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玫瑰與教育》讀後感集合12篇

讀後感1.21W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玫瑰與教育》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玫瑰與教育》讀後感集合12篇

《玫瑰與教育》讀後感 篇1

如果你把所處的環境看成是魔鬼,你就生活在地獄;如果你把周圍的人群看成是天使,你就是生活在天堂。如果你把所處的環境變成魔鬼,你就在製造地獄;如果你把周圍的人群變成天使,你就在營造天堂。

好花要有好心情賞,有好的心情才能欣賞到好的風光。你的內心如果是一團火,就能釋放出光和熱;你的內心如果是一塊冰,就是化了也還是零度。

亞里士多德說,生命的本質在於追求快樂。使得生命快樂的途徑有兩條:第一,發現使你快樂的時光,增加它;第二,發現使你不快樂的`時光,減少它。

因此,面對教育的系列讓人不滿的現象,面對自己專業成長的困惑與壓力,我們要從中尋找陽光、快樂的地方——根系教育的土壤,理想滾燙於心,緊貼地面行走,激情向上生長。

而只有從內心深處實現高“自我”的教師,才會以積極的方式看待自己,才能夠準確地、現實地領悟自己的水平和境界,才能對從事的專業具有自我滿足感、自我信賴感、自我價值感,從而表現出對專業當仁不讓的意識和信心——而這些,無疑會給學生帶來更為積極有益的,甚至是一生的影響。

《玫瑰與教育》讀後感 篇2

《玫瑰與教育》讀後感正文:《玫瑰與教育》讀書心得本學期一直堅持堅讀跟自己的教學工作有關的理論書籍,當我第一次看到《玫瑰與教育》的時候,僅僅是書名都令我覺得眼前一亮,再看作者竇桂梅,更加確認這本書確實值得一讀,看慣了一臉嚴肅的理論性的文字,再看這本書有一種清新與飄然的感覺,佩服竇老師對語言和文字的駕御能力,就如她對自己寫作的要求一樣:“把話寫得乾淨些、響亮些,有時候要斬釘截鐵,有時候要委婉蜿蜒,《玫瑰與教育》讀後感。要追求文章的琅琅上口,要能夠在大庭廣眾中大聲誦讀,能讓讀者來不僅聽見聲音,而且還能看得見作者的笑貌——它雖然是為自己而寫,但卻不拒絕朋友,它的每一句話,都應努力給讀者親切、可感、有味的感覺。”她做到了,每每讀都她的文章都被一種激情所感染著:對教育事業的執著與熱愛,對學生的無限眷戀與嚮往,對責任的充分詮釋與體現……這本書一共有四輯:第一輯——清談與憂患,其中寫了作者的教學反思、由孩子身上引發的對家庭教育的思考以及其中與朋友的交流、與《人民教育》的交流等,心得體會《《玫瑰與教育》讀後感》。第二輯——在聽說讀寫的背後,主要寫了作者在語文教學的.所做、所想;第三輯——日本的教育管窺,寫了作者到日本參觀的所見、所感,特別對於中國和日本教育的對比與不同有了很深的體會,第四輯——在白紙黑字的“沃野上“,寫了作者博覽群書的讀後感。 光是看完本書的自序都已經被深深的吸引了,當我開始真正寫作的時候,卻發現自己的文字是那麼笨拙,有時心裡的感受很強烈,可傾吐出來的文字卻很“蹩腳”。往往不自覺地把別人的一些話,當成自己文章中的內容。後來讀到魯迅稱自己的文字是“硬寫”出來的,心裡這才頗感安慰;即使是天才,也需要漫長的、艱苦的修煉。” 竇老師的這段話給了我極大的鼓勵,我想,即便是擠,是摳,是榨,筆耕不輟,才是真理。我不禁對她又多了幾分敬仰之情,想想自己的教育之路,也曾付出過一些努力,但還不夠,還需要多下功夫,儘快地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爭取做一個優秀的教師。本書的第一輯裡有一篇文章《小紅花的背後》看完之後,感觸頗深,本文主要講了課堂上物質獎勵的利與弊,很多時候,看起來有利的做法,卻在無形當中把對學生的傷害從面板深入到心臟。我們有太多太多的沒想到:沒想到一個漫不經心的表揚,會對一些孩子幼小心靈造成傷害;沒想到一朵獎勵的紅花,會讓一些孩子蒙上難以磨來的陰影;沒想到一次不公正的評比,會在一些學生心中種下刻骨銘心的痛苦。這篇文章對於我們這些在教育一線的教師來說肯定會感觸頗深,因此,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我們不要僅僅以競技的原則發放小紅花,或者說不可以將競技的獎懲原則過早地引入到國小生的學習中去。

《玫瑰與教育》讀後感 篇3

《玫瑰與教育》是清華大學附屬國小副校長、特級教師竇桂梅老師的一本教育隨筆,在輕鬆的文筆中,滲透出竇老師的思想和智慧,給了我很多啟發。

這本書一共分四輯,每一輯都有自己的主題,記錄的都是教育隨筆以及對教育問題的思考。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第一輯,竇老師通過真實的案例和故事告訴我們教育的目的、教師的品格鑄造以及如何做人,學會生活,學會面對挫折,學會感恩等道理。

把盛開的玫瑰移植到自己的園地來。這是蘇霍姆林斯基的名言。竇桂梅老師做了引申,她用玫瑰的含義要求自己——像6朵玫瑰那樣對待同事,努力做到互敬、互愛、互諒;8朵玫瑰那樣懷著感恩之心對待關懷及鼓勵我的人;像19朵玫瑰那樣學會在現實生活中忍耐與期待;像20朵玫瑰那樣,一顆赤誠的心對待自己的人生;像紅玫瑰代表的那樣,對教育事業付出熱情和真愛;像黃玫瑰代表的那樣珍重自己祝福別人;像紫玫瑰代表的爛漫那樣感受心靈的真實和獨特;努力做到黑玫瑰的穩妥,橘色玫瑰的友情,藍玫瑰的善良,把個人的生命溶入教育的使命。

因為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個等待滋潤的孩子,每一個靈魂無論其智力高下,都應該得到尊重、得到溫暖的'照耀,從而讓每一個孩子的心中都生長出鮮豔的花朵,而不是陰暗角落裡的毒蘑菇。

孩子的心是透明而脆弱的,小心輕放孩子的心,這是為人師的底線。一位教師只有不斷地進德修業,把自己的工作和學生的成長結合起來,讓自己成為學生的表率,才能得到學生的敬重,才能讓學生成為真正的人。

怎樣做?在竇桂梅老師看來,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既教師要擁有自己的專業尊嚴。竇老師給與我們忠告。

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學會感恩就要養豪氣而不失霸氣,揚正氣而不是邪氣,養大氣而不是邪氣。對待教育事業,對待自己的學生,不僅僅有愛,還有一顆慈悲的感恩的心。有了這樣的心境,遇到感性的問題就會模糊藝術的處理。我們改變不了的事情,就改變對這件事情的態度,態度變了,事情的意義就變了。重要的是要擺正自己是一隻小小鳥,然後感性做人,理性做事,這也許是最好的自我保護和發展。

竇老師特地摘錄的冰心先生的詩句,警告我們:要讓自己和自己的學生都感受到愛。

愛在右,同情在左,走再生命路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將這一徑長途,點綴的香花瀰漫。使穿枝拂葉的行人,踏著荊棘,不覺得痛苦,有淚可落,也不是悲涼。永葆激情。永葆激情是一種生活姿態,最終會由表象內化成一種精神氣質。心中盛滿陽光。境由心生,如果你把周圍的人群看成是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你就在營造天堂。因此,面對教育系列讓人不滿的現象,對自己專業成長的困惑和壓力,我們要從中尋找陽光,根系教育的土壤,理想滾燙於心,緊貼地面行走,激情向上生長。

讀書養氣。教師的專業化道路,要求我們有底氣、大氣、靈氣,既要有精神的專業知識,開闊的人文視野,身後的教育理論功底,鍥而不捨,孜孜以求,涵養浩然之氣。

《玫瑰與教育》讀後感 篇4

放假前走進圖書室,在一排排嚴肅而略顯厚重的教學著作面前,《玫瑰與教育》顯得如此不同,為什麼浪漫的象徵“玫瑰”,與我眼裡嚴肅的職業“教育”,聯絡到一起呢?好奇的拿起它,卻怎麼也不能放下。

這本書有四輯:

第一輯寫了作者的教學反思、由孩子身上引發的對家庭教育的思考以及其中與朋友的交流、與《人民教育》的交流等。第二輯主要寫了作者在語文教學的所做、所想。第三輯日本的教育管窺,寫了作者到日本參觀的所見、所感,特別對於中國和日本教育的對比與不同有了很深的體會。第四輯寫出了作者的多篇讀後隨筆,書籍點評。捫心自問,自己總以時間少、工作緊為由,研讀過幾本教育專著,認真伏寫過幾篇有價值的文章?我感覺到自己的渺小,無知。潛心讀書,細細想來真是一件好事。

有特色的教師容易被學生記住。但是現在大部分教師沒有特色。究其原因,來自社會、家庭、學校、家長、學生的壓力導致教師缺少一個寬容、寬鬆的環境,令教師們不敢去嘗試建立自己的風格,只能圍著分數棒轉,誰也不敢掉以輕心。尤其是年輕教師,他們的成長與培育風格的大環境有著至關重要的關係,他們的專業水平剛剛成長,就要面對學生是否接受、領導是否肯定、同行是否理解的問題;如果參加比賽,還要面對評委老師們能否首肯的問題。而目前的評委們,可能會出於對新風格的把握不定,或自身水平的侷限,或為了規避風險,一般要求中規中矩、有板有眼。評委們只是按照時尚的理念或個人的印象給授課教師打分,也不給授課教師任何申辯的機會,更全然不顧教師的個人特點。所以,在這種形勢下,教師們很容易迷失自己、喪失自己,把自己當作體現某種理念的工具。

《玫瑰與教育》記錄的是“玫瑰”的教育生命一次次花開的'軌跡,抒寫的是“玫瑰”對教育的一片真情,對生活的熱愛,對事業、家庭、愛情的體悟,記錄了她作為一名教師、作為一名家長、作為一名專家對教育顯現的種種反思,活生生的記錄她對教育的無奈與困惑,記錄了她對教育教學的積極的態度。這都讓我們覺得他是那麼的貼近我們的生活呀。

走進《玫瑰與教育》,我感受到的不僅僅是她對教育事業的摯愛,對教育理想的追求,對教育人生的塑造,更多的則是感受到竇老師的獨立思考、獨家發現和獨特表達等個性特徵的彰顯。這本書中我想提及最多的詞語就是“讀書”二字。“讀書—思考—實踐”是這個時代的老師應當靜下心來要做的一件事,這也是要成為一個有專業尊重的教師的必由之路,作為學生要讀書,作為教師更要讀書,我理解學生讀書貴在培養興趣,所以只要是健康的積極向上的即可。教師多讀專業書籍固然是應當的,但更應當多讀一些名著、專著等等,“修身養性、淨化心靈”不敢說!但多多少少可以豐富我們的知識,培養我們的愛好。從竇老師的這本書中我理解,教師應當是要培養讀書的習慣的。

《玫瑰與教育》讀後感 篇5

《玫瑰與教育》是 竇桂梅老師的教育隨筆集。這本書記錄了她作為一名教師、作為一名家長、作為一名專家對教育現象的種種反思,和其他一些書籍相比,它沒有長篇大論的教育理論、理念論述,而是記錄了她對教育教學的積極的態度,以及對教育的無奈與困惑。

剛拿到這本書,就對書名感到好奇,讀了之後才發現原來玫瑰是她在“教育線上”的“國小教育論壇”的網名,是“桂梅”顛倒過來的同音“玫瑰”。她說:“作家冰心只鍾情於玫瑰,冰心老人認為玫瑰有刺,那是風骨,玫瑰的芳香豔麗就是冠豔群芳。”“現在,我已用玫瑰的含義要求自己——像‘6朵’玫瑰那樣對待同行,努力做到‘互敬、互愛、互諒’;像‘8朵’玫瑰那樣懷著感恩之心對待‘關懷及鼓勵’我的人;像‘19朵’玫瑰那樣學會在現實中‘忍耐與期待’;像‘20朵’玫瑰那樣,‘一顆赤誠的心’對待自己的人生;像紅玫瑰代表的那樣,對教學付出熱情和真愛;像黃玫瑰代表的那樣珍重自己,祝福別人;像紫玫瑰代表的浪漫那樣,感受心靈的真實和獨特;像白玫瑰代表的純潔一樣,一輩子擁有童年天真;以至努力做到黑玫瑰的溫柔,橘色玫瑰的友情,藍玫瑰的善良……愛事業如同熱愛我的生命一樣。我曉得,要把個人的生命融入教育的使命。”由此可見竇桂梅老師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和奉獻之情,我不禁為她的滿腔激情而動容。

為了自己能像“冰心玫瑰”那樣絢麗和高貴,她一路拼搏,一路汗水。一個吉林師範的中師生,先從吉林一實驗國小,再到北京,而且當上了北京清華大學附小副校長,其間受到過國家政治局常委的接見,參加過國家教育報告團,出版了不少教育專著,這些成就肯定包含著她的心血和汗水,也是對她的付出的回報。從她對自己的.成長和成名的描述,雖有被“逼”之感,但更多的是自己在堅持自己的教育理想後,所做的許多工作是很令人佩服的。

讀到“要追求文章朗朗上口,要能夠在大庭廣眾中大聲朗讀,能讓讀者不僅聽見聲音,而且還能看見作者的笑貌——”我似乎真的看見了竇桂梅的爽朗而熱情的笑貌!她說:“無論如何也要‘擠’時間去閱讀,並用筆促進自己的思考——這是促使自己成長的科學途徑。”“寫作,記錄著我教育生命一次次開花的軌跡。”詩意的語言,真切而熱情,文如其人。

“愛在右,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這是竇老師所喜歡吟誦的詩句。作為一個從事語文教學的工作者,字裡行間常常自覺或不自覺地流露出對文學的愛好,並時常有意識地扮演著“拉近朋友、學生親近母語、親近書籍”的角色。更讓人感動的是:她此舉目的竟是“讓人在親近文字的腳步裡抓到愛。”

品味這朵這芬芳的玫瑰,她為我們每一個熱愛教育、獻身於教育的人做出了做好的榜樣。

《玫瑰與教育》讀後感 篇6

近來有幸拜讀了特級教師竇老師的專著——《玫瑰與教育》。本書主要記載了竇老師平時在教育教學中及為人處事中的探索和思考,也有國外教育(日本)現狀的透析,還有一篇篇富有真知灼見的讀後感。

讀了這本書,我對竇老師肅然起敬,倒不是因為她如此年輕就評為全國特級教師、全國模範教師、全國師德標兵,獲得全國十傑教師提名,還擔任清華大學附屬國小副校長,而是通過《玫瑰與教育》這本書,通過竇老師的成長經歷,我感受到了名師光環背後執著的追求和心血的付出!令我觸動最大的是以下兩點:

一、廣泛讀書,積澱學養。

小時侯的'竇老師沒有讀過多少書。當上教師以後覺得“腹中空空”,於是她把書籍作為自己成長的土壤。《玫瑰與教育》第一輯《清談與憂患》之《執子之手,與子偕行》中,我們看到了竇老師從一個讀者到作者的經歷,看到了竇老師從一名普通教師到一代名師的經歷。“現在,讀書成了我的習慣。我深深感到,這是一個可以獨自培植幸福的習慣——土壤、陽光、水分都來自於美好的書籍。”(竇語)讀書已經真正成了她生活、工作、學習的一部分了。當然,讀書也給她的教學,給她的不斷成長提供了深沉的底色。

二、積極實踐,勤於積累。

竇老師之所以能如此快速地成長起來,更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不斷地創新實踐,並且善於積累總結。竇老師在不斷的探索中始終保持著自己敏銳的觸角,她努力突破在教育中談教育的弊端,勇於用自己的言語發聲,勇於上探索性的課。有實踐就要有反思。不斷地積累已成為竇老師的自覺行為。《為生命奠基》、《教育的對話》、《竇閱讀教學實錄》等個人專著的出版向我們傳遞了一個資訊——“我在成長,我在寫。”

讀完名師之作,我們捫心自問:我們自己離竇老師有多遠?我們離理想中名師有多遠?

名師之名在於學識膽略,在於礪志勤懇,在於審視篤行。他們都有一種忘我的獨立、奉獻之精神!我們所需要的就是在平凡的工作中不斷的去實踐,努力的去奮鬥,去獲得一種穩定、持久、成熟的情感!我們與名師的差距,在於精神世界的距離和實踐的勇氣、耐力!人只有有了想法才會有行動,有了行動才會有不同的結果。

我們要想改變自己,首要的是要打碎舊的思想意識,讓精神站立!很多情況下,名師給了我們壓力的同時,也給了我們動力。一個要進步的人,對自己應該自找一個壓力,這樣才能迫使自己去努力。我們不一定能成為名師,但是,我們沒有理由不去做名師曾經做過的事情。

最後我想說,竇老師將永遠激勵著我不斷前進!感謝《玫瑰與教育》!感謝竇老師!

《玫瑰與教育》讀後感 篇7

走進圖書室,在一排排嚴肅而略顯厚重的教學著作面前,《玫瑰與教育》顯得如此不同,為什麼浪漫的象徵“玫瑰”,與我眼裡嚴肅的職業“教育”,聯絡到一起呢?好奇的拿起它,卻怎麼也不能放下。

《玫瑰與教育》其實是竇桂梅老師的一本教育隨筆集。在這本書中記錄了她最為一名教師、作為一名家長、作為一名專家對教育顯現的種種反思。該書分為四輯,“清談與憂患”寫的是一些關於教育體制、名家教育思想和自己的教育隨想;“在聽說讀寫的背後”寫的是一些語文課堂教學的故事;“日本教育管窺”介紹了自己在日本一些學校的見聞;“在白紙黑字的沃野上”選登了竇老師寫的一些讀書筆記。與其他書籍相比,裡面沒有長篇大論的教育理論,而是娓娓道來她對教育教學的積極的態度,以及對教育的無奈與困惑。

“孩子的心是透明而脆弱的,‘小心輕放’孩子的心——這是為人師的底線。”

這不僅僅是竇桂梅老師的底線,更應是每一位為人師者的底線。在我們的工作中,因為種種情形,種種原因,是不是也曾無意中傷害過學生們的心靈呢?竇桂梅老師甚至考慮到了“不可將競技的獎

懲原則過早地引入到國小生的學習中去……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個等待滋潤的孩子,每一個靈魂無論其智力高下,都應得到尊重、得到溫暖的照耀”。確實,當我們發出一朵小紅花的時候,當我們向某些學生進行表揚的時候,卻也有意、無意的傷害了其他暫時落後或者不夠積極的同學,只是我們無暇顧及而已。師生之間的教學活動,不僅僅是語言的溝通,更是心靈的溝通。所以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們在選擇一種教學方法時,也要考慮到學生的心理承受,保護好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和生活的自信心,讓每一朵花朵都在我們的呵護下健康活潑的長大。

“把平凡的事做好就不平凡了,把簡單的事做好就不簡單了。”教師的職業是平凡的,但是我們極少將這一平凡的職業做到極致。在竇老師的身上,我看到了一個普通從教者走過的艱辛的成長道路;看到了一個教師心中永不言敗為著理想執著追求的堅定信念;看到了一個普通的從教者的不普通之處。竇老師現身說法,用自己的.成長曆程向我們訴說著、向我們詮釋著,普通的你同樣也可以變得燦爛。

人必須始終有一種動力,使自己從懶洋洋的狀態中走出來,並常常使自己處於一種積極的、向上的狀態,這樣惰性就會消失得無影無蹤。這種動力來自於哪裡?竇老師告訴我,這種動力來自於對某件事的期望、信念、態度、行為!千帆競爭,百舸爭流,對於教師而言,這份動力更來自於內心的一種責任,來自於對學生的愛,來自於對職業的幸福感,來自於對人生的永恆追求。

竇老師就是一朵玫瑰,玫瑰於人,手留餘香。讀竇桂梅老師的這本書,就好比沉浸在玫瑰花園之中,只要輕輕呼吸,就能感受到那陣沁人心脾的滋養。也許,我一輩子也無法擁有那玫瑰的絢麗,但我也願自己能做一朵路旁的不起眼的小花,靜靜地散發著屬於自己的淡淡的幽香,給路過的人們以精神的慰籍。

《玫瑰與教育》讀後感 篇8

看到題目《玫瑰與教育》,起初只是覺得好奇,翻開書頁才知道"玫瑰"是竇桂梅老師的網名,《玫瑰與教育》其實記錄的就是竇桂梅老師教育生命一次次花開的軌跡。她為學生創設了廣闊的心靈和精神空間,同時以情動人,那些娓娓道來的文字,緩緩流淌出的是慈母對女兒的疼愛;老師對學生的關愛;領導對下屬的期待;智者對朋友的友愛。讀竇桂梅老師的《玫瑰與教育》,感覺就如同與一位親近的朋友談心,親切,自然,娓娓道來,引人入勝。

本書分為四輯:第一輯清淡與憂患,其中寫了作者的教學反思;第二輯在聽說讀寫的背後,主要寫了作者在語文教學的所做、所想;第三輯日本的教育管窺,寫了作者到日本參觀的所見、所感;第四輯在白紙黑字的沃野上,寫了作者的很多讀後感。積極實踐,勤於積累。竇桂梅老師之所以能如此快速地成長起來,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不斷地創新實踐,並且善於積累總結。竇桂梅老師在不斷的探索中始終保持著自己敏銳的觸角,她努力突破在教育中談教育的弊端,勇於用自己的言語發聲,勇於上探索性的課。

有實踐就要有反思,不斷地積累已成為竇桂梅老師的自覺行為。她的個人專著的出版向我們傳遞了一個資訊--"我在成長,我在寫。""讓我飛翔的是書",竇桂梅說到她自己的成長進步離不開書。是書使她變的睿智、豁達、優雅而美麗。她在書中寫到了自己的成長經歷,教育思想,為人處事的觀點,以及在日本的見聞和對一些書的讀後感,很有見地。這些與她愛思考的習慣離不開的。她能從生活的細微處發現一些值得借鑑的'東西,有敏銳的洞察力。讀到"要追求文章朗朗上口,要能夠在大庭廣眾中大聲朗讀,能讓讀著不僅聽見聲音,而且還能看見作者的笑貌--"我似乎真的看見了竇桂梅的爽朗而熱情的笑貌!

她說"無論如何也要"擠"時間去閱讀,並用筆促進自己的思考--這是促使自己成長的科學途徑。""寫作,記錄著我教育生命一次次開花的軌跡。"詩意的語言,真切而熱情,文如其人。"心中盛滿陽光"她是一個樂觀開朗的人。"眼因多流淚而愈清明,心因飽經憂患而愈溫厚"。我們改變不了事情,就改變對這件事情的態度,態度變了,事情的意義就變了。懂得關懷,獲得朋友;懂得開心,獲得輕鬆;懂得遺忘,獲得自由。有這樣的名師,就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在欽佩竇桂梅老師的同時,我作為一個國小教師,就應該學習她的教學方法和精神,從她的身上得到對我的身心和教學工作有利的東西。我挺喜歡她的人和她的書,讀的感覺像春天。看文章知道她經常是深夜才眠,甚至凌晨兩點,這應該是因為樂趣,是一種對教育不懈地追求。佩服之餘,唯有感慨。

《玫瑰與教育》讀後感 篇9

臨近放寒假,學校給我們每位教師發放了一本書,我領到的是竇桂梅老師寫的《玫瑰與教育》一書。當我一拿到書,就被深深地吸引了。吸引我的原因有兩個,一是書名,“玫瑰”。一個浪漫而又溫馨的詞語,居然有人將它與教育聯絡在一起。二是人名,因在大約六七年以前,我曾經看過竇老師的演講和課堂實錄,當時就被竇老師激情四溢的演講深深打動,那時我就瞭解到竇桂梅從吉林一實小一名普通的教師,通過自己的努力當上了北京清華大學附小副校長,她肯定是一名不同尋常的教師。

通過再讀《玫瑰與教育》,我知道了這本書一共有四輯:第一輯清淡與憂患,寫了作者的教學反思;第二輯在聽說讀寫的背後,主要寫了作者在語文教學的所做、所想;第三輯日本教育管窺,寫了作者到日本參觀的所見、所感,特別對於中國和日本教育的對比與不同有了很深的體會;第四輯在白紙黑字的沃野上,寫了作者博覽群書的讀後感。

在閱讀的過程中,我深深的感觸到竇老師那質樸而真實的語言,透露出的是對教育教學的熱愛,她的機智和對教育事業的追求。縱觀全書,我覺得竇桂梅老師在讀、寫、思這三面做的非常好。如從讀《人民教育》開始,讓她找到了良師益友,《讓讀書成為習慣》,讓她養成了讀書的習慣,《小王子》《夏洛的網》《教師人文讀本》《語文課程理論基礎》《紅樓夢》……相比較之下,再看看自己,讀的書真是囊中羞澀,不過隨著自己年齡的成長,閱歷的增多,我正在努力地改變自己,也讓自己到書中去感受名師的'做法、經典的甜夢、童話的廣闊海洋。竇老師不光自己讀書多,她還教育自己的學生、女兒多讀書,還向身邊的人、老師推薦閱讀。書讀的多了,隨之也有了廣博的見識。

竇老師說“無論如何也要“擠”時間閱讀,並用筆促進自己的思考——這是促使自己成長的科學途徑。”“寫作,記錄著我教育生命一次次開花的軌跡。”竇老師堅持用文字記錄著自己的教育生活,讓忙碌的自己不斷與寧靜的自我進行對話。作為一名普通的教師,看後感受頗深,寫作不但是對自己工作的梳理,更是反思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更是積累經驗的一種方式,它更是逼迫自己堅持實踐、勤於閱讀、深入思考的強勁動力,是一種讓我們反思著的存在。確實,寫作也是一種最深刻的心靈對話。這個過程,就好像是在與一個自己最信賴的朋友在談話。當你心情不好時,就可以“暢所欲言”。寫作的過程,其實也是一個很好的“排毒”過程,是對自己心靈的一種美容,因為文字可以滋潤生命,讓人忘卻心靈的疲勞。

這本書給我留下了太多深刻的印象和感觸。謝謝《玫瑰與教育》,它使我又一次經歷了心靈的洗滌,讓我在前行的路上充滿希望。

《玫瑰與教育》讀後感 篇10

《玫瑰與教育》是竇桂梅老師的教育隨筆集.這本書記錄了她最為一名教師、作為一名家長、作為一名專家對教育顯現的種種反思,和其他一些書籍相比它沒有長篇大論的教育理論、理念論述,而是記錄了她對教育教學的積極的態度,以及對教育的無奈與困惑。

剛拿到這本書,就對書名感到好奇,讀來原來玫瑰是她在"教育線上"的"國小教育論壇"的網名,是桂梅顛倒過來的同音"玫瑰"。她說:"作家冰心只鍾情於玫瑰,冰心老人認為玫瑰有刺,那是風骨,玫瑰的芳香豔麗就是冠豔群芳。""現在,我已用玫瑰的含義要求自己--像'6朵'玫瑰那樣對待同行,努力做到'互敬、互愛、互諒';像'8朵'玫瑰那樣懷著感恩之心對待'關懷及鼓勵'我的人;像'19朵'玫瑰那樣學會在現實中'忍耐與期待';像'20朵'玫瑰那樣,'一顆赤誠的心'對待自己的人生;像紅玫瑰代表的那樣,對教學付出熱情和真愛;像黃玫瑰代表的那樣珍重自己,祝福別人;像紫玫瑰代表的浪漫那樣,感受心靈的真實和獨特;像白玫瑰代表的純潔一樣,一輩子擁有童年天真;以至努力做到黑玫瑰的溫柔,橘色玫瑰的友情,藍玫瑰的善良……愛事業如同熱愛我的`生命一樣。我曉得,要把個人的生命融入教育的使命。"由此可見竇桂梅老師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和奉獻之情,我不禁為她的滿腔激情而動容。

為了自己能像"冰心玫瑰"那樣絢麗和高貴,她一路拼搏,一路汗水。一個吉林師範的中師生,先從吉林一實驗國小,再到北京,而且當上了北京清華大學附小副校長,其間受到過國家政治局常委的接見,參加過國家教育報告團,出版了不少教育專著,這些成就肯定包含著她的心血和汗水,也是對她的付出的彙報。從她對自己的成長和成名的描述,雖有被"逼"之感,但更多的是自己在堅持自己的教育理想後,所做的許多工作是很令人佩服的。

讀到"要追求文章朗朗上口,要能夠在大庭廣眾中大聲朗讀,能讓讀者不僅聽見聲音,而且還能看見作者的笑貌--"我似乎真的看見了竇桂梅的爽朗而熱情的笑貌!她說:"無論如何也要"擠"時間也閱讀,並用筆促進自己的思考--這是促使自己成長的科學途徑。""寫作,記錄著我教育生命一次次開花的軌跡。"詩意的語言,真切而熱情,文如其人。

《玫瑰與教育》讀後感 篇11

隨時隨地地記錄,就意味著要隨時隨地地思考,思考我們的教育生活,思考我們的人生。

“生命是一個括號,左邊是出生,右邊是死亡,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填括號。要學會享受這個過程——無論是精彩還是糟糕。”竇老師的這句話說得多好!每一個人都有著獨特的人生過程,有風景如畫,也有的殘頁敗筆;有繁花似錦,也有落葉紛飛;有春華秋實,也有雜草枯榮……只要我們仔細品嚐,品出它的意義,即便過程有些艱辛,即便其間會遭遇痛苦,我們就會感到不枉到世上走一遭。 “要相信每一個時刻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都是最好的,要相信自己的生命正以最好的方式展開。”這句話,聽起來有幾分禪意,但如果真具備了這樣的心態,人生的快樂便是無處不在了,知足長樂嘛!“懷著愛心吃菜,勝過懷著恨吃牛肉。”這是西方的一句格言,樸實中卻道出了幸福的本質意義。我一直認為幸福只是一種感覺,一種源於每個人心底的一種暖暖的感覺!有特色的教師容易被學生記住。但是現在大部分教師沒有特色。究其原因,來自社會、家庭、學校、家長、學生的`壓力導致教師缺少一個寬容、寬鬆的環境,令教師們不敢去嘗試建立自己的風格,只能圍著分數棒轉,誰也不敢掉以輕心。

尤其是年輕教師,他們的成長與培育風格的大環境有著至關重要的關係,他們的專業水平剛剛成長,就要面對學生是否接受、領導是否肯定、同行是否理解的問題;如果參加比賽,還要面對評委老師們能否首肯的問題。而目前的評委們,可能會出於對新風格的把握不定,或自身水平的侷限,或為了規避風險,一般要求中規中矩、有板有眼。評委們只是按照時尚的理念或個人的印象給授課教師打分,也不給授課教師任何申辯的機會,更全然不顧教師的個人特點。所以,在這種形勢下,教師們很容易迷失自己、喪失自己,把自己當作體現某種理念的工具。那如何形成自己的風格呢?教師的自身素質最重要,教師要找到獨特的自己。教學有特色的教師不一定是有風格的。一個有特點的教師,能賦課以智慧,融教學以自己的獨特思考,這樣才能擁有風格。

所以,教師一定要找到自己內心湧動著的智慧和激情。在形成教學風格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好好讀書,結合實踐,深入思考,把“自己的心”放進教學中去,切忌成為“教學機器”。人云亦云的儘量不雲,老生常談的儘量不談,教師要學會獨立思考,而不是跟著風跑。對自己的教學,不要考慮完美,要考慮最有特色。其實,每一個人都需要我們去善待,教育不是競技體育,不是讓受教育者優勝劣汰,而是讓每個人都具有享受幸福和自由的可能。

《玫瑰與教育》讀後感 篇12

暑假伊始,我在朋友那看到了竇桂梅的《玫瑰與教育》這本書,一見這本書我就被其深深吸引,便如飢似渴地讀了起來。

在書的封面有這樣一段小字:“我們蕭蕭的樹葉都有聲響回答那風和雨,你是誰呢,那樣沉默著?我不過是一朵花。是的,我只不過是一朵小花,帶著一絲芬芳,和著風和雨,我卻執著地孕育著,盛開著,以最大的努力回報春天。”

除了自序“我在成長,我在寫”之外,這本書有四輯:第一輯“清淡與憂患 ”寫了作者的教學隨感反思,就學生和自己身上引發的對家庭教育的思考以及與朋友的交流等。第二輯“在聽說讀寫的背後”寫了作者在語文教學中的所做、所想、所感;第三輯“日本的教育管窺”寫了作者到日本參觀的見聞,並對中國和日本教育的進行了對比而產生了很深的體會,第四輯“在白紙黑字的沃野上”寫了作者博覽群書的讀後感。

我讀到開篇的《小紅花的背後》一文時,不覺想到了自己的課堂:我教低年級語文時,在教學中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這是一貫運用的方式方法。因為這些小紅花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課堂氣氛變得活躍。但在這樣的課堂常常會聽到低聲的嘆息“又沒有叫我!”正如文中所描述這樣的花兒並沒有開放在每位學生的心中,但短時間照顧到班上的所有學生那是不可能的,因為時間短還要完成學習任務。課堂評價到底怎樣做?使我陷入迷茫境地。在工作中我會通過各種方式儘量照顧到每位學生,無奈班內50多個學生,有的如果積極回答而不叫又會打擊他的積極性,頭疼!

作為教師我們要找好自己的位置明確自己的'責任。現代教育告訴我們,教育工作者要有整體的育人觀念:一流的教師是教人的;二流的教師是教書的。在對人的影響上,愛的澆灌和人性的感召,永遠勝於其他形式。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惟獨從心裡發出來的,才能打動心的深處。要求我“用愛心和童心關愛學生;用真心和誠心對待同事;用熱心和專心對待工作;用平和心態和健康心理對待人生”,用教育的智慧成就智慧的教育,勤學博採善思敢行,人人爭做“智慧型教師”。要有“以校為家”的意識,經常地追問,自己的工作言行是否辱沒了、學校。所以,我們的老師要有鮮明的個性、有底蘊、有智慧、有魅力、有口碑等等。一心學校的教師站出來是應該有特殊的氣質和才情的。各人做好各人的事,努力做最好的自己。人人恪盡職守、各負其責。我們要把“學校發展,人人有責”細化為“學校發展,我的責任;學生髮展,我的責任;自我發展,我的責任。

願你我的心中都如竇老師所寫,在彼此的心中盛滿陽光。 珍惜擁有的幸福,奉獻自己的愛心,做一個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