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學生讀書心得[精品14篇]

讀後感2.97K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啟發時,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能感染讀者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學生讀書心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學生讀書心得[精品14篇]

學生讀書心得 篇1

《非洲草原歷險記》這本書描寫了多利一行三人去非洲草原拍攝,被盜獵者遺棄在非洲大草原上,他們經歷了種種危險的情況,憑藉著勇敢、豐富的'求生知識以及好運氣,一次次轉危為安。讀完這本書,我瞭解了很多非洲草原的自然知識和野外生存的求生本領,還照著書上的方法學會了做繩梯和彈弓呢!

學生讀書心得 篇2

《目送》是一本散文集,是作者獻給父母、母親、兄弟和朋友的書,書的名字也是書中開篇的第一篇散文的題目。

先說說作者,作者龍應臺,臺灣高雄人,祖籍湖南衡山縣,因父親姓龍,母親姓應,生於臺灣,得名龍應臺。

龍應臺1952年生於臺灣,自小在臺灣苗栗長大,1974年畢業於臺灣成功大學外文系,後赴美深造,攻讀英美文學,1982年獲堪薩斯州立大學英文系博士學位。在香港和臺灣地區、美國、德國均任過教。

著有《野火集》、《野火集》(二十年紀念版),《孩子你慢慢來》(十年紀念版)、《龍應臺評小說》 《女子與小人》 《在海德堡墜入情網》 《看世紀末向你走來》 《龍應臺雜文精品》 《這個動盪的世界》、《人在歐洲》、《寫給臺灣的信》、《美麗的權利》、《孩子你慢慢來》、《看世紀末向你走來》、《乾杯吧,託瑪斯曼》、《我的不安》《百年思索》《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 《親愛的安德烈》等多部作品。

有人評價龍應臺的文字時說,“橫眉冷對千夫指”時,寒氣逼人,如刀光劍影。“俯首甘為孺子牛”時,卻溫柔婉轉,如微風盪漾。

這本《目送》分為三大部分,共有73篇散文,由父親的逝世、母親的老去、孩子的遠行、朋友的牽掛、兄弟的攜手共行,寫出失敗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寫出不捨和絕然。

一、關於父母

文章的開篇就是《目送》,寫作者送孩子去異地讀書:“我送他到機場,告別時,照例擁抱,我的頭只能貼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長頸鹿的腳。他很明顯地在勉強忍受母親的深情。 ” “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頭一瞥。但是他沒有,一次都沒有。”

寫作者的父親送她至工作的地方,用運飼料貨車送她到她工作的大學,父親怕老舊的貨車失掉作教授女兒的面子,沒有將車子停到學校的正門,而是停到學校旁邊的小巷裡。“父親作到車裡,明明啟動和引擎,卻又搖下車窗,頭伸出來說:“女兒,爸爸覺的很對不起你,這種車子實在不是送大學教授的車子。”

寫作者到醫院去看望病了的父親,推著父親的輪椅散步,父親的頭低垂到胸口,在必須趕回上班的上班時,看護士接過輪椅,推著父親的輪椅沒入醫院自動玻璃門。

寫作者看著父親的棺木像巨大而沉重的抽屜,緩緩滑行到爐門前,作一輩子最後一次目送。

那個在機場沒有回頭看一眼自己母親的孩子,在父母全身心感情投入在自己身上時,自己還未曾發覺時,父母就老去了,這些都是我們的影子。

作者從兩個角度對子女和對父母: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媽媽是那個搭了“時光機器”來到這裡但是再也找不到回程車的旅人。

看到這兩段話的時候驀然間感到背上有一陣溫熱,也許來自我記憶深處的想念,或者是家人目光的停留積攢的溫暖。腦海中浮現出曾經的我一次又一次離家遠行,去讀書或者去工作,也許在我前行時母親的目光一路追隨,直到看不見我的背影,而我卻一直不曾回頭……

少時,是父母看你漸漸長大,羽翼漸豐,目送著你的背影,無論從距離上還是心理上,都離他們越來越遠。等到漸漸長大,等到自己也慢慢年歲漸長,父母一天天皺紋和白髮增多,牙齒慢慢掉完,聽力和視力變壞,脊背慢慢佝僂起來,力氣越來越小,卻越來越小心翼翼地渴望你的細心注視的時候,你才會發現,“目送”的角色換了過來。你在他們生命的中,看著他們慢慢與周圍的人變得陌生,慢慢不敢再走入人群,甚至慢慢遺忘了你的樣子卻還記得你少時的名字;你看著他們一天天變得衰弱,連站也站不穩,手不再靈活,什麼都拿不起來,回到需要照顧的嬰兒時的狀態。一切就是生命的輪迴和接力。

我們每個人一直在成長,一直在路上。從第一次求學離家開始,再到後來工作離家,和家人之間,不停地上演相聚和別離,我們都漸漸失去了年少,父母也漸漸更換了容顏。我們之間的緣分,是別離時我的背影和他們不曾轉移的目光。

年邁的父母對於這樣的生活究竟作何感想,我不得而知。但不可否認,作為子女的我們責任重大。在我們時間越來越少、耐心越來越差的`成年時期,除了多陪陪父母,更重要的是對父母始終保有一顆依戀的心。珍惜在父母身邊撒嬌的時間,對他們的嘮叨不爭不辯,順應他們的生活方式,讓他們體察到被需要的感覺,這也是一種愛的方式。

本文作者很早就意識到這一點,她的母親失憶後如孩童般缺乏安全感,她便時常回家為她塗抹胭脂,陪她蒔花弄草。她知道,雙親只一對,這樣延綿深澤的情感世上難尋。不能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待”時,才暮然回首自己錯過了怎樣美好的時光。

二、關於幸福

有的時候大概是我們行走的太快,快的我們都不知道自己一開始想要追的東西是什麼了。其實幸福很簡單

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時時恐懼

幸福就是,頭髮白了、背已駝了、用放大鏡艱辛讀報的人,還能自己走到街角買燒餅油條回頭叫你起床。

幸福就是,早上揮手說再見的人,晚上又平平常常的回來了,書包還丟在同一個角落,臭球鞋塞在同一張椅子下。

幸福就是簡簡單單,不在於物質是否豐富,不在於地位是否超然,只在於知足的心態。

這本書與其說是龍應臺女士對自己生活的回顧與反省,倒不如說是照出了我們每個人的成長曆程,照出了我們生活中所忽略的最珍貴的事物.可以說目送離我們很近,或者說我們離目送很近,這就是緣份。

好好愛我們的父親母親,別總以為時間還很多;好好愛你愛的人和愛你的人,宇宙這麼大,我們這麼渺小,天知道我們彼此的相遇有多幸運。

這就是生活——會有愛,會有憂愁,也會有數不清的目送。別總讓愛你的人和你愛的人經歷太多的目送,因為,他們在乎的不是你的背影,而是你正對的臉,和臉上的笑容。

這本書講了太多的感動與平淡的無法言說的情緒。儘管有些零碎,但也許正是在這些零碎的平凡與瑣事中,一個人才更容易認清生活的本真與幸福的真諦。

這本《目送》是一個契機,它會告訴你,原來愛,親情,生活,就是這樣的。

這本書很長,寫的包羅永珍,但對我觸動最大的就是關於父母,關於父母對子女無需回報的感情,和我們所忽視掉的平凡。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放慢腳步,細細聆聽和感受平淡的幸福。

學生讀書心得 篇3

讀書是人生中的娛樂、消遣的方式,它不但能給予人無窮無盡的知識,而且可以給予人無限的樂趣。

一個寒假的時間,我讀了好幾本書。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儒勒·凡爾納的《海底兩萬裡》。

在這虛無縹緲的世界中,他寫出了一本超越過去、超越現在、超越未來的世紀之作,這本書中的內容引領了現代科技發展的走向,想象出了在當時社會根本不可能存在的高科技產物。

這本書主要講的是“鸚鵡螺號”載著它的主人尼摩艇長以及阿羅納克斯教授等人以每小時20海里的速度前進,在十個月的旅途中,發生了各種各樣稀奇古怪的事情。“鸚鵡螺號”途徑太平洋、印度洋、紅海、地中海、大西洋……最後竟離奇地消失在了挪威西海岸的大旋流中。

從書中,我可以感受到尼摩船長是一個沉著冷靜、博學多才卻有些陰謀詭計的人,他的身份至今都是一個謎。對於他,我還有一個疑問:為什麼他對陸地上的人如此憎恨?而阿羅納克斯教授和他的僕人孔賽伊,都是那麼的聰明好學,把他們在海底所見的奇觀描繪的淋漓盡致,我真是佩服他們才識!

在這本書中,我不僅瞭解到了許多事情的`真相,以及人物的形象,而且還掌握了一些有關地理、生物方面的知識。比如阿羅納克斯教授介紹了什麼是太平洋黑流、珊瑚礁是怎樣形成的,以及海洋生物的迴圈系統是怎樣的……這些自然現象和特點都十分的有趣,而這些現象的科學解釋也讓我大開眼界、增長見識。我對他們的“知識寶庫”也是刮目相看!

《海底兩萬裡》這本書裡蘊藏著許多豐富的知識,它既能讓你身臨其境感受海底世界的瑰麗多姿,又能讓你震撼於大自然的神奇奧祕。

學生讀書心得 篇4

冰心是一位古今中外的作家,她真實的名字是謝婉瑩,完成過許多部作品,最著名的是《冰心兒童文學》和《冰心散文》中的小桔燈。

小桔燈這篇文章很感人,那位小女孩,媽媽生病了,爸爸失蹤了,完全是靠自己養活自己,當然,還有那位媽媽。從小女孩編桔子燈的`那段描述看出小女孩非常獨立,能夠那麼熟練的編好桔子燈。其實,每個孩子完全可以像小女孩那樣獨立的完成一些事情,但是因為有父母在,就會完全的依賴他們,心裡會有一種既然父母可以完成,那就不用自己完成的一種想法,你仔細想想,如果有一天你的遭遇和小女孩一樣,那你怎麼養活自己。父母也要多給孩子一些自由的空間,讓他學會獨立自主。

冰心認為在她見過的女孩子中,最出挑,最漂亮的是C女士,她很有氣質,而且在學校中也擔任大官,每次都能聽見她在臺上演講,她的聲音清晰、響亮,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冰心曾說過,她去過東京、紐約、倫敦、巴黎、羅馬、柏林、莫斯科。但從來沒有見過比C女士更漂亮,更有氣質的人了。

冰心散文裡的吸引人的內容還有很多,講述了冰心的夥伴、家人,講述了她經歷的各種事情,冰心就是這樣出眾。其實,只要我們能堅持、努力,也能像冰心這樣,成為一位大作家。

學生讀書心得 篇5

寒假期間,我讀了一本名叫《斑羚飛渡》的書。斑羚又名青羊,由於它的肉肥膩細嫩,是上等的山珍,皮毛又是制裘的好材料,所以成為獵人們最喜歡的獵物。書中描寫的是一群斑羚被獵人們圍獵逼到了懸崖邊,往前走是絕壁,往後退是獵狗和槍。在獵人們以為獵物唾手可得時,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一隻年輕和一隻年老斑羚同時向對面山峰躍起,只是老斑羚的角度低一點。就在年輕斑羚離對面還有兩米就要往下墜時,老斑羚的身軀正好出現在小斑羚蹄下,小斑羚猛地蹬便跳上對岸,而老斑羚則像斷翅的.鳥兒般筆直向萬丈深淵墜去。接著,一對又一對……每一隻年輕的斑羚成功飛渡,都意味著有一隻老年斑羚摔得粉身碎骨。

看到這裡,我被這個故事深深的打動了。在危急時刻,斑羚們竟然能犧牲年長的一半來挽救年輕的一半,老斑羚竟然可以心甘情願的用自己的生命為下一代斑羚開通一條生存的道路,這是怎樣的智慧、勇敢、無私呀!

同時,我也為人類野蠻殺害動物的行為感到氣氛和羞愧。人們僅僅是為了得到一頓美餐、一件裘皮大衣、一份豐厚的收入,就可以凶殘的殺害那些無辜的動物,人類的'愛心去了哪裡?

我多麼希望大人們都能不再殺害動物、保護大自然,人與動物能在地球這個共同的美麗家園和諧生活。

學生讀書心得 篇6

這本書講的是一隻名叫偷蛋龍的龍和森林裡的朋友的事情,因為偷蛋龍的個頭比森林裡的小動物大好幾倍,所以小動物們都懼怕他,可是偷蛋龍本身是善良的,只是受自己名字的影響,有了一個看見蛋就想偷的毛病,所以大家都稱他為偷蛋龍。偷蛋龍找不到朋友,所以只好寫了幾張徵友廣告,正巧被心地善良的布娃娃看見了,所以,就這樣,偷蛋龍和布娃娃成了好朋友。

在和布娃娃生活了幾個月之後,布娃娃和偷蛋龍成立了一家森林代理孵蛋中心。剛開始森林裡的小動物都不相信偷蛋龍,可雞大媽試了一下之後,孵蛋所就成名了,其中有一條蛇媽媽將蛋交給偷蛋龍,可是因為剛孵出來的'小蛇太頑皮,跑到了青蛙地去吃青蛙,最後及時被布娃娃發現。

可是好景不長,城鎮上的人發現了偷蛋龍,要將它從森林裡抓出來,才沒給偷蛋龍給抓了去,可是過了幾天,有人又發現了偷蛋龍,將它抓了起來,森林裡炸開了鍋,大家一致同意去救偷蛋龍,可是他們該怎麼和人類表達呢?不用著急,幸虧布娃娃會寫書法字,她在大紅布上寫了五個字放了偷蛋龍。人們看見了,感受到自己做錯了,趕緊把偷蛋龍給放了,就這樣,偷蛋龍又回到了森林大家庭中。

讀了《森林裡的恐龍朋友》之後,我感受到:一個人不能只看外表,外表美麗的人內心不一定是美麗的,外表醜陋的內心不一定是醜陋的,只要我們用心觀察。就一定能發現許多美好的事。

學生讀書心得 篇7

一本好書能帶給你快樂;一本好書能滋養人的心靈;一本好書能改變人的一生。暑假裡我就讀了這麼一本好書《城南舊事》。

開啟書,讀著讀著,就慢慢走近了英子的童年生活。在惠安館,英子認識了被稱為“瘋女人”的秀貞,在別人眼裡秀貞是一個瘋子,但英子卻覺得她是一個體貼善良的人。她是自己的好夥伴妞兒的媽媽,英子幫助他們母女倆去找思康叔,並把自己的金鐲子送給了秀貞。英子這麼小,但卻懂得關愛別人,有一顆純潔、善良的心,她的樂於助人,她的大愛值得我們學習。我可真佩服她!其實關心別人,珍惜身邊的友誼,帶來的不僅僅是快樂,關心愛護他人,世界上才會充滿愛!

讀著讀著,英子的`童年趣事都深深印在了我心上。童年的回憶是美好的,讓我回憶起那些美好的片段:上幼兒園時,週末去海邊沙灘,我的腳不敢觸到沙子,軟軟的,腳一觸到癢癢的,不知該如何是好;一年級的時候,仙女老師讓我給教室裡餵養的小魚起一個名字,於是我就成了小魚黑妞的爸爸;二年級的寒假裡,下了好大的一場雪,我和小夥伴壯壯第一次堆了一個大大的雪人,我們倆在植物園的雪地裡玩得真痛快,至今我還記得大柏松下多了兩個快樂的“小雪人”······這個學期我上六年級,我要好好珍惜我的童年生活。

在我們看海去中,英子在草堆裡遇見了一個和善的“小偷”。他為了讓弟弟安心讀書,不得已偷東西。英子很同情他,並替他保守祕密。但“小偷”還是被抓住了。英子說長大了要寫一本書絕不像媽媽說的那樣寫一個壞人怎麼做了賊,她要寫:我們看海去。英子就是這樣這樣善良有愛,一顆天真純潔的童心時時刻刻溫暖著整個世界。

英子長大了,她完全沒有做好準備,爸爸和童年就離她遠走了。童年的時光是精彩的,美好的,單純的,無憂無慮的,是有始有終的。讀到這裡,感覺我明白了許多,長大了許多。我知道要珍惜身邊美好生活,好好學習,好好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和每一件事。勇敢地挑戰明天。

這是一本很有味道的好書,生活中的英子有著質樸的真善美,讀完了,書中的故事卻很難忘,她的純真、善良溫暖著美好的記憶。

學生讀書心得 篇8

我們的童年生活是豐富而又多彩;我們的童年生活是幸福而又充滿自由;我們的童年生活是有父母的呵護、老師的關懷、同學的友愛而組成的,因此我們的童年生活是令人難忘的。

可不是每個人的童年生活都像我們一樣絢麗多彩的。前蘇聯著名作家高爾基就沒有我們這麼幸運。他三歲喪父和母親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在別人的冷嘲熱諷下他沒有放棄,沒有抱怨,更沒有悲傷,而是懷著一顆積極進取的心在奮勇前進。不堪入口的食物,他也高高興興的吃下去;穿著破爛的衣服,他仍然高高興興地去上學。他以優異的成績讀完了三年級,就永遠地離開了學校課堂。十歲時高爾基的母親也去世了,他變成了一個孤兒,可是他並沒有自暴自棄,繼續努力著,奮鬥著;他也沒有逃避這種生活;而是來到“人間”去自謀生計。好像命運特別喜歡捉弄他,在生活的路上他遇到了許多坎坷、挫折和無奈,而他卻能在那種環境中,利用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地走向成功。原來想上大學的他沒有如願,卻在“社會大學”裡學到了許多著名大學所學不到的知識。開拓了視野,提高了覺悟,終於成長為一個革命知識分子。

在生活中,多數的人面對歧路會選擇望而止步,高爾基卻告訴我們,你只有勇往直前才會得到成功的喜悅。是啊,司馬遷就是憑著在逆境中搏一搏的精神才寫下了《史記》而被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從小遭人嘲諷、斥責的愛因斯坦就是能在逆境中堅持,所以長大後才被譽為科學界的天才。

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既有平原又有險灘。在學習中也沒有常勝將軍,但是我們只要有足夠的拼勁,在逆境中能坦然面對困難,成功之路近在咫尺!

克西姆。高爾基的《童年》舉世聞名。在一個很平凡的星期天下午,我翻開了它。情緒也隨著書上一行行黑色的宋體字忽起忽落……

主人公阿廖沙痛苦的童年生活打動著我:四歲喪父,跟隨悲痛欲絕的母親和慈祥的外祖母到專橫的、瀕臨破產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卻經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處處護著他。在外祖父家,他認識了很多“安安靜靜”的親戚,其中包括兩個自私、貪得無厭的、為了分家不顧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還有兩個都叫薩拉的表哥。樸實、深愛著阿廖沙的“小茨岡”(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擋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儘管會被抽得紅腫。但強壯的他,後來卻在幫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時給活活的壓死了……

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個典型的俄羅斯小市民的家庭裡度過的:貪婪、殘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間勾心鬥角;為爭奪財產常常為一些小事爭吵、鬥毆……但在這個黑暗的家庭裡,有一個勤勞、堅強、善良的外祖母。她常常給阿廖沙講好聽的神話故事,也潛移默化地教他做一個不想醜惡現象屈膝的人。

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樣。周圍殘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時甚至連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會發生那樣的事情。但好在有外祖母——全家人的精神支柱。阿廖沙也還認識很多其他的人:搬進新房子後的幾個房客、隔壁的三少爺,等等。阿廖沙從家人的一些“奇怪”的舉動中懵懂的明白了一些道理。

和阿廖沙相比,我們的童年是燦爛的,是彩色的`;是沒有煩惱痛苦的,更是無憂無慮的。有那麼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麼叫做“打”,因為我們從沒有經歷過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那也許是一種無法想象的痛苦吧。當然,除此之外,我們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間的勾心鬥角,為爭奪財產而打架鬥毆之類貪婪、凶狠的事情。更不會發生殘忍的把某個無辜的人無端地折磨致死這類想都沒想過的“恐怖事件”。

天哪,如此比較,我們的童年和阿廖沙的有著天壤之別。我們每天生活在蜜罐兒裡,被甜水泡著,被金燦燦的錢堆著……我們是多麼幸福呀!我們從來不用考慮衣食住行,這讓大人麼操心就足夠了,還輪不到我們呢。

但擁有著這些,我們並不知足。我們總是奢求更多。因為,在我們眼裡,大人們掙錢是那樣的容易,似乎都不費吹灰之力。我們多天真埃的確,我們不用像阿廖沙那樣只十一歲就到“人間”獨自闖蕩。但讀過《童年》之後,我們應該悔過自己曾經的奢侈,我們應該不再浪費,我們應該學會珍惜。

那麼,就從現在開始吧。我們不再奢侈,不再浪費;我們開始為長輩著想,體諒他們;我們更應該開始滿足自己的幸福生活。為了以後,為了將來,為了我們到“人間”的那一天。

學生讀書心得 篇9

追風箏的人,在第一眼看到這個奇怪的標題的時候,我有些茫然,風箏需要追嗎?為什麼要追風箏,原來這是阿富汗的習俗,每年初春,會有盛大的風箏節,許多的孩子會把使出自己積蓄了一年的力量來使自己的風箏成為佼佼者。蔚藍的天空中,飄蕩著五顏六色的風箏,每一隻風箏線的盡頭都有一個勇敢的鬥士。當然,所有的風箏要在天空中進行決鬥,就像一場盛大的搏鬥,你必須要把你周圍所有的敵人消滅光,你才能成為勝利,同樣,你必須把你走位的風箏都打敗,你才會成為萬種矚目和讚歎的焦點,那樣會有無限的榮譽和光亮集聚你一身,這在我看來,是一場孩子們之間的交流或者遊戲,但在阿米爾那個時候,這對他來說具備著無尚的重要性,因為爸爸,因為父愛,他只有通過這樣才能獲得父親的讚美和笑容,不再是鄙棄的眼光,他迫切需要著!再來說說追,追風箏,也相當重要,你搶到了最後一個被擊落的風箏,那也預示著莫大的榮耀和完全的勝利。於是哈桑,便擔當起了重要的任務,就是把那隻被阿米爾擊落的風箏追到手,故事的情節也就由此而引發,一切一切的`悲傷的來源都在此處慢慢浮現。

從翻開這本書開始,一直就覺得故事中隱藏著讓人透不過氣的難過,整篇小說都是以一種壓抑的感覺寫的,可以看得出來"我"一直在為過去所幹的事而後悔和難過,阿米爾對於哈桑的歉意也許不是我們能夠體會的,但阿米爾卻是一直煎受著折磨,確實,對於他一個在當時只有13歲的孩子來說,那樣的事情他不會處理,他的想法就是不想再讓自己受折磨,而這折磨的根源就是哈桑,和哈桑那為他而愚蠢的奉獻精神,他覺得只要將哈桑趕走,永遠不出現在他眼前,他就不用在受到良心的譴責了,但他,當時的他卻不知道那錯了,如果他沒有在當時及時地承認錯誤,他真的會後悔,懺悔一輩子,這樣的悔恨也許將陪著他一起走進墳墓,他將無法釋懷。

從"我"的角度來描寫哈桑所為"我"受的苦難,更加讓讀者覺得切身體驗,小說中,我們一直是從"我"的眼中看的哈桑,那樣一個為了阿米爾少爺肯認命,付出一切的小孩,也許在他的骨子裡,也許他與身俱來就被教育成了那樣的性格,我最感動的是哈桑對阿米爾說“為你,千千萬萬遍!”這樣的話能從一個十幾歲的孩子口裡出來,真的是讓人揪心的疼,一直到了後來,他心中一直愛著的阿米爾少爺不再理會他並且還不斷地在他的傷害他,他都沒有背棄他,一直護著他,原諒我,我真的被這孩子給震撼了,為他我一直覺得心裡挺難受的,總覺得嗓子裡有東西卡住了,讓我有點哽咽。很多年後的一通電話把阿米爾又重新召回了阿富汗,回來時,他帶了一個孩子,那是哈桑的孩子,哈桑已經死去了,但那個孩子和哈桑一樣,像是以前的哈桑一樣,但唯獨少了一樣,就是不再微笑了,眼神一直那樣的空洞,那個孩子一直悲傷著。風箏,又是風箏,一次偶然的放風箏的機會使得那可憐的孩子輕輕地拉扯了嘴角,其實不管那孩子經歷了多少,他永遠也只是個孩子,就該簡單地生活才對。

小說的結尾又提到了風箏,從風箏中來,又回到了風箏中去,也許這是的結局,很多年前,哈桑為阿米爾追風箏,"為你,千千萬萬遍",很多年後,阿米爾為哈桑的孩子追風箏,"為哈桑,千千萬萬遍"。

學生讀書心得 篇10

最近讀了幾本書,讀不一樣的書,能從書中感受到不一樣的體會。讀書不能只讀其文字,還要體會書中蘊含的道理,這才是讀書的根本。

現在的我已經六年級了,讀的書也上了一個層次,不再像以往讀書只讀一些簡單的帶有圖畫的書了,已經開始讀純文字的書了。以前看書就是為了好玩,讀到裡面有趣的故事,卻從來不去想書中想要表達給我的東西是什麼。甚至很小的時候,字認得不全,都是父母讀給我們聽或者把書中的文字換個簡單容易理解的方式給我們說出來。現在隨著我逐漸的長大,我越發認識很多字,也能夠自己去看一些書了。

最近所讀的書都是我們這個年紀讀的,裡面不認識的字我現在也都能自己去查字典認識。隨著年齡的增大,我知道讀書不再是簡單的事情了。就比如現在我也讀童話故事,但是這回讀書就不是看它有不有趣裡面,而是要自己去理解故事中帶給我的道理,是它要我明白什麼。讀一本書,不只是打發時間那麼簡單,有時候它給人們帶去的是對更多生活中要懂得的道理。每一個童話故事裡面都有著智慧,有著哲理,是為了讓我們在讀書的時候看到書中的人物的要表達出的感情以及事情的發展狀態。自我大一歲,我就已經努力的去讀懂書,行希望在書中尋找自己想要的東西。

讀一本好書,帶給人的是很大的幫助的,可以豐富人的內涵,積累更多的素材,為自己將來寫作提供幫助。國小生的讀書世界也可以像大人那樣豐富多彩,再也不是單個的看其味道,我們也希望可以真正的跟書打交道,與書做朋友。讀書就品書中情感,知書中意思,看懂作者要去表達的主旨。書帶給我的是享受,是一種樂趣。我現在讀的書都是我能夠努力讀懂的,這讓我很開心。讀書也可很快樂,可以帶進書中的.世界,在書中暢遊。

一次次的讀書,我明白了很多人生的道理,在未來的讀書之旅中,我會更珍惜讀書的重要意義。我相信讀更多的書,一定會有很多的收穫,幫助自己完成學業。同時讀書還需靜下心,只有真正的入書才能體會到裡面的世界,我很喜歡這樣去讀書,可以心無旁騖,不去管外面的世界如何,只知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足夠。

學生讀書心得 篇11

今天我讀了《風雲初記》這本書,它講了很多關於抗日戰爭的故事。

故事主要講了五龍堂發生了_,_失敗了,高慶山還負了傷,和中學生高翔被迫離開家鄉。1937年日本侵略軍侵佔了華北,高翔和高慶山接受了任務,回家鄉動員老百姓抗日,最終完成了他們的光榮使命。

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高慶山和高翔正因為胸中有大義,才能夠在複雜的局勢中克服重重困難,不辱使命。因此,他們心中的這份正義是多麼可貴。

我們雖然生活在和平年代,但還是有很多人缺乏正義感甚至違反法律,作為少年兒童,我們雖然沒有能力去阻止,卻也應該熱心的'幫助傷者、弱者,讓他們感到人情的溫暖。這就是正義。

我們應該記住中國人曾經遭受的屈辱。因此,我們少先隊員應當參觀歷史紀念館,博覽歷史書籍,瞭解中國歷史。直到我們每個人都會像小英雄雨來那樣說:“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份振興中華的責任就是正義。

我們應該去採訪以前的抗戰老兵,瞭解戰爭的殘酷和艱苦。我們要學習老兵堅強不屈的精神,在學習上當覺得自己很辛苦的時候,想想他們,便會激勵自己發奮學習。正如毛主席所說:“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忍耐得了苦,便成得了好漢。這也是正義。

讓心中的正義指引我們去做一個大寫的人!

學生讀書心得 篇12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全世界的營養品。我喜歡讀書,書帶給我許多許多,書使我逐漸瞭解世界。

一個美麗的少女,一個醜陋的敲鐘人,一個_的副主教,在莊嚴、肅穆的聖母院裡演繹了一個美與醜、善與惡的神話。是的,這就是鼎鼎有名的維克多雨果先生寫的幾乎沒有人未曾讀過的《巴黎聖母院》。同樣,它也是我的最愛。

愛斯梅拉達是書中下流社會的寵兒,嬌媚、可愛、善良、熱情……人見人愛,用世界上最美好的詞語來形容她也絲毫不過分。而這樣的美人卻在聖母院前靠賣藝生活,這是何等的不公平啊!憑她的美貌,最美的公主都比不上她,可只因為她出身貧賤,他連自己愛慕的弗比斯隊長都得不到。這是一個怎樣的社會!黑暗籠罩著一切,一切。

此書的一個特點就是運用強烈的對比,描繪出當時巴黎黑暗,本末倒置的社會。與愛斯梅拉達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奇醜無比的敲鐘人卡西莫多:鼻子四面體,嘴巴馬蹄形,左眼細小,被棕色眉毛堵塞,右眼被大瘤遮蓋著,牙齒殘缺不全,亂七八糟;駝背、雞胸、羅圈腿;他出現,是個駝子;他走路,是個瘸子;他看人,是個獨眼;跟他講話,是個失聰的人。總之你能想象出他有多醜就盡情的想象吧!但他心地善良,他的內心是美麗的,是一塵不染的。他像保護寶貝那樣守護著愛斯梅拉達,試圖使她遠離一切傷害。但在強大的'黑暗力量下,他失敗了,愛斯梅拉達最終還是沒逃過被_勢力殘害致死的命運。卡西莫多最終選擇了殉情,即使死也是快樂的。故事情節是曲折的,離奇的,結局是悲慘的。雨果通過這個悲慘的故事描繪出15世紀光怪陸離的巴黎生活的社會圖景。借莊嚴的聖母院反襯出主教、貴族的_與_,也表達了雨果的人道主義思想。

美和醜並不是絕對的。心靈美的人外表不一定美,相反外表美的人心靈也不一定美。例如徒有美麗外表的弗比斯,內心卻如一包爛瓢,他是一個是一個粗野、淺薄的_他就是外在美麗、心靈卻極度歪曲、醜陋的典型代表。愛斯梅拉達的缺憾就是愛上了他——這個表裡不一的人,而卻懼怕著心靈美麗的卡西莫多。她天真幼稚,一片痴情,最終既害了自己,也害了心地善良的卡西莫多。

這本名著帶給我很多很多,我們要看重內在美,而不應過多追求外在美。愛一個人的方式是多樣的,但最不可取的就是副主教弗羅洛“愛他就一定要佔有她!無法佔有就毀滅她”的思想,愛一個人就應該真誠的祝福他,就像卡西莫多那樣。

哦,聖母院裡,思緒紛飛、思如潮湧……

學生讀書心得 篇13

今天,我讀了《做人與做事》這本書,它令我深有體會。

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這樣的:做人要往好的方向想,不能老想“太糟了”,否則就會造成不必要的傷害。要經常想“我能行”。雖“我能行”和“我不行”只相差一個字,可意思卻完全相反。因為“我能行”是成功者必備的心態,是充滿自信心的表現;而“我不行”是失敗者不能獲得成功的'主要原因,也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現。幫助別人,快樂自己。想要讓自己快樂,就必須先讓別人快樂。在別人急需要幫助的時候,你可以伸出援手幫助別人,就會感到快樂。正所謂: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快樂人生的三句話:1、“太好了”;2、“我能行”;3、“你需要幫助嗎?”

《做人與做事》這本書讓我明白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做事先做人,是因為人格在空間上決定了做事的空間;做人先做事,是因為為人的各種素質,只能在做事中才能形成;人的本質,只能在做事中才能開發;人的能力,只有在做事中才能發揮。

學生讀書心得 篇14

由於性格原因,我喜歡多愁善感的女作家寫出的多愁善感的作品,張愛玲的《金鎖記》、張小嫻的《相逢》、冰心的《冰心文集》、林微因的《人間四月天》等等都是我鍾愛的作品,今天我想交流的是林海音的《城南舊事》,選自《林海音的作品集》,這本書我前後大約看了有三遍了,後來兩次看是因為我們的教材裡面收錄了林海音的兩篇文章《遲到》和《冬陽、童年、駱駝隊》,每次閱讀,我都有新的收穫。今天我想談一談我看了這本書的幾點感動、幾個鏡頭以及思考和感悟。

一、有這麼幾句話令我十分感動:

“英子,不要怕,無論什麼困難的事,只要硬著頭皮去做,就闖過去了。”

“沒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並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經大了,是不是,英子?”

“我哭了,我們畢業生都哭了,我們是多麼喜歡長高,變成大人,我們又是多麼怕呀!當我們回到國小來的時候,無論長得多高,多大,老師們,你們要永遠拿我當個孩子啊!”

二、有這麼幾個鏡頭使我印象深刻:

閉學式開始了,我站在禮堂上給學弟學妹們唱《送別》,可是我最愛的父親卻沒來,他在醫院裡度過最後的時光,這是一種怎樣的遺憾呀。

我瞞著媽媽,偷了她的金手鐲,幫助秀貞和妞兒去找思康三叔。

我偷偷把八珍梅放在口袋裡,打算給妞兒吃,可妞兒卻沒來,最後八珍梅都化了,為此我還擔心被宋媽批評。

多善良的英子啊!

三、有這麼幾點思考和感悟:

為什麼英子可以和每個人都成為朋友?被所有人視為瘋子的秀貞,被養父母打罵的妞兒,為供弟弟上學而偷東西的小偷,他們都願意把心事講給英子聽。我想是因為英子的世界是單純的,她從不在自己世界裡上鎖,總是任由人們進進出出。”“不在自己的'世界裡上鎖”,就是一條與人相處的祕訣吧!敞開心扉,真誠地接納別人,走進他們的世界,站在他們的角度思考某件事,最終將會獲得他人的信任。

她不明白為什麼人們都說秀貞是瘋子,都不敢和她來往。一心供弟弟上學而頭東西的人在她看來是個好人,可人們卻認為他是小偷。於是,英子迷茫了,他不能分辨那個人是好是壞。英子的看法是錯的嗎?我覺得不然,是成人用他們的想法綁定了某些東西,他們只看到了表面,然後就根據心中的那些“定理”給事物下了定義。而英子看到了別人不曾觸碰的事物的內在本質,所以她得出了和別人不同的答案。英子以她兒童的思想和眼光來看待世間的善惡、冷暖,於是有很多事情她不能理解。

讀著《城南舊事》就恍如翻閱泛黃的老照片,一切都是那樣的熟悉,那樣的美好,那樣的溫馨,因為這裡充滿著記憶,童年最美好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