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讀《童年》有感(優選)

讀後感1.88W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讀《童年》有感,歡迎大家分享。

讀《童年》有感(優選)

讀《童年》有感1

三年級時我初讀《童年》,只是一個字一個字的讀,卻讀不出一個所以為然,讀到一半便覺得乏味了,不再讀了。四年級時我再讀《童年》,雖讀得一知半解,卻也知個大概。直到如今我再次拿起這本書,我感嘆了。

在我們的印象中,童年應該是快樂的,幸福的,無拘無束的。而高爾基的童年卻不然。它沒有屬於孩子們的天真,活潑。恰恰相反,它充滿了人世間的險惡紛爭,充滿了舊社會的黑暗腐敗......還有每天數不清的`工作,以及外祖父的虐待。可他卻更加獨立。完全沒有本該屬於同齡孩子的可愛。

《童年》的主人公阿廖沙七歲喪父,跟隨母親在外祖父家中度過剩下的童年歲月。其間,他得到外祖母的疼愛、呵護,受到外祖母所講述的優美童話的薰陶,同時也目睹兩個舅舅為爭奪家產爭吵打架勾心鬥角以及在生活瑣事中所表現出來的自私、貪婪。這種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善與惡、愛與恨在他幼小的心靈上留下了深刻地印象。阿廖沙就是在這種“令人窒息的,充滿可怕的景象的狹小天地裡”度過了自己的童年。儘管如此,也還是有許多喜愛他,處處護著他的人。如善良,慈祥的外祖母;還有那樸實、深愛著阿廖沙的“小茨岡” ——伊凡。每當外祖父打阿廖沙的時候都會拼命維護他,儘管也會被打得很慘。但強壯的他,後來卻在幫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時給活活的壓死了。

阿廖沙的童年是多麼黑暗,他的生活是多麼悲慘吶!和阿廖沙相比,我們的生活是多麼幸福,我們的童年是多麼燦爛:每天坐在亮敞的教室中,享受良好的教育;每天回家都有享不盡的美食等著品嚐;在外面被人欺負了也可以撒嬌哭鬧。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想要什麼,有什麼......相比阿廖沙,我們是有多麼不知足,我們的童年是有多麼奢侈。因為,在我們眼裡,大人們掙錢是多麼容易,絲毫不費吹灰之力。我們是多麼天真啊!的確,我們不必像阿廖沙那樣只十一歲就到“人間”闖蕩。但讀過《童年》之後,我們應該悔過曾經的奢侈,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

讀《童年》有感2

日前的一個下午,在圖書館的一角發現了許多小人書,其中就有我兒時就看過高爾基的《童年》。

我翻開書頁,書中活靈活現的黑白畫面和一行行宋體字,映入了我的眼簾,從而我的思緒也隨著字裡行間飄忽不定 ……

高爾基從小失去了父親,母親在外謀生,高爾基寄住在外祖母家,由於家境窮困,高爾基只能一邊上學,一邊撿垃圾換錢給外祖母補貼家用;他沒有一件像樣的.衣服和鞋子,上學都是穿著他媽媽的鞋子和外祖母的棉外套,更沒有書包。就連學校的神父也嫌棄他窮買不起書本,同學們都嘲笑他,可是高爾基好學不倦的精神很使我們很感動。

時隔 30 多年再來細讀《童年》,兩種不同的感受;兒時的我只能粗略理解書中情節,僅僅對高爾基的遭遇深表同情;而今天的細讀,帶著政治背景去更深層理解書中本意,更瞭解高爾基偉大的人格魅力。時下孩子正好在學習關於高爾基的課文,把這書外借回家與孩子們分享未嘗不是件好事,好讓生活在蜜罐裡的孩子們明白今天的生活幸福,珍惜幸福。感謝這書給我帶來一個美好的下午。

讀《童年》有感3

夜,黑夜。

沒有比這更黑的夜了。是的,這是從內心迸發的感受,深夜一般的死寂,深夜一般的黑暗,我竟如此彷徨,或者說——驚慌……

我認真地閱讀《童年》,就像閱讀我自己的童年一樣,只是相對於阿廖沙,我是幸運的,更是幸福的。於是一種莫名的孤獨與恐慌侵入我心頭,我彷彿隨著這書,隨著阿廖沙消融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中。

無法想象,當幼小的阿廖沙在經受肉體折磨時正怎樣想。憎恨?害怕?無畏?亦可是無所謂?或許在一次又一次的經歷過後,捱打對他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以至於高爾基在後來描寫時總是一筆帶過,但就是這簡單為“一筆”,我體味出莫大的嘲諷,對這個社會,對外祖父卡什林。性情暴躁、乖戾、貪婪、自私,這就是我眼中卡什林的全部形象。當他殘忍地毆打阿廖沙或外祖母時,我對他產生了出於正義的敵意,我甚至懷疑他已失去了人性,我一直堅定人性是閃光的`,而他沒有。

那個所謂的家,每天都有殘酷的事情發生。在這狹小骯髒的小天地中,

阿廖沙艱難地度過了他的童年。在歷經種種折磨後,他的心漸漸成熟,漸漸開始思考人生。

“那些像鮮明而顫動的彩虹似的,稱之為愛的情感,在我心中凋謝了。”

悲哀。但我忽然又覺得他幸運。是的,相比在那個時代的同齡人,他多了一個可愛可敬的外祖母。我祖母動人心駭的童話將他枯燥乏味的人生路點綴滿花朵。“在她沒有來之前,我彷彿是躲在黑暗中睡覺。但她一出現,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領到光明的地方。”阿廖沙這樣回憶他的外祖母。只可惜,過後不久,他又重新陷入了更濃、更深不可測的黑暗中。

夜,仍然是黑。

我合上書頁,微轉過頭,突然發現不遠的遠方一輪明月當空懸掛著。黑夜把它顯襯得更加明亮。只是微微偏轉了一下頭,竟然發現夜幕中儼然屹立著光明。我又重新回味《童年》。外祖母、善良的小茨岡、忠厚的格里戈裡、獻身科學的“好事情”……在混混噩噩的大千世界裡,唯有他們一身清白,並且清白著他人,

月,在夜中更大、更亮了。我忽然相信了,光明無處不在!

讀《童年》有感4

童年,總是代表著天真、爛漫,被無數人反覆歌頌。然而,讀完高爾基的《童年》,我沉重的內心卻久久不能釋懷。

本書記錄了主人公阿廖沙三至十歲的成長經歷。三歲喪父的阿廖沙跟隨外祖母、母親回到了家鄉尼日尼,和外祖父一家生活在一起。外祖父脾氣暴躁、喜怒無常,而兩個舅舅經常為分家產大動干戈,整個家雞犬不寧。阿廖沙就在這樣黑暗的環境中成長。

然而,在這黑暗中,聰明能幹的“小茨岡”,愛好科學的“好事情”,都為阿廖沙帶來了一些色彩。而外祖母就像一道光,用童話、信仰和那能撥開迷霧的歌聲,保護著小小的阿廖沙。書中作者這樣回憶外祖母:“在她來之前,我彷彿是躲在黑暗中睡覺,而她一出現,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領到了光明的地方。”

讀完這本書我經常想,外祖母生活並不如意,經常遭受丈夫毒打,她怎麼能如此寬容、陽光呢?而阿廖沙又是如何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為一名光明、正直的'男子漢?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見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之大。然而宋朝詩人周敦頤著有《愛蓮說》,歌頌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愛國詩屈原被流放後,稱自己“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古今中外,總有人能在惡劣環境中維持自我本身,這樣的精神才值得我們效仿。

記得國小四年級,班上同學都沉迷在網路遊戲中,下課後,我和他們沒有共同話題,感到很孤獨。於是我回家向父母請求玩遊戲。爸爸媽媽考慮了一會後同意了,但告訴我:“你在某種環境裡面不一定要受這種環境的影響,你成為什麼樣的人完全取決於你自己。”

讀完《讀年》後我回憶起這件事,突然明白了,我們做人應該像阿廖沙一樣,不受外界干擾,努力做好自己本身,像蓮花一樣純潔。

放下書,我不禁想到,外祖母像火把一樣照亮了阿廖沙的人生之路,而高爾基的《童年》,又何嘗不像燈塔一樣指引著我們千千萬萬讀者的心靈呢?

讀《童年》有感5

每個人都有一個幸福的童年,可我們總是“生在福中不知福”。但當我看了《童年》這本書之後,覺悟了很多道理。在我還在上三年級的時候,我就已經看過《童年》的第一章節,那時的我覺得一點都不好看。可現在,當我再次拿起這本書的時候,我就有了新的發現、新的感受。

今年寒假,媽媽帶我去了北方城市旅遊。我帶著作業和《童年》登上了北上的火車。火車上的我無聊之極,便拿出《童年》看了起來。這次的.我沉下心來細細的體會,便被高爾基可憐的童年生活所吸引。

雖然這是一篇散文,但都是圍繞著高爾基的童年生活所展開的。這是一個悲慘而又艱苦的童年,高爾基也時常發脾氣。他很幸運,有一個平易近人的外祖母;可他又很不幸,有一個脾氣火爆的外祖父。當他發脾氣的時候,外祖母會安慰她,而外祖父則會暴打他。雖然有外祖母的關愛和呵護,但是他無論是在精神上還是肉體上都承受著巨大的傷害。回想自己的童年是多麼的燦爛、愉快,總是無憂無慮地玩耍,嬉戲。每年暑寒假爸爸媽媽還會抽出時間帶自己出去旅遊,但擁有這些,我們還不知足甚至抱怨爸爸媽媽對自己還不夠好,我們實在是太貪婪了。

我合上書本,嚥了下唾沫。思考著:我不應該生在福中不知福。與高爾基的童年比起來,我們是多麼幸福,又是多麼奢侈呀。我們應該向高爾基學習,不管在多麼惡劣的環境下,都要好好學習,努力奮鬥,朝著美好的未來不斷前進。

動車到站的鈴聲讓我回過神來,我在動車上的6個小時看完了《童年》,也讓有在這6個小時中思考了自己的未來。

讀《童年》有感6

最近,我讀了高爾基的自傳三部曲的第一部《童年》。讀了這本書後,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為高爾基那悲慘的童年而感到震驚和同情。

《童年》這本書描述了阿廖沙(即高爾基)三歲時,失去了父親,隨勤勞、幹事利索的母親生活在外祖父家。外祖母為人善良公正,熱愛生活,相信善總會戰勝惡,外祖父脾氣暴躁、愛財如命。阿廖沙的兩個舅舅為了分家和侵吞阿廖沙母親的嫁妝而不斷爭吵、鬥歐。在這個家裡,阿廖沙看見人與人之間瀰漫著仇恨之霧。他的母親由於不堪忍受這個家庭,便丟下他,離開了這個家庭。不久,母親突然回來,而後再婚,可她的婚後生活是不幸福的,她常挨後父打。不久,阿廖沙母親逝世,他埋葬了母親以後,不久便到“人間”去謀生了。

讀了這本書後,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我十分敬佩高而基,他童年生活是那麼悲慘,親人接二連三地死去,他卻能夠頑強地生活下去,在同情他的同時,清醒得認識到高而基童年生活的時代正是社會走向衰敗的時候,在這個衰敗的社會,大多數人們都是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勞動人民,他們的生活水平都很低,高而基當時的家庭生活情況和悲慘的童年只不過是這些千千萬萬窮苦家庭的一個縮影,有著痛苦童年的孩子何止高而基一個人啊!是沒落的.國家,是無情的社會造成了高爾基悲慘的童年,同時辛酸的生活也磨鍊了他的意志。

之所以敬佩和同情高爾基,是因為高爾基即使身處動盪社會和貧困家庭,他也沒有氣餒,沒有對生活喪失信心,因為他已經充分領悟了生命的寶貴。

難道這不能引起們深深的思考麼?!

讀《童年》有感7

《童年》是高爾基的自傳體小說,主人公阿廖沙是個固執、有同情心、善良而又堅強勇敢的孩子。父親去世後,跟隨母親來到外祖父家。他的兩個舅舅都是自私、貪婪的無賴,經常因為一些小問題攪得這個家不得安寧。但在這裡,也有來自外祖母的疼愛與呵護,外祖母給他講述的那些小故事,早已把善良深深植入他的靈魂。雖然外祖父專橫殘暴,但他的發家史讓阿廖沙明白社會的冷酷以及今天生活的來之不易。他早已看透舅舅和外祖父的自私貪婪和醜惡,但外祖母總是充當他生活中最陽光的一面。阿廖沙就這樣在艱難的環境中漸漸的成長。

這部小說中還有一些令人難忘的人。比如小茨岡,他聰明善良,卻不幸被壓死在一座十字架下,是受了兩個舅舅的指使。還有格里戈裡師傅,他忠厚老實,默默無聞的工作,但舅舅們總是戲弄他,他卻默默的忍受著。最後,他失明瞭,淪落為乞丐。“好事兒”是個年輕的知識分子,寄宿在祖父的新家,他為人正直,機智,但還是被外祖父趕走……這些事情的發生,無不揭露了社會的黑暗,人民生活的悲哀。但也正因為這些悲哀,這些苦難,才激勵著阿廖沙勇敢的面對生活,努力改變自己的人生。

《童年》這部書,寫出了沙皇統治下生活在社會底層人民的`艱辛和不易,描繪出了一幅俄國廣闊的社會生活圖景,讓我們為那些好人不幸的命運感到惋惜和難過。同時諷刺了那些居心險惡、不務正業、想方設法損害他人利益的小人們,更讚揚了像外祖母那樣的婦女們,不管生活怎樣艱苦,一直任勞任怨,默默地忍受著。小說表達了作者對當時生活現狀的不滿,但同時也對社會發出呼籲,呼籲人們為改變這種生活而奮鬥。

現在,來看看我們的生活,無憂無慮,根本不需要為自己的生計操心,不用像阿廖沙那樣靠撿破爛為生。但是,在這般優越的生活條件下,我們卻體會不到那種生活的艱辛和不易也不用面對冷酷黑暗的社會。因此,我們得不到鍛鍊,開始變得怯懦,依賴於父母,導致我們走向社會時,無法適應,變得幾乎一無是處。因此,把握好自己的童年,至關重要,利用各種機會,磨練自己的意志,幫助我們在以後的生活中奮勇前行。

童年的時光是有限的,雖然我們不能把它變得像阿廖沙的童年一樣充滿挑戰,但是我們可以讓他變得一樣寶貴,有意義!鍛鍊自我,磨練意志,做一個善良、正直、堅強勇敢的人,使我們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愈加堅定!

讀《童年》有感8

一個寧靜的夏日午後,在蟬清脆的鳴聲中,我翻開高爾基《童年》的書頁,回到他的童年,品嚐他的酸甜苦辣。

阿廖沙生於俄國最灰暗的時期,阿廖沙的童年是悲慘的,四歲時,尚不懂事的阿廖沙失去父親,將永遠失去父愛的他隨悲痛欲絕的母親和慈祥和藹的外祖母來到瀕臨破產的外祖父家,這是個到處瀰漫著戰火的地方,生活在這個家裡的人們勾心鬥角,絲毫沒有親人之間的溫馨情感,外祖父殘暴貪婪,兩個舅舅自私自利,眼中充滿了對金錢的貪婪,他們為了分家和侵吞阿廖沙母親的嫁妝而不斷爭吵鬥毆,在這個家庭裡,連小孩都深受這種仇恨之霧的毒害。

後來,外祖父完全破產,母親改嫁後時常遭到毒打,而阿廖沙,不僅在家中感受不到溫暖,在學校也備受歧視和刁難,為了餬口,他不得不在放學後和鄰居的孩子合夥撿垃圾,雖然感受到了不可多得的友誼,卻也招來學校的非難。在讀完三年級後,他離開了學校。

與高爾基相比,我們的童年是燦爛的.,是多姿多彩的,是有聲有色的,我們家中沒有勾心鬥角,沒有爭吵鬥毆,我們的家是和諧的,是美滿的,我們也不會因為把桌布染了色而遭受一頓毒打,被鞭子抽得半死不活,更不會發生一個無辜的人被無端折磨致死的恐怖事件,像三年級時就被勒令退學這樣的事,更是聞所未聞。

而生活在如此完美的今天的我們,卻如此踐踏來之不易的幸福,我們不滿自己的穿著不如別人而拽著父母去買名牌,抱怨爸媽的菜不好吃而天天要求下館子,有著學習的機會卻不好好學習,翹課,頂撞老師,還自認為這很“酷”,你們可知道,這是當年阿廖沙求都求不來的,我們如?死朔鹽頤撬滌械撓Ω妹純梢悅矗頤僑鞝瞬恢湎д訪春俠礱矗?

我們能坐在明亮的學校唸書,阿廖沙卻這能完成三年級的學業便得外出謀生,我們能買自己喜歡的東西,能買自己喜歡的文具,阿廖沙卻只能靠撿垃圾活下去,相比之下,我們還能浪費,我們還能不珍惜現有的生活麼?

珍惜我們所有的生活,因為比起阿廖沙我們幸福太多了。

讀《童年》有感9

有一個人,能在我們的童年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在《童年》中,主人公阿廖沙的外祖母正是那個人。

外祖母出身貧賤,但她從小就勤奮而且有志氣。九歲時,她為了幫助乞討的母親養家餬口而學會了織花邊,並且在苦練後技藝精湛,譽滿全城。成家之後,她出生在一個野蠻混亂的家庭之中,她經常無緣無故遭到性格暴躁的外祖父毒打。她的兩個兒子貪婪,狠毒,他們曾將染坊裡的夥計折磨致死,小兒子還大逆不道的用磚頭打折了她的胳膊。而她的女兒,也就是阿廖沙的母親,也是一個苦命的女人,丈夫去世後,不得不改嫁,最後也是早早的就離開了人世。丈夫,兒子們的殘暴,女兒的離世,還有當時社會上的苦難,都沒有使外祖母絕望,她心甘情願,毫無怨言的把生活中的一切壓力都擔負起來。

每當看到外祖母為家人做的種種事情之後,我就想到了我的奶奶,奶奶做為一位五十年代的'老年人,思想也是極其老派的,每次我和弟弟剩飯剩菜的時候,奶奶就會用她小時候的貧苦生活來教育我們。再者也是非常的勤勞。每天早上五點多鐘奶奶就會起床,燒水、洗衣服。如果時間還多的話就會掃掃地,然後再叫我們起床,送我們上學,空閒的時間,空閒的時間,奶奶就這轉轉、那轉轉,總會找到事情來做,一天到晚都手腳不閒的,因此,家裡總是被奶奶打掃的乾乾淨淨,整理的井井有條。

書中的阿廖沙身世坎坷。無法像其他孩子那樣享受父母的關愛。因此外祖母十分心疼這個可憐的小外甥,每天晚上睡覺前,外祖母都會抱著小阿廖沙,給他唱童謠,講豐富多彩的小故事。外祖母成了阿廖沙成長路上的養護神,指引著他一步步走向光明。

聽我奶奶說,她年輕時是個赤腳醫生,我和弟弟便纏著奶奶為我們講她過去的故事。奶奶很護著我們,記得有一次,爸爸不知什麼原因對弟弟發火,眼看著巴掌就要落到弟弟的身上,這時,奶奶急忙撲上去,護著弟弟說道:“幹嘛呀?天天就打,好好說不行嗎?”有奶奶護著,爸爸也不能下手,這件事只好作罷。

慈愛的外祖母使阿廖沙在黑暗的生活中重新看到了希望和光芒,而我的奶奶也用她的品質教育了我,讓我認識到了以前從未在意的小事。也許,等我長大成人,甚至步入社會,我都不會忘記曾給予我愛和關懷的奶奶。長輩的愛,對孩子的成長髮展是多麼重要啊。

讀《童年》有感10

《童年》是前蘇聯著名作家高爾基以自己童年為基礎寫的一部自傳體小說。我利用這個寒假細細地閱讀了這本書。

故事的主人公阿廖沙自幼喪父,他隨著母親和外祖母來到外祖父家,與其說是家,不如說是人間地獄。外祖父掌管家裡的一切,脾氣暴躁、視財如命,阿廖沙時常因為一點小錯而遭到毒打。兩個舅舅總是為了分家產而大打出手,家中的女人沒有任何地位。這一切在阿廖沙幼小的心靈上留下了深深的陰影。他的童年和少年時期一直在社會底層度過。人間的苦難、生活的心酸磨練著他的鬥志,他在沉重勞動的同時,堅持勤奮學習、自強不息。

看完這本書,在深深同情阿廖沙之餘,我很慶幸自己生活在一個充滿陽光、充滿溫暖的`社會。這裡沒有傷人的鞭子,沒有殘酷的暴行,這裡的人們善良、團結、充滿愛心。每一天,我們都可以迎著陽光,背起書包,開開心心地走進寬敞、明亮的教室,聽老師為我們傳授知識。生病了,有家人無微不至的關懷。我們每一天都幸福而充實。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珍惜現在,不好好讀書,荒廢掉如寶石般珍貴的時間呢?

高爾基的《童年》催人淚下,使人奮發。讓我再度一遍《童年》。

讀《童年》有感11

寒假裡,老師讓我們讀了幾本書。在這幾本書中,我最喜歡的就是《童年》這本書了。

這本書的作者是馬克西姆·高爾基,出生在俄國中部的尼日尼·諾夫戈羅德城他,幼年時期父親就去世了,勤勞善良的母親因無法養活他,只好把他送到外祖父家度過他的童年。

書中的主人公是阿謬沙,他的童年是悲慘的。在外祖父家,沒有人喜歡他,除了他的媽媽、外祖母、格里高裡和茨岡。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個典型的俄羅斯小市民的家庭裡度過的:貪婪、殘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間勾心鬥角;為爭奪財產常常為一些小事爭吵、打架但在這個黑暗的家庭裡,有一個勤勞、堅強、善良的外祖母。她常常給阿廖沙講好聽的神話故事,也默默地教他做一個不向醜惡現象屈膝的人。

在書中,阿謬沙的童年是黑暗的、醜陋的。在他的周圍總會有吵架、鬥毆、偷盜等一系類的事,這讓年幼的他成熟了許多。相比之下,我的童年就是陽光的.、美麗的。家人在一起和和睦睦、相親相愛。周圍的人都很善良、和藹、關心我,每個人臉上都掛著笑容。可我卻不懂得珍惜,有時候還覺得他們的關心是多餘的。現在想想看,我是不是太奢侈了?

在書中許許多多的事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茨岡幫阿謬沙的二叔扛十字架的時候被砸死的事了。茨岡真的好可憐,因為當時他才19歲啊!

讀完這本書,我覺得阿繆斯這種堅強的品質值得我們的學習,因為童年的艱苦生活,使他獲得了堅強的力量,最終於成了一名偉人。他的這種堅強不屈,敢於面對困難並勇於克服苦難的精神是我應該好好學習的

讀《童年》有感12

讀了高爾基的《童年》這本書,我受益匪淺。和高爾基的童年相比,我們今天是多麼的幸福啊!

高爾基出生在一個木工的家庭,五歲時,父親病故,他和媽媽就住在外祖父家裡。由於家裡貧寒,高爾基上學只好穿母親的舊皮鞋,外祖母的外套。這樣一身不協調的裝束,引起同學們的嘲笑,有的同學還以此給他起外號,但高爾基卻從不在意。和高爾基相比,我們現在穿的都是新衣服,有的還是高檔的衣服。儘管有這麼好的條件,我們很多人卻身在福中不知福,還常常挑三揀四,說父母沒眼光、老土。

高爾基為了上學,只好撿破爛換錢。每逢不上學的日子,他就一大早起來,揹著一個大布袋,走街串巷,撿一些破布頭、爛紙,賣給廢品加工廠。“如果運氣好,每個星期能有半個盧布的收入。”

相比之下,現在的我們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美好日子,更不用操心學費了,相信大家和我一樣從來沒有想過這個問題。既然是這樣,我們有什麼理由不珍惜自己的.幸福生活,有什麼理由不加倍努力學習呢?

撿破爛換來的錢成了高爾基的學費來源,但是學校裡有錢的孩子並不理解高爾基的行為,反而嘲笑他,說他身上有臭味。高爾基因家庭貧困,買不起衣服,又經常撿破爛,他身上可能確實有臭味。但我覺得臭不臭不能看表面,那些有錢人家的孩子終日無所事事,故意嘲笑別人,他們才是真正的“臭”。高爾基把別人的嘲笑化成催促自己努力的動力,他發奮努力,刻苦讀書,終於取得了有意的成績,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喜愛和敬重。

我合書沉思,不禁思緒萬千。一次我的衣服爛了,我準備丟了,媽媽很生氣的說:“你看你,簡直是個敗家女,這衣服穿不上可以給小妹妹穿,那衣服爛了可以補一補。你倒好,隨便扔掉不可惜嗎?”聽了媽媽的教導,我明白了父母掙錢不容易啊!我們要珍惜父母的勞動果實,不能亂花錢。

如今的生活條件好了,我們不愁吃穿,我們更應該努力學習,不要嘲笑別人,珍惜幸福生活。一個人如果具備了堅強的意志,他就能克服前進道路上的種種困難,百折不撓,堅持不懈直至成功。

讀《童年》有感13

他四歲喪父,十歲喪母,後靠自己的努力學習奮鬥成為了蘇聯的偉大文學家,他的童年充滿了艱苦,他就是高爾基。《童年》是高爾基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中的第一部。這本書主要記敘了高爾基四歲至十歲的少年時代的生活。

阿廖沙四歲喪父後寄居在外祖父家裡,外祖父卡希林是一個小染坊主,家境已經敗落。嚴酷的生活使得這個本來就性情乖戾,吝嗇的小老頭變得愈加貪婪、古怪、暴躁,他喜怒無常,脾氣極壞,經常謾罵甚至毒打親人和幼小的孩子。兩個舅舅米哈依爾和雅科夫也是極具自私,粗野的市儈。為了爭奪家產,兄弟。夫妻之間的鉤心鬥甬。或為一點小事彼此爭吵,甚至大打出手,打得頭破血流;父子之間不停的鬥毆;外祖父邊打阿廖沙,竟把他大的失去了知覺;外祖父瘋狂毆打外祖母的腦袋,致使頭髮上的髮針深深扎進她的頭皮裡;兩個舅舅由於嫉妒,把阿廖沙的父親騙到野外進行毒打,並狠心地把他推進冰窟窿;米哈爾舅舅因為無聊,唆使小孩把燒紅的頂針放在瞎眼的格里高利的手邊,侮弄,加害這個老長工;兩個舅舅要工人“小茨岡”去抬沉重的十字架,活活把工人壓死……阿廖沙就是在這種黑暗的、令人恐怖的環境中度過了自己的童年。他並沒有向惡勢力所屈服,外祖母那無數優美動人的.童話。民間故事培養並陶冶了他高尚的情操,除外祖母外還有那個善良、樂觀的“小茨岡”,那個忠厚老實的老長工格里高利,那個獻身科學的“好事情”……正是這些善良,平凡的“普通粗人”哺育培養了他對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勇敢的反抗精神。

和他相比我們是相對幸福的,在這樣優秀的學習環境裡,我們應該努力學習,千萬別身在福中不知福,我們應執著求知,不怕困難,持之以恆、積極的態度對學習和生活,不要對任何不堪的生活失去信心,總會有一些人一些事令你感到痛苦甚至絕望,但你理想,黑暗過去;黎明的曙光總會到來,陽光總在風雨後,只要你能保持一顆不滅的信心,做一個善良、樂觀,富有同情心的人,那麼一定會到來。

讀《童年》有感14

《童年》是著名人士高爾基所寫的,他自己親自經歷的刻骨銘心的事情。

高爾基原名阿厲克謝 馬克西莫維奇 彼什科夫。他年幼就失去了父親,一直由自己的外祖母撫養成人。在這個本屬於自己的生活中,經常受到外祖父的欺負和批評。在這個家庭中,高爾基認識了很多有趣的人,如格里戈裡師傅、小茨岡等人。由於家裡的`貧困,外公讓高爾基,自己去到充滿種種危險的人間去掙錢餬口。於是高爾基就開始走向人間......

這本小說對讀者來說,不能只看做這位偉大藝術家的生平述,同時也是一部卓越的藝術品。它通過高爾基的生活道路,反應出當時蘇聯的社會生活狀況。從高爾基那裡我學到了我們不能一直依靠他人來養活自己,我一定要學會自己養活自己自力更生。從課外瞭解到,高爾基為生計就在社會上奔波,當裝卸工、麵包房的工人,就因為這樣才成為偉大的人士。

每天,不停的在社會上櫛風沐雨,使他成為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基人。

讀《童年》有感15

高爾基的《童年》讓我印象深刻。剛翻開這本書,我就被這本書給吸引了,我便一口氣讀完了它。《童年》的主人公阿廖沙的童年生活深深地打動了我:他四歲就失去了父親,跟隨著痛哭欲絕的母親和慈祥的外祖母到搬專橫的、瀕臨破產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卻經常捱到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處處保護著他。在外祖父家,他認識了很多親戚,這其中包括兩個自私、貪得無厭的、為了分家不顧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還有兩個都叫薩拉的表哥。

在捱到外祖父的毒打的時候,樸實、深愛著阿廖沙的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擋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儘管會被抽得紅腫,但強壯的他,後來卻在幫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時給活活壓死了……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個典型的俄羅斯小市民的家庭裡度過的:貪婪、殘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間勾心鬥角;為爭奪財產常常為一些小事爭吵、打架……但在這個黑暗的家庭裡,有一個勤勞、堅強、善良、和藹的外祖母。她常常給阿廖沙講好聽的神話故事,也默默地教他做一個不想醜惡現象屈膝的人。

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樣。周圍殘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時甚至連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會發生那樣的事情。但好在有外祖母――全家人的精神支柱。和阿廖沙相比,我們的童年是多麼燦爛的`,是多麼歡樂;是沒有煩惱痛苦的,更是無憂無慮的。有那麼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麼叫做“打”,因為我們從沒有經歷過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當然,除此之外,我們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間的勾心鬥角,為爭奪財產而打架爭吵之類凶狠的事情。更不會發生殘忍的把某個無辜的人無端地折磨致死這類想都沒想過的恐怖事件。

有人說,我們是小皇帝、小公主,這一點也不假。如此比較,我們的童年和阿廖沙的童年有著天壤之別。我們是多麼幸福呀!我們從來不用考慮衣食住行。但擁有著這些,我們並不知足。我們總是奢求更多。因為,在我們眼裡,大人們掙錢是那樣的容易,似乎都不費吹灰之力。我們多天真啊!但讀過《童年》之後,我們應該悔過自己曾經的奢侈,我們應該不再浪費,我們應該學會珍惜。讀完這本書,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就是從現在開始。我們不能再奢侈,不能再浪費;我們要開始為長輩們著想,學會體諒他們;不僅如此,我們更應該開始懂得自己是多麼幸福,自己是多麼幸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