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超越自我》讀後感

讀後感1.2W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超越自我》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超越自我》讀後感

《超越自我》讀後感1

讀過戴爾·卡耐基教授的《超越自我》後,收穫很大,內心受到了一次洗禮,使我原本平淡如水的心緒激起了層層浪花,使我日漸麻木的心有了再度振作的慾望。

首先,它讓我知道了很多成功人士對待工作的態度及在工作中的表現,他們是如何做好每一件事情的,如何在工作中超越自我。也讓我認識到人生最強的對手,不是別人,是我們自己,在超越別人之前,先得超越自己。

超越自我不僅是一種重要的人生態度,也是一種積極的工作態度,是我們工作高效和生活高質量的重要保證。

人生是需要通過不斷學習來充實和提高的。西方哲學家赫伯特的話:“一個人如果二十歲時不美麗,三十歲時不健康,四十歲時不富有,五十歲時不聰明,就永遠失去這些了。”也就是說,這個世界是不等人的,時間是不等人,如果在你年輕的時候該耕耘的時候不去拼搏,那麼在你該收穫的時候也會一無所有。聯絡自己現狀,社會在不斷變遷和飛速發展,知識在更新,學生在變化,如果不學習新的理論,不努力去接受新思想,學習新的教學方法,就不能適應新形勢的的要求,那就是一種落後,是一種失敗。

態度決定一切。工作是人的一生不可缺少的部分,通過工作不僅可以賺取生活所需,更重要的是還可以從中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一個人的自信心、價值觀和潛能也只有通過工作才能得以充分肯定和發揮。無論什麼人,如果把工作當成一項事業來追求,看成一種樂趣,無論幹什麼工作都會在工作中得到最美妙的享受。比如我們教師,每天備課上課身體感到很累也會感覺很充實,有意義;課後寫反思,如果是主動想把自己在教學中的點滴感悟記錄下來,而不是為了完成任務,就不會覺得那是一種負擔;為了使工作能做得更好,或許不在乎下班後無償地加班改卷子、輔導學生、和家長溝通等。

其次,超越自我並不是強調只注重個人的成長與進步,而忽視組織的生存與發展。

因為組織是我們成長的舞臺,個人的成就與組織的成功密不可分。只有組織發展了,個人才能得到發展。我們所在的單位就是一艘大船,我們每個船員必須風雨與共、同舟共濟,這樣才能乘風波浪,揚帆遠航。比如我們80中,只有學校聲譽好了,得到周圍群眾認可了,我們老師才會為自己是80中一員而驕傲自豪。反過來,某些學校也不乏名師、骨幹教師,但仍然得不到家長的認可。

每個人都應樹立與組織共贏的職業最高奮鬥目標。怎樣才能實現這一目標呢?《超越自我》為我們提供了答案:第一、是要把敬業當作一種使命,做到幹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第二、是在任何時候都要保持對組織的忠誠,樹立與組織共贏的觀念。第三、要具有強烈的責任感,盡職盡責做好本職工作,主動多做事;第四、要永保工作熱情,保持最佳的精神狀態,把工作當成一種樂趣;第五、是要勤奮,勤奮是成功的保證,勤奮才能有提升機會;第六、要不斷地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提升自身的競爭力;第七、是要提升自身的執行能力,一心一意地專注自己的工作,主動工作,勇於負責,100%地完成工作任務;第八、由內而外地全面造就自己,塑造完美的品格,追求卓越,超越自我。

每個人的工作都是重要的,即便我們擔當的是極不起眼的工作,只有我們每個人的工作都做好了,單位整體工作才能做好,比如,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就要把數學課教好,作為一名年級長,就要竭盡全力做好年級各項工作。

總之,這本書使我受到了很大的啟發。在今後的日常生活、工作中,我將認真實踐個人與組織共贏的策略,從點滴做起,認真做好每一件事,全面提升自己,真正實現超越自我。

《超越自我》讀後感2

重新捧起這本書,依稀看到了上高中的那個男孩,高三,他不明白大學聯考的準確含義,但確信它很重要,於是,他加入了埋頭啃書的隊伍。白天,他忙碌地空虛著。晚自習後,在疏朗繁星中乘全自動擋鐵驢回家,洗完腳準備睡覺,這時還有約摸20分鐘的時間留給他看枕邊書,劉墉的《超越自我》《創造自我》《肯定自我》以及周國平的《守望的距離》,選擇他們的原因很簡單,篇幅很小。他輕鬆的享受著閱讀帶給她的快樂,閒散而充實。這可以保證他美美地睡上一覺,偶爾,因為拖欠太多作業,寫到夜深,無暇閱讀,熄了燈,躺在床上,夜涼如水。這樣幾本書,成了疲於奔命他一天最好的慰藉。

想起了那些年少無知,十五六歲,無疑是父親高大形象在自己心中土崩瓦解的時期,被那些無知狂妄的理想矇蔽了雙眼,自命不凡,目空一切。脫離生活,在自己的世界幻想。幻想自己是聖埃克蘇佩裡筆下的小王子,像衛道士一般捍衛著自己所謂的真實。卻實際上變成塞林格《麥田裡的守望者》裡的霍爾頓,看不慣每一個成年人,用“假模假式”替代一切形容詞,塞一個耳機,目光恍惚地停留在半空,對周遭發生的一切不以為意,你來自異域,你終將回到懸崖邊的那片麥田,在懸崖邊密切的注視著玩耍的孩子,提放他們靠近懸崖,然後把這樣猶如希臘神話般的天職定性為偉大。其餘,事無鉅細,統統不符合你聖潔美好的.願景,你鄙視一切,當然,父母首當其衝,他們的缺點顯然成為眾矢之的,一切有益的規勸都讓你窩火,甚至還沒開口,你就會想,他又要開始重複他那句說了N次方的話了。

然後,有一天,你鬼使神差地打量家裡的種種,大至一床被單,小至一個牙刷,最好最精緻的那個永遠是你的。時光荏苒,你可以不拘泥父親說教式的話語而是體察話語背後窩心的關照,甚至會回味某句樸實無華卻飽含生活智慧的箴言。你開始懂得,問你藝術,你可以大談特談藝術書籍裡的那些粗淺論調,但你不能代替父親聞過的那樣多的墨汁清香,撫平宣紙的質感。當你談論愛情,你可以從個人偏好出發說有幾個女孩對你有說不清的情愫,也可以背誦幾首聶魯達的詩歌,你卻無法拷貝父母當年相濡以沫,儉節生活的點點滴滴。你開始讀懂了什麼,就像閱讀別人的故事,也閱讀自己。

時間就這樣向後推移了幾年,進入大學這類心靈雞湯式的美文似乎不能像卡夫卡,米蘭昆德拉的小說那樣提起你的興趣了,而且而且你會覺得這樣一個文化人多少有點“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的味道,人情世故太重,離自己想象中的文人差距太大,有時甚至讓你將他和市井小民聯絡在一起。然而,進入大學當你在看這樣的文章,這一小篇一小篇的文字,那樣用心地傳達著對子女的無微不至關懷,甚至有時候到了矯枉過正的地步,然後你會發現這樣一位父親和我們自己的父母又有什麼區別,這些無以復加的關愛,用心體會一下,都是滿懷焦灼和期盼。那樣一片片簡潔而用心寫就的文章是不是也會讓你聯想到,自己的母親在陽臺上為你洗一件因你疏忽而沾染油漬的衣服,她低下頭一點一點搓著,偶爾抬起右手揩一下額頭上的汗珠,神情祥和而滿足,彷彿她在做這個世界上最為有意義的事情。莎士比亞在《哈姆雷特》中寫道:軟弱,你的名字叫女人。只是,我想她們也有他們足下的土地,軟弱豈能抹殺一個堅強女人的韌性。是否,當你躺在寢室看完這樣一篇篇不加修飾,真情流露的書信會滋生一絲絲大男孩不該有的想家的情緒,懷念父親包的不太好看的餃子,甚至餃子上的或深或淺的指紋是那樣清晰地刻畫在你腦海中的某個不為自己覺察的角落。

不久前,外婆去世了,母親哀毀骨立,失去至親的感覺不言自明。重讀這本書,只是給了我一些提醒,如果從人生的大背景出發,生命本來就交集著嚴肅和悲傷。我們來到這個美好的世界,彼此相遇,彼此問候。有些人成長,有些人老去,我們結伴同遊一段時間,爾後,終將失去對方,它突如其來,沒有聲色,匪夷所思。這樣的提醒教會我——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