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昆蟲記》讀後感[優選]

讀後感1.26W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昆蟲記》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昆蟲記》讀後感[優選]

《昆蟲記》讀後感1

目前,黨中央號召構建和諧社會,這不僅是黨和國家的任務,也是我們每個公民的任務。要想社會和諧,就要從小處做起。我們的社會是一個很大的整體,它是由許許多多小的群體構成的。只有小的群體和諧,整個社會才能和諧。我們的學校也屬於這些小群體的一部分。我們中學生的任務,就是建設和諧校園,這也是我們在為建設和諧社會作貢獻。

當前,我們校園不和諧的因素大量存在。如校園環境差,腳下到處都是口香糖,吃完零食的包裝、喝完奶的袋子、飲料瓶子隨處可見。部分同學綜合素質差,如上課老師提問沒人舉手,同學迎面走過視而不見,風風火火闖進教室門也不關,老師批評不虛心接受甚至頂撞老師,看見前方有垃圾裝作沒看見,在同學遇到挫折時譏諷嘲笑,為一點小事和同學爭吵甚至打架┅┅

在我們鄰校曾發生過這樣一件事:一個八年級的男生下課後去小賣部買東西,不小心踩了一個女生的腳。這個女生張口就罵,男生也不示弱,最後發展到打架。雖然男生只是推了一下這個女生,而女生就打了男生好幾個耳光。後來,女生打手機叫來她的爸爸、媽媽。家長來後不問青紅皁白,就在校園裡追打這個男生。一直追到男生的教室,操起凳子就朝男生的頭上打去。男生被打得頭破血流,躺在地上求饒。可女生的爸爸仍不罷手,又用腳踩了幾下。男生昏死過去,送到醫院時已經停止呼吸。這可把事情搞大了。男生的家長聞訊趕來,把孩子的屍體停放在學校的'教學樓上,叫來推土機在學校的大門口堆起一座小山,把學校大門堵得嚴嚴實實。校門口擺滿了花圈,圍觀的人是人山人海,馬路上的交通也中斷了,學生上不了學,老師也出不了校門。這種情況一直延續了好多天,最後還是警察趕來平息了事態。後來的事情當然是這個女孩經常要去監獄裡探視她的爸爸、媽媽了。

《昆蟲記》讀後感2

《昆蟲記》這本書使我十分著迷,看了它之後我才明白原來昆蟲世界有這麼多的奧祕。《昆蟲記》是法國文學家法布林的一部不朽的著作,他用了人生大部分時間來觀察昆蟲,更寫出了十卷觀察後的感言,世界怎能不為之轟動?《昆蟲記》不僅是一篇文學鉅作,還是一部昆蟲科學百科呢!其實,《昆蟲記》還讚頌了動物生命的巨集偉——世界上無處不在的就是生命,往往一些微小的生命容易被忽略,這些小生命就是法布林所讚美的——昆蟲,它們對我們來說萬般重要,它們的生命也應該得到尊重。

昆蟲世界非常奇妙!在我沒讀這本書之前,我不知道管蟲會穿“衣服”,不知道鬆蛾蟲會預測天氣,也不知道小蜘蛛會用絲線飛到各個地方。現在我全知道了。有些動物的思維方式比人還高,例如赤條蜂給卵留食物時,是把毛毛蟲弄得不能動,失去知覺,而不是殺死毛毛蟲,這樣,就可以給食物“免費”保鮮。又如舍腰鋒給卵捕蜘蛛時,是隻捕小的,這樣每隻就可以使小蟲只要一頓就可吃完,每頓就可吃到新鮮的,怎麼樣?聰明吧!

法布林把昆蟲描寫得那麼真切、美麗、動人,活靈活現,來之於長期對昆蟲生活精細的觀察與研究,準確地掌握了他所描寫的事物的典型特徵。為了昆蟲學研究,法布林一生都在貧困中掙扎;都在與傲慢偏見作鬥爭,但他一點也不感到孤獨。因為他有那麼多的昆蟲朋友,擁有廣闊的昆蟲世界,因此他又比誰都富有。他把大自然當成了自己的實驗室。葡萄架下,荊棘叢中,田野裡,山坡上,他頂著地中海沿岸強烈的陽光和蚊蟲叮咬,一蹲就是一天。沒有裝置,他就用家裡的.瓶瓶罐罐造一個昆蟲園,邀請蠍子、金龜子、蜣螂同居一室,他把自己的家變成了“蟲宅”。一個靠自學成才的中學教師,長期堅持業餘研究,既不能成名,也不能發家致富,更沒人強迫他去這樣做,卻窮畢生精力,廢寢忘食,不消遣,不出門,不知時間,不知疲倦,不知艱苦,不知享樂,數十年如一日地堅持,源於他自小就萌生的對昆蟲世界的好奇心與深深的摯愛,源於他對科學與真理那種近於殉道者般的獻身精神。

《昆蟲記》讓我眼界開闊了,看待問題的角度不一樣了。我想無論是誰,只要認真地閱讀一下《昆蟲記》,讀出滋味,讀出感想,一定可以知道得更多。

《昆蟲記》讀後感3

自從我看了《昆蟲記》以後,有兩種蟲子我極其喜歡,一個是倚強凌弱的朗格多克蠍子,一個是紅螞蟻,這兩種昆蟲都是殺蟲高手。

蠍子——暗藏殺器的刺客。

蠍子尾巴上的毒針裡面有麻醉液,一般情況下,蠍子只會死死地用鉗咬死獵物,再細嚼慢嚥;如果遇到更強的生物,比如蟑螂、蜘蛛那種,會怎樣呢?作者拿著蠍子和蟑螂進行PK,一開始,螳螂還是堅韌不拔、寧死不屈,被蠍子紮了一下後,抖抖抖,一刻鐘以後,當場掛掉。再來一位“田王”螻蛄,像皮皮蝦一般模樣的蟲子對手,會不會更勝一籌呢?結果,螻蛄的身體一直在抖,腿一伸一伸的,兩小時以後,氣斷身亡,下場如出一轍。

看來蠍子很牛嘛!其他的蟲子只不過是它的手下敗將、刀下亡魂罷了,佩服,佩服!

再來講講紅螞蟻吧,它可是搶掠高手。

紅螞蟻一不會生寶寶,二不會蓄糧。沒寶寶,搶,殘忍的紅螞蟻奪走了黑螞蟻的蛹,於是蛹長大之後就變成了伺候紅螞蟻的傭人;沒糧食,也搶啊,黑螞蟻的過冬糧食全被紅螞蟻瓜分得一乾二淨,黑螞蟻只能成了可憐的“窮光蛋”。搶掠完畢,迴穴路上遇上了障礙物,本以為紅螞蟻這下要迷路了吧。不可能!紅螞蟻雖然是近視眼,但是實驗表明,它們可以通過自己的方法,找到迴穴的道路。

我覺得,紅螞蟻和蠍子的技能可以配合使用在軍事方面。蠍毒可以裝進子彈,為什麼我有這樣的想法呢?因為,當普通子彈射不中人的心臟、大腦時,人還是能上戰場,但用了這種蠍毒子彈後,可以一擊致命,讓敵人死於一“彈”。紅螞蟻的殘忍凶狠可以用在重機槍加特林上,一開戰,成千上萬的士兵,同時發射蠍毒彈,就算是全世界的士兵來攻擊,也扛不住這超級火力啊。

我想,作者法布林在探索大自然的過程中,一定遇到了很多困難,但是再大的困難也沒堵住他探索的.道路。我無法用詞句來形容他對大自然的奉獻,但是從這本書裡,我感受到了昆蟲與環境的息息相關,又讓我感受到了作者細緻入微的觀察和獨具匠心的構思。

在《昆蟲記》的引導下,我要繼續探索大自然的神奇世界。

《昆蟲記》讀後感4

我讀了一本書,名叫《昆蟲記》,非常精彩,不信,你聽我細細道來。

《昆蟲記》是著名昆蟲學家法布林寫的觀察日記,在書中,法布林用生動的語言描繪出昆蟲的一生,把它想象成一個一個童話故事,通俗易懂,用了許多擬人句,令人回味無窮,想象出這一個個動人的情景。

在我以前的記憶中,蒼蠅、蚊子、毛毛蟲令人噁心、作嘔,可在法布林的眼中,它們卻是他最好的朋友,是他在生活中的一大樂趣,把自己畢生心血都傾注於中,把昆蟲寫的如此神祕,如此富有色彩,讓那些曾經討厭昆蟲的人都愛上了昆蟲,被法布林生動的字眼所吸引,用愉快的眼光去看待這些昆蟲。有些平平常常的昆蟲,被法布林用筆一揮,成為一隻可以和人類媲美的昆蟲。蜘蛛在他看來,是一個超級“幾何大師”,它們發出電線報可以感知周圍的環境,捕食獵物;石蠶編織的小鞘,居然能像人類發明的潛水艇一樣,自由上升下降,雖然它們一點都不懂物理學,能靠自身造出潛水艇,是個“發明家”;樵葉蜂用嘴剪出來的葉片,蓋在自己哺育後代的小巢上,不大不小正正好,它沒有用儀器測量,真是比人還厲害啊!法布林就用動人的筆觸展現這樣神奇的情景,大自然的一切是多麼的巧妙、和諧啊!

其實,法布林寫《昆蟲記》的過程是非常艱辛的',家庭的貧苦,父母的不支援,毒蟲的危險,但法布林不願放棄這段傳奇,他顧不上父母的責備,偷偷溜出家門,痴迷地觀察昆蟲,做任何事情都堅持不懈,即使條件艱苦,也要為了理想而奮鬥,用了二十八年的時間,寫出這部不朽的《昆蟲記》,這是一部千古流傳的名著!

有時候,我遇到挫折,感覺全身都像散架了一樣,無力再去面對挫折時,想一想法布林的精神,就充滿了力量,勇敢去面對困難,最後終於能戰勝了它,從此,我便一直學法布林,自己再也不怕挫折,感謝法布林給我的啟示。

我們在看《昆蟲記》的精彩之時,也不要忘記,如果沒有法布林這種執著的精神,那《昆蟲記》也不會誕生了!

《昆蟲記》讀後感5

《昆蟲記》,一部專寫昆蟲的史詩之作,法布林先生從他那妙趣橫生的語言把書裡的昆蟲描寫得惟妙惟肖。他被魯迅先生尊稱為“描寫昆蟲的楷模”,也被世界讀者認可,譽為——昆蟲荷馬。

今年暑假,我在書櫃上看到了《昆蟲記》。一翻開前幾頁,我就被裡面精美的插圖給吸引住了,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

書中主要講述了法布林利用空閒時間,對家門口的一塊荒地裡各種各樣的昆蟲進行了極其細微的觀察。正是他那不辭辛苦的觀察,才讓《昆蟲記》如同一支畫筆,在我們對昆蟲認知的黑幕塗上幾道斑斕的色彩。

在讀昆蟲記時,我印象最深刻的蟲子是蜣螂(俗稱屎殼郎),顧名思義,就是以糞便為食的蟲子。未讀昆蟲記前,我認為它是一種又骯髒又噁心的昆蟲。可讀完後,我對它的黑色印象一抹而去,反倒成了維護地球的綠色衛士,讓讀者驚訝不已。蜣螂像只坦克一樣,身披厚厚的裝甲——鞘翅,頭頂一根長長的,一端分叉的大刺。彷彿一位耀武揚威的大將軍。大概你還不相信法布林寫作之生動有趣。瞧——西班牙蜣螂身子矮胖,縮成一團,又圓又厚,行動遲緩,肯定對聖甲蟲的體操技巧一竅不通。它的爪子極短,稍有一點動靜,爪子就縮回肚腹下面,與糞球製作工們的長腿簡直無法相比。只要看看它那五短身材,笨拙的樣子,就很容易猜想到它是根本不喜歡推著一個大糞球去長途跋涉的。

除此之外,蜣螂還是一個慈愛的'母親,對兒女百般呵護。儘管它似乎不喜歡把糞球推來推去,儘管它建造洞穴耗費了它大半身的生命,儘管在途中可能遭受許多意外,甚至一命嗚呼,但它還是勇敢挑起了母親的重任。我們人類有何嘗不是這樣呢?

蜣螂的這一形象已經牢牢地印在我的腦海裡,成了一座屹立不倒的山峰。勤勞能幹、無私奉獻、默默無聞、疼愛子女、不怕苦、不怕累、敢於擔當,這是我喜歡蜣螂的理由。

我喜歡《昆蟲記》。

《昆蟲記》讀後感6

“我開闢了荒石園來研究活生生的昆蟲。在這裡,我可以不必擔心路人的打擾,可以與蜂交談,也無需耗費時間去遠行,無需急不可待的奔走,我可以編制進攻計劃,設定埋伏陷阱,每天時時刻刻觀察實驗效果。這就是我的願望,我一直苦苦追求的夢想。”這是一本語言詼諧幽默的傳世經典,是一部筆觸細膩的昆蟲史詩。它,就是著名昆蟲學家法布林耗費28年心血寫成的《昆蟲記》。法布林從小就熱愛昆蟲,被世人稱為“昆蟲界的荷馬,文學界的維吉爾”。他擁有哲學家一般的看,美術家一般的看,文學家一般的感受和抒寫。在《昆蟲記》中,我們看得到昆蟲的微妙而又奇特的身體結構,看不到枯燥乏味的科學性講解。

蟬的一則寓言家喻戶曉:蟬夏天不收集食物,而螞蟻辛辛苦苦地儲藏過冬食糧,結果,冬天時蟬飢腸轆轆的.去乞討,但還是凍死了。但在這本書裡,事實卻截然不同。蟬雖是自由的歌者,但是它從不需要依靠別人的施捨生活。反而是螞蟻,它們就是一夥“強盜”;蒼蠅向來是傳染細菌的始作俑者,是人們討厭的物件,可誰知它儼然是一位自然的清潔工;螢火蟲在人們心中是純潔浪漫的小使者,可它卻丟兒棄女,對後代不聞不問……這是怎麼回事呢?一切疑惑,一切好奇,在《昆蟲記》中都可以瞭解到。《昆蟲記》就是一個寶庫,只要你探索進去,不斷開拓,一片閃耀如金的精神財富就會展現在你的面前。

《昆蟲記》可以教會我們許多關於昆蟲的知識,在極盡筆墨表現蟲性的同時,也從另一個角度反觀了人性。我很喜歡從中瞭解每一種昆蟲各不相同、妙趣橫生的習性,它的情節始終使我聚精會神。法布林的點滴文字也充滿靈性,引人入勝,富有創意,十分有感染力。它告訴我們,所有的蟲子都和人類一樣,有著微妙的喜怒哀樂,有本能和直覺,為了在自然中生存勇敢地與大自然抗爭。所以,我以這本書的眾多優點向大家推薦這本書。

手中捧著這本書,就是捧著作者的心血;手中捧著這本書,就是捧著雲集世界上千萬昆蟲的知識。這本有趣的書,以昆蟲為琴絃撥響人類命運顫音,帶領我們走進昆蟲的輝煌殿堂。

《昆蟲記》讀後感7

在暑假期間,我讀了一本書一一《昆蟲記》,作者用鮮活的語言、幽默的筆調描述昆蟲的種類、特徵、習性、婚習、繁衍和死亡,記錄了昆蟲真實的生活,是一本包涵著豐富知識的科普讀物。

要了解一個人的生活習慣,想必要花很長的時間與精力去觀察他。那對於本書的作者法布林去了解一隻昆蟲的生活習慣,那不是比去了解一個人要花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嗎?可以感受到這本書的來之不易。在譯後記中,說道:法布林行走在田間,雙手十分靈巧,時而撥開草葉和石頭,尋找昆蟲的蹤跡,時而趴在地上,盯著昆蟲洞穴如痴如醉地看上半天。法布林竟然能對這些毫不在值得一提的昆蟲這麼感興趣,是為什麼呢?

在研究中,他細心觀察每一個小小的`昆蟲,他對於一件事情不達目的決不罷休。是什麼勇氣,讓法布林如此仔細,如此醉心地觀察昆蟲們的習性生活。原來是那顆熱愛科學的心!為了得出正確的結論,他需要經過無數次的實驗。一次實驗失敗了,轉身又設計下一次。這種嚴謹審慎、堅韌不拔的科學態度是多麼令人佩服!

對於我們,也要學他的精神,對學習也同樣熱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合理利用時間。總之,“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抱著嚴謹、認真的態度去學習,也會像法布林一樣大有所為!

再一說到昆蟲,我就很討厭,比如蚊子、蟬、蜘蛛……但讀了這本書,就會對他們有了其他的瞭解。我就來說說蟬吧,蟬在夏天總是在“唱歌”,雖然在作文中經常寫到蟬總是在夏天唱著交響樂,委婉動聽。但我認為它越唱就越令人生厭!後來才知道,因為蟬成長到能叫的時候是要經過很多年的蛻變的,非常不容易。所以一旦能叫就叫得大聲,因為夏天一過,它們就會死去的。現在就算是生命中最燦爛的時候,蟬天熱的時候正是時機,它們不停的鳴叫是為了獲得異性的關注,以求配。現在正是暑假,的確蟬唱的很大聲,我只能靜靜的欣賞嘍!

在這本書裡學到了作者法布林的科學精神,還有小昆蟲有關它們的故事和祕密,世界上還有許多沒被發現的昆蟲,就等著我們去探索和發現了!

《昆蟲記》讀後感8

這周我讀的書依然是《昆蟲記》,在我讀的幾章中,讓我感受最深的不是章目標題旁邊標著“精讀”的章節,而是那寥寥幾章中未標“精讀”的一章——“黃蜂”。

在這一章中,有一段內容讓我記憶猶新。那便是作者用一個玻璃罩罩住了一個土壤之下的蜂窩。裡邊的.黃蜂想從原來的出口出去,然而卻只能四處碰壁,但是就算這樣,它們也沒有想過從別的地方挖出去,只是一味的想要撞開玻璃罩,仍然待在裡邊。累了之後回去一會兒,休息一下再繼續撞開那難以逾越的屏障——玻璃罩。而在外邊的黃蜂原本也是一樣裝玻璃罩,但是之後便從另一旁挖土而進。可是這些黃蜂進去之後再想出來,仍然只會撞那玻璃罩。顯然,進去的黃蜂不僅沒與同伴交流,更沒有吸取經驗。毫無疑問,最後落得滅亡的下場。

很顯然,這些黃蜂思想死板。雖然是因為它們等級較低,學習能力不強。但我也悟出了許多道理,尤其是——“條條大路通羅馬”。在當時,羅馬帝國因為幾位有為的大帝治理江山頗有成效而雄踞歐洲,許多人都想一睹帝國首都——羅馬的壯美山河,故修了許多條通向羅馬的公路。

上述只是那一句古話的直譯,意譯則為“有許多辦法解決困難”。俗話講的好,“辦法總比困難多”。當大家遇到困難之時不能像書中的黃蜂一樣,只會墨守成規,死板了事,而是應該隨機應變。好比你做數學或者理科大題,如果用一種方法解不開就沒必要死磕到底,而是換一個方法,反之則得不償失!

其實我發現在生活之中,一種方法用到底,也不管是否適用的情況常有。例如網上新聞中將優等生的作業題量與難度給差生,造成無法完成作業的老師。難道提高成績只有這一種方法嗎?不止,而且這種方法也是有適用人群的。上述的老師這樣下去也只是揠苗助長罷了,倒不如換法而行之。

另外,其實一本書,不僅僅只有“精讀”部分精彩,其它的,也照樣有哲理,作者寫出來自有其之道理。最後切記——“條條大通羅馬”!

《昆蟲記》讀後感9

法國著名昆蟲學家、作家法布林曾經說過,在對一個東西說“是”之前,我要觀察和觸控它,不是一次,而是兩三次,甚至是無休止地,直到毫無疑問。

通過仔細觀察和仔細研究,法布林寫出了舉世聞名的《昆蟲記》。在這本書裡,我最喜歡的文章是《螢火蟲》。螢火蟲以獨特的方式捕食櫻桃大小的蝸牛。螢火蟲狩獵時耐心地在草叢中等待,然後開始接近獵物進行詢問,然後使用它們的祕密武器麻醉工具。這個工具很小,不用放大鏡肉眼是看不見的'。螢火蟲用這種麻藥工具在蝸牛的披風上輕輕敲擊,動作輕柔,彷彿接吻而不是攻擊。但只需幾次敲擊,最多六次,就能使獵物失去所有的機動性,從而成功捕獲食物。

在這本書裡,法布林非常仔細和耐心地觀察一切。他一遍又一遍地觸控它,直到毫無疑問。我們也通過作品認識了聰明的麻醉師螢火蟲!

在法布林的書中,觸控這個詞深入我的內心。今年春天,在科學課上,我們每個人都分發了一顆比小拇指還小的大豆種子。我們播下種子後,人們每天都盯著杯子,期待著它。但是一個星期過去了,種子完全不動了。有人說太早,有人說埋得深,大家挖完再說。第八天,種子終於破土而出,像細針一樣發芽了。我欣喜若狂。過了兩天,它的葉子慢慢長起來,大如小釘子,圓圓的葉子和綠色的莖幹傲然挺立。下課後,學生們很高興圍繞著這些杯子進行討論。幾天後,它長出了它真正的葉子,它的莖和葉變直了。我們仔細觀察了它們,並把它們記在筆記本上。這些小種子給我們帶來了無限的快樂。

後來我和媽媽來到櫻花林,觀察開放的櫻花。看,一些櫻花是白色的,一些是粉色的。他們看起來真的很特別!我用手輕輕撫摸他們的花瓣,冰涼冰涼。風一吹,樹上的櫻花就落下來了。我撿起花瓣,扔向天空。櫻花雨一個接一個地落下,我們在花瓣雨裡快樂地跳舞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美好的東西。要學會用真情去觸控自然、經典、陽光和雨水。你一定會觸控到幸福,收穫幸福。

《昆蟲記》讀後感10

在暑假,我帶著一個個問題以及內心深處的興奮花了4天時間讀完了有趣的《昆蟲記》。

我發現《昆蟲記》是以人性關照蟲性,又用蟲性反觀社會人生,將昆蟲世界化作供人類獲得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

我讀到《昆蟲記》行文生動活潑,語調輕鬆詼諧,充滿了盎然的情趣。

我感到法布林通過仔細觀察後,深刻的描繪了多種昆蟲的生活,真實地記錄了昆蟲的習性、活動、婚戀、繁衍和死亡,種種描寫無不滲透這法布林對人類的思考,睿智和哲思躍然紙上。

在書中我認識到了很多朋友,它們都是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昆蟲:樹林和田野的居民、在青草中追逐嘻戲或在地下開鑿動穴的住戶、披針帶刺和身著鞘翅甲冑的戰士、所有那些要向我們吐露某個祕密或傳授某項知識的朋友、被寓言掩蓋了真實面目的.蟬以及赫赫有名的墓室聖甲蟲。

其實,它們之間還有你不知道的趣事。比如“受害者聯盟”隊的:蟬、螳螂、被管蟲。螞蟻是它們的公敵,它們深受其害。蟬的食物會被螞蟻掠奪,螳螂的幼蟲會被螞蟻殘害,有時被管蟲連“衣服”都沒穿好,就會被螞蟻咬得粉碎。它們可以聯盟,對抗螞蟻。又比如“八方食客”:螳螂、西班牙犀頭、白麵孔螽斯。它們都很貪吃。螳螂凶器很多,專為捕殺獵物――蝗蟲、蚱蜢、蜂蜜,甚至同類;西班牙犀頭,把大量食物積成亂七八糟的一堆,這些積蓄可以吃多久,它就在地下待多久;白麵孔螽斯既吃新鮮的肉食,比如蚱蜢、蝗蟲,又吃萵苣葉等蔬菜,葷素搭配重養生。八方食客,食遍八方!

法布林對科學一絲不苟的精神是值得我敬佩的。為了觀察虻蠅蠐螬,法布林甘願在烈日下屏息觀察數十天,酷熱的天氣連蟬都難以忍受,法布林卻耐心堅持。這是多麼可貴的精神啊!

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去品味《昆蟲記》,感受自然昆蟲的可愛,感受法布林一絲不苟的科學精神。

《昆蟲記》讀後感11

假期,媽媽從同事阿姨那裡借來一套圖畫叢書—法布林《昆蟲記》,一共十二冊。一開始我就被圖書的精美圖畫吸引了,爸爸告訴我這書寫很有意思,非常值得看的。爸爸還告訴我這本書的作者法布林也很厲害,他是一個法國人,小時候他家很窮,因為連買麵包的錢也沒有,但他仍然努力學習,獲得了物理、數學、自然科學學士學位,以及自然科學博士學位。他用了畢生的精力研究了昆蟲世界,寫成了《昆蟲記》這本書,現在我們看到的是翻譯改編的版本。通過這本書我知道了昆蟲世界非常奇妙!有些昆蟲的思維方式比人還高,例如捲心菜毛蟲,每年十月左右他的媽媽就會把卵產在捲心菜上。小毛蟲出來的時候就開始吃菜葉了,不到兩個小時,它們就把一大堆捲心菜的葉子給吃光了,只剩下中間粗大的葉脈。

又如高鼻蜂把卵產在蒼蠅的卵旁,他的孩子出生後直接將蒼蠅的'幼蟲當食物,怎麼樣?聰明吧!還有蜣螂就是我們非常厭惡的屎殼螂,整天和那些糞便糞便打交道,揉成團佔為己有,但它是名副其實的大自然的“清潔工”,他們愛吃牛、馬等的糞便,還將糞便球的外表修理的很光很結實,將自己的孩子放在裡面生長,孩子們既不會被餓到,也不會被其他動物傷害。蜣螂雖然外表醜陋,但是他清理一些動物的糞便,讓人類的家園更加美麗;穿著綠色霓裳羽衣的美麗螳螂,它可是一種肉食性昆蟲,最喜歡吃蚊子、蝗蟲、蛾類、蟋蟀等,螳螂的大腿下面生長著兩排十分鋒利的像鋸齒一樣的東西,就像一把鋒利的大刀。別看它身材纖細優雅,只要有蟲子飛過,它馬上就揮舞起大刀迅速捕殺。

我很喜歡這套書,一有時間就看,很快就把這套書看完,從書中我瞭解了很多科普知識,也想到了應該保護環境。不管那種昆蟲外表美麗還是醜陋,外殼堅硬還是身體纖軟,不論體型大小,都會出生、死亡,都能會全力捕捉食物,都會成為天敵的食物,每種動物都有他存在的道理,所有必須保護環境,保持生態的平衡,愛護地球--我們人類和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園。

《昆蟲記》讀後感12

我想大家一定都知道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法布林吧,他1823年2月22日降臨在法國南部一個叫聖萊昂的小村莊裡面,現在就讓我們去細細的觀察下他寫的那些昆蟲吧!

法布林在《昆蟲記》裡具體說了12種不同昆蟲,他們分別是蝗蟲、天牛、長腹蜂、圓網蛛、蟋蟀、松毛蟲、螢火蟲、螳螂、蟬、寄生蟲、蟈蟈、肉藍蠅。

神奇、多彩、變化多端、充滿哲理、甚至還有些詭異,昆蟲的世界居然如此精彩,大自然居然如此奧妙!這種感覺在我讀了《昆蟲記》這本書後突然顯得那樣的強烈。我被昆蟲的世界震撼了,所以,我要感謝法布林!

多少次、多少天,我隨著作者那栩栩如生的描述、生動有趣的分析進入了這個神祕的領地……

早已熟知的螢火蟲居然是食肉動物,且手段“罕見的惡毒”?可它看上去憨厚、柔弱,況且,它那閃爍的光亮給人們尤其是我們小朋友帶來了無限的興趣。叫我如何能接受?!

敏感機靈的蟋蟀,它的歌聲、住所好有特點,這讓我自然而然地想起了那個琴聲美妙,給人們帶來快樂的“時代廣場的蟋蟀”——柴斯特。在我心裡,似乎所有的蟋蟀都成了可愛的柴斯特,叫我如何能不喜歡?

螳螂莊重地佇立著的身姿迷惑了可愛的人們。它的“胳膊”居然是可怕的劫殺工具?優雅的外表與“歹徒”之名好不相稱,這與表裡不一、笑裡藏刀的人是否有幾份相像?叫我如何不恨它?或許,“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就是對它的一種天然的制裁呢?

太多的奇妙之處,太多的生命百態,太多的牽扯關聯,與人類社會何其地相似?它讓我感動、讓我驚訝、也讓我無奈,五味雜陳的感覺伴著濃濃的興趣讀著每一章每一節,我能感受到字裡行間包含的作者對大自然、對生命的'無限熱愛。

我也愛這神奇的昆蟲世界、神奇的大自然!讓我們一起為大自然的神奇而喝彩,為生命的多姿而喝彩!

讀完《昆蟲記》以後,讓我自我感覺收穫頗豐。因為我對昆蟲的瞭解,已經止步於僅僅對他們的厭惡來的那麼膚淺了。所以,以後,我應該看更多更多這些方面的課外書,來充實自己的精神生活!

《昆蟲記》讀後感13

曾經有一個人,他整日居家,從不做傳統意義上的工作,他生活簡陋,但卻世界聞名。他用40年時間潛心研究昆蟲,寫出了一部震驚世界的作品,他就是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法布林,這本書就是《昆蟲記》。

《昆蟲記》共有十卷,記錄了幾十種昆蟲的生活習性與成長過程。作者法布林通過幽默風趣的語言來引導讀者和他一起觀察和了解自然界諸多昆蟲的相關情況,帶給讀者耳目一新的豐富體驗。

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像是被縮小了一般,相反,周圍的`一切似乎都被放大了。我站在青青草地上,新鮮的空氣包裹著我,周圍的蟲子在鳴叫,我就如同自然中的一份子一樣。

跟隨這本書,我對昆蟲有了一種新的看法。原本在我眼中弱小丑陋的昆蟲們,其實是人類最重要的朋友,像聖甲蟲,是清理垃圾的幫手,有了他們,人類的環境才能有所改善;像隧蜂,他們甜甜的甘密造福了人類的肚子;像螢火蟲,他們消除了破壞糧食的蝸牛,農民的糧倉有了保證……

同樣,我對昆蟲的態度也發生了變化。我不再歧視他們,我開始學著尊重生命,像法布林一樣觀察,守護它們。藉助書中的一個個文字,我真切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一隻只小小的蟲子,它們身上所綻放出的蓬勃的生機,執著的努力令我神清氣爽,令我心靈震撼!

自然,我也明白了,在這個世界上,不是你體型龐大,就值得尊重。有許多小生物,他們或許非常渺小,小到只有你的指甲蓋大小,但它們身上卻總是有許多優秀的東西值得我們學習和珍藏。

可以說,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值得人類學習,不論它龐大或者弱小,美麗或者醜陋。因為有些感動與美麗與生俱來,而有些則需要假以時日,慢慢閃現,這就需要我們有一顆善於發現,善於等待的心靈。而現在,人類是否就一定能比得過蟲子,到現在還難以確數,所以,我們沒有任何資格不像法布林一樣去尊重他們。

《昆蟲記》讀後感14

有些人喜歡《三國演義》;有些人喜歡《格林童話》;其他如《一千零一夜》;但是我更喜歡《昆蟲記》。

我從小就喜歡植物和動物,尤其是小昆蟲。在我的一個生日,我媽媽給我買了一個《昆蟲記》。我太開心了!我拿起書,迫不及待地開啟一兩頁。我狼吞虎嚥,甚至忘記了我的生日。

讀完《昆蟲記》,我知道了大自然的神奇。事實證明,昆蟲世界中仍然有許多不可思議和令人驚訝的事情。我以為每隻昆蟲的母親都會撫養自己的孩子。沒想到,螳螂媽媽生完孩子後離家出走,再也沒有回來。他甚至沒有回來看他的孩子。多殘忍的母親啊!沒有責任感!在生活中,如果我們的`父母像螳螂媽媽一樣,如果孩子沒有錢吃,沒有人撫養,他不會成為孤兒嗎?因此,父母應該是負責任的父母,讓他們的孩子幸福地成長。小螳螂從小就獨自生活。相比之下,我每天都得到父母的關心和其他長輩的關愛。我的生活真的很幸福。在這快樂的時光裡,我會珍惜它,努力學習,享受生活。

我想螢火蟲帶著美麗的光芒,給夜空中的人們帶來光明,它只吃植物,但它是一種殘忍的昆蟲。首先,它找到了它的食物,——只蝸牛,然後取出了它的小武器——的兩顆獠牙,給蝸牛注射了毒素,並用一種特殊的消化液液化了肉湯。多殘忍啊!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必須睜開明察秋毫的眼睛,永遠不要被我們美麗的外表所迷惑。

我認為蜘蛛織網應該很簡單,但是看了《昆蟲記》之後,我發現織網很難!我看到小蜘蛛慢慢地從嘴裡吐出白色的細絲,然後從角落的一邊爬到另一邊,費力地編織第一根線。然而,當風吹來時,“轟”的一聲斷線了。然後它又像這樣織起來,不到一半的線又斷了。所以一次又一次,編織,編織,最後編織一張網。我被這隻小蜘蛛無畏、堅韌和永不放棄的精神所感動。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也應該學習小蜘蛛不怕困難和頑強學習的精神。

《昆蟲記》讀後感15

昆蟲是生物世界中最常見的小生靈,它們與人們有著絲絲縷縷的相通之處,最近通讀了法布林的《昆蟲記》,讓我對昆蟲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同時從中也讓我認識到對待科學的嚴謹的治學態度。

《昆蟲記》中對昆蟲的細節描寫更是令人不得不佩服法布林超人的觀察力,如蟬和螞蟻乞討糧食時的狼狽形相:“螞蟻站在門檻上,身邊擺放著大袋大袋的麥粒,正調過臉去背對前來乞討的蟬。那蟬則伸著爪子,唔,對不起,是伸著手。頭戴十八世紀寬大撐邊女帽,胳膊下夾著吉他琴,裙襬被凜冽寒風吹得貼在腿肚子上,這就是蟬的形象。”這段乞討的描寫真是惟妙惟肖。

更令人讚歎的是,法布林對昆蟲倒掛姿勢的描寫:如在金屬籠子裡,椎頭螳螂的幼蟲停在一個地方後姿勢始終如一,毫不改變。它用四隻後爪的爪尖鉤住網子,後背朝下,紋絲不動,高高掛在籠頂,四個懸點承受著整個身體的重量。倒掛棲駐姿勢是如此艱難,然而蒼蠅的倒掛姿勢卻截然不同。蒼蠅雖然也抓掛在天花板上,但是它總要抽出時間鬆弛一下,隨便飛一飛,操起正常姿勢走一走,肚皮貼地,肢體舒展開晒晒太陽。法布林對昆蟲的描寫,真是細緻入微,令人讚歎。試問一下,那個人沒看到過蒼蠅倒掛的姿勢,但又有誰去注意它呢?但法布林在《昆蟲記》中對上千種昆蟲進行了細緻入微的'描寫,這也正是法布林的成功之處。

選自法布林《昆蟲記》中的一篇文章“綠色蟈蟈”中的“主人公”綠色蟈蟈就被賦予了人的思想,在文中,作者先後根據一小節中主要講的事情而不斷地對綠色蟈蟈變換稱呼:音樂家、歌手、狩獵者、進攻者……這樣就是文章顯得更生動有趣。在寫塔藍圖拉毒蛛時,作者也曾變換稱呼:蠢傢伙、囚徒……這是《昆蟲記》中的一大亮點,也是獨特之處。

法布林是一位耗盡一生的光陰來觀察、研究昆蟲的偉大昆蟲學、生物學家;在這本《昆蟲記》中,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昆蟲的大千世界,更領略到的是法布林“追求真理”“探索真理”的精神以及他嚴謹的治學態度,我想這也是我們這代人學習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