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完整的成長》讀後感

讀後感1.08W

讀完某一作品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完整的成長》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完整的成長》讀後感

《完整的成長》讀後感1

再次捧起孫瑞雪的《完整的成長》這本書,細細品讀,收穫很大,對如何為兒童創設一個完整成長的空間有了更深的思考。

本書講述兒童如何在成人創造的外在的世界中創造“自我” ,讓兒童成為自己身體、情緒、感覺、心理、認知和精神的主人,如何在關愛兒童的同時看到兒童自我成長的力量,將其培養成一個完整的人。她提倡對兒童生命的尊重,全是完整的人與完整的成長的真正內涵。本書最後還介紹了兒童發展的不同理論,以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兒童的發展規律及發展過程。

書中寫道“身體是屬於兒童自己的,他需要自由地支配它。父母教師要做的,就是巡邏在兒童活動的邊界上,在鼓勵和分享中保護兒童,讓他們學會自我保護。如果被允許之後才可以探究,人就沒有了自主和自由的意識。”而在日常生活中,老師和家長更多地替代孩子,活動或玩的時候,總是告訴他們“不能這樣、不能那樣、小心這個、小心那個……”不但孩子的身體不能自由支配,而且孩子的思維也被替代,孩子們失去了創造自己的機會。

這不由得使我想起了小蝸的學具——長尾夾。長尾夾不就是用來夾東西的嗎?有什麼好玩的?如果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孩子們的創造,他們會把幾個夾子組合在一起,變成另類的陀螺,他們在桌子上、地上不斷嘗試、不斷改進、不斷完善;他們會自發地組織幾個人進行比賽,在比賽的過程中,形成了他們獨有的規則;在玩的過程中,學會了溝通,學會了相處。這就是自由支配的魅力。

我們知道7歲至12歲兒童開始對有意識地協調自己的動作有了極大的興趣。他們喜歡跳繩、滾圈、騎馬、蹦蹦跳,這些都是有規則的身體活動和遊戲。幾乎每一樣遊戲中他們都會使用意識。此時兒童認知的發展使得孩子可以通過認知來確認自己的身體,設計活動來自主遊戲、自主運用身體。就拿孩子們喜歡的球來說,在玩的過程中,孩子們邊玩邊形成規則,比如:怎樣分幫、怎樣確定發球權、在同時得到球的時候到底由誰來打、犯規了怎麼辦、比賽的時候應該採取什麼樣的策略……這些都是在玩的過程中不斷完善,完善的過程中孩子們也不斷成長。凡是可以考驗自由運動身體的地方,愉悅和自由的兒童都會不厭其煩地攀爬行走,極盡全力張揚著自己,張揚著終於可以完成使用身體每一部分的喜悅。對他們來說,身體自由了,他們創造了一個自己的身體。如果不讓兒童感知與經驗,那就意味著讓兒童失去自己的人生。

我們小蝸幼兒園給孩子提供更多自主的機會,提供更多自主的空間,讓他們盡情展示,盡情創造自己,做自己的主人,才能真正完整的成長。

《完整的成長》讀後感2

大家晚上好!我是中三班王昱哲的媽媽吳瓊,今天由我為大家分享《完整的成長》第四章第二節:感覺是兒童認識的基礎。

兒童主要依靠5種感覺——視覺、味覺、觸覺、聽覺、嗅覺——來認識世界的。從嬰兒開始,他們用眼睛觀察明暗的世界,分辨這一物體和那一物體的界限。用嘴吮吸,既能獲得食物,也能和媽媽發生生命的聯結。用耳朵聽各種各樣的聲音,並從中揀選出母語。用哭聲召喚媽媽,並與媽媽建立關係的雛形。用身體活動,並和媽媽接觸,激發生命的活力和探索世界的願望。感覺就這樣擴充套件、延伸著孩子的內在世界和外在世界。感覺到的一瞬間,感覺到的世界就被打開了。

兒童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體驗數以萬計的感覺,透過感覺,孩子擁有了自己的心理、認識與精神,這並不是誰教出來。同情緒一樣,感覺是天然存在的,所以這個過程的完成是任何他人都不可以替代的。有些感覺是外在世界帶給內在的,有些則是自己的內在世界給自己的。各種不同的感覺刺激著兒童,使他們發展出了非常好的鑑別能力、精確能力和協調能力。兒童的認識是從感覺開始的,因此經歷感覺對於兒童是不可或缺的。例如感覺數學:孩子把數棒握在手裡,握住1個數棒、握住2個數棒、握住3個數棒、握住4個數棒……以此,孩子用手握的感覺發現“越來越多”。

注重感覺才可以讓我們的孩子成為一個真實的人,不讓孩子感覺與體驗,那就意味著讓孩子失去自己的人生,離開“感覺”,“教“出來的成長,只會建構一套認知與生命分離的系統,兒童所掌握的東西就是知識,而無法形成智力。智力是身體、感覺、心智一體化的過程中形成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能力,而分離則會導致一個和自己的生命不融合的虛假系統,它的本質是一個人的身、心、意的分裂。

讀完這一節後,感觸頗多。作為父母,首先我們要多讀書,我們要了解孩子成長的歷程,不能想當然地使用灌輸和馴化。無論你是成人還是孩子,讀後感·對自己生命的改變必須從感覺開始,只是認識到了,改變依然不會成為可能,所以,你可以想象,說教真的能改變人嗎?每個人在說教時都想盡可能地說得好,以為那將改變很多人的命運……但只有觸動了感覺,變化才有動力。

其次,我們必須從改變我們的`語言系統開始,把“你怎麼又這樣“改變為”媽媽很愛你,但是這個事情不能這樣做”。然後教給孩子正確的方式。語言一改變,語言所傳達的能力就變了,情景就變了,新的感覺就產生了。還有我們需要把我們跟孩子在一起的速度放慢,讓自己成為一個觀察者而存在,同時也作為一個感覺者而存在,當我們嘗試著去感覺孩子的時候,我們就知道他們怎麼了,然後再依此做出決定。

最後,我們還有一個支援我們的人和天然的讓我們學習愛的人,那就是我們的孩子。

《完整的成長》讀後感3

假期再次捧起孫瑞雪的《完整的成長》這本書,細細品讀,收穫很大,對如何為兒童創設一個完整成長的空間有了更深的思考。

本書講述兒童如何在成人創造的外在的世界中創造“自我”,讓兒童成為自己身體、情緒、感覺、心理、認知和精神的主人,如何在關愛兒童的同時看到兒童自我成長的力量,將其培養成一個完整的人。她提倡對兒童生命的尊重,全是完整的人與完整的成長的真正內涵。本書最後還介紹了兒童發展的不同理論,以幫助讀著更好地理解兒童的發展規律及發展過程。

書中寫道“身體是屬於兒童自己的,他需要自由地支配他。父母教師要做的,就是巡邏在兒童活動的邊界上,在鼓勵和分享中保護兒童,讓他們學會自我保護。如果被允許之後才可以探究,人就沒有了自主和自由的意識。”而在日常生活中,老師和家長更多地替代孩子,活動或玩的時候,總是告訴他們“不能這樣、不能那樣、小心這個、小心那個……”不但孩子的身體不能自由支配,而且孩子的思維也被替代,孩子們失去了創造自己的機會。

這不由得使我想起三年級男孩兒的最愛——長尾夾。長尾夾不就是數學老師要求學生夾卷子的小夾子嗎?有什麼好玩的?如果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孩子們的創造,他們會把幾個夾子組合在一起,變成另類的陀螺,他們在桌子上、地上不斷嘗試、不斷改進、不斷完善;他們會自發地組織幾個人進行比賽,在比賽的過程中,形成了他們獨有的規則;在玩的過程中,學會了溝通,學會了相處。這就是自由支配的魅力。

我們知道7歲至12歲兒童開始對有意識地協調自己的動作有了極大的興趣。他們喜歡跳繩、滾圈、騎馬、蹦蹦跳,這些都是有規則的身體活動和遊戲。幾乎每一樣遊戲中他們都會使用意識。此時兒童認知的發展使得孩子可以通過認知來確認自己的身體,設計活動來自主遊戲、自主運用身體。就那孩子們喜歡的躲避球來說,在玩的過程中,孩子們邊玩邊形成規則,比如:怎樣分幫、怎樣確定發球權、在同時得到球的時候到底由誰來打、犯規了怎麼辦、比賽的時候應該採取什麼樣的策略……這些都是在玩的過程中不斷完善,完善的過程中孩子們也不斷成長。凡是可以考驗自由運動身體的地方,愉悅和自由的兒童都會不厭其煩地攀爬行走,極盡全力張揚著自己,張揚著終於可以完成使用身體每一部分的喜悅。對他們來說,身體自由了,他們創造了一個自己的身體。如果不讓兒童感知與經驗,那就意味著讓兒童失去自己的人生。

所以我們應該給孩子更多自主的機會,提供更多自主的空間,讓他們盡情展示,盡情創造自己,做自己的主人。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從出生開始,就是自己身體的主人,自己情緒的主人,自己感覺的主人,自己心理的主人,自己認知的主人,自己精神的主人,才能真正完整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