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致教師讀後感11篇

讀後感2.92W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致教師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致教師讀後感11篇

致教師讀後感1

近來拜讀了朱永新老師所著的《致教師》。書中,朱老師回答了近50個教師提出的比較普遍的問題,在精神層面、理論層面、實操層面,引領教師們過一種完整而幸福的教育生活。

很喜歡書中的這一句話:“教育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相信孩子與學生,相信他們每一個人都能夠書寫自己的精彩;就是要發現孩子與學生,發現他們的潛能與個性,讓他們真正的成為自己。”

書裡提到了這樣一個問題:如何對學生一視同仁?反問自己是否真正做到對學生一視同仁時,相信部分教師會心虛不能肯定回答。其實在每個班級裡,總有些孩子招人喜愛,有些孩子乖巧聽話,還有些孩子不愛說話、相對愚鈍,特別是那些老是惹麻煩的孩子,很難讓人喜歡。儘管教師們都同意應該一視同仁,但在不知不覺中還是表現出不一致。而朱老師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是:“只要你相信孩子,孩子就會自信,孩子的不同,不能夠成為我們厚此薄彼的理由”。

是啊,作為老師的我們,遇見的孩子實在是太多了。聰明漂亮,乖巧懂事的,往往是我們最喜歡的;成績不好或紀律不好、特別是品行不好的那些問題學生,往往是讓人喜歡不起來。其實,這些孩子的背後有著無數的潛能和優點,如果我們整天看到的全是他們的缺點,永遠是無休止的`批評,只會讓他們變得越來越糟糕;如果換個角度,細細觀察,卻能發現再後進的學生也有他自身的優點,假如能夠把優點加以放大,給予他們自信,給予他們希望,定能讓他們收穫一個更美麗的童年。

俗話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班裡的每個學生都是一道亮麗的風景,你給他一個舞臺,他就能還你一個精彩;你給他一點空間,他就能為你創造無數輝煌。作為教師,就是要善於發現學生的特別之處,一旦孩子發現了自己,找到了自我,他就會爆發出我們難以想象的能量。“雖不能至,心嚮往之。”這些新教育的理念,我會一路學習下去。

致教師讀後感2

如果你能夠真正地把愛給所有的孩子,真正地用心看待自己的每一次講課、每一次與學生的溝通,你一定會感受到老師的樂趣、體驗到做教育的幸福。——朱永新《致教師》。

夏丐尊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可很少有人能真正理解這句話的含義,對大多的教師而言,認為能教出好成績就是好老師;而我們各級優秀教師評選條件中也很少出現“愛學生”這樣的字眼。當然,要將“愛學生”作為一條評價標準,確實操作起來不太容易,但事實是這一標準基本是被忽視的。這樣一來,大多的教師在愛學生方面明顯就有了缺失。

李鎮西老師教育的愛心教育想必大家一定耳熟能詳,也正是愛心,譜寫了李老師的教育傳奇。每每讀到李老師的教育故事,總感到熱血沸騰。是啊!我們的教育中因為缺少了這份愛心,使得很多“問題學生”失去了矯正的機會;青春路上“失足”的學生,沒能得到心理輔導而越走越遠;學困生喪失了進步提高的機會;尖子生僅僅成績優秀,人格、道德淪喪……所有這些,都是我們的愛心不夠造成的.。

有人說:“沒有愛,教育就是一場苦役”。可現實中的教育,愛是匱乏的。站在講臺上的老師,整天板著面孔,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對於學困生,甭說愛心,就是耐心,也不夠;對於問題學生,動輒批評,很少與學生溝通交流,更不會走進學生心靈,又怎能用心靈贏得心靈?

談起教師這個職業,很多人會嗤之以鼻,就連我們自己,也很少正視,其實這是很不應該的。我們應該在教育歷程中,“以愛心喚醒童心”,愛教師這個職業,愛每一個學生,用心看待每一個學生,用情上好每一節課,在我們的職業旅程中用心發現和挖掘教師這個職業的魅力,感悟幸福,收穫幸福。正如朱老師所言,教師應該努力挖掘教師職業的內在美,從而堅信自己所從事的是一個影響人的一生的、值得為之奮鬥一生的事業。

這樣,你會更加熱愛教師這個職業,而且不僅作為職業,視為事業。

致教師讀後感3

《致青年教師》是吳非老師寫給初入教師團隊的青年人的書。這本書層次分明,多角度的剖析了青年教師初入崗位的種種困難,以及困難出現的原因,解決困難的方法。可以說,這本書對我的啟發很多。

吳非老師在書中提出了很多觀點,其切入角卻不盡相同。從課堂上,到課下與學生的交流;從教學內容,到與學生的教育內容。可以說是方方面面,應有盡有,足可以稱之是初入教師崗位的青年教師的新手寶典。這本書最難能可貴的是,它不僅幫助讀者解決教育教學中出現的各種困難,還從教師實際生活中解析出了這些困難出現的原因,讓讀者大有感同身受的共鳴。這是非常難得的,如果不是長期從事在一線教師崗位,並處處細留心地觀察教師工作中的'種種細節,是無法這樣像外科手術般的準確把握的。這讓我如獲至寶之餘,對吳非老師產生了深深的敬佩之情。

書中讓我感觸最深的一點,就是吳非老師運用大量事例說明了青年教師在教育學生時產生困難的原因。青年教師由於初入崗位,經驗上十分匱乏,對孩子們的認識處於空白階段。這樣往往容易使得自己的思想強加給學生,對學生的種種行為不理解。其實這不是學生做的不到位,而是教師沒有結合學生特殊的生理、心理階段,使用了錯誤的方法,使得教育教學工作在實際的運用中事倍功半。而這也正成為困惑廣大青年教師的一大難題。如果不能及時的改進,會對初入崗位的教師產生各種障礙。教育是一種高階的工程技術,其物件不是冷冰冰的機器,而是有血有肉的孩子。如果掌握不了好的方法,一味的錯誤下去,那麼就無法成長為一個優秀的教師。

感謝吳非老師,在我初入教師崗位時對我產生了如此細緻的指導。來到崗位後,我發現我與這幫孩子們完全融為了一體,與孩子們共歡笑、同悲喜。希望我能將書中的經驗與知識逐步消化,成為我自身的精神財富,引導著我向著優秀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也使我為孩子們提供更優質的教育,架起了進步的階梯。

致教師讀後感4

韓愈在《師說》裡給教師的定義是,“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用現在的白話文來說,就是:老師是傳授道理,傳授學業,解釋疑難的人。也有教育學家曾說:“要給學生一杯水,老師要有一桶水。”當然,這兩種說法是指在專業領域,老師要有一定是專業知識,能夠傳遞知識,解答學生的疑惑。

一直以來,老師視乎也是被放在一個比較正經,端正的形象位置上,作為一個老師,最好的形象就是嚴肅認真,從來沒有人說,老師要像太陽一樣,給予學生陽光。但是,看了吳非老師寫的《致青年教師》一書之後,我對教師以及教師的形象,有了更新的理解。

一個學生一生可能會遇到六十到九十位老師,能給他們留下一點點印象的老師,不會超過六到九位。為什麼?難道是這些老師不夠嚴肅,不夠認真,專業知識不夠紮實嗎?不是的,而是這些老師只是單純地完成了自己的教學任務,此外,再無其他任何東西,哪怕留下一點點的印象。所謂留下印象,指的還是老師的`個人素養,就是老師是不是能夠充滿正能量,如果老師心中有陽光,就能夠帶給學生一點改變,一點積極向上,一點正能量。

那麼學生就算成績再怎麼不堪,他最起碼可以在教室裡感受到如同太陽般的溫暖,這或許會對他今後的學習生活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現代社會人才的選拔不僅僅侷限於知識成績能力,更重要的是一個的人的人格,修養,涵養,為人處世,態度等等非智力水平,知識可以再學習,但是一個人的品格卻是青少年時期養成的,如果一個老師可以在自己的課堂上或多或少地給予學生一點正能量,在學生心裡播種一顆有愛的種子,再加上一點點陽光,那麼以後的日子裡,哪怕風雨再大,哪怕學生遇到多大的困難與挫折,他都可以正面對待,因為心裡有愛有陽光。

正如巴爾蒙特的詩句所言,“為了看看陽光,我來到世上”,如果每個老師都是一個小太陽,那麼我們所培養的學生,起碼也是帶著陽光的種子,走出學校,走向社會,這樣的明天,一定是燦爛而美好的。

致教師讀後感5

《致教師》是我在悅享讀書會讀的第三本書,一拿到此書就被書名所吸引,於是把書從頭到尾瀏覽了一遍,之後又和書友們詳細地共讀一遍,每讀完一輯我們會集合在二樓小會議室進行讀書交流,分享我們的感受,交流我們的收穫,每次都收穫滿滿。

朱老師的新教育是讓老師過上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踐行新教育以來,深知這不是一句口號,而是一群人奔走在現實的土地上,用腳刻印的事實。過一種幸福完整的生活,我期待著,併為之不懈地努力追求者。書中有一句話說得真好“滴水穿石的成就,只問耕耘的精神,高於命運的理想,歷史選擇的天時,花開處處的地利,猶如一張張鼓起的'風帆,將我們推到漲潮的海上……”我們只有把握好屬於我們的機會,再次接受新教育的洗禮,認真學習並踐行新教育,努力培養這些需要新教育的孩子們。

我一直相信,教育可以改變一切,但是要先從改變自己開始,習新的理論知識。在《致教師》這本書中,一個個真實的案例讓我明白了自己需要努力的方向。蘇霍姆林斯基多次提到,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就必須要讀書,讀書,再讀書。作為教師要能在書本面前靜下心來,善於對書本中的內容深入地思考。我們教師教給學生的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一粟,教師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就要持之以恆地讀書。

一個人只有不停地讀書,讀好書,讀有意義的書,才能從知識的海洋裡汲取更多的營養,才能不斷地充實我們的頭腦。有人說過:“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致教師》這本書,絕不是讀一次就夠了,我一定會再讀幾遍。因為這本書給我指明瞭方向,也給我帶來了信心和力量,我會堅持讓我的學生們繼續沐浴在書海中央,讓他們都揚起希望的船帆,自由快樂去遠航。

致教師讀後感6

最近的空餘時間,都是在讀《致教師》這本書,書名很吸引人,內容都是解答一線教師工作、生活中的困惑,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案例針對性的加以剖析、深究。書中教師的問題、疑惑、故事等都是我們教師身邊所遇到的,所思考的,所疑惑的,所發生的,讀了之後,收穫很大。

很喜歡書中的這一句話:“教育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相信孩子與學生,相信他們每一個人都能夠書寫自己的精彩;就是要發現孩子與學生,發現他們的潛能與個性,讓他們真正的成為自己。”“如果不能對學生一視同仁,那麼教師最需要關注的,恰恰是那些缺乏關注、不惹人憐愛的孩子。”

作為老師的我們,遇見的孩子實在是太多了。聰明漂亮,乖巧懂事的,往往是我們最喜歡的;成績不好或紀律不好、特別是品行不好的那些問題學生,往往是讓人喜歡不起來。其實,這些孩子的背後有著無數的潛能和優點,如果我們整天看到的全是他們的缺點,永遠是無休止的批評,只會讓他們變得越來越糟糕;如果換個角度,細細觀察,卻能發現再後進的學生也有他自身的優點,假如能夠把優點加以放大,給予他們自信,給予他們希望,定能讓他們收穫一個更美麗的.童年。

學生沒有貧富貴賤之分,他們需要老師平等的對待。尤其是缺乏自信和關愛的孩子,老師的鼓勵,能讓他感受不一樣的溫暖。

俗話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班裡的每個學生都是一道亮麗的風景,你給他一個舞臺,他就能還你一個精彩;你給他一點空間,他就能為你創造無數輝煌。作為教師,就是要善於發現學生的特別之處,一旦孩子發現了自己,找到了自我,他就會爆發出我們難以想象的能量。“雖不能至,心嚮往之。”這些新教育的理念,我會一路學習下去。

致教師讀後感7

最近的空餘時間,都是在讀《致教師》這本書。

翻開這本書,一下子就被書的前言所吸引。“教師,不是園丁,教師本身應該是一朵花兒,教育是師生相互作用的過程;教師,不是蠟燭,教師不能已化為灰燼作代價,一次去照亮學生;教師,不是春蠶,教師的故步自封才會作繭自縛,心靈的成長來自每個季節;教師,不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沒有誰的靈魂是機器,能用某種工藝任意修理完成;教師就是教師,與學生是相互依賴的生命,教師就是教師,每天都在神聖與平凡中穿行;我是教師,偉人與罪人,都可能在我這裡形成,讓人如履薄冰;我是教師,心底裡喜怒哀樂翻滾,黑板上天高地遠開闊,腳板下三尺講臺紮根;我是教師,這是一份職業,更是一個志業;我是教師,這是一份職責,更是一種使命;我是教師,緩緩顯形,終見此生天命;我是教師,以現在求證未來,讓生命幸福完整。”

讀到這首詩的時候,一下子就被他的內容所吸引,好像這短小的詩句把我多年對教師這一個詞的困惑全都剖析的淋漓盡致。這本書,內容都是解答一線教師工作、生活中的困惑,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案例針對性的加以剖析、深究。書中教師的問題、疑惑、故事等都是我們教師身邊所遇到的,所思考的`,所疑惑的,所發生的,讀了之後,收穫很大。

作為老師的我們,遇見的孩子實在是太多了。聰明漂亮,乖巧懂事的,往往是我們最喜歡的;成績不好或紀律不好、特別是品行不好的那些問題學生,往往是讓人喜歡不起來。其實,這些孩子的背後有著無數的潛能和優點,如果我們整天看到的全是他們的缺點,永遠是無休止的批評,只會讓他們變得越來越糟糕;如果換個角度,細細觀察,卻能發現再後進的學生也有他自身的優點,假如能夠把優點加以放大,給予他們自信,給予他們希望,定能讓他們收穫一個更美麗的童年。

致教師讀後感8

作為一名初入職場的教師,快速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養迫在眉睫。通過同事推薦,我閱讀了吳非老師的著作《致青年教師》一書,感悟頗深。吳老師藉助身邊一個個真實且鮮活的案例,指引著青年教師的從師之路。

吳老師說:“為了讓學生胸襟開闊,你應先做個有胸襟的教師。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寬,學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良師之心境,如海洋一般遼闊,如長空一般高遠。教師心胸博大,他的學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是啊,我們期望學生之間能夠互相包容,遇事不急不躁,多為別人想一想,但回過頭來看我們自己,我們是否做到了呢?作為學生的導師,我們為他們做好榜樣了嗎?

讀吳老師的書,就像在與吳老師對話,他那幽默又俏皮的腔調永遠不會讓人感到無聊。他總是能把一些深奧的大道理,用一些日常化的比喻來告訴你,一點都不覺得枯燥,比如《我是來欣賞同行的`》這一章,他把別人讓他去聽課評課,比喻成去別家吃飯:“譬如請我吃飯,我領情了,也吃的很開心。畢竟有些菜是我不會的做的,畢竟看到了別家的烹飪特點(有些設計甚至是獨一無二的創造),雖然不過是口味不一的烹飪,但讓我們知道風格可以多變。再說,我看到他家孩子吃的很香,個個氣色紅潤,很健康。我總不能說,其實你的菜不合我胃口,你憑什麼多放了三根辣椒,你為什麼先上湯後上菜……如此以往,今後大家還能坐一起說話嗎?我們中國人很多事是在飯桌上交流感情態度的,大家都說‘吃什麼不要緊,氣氛要好’。說的對,是聽課交流,要有個好氣氛,不要弄得像鴻門宴,暗藏殺機,不是你吃了我,就是我吃了你”。我不禁為吳老師的耿直,可愛點贊,他糾正了我以前的聽課觀。他告訴我們要寬容、大氣地對待我們的同行。古人都知道“百家爭鳴、百花齊放”才能使世界多彩。所以我們應該多欣賞別人,更多地看到人家的長處。

諸如此類的案例書中應有盡有,生命不息,閱讀不止,我會繼續閱讀,繼續學習,繼續實踐,與學生共同成長!

致教師讀後感9

我時常思考教育的目的是什麼,怎樣才能當一名好老師。以前以為教育的目的只是教會他們書本上那些死知識,或者說幫助學生獲得社會的認可。讀完蘇霍姆林斯基的《致未來的教師》,我才感覺自己以前的認識是多麼的膚淺,對教育的認識太簡單化了。通過大量的教學實踐和經驗積累,蘇霍姆林斯基提出了幾點意見,雖然離那個時代已經過去了好幾十年,但那些見解卻像美酒一樣,閱讀越香。有點觀點甚至是振聾發聵。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教師的工作當中,最重要的.是把我們的學生當成活生生的人,學習並不是把知識從教師頭腦裡轉移到學生的頭腦裡,而是教師與學生之間活生生的人之間的關係。”曾幾何時,我們開始用“鐵打的老師,流水的學校”來描繪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係。我們不要忘了學生不是機器,老師也不是流水線上的工人。學生是存在著性差異的人,是實實在在的個體,這就要求我們改變自己的心態,從心底尊重學生的人格。老師只有尊重學生,學生才會敬重老師,良好的師生關係才會形成。更準確的說,師生關係應該是一種互動、教學相長的關係。同時我們必須認識到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種精神活動,能夠讓他頑強的學習的唯一動力是對自己的信心和自尊感。

同時蘇霍姆林斯基還提到了“思維的覺醒”,也就是某一件事情學生可能很久沒有弄懂,但是突然有一天學會弄懂了,這種“恍然大悟”的內在的精神力量也是在個體身上慢慢積累的,是在兒童的意識裡逐漸形成的,我們老師所要做的就是用自己的愛心、耐心、恆心、責任心,幫助他們儘可能的縮短這個過程。教師要相信,可能他一天不會學會,但是三天、三個月或者是三年呢。所以任何時候都不要喪氣,也不要急於灰心。

致教師讀後感10

像春水等待青紅的妝點,像玫瑰等待夏陽的親吻,像蒼松等待青鳥的呼喚……四季輪迴中,我不斷地期盼,執著地追尋,追尋生命的豐沛與幸福。

金秋九月,我們又迎來一個新的學期,開始一段與“天使”相遇、相伴的旅程。清晨七點,我走在上班的路上,開啟一天上班模式。備課、上課、培優、輔差、批改作業、講評練習;值日護導,午託管理;處理各種各樣的突發事件……工作總是一件接一件,老師們緊張而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按著輕重緩急的順序連軸轉著。儘管,老師們腳步匆忙,但是你總能看到她們臉上的盈盈笑意。

累嗎?身體的疲勞是有的,不過,那笑裡的'幸福掩不住。因為她們忙,卻不“盲”。她們的幸福很簡單——也許是今天哪個學生課堂上表現出色;也許是哪個學生有了進步,也許是哪個學生改正了錯誤,也許是自己取得了進步,也許是她們離夢想更近了一步……教書育人,不是任何華美的詩句可以代替的,它需要我們付出艱辛的努力、甚至全部的心力。一個優秀的交往者,一個理想的教師,應該能夠講一點兒奉獻精神。朱老師語重心長地說:“如果一個老師做到換位、尊重、互惠,他一定會贏得教師群體的尊重,贏得校長的尊重,贏得學生的尊重,贏得父母的尊重。”我想:這個人一定有“人緣兒”,他的人生必然附帶著從容和幸福。當我們對學生的不足、缺點甚至錯誤都能夠包容、理解和原諒,我們就能“善待”學生,樂觀、積極地給孩子們幫助,等待未來會恰如海子說的那樣美好: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幸福是一種奇異的事物,幸福需要分享。”

朱永新老師告訴我們的,是一種生活的態度。忙碌的生活,也許瑣碎,也許辛勞。如果你厭煩牴觸,生活可能就像陽光下的影子,黑暗而又了無生趣。如果你欣然接受,從容笑對,享受每一個小小的幸福,一次次磨鍊將成為你生命裡的陽光,照亮你。

致教師讀後感11

致教師是由新教育實驗發起人朱永新老師全新力作,該書引導我們如何通過生活中和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引領我們新教育人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讀過這本書我深有感觸,以下是我的感悟。人人都在渴望幸福,人人都在感受幸福。幸福是什麼?書中告訴我們幸福是一種動態的追求,反應了人當下的一種心態。而教師的幸福就是:心中有盼頭,手中有事做,身邊有親友,家中有積蓄,如果僅僅把教師當做一種職業,一種養家餬口的營生,那麼在當下,它可能使你感到鬱悶,煩,有種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感覺,很無奈,沒有幸福可言,因為我們大多數時間都是在學校和學生打交道。

如果沒有理想,任何一種職業都是無趣的,更何況是教育。教育不能沒有理想,有理想的教育註定精彩紛呈。教師職業畢竟比其他職業有更多的憧憬,因為我們面對的工作物件是一個個活潑可愛的孩子。也許我們當下看到學生廢氣,無奈,有些生氣,但是當他們畢業後來學校看你時,你的那些付出會感到值得。

一個優秀的教師,必須具有遠大的理想,不斷地給給自己提出追求的目標,同時又要富有激情。熱愛生活吧!熱愛課堂吧!熱愛學生吧!追尋屬於自己的夢想,努力做一個充滿激情和詩意的教師。用自己的`猶如岩漿般滾燙的心,讓每一個孩子心底裡沉澱的情發酵、釋放。為了教育理想,讓我們做一名幸福的教師。這不是教師的自我鼓勵和慰藉,而是教育本質要求。因為離開了教師的幸福,就沒有學生的幸福!沒有學生的幸福,也沒有社會的幸福!

因此,為了我們自己,為了我們的社會,我們應該做一名幸福的教師。借用朱永新老師的一句話“讓我們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我們期待著,併為之不懈努力!因為幸福完整,教育不再僅僅是一種行業,而是融入生活,成為人生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幸福完整,教師不再僅僅是一種職業,而是激發潛能,在不斷成長中綻放自我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