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克里斯讀後感

讀後感1.74W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克里斯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克里斯讀後感

克里斯讀後感1

1915年,一個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年份。而對於法國作家羅曼·羅蘭來說,卻是特殊的一年。這一年他的長篇著作《約翰·克里斯朵夫》,登上了諾貝爾獎的寶座。

一個世紀過去,一個懵懂的少年懷著對先哲的敬仰,毅然翻開了那本長篇著作。全書共分為上下兩部,一共1000多頁,看似頁數不算太多,可是字密密麻麻。情節算是比較平緩,不時有著關於政治、哲學的論述,對於如今的我來說,實是有些“超綱”。這本書,它給我的,不僅僅是思想的改變,更是靈魂的觸動。

其實,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個克里斯朵夫。它放蕩不羈,它特立獨行,它善良天真,它堅定不移。它雖才華橫溢卻被世人拋棄,而它能依舊坦然前行,從不止步。誰能否認,他不曾幻想過這樣的人生?而當一個作者筆下“真實”的克里斯朵夫呈現在我眼前時,可想而知,我靈魂中最為熱血,最為真誠的一部分,被喚醒了。我雖不如他那般天才,可也不甘於芸芸眾生中消逝人生。我也想和他那樣,與人鬥,與地鬥,與天鬥,戰勝命運之輪。雖千萬人,吾往矣。這是青壯年時的克里斯朵夫,那樣的他,是無數男生憧憬成為的人。

然而,老年時的克里斯朵夫卻不再如此,也理應不再如此。文章中有著數不清的.轉折點與鋪墊,使克里斯朵夫的性格慢慢的轉變。他變了,變的不再那麼剛強不屈,不僅僅與以前的種種敵人和解,還反過來教育如當年自己一般的青年。他經歷了許許多多的人情世故,摯友摯愛的逝去,觸犯法律不得不輾轉他國……他還是我憧憬的克里斯朵夫嗎?當我回看起青年時那個被我視作英雄的他,我不禁問自己:又或許,每一個歷經滄桑的老人,都是自己的英雄呢?

也許到了今後人生的某個路口,我會豁然開朗。克里斯朵夫,他,從未改變。我,也要堅守。

我想送給大家一句非常喜歡的句子,作為文章的結尾,“一個內心充滿陽光的人,一個生機勃勃的人,為什麼要到本身以外尋找陽光和生命呢?”(周珈同)

克里斯讀後感2

真正的光明決不是永沒有黑暗的時間,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沒罷了;真正的英雄決不是永沒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罷了。——題記

這個暑假,我讀了羅曼.羅蘭的《約翰·克里斯朵夫》。它講述了音樂家約翰·克里斯多夫的一生。他出生於德國的一個小城,祖父與父親都是宮廷樂師。年少時,他就享有盛名,十四歲繼承父親的職位。不久,他憑著自己對音樂的見解,對德國音樂界提出了尖銳的批評。後來,因為在鄉間的一次鬥毆中失手殺人,他被迫流亡法國。在法國,他經歷了窮愁閒頓,直面了生活的艱辛。沒有朋友,沒有知音,更沒有人能欣賞他的才華,然而沒有什麼能阻擋他創作的腳步。他終其一生都在反抗這世間,終於被永恆所接納。

我還記得克利斯朵夫在法國遭人迫害,徒步幾十公里來到比利時境內,衣衫襤褸,蓬頭垢面,雙目卻依舊有神;我還記得他一輩子都遭受著命運的不公,卻依舊用自己的音樂去安慰世間不幸的人;我還記得他一次又一次向苦難發起衝擊,從不畏懼,沒有退縮,終於超越自己,成為一個真正的英雄。

我看見一條大河,水自天上來的大河,浩浩蕩蕩,一瀉千里。山峰拗不斷它的身軀,峽谷阻不斷它的流淌。它滾滾波濤中的每一滴水,都清楚地知道自己將要去往何方;每一朵浪花,生來就是要穿越一切艱難險阻,直流到那無邊無際的大海當中去的!生命是一場永不止息的搏鬥,靈魂總是在不斷超越自我。英雄之所以被稱為英雄,不是因為他們光輝的業績,而是因為他們有著一顆生來就要衝擊逼仄的命運,直衝入浩浩蕩蕩無邊無際的`大海中去的自由靈魂。

我想起《約翰.克里斯朵夫》的結尾,克里斯朵夫臨終時的遺言:“‘我奮鬥過、痛苦過、流浪過、創造過,讓我在你慈父般的懷抱中喘一口氣吧。總有一天,我將重新投入新的戰鬥。’於是大河轟鳴,大海怒號,與他齊聲歌唱……”

一個生命在無休無止的戰鬥中生,又在無休無止的戰鬥中死。終其一生他都在受苦,在鬥爭。他的靈魂是自由的。

他必將獲勝。

克里斯讀後感3

今天,我把新買的《約翰·克里斯朵夫》讀完了,讀罷之後,我感慨頗多。

《約翰·克里斯朵夫》主要講了著名音樂家約翰克里斯朵夫傳奇的一生:他出生在一個在當地頗有名望的家庭,但他的父親,一個酗酒的宮廷提琴手,卻因沉醉於杯中物而不思進取,弄的家境越來越貧窮。這時只有他的祖父發現了克里斯朵夫的'音樂天賦,並對他加以培養,但祖父卻太寵他了,不管克里斯朵夫寫的樂曲再不好他也只是一味的誇獎,弄的約翰·克里斯朵夫變得十分自大。但這時他的舅舅卻正確引導了他,是他對自己有了自知之明。就這樣克里斯朵夫慢慢長大了但他最親愛的祖父和他酗酒的父親也死了,已成為當地小有名氣的青年音樂師的他挑起了家庭的重擔。但克里斯朵夫十分易怒對任何侮辱他的音樂的人都是拳腳相向,加上人們對他的欺騙和對他音樂的不認可他所有的“飯碗”都丟了不得已他隻身去了巴黎那裡的情況也好不了多少,不過在那他遇見了他一生的朋友——奧裡唯。而這時因為受到曾經愛慕過他的現在已是貴婦人的葛拉齊亞的庇護他也有了些收入,他的音樂也受到人們的認可,他成功了!但奧裡唯卻因在混亂時為了救一個孩子而不幸身亡,克里斯朵夫為此傷心了好一段時間,但他從悲痛中走了出來,並繼續開始音樂創作,最終他滿意的離開了人世。

讀完這本書我內心湧起了深深的敬佩與自責。是啊,約翰·克里斯朵夫是那樣的堅韌不拔,永不放棄和勇於反抗,他遭受了那麼多的挫折卻從沒喪失過目標,喪失過希望,而我只要受到挫折就會退縮,就會失望並且不肯承認自己的錯誤有時都會以大哭來反抗別人的正確意見,現在回想起來自己真是有些愚蠢,遇到挫折就應該像約翰·克里斯朵夫一樣直視它並且坦然接受它而且吸取它的教訓,這樣我們才會進步才會成功。

直視挫折,坦然接受挫折,並戰勝挫折,這便是《約翰·克里斯朵夫》給我的啟示。

克里斯讀後感4

之前對亞諾太太的印象,就是一個極害羞的女子,她是克里斯朵夫曾經的鄰居,30多歲,沒有子女,與亞諾先生非常相愛。

在這一卷裡才真正地認識了亞諾太太。

這是一個多麼恬靜的人兒啊!內心豐富,安靜從容;一株小植物、一隻貓、一件舊傢俱、一本心愛的書,都能使她內心充滿了歡樂。

她活在自己的世界裡,真誠地對待身邊的人和物,充實而滿足。

她的豐盈充實也默默地影響著身邊的人,比如塞西爾,她本身健壯而快樂,但遇到困惑的問題時,還需要依傍看似嬌弱的.亞諾太太;比如克里斯朵夫、奧裡維都喜歡向她傾訴。

最讓我感動的是亞諾太太在雅葛麗娜拋夫棄子後,與克里斯朵夫關於女人的長談。身為女人,她對女人的需求瞭解得多麼透徹!

她可憐雅葛麗娜,理解雅葛麗娜的痛苦,她知道雅葛麗娜毀了她丈夫的生活,也毀了她自己。

“你們從來不替身邊的女人著想,只管用你們的方式去愛她們,決不操心去了解她們。”

確實如此!該讓不少自詡為“好男人”們好好想一想。他們自以為把錢給老婆,不缺吃,不缺穿,不打老婆,不罵老婆,就是愛老婆,就是對老婆極好了。太自以為是!

關鍵是精神上的痛苦!連亞諾太太這樣的女人也不可避免,差點做出了傻事!

她認為使婚姻快樂的說法,我也贊成:

“兩個人能互相瞭解,互相尊重,知道彼此都可靠,不是由於一種單純的愛情的信仰,———那往往是虛幻的,———而是由於多少年共同生活的經驗,多少灰色的、平凡的歲月,再加上渡過了多少難關的回憶。隨著年齡的老去,情形變得好起來……這些都是不容易的。”

通過亞諾太太的敘說,知道當時的法國社會對女人,尤其是靠自己謀生的女人相當的不公平、不友好。

她希望男女平等:

“但願男子自認為是女人的弟兄而不是她的俘虜或主宰!但願男人和女人都能排斥驕傲,少想一些自己,多想一些別人!”

書中所有的女性當中,最喜歡這個亞諾太太!

克里斯讀後感5

他出生在萊茵河畔的音樂世家,對應音樂有著過人的天賦,又受他舅舅和祖父的影響,對音樂產生了強烈的情感。他很堅強,才十多歲就要養家餬口,在這個艱辛而漫長的過程中,他的音樂造詣更深了。但他的思想卻不為世人所理解,他很孤獨。最終他因捲入一場鬥爭而被通緝,被迫流亡法國 .

在法國,很多人看到了他的音樂才華,同樣,他們對克里斯多夫堅持自己的風格不為理解。因此,他四處碰壁,生活落魄。一個流落他鄉的`天才,寧可餓死也不肯像那些所謂的上流人士屈服,這是一種多麼偉大的情操啊!克里斯多夫,他不是一個完美的人,他有很多毛病甚至缺陷,但他有一個高尚的靈魂,有一種遇挫不怕,創作不休的精神。這就夠了,英雄不是沒有卑劣的情操,只是沒有被它俘虜罷了。

約翰-曼希沃,從小也是個音樂天才,深受父親愛戴,對他肆意放縱,不管不顧,使他養成了叛逆任性的性格,為了給父母作對,便娶了一個僕人的女兒,但是對她毫無感情基礎,婚後無法面對現實的他只能依靠嗜酒來醫學專用自己,他不是無惡不赦的,只是比較懦弱,只能通過這種辦法來逃避自己的內心。

而我,現在只是一個國小生,在父母的驕縱下幸福地生活著。偶爾學習上遇到問題,自己都不動腦筋,有困難就想退縮。現在看來,我是多麼應該自己獨立面對問題或者困難,想辦法解決呀!

即使讀過這本書,我仍然不能完全理解克里斯多夫所處的時代和國情,但是至少他教會了我遇到挫折不能退縮,不能屈服於挫折;不能放棄夢想,放棄希望,放棄憧憬。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坦然面對一切可能到來的困難或挫折,才能使我們的未來更精彩!

《約翰克利斯朵夫》這部書在中國青年中曾發生巨大影響,可是,也遭到過蠻橫無理的批判。長期以來我們把人性、人道主義當做反動的東西加以唾棄。這部書中描寫人性和人道主義偉大的篇章,如“安多納德”及其他關於愛情、友誼、親情的章節,都被指為資產階級腐朽感情。記得有人指斥這部書裡所描述的無非是愛情、友誼、親情,而這些只不過是資產階級貨色。這一段歷史至今還記得。

克里斯讀後感6

《約翰克里斯多夫》讀完了卷一,明白了傅雷先生強烈推薦的理由,剛讀了這些,就覺得很驚豔!

瘦弱、蒼白、膽小而又堅強的媽媽魯意莎;事業失意、世故而又不甘心當過指揮家的爺爺老約翰-米希爾;健壯、懦弱、粗魯、自私、嚴厲的酒鬼爸爸曼希沃-克拉夫脫;以及到卷一後面才出現的弱小、而又見解獨特熱愛大自然的舅舅高脫弗烈特,一個個的人物形象都刻畫的如此形象立體,通過文字,你可以想象得出那麼個人在你眼前。

富有哲理性的句子:

“一室有如一國;一日有如一生。”

“在幾步踏級之間,他彷彿過了整整的一生。”

“家……是抵禦一切可怕的東西的託庇所。”

“最難受的痛苦就是兒童第一次發現別人的凶惡:……”

“你想編些歌,為的要做個大人物;你想做一個大人物,為的要編些歌。你倒像一條狗追著自己的尾巴打圈兒。”

看到克里斯多夫第一次被太太家的兩個孩子欺負而後反抗,最後捱了爸爸的打,真替孩子冤枉,這也提醒自己責備孩子前一定要搞清楚,不能太傷孩子的心了!

還有家裡日子難過的時候,才六歲的約翰克里斯多夫竟然以不餓為藉口,讓弟弟們多吃一個麵包!多麼懂事的孩子,多麼讓人心疼!他和媽媽擁抱在一起,“他們一句話也不多說,可是彼此心裡很明白。”看的人想哭!

愛喝酒的'爸爸,時不時醉得不省人事, “那一夜,魯意莎在發燒的克里斯多夫的床頭坐了好久。酒鬼卻躺在地上打鼾。”多麼的生活化!要是家裡也有愛喝酒的人,恐怕對這一場景毫不陌生。

還有那些大篇的克里斯多夫的心理描寫,多麼的貼合,使人感同身受!還有哪些關於音樂的,那些奇妙的各種的聲音,那些大自然的合奏曲,那些精妙的比喻:

“漣波吮著柳枝,唧唧作響。”

“他聽見父親試音的時候,從中奏出一組輕快的琶音,彷彿陣雨之後,暖和的微風在林間溼透的枝條上吹下一陣淅瀝的細雨。”

"而多少音樂又跟著那些節奏忙上來,像葡萄藤沿著樹幹扶搖直上:其中有鋼琴上清脆的琶音,……"

讀起來,是一種享受。

克里斯讀後感7

克拉夫脫,一個在貴族世界邊緣的家族,一個昔日風華榮耀而如今卻落魄到極致的家族,一個可悲的家族。克拉夫脫家族的祖孫三代,都是被現實所逼的可憐之人。

約翰-克利斯朵夫,他是幸運的,從小生在音樂世家,受祖父和父親的影響和薰陶,再加上自身的音樂天賦,再年僅七歲的時候就擁有了一場自己的專屬音樂會,十三歲的時候便成為了親王樂隊的第一小提琴手。他是不幸的,沒有一個天真的無憂無慮的童年,並且有一個是嗜酒成性的父親,被生活所逼的他不得不在少年時期就挑起整個家庭的重擔,在外面受盡了世俗的折磨後,回到家還要忍受父親的胡鬧。他是孤獨的,沒有人能理解他的處境,只能默默地獨自承受一切。他的孤獨,雖敗猶榮。

約翰-曼希沃,從小也是個音樂天才,深受父親愛戴,對他肆意放縱,不管不顧,使他養成了叛逆任性的性格,為了給父母作對,便娶了一個僕人的女兒,但是對她毫無感情基礎,婚後無法面對現實的他只能依靠嗜酒來醫學專用自己,他不是無惡不赦的,只是比較懦弱,只能通過這種辦法來逃避自己的內心。

約翰-米希爾,由於無法面對落魄的現實,由於對過往的榮耀愈發追憶,那種強烈想過上流社會生活的情緒就越發強烈。所以在幾歲的孫子亂作的曲子中新增自己的成分,藉以使他那日後輝煌的孫子和世人不會忘記他。如他所盼望的那樣,他的孫兒十分爭氣,但卻不讓他省心,最後只能抱憾而終。臨死前,他從靈魂深處呼喊的名字竟然是“媽媽”.一個有兒孫的人,臨終前的每句話,按我們常人的理解所想應該是未了的`心事或是對子孫的寄託,而他卻從靈魂深處呼喊出人的一生中最初喊出的名字。

在面對生活的壓力及心靈的折磨,看透了世界本來的面目及所在社會所追求的價值目標不過是一個虛無縹緲的夢時,從內心深處挖掘人生最初的真實,尋求母愛,希望能夠以出生的第一句純潔無瑕的話來安慰那顆疲憊而隨時都可以停止的心靈。人生就是如此,但有多少人能夠在追逐了一生之後會想要找回最初真實的自己呢?

克里斯讀後感8

《約翰.克里斯多夫》這本書已經讀過許多次了,一直想寫點什麼,卻總沒動筆,我追求,所以我高貴。但每次捧起她時,都深深地被她感動和激勵,於是,再次閱讀之後,終於忍不住提起筆來。

我一直覺得,藝術家是一類很"特別"的人,他們是英雄,卻是多半不被人認可的英雄。時代似乎總是跟不上他們的步伐,如果他們走運的話,還有可能在活著的時候享受尊崇,如果他們不幸(也許是幸運)的話,就只有窮困潦倒,在死後被人頂禮膜拜了。英國哲學家卡萊爾說過:"他們不是帶來光明的英雄,而是探索光明的英雄。正因其探索而無止境,正因其無止境而崇高,所以藝術也就比任何人類的文明更接近永恆。"羅曼.羅蘭說,藝術家,尤其是音樂家,是人類中最崇高的一類。

約翰.克里斯多夫的命運無疑是具有傳奇色彩的,年幼的時候被稱為神童,七歲時就開始承擔家庭生活的重擔,這個時候社會給予約翰.克里斯多夫的更多的是認可,他還小,還不夠堅強,還需要從社會得到歡呼和褒獎,而他也沒能大踏步地走到社會認知的前頭。但生活的艱難給予他比別人更多的責任,也給予了他比別人更多的灌溉。約翰.克里斯多夫很快就走出了所有人的視線,再也沒有人能理解他了,但真正的英雄在吸引朋友的同時也不憚於製造敵人。於是,約翰.克里斯多夫孤孤單單地走向不朽,身邊環繞著的是冷眼和打擊。他離開了祖國,他失去了最親愛的朋友,他離經叛道喪失了人倫.但每一次約翰.克里斯多夫都如鳳凰涅磐般從死難中復活,一次比一次更堅強。他老來時那種平和和沖淡的意境,已經如皚皚雪山,安詳而不可動搖。

約翰.克里斯多夫是不是理想中可望而不可及的呢?其實這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告訴我們--英雄就是從不向命運低頭的人。他喜,他怒,他悲,他痛,但是,他不沉淪。他的生命是為著自己的理想而點燃,他的一切是為了追求而執著。

當絢爛的春花開遍山崖,當炎炎的夏日灸烤地面,當金黃的落葉堆滿胸前,當呼嘯的北風如刀鋒般掠過頸邊,我對自己說:我追求,所以我高貴。

克里斯讀後感9

Romain Rolland羅曼·羅蘭(1866/1/29~1944/12/30)法國著名作家、音樂評論家。《約翰·克里斯托夫》使他在1915年度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前些時讀了他的巜名人傳》,是他心目中的英雄傳記。他的《約翰·克里斯托夫》也是此時期著手開始創造,從構思到出版長達二十多年,最終塑出了英雄形象。

讀此書首先要了解當時的歷史背景,作者通過文字塑造出的人物,想表達什麼?羅曼羅蘭的一生穿越了法國第三共和國的整個時期,法國經歷過普法戰爭和巴黎公社起義,社會激烈動盪不安,思想混亂人心浮動,在這種歷史背景下而創作的小說。

他曾在巜致約翰·克里斯托夫的朋友們》中寫道“我該介紹我在整體規劃這部書時的背景,我是孤獨的,我像法國許許多多的人一樣,在我與我的道德觀對立的社會中備受壓抑,;我要自由呼吸,要對不健全的文明,以及被一些偽劣的精英分子所腐蝕的思想奮起抗爭,……為此,我需要一個心明眼亮的英雄,他該具有相當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有權說話,具有相當大的嗓門讓別人聽見他的話。我十分耐心地塑造了這個英雄。”

小說是通過克里斯托夫、奧裡維、葛拉齊亜三個典型人物代表,從他們內心深處思想,相互之間的關係及情感,描繪出對西方精神上的`追求,對生命力的歌頌,是此作品的核心和靈魂。將貝多芬的音樂精神和奮力抗爭的特質,融合於克里斯托夫的性格之中,借用了一個音樂家的奮鬥歷程,來倡導其英雄主義、人道主義和理想主義,表現了作者的和諧統一的藝術思想和美學理念。作品對於音樂有著非常細膩的描述,通過音樂的強烈衝擊來體現愛和恨的對比,主角內心軟弱鬥爭的對比,而達到生命的澄明之意——和諧,達到了神聖的統一的精神。

整部小說中的‘萊因河’從開篇到結尾貫穿全文,萊因這條橫貫歐洲的巨流是全書的象徵,從克里斯托夫出生到死亡與萊因河有著密切關係。同時書中多次顯示,聖教堂的鐘聲響起,這是對心靈是一種啟明。

我年輕的時候讀過此書,當時是看書中的情節,感覺書中有些描述太囉嗦,不十分喜歡。此次仔細看完後,明白了一些作者想表達的,但在經過了百年多的今天,此書對我沒有多大的衝擊,但在當時的歷史階段,是一部很好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