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文學回憶錄》讀後感

讀後感8.2K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文學回憶錄》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文學回憶錄》讀後感

我以為我愛文學。在文學上的老師,我想應該是木心和王小波,隔著時空的對話。雖然無法面談,但是他們留下的作品給了最好的交代。

可是近日讀木心的《文學回憶錄》,常常讓我陷入一陣一陣的痛苦和焦躁中,有時候彷彿從靈魂的深度懂了那些輕靈的文字,有時候又是混混沌沌的,這種互相交織的情緒讓我內心跌宕起伏,至此,不寫點什麼,對自己沒法交差。

不過唯一慶幸的是,我想要交差的,是自己的內心,無他。從這一點來說,我覺得自己是有一點靈性的,而文學之餘、藝術之間,靈性是必須從一而終的'。

可能我和身邊大多數人一樣,非常驚歎古人的用詞造句、對他們的格律的精準也非常歎服,並且也必須承認今人寫不出古文,即使我較為敬佩的幾位在以古文撰寫今日的老師,與古人比,還是不在一個臺階。

畢竟,舊瓶子裝新酒,怎麼也不是那麼回事。應運而生,因時而起,萬事萬物緣起緣滅都逃不開所處的那個時代。

讀了回憶錄,對木心的通古博今敬佩不已,更加讓人動容的是他的理解和認識,是這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一面旗幟,除了木心,我相信這世上絕無第二人有此解讀。

這也是木心讓人著迷的地方。從這一點來看,小波與木心,似乎有了高下之分,但是從我的內心來講,我不願意將這兩個人做任何的對比。從我個人的覺悟來看,兩人都是導師級的人物,給予我靈魂成長的糧食,有的可能是粗糧,有的可能比較精細,但是從餵飽肚子這個角度來看,效果是一樣的。

突然發現我開始喜歡各種比喻,木心說古人喜歡比喻,因為那個時代那樣的言論更容易傳播更容易普世,我為什麼喜歡比喻?

因為有的話需要彎直彎直的說,有的事適合直彎直彎的處置。有時候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有時候回頭一看,發現自己寫了幾句讓自己都刮目相看的句子,這一切,應該源於我真誠的靈魂。

木心是一個純真的人,我覺得我也是,所以這才是我喜歡他的原因。所以,我想一遍一遍讀他的字,隔著滄桑斑駁的歲月,他正襟危坐、儀表堂堂,再過百年,他也是獨一無二的美男子。從相貌來說,小波又遜一籌,這可怎麼辦好?不能再比下去,再比下去,我會無法原諒自己。對自己內在師承的長輩,不應當有攀比的心理,雖不至於盲目,但是毫不懷疑的尊重是基本的。

其實今天最想說的是,木心的回憶錄真的好挑戰,我知道讀一次兩次甚至十次都是遠遠不夠的,這本書就像一本最好的文學詞典,需要對照古今中外所有他讚譽有加的、所有他不屑一顧的所有的作品,一本一本重拾,一本一本站在他的肩膀上,重新審視。

原來古人早有“一覽眾山小”的判斷。對古文一向忌憚的我,此刻像打了雞血,我要一點一點消滅他們。真的,木心是一個會讓你著迷的美男子。

我已經被迷得七魂沒了六魄,隱約間感覺我的體系正在一步步初現,架構正一步步豐滿。

我有一個夢想,一輩子做一個真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