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三三》讀後感

讀後感5.52K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三》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三》讀後感

《三三》讀後感1

看完沈從文的《三三》之後,我感覺《三三》帶著很濃烈的《邊城》的味道,同樣些湘西村寨;同樣淳樸的少女,翠翠,三三;同樣悵然若失的年少感情,讀起來別是一番風味!

三三本身也是一個愛情的悲劇,自己深愛的男子突然死去,三三那愛情的夢瞬間粉碎,她的幻想和渴望瞬間崩塌… …但從文中,我們卻感覺不到什麼“悲傷”的味道,沈從文非常巧妙地利用了愛情悲劇來把現實與理想的世界相連線。因為沈從文認為這是理想中的現實。

對於三三來說,她的世界是殘酷的。外面的世界不斷照常變化著,這是她曾經開啟往後再也無法開啟的一扇門,也許,她還沒來得及完全開啟,門就緊緊地關上,她再也沒機會看到門後面的世界。

而三三也和她的母親一樣,曾經想著到外面很遠的地方,邂逅過一段來不及開始的姻緣,也想過“出去就再也不回來了。”但後來卻嫁給碾坊的主人,在丈夫死後,成為碾坊的主人,滿身糠灰,過著一日復一日的平靜的生活,因為她知道自己再也不可能走出去了… 她早就放下所有,深深的紮根在這片山水之中。但,誰又知道她心中是否後悔了,遺憾了?

其實,也許母親的命還是三三的命運,也許三三會成為像母親一樣的女人,最後自己靜守。

孰不知,人生是一場殘酷的遊戲,有喜,有怒,有哀,有樂… …那隻不過是生活的調味品,並沒有影響她的道路,路是由自己走得,只要自己堅定信念,不再像母親一樣重蹈覆轍…但,人生沒有完美的人生,每個人都會有一點瑕疵,缺陷,但卻正因為這些小瑕疵,人生變得更完美… …

時光的潭水即使在多麼激盪的波瀾後也會平靜如初。而那些經年的哀傷,也沉在潭底,被人遺忘,但永久在本人的心中,在她的凝望或深思中,在她夜深的夢中,那抹哀傷如一抹霞光,折射在水面上,照見曾經的歲月。

沈從文先生,感謝你,給我帶來那麼多的感悟,我明白人生並不是你想的一樣完美,有些瑕疵是必要的,那麼我們就可以朝著瑕疵前進,做一個“完美的人。”

沈從文先生,感謝你!

《三三》讀後感2

“羞答答的玫瑰靜悄悄的開,慢慢地綻放她留給我的情懷,春天的手呀翻閱她的等待,我在暗暗思量該不該將她輕輕摘····”耳畔孟庭葦悠悠揚揚的歌聲,輕輕重重的砸在心頭,不期然暗暗升起少女特有的朦朧羞澀情懷,半紅起臉來。如果,三三此刻在我邊上,是不是會更有共鳴?

三三,這個叫人喜愛的小姑娘,家住楊家堡,父親早逝,與母親兩個人相依為命的守著磨坊過日子。曾今,母親,磨坊,養雞,池塘,就是她生活的全部。直到有一日,總爺家管事先生帶著一個城裡來養病的青年來看磨坊,一切都不同了。一向隔世的三三遭遇了這場在劫難逃的愛情,她的心上有一顆愛情的小芽在悄悄成長,羞澀而執著,可還沒等到幸福,男青年卻最終病逝。但三三的愛沒有死去,反而在往後的時光裡,始終久久的纏繞著她。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東西比得上一個孩子暗中懷有不為人所察覺的愛情,因為這種愛情不抱希望,低聲下氣,曲意逢迎,熱情奔放。” 茨威格的這幾句話讓我的情思乾脆而徹底地投入了三三無疾而終的愛情,那種說不清的暗戀,埋藏著說不上的辛酸。心思慢慢變化的三三,再也沒有了以前那種純粹的快樂。以前的她是調皮的,生氣似的大聲說“就算把雞蛋喂蝦米,也不賣給別人,”也是任性的,對著親密的媽媽也會悄悄抱怨“三三不回來了”。可是現在,變化準時的發生了。因為她好強,她羞澀,不好意思同媽媽講,而媽媽不懂得她的心思,她開始痛苦。她明明想去看看那城裡男子,卻又不敢去,只說,“誰去送他們雞蛋,娘,娘,我說……他們是壞人!”不明就裡的媽媽當然只能自己去,於是便安安生氣了,生自己的氣,也怪媽媽的不理解。本來非常喜歡看的,聽得別人結婚,現在卻酸澀的說“人家媳婦不媳婦,管你什麼事”。小女子的那種戀愛小心思,顯現無遺。

如果說,事情能夠一直這樣,三三或許就能夠在假裝的不情願中真的和城中的白臉男子在一起,更退一步,她還是能夠遠遠地觀望,小心的隱藏,小心的呵護自己的愛戀。可是,那男子卻就這樣毫無預兆的死了,她那還來不及開放的愛情之花,就這樣永遠的變成了一個夢。

雖然文章把男主角的死寫的很淡很淡,但那由刻意凸顯的三三如花朵般未發洩開來的愛,傳達出來的深刻的悲傷,漫天襲來,頃刻間將我湮滅。

羞答答的玫瑰靜悄悄的開,慢慢的燃燒她不肯承認的情懷······

《三三》讀後感3

初秋已至,天氣開始慢慢轉涼,我隨手翻動著沈從文的小說集《阿麗思中國遊記》,從《柏子》開始一篇篇往下讀,不覺的在身體內外產生一種反差,似乎周圍的空氣漸漸由墨藍色變為淺藍色,而內心則是由冷冰冰變為暖洋洋。沈從文的文字像一股暖風,措不及防地吹在了我的心上。

一篇名為《三三》的小說,用“三三”這柔柔弱弱的、讓人不由自主的壓低聲音讀出的兩個字就足以勾起我無限探尋的好奇心。

讀過《三三》的人都知道這小姑娘住在楊家堡,父親早逝,與母親兩個人相依為命的守著磨坊過日子。母親,磨坊,養雞,池塘,就是生活的全部。一日,領事帶著一個城裡青年來養病,一向隔世的三三遭遇了這場在劫難逃的愛情,男青年最終病逝,可三三的愛沒有死去,這段情將久久的纏繞著三三,也將久久的纏繞著我們這些心疼三三的讀者。

這篇小說首先打動我的是它的語言。母親,管事,城裡青年,白帽女子也都是主要人物,他們都比三三年長,說出來的話多顯得溫和老道,是軟綿綿的;而三三的話語是直接而簡潔的,是硬梆梆的,這一軟一硬的言語狠狠的抓住了我想要繼續閱讀的心,也把三三至真至純的性格躍然紙上。

調皮時三三會說:“娘,娘,你瞧,有人不講規矩,釣我們的魚,你來折斷他的竿子,你快來!”,“我家裡的雞縱成天下二十個蛋,我也不會給你一個蛋吃”,“可是我不賣給你,不想你的錢,你搬你家大塊金子來,到場上去買老鴉蛋吧”,三三生氣似的大聲說“就算我小氣也行。我把雞蛋喂蝦米,也不賣給人!我們不羨慕別人的金子寶貝。你同別人去說金子,恐嚇別人吧”。

任性時三三會說,“娘,帶我去看,”又象是命令又象是請求的說著,“娘,那你明天要她拜你做乾孃吧。她讀過書,娘近來只歡喜讀書的”,“三三不回來了,三三永不回來了”。

害羞時三三會說,“誰去送他們雞蛋,娘,娘,我說……他們是壞人!”“娘,你真奇怪,歡喜同老婆子說空話”,“人家媳婦不媳婦,管你什麼事!”。

這種孩童類的語言是我所萬分喜愛的,孩子的語言是貴族式的,直接、鮮活而不刻板的,就像三三,她語氣中透出那種半點不由人的傲氣,我讓你做你就得做的頤指氣使的氣焰,是多麼的具有生命力。而隨著年齡的增長的我們,漸漸的開始被社會現實磨得圓滑,漸漸地在不知不覺中開始說一些不痛不癢的話,那種人本性流露出來的童真也離我們越來越遠,不由感慨,人最大的可悲之處莫過於不能做真正的自己。

再來談談愛情,愛情是《三三》的主題,雖然也涉及到男主角得病去世一類韓劇裡的俗套劇情,三三最終也只是得到一種未果的愛,但是沈從文把男主角的死寫的很淡很淡,一筆宕開了讀者的視線,而刻意凸顯了三三如花朵般未發洩開來的愛,就如《紅樓夢》中秦可卿言語的那樣,“這種未經過發現開來的愛才最真實,最炙烈,一旦發洩開來,真情就不為真情了。”

那如指縫中抽出的悠長的絲絲痛苦在幾天之內讓我總是記掛著這個小姑娘,她是那樣的令我感到熟悉,溫暖感動一如茨威格筆下《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的女主角,一中一西兩個小姑娘,在愛情面前卻是相同的,一樣是初戀,一樣是無以名狀的愛,一樣的無人指引幫助的愛,讓我忍不住跳出來的為三三叨叨幾句《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的臺詞: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東西比得上一個孩子暗中懷有不為人所察覺的愛情,因為這種愛情不抱希望,低聲下氣,曲意逢迎,熱情奔放。這和成年女人那種慾火炙熱,不知不覺中貪求無厭的愛情完全不同。只有孤獨的孩子,才會把全部的熱情聚集起來。我毫無閱歷毫無準備,我一頭栽進我的命運,就像跌進一個深淵。”

茨威格的這幾句讓我的情思乾脆而徹底地投入了三三無疾而終的愛情。生活因其千變萬化而精彩,也因其千變萬化而令人感到恐懼,沒有變化,就遇不見城裡男青年,因為變化,男青年最終幻化成一個美夢,不,也許他本來就是一場夢。

誰的青春不是與夢相隨的麼?誰都不是帶著鮮花和傷疤一路成長的麼?願天下所有的“三三”都帶著真實的自己一路走好。

《三三》讀後感4

沈從文的小說追求主要表現在兩方面:1對完美人性的追求。2把完美的人性與完美的社會和完美的大自然融會貫通起來,構成特有的“湘西世界”。在沈從文的小說裡湘西的自然風光總是濃墨重彩的一部分。這也是沈從文小說的總體靈魂與基石。在沈從文的筆下《三三》裡的主人公是一群善良,真摯,美麗的人,無論他的身份是農民。地主或者是小業者,沈從文以美好的人性反觀“常”與“變”的湘西世界,構成了他特殊的文化思辨。這種獨特的審美意境在中國現代小說史上也是獨樹一幟的。沈從文《三三》讀後感

看完沈從文筆下的人物你會深刻的體會到“女人是水做的”。小說裡的三三也不例外,沈從文把三三描繪成一個善良,純真,含蓄純樸的女子。這也是中國文化價值觀對完美女子的評價與要求。從三三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沈從文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人生追求。十五歲的三三依然保持著孩子般的純真與純樸,完全不被塵世的所沾染,整日與河裡的魚和溪邊的鴨子為伴,三三的心事河裡的魚比母親知道的還多,如果這些不是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是完全不能做到的。

三三在自家的河裡劃分“勢力範圍”不準外人來釣魚,我們顯然可以看到三三的“私心”但這私心之下確實三三的純真與善良,她從來沒有真正的阻止過釣魚者,只是回去告訴媽媽,把這些事當做了母女兩人的趣事,被三三阻止的釣魚者也沒有因為三三的阻止而生氣,並且不自覺的和三三開起了玩笑,在沈從文的筆下就是在這種有著利益衝突的面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是和諧的,不管是三三和釣魚者都是善良的。

三三的故事從本身來看是一個愛情的悲劇,城裡白臉男子的突然死去,粉碎了三三對愛情的幻想與渴望,但我們從小說裡卻看不到一點愛情悲劇中的“悲”的味道,沈從文之所以樂意寫愛情悲劇,他認為這是理想中的現實,善良美麗的'愛情被影像毀滅,在美麗理想的世界裡也會讓人感到憂愁,沈從文巧妙的利用愛情悲劇把現實世界與理想的湘西世界相連,這也是沈從文小說獨特性的體現。

從小說中我們可以看到沈從文對理想湘西世界的讚美與渴望,但三三母親對城裡生活的渴望我們是可以顯而易見的,這是城裡人與鄉下人的距離感,所產生的隔閡與不瞭解造成的,三三的母親羨慕於城裡的生活,但她不知道城裡人的生活並不是她表面所看到的那樣的舒服,她不知道城裡有更多的人想逃離那裡,希望和她們一樣過著自由,祥和的生活。

《三三》讀後感5

清澈蜿蜒的河水,碧藍碧藍,澄明如練的天空。楊家碾坊外的一群水車,就同一群遊手好閒人一樣,成日成夜不知疲倦的咿咿呀呀唱著意義含糊的歌······

《三三》以這樣安閒清新的場景在我眼前展開,在淡淡的敘述中彷彿走進了俏麗的三三的世界。

堡子裡唯一碾坊的主人是楊家三三和她的媽媽。哭裡笑裡,三三還是伴著貓兒雞鴨、潭裡的魚蝦一天天的長大了。堡子是一片樂土,自給自足。那裡的一切景緻都蔥鬱迷人,秀美幽雅。三三的生活如潭裡平靜的水,澄明似練。和《邊城》裡的翠翠一樣,三三純樸而天真,美麗而善良。“她們如山澗水旁的自由之花,聽憑生命季節的自然更替,而無自發的自覺思索,卻依著自己的生命本性單純樸實地生活著,她們如此樸素,活得自在而坦然,面對簡單的日常生活,她們在自己的習慣中獲得幸福,卻不乏美好感情的想象,從幻想中得到快樂。”

沈從文對這片土地和這裡的人是充滿熱情和愛意的,他把堡子最動人的一面展現給了我們。相對應的,通過間接描寫和側面描寫,作者也描繪了一幅都市生活圖,城市在文章裡給人的印象始終是模糊而遙遠的。從《蕭蕭》等作品中,我們認識到沈從文其實看到了湘西那樣的自給自足的村落裡有著矇昧封閉、保守落後的一面。但是,沈從文始終願意用清淡的散文筆調去書寫那樣的一種自然美,用溫柔的筆調,釀就小說清新、淡遠的牧歌情調。對這片土地,他始終懷著赤子的熱愛。

城裡少爺的出現帶來了鄉下和城市的差異,總管和城裡男人的奚笑讓這位自尊心極強的小姑娘感到生氣。她懂得這種差距,並且用自尊極力維護自己。城裡的看護問了她很多關於鄉下的一切,儘管她同樣對城裡有很多好奇,卻沒有問身邊的周小姐,儼然扮演了一回“智者”的形象。在夢境裡,三三更是幻想要狗把這人嚇落到水裡。也是夢裡,管事的先生和城市少爺想用手中的金錢從三三這裡換取雞蛋,是用一種不屑和滿不在乎的口氣和三三交易,三三因為人家用金子嚇唬他,用一種高傲的姿態告訴他們,搬你們家金子來,我也不賣給你。後來兩人還在三三的面前出醜,被大狗追趕,滑落水中,一臉狼狽

三三從頭到尾沒有跟城裡的男人過多的接觸,但對城市和城裡人她是十分好奇的,她和媽媽甚至幻想了一座用極大的巨石壘就的城。出於這種好奇,她產生了一種朦朧的愛戀。她心裡覺得城裡人漂亮,也渴望見識那樣的生活。而現實呢,她跟她的媽媽還是要守著碾坊,偏不到城裡去。雖然,她們有過那樣的夢。

當她聽到周圍的人逗自己說把三三嫁給城裡男人時,當她碰到城裡男人同管事先生說著一件關於自己的行為,又不能叫人走開,又不能自己走開時,三三就非常著急,覺得自己的臉上像霞一樣。三三確實好奇過,臉紅過,心扉確實開過。

小說末尾,城裡來的少爺突然死掉了。然而生活還在繼續,當城裡人從他們的視線中消失的時候,他們的生活註定還要回歸平靜。至於那沒有結果的愛戀,或許是因為城裡男人的突然死去,或許是因為病態的城市與邊城古鎮之間的隔閡與差異,反正三三和媽媽經過短暫的失落之後隨即走向了釋然。這,也許是最好的結局。就像《邊城》,儺送的出走、翠翠的等待以及那裡的一切,都是出自於最本真的靈魂,至善至美。沈從文用這樣的方式理想地展示一種樸素真誠的人性美。《三三》也一樣,短暫的插曲,然後迴歸平靜,有失落,卻絕沒有把都市與邊僻的地方置於對立和矛盾中。這,也許是最好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