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呼蘭河傳》讀後感範文(精選5篇)

讀後感1.98W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呼蘭河傳》讀後感範文(精選5篇),歡迎大家分享。

《呼蘭河傳》讀後感範文(精選5篇)

《呼蘭河傳》讀後感1

“正月十五正月正,家家戶戶掛紅燈……”

耳畔彷彿響起了荒涼的歌聲。從那安靜且了無生氣的大院子裡,從那間破舊的草房裡,就像一朵紅花開在了牆頭上。越鮮明,就越覺得荒涼。

《呼蘭河傳》是蕭紅的小說名篇,也是蕭紅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它用平淡又帶著孩童稚氣的筆調,慢慢塗抹出蕭紅記憶中的家鄉,一個平凡的北方小城,一群善良又愚昧的百姓。

呼蘭城東二道街上的大泥坑和圍繞大泥坑發生的趣事,真是令人忍俊不禁。跳大神、放河燈與野臺子戲,讀來新奇,還保留著一股古樸之氣。在那個年代的人們,心裡還念著古時候傳下來的規矩,使人動容,雖然這些又帶些許封建迷信的味道,但是讓人覺得,這麼長這麼長的時間淌過,還有一些事、一些人是沒變的,懷念又心安。

通讀全書,其中最讓人痛心的故事是小團圓媳婦的故事。她是一個十二歲的普通的小姑娘,被趕車的胡家接來做小團圓媳婦。之前,她的大娘婆婆是不主張接她來的,她來了之後也只是多了一張吃飯的嘴。可見,就算是小團圓媳婦來了也不會有什麼好的生活過。她黑乎乎、笑呵呵的,長得很高,於是她的婆家讓她說自己十四歲。在那個年代裡,女子長得高了居然也是一件羞事。

“過了沒有幾天,那家就打起團圓媳婦來了,打得特別厲害,那叫聲不管多遠都可以聽得見……鄰居左右因此又都議論起來,說早就該打的,哪有那樣的團圓媳婦,一點兒也不害羞,坐到那兒坐的筆直,走起路來,走得風快。”難道因為坐得直、走得快就應該捱打嗎?

鄰居們對團圓媳婦也沒有一絲心軟和心疼,反而說該打,而這樣的鄰居也大多是女性,想必她們的少女時期也是捱打捱過來的,對待下一代時認為這是理所應當的,卻不能想到去幫助她、拯救她。可見,數千年重男輕女的.思想和對女性心靈與身體的束縛甚至已經將她們壓得接近扭曲了。

然後,天天夜裡跳起了大神,她的婆婆說,小團圓媳婦病了,跳神給她趕鬼。但是怎麼趕都不管用,“於是有許多人給他家出了主意,人哪能夠見死不救呢?於是凡有善心的人都幫起忙了。他說他有一個偏方,她說她有一個邪令。”足以見到,左鄰右舍們還是有著善心的,誰都想救救這個可憐的小姑娘,有人說吃一個全毛的雞,有人說吃黃連和豬肉。人們心中的善良和愚昧像是一枚硬幣的的正反面,他們不知道,小團圓媳婦落到這種地步,是因為他們心中的愚昧縱容了胡家的人。多荒誕啊!問題竟全部出在每一個出主意救人的人身上。

來了一個畫帖的雲遊真人。小團圓媳婦的大娘婆婆說:“我只打了她一個多月,雖然說我是打的狠了點,可是不狠哪能規矩出一個好人來。有幾回,我是把她吊在大梁上,讓她叔公公用皮鞭子狠狠地抽了她幾回,打得是有點狠了,打昏過去了。”讓人不忍卒讀!才十二歲的小姑娘,每天遭受的是婆婆的毒打,就算身體不出問題,心理也會有很大的陰影了。

吃了多少偏方,看了多少方士,都沒有用。小團圓媳婦活活被胡家折磨死了。臨死,她的婆婆心疼的還是錢,卻不在乎那條鮮活的人命。

整個《呼蘭河傳》的故事基調,從這個故事開始,就漸漸的悲涼起來,訴說著那個年代下人們扭曲、蕭索的內心,深刻地揭示了封建主義對人們的荼毒。茅盾說,《呼蘭河傳》真是一串悽婉的歌謠。正是如此!

《呼蘭河傳》讀後感2

這個暑假,我特意去買了蕭紅的著作《呼蘭河傳》,因為這個作品的片段在課本上多次出現過,學了之後的我對這本書很有興趣,就在書店買了。整本書主要描寫了作者兒時的故鄉黑龍江呼蘭河縣的特色,風俗及小時候熟悉的人物和印象深刻的趣事。

蕭紅生活的城市——呼蘭河,那時一個每天人們都忙忙碌碌地,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一成不變,沒有色彩和花樣,只有脆弱和枯槁的地方。,她身邊的人一個個像被抽去靈魂的木偶,早已對生活麻木了。他們固執而又愚昧,唯一不同的只有蕭紅的祖父。祖父是一個樂觀的人,他從來沒有絕望過,成天開開心心的,而且他還保留了一顆童心,蕭紅每次調皮地做“惡作劇”,祖父發現了不但不生氣,反而和蕭紅一起哈哈大笑。如果換作別人,恐怕早已把蕭紅教訓一頓了。所以蕭紅的趣事,都是跟她爺爺一起才發生的。有了爺爺,其實蕭紅的童年也是美好的

現在的我們正處於童年的'美好時光童年的美好時光是多麼的讓人留戀,我們都要好好地珍惜,多做一些有意義的事,長大了才不會後悔。讓我們用一顆善良、熱情、奮進的心來好好珍惜、感受這如花的大好時光吧。

《呼蘭河傳》讀後感3

蕭紅先生,民國四大才女之一,一生充滿傳奇,不向命運低頭,在苦難中不斷抗爭。最近,我有幸拜讀了先生的《呼蘭河傳》,這本書寫於戰火紛飛的1940年。1942年,日軍攻陷香港,因病住於香港醫院的先生也寂寞地離開了人世,這本書成為了先生最後的著作。

這本書,是一篇優美的敘事詩、更是一串悽婉的歌謠!作者以細膩的手筆為我們講述了一個個真實、無奈的故事。通過一個不諳世事的兒童眼中的世界,向我們展示了作者童年的難忘經歷。其中,有快樂的、有悲傷的`,更多的是對那個醜陋封建社會的批判、揭露。

在這個封建社會的大舞臺上,生活著一個個悠然自樂、自怨自艾的可憐蟲,有二伯、老廚子、老胡一家子、周圍的閒人們。

書中最慈祥的人非祖父莫屬了,祖父是作者唯一的伴侶。無憂無慮的後花園中,與祖父盡情玩耍,纏著祖父講唐詩、故事…祖父是和藹的,他的眼睛笑盈盈的,充滿童趣,像個孩子;祖父是通情達理的,在大家紛紛議論小團圓媳婦的不是時,他說小媳婦是個好孩子…祖父雖默默無聞,卻不斷激勵著作者積極的一生。

小團圓媳婦太悽慘了!她是一個“笑呵呵”、健康活潑的小女孩。可她太小了,才12歲的孩子,就離開了自己的父母,成了婆婆的兒媳婦。天真、大方、率性的她,無意識地違背了封建傳統習慣而思索而生活。在周圍人們的閒言碎語下,愚昧的婆婆為了“規矩出一個好人來”,從她一進家門就開始,打了她一個月。婆婆親口對別人講,一天打八頓、罵三場;有時,吊樑上,皮帶抽,打昏後用涼水澆醒;用燒紅的烙鐵烙腳心…把一個好好的人折磨病後,不給她看大夫,卻聽信周圍的人,到處找偏方、請大仙、跳大神…就是這麼一群人,一次次的從精神上、從身體上瘋狂地折磨著團圓媳婦,卻口口聲聲的說是為了她好。最終,活活的把她害死了,周圍留下了一群“熱心”的、冷漠的看客…

這一切,該有多大的深仇大恨,才能乾的出來啊?這是一件多麼悽慘的事啊!這是一群多麼冷酷、愚昧的“好人”啊!

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殊不知,這些婆婆們,同樣也是“照著幾千年封建傳統習慣而生活”的犧牲品!可以想象,這些屈服於封建迷信思想的人,都會為自己的愚蠢、頑固而付出代價!

魯迅先生在《狂人日記》中說過:翻開封建歷史書,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卻是滿本都寫著兩個字:吃人。透過這本書,我分明看到了舊社會封建禮教的猙獰面目,正張著血盆大口,吞噬了一個又一個鮮活的生命!

想想蕭紅先生生活的年代,看看現在,我為自己生活在這個繁榮文明的新社會感到光榮與榮幸!我們要倍加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努力學習,積極樂觀地建設新時代的文明!

《呼蘭河傳》讀後感4

舊時的人,都十分迷信,相信妖魔鬼神一類的東西。今天,我讀了《呼蘭河傳》,更是感觸頗深。

呼蘭河是一個小城,裡面有幾條老街和幾家小店鋪,一切都很平常。直到有一天,小城裡來了個“團圓媳婦”,人們都認為她被妖魔纏身,於是請人跳神,又被做一些驅鬼的法術。後來,竟活活地折磨死了這個所謂的“團圓媳婦”。

讀完了這一章節,我不禁為之憤慨,為什麼要這樣對待一個女孩?這些都是所謂的迷信惹的禍啊!什麼跳神,什麼專治鬼神纏身的藥方,統統都是騙人的呀!為什麼因為相信妖魔纏身的鬼話,就白白的葬送一個人的性命呢?

我想到了現實生活中的一些片段:一些人就是利用這種迷信的'想法,販賣假藥、假方子,這也是迷信呀!這種迷信的心理,也就是自欺欺人的把戲罷了!我們應該相信科學,不應該相信所謂的鬼神啊!

我從這本書中悟到了一個道理:應該相信科學,不要太迷信。

《呼蘭河傳》讀後感5

張乃瑩(蕭紅),一個成長在呼蘭河的孩子。她用她獨特的筆法描述了童年。在這本書裡,有人物卻沒有主角;敘述了故事,卻沒有主軸。它不是散文,不是小說,卻是“回憶式”的巔峰之作。

初讀此書,蕭紅童年中那些我早已見不到的樂趣讓我痴迷嚮往。再讀,才發現了蕭紅童年中掩藏不住的寂寞。

“呼蘭河這小城裡邊,以前住著我的祖父,現在埋著我的祖父。”

“從前那後花園的主人,而今不見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那院裡的蝴蝶、螞蚱、蜻蜓,也許還是年年依舊,也許現在完全荒涼了。大黃瓜,大倭瓜、也許還是年年種著,也許現在根本沒有了。”

“這一些根本不能想象了。”

小小院子裡的泥土裡,年年種著一成不變的蔬菜,其餘的空地或又是雜草叢生,或又是花開滿園,或又是白雪皚皚;也種著一個解事頗早的小女孩的寂寞童年。她的生活多麼單調,一個種著菜的後花園,一個破舊的後房,竟成了她唯一可以消遣兩個地方。一位慈祥的祖父,竟是她獲得愛的全部來源。坐在門檻上,看著鄰里鄰居們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做著刻板的工作。要是有什麼特別的事,也不過是老胡家的團圓媳婦死了,馮歪嘴子又有了孩子。可這又怎樣呢?她小小的心裡永遠像一湖平靜的水,望著遠處依舊是波瀾不驚。

呼蘭河這個小地方也是充滿色彩的,可也是刻板的。這裡的人是善良的,一年又一年有規律地生活,柴米油鹽醬醋茶,賣饅頭、割豆腐、染布、扎彩。路上一個小小的泥坑讓人們討論了大半年,卻似乎根本沒人在意,路還是照樣走,日子還是平常過。日曆上,時間嘩嘩嘩地逝去,似乎沒有什麼變化。可一年中必有跳大神,趕廟會,唱秧歌;但年復一年,人們何嘗不覺得重複單調?但他們安於命運,也就沒覺得有什麼了。蕭紅幼小的心靈看著這樣的生活,卻下意識的反抗,她熱愛卻又抗拒這一切,於是,就有了作家的蕭紅,有了含著眼淚微笑回憶故鄉的蕭紅。

這個孩子是寂寞的,她孤獨的緊抱著胳臂,用抗拒的眼神過著寂寞的生活。《呼蘭河傳》是一本寂寞的書,蕭紅用看似熱鬧的一切描寫自己的孤獨寂寞。小城裡的.單調、枯燥、乏味讓蕭紅寫出了些許歡樂的意思,卻又發覺,歡樂裡還是刻板的寂寞。一個兒時跟祖父呀呀學語背唐詩的女孩,用她獨特的視角把她兒時的一切寫進了一本書裡。而我有幸品嚐到了她的寂寞。

或許是天嫉英才,蕭紅這股中國文學上清新的風不再盪漾,可她留下的一切,以讓世人對這樣一個女子欽佩。著名作家茅盾曾這樣評價《呼蘭河傳》:“它是一篇敘事詩,一片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蕭紅,這個呼蘭河邊寂寞的孩子,留下的是一部巔峰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