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包法利夫人》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1

年幼時候,是很難喜歡《包法利夫人》的,它不太合乎浪漫的情懷。雖然它具備一切浪漫劇的條件:年輕美麗的女主角,不幸的婚姻,負心情人,毀滅的結局。可事實上,卻沒有期料中的那種傷情。尤其是在大量閱讀各種西方小說的青春時代,《安娜·卡列尼娜》,《被汙辱與被損害的》,《簡愛》,《呼嘯山莊》,《約翰·克利斯朵夫》,特別是俄國著名作家屠格涅夫的小說:《初戀》,《貴族之家》,《前夜》等,從中攫取的多是美麗的委婉的憂傷。青春時代,大都是崇尚感傷主義的。不幸和犧牲罩了幻想的光環,格外照耀著經驗和認識都處於空虛的年輕時光。而《包法利夫人》卻熄滅了光環,令人看見底下黯然的真相。愛瑪的美貌、愛情、憂鬱、希望和絕望,甚至於她的死,都是在缺乏同情和讚美的描寫中,呈現眼前,更不要說別的了。這一切都不夠熱情和甜蜜,無法滿足自戀的情結。即便是成年,再一次讀《包法利夫人》,覺出了它的好,也不是為它醉心。相反,因你比年幼時清醒,於是便冷靜了,它原是沒有一點讓人做夢的企圖,你領受到的是更為真實的現實。所以,你是,折服,折服寫實的殘酷。

重讀的新近周克希先生的復譯本《包法利夫人》,他在序言中,提到儒勒·德·戈吉耶由小說而發明“包法利主義”這個名詞,定義為“人所具的的把自己設想成另一個樣子的能力”。其實,這已經囊括了包法利夫人命運的所有性質。多情和善感,追究起來,竟只是“把自己設想成另一個樣子的能力”,終因“設想”和真實力量懸殊,跟循既定的邏輯,形成整個事件的.因果的骨骼。可事情卻又遠不是一個定義那麼簡單,如同現實一樣,“設想成為另一個樣子的能力”是一個漫長的複雜的日常過程,這個過程是因果的骨骼上的血脈、肌肉、豐富敏感的神經,也是決定它不是定義而是小說的全部理由。

還是要引用權威的語錄,序言中提到的左拉的話。如左拉這樣同是所謂自然主義者,他是能夠了解寫實的工作性質:“以《包法利夫人》為典型的自然主義小說的首要特徵,便是準確地複製生活,排除任何故事性成分。作品的結構僅在於選擇場景以及某種和諧的展開秩序……”“場景”、“和諧的展開秩序”,便是寫實的美學要素。那麼,“設想成為另一個樣子的能力”,及遭致滅亡,是經由如何的“場景”與“展開秩序”而實現的呢?

設想成為另一個樣子的能力,是從愛瑪十三歲的時候,開始孕育培養的。那一年,她被父親送去修道院讀書。愛瑪在修道院裡並沒有如通常那樣感到壓抑,相反,她以她的所好攫取了多愁善感的養料。宗教、教義、宗教儀式,還有修女,為她組織了一個不真實的夢幻世界,她在此沉醉不醒。這是她浪漫的天性所致,也多少因為外省修道院的人性的氣質。修女們對待愛瑪非常友愛,懺悔時,神父纏綿的絮語,講道中引用情人、婚姻的比喻,同學們偷帶進來互相傳看的精美畫冊,還有那個每月來修道院一星期做針線的老姑娘,唱古老的情歌,講故事,說新聞,甚至散播小說這種世俗讀物。在這裡,終因為遠離中心而綱紀鬆懈。於是,修道院便“充滿溫情”。愛瑪的感傷性格在此得到豐厚褊狹的營養,她對生活的想象,即“歡愉,激情,陶醉”的概念,也在此完成。在這些概念化的想象之下,蘊含較深又細水長流的日常生活,就顯得太平淡了,平淡到她認為是個錯誤。

她是在與包法利醫生結婚之後,尖銳地意識到這個錯誤。此前,閨閣的生活再是沉悶,到底還說是有出路的,出路就是結婚。居住分散的外省鄉間,又不是世家出身,婚姻的機會其實很有限。於是,當包法利這個鄉間醫生一旦出現,她便將幸福的指望交給了他,而緊接著就感到了失望。包法利這個笨人,實在是有著感人的愛,即便是對他從未愛過的前妻,也含著溫情,何況是他深愛的愛瑪。“他情不自禁地經常要去撫摸她的梳子、戒指和披巾”;他對她言聽計從;為了換個她樂意的環境,不惜放棄他好不容易立足行醫的託斯特,遷去永鎮;在愛瑪死後,還按著她的喜好行事;他終於發現愛瑪不忠實的證據,被嫉妒打擊得一蹶不振的時候,當他久久望著妻子的情人羅多爾夫,“他彷彿又見著了跟她有關的一樣東西”,竟也嫌隙盡釋。這樣的愛是愛瑪沒有從書上讀過的,因此便是在她想象之外。“而她又沒法理解自己不曾身經的事情”,這其實是致命的缺陷,她的世界就是那麼狹小,她沒有體驗的情感於她都是不存在的。由於她對客觀的外界缺乏理解,或者說理解的願望,她才可能一任發展“設想成另一個樣子的能力”,走入幻覺的深淵。

如同《包法利夫人》的副題“外省風俗”,包法利醫生就是“外省風俗”的最好體現。他比愛瑪更早登場,也更晚退場,是為愛瑪的劇情演出序幕和尾聲。這大約就是左拉所說的,“和諧的展開秩序”,命運的因素依著自然的規律漸次進入,逐步形成事端,又在事畢會留下影響。小說的開頭便是幼年的包法利入學讀書。這是一個老實、呆笨、心底淳厚、少見識但盡職守責的孩子,有多少鄉村醫生是用這樣的坯子做成。他們巡遊鄉間,會的就那麼幾手,可卻包治百病。有治不好的,也不見怪,因為有上帝召喚做後盾呢!而醫生的品格就是見證。像愛瑪這樣一個鄉下地主的女兒,與好名聲的包法利醫生結婚,已是她的福分。再不會有更加出奇制勝的機遇了,除非出現神話,比如辛德瑞拉的故事。而性格嚴謹的自然主義向來不製造神話,他們從不企圖扭轉“普通生活的平常程序”,於是他們便也無法扼止愛瑪,這一個沉溺於自我幻覺的女人,一廂情願地製造神話。當然,他們同樣無法扼止生活的程序不斷地擊破她的臆造的神話。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2

《包法利夫人》是法國作家福樓拜的作品,主要講述了女主人公艾瑪不甘與老實忠厚的丈夫過平庸的生活,出現了兩次婚外情,但都被情人拋棄,最後債臺高築,自殺而死。故事情節並不跌宕起伏,驚心動魄,卻像是記錄平凡的生活一樣。從內容上看,這是一部反應現實生活的作品,是現實主義傾向的作品,小說中描述了極具社會風土人情的畫面,展現了當時的社會生活。

對於女主人公艾瑪,大多數是抱著批判的態度,大多數認為艾瑪是愛慕虛榮,生活放蕩,不知羞恥的人。我們向來習慣以自己的道德標準來衡量別人。性格決定命運,艾瑪年少時接受的是貴族式的教育。這必然使得她嚮往貴族的生活。她愛教堂的花卉,宗教的音樂,在浪漫主義小說的薰陶下長大。《保爾與維爾吉妮》是她最愛的小說,也是一部浪漫的愛情小說。從小的生活培養了她浪漫的氣質和追求浪漫愛情的想法。以至於永遠沉浸在浪漫的幻想中,脫離了社會實際。包法利夫人也可以說受到浪漫主義小說的戕害。

作者起名非常用心,艾瑪是浪漫的意義,包法利卻有著平凡現實的意義。作者凸現了虛幻的.浪漫與平庸的現實之間的差距。艾瑪嫁給了夏爾就成了包法利夫人,艾瑪包法利,顯示了艾瑪在虛幻與現實之間的掙扎的痛苦。浪漫的內心卻被現實籠罩著,註定了艾瑪悲劇的命運,在沉悶的現實面前,艾瑪追求浪漫的幸福生活是虛幻不切實際的。

艾瑪的兩次婚外情被許多人批判,但是艾瑪並非浪蕩的人,從最後她債臺高築的情況下,她拒絕了公證人的求愛可以看出,艾瑪的婚外情是基於愛情的基礎上。個人認為艾瑪是敢於追求幸福的勇士。她與夏爾的婚姻並非建立在愛情的基礎上,只是經過了父親做主,她便嫁給了夏爾,開始了婚姻生活。由此可以看出當時的女子大部分的婚姻並非出於自己的意願。或許因為家庭的因素或許因為政治的因素等,可見女性地位較低,婚姻不自主自由。當艾瑪發現了當前的生活並非自己想要的,於是她強烈的反抗自己生活的不如意,努力的尋求自己的幸福。後來,她與羅多夫和萊昂的愛情使她享受到了短暫的幸福。她的兩次出軌並沒有錯,每個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利,但大多數人都受到條條框框的各種阻礙,便不敢去追求幸福,失去了追求幸福的勇氣。但是艾瑪她是按照自己的心意去生活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她並沒有被婚姻捆綁住,她義無反顧的追求自己的幸福,包法利夫人的行為或許該受到世人的批判,但她卻做了許多女性不敢做的事,她比一般女性更有勇氣。假如一個女性,她的婚姻生活不幸福,她又改變不了現實,但是她精神上卻極力想要改變自己的生活,出現了精神出軌。其實她和包法利夫人沒什麼區別,只是一個精神出軌,一個肉體出軌,可是性質沒什麼變化,但是精神出軌的更像是膽小鬼,她的思想已出了軌,行為上卻遵守著道德上的條條框框,完全失去了自我,完全是被道德綁架的奴隸。包法利夫人也有錯,錯在沒有離婚後在與羅多夫和萊昂發生感情。但是在那個年代,包法利夫人能離婚嗎,那樣的一個年代,女性地位較低的年代,男性不主動提離婚,女性敢嗎?不敢!

包法利夫人和羅多夫與萊昂的愛情為什麼沒有走到最後。只能是因為她將愛情與幸福所託非人,羅多夫是情場的高手,她三言兩語都能挑動一個人的心,她愛的是艾瑪的外貌,對艾瑪只是抱著玩玩的態度,對愛情沒有付出真心。至於萊昂,起先,他喜歡艾瑪,但是膽小,沒有說出口。之後他和艾瑪在一起了,卻迫於生活的現實,他為了前程放棄了艾瑪,他是在現實面前的膽小鬼。可憐的艾瑪一直沉浸在自己虛幻的愛情中,絲毫沒有看透現實。

在小說中,艾瑪生過幾場病,羅多夫拋棄她時,她生了一場大病,她心情鬱悶時,也經常生病。更諷刺的是夏爾的職業是醫生,但是怎樣也醫治不了艾瑪的病。反應了夏爾不理解艾瑪的內心,在那個時代,她就如同“病者”一樣被世人認為是不正常的,就如同精神病院裡走進一個正常人,正常人卻被一群精神病人當是病人,精神病人卻嘗試著去醫治那個正常人。到底她是病者還是社會是病態。

最後包法利夫人最終還是死了。但是羅多夫拋棄她的時候,她只是生了一場大病,並沒有去死。就算債主找上門的時候,她也沒想過死,她試圖尋找補救的機會,可見她從來沒想過去死,她仍然想要活在這個世界上,但是社會卻逼的她不得不自殺。她是怎麼死的?不是因為情人的拋棄,不是因為生活的平庸,是因為商人的追債,是唯利是圖的商人將她一步一步逼上絕路。這也反應了作者批判那個金錢至上物慾橫流的社會的批判,然而小說最後的結局,男女主人公都死了,是以商人的勝利結局的。何其諷刺!

包法利夫人這個結局多少是因為受到浪漫愛情小說的戕害。這也反映了文化對人的影響。如今,言情小說氾濫,言情小說裡描繪的唯美的愛情,致使多少青年人沉迷於小說,多少青年人課上也看小說,荒廢了學業,由於市場的需求,商人的利益,大量低俗小說出版,而正統文學卻放置一邊,如此文化的薰陶,又會造成多少“包法利夫人”!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3

現實與理想總會有差別,當現實於理想中的情況不同時,我們不應該把這一切歸結為命運的安排。當我們遇到挫折或者意外時,或許這是上天給我們一次調整心態的機會。當命運在現實社會中不妥協時,這就是現實的殘酷。不是想象的會和現實相同。完全不盡然,因為包法利夫人就是一個現實與理想的化身。

長篇小說《包法利夫人》是福樓拜的代表作。作者以簡潔而細膩的文筆,通過一個富有激情的婦女愛瑪的經歷,再現了19世紀中期法國的社會生活。揭露資本主義社會殘害人性,腐蝕人的靈魂,甚至吞噬人的罪惡本質。包法利夫人從小在修道院接受教育.在那期間,愛瑪迷上了看小說,尤其是那些有關男女情愛的書.書中男主人公不是伯爵就是子爵,這讓她深深地著迷了。就因為這樣,包法利夫人才會不滿於醫生夏爾的膽小懦弱,遲鈍無能。就因為這樣,她才踏上了尋找理想中的愛情之路。但當時的法國正在被黑雲籠罩。她最終在被騙與人的只求自身利益之中結束了她的一生。從而體現出社會的另一面,也同時批判了當時的黑暗。

包法利夫人是一個悲劇人物。她追求浪漫的愛情,奢華的生活,卻不知她所處的環境給不了她想要的。當愛情建立在物質基礎上時,就註定了它的悲劇結果,無論過程如何使人沉淪,結局都只有一個。是誰使她走向了絕路?是人們的冷漠淡然使她求助無門,還是自己對命運的屈服?最終導致了愛瑪的悲劇,或許可以說是當時的社會逼得她服毒自殺的!然而從包法利夫人身上也看到了每個人都會對理想抱有一種追求的態度,只是相對於我們來說對理想幻想的少了些,而包法利夫人對理想幻想多了些。不是每個人都會追求理想也許相對我們而言這些都是虛幻的,並不真實。包法利夫人所追求的太過,而反應出的就是對於自身的不滿足。

包法利夫人(愛瑪)從小在修道院接受教育.在修道院接受教育期間,愛瑪迷上了看小說,尤其是那些有關男女情愛的書.書中男主人公不是伯爵就是子爵,這讓她深深地著迷了.小說中的情節使她對愛情充滿了童話般的幻想,以為結婚就可以實現她的願望.在機緣巧合下,愛瑪嫁給了醫生夏爾.可是在婚後才發現一切遠沒有想象中的美好.在蜜月裡,她體驗不到快樂,在此後的相處中,她發現自己的丈夫是個膽小懦弱,遲鈍無能的人.她心中的白馬王子在哪 生活在她看來變得不再絢麗多姿,只不過是日復一日的活著罷了. 也許小說就是小說太帶有情節性。之後愛瑪接二連三遇到了萊昂,這是愛瑪在幻想後遇到的第一個有共同愛好的人,而愛瑪卻想象她的世界隨後於萊昂私通,現實帶給愛瑪的卻不是好的結局。由於萊昂慢慢發現自己愛上了這個有夫之婦,萊昂最後選擇了離開。因此懷念就此慢慢沖淡了。而另一個男人與走進了她的世界。

羅多爾夫對愛瑪的氣質所迷倒。於是他暗下決心一定要把這個女人弄到手。在他的花言巧語下愛瑪被他迷的神魂顛倒。這也表現出愛瑪對於愛情的追求,寫這些當然是為了給小說的結局做鋪墊。事情也同時要伴隨著悲劇的結局。當愛瑪決定和羅多爾夫雙宿雙飛時,她覺得找到了小說中嚮往的生活。可是命運卻又讓她跌進無底的深淵。之後愛瑪一蹶不振。

最終她積債如山 陷入身敗名裂的`絕境。愛瑪求助於她的情夫,但他們在這時卻像個縮頭烏龜似的避之不及,沒有人願意伸出援助之手.在這一刻,危急自身利益的時候,世間醜態在愛瑪眼前展露無遺.她走投無路了,最後選擇了死亡.。

悲劇的現實卻不得不令人相信,愛情彷彿很遙遠,我們期望中是很遙遠,而我們身邊的我們卻並不認為那是愛情。艾瑪死後的情況是榮鎮象平常一樣,靜悄悄的,包法利卻睡不著,一直在想艾瑪。羅多夫為了消磨時間,整天在樹林裡打獵,晚上回家睡大覺;萊昂在城裡也睡得不錯。這時偏偏還有一個人睡不著。在墓地旁,在松林間,一個小夥子跪著,哭得傷心,他的胸脯給嗚咽撕碎了,在黑暗中一起一伏,無窮的悔恨壓在他心上,像月光一樣輕,像黑夜一樣深。這個小夥子就是朱斯坦(藥劑師家的學徒)。我們就可以看出這個女人是多麼的愚蠢與令人可憎又可憐了,對她真正好的人,他卻從來不珍惜,對她虛情假意的人,她卻奉為至愛,甘願傾家蕩產。艾瑪可以理解為是一種單純的美,夏爾可以理解為一種淳樸的真與善。兩者同樣不具備智慧,而她們的結合,表面上看是一種真善美的結合,應該會幸福,但是結局卻是令人扼腕的悲劇。當愛瑪死後夏爾。包法利也隨之死去。艾瑪的美是一種外表的美,她的心靈並不具備的美的土壤,因為那是一顆躁動的心,一顆時刻幻想的心,一顆愚蠢粗陋的心。而我們的男主人公夏爾(包法利先生)呢?不具備俊朗的外表,卻具有一顆真善的心,對於愛情,對於很多方面,而更多是表現在愛情上。這也得到一個結論:在漂亮外表掩飾下的女人是難以得到愛情的,而當平凡外表的老實人遇到這樣的女人那更大的不幸福便是必然的了。

包法利夫人造成的悲劇啟發我們如果遇到這樣的女人,千萬不要像包法利先生那樣痴迷其中,不可自拔,最後弄得家毀人亡。所以我們要時刻保持一顆清醒的頭腦,大致明確自己的傾向,珍視自己身邊的幸福。也同時提醒廣大青年學生一定要定位好,認清自己的經濟地位,明確階段,不做超階段的消費,適度適量符合自身經濟狀況的消費才可能長久的發展。

在現實面前,夢想和許諾是多麼可笑!生活還在繼續而悲劇還在不斷上演,現實中不要過多追求虛幻的世界,我們要在現實生活中活出自我,誰都不會代替你,應為你為自己而活。至於夢想,誰沒有夢想在自己的認真的過每一天的同時夢想的大門會想你開啟!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4

《包法利夫人》是法國作家居斯塔夫?福樓拜的成名作,也是他一生中最成功的作品,出版於1856年。

福樓拜1821年生於法國西北部魯昂城,父親是魯昂市立醫院院長兼外科主任,家境富裕。他從小以寫作為愛好和志向,曾就讀於巴黎法學院,被疑患有癲癇病而輟學,終身未婚。福樓拜說有兩件事支撐著他的人生,那就是對文學的熱愛和對“布林喬亞”的憎恨,“布林喬亞”準確來說就是市儈式的小市民。據說,他一生都在“收集人類愚蠢的樣板”,因為在他看來,“布林喬亞”就是庸俗、自私、欺騙、冷酷、虛榮、拜金、裝腔作勢、淺陋無知又異想天開。在《包法利夫人》這部小說裡,從老包法利到小包法利、老包法利夫人、杜比剋夫人、鄉紳、藥劑師、公證人、墓地園丁、教堂神甫、婢女、包法利夫人,每個人的身上都有這樣那樣的布林喬亞習氣,通過這些人物的言行,作者把人性當中的鄙陋和負面刻畫得入木三分。

《包法利夫人》是根據當時發生在福樓拜父親醫院裡一位醫生太太紅杏出牆、移情別戀,最後自食其果、服毒自殺的故事而創作的。小說情節說的是,一個平庸無能、談吐木訥的醫生在第一任太太死後,娶了一個年輕美麗的女子愛瑪為妻。愛瑪看起來興趣廣泛,熱愛閱讀,對生活與愛情充滿羅曼蒂克幻想,但她真正感興趣的是那些能讓她享樂的東西。年少時,父親曾將她送去修道院學習,接受過貴族式的教育,但她只學到膚淺的表面,“她愛教堂是為了教堂的鮮花,愛音樂是為了浪漫的歌詞,愛文學是為了文學熱情的刺激”。她的真正生活環境是在鄉村,父親只不過是一個富裕的農民而已,這種精神嚮往與閉塞環境的落差是造成她的悲劇的重要原因。

愛瑪嫁給醫生後也不過是生活在一個西部市鎮上,丈夫的談吐像人行道一樣平直,他的平庸、無趣很快地讓她失望了。她不能忍受婚姻生活的平淡,渴望著激情與浪漫,前後發生了三段婚外情。她先是在一個鄉村沙龍裡對一位子爵想入非非,但終究屬於虛無縹緲的單相思而心灰意冷,停止了幻想,但也因此種下心病,差點命喪黃泉。

遲鈍的包法利醫生不明就裡,他愛這個年輕美麗的妻子,以為是天氣不適合妻子的健康,於是搬到了永鎮。在永鎮,愛瑪先是愛上了年輕漂亮的實習律師萊昂,可是萊昂為著學業匆匆地離開了永鎮。在愛瑪失落萬分的時候,永鎮風流人士羅道爾夫盯上了她,勾引了她,使她成為他的情婦。這時,包法利醫生給一位馬伕醫腿,手術失敗,加劇了愛瑪對婚姻生活的不滿,她約好和羅道爾夫私奔,卻沒想到羅道爾夫留下一封虛情假意的信後就遠走他鄉了。

愛瑪再一次生病,忠厚的丈夫帶她到魯昂散心,遇到以往的戀人萊昂,她把一生中一直幻想的、從那些傳奇小說中學來的各種對於愛情的浪漫,都實現了一遍。她用丈夫的錢訂閱了巴黎最熱門最時尚的期刊,她常常不自覺地就像一個公爵夫人一樣,追求各種奢華的裝飾和衣物,並在不良商家勒樂的誘使下一步一步欠下鉅債。由於債臺高築,害得她丈夫破產,當她拿著賬單求助於萊昂時,萊昂卻逃匿而去;她又去求助永鎮的羅道爾夫,羅道爾夫自然不會施捨同情給她。絕望無助的包法利夫人──愛瑪在債主的逼迫下只好服毒自殺。一年後她的丈夫也死了,無依無靠的女兒做了紡織廠的童工。

其實在整個事件的過程中,愛瑪也談不上有多愛她的情人,漂亮浪漫的情人固然可以滿足她的情慾和好奇心,但她很快就覺得平淡無奇了,對於她來說,情人這件事更重要的是:這是法國上流社會貴婦人的標配。也就是說,是所謂浪漫的幻夢,生活的虛榮心,一步一步把包法利夫人引向絕路。

福樓拜曾說過“包法利夫人就是我”,指的是包法利夫人身上對現實的永不滿足,對平庸生活的厭倦,對無聊人生的永不妥協,處於永遠幻想之中,但也因為這種不妥協的幻想,必然導致了現實中的悲劇。這種對現實不滿,對“生活在別處”的憧憬和嚮往,每個人都會有,而藝術家尤以為甚。作者藉助包法利夫人這個故事,也是對自我的一個剖析,同時又藉助這個故事建立了一個龐大的對缺乏詩意的市儈世界的批判。

著名的作家納博科夫說,“詩意”是福樓拜小說的全部風格奧祕所在;米蘭?昆德拉在評《包法利夫人》時也說,小說只有到了福樓拜這裡才達到了詩意批判的'高度。毛姆說這個故事為什麼要從包法利醫生小時候講起,又要講到包法利醫生死亡才結束?因為愚鈍、毫無趣味的包法利醫生和他的人生世界,就像一幅畫的畫框那樣托住了包法利夫人的故事,他愛他的妻子,他在朦朧中感知到妻子的故事中有一種五彩繽紛的美,一種他訴說不了的情調。其實,包法利醫生是低配版的包法利夫人,包法利夫人是高配版的包法利醫生。這才是他們故事套中套的意義。他們都認同“表面的美”和“庸俗的詩意”,只不過,包法利醫生嚮往的是他妻子,而他妻子則嚮往更高大更美好的巴黎。

《包法利夫人》就是福樓拜用“詩意之筆”娓娓動聽地講述了一個“偽詩意”的故事。在這個故事裡,市儈、猥瑣、低能的包法利夫婦分別被他們所向往的“浪漫”害死了,但世界並未改變。在世界走向世俗化的歷史趨勢中,還會不斷湧現無窮無盡的包法利醫生和包法利夫人!那麼,該批判的是這個世界呢?還是這個世界中的包法利醫生和夫人?

《包法利夫人》出版後,在法國引起轟動,同時代的文壇巨匠們給出了他們的最高讚美詞,而後來被它所影響到的人,也一樣不乏大名鼎鼎者,其中,有像波德萊爾、莫泊桑、魯斯特、左拉、羅曼?羅蘭、毛姆、德萊塞、昆德拉、喬伊斯、納博科夫這樣的大作家,也包括諸如聖一勃夫、朗鬆、丹納、泰納、羅蘭?巴特這樣的大批評家,還有如尼采、薩特這樣的大哲學家。這就是這部文學經典的魅力所在。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5

借用莎翁的一句至理名言“輕浮和虛榮是一個不知足的貪食者,它在吞噬一切之後,結果必然犧牲在自己的貪慾之下”,如果說輕浮像一艘沒有航標的郵輪,在浩瀚的洋麵上起起伏伏沒有方向,那麼虛榮就是這艘輪船的掌舵者,明知道前方未知,卻一味的假裝從容,而後果不堪設想。

當我慢慢捧讀完《包法利夫人》後,憤懣和不滿壓抑的讓人喘不過氣來,或許正如書中所言“話語本身是一種壓輾器,總要把情感加以延展”,那麼,當我用拙笨的語言來表達對名著的感慨時,我的情感能否延伸到更遠的地方。

愛瑪,一個修道院里長大的女孩,祭臺上飄散的談談煙香,清冽的聖水以及閃爍不明的燭光,一種神祕而慵懶的氛圍讓妙齡的她也變得倦怠起來。我想,每一個妙齡的女孩,都希望在如花的季節裡做一個關於王子和公主的美夢,那麼,愛瑪必然不會例外。她渴望的愛情是纏綿悱惻;她追求的幸福是轟轟烈烈,然而,不是所有的美夢都會成真,當她在希望完全破滅,感到百無聊賴,心灰意冷時遇到夏爾醫生的那一刻,這暫且算得上是邂逅的一次遇見,卻也註定了他的不幸,她的墮落。

短暫的相識,倉促的婚姻,對夏爾來說是一種解脫,因為終於結束了一次由父母包辦的不幸的婚姻,而這一次失敗,也讓他更懂得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夫妻之情。人們常說,擁有時不懂得珍惜,失去時後悔不及,只有親身經歷的事情才會有刻骨銘心的記憶,所以,夏爾認為愛瑪是他的整個世界,點點滴滴都是對她的愛,只是這份愛,註定是愛瑪所不能承受的。

必然,愛瑪是不平靜的,是不安分的。她的思想就像肆意行走的天馬,一切溫暖美好的字眼在她看來是那樣的親切,巴黎的柔情與浪漫,貴族的華麗與奢侈,纏綿的愛情,以及痴男怨女的哭泣與背叛,在她的心中就像是充氣的氣球,慢慢膨脹,她幻想著所有這一切屬於她,她應該有一位英俊博學的丈夫,有寬大敞亮的客廳,有讓人豔羨的莊園,以及葡萄酒杯中的浪漫,所以現實與幻想的.強烈落差,終於讓這個虛榮的膨脹體瞬間爆炸。愛瑪所謂的幸福,似乎是常人所不能理解的,它溫暖,卻又飄渺無影。

當舞會的音樂時常回蕩在耳邊,曼妙的迴旋舞跳動在腦海中時,愛瑪的靈魂開始走向揹著光的方向。當她吟唱憂鬱的曲子,背誦激情的詩句時,是多麼的歡欣鼓舞,可是夏爾不懂這樣的風情,他以為把全世界的愛都給她,妻子就會快樂幸福,他以為只要她喜歡的東西不反對就是愛她,可是,他終究沒能明白愛瑪的幻想之戀,她是一個敏感細膩的女人,所以面對丈夫的不言不語,她覺得夢寐以求的幸福是那樣遙遠。

她與他思想的不通,讓愛瑪覺得生活了無生趣,好像一潭死水,需要些狂風暴雨才會掀起洶湧大波,所以通姦這個邪惡的念頭就像是一棵野草,在陰鬱的心裡慢慢滋長。可憐的夏爾,卻毫無所知,對他來講,這一無所知的祕密對他來說是幸運的災難。

曖昧讓人受盡委屈,卻有人趨之若鶩,譬如愛瑪和萊昂。他的欲言又止,她的暗送秋波,他們見不得光的情愫,他們眉目傳情後的相擁,讓我為夏爾感到深深惋惜卻不願意告訴他這樣的事實,與其讓他難過不已,不如讓他永遠被矇在鼓裡,一如既往付出最真的愛,只是我很心酸。

背叛最讓人無法接受,可是,愛瑪做了,而且做得義無反顧。根據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慾望決定命運。那麼,愛瑪日漸延展的虛榮是否來自無限的慾望?她與羅多爾夫的感情就像是清晨的露水,永遠不會聚流成河,只要陽光灑下來,就會滑落身亡。所以,當他們決定私奔到別處時,羅多爾夫的逃避和爽約就像是陽光下的露水,不成形,不成影。

可想而知,結局是悲慘的。

愛瑪,就像一位風塵的女子,帶著美貌與智慧來到世上,可是她卻糟糕的走了一遭,她不知足所以一直在尋找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她愛幻想所以對美滿的生活不知道珍惜;她虛榮所以總是用價格不菲的衣物填補空洞的內心,當負債累累,情人離去時,極端的折磨,讓她選擇用砒霜結束年輕的生命。當看到她臨死時的掙扎,我覺得她是那麼的可憐,有一位深愛自己的丈夫,有一個可愛的女兒,家庭條件還算殷實,卻不知道好好經營這個家。用背叛毀了一個幸福的家庭,用墮落毀了自己的生命。

可是夏爾,是那麼的讓人心疼,他就像是一個貝殼,為了孕育出一顆珍珠,甘願忍受著肉體的折磨,如若這珍珠不幸破裂,那麼他也便一無所有。夏爾對愛瑪的濃濃愛意、滿滿情懷,在看到抽屜的那封信和那些照片時,剎那瓦解。他苦心經營的愛,他毫無怨言的付出得到的卻是事與願違的結果,所以,愛瑪死後無以言表的傷痛,背叛的絕望讓這位讓人尊敬的醫生,也選擇離開悲傷成河的塵世。

也許,在另一個世界,她的愛瑪像他愛她一樣愛他,也許,他像她對他一樣對她,只是,寬容還是不可原諒,我們無從知曉。

《包法利夫人》的結局讓我深思良久。環顧四周,現實中又有多少人像愛瑪一樣,做著美麗豐盈的夢,未來的前程就像是一張鋪好的藍圖,然而幻想的詬病卻根植在現實擁擠的人潮中,慢慢的,慢慢的,夢醒人未醒。我們是不是應該把前景放在無限的想象中呢?答案可想而知,語言上的巨人終究會倒下,行動上的矮子也最終成就不了大事,所以,莫讓幻想佔據你的思想,莫讓現實淹沒你的理想,只有付出實際行動才會有所收穫。

對於我們,在這個發展無限延展的社會,浮躁充斥著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很多人選擇不停的勞作以換取可觀的收入,可謂人為財死鳥為食亡,我們的追求絲毫沒有過錯,畢竟祖祖輩輩是這樣延續下來的,只是,很希望人們能認清現實,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就會得到與之匹配的收穫,幸福也就簡單而實在,萬萬不可貪慕虛榮,在世上白白的走一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