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等待綻放》讀後感

讀後感9.61K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等待綻放》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等待綻放》讀後感

《等待綻放》讀後感1

“等待你的綻放,也許你只是一朵普普通通的花,將隱於紅塵,但對我來說,你是唯一,你的絢爛,將是無可替代的。”

——題記

連綿的細雨,像一位安靜的母親,用她的手輕輕撫過你的臉頰,柔軟而溫暖。

讀完這本書,我只能用兩個詞來形容作者,那就是“獨一無二”。 作者以獨特的方式向我們介紹了兒子高三的一些瑣事。

和世界上所有的父母一樣,作者對兒子充滿希望和期待。 他總覺得自己的兒子應該是最好的`。 但兒子的表現一再讓他看不到光明的未來,儘管對他的愛絲毫未減。 文中的孩子曾經那樣敲打著父母的心,痛不欲生:國中畢業後進入普通高中,高中一二年級就被當廢了。 未來我們能看到多少明燈?

兒子不喜歡學習,對自己的前途有一種淡漠。 直到高三,兒子的改變來自於無意中讀到臺灣作家回顧青春的一篇文章,頓時清醒了過來。 在筆者的陪伴下,她的成績一路飆升,最終以成績第一的成績考上了心儀的大學。

正是文章中的孩子所說的:一個人的成長是一個過程,當他不肯努力的時候,不管外界如何逼迫他去做。 當他知道自己必須努力工作時,沒有人能阻止他。 勵志牆是一場意志的長跑,“意志力決定成敗”。 於是,這孩子開著直升飛機,終於,坐上了一年級的寶座,拿到了心儀大學的通知書,真正成為父母的驕傲!

文中,作者與兒子的關係似乎很微妙,似戀人又似閨蜜,始終親密無間,兒子的父親會吃上好幾壇醋。 每天清晨,兒子都會把他珍貴的初吻獻給媽媽,而媽媽總是用不同於常人的方式來表達對兒子的愛。 不,也許不能算告白,因為愛是無法用言語來表達的。 最讓我想起的是這一幕。 晚上,某小孩被蚊子咬了,很癢。 筆者關上房門,尋找裡面可惡的蚊子。 找到它之後,立馬殺氣騰騰,“啪”的一聲,結束了它的生命。

《等待綻放》讀後感2

翻開這本書的第一頁時,自己就被深深吸引了,很久沒有讀到過如此貼近生活的文字了。在書中,作者講述了自己陪伴著兒子學習和成長的每一天,文章的每一句話都那麼真切,也讓自己回憶起了高三的經歷,深切感受到了為人父母的辛苦。

書中的兒子並不是一個踏踏實實、埋頭苦學的高中生,作者雖非常重視他的學習,但有時也感覺無能無力。這讓我也想到了我們班級的一部分孩子,他們很難做到持之以恆的努力,總是有這樣那樣的問題,成績也是起起伏伏,老師們也如同作者一樣費盡心血。也許教育從來就是這樣,沒有簡單和一勞永逸之說,孩子始終是孩子,他不用像成人一樣考慮如何安身立命,不被社會所淘汰,他們也並不瞭解社會規則的殘酷,不知道將來自己只能憑藉自身的能力去闖蕩。也許正因為這樣,教育才顯得尤為重要。

讀到後面自己才開始思考為什麼這本書要取名“等待綻放”,也許在作者眼中自己的'孩子就像一朵與眾不同的花,有自己的花期,有自己綻放的高光時刻。我想到了教室裡的四十多個孩子,他們也被父母視若珍寶,也像花朵一樣正積蓄著力量,等待陽光明媚的那一天綻放,可能有早有晚,或濃或淡,但都會讓人眼前一亮。

教育要遵循生命成長的規律和教育的規律。生命的成長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的,因此我們要學會等待。在對待孩子的態度上,我們很多教師和家長有太多的恨鐵不成鋼、太多的急功近利、太多的急躁冒進和揠苗助長、太多的高期待和不理解。有時是我們親手殺死了孩子的自信心和進取心。教育,需要耐心等待,一個好的品質的形成,一個不

良品質的矯正,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長期的、曲折的過程。這個過程需要教師需要家長耐心等待。

教育,需要耐心,需要等待。只要還留有希望的種子,一旦遇到合適的環境,遲早都會生根發芽。用我們的愛心去溫暖孩子的心靈,學會和孩子一起成長!和孩子一起體驗成長的快樂與煩惱,一起收穫成功的欣喜與激動!

《等待綻放》讀後感3

“等待著你的綻放,或許你只是尋常的一朵小花,將淹沒於紅塵阡陌中,可是,對我來說,你是唯一的,你的絢爛將無可替代。”讀了丁立梅的《等待綻放》,我意識到學生也是一朵花,花開終有期,早晚各不同。要想讓花兒開得芬芳美麗,便應對花兒施以適宜的關懷、照拂,才能使得他們開得更加明豔動人。但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需要多方面的因素,才能成就精彩。

首先,花兒的開放需要花兒的努力,任何事情的美好變化,沒有內力的作用都是不行的`。有人說:要想過一條河,首先邁過河的是心。作者在《等待綻放》一文中,寫到兒子的巨大變化。兒子的變化由一篇讀過的文章而起,總結出:“人的成長是一個過程,當他不肯努力的時候,外界再強迫也不行。當他自己知道要努力的時候,那是誰也攔不住的。”當這樣的總結語由孩子嘴中說出時,任誰也阻擋不了他的積極向上與成長。

其次,花兒的綻放需要適宜的環境。環境對人的影響是極其巨大的。要使孩子在行為、在知識方面有優秀的表現,環境的力量隱而不現卻力量無窮。父母對孩子沒有埋怨和失望,自然會為孩子的樂觀、健康積極積澱。不僅如此,同學的作用也是不可小覷的。

不僅如此,花兒綻放需要陽光與雨露,丁立梅在文中作為一個母親的記錄,幾乎看不到任何歇斯底里的掙扎奮進,無論在兒子積極奮進或是萎靡不振之時,字字句句中感受到的是一位母親對兒子的愛與尊重。

最後,縱觀整篇文章,雖然是以日記形式進行記錄,卻篇篇有個適宜的甚至詩意的題目。文章更是句句平實卻字字真誠。一位母親對孩子成長的期盼與愛在一頓頓愛心早餐、一件件心儀衣裳、一次次生病照看中平實地展現著。一如身邊真實的一個個母親一樣。在丁立梅的文章中,我們看到那個努力、充滿愛心、積極向上的孩子的一點點的成長。這種成長無疑是對父母最好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