩子發怒也沒有抱怨孩子,而是一次又一次耐心的告訴孩子放鬆的重要性,並介紹給孩子放鬆的方法,而傅聰也因為聽取了父親的教誨,在琴藝和生活上有了很大的進步。

他知道孩子彈琴時有晃身體的毛病,便在家書中一次又一次的提醒孩子,看到孩子在演奏中有其他問題時也及時指出,並與孩子成為了知己,平等的交流,討論其他演奏家演奏時的風格與問題,提醒兒子自檢自省,引以為戒。

讀到這裡,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父母,他們雖不是什麼大音樂家,也不像傅雷那樣能講出來大道理,但他們做什麼事都會為我著想,為我考慮,為我打算,盡己所能幫助我,一切的一切都為了我。

合上書本,而眼中氤氳的霧氣,還在眼眶中打著轉兒。

夜間的月光,多了幾分溫柔,而我的內心是良久的釋悟,就像是落日的餘情未了,就像傅雷對兒子永遠的愛,就像傅聰對父親越來越深的感激。

原來,我們都是傅聰,在愛中成長,終有一日會讀懂那份深沉的愛的傅聰。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0

那一年,一位老先生踏入了我的生活中。我深深地被他對兒子的而不失嚴厲的偉大的父愛所觸動。而他對兒子說的那句話,讓我念念不忘……

他,是一位和藹可親卻又嚴格的父親;他亦是一名成功的教育家;他,便是傅雷老先生。《傅雷家書》的書中是父親對兒子關於教育的點點滴滴。而書中的內容也在滲透在我心裡,滋潤那一方土地。

初春好,乍暖還寒。點點光亮透過窗戶落在陽臺上,一個身影蜷縮在角落,是不是發出愉悅的笑聲“哈哈……”,熟不知,自己將面臨理性的大事。

來,丫頭,吃飯了!”笑聲停歇了一會,“好,媽,來了!”女孩並沒有在餐桌上放下手機,而是一邊滑著短視訊,一邊吃飯,她又開始了,“孩子,手機是不是用來收錢的那隻啊?”母親的眼睛圓了一圈,嘴巴緊抿著,“嗯,是。”我的手指在螢幕上點來點去,終於,火山爆發了,父親手中的筷子哆嗦了下,“吃飯!什麼時間該做什麼!多大了,還不懂事?萬一有人假髮怎麼辦?”我抬頭,望見的父親圓潤的臉,眼睛裡似有烈火,瞪得似銅鈴般。我停下了玩心,鼻尖酸酸的,他以前不是這般的。眼淚在眼珠裡打轉,我低下了頭“是,我不懂事,怎麼了?”接著,一聲“砰”,將父母倆隔絕。

我抬頭望向天空,早已黯然失色,淅淅瀝瀝的小雨從天落下,似過了篩似的,這是鬧翻的我們吧。腦海裡也浮現出了:家裡以賣粗糧為生,隨著時代的進步,現代人大多都用手機支付;當然,也有一些精明的人會打小算盤:裝付。我似乎在給他們機會。似石子落入我心,漾起漣漪,怪硌人的……

我憶起與父親平時一起打鬧嬉笑,我的父親不是那麼嚴肅,我很慶幸。同時,我也任性了,因為一件小事與父親翻臉。我很後悔,但後悔藥是沒有的。我的眼裡流露出了一絲自責與心酸,眉毛緊皺著。我開始想辦法和好,一遍一個方法從我腦中略過,而老先生的話也從書本上飛進了我的腦海裡,“一個人往往對有在手頭的東西(或是環境,任何可貴的東西)不知珍惜,直到了失去才後悔!這是人之常情,但我們不能因為人之常情而寬恕我們的'這種愚蠢,不想法去改正。”它在我心裡暈染開來,久久不得平靜,還留有餘味。我彷彿看見了那位和藹可親的教育家的臉龐,他貌似在鼓勵我,臉上掛著微笑。我也不知所措了,我的任性……

我推開了房門,吸了吸空氣,決定放下我所謂的面子,探頭,一眼望到了沙發上的父親,我小心翼翼的走過去,調小了音量:“爸爸,是我不懂事,我錯了……”我的手揪著褲腳,冒了冒冷汗。父親的眼睛又圓了,但又漸消,餘光裡剩下的全是笑意……生活中,也許我們都是將脾氣留給父母的孩子,傷害了三人。若你試著改變自己,理解他們,或許這世界上的父母會輕鬆一點,多了一點舒心,欣慰。

天空高了又高,光亮衝破雲層,落在了窗臺上。我在傅雷老先生的引領下,邁向了成熟的跨越點。微風拂過我們的臉頰,雨過,空氣裡充斥著青草的香味,這,是春天的徵兆,也似慶祝我與父親的和好了。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1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書信作為萬里相隔的親人之間維繫感情的方式,自古至今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而一對父子之間的通訊,能產生如此大的影響,得到如此多的認同,這就是《傅雷家書》不同於普通家信之處。

我長期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所以無法體會到那種互通家書時因距離而產生的淡淡的憂愁和絲絲的甜蜜。我很嚮往這種感覺,因此我拜讀了這本《傅雷家書》。

《傅雷家書》摘編了1954年-1966年傅雷暨夫人寫給兒傅聰、傅敏等的中外家信185封,其中大部分是寫給出洋在外並最終成為著名鋼琴演奏家的大兒傅聰的信件。洋洋萬言,字字意湧動,閱者無不為傅雷教的精神感動。信中有對過去教過於嚴格的悔贖,有對兒進步的表揚和鼓勵,有對音樂和藝術的指導和探討,有對國家建設及運動的看法和意見,有對兒生活的噓問和關心,“貫穿全部家書的情義,就是要兒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看一部家信錄,就是看一片傅雷的“又熱烈又恬靜、又深刻又樸素、又溫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冰心世界,我們不光明白了傅雷之所以能夠成為一代翻譯名家的原因,更會從中學到如何育成才的人生真諦。

傅雷教是以嚴厲而著稱,我以為他們父子的關係固然是不太好的,而讀了此書之後,想法有了極大的改變。傅聰至海外留學,與父親的聯絡自然只能依靠書信,於是父之情便在一封封家書中表露無疑。他們通過書信一起討論藝術,研究樂曲的,交流對事物的看法,雖然沒有母通訊時那種噓寒問暖,但他們之間的默契卻是其他無論什麼都無可代替的。掩卷後對書回想起來,最大的感觸就是傅雷對藝術甚深的造詣。傅雷對於藝術尤其是樂曲的領會,頗有一番自己的見解。這便使我不禁想到,大凡在文學上有所建樹的人,在藝術領域也有著較高研究。也許便是因為文學和藝術是相同的吧。不同的優秀的'文學作品,讓人讀完了會產生不同的心理效果;而風格迥異的各類樂曲,也會帶來相似的結果。秀美的散文,帶來的是有如欣賞了歡快的詠歎調後的愉悅;沉重的小說,帶來的便是如同悲慟的交響曲給人的震撼;詼諧的雜文,帶來的會是歌劇般幽雅的場景和事後無盡的思考。細讀完這本《傅雷家書》,感覺是像戲曲那樣給人以不俗的氛圍和回味的餘地。

《傅雷家書》全書是一個父親在循循善誘,讀來很親切,既飽含了對兒的深情,也有著父親獨有的不可抗拒的威嚴。

讀了《傅雷家書》,感受的是一顆純潔、正直、真誠、高尚的靈魂。父子之間的感情因為藝術的崇高而得以昇華,成為一份取之不盡的人類精神的養料。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2

前段時間為了湊單,買了本《傅雷家書》來看。斷斷續續的看,現在也僅僅看到傅聰剛去波蘭第一年(1954年)的部分內容,大多是在談藝術、談人生。信中流露出的父母對兒子的深情自不必說,傅雷、朱梅馥夫婦二人的品行也自然而然的展現出來。

用正直二字冠在傅雷身上並不為過,從他對他學生畫作的評價中就可以看出一二,他講求藝術中的思想、感情,摒棄形式主義、華而無實。也許正是因為其錚錚傲骨使得其走向最終的自殺。然而,就像年味這些傳統文化正在慢慢變淡一樣,堅守正直、善良、誠信等等這些品質的人也越來越少。我更願意相信,這是一種時代變遷帶來的影響,使得人們不斷的妥協。

在豆瓣上看到一段話,如下:“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人際之惡,人性之惡,結構之惡,都很惡。但還要一種,是一種深沉的厚重的惡的生態和文化孕育出的世路之惡,民間的.厚土之惡,黑惡之惡。一個人如果想做一點事業,或者想做一個好人,特別是體制內的好人,就必須要接觸這種惡,甚至被迫團結這種惡中尚且不惡的部分,否則就做不成事情,就成不了一個“好人”。

也沒有力量。沒有力量,就講不起道理。不要以為好人就是內心乾淨,很多好人,是要捏著鼻子走過惡的花園的。很多人,特別是所謂知識者,什麼都懂,調門最高,但就是做不成任何事情,任何事情交給他,他都能搞砸。就是因為,他們的勇氣和見解,是實驗室裡的勇氣。是文章裡的見解。我不是一個有勇氣的人,但我見過有勇氣敢於挑戰惡世者,大多沒有書裡那麼純粹。”深以為然。想來,傅雷就像這段話中所講的“實驗室裡的勇氣”,只是,傅雷並沒有搞砸,他只是通過終結自己來對抗。

也曾記得一位老師的言論:如果想要推動一些事情,那必須是從內部發起的。這也就意味著,你必須是內部的人。如果想要成為“裡子”,萬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是不太現實的。

在學校的時候,無論自己看起來多麼不值一提的事情,都需要層層蓋章,而且先後順序必須要有:如果前一個章沒有蓋,後面的人是鐵定不會給你蓋的。當時只會暗自嘲笑這種效率低下,現在回想起來卻笑不出來。在錯綜複雜的體制之內,誰都不願意做最後那個“背鍋俠”,擅長甩鍋的人比比皆是。在一個小小的科室,財務也會來上好幾個流程,自己不做財務可能會覺得財務小題大做,可是,自己若真在那個位置上,又怎敢留下一些糊塗賬?

再反問自己,這些能掌控的了嗎?還是書中自有黃金屋:“多想想人生問題,宇宙問題,把個人看得渺小一些,那麼自然會減少患得患失之心,結果身心反而舒泰,工作反而順利!”——《傅雷家書》。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3

傅雷對子女深切的愛意,在《傅雷家書》中表露無疑。如何做人,如何對待生活是傅雷最想要教導子女的,也是這篇書信中著重強調的。

對兒子的生活,傅雷進行了有益的引導,對日常生活中如何勞逸結合,正確理財,以及如何正確處理戀愛婚姻等問題,都像良師益友一樣提出意見和建議。圈圈愛子之心,溢於言表。同時,傅雷用自己的經歷現身說法,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做事要嚴謹,禮儀要得體;遇困境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要有國家和民族的榮辱感,要有藝術、人格的尊嚴,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事無鉅細,無不關懷備至。 讀了《傅雷家書》之後,真為傅雷先生對人生的如此認真和對子女的如此關愛而感動萬分。為人父母的可以從中學習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學藝術的特別是學鋼琴的可以從中學習提高技藝的方法,對解放初期至文革這段歷史感興趣的朋友也能從傅雷這位當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瞭解,而此書中對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強個人修養。從家信的話語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對自己要求極嚴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讓兒子立下的三個原則:不說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他國籍。愛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動。

有人認為書信是最為真切、自然和誠實的文字。是啊,因為寫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時即刻的內心所想,思想到哪裡,文字就到哪裡。給親人寫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於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從自身的經歷中給出經驗和教訓。所以,我想讀傅雷家書我們讀到的應該就是傅雷自己吧。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對傅聰音樂上的教育上,原先是強調技巧、而後反覆要他能真正領悟作品本身,這也就是凡事多從“為什麼”的角度思考問題,從而看到事物的本質。傅雷在教育子女中自身的思想經歷也在不斷的提高,在傅雷身上我們看到的是中西二種文化融合的思想。高尚的父母培養出成功的兒女。傅雷夫婦一生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培養的兩個孩子,都很有成就。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於字裡行間,給了我強烈的感染啟迪。

弗蘭西斯·培根曾說:“人類的命運,操縱在自己的手裡。”這是對的,但毫無經驗,涉世不深我們在渴望成功,希望做一番大事業時,就需要智慧的指引。

《傅雷家書》無疑使人生道路上的指路燈,它將教你做人的道理,告訴你應對人生的態度,它也會告訴你所有邁向成功的方法和技巧,幫助你開啟財富的智慧之門,開創你輝煌的人生!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4

“赤子孤獨了,就會創造一個世界”我第一次翻開書時這句話就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腦海裡。發現這句話是傅雷收到傅聰從波蘭來的信,知道傅聰的老師、朋友、聽眾對傅聰的演奏的讚美後所寫的回信上的文字。繼續閱讀了解到:這本書是傅雷的兒子傅聰出國留學和父母來往的家信的收錄。魚傳尺素,父親有含蓄的不捨和留戀躍然在家信上。

我看到家信上說“我們之間,除了“愛”之外,沒有可說的了。只要常常寫信來,只要看見你寫著“親愛的爸爸媽媽,我已滿足了。”在那個時候的中國,留學的.人是少之又少的,傅聰和父母分別時間之長可見一斑。那個年代沒有手機,只能通訊。國際之間傳達信件是費時費力又費錢。父母和孩子互相的思念之情也從信件上一行行的文字中湧出來。想到當我獨自出門研學時,每天父母都打電話來的噓寒問暖,不是和傅雷的愛子之情相仿嗎。

“你要學習的不僅僅有音樂,還要在舉動、態度、禮貌各方面吸收別人的長處。否則,我對你們也不會從小就管這管那,在種種禮節方面跟你煩了。但希望你不要嫌我繁瑣,而要想到一切都是要使你更完滿,更受人歡喜!”這是信中的語句。傅聰來波蘭有一年左右了,父親、母親仍是經常給他寫信。作為一個父親,傅雷事無鉅細,又是指導傅聰如何處理人際關係,待人接物,又是提醒傅聰他身處西方上流社會,言行舉止都是格外重視,融入西方禮儀,細緻到一件件小事都仔細說明,父愛就張顯在一點點的小事上。

傅雷的愛子之情讓我心中也感到溫暖無比。在自己遠走高飛,去追尋自己新的生活時,父母就像這樣在背後默默支援你,陪伴你。而傅雷還怕說多了傅聰會厭煩,還苦口婆心的解釋,令人感動。我的父母不也是一遍遍不厭其煩的教導著我嗎,可我還總因此跟他們吵架,看到傅雷剖析自己的內心,我不禁感到萬分愧疚。

“以我們的感情來說,你一定懂得我們想見見你的心,不下於你想見我們的心。可是我們不能只顧感情,我們不能不硬壓著個人的願望,而且為你更遠大的問題打算。”他們互相都想團聚,可是出於傅聰的事業考慮,現在這個時間點也不適宜回國。作為父親傅雷也很矛盾,一方面自己已經許久未見到兒子,想要和兒子見一下,談談心,可客觀情況不允許。所以傅雷抑制住了自己的思念,反過來又去勸說傅聰不要回國。還替他排憂解難,分析局勢。含辛茹苦,一步步哺育成人的孩子,在成才之際,離開屋簷之時當然是充滿不捨之情的,他們希望傅聰獨立、自立開闢屬於自己的天地。

現在來看傅雷已經逝世了,但他們的精神和他的貢獻是永遠也不可以磨沒的,傅雷家書中所傳達的人生道理和獨特的傅雷家風將永遠不朽。家書所體現的不僅僅是傅雷對兒子深沉的愛,更是他精神的匯聚。

一天天地閱讀《傅雷家書》真的好像同傅雷一家過了半個人生。每一頁書都代表時光逝去,傅雷一家是如此,我亦是如此。體悟父子情深,我會帶著傅雷的精神財富奔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