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人生苦旅讀後感

讀後感9.71K

在賞讀完一本名著以後,從中我們收穫新的思想,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讀後感你想好怎麼寫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人生苦旅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人生苦旅讀後感

人生苦旅讀後感1

餘秋雨的散文多是寫文化古蹟的,讀他的作品好象是在跟隨著一位千年老者,去追尋人類歷史的足跡,從而引起我們對自身和人類文明的深思,並從中得到某些啟示。

平時喜歡讀小說和詩歌,不怎麼看散文,或者是因為崇拜名人的緣故,偶爾翻一下的就是餘秋雨的散文,感覺他確實是一位散文大家。餘秋雨首先是個學者,然後才是個散文家,因此,他的散文處處顯出作為一個學者的智慧和哲思。他能在斷垣殘壁中看到人類文明的軌跡,進而反思人類和文明存在的終極意義,而且,他總是把這種思考放在歷史的長河和無限的大自然中,從時間和空間上進行思索,因此,他的散文的思想顯得更為深沉。

《荒原滄海》選自《千年一嘆》,它是作者周遊世界幾大文明古國時所寫的散文當中一篇。在這篇散文裡,作者首先展現的是多姿多彩的紅海和千里單調的沙漠。兩種格調相反的景色相映相襯,構成了非常奇特的景象,既雄偉又壯觀。但作者接著指出,在這裡,“根本沒有留出人的位置”,作者一行,走在這浩大的自然中,自覺“人影微若草薺”,但又心有不甘,想證明一下自己的存在,驅動吉普灑出一片氣派,但太陽、沙漠、大海,很快就將它溶化;人,這點微不足道的力量終歸於無。這是否意味著人的存在毫無價值和必要呢?如果不是這樣,人應該是以哪種狀態存在?在這篇散文的後面,作者描寫了一位母親和她的四個孩子,其中最大的一個還不到十歲,他們在朦朧的大海中出現,劃破夜色,踩海而來的,然後又在海邊的房子裡入息。作者把他們存在狀態看作是人類挑戰自然的極致。我們可以看出,這種挑戰自然的極致,和自然是多麼的和諧,人不是自然的對立面,人只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的存在是和自然融為一體的。餘秋雨通過自己想征服自然來證明自己和母子們與自然和諧相處做比較,深刻的告訴我們:人類若自以為是的試圖囂張的對待自然,必然被自然所湮沒,只有與自然和諧相處,人類才能在自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因此,我們在對待自然時,既不要自卑也不要囂張。

這篇散文裡還有一對象徵的意象:滄海和沙漠。滄海象徵文明,沙漠象徵文明的對立力量,他們是直接的碰撞,中間沒有任何阻隔。而文明從來就是脆弱的,經不起動亂和碰撞,更不要說自然的力量,就是人類自身的戰爭,都輕而易舉將人類幾千年辛辛苦苦創造的文明毀於一旦。作者體悟到這一點,因此,“我敬佩希臘,也理解埃及,尤其在這沙漠與大海交接的邊沿。”因為希臘哲人推重人,又懷疑人在天地間的地位,告誡餓人們不要自卑也不要囂張;而埃及文明認識到人類的渺小和文明的脆弱,於是,它便以墳墓的幻影來阻斷文明的後續。這裡我們可以看出,文明除了自然因素外,文明為什麼會毀滅自身呢?而且是文明程度越高,文明毀滅得越徹底?這值得我們深深思考。

餘秋雨的散文幾乎都是這樣,充滿著對文化的憂思,它的散文集《文化苦旅》所以取“苦”字,大概是因為作者對於文明的深深擔憂吧。

人生苦旅讀後感2

人生的道路也就是從出生地出發,越走越遠。一出生便是自己,由此開始的人生就是要讓自己與種種異己的一切打交道。打交道的結果可能喪失自己,也可能在一個更高的層面上把自己找回。

——《山居筆記·小引》

暮色四合,喧嘩的一切復於平靜。靜靜的夜裡,最好莫過於讀書了。一盞孤燈,一杯濃茶,擺上餘秋雨的《山居筆記》,細細品味起來。

落筆如行雲流水,舒捲之間靈性激濺,有博雅的文化內涵,筆端飽蘸著深切的民族憂患意識,字裡行間充盈著越邁千年的睿智哲思。餘秋雨把知性融入感性,舉重若輕,衣袂飄然走過他的《山居筆記》。

在我看來,餘秋雨先生是個一有廣博學問二有深刻思想三有巨集大視野四有規範人性的人,因此他才有能力起到並不亞於影視明星的社會效應,為學人贏得尊嚴,為文化人獨創一個品牌,並且不丟失學者的性質及風範。他的見識,同魯迅的深刻、巴金的真摯、李敖的膽魄一樣,給我注入了不可缺少的思想文化營養,是當代作家和學者中給我啟示較多的一位。

在《山居筆記》中,我看到了一種全新的視角。餘秋雨用全新的文字描繪了歷史的暗角,讓我收穫不少。餘秋雨最佩服的古人是蘇東坡,在《山居筆記·蘇東坡突圍》中,我看到了蘇東坡被貶黃州的無奈與絶望,疲倦與狼狽,對《記承天寺夜遊》的理解也更深了一些。

世人敬佩餘秋雨先生的為文,我卻更加敬佩他的為人。他的文章當然寫得好,但這樣的文章或許有人也能寫得出來;他的'人格風範,我環視四周,卻無人能及。我敬佩他的第一方面,是他為了親身考察人類古文明的廢墟,居然以五十多歲的年齡貼地穿行數萬公里世界上最危險貧困的地區,天天向全球華人直播一路感受;我敬佩他的第二方面,就是他面對十年無端圍攻的高貴態度。在受到"批餘派"批判的時候,他很少為自己辯護。餘傑寫出《餘秋雨,你為何不懺悔?》,他反而心平氣和地與餘傑在四川對話,這種風度實在難尋。

“以平常態,做普通人,是最有滋味的人生。”這是餘秋雨《燈下回信》中的一句話,這大概是他的最大願望吧!

人生,其實也是一種苦難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