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了不起的蓋茨比》讀後感範文

讀後感2.78W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體會呢?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了不起的蓋茨比》讀後感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了不起的蓋茨比》讀後感範文

《了不起的蓋茨比》讀後感範文1

《了不起的蓋茨比》是一本在上文學上懷有“美國夢”的作家菲茨傑拉德的作品,菲茨傑拉德認為他自己與眾不同,與他的父母也不同,甚至不認為自己是父母的兒子,他擁有來自於柏拉圖式的自我觀念。

在這篇文章中,主人公即蓋茨比就是一種自認為與眾不同的人,他同樣擁有柏拉圖式的愛情觀。他把自己看成是上帝之子,他認為自己應為上帝的事業效勞,他追求一種“博大的,世俗的,虛飾的美”,顯然他把自己想象成為基督一樣的人物。十七歲的他決定改名,由原來的詹姆斯·蓋茨改為傑伊·蓋茨比,據說傑伊·蓋茨比是英語Jesus,God`sboy發音的變體。但是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從他改名那一刻起,他開始追求所謂的美和善,也就開始了他的人生悲劇。他把黛西·布坎南視為他追求的那種美的化身。當他見到她時,他知道她已經把他的理想與他的生命氣息結合在一起了。他知道他的心要與上帝的心一樣,必須專一,絕不可馳心旁騖。當他第一次親吻她時,“她就像一朵鮮花一樣為他綻放,於是這個理想的化身就完成了。”在黛西身上,蓋茨比的夢想變得有血有肉。他企求與黛西聯袂來實現自己的夢想。

但是,黛西根本無力擔任這個角色。她不過是一個一項了為人生最高目標的資產階級小姐,沒有思想,沒有情操,淺薄虛假,百無聊賴,無所事事。她絕不可能為實現蓋茨比自己的夢想去犧牲自己的既得利益。而蓋茨比自己當然不可能實現自己的夢想,他的想法太過虛幻。他和黛西的丈夫湯姆·布坎南都擁有財富,兩人的不同之處是他至少用他的財富去追求一種“美”,並竭盡全力去得到它。然而,他沒有贏得它,最後,喬治·威爾遜,也就是湯姆的情婦的丈夫在黛西夫婦的合謀和挑唆下殺死了蓋茨比。他的夢想徹底破滅了。蓋茨比的失敗就其根本原因是他做的那個“美國夢”已過時了,他所處的年代夢想成真的機會已經微乎其微。

我自己為蓋茨比感到惋惜,他如此專一,但最終被自己喜歡的女子所害。當然他有些地方是值得稱讚的。他能夠把愛情看得很美,而沒有像大多數人一樣把愛情和利益聯絡起來。不過他確實被自己的理想所誤導,他沒有看清時間與場合,他不該在心儀人已婚後還對過去美好回憶戀戀不捨。而黛西這個人太愛慕虛榮,太過於貪心。從某種程度上講,蓋茨比最終的下場跟她有很大的關係。

《了不起的蓋茨比》讀後感範文2

和很多人一樣,是因為村上知道了菲茨傑拉德,知道了蓋茨比。雖然喜歡村上,然而我並沒有追隨喜愛的作家讀書的習慣,於是雖然暗自確信我將會喜歡這本書,卻遲遲沒有找來看。還有一個原因,便是籠罩在此書頭上的那個陰雲般的碩大詞語:“美國夢”。正如翻譯者施鹹榮那番令人作嘔的序言導致了我始終沒有看過《麥田裡的守望者》,正如電影《美國美人》的海報一映入眼簾大腦裡便浮現出“中產階級”一詞,“書寫了美國夢的幻滅”這樣的定性也使得我對《了不起的蓋茨比》產生了由衷的排斥。美國作家向來具有密切關照社會生活的傳統,所以,美國作家的作品是很符合某些評論家的口味的吧。

看過之後,小說的故事本身並沒有引起我很深的感觸,也許,是這樣的感觸已經經歷太多——表現“資產階級的勢利虛偽冷酷”的作品,從巴爾扎克到卡夫卡,已經堆積如山。打動我的,是此書字裡行間流露出來的菲茨傑拉德身上那股純真的頹靡味道。美國文學幽默輕快的傳統到了他這裡,添加了濃重的抒情和感傷,添加了東方式的悲憫和關懷,從而具有了非同一般的滋味。小說中的對話很多,細節很多,這樣的小說很難寫得不乏味,到了菲茨傑拉德這裡,卻被處理得津津有味。神經質的女人活靈活現,妙趣橫生的比喻層出不窮,辛辣的議論一針見血,然而,那些令小說節奏停滯下來的長句的感懷,又具有情詩一般的氣質。人如其文,寫出這樣文字的作者,究竟有過怎樣的人生經歷?這讓我深感興趣。

於是找來菲茨傑拉德的生平資料,果然符合我的猜測。如果把作家的生活和創作之間的關係分幾種型別的話,菲茨傑拉德無疑屬於人生經歷和小說一樣精彩的那種。出身貧寒,飛黃騰達,生活糜爛,蒼涼死去,他不僅是一個作家,更是一個現實生活中的理想主義者,一邊迷醉於塵世享樂一邊仰望天空的孩子,他是汙泥中綻放的黑色玫瑰。其實他是詩人,或者說,他是那種詩人氣質濃郁的小說家,這決定了他作品的質地。他小說中細節的出彩來源於詩人那種為人間事物重新命名的能力。

我堅信,那些積累在人類文明大廈角落的沉甸甸的作品,其核心都是一樣的。世世代代,大家書寫著同樣的主題,只是用不同的結構和語調。文學的魅力,就在於那種。種美妙的說話方式;文學,儲存著人類言說的能力。

“美國夢”這樣一個詞怎麼可以概括《了不起的蓋茨比》所具有的.全部,衝破現實陰雲的籠罩,我看到的是大海彼端那隱約可見的綠色燈光,那是蓋茨比看到的,那是廣告牌裡的大眼看到的,那是菲茨傑拉德看到的,那是很多很多人都可以看到的。有的人,隨著時光的消逝漸漸看不到了,有的人能看到卻不再相信自己看到了,有的人一直都看得到,一直都在指著燈光的方向喃喃自語。那是一個恆久的姿勢,那個姿勢是美麗的。

《了不起的蓋茨比》讀後感範文3

我喜歡小說開頭出現的,父親教導兒子的一段話,“每逢你想要批評任何人的時候,你就記住,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並不是個個都有過你那些優越條件。”這些都是封底上描述的本書的偉大之處。這些文學範疇內的概念,我不是很懂。《了不起的蓋茨比》,被評為“華麗的爵士時代的輓歌,如詩般夢幻。”是美國文學史上墨色濃重的一筆,百年英語文學排名,高居第二位。文學真是個永遠不過時的東西,寫在85年前的這段句子,它甚至與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沒有太多的關係,卻讓人為之長久的思考與反思。就像《詩經》中的“人而無儀,不死何為?”在幾千年後的今天,依然讓人內心震動。我還喜歡小說的最後一句話,“於是我們奮力向前,逆水行舟,被不斷地向後推,被推入過去。”令人嘆息的深深的一股無力感,人們,積極努力,向前邁步,邁向的終是,時光的過去。

在小說中,揮金如土的大富翁蓋茨比,夜夜舉辦著歡歌縱飲的派對,然後他內心唯一的牽絆卻是住在河對岸的黛西——他曾經的戀人和如今的女神。“然而,冰冷的現實容不下飄渺的夢,他心中的女神也不過是凡塵俗世的物質女郎。”蓋茨比在真相大白後,選擇了隨夢一起幻滅的歸途。生的孤獨,是吉光羽片,死的孤獨,是永恆。這本書的文字也是如介紹所說的“詩般夢幻”,唯美的很,就連車禍,槍殺,死亡這些與美沾不上關係的場景,菲茨傑拉德仍然能以詩一般的手法展現。

喜歡《了不起的蓋茨比》的理由有很多:喜歡開頭那句父親的忠告:你在評論他人的時候,要記住並非所有的人都有你這樣優越的條件。喜歡看著蓋茨比站在海邊遙望黛西家碼頭上的綠燈,喜歡看著他“以奇怪的方式伸出手臂”,喜歡那種驚奇和熱切;喜歡蓋茨比豪宅上徹夜不明的燈光,和從花園裡隨風飄至的音樂和笑聲,那樣聲色犬馬,醉生夢死。以及蓋茨比躲在這一切繁華背後的孤獨和被壓抑的慾望。喜歡死後的那段人情冷暖,喜歡看著那輛來自另一個世界盡頭的汽車來到豪宅門口,卻沒有發現美好的宴會早已散場。也喜歡書中的語言、隱喻、講故事的方式,和精緻卻縝密的結構。只有在反覆閱讀之後,你才會發現原來書中的每個人不僅豐滿、獨立,而且在無形之中又被歸攏在情節的網羅裡,成為情節的一部分。

正因為如此,我們都會站到了黛茜的一邊,而蓋茨比則會永久的站在我們的對岸,憂傷但並不哀怨的注視著等待的哀歌無盡的包圍古老的悲劇。我們都曾堅持過什麼,也許已經忘記,也許仍舊銘記卻無力實現。

這僅僅是一個夢碎的故事,所有的情節所有的人物所有的跌宕也不過是為碼頭盡頭的那盞綠燈的熄滅鋪墊的。

這本書讓我感到一種委屈。為我們自己。大人們稱我們是“浮躁的一代”。美國人稱為“迷惘的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