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我的前半生》讀後感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我的前半生》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我的前半生》讀後感

《我的前半生》讀後感1

我今生最喜歡的兩位女作家,一位是亦舒,一位是艾青,當然,艾青是詩人,而亦舒則是一位小說家。

喜歡亦舒小說中的女主角,雖然形貌性格各不相同,卻都一樣有著一雙黑漆漆,清澈透亮的眼睛,直直的看透人心,看穿世情,內心是火熱的,表面是冰冷的,看似出世而無情,為了保己什麼事都做得出來,卻將一股熱腸隱藏在世故的外表之下,愛自己首當其衝,絕對的冰雪聰明,絕對的一顆七竅玲瓏比干心。但是她們卻獨獨擺脫不了愛情的困擾,對愛的需求是強烈的,然而一切的一切又都掩藏著,對愛情有著深到骨子裡的無奈猶豫渴求懷疑衝動理智。

亦舒的小說給人一種淡淡而疏離的`感覺,把人性挖的很深,看的很透,有一點點的悲涼卻又使人抱著一絲絲渺茫的希望,不比瓊瑤的大悲大喜,生活中你自以為很看得重很難入放得下的人、事,在她的筆下,世事洞明,過後就煙消雲散了。

最近剛看了她的《我的前半生》,大抵是這樣的一個故事:一天早上,丈夫涓生突然提出離婚,一直滿足於做一個賢妻良母的全職太太子君尤如大夢初醒,世界彷彿瞬間崩潰,她不能相信丈夫竟然被一個平凡的女人搶走,卻不得不相信。在朋友的幫助下,子君自食其力,堅強獨立,不斷戰勝軟弱與自卑,蛻變了闊太太的與世隔絕,子君變得更加美麗,有了自己的事業,而且遇到了一個更值得愛的男人……許是受魯迅《傷逝》的影響,丈夫和妻子取名為涓生和子君。

初讀此書,突然想到納蘭的“織月黃昏庭院,語密翻教醉淺。知否那人心?舊恨新歡相半。誰見?誰見?珊枕淚痕紅泫。”

我想亦舒無非想通過這個故事告訴女孩們,也不可以放棄自己的生活和理想,即使跟了再好的男孩也要擁有自己的一番天地,不然有一天他倦了,女孩的世界或許就黑暗了。沒有了感情可以,但是萬萬不能沒有感覺,萬千的世界中花心變得十分容易,但大家的內心中其實都在尋找那個懂自己的人,其實我們都害怕寂寞呵!

女主子君說:“我其實不想結婚,我只希望身邊有一個支援我、愛護我的男人,我們相依為命,但互不侵犯,永遠維持朋友及愛侶之間的一層關係。”我想無論怎樣,我們都應該保有自我,把自己交給別人來生活是最傻的人,因為她從未為自己而活。子君和涓生或許曾經相愛過,但是感情一旦變質,便是怎麼都挽回不了了。涓生曾經想挽回蛻變後的子君,但是子君沒有答應,我欣賞這份灑脫,女子,也有不愛的權利。

最終,子君遇到了自己的幸福,她曾經答應過兒子安兒將永不結婚,卻最終在遇到真愛是違背了自己的誓言,也得到了兒女的諒解,沒有什麼比這個結局更好的不是嗎?

不管是先甜後苦的子君,還是先苦後甜的唐晶,我想都是值得擁有幸福的女子,因為他們都勇於追求自己的幸福。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我只願。

《我的前半生》讀後感2

一直沒有看過亦舒寫的東西,她的名字倒是如雷貫耳。沒看過她寫的東西,主要是因為大家把她寫的東西定性為言情小說,而在當今社會,一旦被打上言情小說的標誌,那就意味著庸俗和商業化。在這個寒假決定看她的小說,也是有契機的。

喜歡安妮,喜歡安妮寫的東西,那裡面的文字,場景,都讓我喜歡,她玩轉了小資階級的格調。看到安妮寫的一篇文章《如煙花寂寞》,裡面推薦了亦舒的作品,她說,喜歡亦舒的文字。媒體習慣把她寫的東西叫言情小說。但是事實並非如此。我感覺她是很有思想的人。因為這樣,所以決定靠自己的感覺來走,看了再說。這樣看來,我是一個易於受影響的人。這提醒我,任何事都要自己去體會,不要人云亦云。在亦舒一大堆作品中,我挑選了兩部非常著名的作品:《人淡如菊》《我的前半生》。我主要是想說《我的前半生》這部作品。

女主人公子君,前半生是一個家庭主婦。她樂於當家庭主婦。悠閒的過日子,她的生活完全依附她的老公——一個西醫,整日她她的孩子打轉,她的生命完全是為了她的家庭,這使得她的生命的重心幾乎瓜分殆盡,這也就降低了她的友情,親情,哪怕愛情的感受力。比如,稱得上她的好友的只有唐晶,她的妹妹也不和她親近,她的.老公————-涓生,要和她離婚。用她自己的話來說:一事無成,半生潦倒。

好在有了轉變,雖然這轉變的未免太大,涓生要和她離婚,且他的婚外情持續已有一段時間,這是本部作品中一個極可悲之處:除了她自己之外的所有人(哪怕她的女兒)都知道他丈夫涓生對她的不忠,只有她一個人被保護得好好的,龜縮在家庭主婦的這個殼中,悠然的享受生活,看別人的苦痛,她妹妹子群的也在其中。可是離婚了,她不得不工作,變得市儈,麻木,過著這個世上大多數人都會過的小職員的生活。用她自己的話來說:“老實說,我蒼老得多,我學會家小,笑得那麼逼真,簡直連我自己也分不出真偽,假得完全發自內心,涓生,你想想,多麼可怕。《紅樓夢》裡‘假作真時真亦假’是不是這個意思?”

這部作品最大的成功之處在於它與我們現實生活緊密聯絡,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同意安妮的觀點,亦舒不是不會用優美的詞句,而是吝於用,她只在改用的地方用。筆者認為,亦舒實在用最平實的話來闡述生活中的種種事,來講述一些生活中的真理。

《我的前半生》讀後感3

原來沒有看過亦舒的書籍,因為從來都是聽說她的書多以愛情為主,想想一把年紀的我手上捧著愛情小說在看,總覺得會讓人笑我。

偶然在網上給寶寶選早教書籍時,《我的前半生》---這個書名好似有一種魔力般吸引著我,想都沒有想就買下來,並且一口氣讀完,這種情景好似很久沒有發生過了。

這本書的女主人公身上所發生的故事,竟然與我的年齡相仿(唉,不得不承認我也三十好幾了),不知為何?好似她的故事在述說我自己一樣,雖然我目前還沒有慘到被老公遺棄。但是她對家庭的付出,對家庭的專注,似我一般;而她內心中的那種堅韌與“不得以”的堅強也好似我骨子裡的那種倔強,這本書讓我瞬間理解了生活的真實意義,理解了婚姻不是童話故事,我亦不是童話故事裡的公主。

記錄了書中的`一些我認為將我喚醒的名子:

“一世無成,半生潦倒”

“在外頭討生活,人的心腸會一日硬似一日,人怎麼對我,我怎麼對人。”

“我可以看到我的前路,路是有的,可惜崎嶇一點,佈滿荊棘,走過去,難免會頭破血流,尚有許多看不見的陷阱引我失足。”

“以前小時候,我也曾擁有過偶像,後來我發覺,我最崇拜的人,是我自己。”

“若不認清過去,對將來就一籌莫展”

“這是屬於她的天地,是她赤手空拳,咬緊牙關爭取來的,牢不可破,她多年來付出的力氣得到了報酬。”

“我知道你重感情,最好咱們生生世世地陪著你,永遠不要離開你。”

“是,我怕轉變,即使是變得更好,我也害怕。”

“人口流動性大,誰也陪不了你一輩子,趁早培養個人興趣,老了可以插花釣魚。”

“不知道為什麼,每當倦極愁極的時候,我便想坐下來哭。

哭真是好,以前小時候一放聲哭總有人來搭救。現在哭完了擦乾眼淚收拾殘局的總還是自己,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直到最後一日,到末日,俺去也,留也留不住,我竟嚮往那一天。傻了。”

這些句子中的感受和話語,又何嘗不是我常對自己說,常勸慰自己的話,但,這些話給予我的轉變好痛。

亦舒的語錄:“結婚與戀愛毫無關係,人們老以為戀愛成熟後便會自然而然地結婚,卻不知結婚只是一種生活方式,人人可以結婚,簡單得很。愛情......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每個女人都在婚姻的愛與不愛、付出與索取、清醒與糊塗中徘徊;早些讓自己懂得婚姻的真相,早些在現在婚姻中清醒、看透,早些獨立,早些懂得愛自己,因為鳳凰盤涅而重生的痛苦過程不是每個人都能承受的。

分享:

《我的前半生》讀後感4

前不久,看了1987年中外合資出品的電影作品——《末代皇帝》後,猶覺意猶未盡,經朋友介紹,又去圖書館借來了圖書《我的前半生》,花了3天功夫,終於陸陸續續地把它看完了。

選擇閱讀《我的前半生》大半也是源於作者的緣故吧,作者是見證了一個時代天翻地覆變化的大清末代皇帝、公民——愛新覺羅·溥儀。

這是一部極具文獻價值,且帶有懺悔性質的作品。溥儀從他的家世寫起,到他童年登基與退位,偽滿14年的統治,到後來接受社會主義改造,溥儀從一個末代皇帝、戰犯到自覺悔罪成為一個新人。

總的感受:似乎自身也已穿越時空隧道,置身於那個魑魅魍魎的時代。

寫到清朝統治的腐敗,宮廷內部的爾虞我詐。寫到慈禧的喜怒無常時,有這樣一段話:有一個太監陪她下棋,說了一句:"奴才殺老祖宗的這隻馬",她立刻大怒道:"我殺你一家子!"就叫人把太監拉了出去活活打死了。寫到封建統治者的奢侈糜爛時,有這樣一些記載不僅讓人頗為震撼:隆裕太后每餐的菜餚有百樣左右,要用六張膳桌陳放;"我"(溥儀)家六口,總計一個月要用三千九百六十斤肉,三百八十隻雞鴨,其中八百一十斤肉是我這五歲孩子用的。除此之外,每日還要添菜,這個月添的肉是三萬一千八百四十四斤,豬油八百十四斤,雞鴨四千七百八十六隻。

溥儀3歲被迫登基,到後來的退位,成為日軍的傀儡建立偽滿洲國,最終被改造為社會主義新公民,這可以說是歷史的必然。溥儀出生在一個封建王宮貴族之家,其命運從被迫登基之後就已經無法自己掌控了,正如他後來接受社會主義改造時所說的那樣,他甚至痛恨封建制度,使他想成為一個單純的小孩而不得,成為一個無能的人;從小在封建帝制毒液下浸泡的溥儀,擁有了那種根深蒂固的皇權思想之後,待到大清帝國徹底滅亡之時,骨子裡那種為我獨尊的思想必然導致其的'不甘與復辟情緒,但當時已是眾叛親離,再加上怕死的心裡,就勾結日偽政權建立的偽滿洲國,企圖復辟;但走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的必然道路,是大勢所趨,任何與其相抗衡的敵對勢力必將自取滅亡,溥儀也必將從皇帝的遺夢中醒來接受社會主義的改造。

《我的前半生》可以說相當詳細的記錄了中國從封建社會轉向社會主義社會階段,溥儀從一個高高在上的封建皇帝轉變為社會主義新公民的心路歷程。看完此書心情也是頗為複雜的,其中不免對其的一波三折的人生感到同情,對其作為封建社會的犧牲品的同情,同時也對其最後改造成為社會主義新公民的欣慰。我想中國的帝王中沒有一位皇帝能夠像溥儀那樣見證一個時代的變遷,也沒有一位皇帝能夠像溥儀一樣有如此複雜的心路歷程。

《我的前半生》讀後感5

有些電視劇是觀古喻今,從過去的一些人文世故里讀懂當下很多道理,比如最近正在熱播的個人比較喜歡的《司馬懿》,而有的電視劇則說的就是當下的事情,讓人看完總是感覺彷彿就發生在身邊一樣,提神醒腦意義重大,比如《我的前半生》。

儘管《我的前半生》播出不過幾集,但卻以紮實的劇本、演員線上的演技以及赤裸裸反應當下的社會現實迅速吸引了很多觀眾,而我就屬於這很多觀眾中的一員。但說實話,我看了幾集之後最驚訝的地方在於馬伊琍飾演的羅子君這個角色,其實羅子君這個角色跟馬伊琍多少有些像。

《我的前半生》戲內的羅子君是有著翻天覆地的鉅變和成長,是生活改變了她,戲外的馬伊琍勇敢堅定且專業,所以選擇挑戰這樣一個會被討論甚至被帶入的角色。演員的專業性讓馬伊琍決定不放棄任何的好角色和好作品,並選擇用絕佳的演技去擁抱那些流言蜚語。在劇中馬伊琍不管從表演狀態上還是整個人呈現出來的少女感都展現了她的活明白與看透徹。在一定程度上還是要感謝馬伊琍的專業,才能看到《我的前半生》這樣一部好作品。

羅子君這個角色,大概是很多當下中年女性的真實寫照,她們多年前為了家庭跟丈夫的事業,主動退居二線照顧一家人的生活起居,只因為信奉著多年前丈夫那個一文不值的承諾。“永遠愛你”“照顧你一輩子。這樣張嘴就來的承諾又有幾個人能真正履行?馬伊琍是上海人,羅子君也是上海人,所以馬伊琍演起羅子君來總能恰到好處的把上海小女人骨子裡的傲嬌、細膩跟精緻詮釋的`淋漓盡致。

還記得上學時候追《奮鬥》,當年的夏琳可是身邊很多女性朋友學習的榜樣,她獨立、自強,身上散發著一股巾幗不讓鬚眉的堅韌氣質,大概也是因為夏琳,觀眾一下子記住了馬伊琍。從夏琳到羅子君,無論是演員、角色還是觀眾都經歷了人生十年變化,當年堅持獨立的夏琳如今是相夫教子的羅子君,而馬伊琍也早已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可是從《我的前半生》前幾集的呈現來看,馬伊琍依舊少女感十足,我想這大概就是恰當的角色會讓一個演員周身發光的道理吧。

本以為家庭幸福、生活富足的羅子君在聽到丈夫跟自己提出離婚的事情之後,整個人是懵的,我想試誰都沒有辦法接受這樣殘忍的事實。而僅僅開播幾集,羅子君的人生已經從巔峰跌落谷底,這樣的巨大反差對演員提出很高的要求。從一個每天只知道逛街刷卡的富太太突然變成了被丈夫拋棄的中年單身女性,馬伊琍把握著每一寸情緒變化,也讓觀眾從心底感受到她此刻的絕望,這樣,或許等羅子君善良轉身的時候會更加擊中人心吧。

《我的前半生》讀後感6

看完《我的前半生》我不得不說,我是真的感慨萬千。一個女人必須要擁有一樣別人永遠也無法拿走的東西。被逼離婚的子君令我們同情,但在同情的之餘卻仍希望子君能夠好好反省為何涓生會變心。同時,由懦弱、依賴、天真慢慢變成堅強、勇敢、女人味的子君,令我們佩服。若遭遇同樣的境況,又能有幾個人能做到像子君那樣呢?

婚姻更多的是需要兩個人的維持, 信任而非簡單的相信,寬容而非被動的容忍,平等而非索要的公平. 子君過13年的小鳥依人的生活,卻在一霎那,崩潰.給我們留下的是對愛情和婚姻的思考.錢鍾書在<圍城>中說, 結婚彷彿金漆的鳥籠,籠子外面的鳥想住進去,籠內的鳥想飛出來;所以結而離,離而結,沒有了局。子君在一個人生活的那段日子裡,終於透徹。亦舒說,結婚與戀愛毫無關係,人們老以為戀愛成熟後便自然而然的結婚,卻不知結婚只是一種生活方式,人人可以結婚,簡單得很。愛情……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我們生下來的時候都是自由的,只是為了生活,我們把自己束縛在一個囚籠裡,時光是洪流,沒有人能夠抗拒,打破桎梏的最後卻是另一片藩籬,沒有完全的自由。我們一直在尋找中。這個世界有你做不到的.,也有你得不到的。生命本身是尋求一份安定的過程。里爾克有首詩裡說:一切尋找你的人,都在試探你;那些找到你的人,都會束縛你,用圖畫,用姿勢。

愛情只是一瞬間的產物,不可能永葆青春,在某一時間,某一地方,曾經發生過,令人心動、傷神,就是愛情的定義了吧。所以,子君最後握住的只是婚姻,世人的下場只有結婚與單身,她選擇了其中之一,是因為曾有過的不安全感,我想,婚姻是需要維持的東西,她只是願意為其努力,結果,又何必知道。人必須獨立,才能感情獨立,才有權利去選擇。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沒有人會因為誰而停下來。每個人都習慣著自己的世界,什麼是幸福,便是喜歡財富的人擁有很多錢,喜歡安定的人擁有一個家。在渴望被愛的時候有那麼一個人愛你。比如所謂安全感,比如感情。大抵都是如此

而人是一個孤獨的個體,永遠希望安慰,而這份渴望一直是變化的,這也是愛情的本質。子君愛翟有道嗎?其實不然,只是突然她想安定下來,而那個男人能給她安慰和安全感。她把握住的仍然只是婚姻罷了.

《我的前半生》讀後感7

由靳東、馬伊琍、袁泉、雷佳音主演,陳道明等客串的新劇《我的前半生》,正在東方衛視熱播。憑藉劇情的現實感、犀利金句以及演員集體演技線上,該劇評分超過7.6分,收視訊頻破1的成績很是亮眼。尤其是劇中人物呈現出來的價值觀的碰撞,在網友中間引起熱議:一個女人到底要不要做全職太太、如何自強?女性觀眾對此頗有思考。

熒屏回放

劇情臺詞貼現實:馬伊琍和靳東互懟很有喜感

劇中,馬伊琍飾演的羅子君35歲,大學畢業以後,只在外企工作了半年就回歸家庭,成為資深的全職太太。不料,老公陳俊生(雷佳音 飾)愛上了公司同事,並馬上提出離婚,她平靜的生活從此被打破,前半生和後半生由此截然分開。

作為一部現實主義題材大戲,《我的前半生》最大的亮點就是貼近現實的劇情,開頭幾集緊湊的故事迅速抓住觀眾,劇中的.臺詞之犀利也頗受好評,尤其是馬伊琍和靳東互懟被評很有喜感、過癮,比如“你的裝模作樣比土豪金還討厭”、“請你像七11一樣24小時燈火通明、監控全開地看好你老公!”

演技線上:

吳越演技太好招罵最多

此外,不同於當下市場偏好年輕演員,該劇聚集的全是實力派演員,他們的演技集體線上,讓觀眾頻頻叫好。馬伊琍開篇將很“作”的上海女人詮釋得很生動。袁泉將海歸精英範兒,和身為閨蜜為朋友兩肋插刀,演繹得比較準確。

男主角方面,雷佳音將愧疚又決絕的變心老公呈現得很驚豔。靳東表現穩定。陳道明的餐廳老闆是全劇的定海神針。

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吳越扮演的“闖入者”凌玲,可謂貢獻出了紮實演技,工於心計、看似無所要求卻步步為營,是招罵最多的角色,恰恰說明她的表演十分成功。

觀眾熱議:女人要當洋娃娃,也要做鋼鐵俠

對於劇中人物的價值觀,不少人欣賞唐晶的做法,“什麼是真正的女性覺醒?當不再認為女性為男人料理日常生活等事情是職責時,不再認為嫁得好就是好命的時候”。

因此,有觀眾開始反思:“女人要當洋娃娃,更要能做自己的鋼鐵俠,而且永遠不要相信男人那句‘不用工作我養你’,哪怕他說的時候是真心。”

有人表示,全職太太的確存在風險,“很冒險,他一直在前進,而你越來越落後,因為能相守一輩子的人,必須是能促進自己的人,這種模式是共通的”。

也有人認為,妻子是不是全職太太與老公是否有婚外戀沒有必然關係,“還是因個人情況而異,但女方無論如何都不能忘記豐富和提高自己”。

《我的前半生》讀後感8

最近,大家都在追劇《我的前半生》,一部改編自亦舒同名小說的電視劇。於我而言,我倒寧願去讀小說。讀小說的時候,導演是自己,書中角色任自己演繹,除此之餘,還可領略作者文筆。相反,電視劇為了追求收視率,很多時候多了編劇的杜撰,劇中角色也更多是由明星演繹,所以失去了原著人物的靈性,多了那些明星的影子在其中。

初讀亦舒的作品是在17歲,大一。她筆下的主人公大多數是女子,獨立、睿智、美麗,面對一切,無論是怎樣的困境,都不會歇斯底里,而是異常的沉著冷靜,應對自如。故而她筆下的女人公從不缺優秀的追求者。如今,過了很多年,亦舒的作品仍沒有與時代脫節,尤其是倡導女性獨立的今日。但是總體而言,她的小說中的女子又過於完美化,每個女子都超塵脫俗,令人只能在腦海中想象而不可求。

昨晚,將《我的前半生》一口氣讀完,頗有感觸。養尊處優的子君未曾料到往日很順從、老實的丈夫會突然出軌,與她離婚。那時她才三十五歲。丈夫義無反顧,拖著行李離開了妻子、兩個孩子。已在家安於做太太多年的子君措手不及,面對著無收入的困境只能在好友唐晶的幫助下找份她昔日曾嗤之以鼻的工作來振作。好在子君沒有沉淪下去,一年有餘就一改往日那種闊太太的生活面貌,成了一名靠自己的能力過活的女性。當然,這樣獨立、優秀、特質在身的女性是能夠再次覓得良人的。讀完小說後,思忖許久。子君其實是幸運的'。三十五歲遇到這樣的波折,尚有振作的機會。如若是四十歲、五十歲呢?

由人及己,如若是我們自己,面對這樣的變故,又該作何打算?一位情感專家說:我不贊成女人出軌,但是我贊成女人要有出軌的資本。乍聽之下,實屬無稽之談。但是,細加忖度,又有那麼一點道理。就如子君一樣,初入圍城的女子,大都學著去做賢妻良母,將全部精力與時間都奉獻給了丈夫、孩子與永無止境的家務,待到中年,丈夫事業有升、孩子學業有進,只是自己,已是面板暗黃、身材臃腫、胸無點墨的中年婦女。如若此時再遭丈夫拋棄,那可真是永無翻身之日。所以,子君的故事也算是對所有女性的一部警示劇吧!不論什麼時候,都不能放棄自己。不論現在的生活是多麼幸福、多麼安逸,都要時刻提醒自己要不斷學習,強大自己。即使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仍難逃脫歲月印刻在身體內的滄桑,但是與歲月同行,與日俱增的學識、智慧、本領足夠抵消掉容顏老去、身材走樣的損失。最起碼,在突遇人生變故之際,仍有還手之力。就像亦舒筆下的喜寶所說:女人,要做一幅畫,而不是一件衣服。畢竟,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誰又能料到,明天會發生些什麼?

《我的前半生》讀後感9

本文開頭給大家呈現的是一個溫馨幸福的小家庭。女主人公子君是個全職的家庭主婦,丈夫史涓生是名搶手的西醫,兒子平兒和女兒安兒都是學生。日子一天天地過著,就這樣看似平靜祥和的家庭卻即將發生一場鉅變。

一天涓生回到家說要和子君離婚,原因是子君根本就不瞭解自己,所以他已經愛上別的女人了,並且要與她結婚。子君做夢也沒有想到,和自己相處了十二年且性格一向溫和的涓生會對自己說出這樣的話。她也永遠都不會想到自己的丈夫會出軌,而出軌這件事別人甚至自己的女兒都知道了她卻全然不知。開始雖然子君內心幾乎快要崩潰卻任對涓生抱有幻想,她相信涓生只是在生自己的氣,怪自己不夠了解他。但當涓生把離婚協議書遞給子君時,她徹底醒悟了,她知道眼前的這個男人已經鐵了心不要自己了,即使內心千萬個不願也無可奈何。而接下來的一系列打擊:母親與妹妹的冷嘲熱諷、不管不顧;女兒出國唸書;兒子由涓生父母親照料;自己被趕出史家…更是讓子君陷入了絕望的'深淵,就那麼一會兒工夫子君的人生徹底洗牌。

就在所有人都以為子君離開涓生會無法生存的時候,子君讓大家失望了。靠著涓生每月給的生活費、房子和好友唐晶的幫助,子君找到了一份文祕的工作,雖然月薪只有600元並且工作勞累繁瑣,但子君從未想過放棄。因為她知道自己雖然有張大學文憑,卻沒有任何工作經驗,再加上不工作只有自己一個人呆在家裡,所以她別無選擇。漸漸,大家發現了子君的女性美,她為人善良,對待工作認真負責。還吸引了公司的一名外國經理可林鐘斯的注意,並且最後可林鐘斯還向子君求婚了,但是由於子君的排外情節所以沒有答應他的請求。文祕的工作也讓子君明白了許多事,以前靠涓生養著無憂無慮還過著奢侈的生活,而現在即使站在名牌店門口也只能望而卻步,才知道以前的日子是那般安逸幸福。

就這樣堅持了一個多月後,一位叫張先生的人看中了子君的繪畫才能並邀請她與自己合夥經營一家彩繪店。猶豫再三子君答應了,與其在現在的公司過著暗無天日的日子還不如去闖蕩下,子君是這樣想的。事實也證明子君當初的選擇是正確的,有了子君張先生的店子生意慢慢火了,而子君的日子也漸漸好轉。

一次長假,子君決定去拉斯維加斯看女兒安兒。真是無心插柳柳成蔭,就在拉斯維加斯,子君邂逅了安兒男友的舅舅霍君,兩人從此墜入愛河,並在親人朋友的祝福下修成正果。這就是子君的上半生,相信在霍君的陪伴下,子君的下半生也會像眾多夫妻那樣會美滿幸福。

《我的前半生》讀後感10

今年暑假我有翻開我的書櫃,又讀完了愛新覺羅·溥儀先生的《我的前半生》,有些感受。溥儀先生的一生充滿了不平凡的色彩,這些不平凡,造就了他這一生的特別歷史,同時也造就了中國的歷史。這裡面,有鬧劇,有悲哀,有疑懼,有希望。

1906 年,溥儀出生於北京,1908 年慈禧臨死前選擇了溥儀繼承皇位,慈禧的一句話,改變了溥儀的一生。1911 年清帝溥儀遜位,從此,清室的復辟鬧劇便一幕幕的開始上演了。先是張勳帶著辮子軍幫助溥儀復辟,然而沒做幾天皇帝的溥儀就又退位了。溥儀第三次做皇帝是在1934 年的偽滿洲國,稱帝為康德皇帝。1931 年九一八事變後,溥儀於1932年初在長春(當時稱為新京)任滿洲國執政,後於 1934 年初稱帝。1945 年抗日戰爭勝利,溥儀作為偽滿戰犯被關押於前蘇聯,五年後回國進行改造,十年後得到國家特赦,任職於全國文史資料委員會。1967 年,病逝於北京。宣統皇帝,大清遜帝,偽滿執政,康德皇帝,戰犯,普通公民,這些字眼寫照了溥儀先生的一生。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通過利用溥儀強烈恢復祖業的願望,以溥儀為扶植物件建立了偽滿,開始了長達十四年對東北的統治,這十四年,能活過來的人本身就是個奇蹟。溥儀在答應日本出任偽滿執政時,也許他忘了,日本人並不是善良的,日本不可能為了一箇中國人的皇位而忙活,他們要的,自然是想要得到的利益。當溥儀明白一切以後,日本人已經牢牢的掌控了他,而他這個執政和皇帝無非是個幌子而已。日本人給溥儀戴上了一頂繁華的皇冠,然而這頂皇冠繁華的背後卻是一個緊箍咒。偽滿十四年,溥儀幾乎沒有任何的.權利,他不僅毀了自己,更毀了整個滿洲。日本就這樣以東三省和臺灣省為跳板,對中國開始了大肆侵略。

偽滿十四年的歷史,是悲哀的。由於清室宗廟受到孫殿英軍閥可恥的盜墓行為以及其他的種種原因,激起了溥儀恢復帝業的願望,而這個願望又恰恰是跟那個時代所背離的,正如楊天石先生所說:“歷史是從專制走向民主的”,這個願望不會實現,也不可能實現。被這個願望衝昏了頭腦的溥儀陷入了日本侵略者設計的圈套,而這個圈套在我們今天看來,其用意是多麼的明顯,多麼的可恥。或許只要稍作思考,順應歷史潮流,拒絕日本侵略者的邀請,這十四年的血淚史就不會發生了。

作為個人,我尊重溥儀先生在改造後為國家做出的貢獻,溥儀先生所著《我的前半生》一書本身就是對國家和歷史的貢獻,使讀者更加清晰的瞭解當時的中國。

歷史,給了我們教訓!我們必須謹記,任何事物都是向前發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