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優選】《三國演義》讀後感

讀後感3.08W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三國演義》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優選】《三國演義》讀後感

《三國演義》讀後感1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今天,我就來為大家推薦一本好書,那就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三國演義》。

本書主要講了魏蜀吳三國爭霸的故事,書中的每篇故事都令人沉醉其中,流連忘返。寫的人物栩栩如生,至今我的眼前還不時浮現出戰場上的刀光劍影。當我讀到諸葛亮草船借箭這篇文章時,我被諸葛亮的智慧和勇氣給征服了。諸葛亮利用曹操謹慎多疑的性格特點,在大霧天氣前去向曹操借箭可見他有勇有謀,無人能比呀。從中聯想到了一件事,有一次媽媽讓我去寫作業,可是我卻一直在看電視,根本沒有把媽媽的話放在心上,這時媽媽走過來對我說:“你知道諸葛亮是誰嗎?”我不以為然的回答到:“諸葛亮嘛,那誰不知道,他不就是三國時期最厲害最聰明的那個人嘛”,媽媽說:“對,可是你知道他為什麼那麼聰明?”媽媽問的我頓時我啞口無言,這時媽媽語重心長的對我說:“諸葛亮這麼聰明,全都是靠他小時候勤奮學習得來的。你現在要好好學習,長大做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聽了媽媽的話,我羞愧萬分。

我讀到的最精彩的部分是黃蓋軍隊向曹操投降,可曹操千算萬算,也沒有想到他們的.船上裝是易燃品,等黃蓋的船一靠近就被一把火點燃了。曹軍驚惶失措,被燒死淹死的都有。當曹操逃往旱寨時,竟也被燒了。之後曹操依次被趙雲張飛追殺,幸好遇到重情如山的關羽時才撿回一條命。

讀完這本書後,我認識了神機妙算的諸葛亮,詭計多端的周瑜,有恩必報的關羽,勇猛正直的劉備等英雄人物,他們一心為國效力,救萬民於水火之中。

要是我能穿越回去該多好呀!那樣我豈不是也能參與到那緊張激烈、令人窒息的戰鬥中去了嗎?

《三國演義》中刻畫的人物形形色色,現在回想起來,面前還能浮現出那一張鮮活的面孔。

還在等什麼,快隨著我的步伐,去探索三國的奧祕吧!

《三國演義》讀後感2

在我的書桌上,整整齊齊地排放著很多書,有中國四大名著,也有外國的《魯濱孫漂流記》,有《三十六計》,也有《孫子兵法》……它們可都是我最喜歡的寶貝,只要一有空,我就會遨遊在書海中。其中,最讓我百看不厭的就是精彩絕倫的《三國演義》 。

《三國演義》之所以可以吸引我,是因為裡面精彩地描寫了一場場戰爭。它是多麼驚心動魄、扣人心絃,堪稱文學中的精品。

如果《三國演義》中每一個章節都是精品,在我眼裡,“草船借箭”更是在其它章節中脫穎而出,更是精品中的精品。因為它描寫了一個故事:“周瑜嫉妒諸葛亮的.才能,要求他在三天內造出十萬支箭,這根本就是天方夜潭,是不可能完成的事,但諸葛亮還是爽快地答應。讀到這裡,我不由得替諸葛亮捏了一把冷汗,同時心裡也產生了一個疑問——諸葛亮為什麼要答應呢?原來,他算準三天後的清晨有大霧,便利用此機會向曹操“借”了滿滿二十船箭,總共還多出幾千支。哇!看來做什麼事只要肯動腦筋,一定可以解決。

這讓我想到幾個月前的一件事,那天早上,媽媽準備給我和奶奶,還有她自己各烙一個餅。“烙餅一面要三分鐘,烙餅機一次最多可烙兩個餅,那麼第一次把兩個餅烙完需要六分鐘,剩下的一個餅也要六分鐘,所以一共要十二分鐘。”媽媽算出了她認為的最短時間,我一聽,覺得不對,時間可以更少啊!我便跟媽媽說:“媽媽,時間可以再少三分鐘。”媽媽很疑惑:“怎麼會是九分鐘呢?”我肯定地說:“是九分鐘,先把兩個餅放上,煎熟一面再拿掉一個放上另一個,再煎三分鐘,這樣就有一個是全熟的,兩個一半熟的,再煎三分鐘就可以完成,總共就只要九分鐘啦!對哦!媽媽明白我的意思。媽媽用我說的方法,果然讓大家提前吃上了餅。媽媽和奶奶都誇我真聰明。

看來,做任何事情都要用智慧。

《三國演義》讀後感3

我到現在讀過非常多本好書,有《論語》《三字經》還有《海底兩萬裡》和《八十天環遊地球》可是這些都不是我最喜歡的,我最喜歡的還是在中國暢銷了幾百年的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

要提起《三國演義》這本文學名著就不得不提起寫他的著名小說家羅貫中了,羅貫中生於元末,猝於明初,據說在朝廷更替的.變動中,它曾參加了張士誠的起義活動,在寫《三國演義》一書時,他一方面剔除了司馬仲相陰斷獄,劉備太行山落草之類荒誕的情結,添加了一些正史和詩詞書表以加強歷史性,另一方面又對藝術進行了大量加工。,使得文字流利,形象生動,故事情節上豐富多彩,他作為一個傑出的小說家與戲劇家,羅貫中除了《三國演義》外,還著有歷史演義《隋唐兩朝職傳》《殘唐五代演義傳》及雜劇《宋太祖龍虎風雲會》等傑出的文學作品。

《三國演義》的故事精彩紛呈,分一百二十回,優秀的片段非常多,有連環計,一部分取於第八回“王司徒巧使連環計,董太師大鬧風波亭”和第九回“除暴凶呂布助司徒,犯長安李催聽賈詡”中選的,故事為董卓進京後廢殺少帝,縱兵殺掠姦淫,無惡不作,越騎校尉伍孚與驍騎校尉曹操刺殺董卓不成,一死一逃;渤海太守袁紹聯絡17路諸侯討伐失敗,董卓更加驕橫殘暴寫起。司徒王允表面趨奉董卓,回到府中憂心如焚,仰天垂淚。府中歌妓貂嬋大義獻身,與王允共定“連環計”:先將貂嬋許嫁呂布,後獻與董卓;貂嬋從中取便,離間董卓呂布父子反目。王允又多方結好友呂布,曉而大義,終於使呂布殺死了董卓,為朝廷出掉了大惡。這一段故事情節波瀾起伏,人物性格鮮明,董卓的驕橫跋扈,王允的深謀不漏,呂布的反覆無常,均令人過目不忘,貂嬋雖然是虛構的人物,但是仍然如見其人,如聞其聲,非常能顯出作者的途述故事的能力和塑造人物的功力。

我覺得《三國演義》真如它的開篇詞說的一樣,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濤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椎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三國演義》讀後感4

假期讀《三國演義》,我認識了諸多三國英雄,如足智多謀的諸葛亮、陰險狡猾的曹操、忠肝義膽的關羽、粗中帶細的張飛、英勇善戰的趙雲、愛民如子的劉備……其中我最喜歡的是諸葛亮。“草船借箭”中諸葛亮充分展現了其人格魅力。

當時吳、蜀兩家剛剛結盟,曹操卻率領大軍殺來。東吳的.周瑜雖然智勇雙全,但是氣量太小,一心想借機會除掉諸葛亮。他們知道曹操的軍隊都是北方人,不懂水性,就準備與曹操在水上作戰。周瑜找來諸葛亮,命他十日之內造十萬支箭備戰,但諸葛亮卻笑笑說只需三天就夠了,還立下軍令狀。魯肅等人都覺得這根本就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可諸葛亮只向魯肅借了20條船30人,然後一、二天卻一點行動也沒有。到了第三天凌晨,江上佈滿大霧,諸葛亮帶著裝滿稻草的船開往曹營,船上的士兵擂鼓吶喊,但當時霧茫茫的,看不清周邊的情況,曹操怕有埋伏就不敢出兵,他命令弓箭手不停地射箭。就這樣,等草船上插滿了箭,諸葛亮趁著順風順水逃走了。回去一數,船上密密麻麻的有整整十萬多支箭呢!真是太精彩了。

讀到這裡,一股敬佩之情在我心中油然而生。我佩服諸葛亮的料事如神,更佩服他豁達大度的品質。他明明知道周瑜不懷好意,處處和自己作對,想方設法除掉他,但他那麼寬巨集大量,最終讓周瑜感嘆“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可惜,在現實生活中像諸葛亮那樣心胸寬闊的人卻不多。在我們班,看到別的同學得到老師的表揚,有些同學就心懷嫉妒,他們不但自己不努力,還在背地裡說長道短,甚至還要說些人家的壞話,搞得同學之間不能和睦相處。有時候同學之間發生一些矛盾,這都是很正常的,可就有些同學卻斤斤計較,生怕自己“吃虧”不肯讓步,非要弄個我是你非不可。這樣為一些小事傷和氣,真不應該。

常言說“宰相肚裡能撐船”。我想,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像諸葛亮那樣心胸開闊,豁達大度,那麼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就會多一份融洽,多一份信賴,那樣我們的社會就會是多麼美好呀!

《三國演義》讀後感5

又一次讀完了《三國演義》這本名著。我已記不清讀過多少遍了,但每次讀完後,都回味無窮。

在《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描寫了從鎮壓黃巾起義時出來的各位英雄,然後成就了十八路諸侯,最後鬥來鬥去只剩下了三大股勢力。即:魏,蜀,吳。

在三國中,我瞭解了曹操的雄才大略,官渡之戰以七萬大軍敗袁紹七十萬大軍,諸葛亮的鞠躬盡瘁一生為蜀國立下汗馬功勞,關雲長的義薄雲天,華容道義釋曹操。

要說在三國中我最喜歡的人物,那非趙雲莫屬。雖然他沒有關羽的壯麗,張飛的驍勇,馬超的'傲氣,也沒有太多的戰功,更少有領兵出戰。但我們從那不多的幾次中可已看出一個有膽略,穩重的大將,這也是我喜歡他的一個重要原因,例如空寨退曹操時,配合天時地利人和,大開寨門,偃旗息鼓,單槍匹馬,立於寨外,殺退曹操大軍,又佔了曹寨奪了糧草。從這一仗中我們就可以看到一個穩重,膽略都超過常人的大將。不光如此,常山趙子龍還是一員勇將,少年之時抗河北名將文丑五十餘合,長阪一戰獨抗曹操百萬大軍,漢水河邊救黃忠,晚年之時力斬五將,英勇無比,誰與爭鋒!

當曹操劉備先後稱王時,他們都走了下坡路,劉備欲抱關張之仇,起兩川之兵。最後差點被陸遜一把火燒死,不久去世。後主劉禪溺於酒色,聽信讒言,最終導致蜀國滅亡。曹操得病,不信華佗,最後病死。魏國國權最後落在司馬懿父子手中。如果劉備保持冷靜,採取“聯吳伐魏”的策略,結果會是如何?如果曹操相信華佗,治好重病,結果又是如何?如果······可是歷史沒有如果,誰也無法將歷史改寫。

魏,蜀,吳三個末代皇帝:曹奐,劉禪,孫皓跪在司馬炎面前,三呼:萬歲,萬歲,萬萬歲,時。人們沒有忘記,這個人的爺爺司馬懿,當初在曹操的手下,只是個不起眼的小官,這就是歷史!!!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三國演義》讀後感6

讀了一個學期,終於把《三國演義》這本名著讀完了。我之所以喜歡這本書,是因為作者在書中將一個個人物塑造得栩栩如生,刻畫得淋漓盡致,每一個人物都有獨特的性格,讓我很難忘,如曹操的狡詐,周瑜的小氣,張飛的勇猛,劉禪的無能等等。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人物無疑是曹操了。曹操生性多疑、陰險狡詐。當許攸問曹操糧草有還剩多少時,曹操以為許攸是袁紹派來的奸細,撒謊三騙許攸,結果都被許攸一一揭穿,許攸嘆曰:“曹阿瞞不愧乃梟雄也!”不光如此,曹操還生性殘忍,為報父仇,屠殺百姓數萬,血洗汜水,殘骸如山,儘管後人的評價都是褒少貶多,不過曹操確實一個貨真價實的詩人,“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這樣的詩句不是一般人能達到的文學意境。曹操的用武方面也很強大,武有許諸、張合、張遼、典韋,文有荀彧、郭嘉,無論是官渡之戰,還是倉亭破本初,無一不體現出曹軍的將才多,軍事強,文官多,計謀好。

三國演義中的戰爭也讓人陶醉於其中:“臥龍”孔明於七星壇祭風;周瑜與黃蓋密謀“苦肉之策”;“鳳雛”龐統獻上“連環之計”。名載史冊的著名戰役赤壁之戰,拉開帷幕。二龍爭霸,雌雄相決;赤壁一地,樓船盡毀,烈火沖天,將雲海染得通紅,曹軍死傷無數。這彷彿把我帶進了那次驚心動魄的戰役。

周瑜十分聰明,是東吳的.軍師。可週瑜卻有一個致命的缺點,那就是十分小氣,容不得任何人比自己強。結果被諸葛亮活活氣死了,臨死前還在說:“既生瑜,何生亮……”。

要說誰的計謀多,最聰明,那無疑是諸葛亮了。他能文能武,足智多謀,知天文,曉地理。書中對諸葛亮的事例也很多:孔明借東風、巧擺八卦圖、空城計、七擒孟獲、木牛流馬、草船借箭等等,無一不讓人看出諸葛亮足智多謀,神機妙算,不愧是一個英雄。

合上書,我彷彿還沉浸在一個迷人的故事和鮮明個性的人物之中,群雄紛爭,逐鹿中原,《三國演義》彷彿帶我回到了那個充滿豪邁和激情的時代。

《三國演義》讀後感7

我從8歲時開始看《三國演義》,我一直都很喜歡。所以直到現在我也還在閱讀。

《三國演義》這部小說,主要是在講東漢末年,群雄爭霸,有三位英雄脫穎而出。他們分別是劉備,孫權和曹操。他們三人爭奪天下。這本書裡也講了很多戰爭,比如說夷陵之戰、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等。

其中我最喜歡官渡之戰。中國東漢建安五年(200),曹操統軍在官渡(今河南中牟境)地區擊敗袁紹軍隊進攻的一次決戰。

東漢末年,豪強擁兵割據,逐鹿中原。時袁紹擁有冀、青、幽、並四州,自恃兵多糧足,圖謀相機消滅僅據兗、豫二州的曹操。

建安五年一月,袁紹率精兵10萬南下。在此之前,曹操為避免腹背受敵,已先擊潰與袁紹聯合的劉備,並進駐易守難攻的官渡。

四月,曹操以聲東擊西之計,於白馬(今河南滑縣境)擊斬袁將顏良,敗袁軍。袁紹初戰失利,銳氣受挫,改分兵進擊為結營緊逼。兩軍對壘於官渡,相持數月。

其間曹操因兵疲糧缺,一度欲回守許昌(今河南許昌東)。謀士荀彧認為,曹軍以弱敵強,此時退兵必為所乘;反之,袁軍輕敵,內部不和,相持既久必將有變,正可出奇制勝。

曹操納其言,派兵襲燒袁軍糧車;又親率精銳5000奔襲袁軍烏巢(今河南境)糧屯,全殲袁軍,燒燬全部囤糧。

訊息傳來,袁紹所部軍心動搖,紛紛潰散投降。曹操乘機全線出擊,殲敵7萬餘,袁紹父子僅率800餘騎北逃。官渡之戰,奠定了曹操統一北方的基礎,袁紹則從此一蹶不振。

要知道在這次戰爭中發明了霹靂車,結果是曹操勝利了。我還很佩服書中的人物,比如曹操、劉備、諸葛亮,因為他們遇見什麼事情都能沉住氣。

有一次,弟弟在那裡鬧,我剛想大發雷霆。媽媽就說:“你看了那麼多三國故事,要學會沉住氣。你越是心平氣和弟弟才越聽你的。”我試了一下,果然如此,於是我更加佩服三國裡的.“偉人”了,也更讚歎《三國演義》裡的那些計策,比如說反間計空城計等。

我認為《三國演義》是一本非常好的書。也就是因為《三國演義》這本書,讓我愛上了歷史,也愛上了閱讀。

《三國演義》讀後感8

《三國演義》是一部斷代體古典名著小說,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首先我看到的是像“滾滾長江東逝水……”這一類膾炙人口的詩句,接著引入正文。第一句話這樣說到:“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覺得這句話很有道理。週末七國分爭,併入於秦,及秦滅之後,楚、漢分爭,又併入於漢……。書中還有上百個人物、無數的軍事謀略,加上作者本身藉著歷史物,來闡述忠、教、仁、義、愛的道理,更是深入人心。

說曹操。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奸雄,可能是因為他的兒子篡了漢。曹操之才也不在眾人之下。他少時曾經飽讀詩書,滿腹經綸,明孔、孟之道,知管、樂之謀,他嘔心瀝血20xx年,精心撰寫《孟德新書》,其中之妙,一言難盡,遠不在《孫子兵法》之下啊。曹操的長歌行,短歌行,我想大家都會背裡面的很多經典詩句。曹操之智謀遠不在眾智郎話下。"望梅止渴"的千古佳話,足以看出他之智謀。曹操之孝,更是真摯可泣。董卓破後,奪得濮陽,就立刻叫人接養父來身邊盡孝,誰知,在劉表荊州地界,被劉表手下貪圖富貴者殺害,曹操聞訊,痛不欲生,立誓拿劉表人頭祭奠他父亡靈,揮兵討伐劉表,他披麻戴孝,制旗為:報仇血恨。曹操在末年,以位列人臣之極--魏王,手握兵權,朝中上下全權在他一人手中,可謂隻手遮天,呼風喚雨,無所不能了。但是,他沒有絲毫的串位之心,是他子曹丕繼位後才稱帝的。在《觀滄海》和《龜雖壽》等詩詞中也能稍稍看出此意,他並不是為了自己的天下,而是為了眾人的天下。曹操的三笑於赤壁之敗,讓人印象深刻。我想一般人在大敗之後應該是匆匆逃命,但是曹操卻想著別人的布兵。可見他的心理素質非一般人可以比擬的',誰要是學到了他的這種本領我想他無論在學習、或生活上都會受益非常。

官渡之戰主要是體現了曹操的才智和心計。在許攸來投靠時,作為一個大將軍能做到未穿鞋和衣服就跑來接見真是難能可貴,讓許攸也深為感動立刻說出了破袁之法。曹操軍中無糧之時,借糧官的命來穩定軍心。雖然很殘酷,但是卻體現了曹操的心計。

曹操這個歷史人物,雖被人稱為奸雄,但也可看出此人的滿腹才學和才智。

《三國演義》讀後感9

三國演義是由明朝文學大家羅貫中根據當時所流行的話本收集而成的,主要是介紹東漢末年,群雄四起,爭霸天下的野心為背景,其中,以蜀漢為主體,所以,作者對蜀漢中的角包括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等人則是讚賞有加。

「三國演義」是我國的四大奇書之一,其中,有許多故事都使很多人拍案叫好,包括:三顧茅廬、草船借箭、死孔明嚇退活仲達等……,其中我最感興趣的有。

[轉自鐵血「過五關斬六將」:當時關羽因為要保護二位嫂嫂及侄兒的情況下,不得已只好屈服於曹軍之下,但關羽雖處在曹營下,卻在漢,時時打聽大哥的下落,直到有一天關羽終於知道大哥現處在河北袁紹那裡,他趕快提刀跨馬護送著兩位嫂嫂及隨行的女眷們乘車,到了東嶺關口,因偏將孔秀執意要請示曹丞相之後,此時,關羽已怒火上升,就把孔秀劈成兩半,訊息傳到洛陽,雖洛陽守將韓福和孟垣商量對策,但哪裡是關羽的對手,兩人都被關羽所劈死,像這樣,關羽一連闖過五個關口,殺了六員守將,才渡過黃河,他雖然感到有些愧對曹操,但此時的他只想趕快和大哥碰面,殺了這麼多人,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看完三國演義,才感覺到中國文學的博大精深,也為作者的寫作能力而叫覺,羅貫中把所有人物都描述的栩栩如生,如:關羽的義、張飛的直、諸葛亮的`忠及曹操的奸等……,讓讀者都與故事的劇情融合為一體,隨著故事劇情的高潮而起伏,「三國演義」因為屬於章回小說,故事具有連續性,讓人有一直想看下去的心理,而且不會覺得枯燥乏味,故事編排得宜,緊張刺激,使人有一種深陷其中,好像自己也處在東漢末年,群雄割據的亂世之中,「三國演義」不僅是在當時有一種象徵的功用,也是令一種體制的創新,更是研究明清小說的典範之一,所以,「三國演義」真是一本值得在再看的好書,每閱讀一次,就感覺多了一次不同的體驗,文學素養也提升了許多。

《三國演義》讀後感10

《三國演義》是我國文學的瑰寶,是歷史長河中璀璨的明珠。今年寒假,我讀了它,從中受益匪淺。

曹操的狡詐,劉備的謙遜,關羽的忠義,諸葛亮的.鞠躬盡瘁,周瑜的小氣,孟獲的有勇無謀。這些人物交織在一起,他們之間發生的事扣人心絃,我的情緒也時常隨著事件時起時伏。

《三國演義》大體上是從忠勇和智兩個方面來講。其中,忠、勇、智三者分不開的,缺誰都不行。忠能讓人更好的團結起來,共同渡過難關,共同成就大事。關羽走麥城,關羽寧死不降的精神讓世人感動。但是,過於忠誠也有不好的地方。諸葛亮和劉備的志向是重扶漢室,統一天下。可是諸葛亮太過於忠誠劉備家族了,從而導致爛泥扶不上牆的結果。智和勇忠,有勇無謀的人,幾乎都沒有好下場。就像呂布一樣,最後被曹操暗殺了。古人云:大勇無謀。禍福佔其,禍居上,福臨下,入陣必中計,死不無目。所以勇和智、忠三者必不可少。

從這個我想到了前天到堯山滑雪的情景。滑雪也要講忠、智、勇。當然,這個忠是廣義的,在這裡可以理解為——熱愛。首先,我們對滑雪有一份熱愛的心,滑的時候不能三心二意,心猿意馬。否則即使在初級滑道也會大大增加你的危險性。勇敢不可少。因為很多人都有過第一次滑雪的經歷,第一次滑的時候難免會摔跤。但是如果因自己摔跤或看到別人摔跤而不敢滑的人,連試都不試,怎麼能成功呢?勇敢是挑戰自己,突破自己,也正因為勇敢,我踏上中級滑道,並在那裡大大提高了滑雪技術。但勇敢並不是暈膽大。不觀察雪場地形,不規劃自己滑雪的路線就暈著頭往下滑的人,不是撞上別人,就是摔得連滾帶爬。在滑雪中,我仔細觀察高手動作,練習剎車,拐彎,體會中級滑道的不同路線,適應各種路面。最終,讓我在短短的時間裡挑戰高階滑道成功!可見,思考是多麼重要!但這一切,還是建立在我熱愛滑雪的基礎上!

忠義、勇敢、智慧三位一體,做任何事都能成功。我們青少年,要在不同事情中磨練自己,成為忠、智、勇之人。

《三國演義》讀後感11

四大名著中,我最喜歡的是《三國演義》。每讀《三國》,那群雄紛爭的亂世硝煙,似乎就瀰漫在我的眼前。每次都要讀到“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一段才算滿意。雖說這本書我已經看了幾遍,每次重讀都因有新的收穫而忍不住大呼“過癮”!

在這一百二十回的篇章之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劉玄德三顧茅廬》那篇。顯然,在這章,劉備才是主角。他先後三次請諸葛先生出山,每次都誠心誠意,後來終於感動了諸葛亮。諸葛亮隨劉備出山,為了蜀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在本章之中,我看到的不僅是劉備的求賢若渴、待人真誠,更感受到了諸葛亮的兩種智慧,兩種讓他成為了中國乃至世界古代軍事歷史傳奇的智慧。

第一種智慧叫做抓住並選擇機遇。我聽過這樣一個故事:有四塊木頭,它們分別遇到了三個人,農夫木匠和雕刻家。第一塊木頭沒有和任何人走,因為他不知道跟誰走更好,結果腐爛了。後來,跟農夫走的被當成了木柴燒了。跟木匠走的成為了傢俱,為他人服務。跟雕塑家走的,成為價值連城的精美工藝品。如果孔明沒有抓住機遇,有可能是良駒遇不到伯樂而成不了千里馬。在劉備請他出山之前,曹操也曾請過諸葛亮出山。我想,諸葛亮沒有答應曹操的原因,恐怕不止是因為曹操沒有誠意,應該是諸葛亮權衡利弊後的結果:曹操生性多疑,日後不一定能容得他。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侍,想必就是這個道理。

第二種智慧叫做堅持與等待。諸葛亮一身的本事,卻遲遲不得施展。內心的'焦急從他自號“臥龍”就能體會出來。然而他並沒有因此而虛度光陰。而是在伯樂還會到來之前,一邊等待,一邊苦讀兵書,鑽研兵法,研究天下大事。他本事越來越大,名聲也越傳越遠,最後就像在榆樹群中的紅衫,在人才濟濟的亂世中脫穎而出,最終被識千里馬的伯樂——劉備看中,並給予重用,成就了他輝煌而又傳奇的一生。

我想,在這兩種智慧中,怎樣“等待”最為重要。在堅持中等待,在等待中不斷進取,在等待不斷充實自己,在等待中不斷積蓄力量,一旦機會來臨,一飛沖天!

《三國演義》讀後感12

《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她與《紅樓夢》、《水滸傳》、《西遊記》一起被稱為四大名著。作者羅貫中在這本書裡講了許多歷史故事,如:桃園結義、連環計、祭東風、草船借箭、蔣幹盜書,以及以後的單刀赴會、玉泉顯聖、罵死王朗、空城計、大意失荊州等等,講述故事的同時也讓我領略到當時的風雲人物,出現次數比較多的有:諸葛亮、劉備、曹操、關雲長、張飛、孫權、趙雲等。

這本書的有些故事我至今記憶猶新。這些故事也教會了我許多道理:關羽打到吳方陣地,吳國將士齊聲大喊關羽的好話。本來關羽很鎮定,可是後來還是哈哈大笑,把吳國將士罵了個遍,根本沒把吳國將士當回事。吳國將士們飽含恥辱,一口氣打下了荊州,將士們又去打關羽。這時關羽慌了,被吳軍包圍。關平把關羽救了回去之後,關羽駐兵九十里,最後被殺。通過這個故事我知道,為人做事都不能驕傲,有句名言: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就是這個道理。關羽就是因為驕傲而大意了。這也是“大意失荊州”的由來。

後來我們看了易中天品三國,對三國故事的理解就更深刻了。《三國演義》其實是羅貫中看了三國的`故事後改編而成。是對史實進行了藝術創作,從而體現出社會、軍事以及為人做事等各種不同的道理。

這本書裡我最喜歡的人物就數蜀國諸葛亮了。他足智多謀,後人也稱他為“智聖”。這充分體現在許多著名故事裡,比如空城計、七擒孟獲、草船借箭等等。就說草船借箭吧:一天,周瑜問

諸葛亮打曹操怎麼打,諸葛亮說用水戰,兵器用弓箭,於是周瑜就請諸葛亮十天內做出十萬支箭,而諸葛亮卻說只用三天就夠。其實三天不可能做出十萬支箭。而在第三天諸葛亮卻利用草船,讓曹操見船放箭,這樣,諸葛亮一支箭也沒用做,卻向敵方曹操借來十萬多支箭。這就充分說明了諸葛亮的聰明過人之處。

《三國演義》的作者是羅貫中,雖然被後人修改過,但它仍然讓人受益匪淺,技能瞭解些史實,又能學到為人做事的一些大道理。我非常喜歡這本書。

《三國演義》讀後感13

三國演義是我們家喻戶曉的一個名著,書中塑造了一個個個性鮮明,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如:仁義的劉備、狡猾的曹操、有才的孫權、聰明的諸葛亮、忠義的關羽、勇猛的張飛、智謀的周瑜……待我一一道來。

我們最熟知的一個武藝高超、忠心耿耿效忠劉備的關羽,他過人的武藝,我們也是有目共睹的.,如那次溫酒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單刀赴會都可以看出他的武藝,至於忠心,他身在曹營心在漢可以看出他忠義,華榮到義釋曹操也可以看出他的忠義。仁義的劉備最能的民心的事就在長阪坡時被曹操追擊卻帶著弱民一起跑,這件事對整個隊伍有著很大的影響。狡猾的曹操,草船借箭時他不敢輕易出兵可以看出他疑心很重,用兵謹慎,可就是他用兵謹慎才得以造就他江山社稷龐大的景象。聰明的諸葛亮,他神機妙算,從他草船借箭中可以體會到,他可以懂天文,知地理,識人心;知人善用,此乃王道!勇猛的張飛,他長板橋一事吼一聲就把一個士兵下的掉下馬來,可以看出他的勇猛,一人抵擋千軍也毫不遜色!智謀的周瑜,他在火燒赤壁時用火攻大破曹軍,李白的詠赤壁中曾經讚頌到:“烈火張天照雲海,周瑜曾此破曹公。”可是他忌才妒能,使他被諸葛亮給給氣死,他死前還說道:“既生瑜,何生亮。”

三國中不僅有許多精彩的人物,還有一個個精彩、激動人心的故事。

三顧茅廬講了劉備、關羽、張飛他們三人誠心誠意去請大賢諸葛亮來出山輔佐他,諸葛亮起初不答應,可後來諸葛亮被劉備的誠心所打動,最後決定出山。火燒赤壁講了在諸葛亮與周瑜商量怎樣攻打曹操時,他們決定用火攻,諸葛亮料到那天必有東南風,後來曹操被周瑜慘敗,死傷無數。草船借箭講了周瑜嫉妒諸葛亮,在商討軍事時讓諸葛亮在十天內造好十萬支箭,以此來陷害他,諸葛亮神機妙算,向曹操借箭,最後滿載而歸,讓周瑜自嘆不如。

這是我對三國演義的品讀,如果你們也有不同的意見,請告訴我,我“不恥下問”。

《三國演義》讀後感14

《三國演義》記載了從東漢末年黃巾之亂到公元280年約110年的歷史。這本書以陳壽的《三國志》為模板,經過羅貫中的大膽創作而完成。作者運用生動、有趣的藝術表現形式,使得歷史以另一個姿態展現在我們面前。仔細閱讀這本書,你可以從中感受到作者的巧妙用心,桃園結義、過五關斬六將、七擒孟獲、借東風、火燒赤壁、草船借箭等耳熟能詳的故事就這樣栩栩如生地出現在我們面前,並讓人深醉其中、覺得妙趣橫生。

翻開這本書,就如同翻開了一副巨大的歷史畫卷。文中雖沒有華麗的辭藻,但是作者那樸素直白的語言卻更打動人,就像那點點筆墨繪出這幅畫卷中的朵朵奇葩,讓人沉醉不已。這裡不僅有硝煙瀰漫的戰場,也有兄弟之間的情義,也有爾虞我詐的.陰謀,還有情深意長的愛情......紛繁複雜的內容讓人震撼不已,巨集大的故事架構讓人唏噓稱歎。這也許就是經典之作的不同之處吧,也難怪學者們將這本書列為“四大名著”之一。

品讀三國,你能感受到字裡行間的震撼力量,那驚心動魄的戰爭場面總是讓人難以忘懷;品讀三國,你能體會到其中深藏的魅力,那栩栩如生地人物形象讓人敬佩不已。掩卷沉思,腦海裡都是書中的場景,我忍不住驚歎作者巧妙的構思與精巧的安排。那種巨集大而一氣呵成的氣勢,讓人情不自禁的一口氣看完,然後深深地感受到經典之作無法抗拒的魅力。

讀三國,感受到的不僅僅是那一段歷史,更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思想。這種思想與我埋藏在心底的理想發生碰撞,產生串串火花,鼓勵我為實現生命的價值而奮鬥。

雖然,時間流逝,硝煙散去,英雄不在,千年故事俱已化成塵土。但是《三國演義》始終是我心中的經典,它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逝。它就如一盞永不熄滅的燈,永存心中。

《三國演義》讀後感15

最近我又把《三國演義》讀了一遍,讀後我又深有感觸。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代第一部長篇回體小說,小說中故事情節跌宕起伏。其中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等故事都膾炙人口。書中人物不僅活在我們心中,更活在我們的文化中,張飛穿針——粗中有細、孔明借東風——巧用天時等歇後語也是我們學習中常用的。

《三國演義》小說描寫了自東漢末年至西晉統一全國這段歷史時期,以曹操,劉備,孫權為首的魏,蜀,吳三個在政治,軍事集團之間的鬥爭。小說除了著力渲染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的.驚心動魄,刀光劍影的戰爭場面外,還成功地塑造出一大批性格鮮明,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鞠躬盡瘁的諸葛亮和身懷雄韜大略卻殘暴和姦詐的曹操,更以突出的筆墨描寫出仁厚愛賢的劉備,義薄雲天的關羽,勇猛剛正的張飛,以及他們三者之間的終極情懷。

在書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常勝將軍趙雲(趙子龍),他單槍匹馬,在混戰中尋找自己的少主——劉禪,找到少主後,他拼命保護少主,面對千萬敵軍,他毫不畏懼,誓死保衛少主。他從白袍變成血袍,為的就是能把少主平安帶回劉備面前……我被他的忠實打動了。心想如果我面對千萬敵軍,我會像趙子龍那樣鎮定嗎?呵呵!這還是個謎。

書中劉備特點是老實,但是缺點就是太過老實。另外還有點"天真可笑"。關羽的特點是重情義,但缺點也是太重情義,如曹操過他那一關的時候,本來是幹掉曹操的好機會,但他太重情義,把曹操給放了。總之《三國演義》中的人物都栩栩如生,每一個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

看完《三國演義》後,我們一定要學習書中"仁"、"忠"、"義"、"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