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飄》讀後感5篇

讀後感1.52W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飄》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飄》讀後感5篇

《飄》讀後感1

摘不到的星星總是最亮的,溜掉的小魚總是最可愛的,錯過的電影總是最好看的,失去的情人是最深愛的。我們總是在失去與追回中迴圈往復,總是天真的以為丟失的東西會找回來,離開的人會回頭。

最近,新型冠狀肺炎阻擋了我們走親訪友的道路,阻礙了我們欣賞大自然的視野,但是“要麼旅行,要麼讀書,身體和靈魂必須有一個在路上”,於是,我又重新讀了一遍我高一曾經讀過的書《飄》。

一位亂世佳人的傳奇人生歷程,一部美國內戰時期的`史詩著作。小說以佐治亞洲農場主之女斯嘉麗為核心人物,通過幾個家族的興衰遍變化 反映了美國南北戰爭時期南方各州的社會現實。小說洋洋灑灑,氣勢恢巨集,可謂一幅大氣磅礴又不失浪漫溫情的歷史和社會畫卷。

作者瑪格麗特·米切爾是一位美國現代著名女作家,在她很小的時候就聽說過南北戰爭,那場長達四年的慘烈內戰讓她產生了強烈的創作激情,最終於1926年寫就了以南北戰爭為背景的長篇小說《飄》。

書中的主人公斯嘉麗是全書的靈魂人物,對於她我是多少有點討厭的,但又很佩服她的的堅強,佩服她對土地的執著,佩服她能在那中環境下放下以前所受的教育下田幹活,佩服她能不顧社會上的言論而開創自己的事業。但又討厭她對待愛情時的態度,她的一生中總共出現了兩個男人,而她都不瞭解這兩個男人。她以前喜歡的是她認為的艾希禮,為了追求那個她不瞭解的艾希禮,傷害了她的丈夫瑞德,她的“閨蜜”梅蘭,讓他們四個人處於一種尷尬的地步,在斯嘉麗的執迷不悟中,她無形中將她的丈夫越推越遠,而斯嘉麗的愛面子,她的執著,她的堅強也給了瑞德了一個錯誤的資訊,所以在後來斯嘉麗發現自己深愛著她的丈夫瑞德時,瑞德已經興味索然,已經疲憊不堪。

我覺得斯嘉麗就是一個單純而又天真的孩子,她對她所愛的東西異常的執著,她就像一個手拿棒棒糖的孩子一旦拿到手就不肯鬆開,但是她又對那些愛她的人異常的冷酷,正如瑞德在文章最後說到:“你對你愛的人太冷酷了,你把鞭子無情的甩到愛你的人身上。”“斯嘉麗 你一給我機會,我就會好好愛你,用盡一切辦法愛你。但我不能讓你把我對你的愛當作折磨我的工具。”

斯佳麗是個矛盾體,可誰又不是矛盾體呢·在她的一生中,當她面對困難時,她選擇迎難而上,當她面對責任時,她選擇擔當,可當她面對愛時,起初,她選擇逃避現實,當她終於認清自己的內心,要面對時,卻已為時已晚。而她在無能為力時,就會告訴自己,明天是新的一天,明天一切都會好了,Tomorrow is another day。她在整個文章中,都是個充滿生氣、充滿鬥志的人。我最欣賞的便是她的這句“Tomorrow is another day。”。永遠充滿了希望,充滿鬥志,永遠不會放棄,永遠不會絕望。

我們應該像斯嘉麗一樣,在面對困難時不要放棄,不要灰心,告訴自己“Tomorrow is another day”,畢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飄》讀後感2

文學中一直有悲劇的藝術感染力遠遠大於喜劇,所以悲劇性的作品也一直比喜劇更動人,此書就是一個典型,我個人覺得此書與《紅樓夢》一樣,可以過一兩年再重讀一次。

白瑞德說過:一個文明建立之時,和一個文明毀滅之時,正是可以發大財之時。我覺得全書就是圍饒著這段話表現的。這是一部把個人的命運悲劇和“國家”或者說美國南方文明悲劇結合在一起的動人之作。

郝思嘉是什麼樣的人?正如她的民族性一樣,她是一個愛爾蘭人。愛爾蘭人受盡英格蘭的壓迫,民不聊生,但也正因此才懂得忍辱負重,不斷重生,正如同郝思嘉不管遇上什麼難關只要一回到陶樂莊園就會獲得力量,因為對於愛爾蘭人來說,土地就是母親,就是力量的根源。同時她又是一個新時代的人,可以說全書中也許就只是她和白瑞德是明白新時代的清醒人,當然郝思嘉是個女人,出於時代的侷限性,她的感悟是直覺性的,本能的。而不如同白瑞德那樣是出門見多識廣後的結論。

可是她覺悟得太早了,在周圍的人都沉醉甚至麻醉於舊時代時,還執迷著美國南方的守舊的保守的生活之時,她就已經清醒了,但也只能受盡人的“白眼”了。記得不管什麼時代看此書都會對書中其他人物對待郝思嘉的態度覺得厭惡,覺得不可思議。只是到了成年才能夠明白,也許我也應該是那些人之中的`一員,對於遠超於自己的人物也只能羨慕妒忌恨了。

而這年舊時代是如何消失的呢?這就與背景有關,那就是美國南北戰爭,作者顯然是站在南方一邊的,書中不乏對於舊時代的讚歎之情。不過這更顯示得時代的悲劇。正如巴爾扎克是保王黨,可是他的作品卻讓人感覺到封建制度沒落一樣。本書卻真正反映出美國南方的沒落,可以這樣說郝思嘉越成功,證明南方越沒落,因為郝思嘉的成功是建立在與南方原則相反的做法上。

當然此書中的郝思嘉也算是命運多噩,她其實並不想這樣,原本她也只是平凡的女子,追求著自己的夢想就是與衛希禮結婚。這裡我一直有個疑問,媚蘭知道郝思嘉對衛希禮的感情嗎?應該是知道的,只不過兩人雖然比其他人似乎高明一些,但顯然依舊是舊時代的思維,可以這樣說,衛希禮和媚蘭是真正的南方精神的代表,而其他人則是隻遵循著這種精神的皮毛。所以媚蘭相信兩人不會有什麼出軌的事。因為衛希禮太驕傲了,絕對做不出不守禮之事。其實這樣的人與白瑞德對比就非常有意思,白瑞德則是個典型的利己主義者,自己想得到的一定會去得到,哪怕是打破一切的道德的法律的規則也再所不惜。

也許在作者心目中,美國南方文明是個美好的時代,只可惜在醜惡的社會時代裡,永遠是劣幣淘汰良幣的。

《飄》讀後感3

在這個忙碌而充實個學期,我又讀了一本世界名著——《飄》。這本書很好看,一部非常有名的電影《亂世佳人》也是根據它改編的呢!

這本書詮釋了戰爭的殘酷以及愛情的美好,本書的主人公郝思嘉出生於美國南方種植園主家庭,從小深受南方傳統文化的薰陶,但她骨子裡卻有叛逆的因素。因此,她的一生過的並不平坦。

年輕時,郝思嘉愛上了風度翩翩的艾希禮,可艾希禮卻要娶善解人意的表妹媚蘭,郝思嘉為了得到自己的所愛,採取了大膽的行動。他想艾希禮坦白了自己的愛情,慫恿他和自己私奔。遭到拒絕後,她毫不猶豫地給了他一巴掌。後來,為了報復,她不假思索地嫁給了媚蘭的哥哥查理。

時間過得很快,戰亂接踵而至,整個南方社會不得不經歷一段困難的戰爭歲月。在殘酷的戰爭和艱辛的生活的重壓下,歷經磨難的郝思嘉成為時勢造就的新女性。在義賣會上,她結識了真正愛她的白瑞德,但她心裡一直想著艾希禮,直到媚蘭死後,她才發現自己真正愛的人是白瑞德而不是艾希禮,而此時白瑞德卻要離去。

看完《飄》這本書,郝思嘉那些獨特的個性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郝思嘉獨特的個性,體現在不同的方面。

首先,在愛情方面。他對艾希禮的愛,是一種純情的.、帶有盲目性質的迷戀。當她認為自己愛著艾希禮時,便無所畏懼地向他表白了;遭到拒絕後,她憤怒地打了他一個耳光,毫不掩飾自己的憤怒。這種直率的個性,不得不讓我們佩服。

她與白瑞德之間的感情,是在種種磨難中建立起的真愛,只是她一直沒有感受到這份真愛。她一次又一次地忽視它、拒絕它。當白瑞德最終灰心的離開時,她終於醒悟了。她大聲對白瑞德說:“可是,我還愛你呀!”但此時白瑞德的愛已經枯竭了,他離開了思嘉,倔強的思嘉這樣想:“我現在不去想這些了,我明天再想好了,明天又是另外一頭了。”這種堅強、自信是任何人都無法與之相比的。

其次,在生活方面,為了生存,為了一家人能填飽肚子,為了保住她視為生命的土地,思嘉勇敢的挑起了養活全家的重擔。在戰亂中,她咬緊牙關歷盡重重磨難,終於帶領大家度過了最艱難的時期。

郝思嘉是一個很現實的人,她為了報復艾希禮而嫁給了自己一點都不愛的查理;為了保住塔拉種植園,嫁給了自己仍不愛的弗蘭克。她的性格是多面的:既自私自利又勇敢堅強,既對美好的愛情充滿幻想又不得不面對殘酷的現實。其實,思嘉不畏困難,面對現實的精神和勇氣正是我們所需要的,這也是這本小說的魅力所在。

我喜歡《飄》,喜歡郝思嘉那令人敬佩的勇敢、堅強。

《飄》讀後感4

《飄》是美國作家米切爾寫的一本經典小說。整部小說以女主人公郝思嘉為線索,以美國南北戰爭為背景,以郝思嘉的三次婚姻為主線,描寫了郝思嘉和白瑞德那段幾度悲歡離合而壯美的愛情。

其實《飄》我早在國中就讀過,但當時只讀了一點便讀不下去了。最近,閒著無聊,重新翻開這本書,一口氣就讀完了。合上書,思緒還在故事情節裡打轉,不可自拔。然而,我感觸最深的,是小說中每個人物鮮明獨特的性格。

先說郝思嘉,有人說她好,有人說她壞。但在我看來,郝思嘉不能用單純的好壞來評價,她不是單純的好人,也不是絕對的壞蛋,在她身上,善惡是那樣的模糊而混沌,又是那樣的對立而統一,然而卻是那樣的真實!她堅強不屈,從亞特蘭大逃到塔拉,面對莊園的荒蕪,父親的精神失常,生病的妹妹和已故的母親,她是那麼的悲痛與無助,但她並沒像父親那樣一蹶不起,而是理智的、有組織的安排黑奴工作,甚至親自下田摘棉花,一雙纖纖玉手因勞作而變得粗糙不堪,從嬌小姐成長錘鍊為一個堅強到近乎殘忍的女人。她有個性,敢作敢當,適應能力極強,有人說“她的成功是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可在那個戰爭剛結束的混亂年代,弱肉強食,適者生存。如果不學會殘忍的對待別人,就只能被別人或是生活殘忍地對待。她是一個一旦決定了要做的事就義無反顧的女人,她不關心別人的想法,活的就是她自己!並且她是那樣熱愛故鄉的那片紅土!她有缺點,比如愛慕虛榮,但這使她更真實!她是如此漂亮又個性鮮明,聰明而思路敏捷,完全知道自己該做什麼要做什麼。堅強和果斷的幾乎不像個女人。她的這種性格深深地震撼著我。

再說媚蘭,正如白瑞德的評價:“她是我所認識的唯一完好的好人,一個非常偉大的女性!”她與郝思嘉的母親很像,一樣善良、溫柔,彷彿是一個天使。剛開始我覺得她是那種膽小、隨叫隨從、唯唯諾諾、沒有主見的小女人。但是我錯了,她也是一個勇敢正直的人,但與郝思嘉張揚的個性相比,她相對含蓄許多,郝思嘉是真實的虛幻,而她是虛幻的真實。

接著是白瑞德,如同他本人所說,他和郝思嘉是同一類人。他們的性格都是那麼頑強,就像風中的小草,有一種韌性,百折不撓。他是一個時髦而又非常真實的'人,敢作敢為從不後悔,對別人的不屑從不記恨於心,還有對愛的那份執著,一旦認定了就毫不顧慮。他最後的結局是我不願看到的,但對他也許是一種很好的解脫,是一種幸福吧!

最後是阿希禮,阿希禮是一個只願生活在過去、活在十二橡樹舊的美好生活裡的人,十二橡樹的消失,使他不敢面對現實,沒有追求新生活的勇氣,甘心被生活淘汰,甘心活在陰影和夢境,十足的懦夫!有人同情他,但我認為一個自願活在過去、只會逃避,不敢也不想面對現實的人,不值得讓人同情。

還有許多人:嬤嬤、卡琳、查理……他們的形象、性格,如天上的繁星,永遠被銘記在每個讀者的心中……

《飄》讀後感5

夜漸漸深了,星星偷偷地從雲彩後面跳出來,將自己僅有的那一點光芒無私地撒向大地。如果說每一本書都是一顆星,那麼在我心中最亮的那一顆星,無疑就是《飄》了。

這是一位亂世佳人的傳奇人生歷程,一部美國內戰時期著名的史詩級著作。橫看全書,這一部老南方種植園文明的沒落史,一代人的成長史和奮鬥史;而縱觀全書,則是一部令人悲慟的心理劇,用劇的方式向讀者展示女主人公在戰亂中走向成熟的過程。看《飄》,猶如在原始森林,你越是深入到他的情節中,它向你展示的內容也就越美。

對於斯嘉麗這個人,我感到十分矛盾。她一方面將愛情看得十分重,一方面又輕視愛情。她愛過兩個男人,但是這兩個人,她卻一個都沒有看透。她如果看透了艾希禮,看透了他的懦弱,斯嘉麗就不會選擇愛上他。以斯嘉麗那勇敢堅強,敢於向生活發起挑戰的個性,是絕對不會愛上一個向時代低頭,沉浸在對舊生活回憶中的人的。如果她看透了瑞德,就會明白瑞德對她一直是死心塌地,就不會辜負瑞德,也就不會失去瑞德了。

但是與這相反,在亞特蘭大,斯嘉麗卻因為三百美元而出賣了自己的愛情,嫁給了弗蘭克,將前後二者相對比,我不經感慨到:人是多麼善變啊!一會兒為了愛情至死不改,一會兒為了得到三百美元而出賣自己的愛。

小說的情節正如它的名字,漂浮不定。所有人都需要面對殘酷的現實,那些活在對過去回憶中的人,都被無情的.淘汰。明天又是全新的一天,誰也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在一個個看似毫無關係又緊密相連的故事中,斯嘉麗一直表現出一種勇往直前,敢愛敢恨的可貴品質。對於艾希禮,開始時愛,但在看透他的本質後,果斷地放棄了;對於梅蘭,開始時恨,但在朋友們都離她遠去時,梅蘭一直在默默地幫助她,使斯嘉麗對她的態度有所改變;對於瑞德,斯嘉麗一直保持不冷不熱的態度,在經過梅蘭提醒後,才明白自己內心深處最愛的人是瑞德,儘管瑞德對她絕望了,她依然勇敢地去愛他。

從始至終,斯嘉麗一直保持著她那種積極樂觀的精神,作者放在末尾的這句“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也凸顯出她的這種精神。

在《飄》這本書中,瑪格麗特用斯嘉麗、梅蘭、瑞德、艾希禮這四個人物來表現南北戰爭後南方人的四種做派。這四個人物的情感糾葛,命運走向緊密相連,在經歷時代的變革後,勇者一往直前,而弱者徒留悲嘆。作者將小說中人物的各自性格、人生觀、價值觀表現得淋漓盡致。不同作風的主人公,結局也不同,或讓人遺憾,或讓人欣慰,或讓人惋惜……

在歷史的大背景下,所謂的永恆只是幻想,只有變通才是生存之道。一切都有可能風雲突變,一切繁華幸福都可能成過往雲煙。但不管怎樣,時間不會停滯,一切永遠向前——正如斯嘉麗所說:“明天又是新的一天”。未來總是讓人充滿希望和力量,只有努力去奮鬥,夢想才會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