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呼蘭河傳讀後感14篇[實用]

讀後感2.71W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呼蘭河傳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呼蘭河傳讀後感14篇[實用]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1

平淡得如秋水的文字,卻描繪出一片多彩的風土畫,吟誦出一串悽婉的歌謠。這,就是蕭紅的著作《呼蘭河傳》。

寒假裡,這本使我深有感觸,回味無窮。

書中,蕭紅通過一個四五歲女孩的視角,寫下了她的童年。一個個故事獨立而又渾然一體。其中,我最記憶深刻的是小團圓媳婦的故事。

小團圓媳婦有個婆婆,這婆婆待她一直很不好,經常打她,掐她,罵她……。後來,小團圓媳婦生了場大病,臉色蒼白,奄奄一息。她婆婆不是去請大夫,而是幫小團圓媳婦舉行了驅鬼活動。跳大神,熱水洗澡驅鬼,扎彩人……最後活生生的一個人,就被他們折磨死了。

看完小團圓媳婦的故事,我的心情像大海一般波濤凶湧,久久不能平息。也許,小團圓媳婦的病,只要多吃點藥,就能解決。也許,那些所謂的'跳大神,熱水洗澡驅鬼,扎彩人……,不做反而會好。可是再多的“也許”也換不回小團圓媳婦的命了。這一切的一切,都是那時封建迷信制度惹的禍。我陷入了沉思,再看看當今的社會,雖然比那時好多了,但這種現象依然存在。有一次,我好朋友小芳說:“大年七年級,她自己不小心摔碎了一個玻璃杯,正想掃掉,她奶奶連忙擋住她的手,然後說歲歲(碎碎)平安。掃了就不好了,不許掃!”後來那些碎玻璃還扎傷了一個客人的腳。我聽後想:我一定要努力學習,盡我的力量驅逐這種現象!

小團圓媳婦的故事,使我很同情她,同時又很憤怒!然而再讀讀作者與她的祖父的故事,我不禁又哈哈大笑。祖父最關心作者蕭紅,祖父就像是蕭紅的知心小夥伴,和她嬉戲玩耍。蕭紅與祖父經歷的每一件事,都成了她童年的快樂音符。想想蕭紅無憂無慮的童年,再想想身處童年的自己突然很高興。是呀,時光如水,逝去如飛,讓我們珍惜童年時光吧!

讀完了《呼蘭河傳》,我要謝謝蕭紅作者,她讓我懂得了要好好珍惜現在所擁有的東西,好好生活,好好學習!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2

《呼蘭河傳》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一本經典著作,在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中位列第9,作者是民國四大才女之一的蕭紅。蕭紅的《呼蘭河傳》散發著一種獨特的藝術魅力,儘管我和她屬於不同時空的兩個人,但是我讀著讀著彷彿也回到了那並不繁華的小城——呼蘭河,感受頗多。

《呼蘭河傳》猶如一幅巨大卻栩栩如生的畫卷,讓我看到了已經遠去的歲月,讓我深深地體會到那段日子的甜與苦,感受到世間的溫暖與刺骨。

此時,我的眼前晃動著一個天真爛漫的小女孩,正在一句一句大聲地跟著瘦長的、笑盈盈的祖父唸詩:“少小離家老大回”、“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重重疊疊上樓臺,幾度呼童掃不開”.......祖父用憐惜的目光看著只有幾歲光景的蕭紅,擔心她會喊破喉嚨,每每忍不住提醒她“房蓋被你抬走了”。祖父帶蕭紅到菜園子裡摘玫瑰、勞作、玩耍,用黃泥裹著淹死的'小豬、鴨子,燒得香噴噴的給蕭紅吃......這些點點滴滴溫暖著蕭紅兒時的記憶,也溫暖著我的心。

蕭紅的回憶中也有著苦痛,這些苦痛猶如一把鋒利的刀子,深深地刻在我的心中。小團圓媳婦只是一個充滿童真無邪、拖著兩根又黑又粗的辮子、僅僅12歲的孩子——跟我們差不多大呀!惡毒的婆婆為了顯示自己的“威嚴”,連續一個多月對她進行打、罵、擰、扎,把一個活潑可愛的孩子折磨得神志不清,最後為了“驅魔”,竟然使小團圓媳婦魂歸故里了!讀完這個故事,我心中是萬般難受,恨不得找條鞭子狠狠地抽抽這個愚不可及的老太婆。愚昧真的可以殺人啊!

生活苦也罷、甜也罷,呼蘭河是蕭紅心頭揮之不去的“夢”,承載了太多她成長的印記。讓我們再次夢迴呼蘭河,追隨蕭紅的足跡,用一顆善良、熱情、奮進的心來好好珍惜、感受這如夢的童年時光吧。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3

寒假裡,我讀了蕭紅寫的《呼蘭河傳》。《呼蘭河傳》講述了蕭紅在呼蘭河邊上的一個偏遠小鎮裡度過的童年。那裡的條件並不發達,存在著許多有趣但迷信的活動:人生病了,不去醫院,卻到山上去請大神;女人們為了今早給孩子辦婚事,竟“指腹為婚”!因此,不少女人嫁過去後,不是被婆婆欺負,就是自殺了。我真為他們而難過!地方偏遠,吃不到新鮮的`食品,人生病了得不到及時的救治。那裡的人,善良而愚昧;可惡又無辜。讀完以後,心中裡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鹹慢慢嘗。心裡很不是滋味。

其中為我印象最深的是“老胡家”。

他們家是個外來戶,也是個大戶,可並不知道當地的風俗,所以他們家連連鬧事。於是,各種偏方可就來了:跳大神,抽帖……

他們訂了一個媳婦。我的天!她叫“團圓媳婦”。這我的天!人也是能訂的嗎?個媳婦才12歲呀!事就出在“團圓媳婦”身上,為了給她治病,老胡家花了不少錢。那婆婆也夠狠!團圓媳婦生病前,每當她不高興了,出事了,都要打團圓媳婦,好像一切都是她惹的。甚至去拿火鉗烙團圓媳婦,常搞得半夜尖叫聲連連。我看了以後,真想罵那婆婆幾句。她也是個財迷。後來,團圓媳婦病死了,那婆婆也哭。但不是哭團圓媳婦,而是哭花在團圓媳婦身上那五千多吊錢!“為了治病,五千多吊錢又怎樣呢?更何況是你把這個媳婦弄病的,你還有臉哭?你也不反思一下,你是怎麼對待團圓媳婦的!”我讀完以後,氣憤地想。但讀完全書以後,我又不禁感嘆:

知足!知足呀!

疫情當前,我們都被封在家裡,但我們卻總是抱怨這不好那不好,但想一下呼蘭河的人們,他們連新鮮的東西都吃不到!而我們呢?果凍、餅乾、糖……堆滿屋子。生了病,也可以及時去醫院。比偏遠的呼蘭河,要好太多了!

知足者常樂!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4

《呼蘭河傳》是蕭紅的回憶錄,記敘的都是她在故鄉呼蘭經歷的往事。整本書中,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有兩個人——蕭紅的祖父和老胡家的小團圓媳婦。

蕭紅的童年生活是快樂的,她有一個像樂園一樣的後花園和疼愛她的祖父。在園子裡,她無所顧忌地幹著她想幹的事情:追蜻蜓、採黃瓜、捉螞蚱……而這樣的自由是從哪兒來的呢?是來自她祖父的愛,她在後園裡搞破壞,祖父從不責罵她。在祖父的院子裡,她是自由快活、無憂無慮的。我想,如果沒有了祖父的關懷,肯定就不會有蕭紅的.美好童年。

書中,唯一讓我感到一絲溫暖的人就是外祖父,因為有他暖融融的愛才塑造了蕭紅自由、快樂、幸福的童年。而老胡家的小團圓媳婦的命運則是個悲劇了。

老胡家用錢訂下了小團圓媳婦後,就接了回來。蕭紅在她打水的時候遇見了團圓媳婦,她覺得小團圓媳婦“黑乎乎、笑呵呵,怪好的”。可是別人卻說團圓媳婦不像個團圓媳婦。公婆打罵她、虐待她,終於讓她生了一場大病。那個“黑乎乎、笑呵呵”的小團圓媳婦走了。她是被誰害死的?她是被過去封建社會的舊觀念害死的,它就像一個吃人的魔獸,殘害著無辜的人的生命。如果現在還有很多人信服那種舊觀念,那麼這個社會就不堪設想!

看完《呼蘭河傳》這本書後,我深深感受到了20世紀20年代東北鄉鎮的一座小城生活的單調、刻板,體會到了小城裡的人們的傳統、愚笨、迷信。書中字裡行間都充滿了悲劇的色彩,讓我們看到了底層人民在苦難、愚昧以及麻木中的掙扎,反映出了中國北方人民幾千年來一成不變的生活模式。看著他們的生活,我不禁會想起自己的童年,和呼蘭河中的孩子們比起來,我們的生活不知快樂了多少倍。再看看我們的新社會,人們的知識越來越豐富,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美好的生活,沒有不平等,沒有戰爭……讓我們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吧!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5

“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這是大作家茅盾先生對《呼蘭河傳》這部作品的評價。暑假的時候這本書深深的吸引著我。

《呼蘭河傳》是作家蕭紅寫的一篇半自傳,記敘了作者童年發生的一些事情。裡面的內容無關現在,也無關未來,只是蕭紅對自己無憂無慮童年時代的.一個回憶。她既沒有美化它,也沒有醜化它,而是以一個現代主義作家的態度描繪了一個長長的舊夢。灰色是整部書的色彩,語言悽婉,純淨樸素。堪稱世界文苑的一朵奇葩。

這本書又不斷吃人的大泥坑,有性格怪異的有二伯,有蕭紅和爺爺玩耍的大花園,有人們求子的娘娘廟......

其中最為深刻揪心的是小團圓媳婦那一章節,讓我看到舊社會殘酷黑暗的一面,人們思想的極度落後,迷信愚昧深深的圍繞著人們。小小的年齡就被買作童養媳,千里迢迢嫁到胡姓的一位人家,因為自己活潑開朗、大大咧咧而遭受到婆婆打罵,她不過十二歲的一個女孩子啊,身材高大怕別人說她於是謊報年齡十四歲。被婆婆用燒過的鐵鉗烙腳心,被吊在大梁用皮帶抽,昏了用涼水澆,認為這可以使她更“懂事”更像小媳婦樣子。不過一段時間,小團圓媳婦被折磨病了,婆婆認為她身上有鬼,於是用盡各種迷信的偏方:請雲遊真人抽帖、請人來跳大神、甚至把她放在開水中煮三次,暈一次用水澆一頭醒來繼續煮......等到她昏迷了六七天後還被婆家人剪辮子休妻,最後小團圓媳婦被無辜的折磨死了。

多麼可悲的舊社會啊,十二三歲正是踏入國中校門,盡享青春美好時光的年紀,但在那時候小團圓媳婦就已遭受這麼多的痛。由此可見,舊社會農村是多麼可怕,它就像一堵黑暗的高牆,使人們思想跟不上時代文明的發展,只有麻木迂腐。我們只有好好學習,跟向文明,才能讓那歷史不再重演!

看完這本書我的心情是沉重的,它說盡舊社會的黑暗;說盡蕭紅童年的快樂,說盡四十年代呼蘭河畔發生的故事。

《呼蘭河傳》是蕭紅信手拈來的一片片記憶碎片,而這記憶的碎片也是她走到人生盡頭的靈魂慰藉......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6

暑假裡我看了一本書——《呼蘭河傳》,書中的故事情節深深地吸引了我,直到開學還念念不忘。時不時拿出來品嚐,每一次翻閱都讓我受益匪淺。

《呼蘭河傳》這本書主要講述了作者蕭紅在呼蘭河這座小城裡童年的生活故事,比如:“我”把祖父的帽子上插花,惹得全家笑成一片;每年下雨 ,泥坑會惹出事,淹雞淹鴨,抬車抬馬;四月十八娘娘廟大會整座小城熱鬧非凡;小圓圓媳婦被胡家人折騰死

《呼蘭河傳》裡講述了許多小故事,俗話說小故事大道理,每個故事都蘊含著深刻的道理:

當我讀到“我”把祖父的帽子插上一圈玫瑰花,祖父毫不知情,還說今年春天雨水大,他們這棵玫瑰這麼香,二里路也怕聞得到,祖父一進屋就惹得全家笑哈哈。從這裡,我讀出來慈祥而猶有童心的祖父和天真活潑的“我”都是家裡的開心果,一個也不能缺少。此時我的腦海中浮現出一個熟悉的面孔——我的爺爺。記得我五六歲的時候,一次在書房玩,腳一滑摔倒了,爸爸重要的檔案也被我打亂了,爸爸剛要來教訓我,做完事的爺爺回來了,看見我立刻扔下鋤頭衝過來,輕聲細語地問我受了傷沒有。我慈祥的爺爺在我們家也是不可缺少的。

讀到每年下雨東二街道上的泥坑子就會漲很多水,路過的人

個個弄得滿頭大汗,渾身發燒才過得去。有的人說把牆折了過去,有的人說種樹爬過去,而說用土填平的一個也沒有。從這裡我讀出呼蘭河的人都很自私,只為自己著想,不顧別人。在我的.生活中也發生過這種事情。在公園裡,一個空牛奶瓶不知被誰扔在最顯眼的地方,三個小男孩朝那個方向走去,他們會撿嗎?讓我驚訝的是,其中一個小男孩竟然把空瓶子一腳踢進了池塘!多麼不文明的行為!踢瓶子的人不文明,扔瓶子的人更不文明。做個文明的公民其實並不難,即使只是把你手上的垃圾扔進垃圾桶這樣一件小事,也能彰顯出一個人的素質。真希望身邊的人們都能做一個文明的人。

讀一本好書,心靈得到一次洗禮。《呼蘭河傳》這本書使我懂得了很多道理,讓我終身難忘。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7

在閱讀《呼蘭河傳》這本書時,給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是馮歪嘴子。在小說的前六章中,小團圓媳婦、有二伯、老廚子等人物無不反映了封建社會對人精神的蠶食,讀來讓人的心一點一點地沉重;可是在第七章,作者描繪了一個與他人截然不同卻又藕斷絲連的馮歪嘴子,他成為了灰暗的呼蘭河城上一抹亮麗的顏色。

馮歪嘴子與其他人物藕斷絲連,是因為他本質上和其他人並沒有區別:作為一個小磨坊的磨倌,他娶妻生子後無處安身,妻子死了他不得不獨自拉扯兩個孩子。他和其他人一樣逆來順受,像是低等的植物一樣生存。但是他非常明顯地區別於其他人的一點是,他改變了自己對生活的態度:當別人面對打擊都已經麻木的時候,他仍以積極的態度迎接挑戰;當其他人只著眼於當下的苦難時,他卻帶著美好的願望憧憬未來;當其他人面對絕望只表現出絕望時,他卻能從絕望中找到希望。別人嘲笑他的命運,他不當回事,反而使別人感到恐懼:這樣活著是可能的嗎?世界上有這東西?

有的`,當然有的。正是這種積極面對人生的態度,才使我們擁有了如今的美好生活,才使我們沒淪落到與麻木者為伍的地步。積極是麻木這塊廢墟上生長的薔薇花,歷代各種各樣的人都在堅守它。

比如,在雨果所著的《巴黎聖母院》,卡西莫多就是這樣的一個人,生來就奇醜無比的他遭到了眾人的拋棄與厭惡,被主教收養寄住在聖母院裡。儘管命運對他如此不公,他仍有顆積極追究美的心,最後因為追求所愛之人而死。卡西莫多美麗高尚的心靈最終勝過了他醜陋的外形。

再比如蘇東坡,身為大文豪的他仕途卻一再受挫,接連遭貶。可蘇東坡並未像柳宗元那樣被懷才不遇所困擾,相反,他懷著積極樂觀的心態寫詩自勉,不論在怎樣的困境裡都在為百姓服務:修建蘇堤、烹飪東坡肉、練書法,併成就了一代文豪的佳名。後世學者評論到:蘇東坡的文化已經根植於中華文化,若將它兩根拔起,中華文化將千瘡百孔。

一段積極的人生是思想荒漠上的一朵薔薇,它不僅出現在呼蘭河城裡,在聖母院裡或蘇東坡身上,它早已根植在我們的心中。讓我們積極地面對生活,為這個世界增添一抹生機。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8

呼蘭河傳是蕭紅的一本自傳,主要講述的是蕭紅小時候在幾個家鄉的一些事情。那是一本充滿溫情童趣娘娘到來的回憶性小說。

呼蘭河城不是安祥寧靜的天堂,那裡充滿著無知和愚昧,荒涼的土地上瀰漫著痛苦和絕望。但是她還是用淡泊和有趣的語氣和包容的心處處出出家鄉的種種和童年的事情。她用女性獨特的抒情方式給我們描繪出一個複雜的生活空間。從而折射出悲憫的深度人性讓我們一種以無限廣闊的胸懷來召喚一份真情一份溫暖。

我從“呼蘭河就是這樣的小城,這小城並不怎樣繁華,只有兩條大街,一條從南到北,一條從東到西,而最有名的算是十字街了。”中知逍這句話,承上起下,既起到了總結上文,讓人知道上文所描寫的景象的是呼蘭河,又直接指出了呼蘭河有名的地方是“十字街”,為下文起到了鋪墊的作用,這種為結構嚴謹。

一個名符其實的淘氣包蕭紅的童年,都記在了這本《呼蘭河傳》裡了,它帶給我們她美好的童年記憶。年僅33歲。蕭紅的一生實在是不幸,最美好的也就是童年了。小的時候的她總是讓人有操不完的心,在童年生長的地方最痛愛她的'只有她的祖父,她整天跟祖父在園子裡奔跑、種地、搞惡作劇、來消磨時間。我讀了這本書後,懷念起了自己的童年,現在學習越來越不容易,我逝去的童年也逐漸隨時間忘卻。沒有時間再留念。而這本是卻奇蹟般的讓我想起了我的童年,兩個童年的比較、更是兩個年代和兩個社會的比較讓我鼻子發酸。我也能體會到作者寫這本書時的悲涼。

作昔透過她坎坷的人生歷程來遙看記憶的彌散是原生態的,她回憶起溫曖的“大花園”以及自已家那裡有名的十字街的美,使人感悟到中國傳統文化與傳動生活式中的詩意,美麗跟作者對家鄉的熱愛,依戀和讚美之情。也感覺在開始寫《呼蘭河傳》第一章時就抒發出思想家鄉時的悲涼與他的傷心之情,讀完也會使讀者對作者他感到傷心和難過。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9

她,是東北大地的女兒。19歲那年,正值豆蔻年華的她,背井離鄉,顛沛流離,客死他鄉……父親是冷酷無情的官僚,唯有祖父給予她愛與暖。她有著一個熟悉的名字——蕭紅。

童年,如詩,如畫。

“採一朵倭瓜花,捉一隻綠螞蚱。”童年,祖父的.園子裡,一切是自由自在的,毫無拘束的。“花都開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鳥上天似的。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說話似的。一切都活了。”蕭紅用悠閒輕鬆的筆調,為大自然增添了無限的本領,要做什麼,就做什麼。

第一次認識蕭紅,是在呼蘭河邊通紅的火燒雲裡——“這地方火燒雲極多,一會兒紅彤彤的,一會金燦燦的,一會兒半紫半黃,一會兒半灰半白合色。葡萄灰,茄子紫,這些顏色天空都有,還有些說也說不出來,見也沒見過的顏色。”那時幼稚的我真懷疑她是為畫家——傑出的畫家,因為,只有畫家才能寫下那麼多美麗的顏色。

兒時的生活記憶猶新。

她與祖父一同在園子裡度過的那一段時光,是她一生最美好、最難忘的那段時光,著實令人羨慕。你跟著祖父學詩,可以一遍又一遍地喊著“房蓋被你抬走了”;你讓祖父在井裡為你撈鴨子燒了吃,直嚷:“一隻鴨子怎麼夠?”;你偷偷在祖父頭上戴一朵兒玫瑰花,笑得在炕上直打滾兒……多麼美妙的童年,多麼好玩的祖父啊!

她,蕭紅,一直忍受著命運折磨,寄居哈爾濱,避難青島,成名上海,蟄居東京,重返上海,轉移武漢……幾經週轉,最終客死他鄉。

生命固然短暫,童年卻著實美好。

成語背井離鄉:背:離開;井:古制八家為井,引伸為鄉里,家宅。離開家鄉到外地。如:元·賈仲名《對玉梳》第一折:“送的他離鄉背井,進退無門。又如:背井離鄉,臥雪眠霜。——元·馬致遠《漢宮秋》第三折

成語豆蔻年華:豆蒄:多年生草本植物,比喻處女。指女子十三四歲時。如:唐·杜牧《贈別》詩:“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又如:一遇到女人,可就要發揮才藻了,不是“徐娘半老,風韻猶存”,就是“豆蔻年華,玲瓏可愛”。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10

呼蘭河傳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灰色的筆調,平靜的敘述,暗淡的畫面把我帶入一個小城呼蘭河。

書中作者蕭紅給我們看小城裡的人屈服於傳統,迷信,愚昧,麻木,甚至於殘忍。作者不留情地鞭撻他們,可是也同情他們。

書一開始就交待了東二道街上的大泥坑就是戲劇大舞臺,車翻了,馬陷了,豬悶死了,於是人們忙著抬車抬馬。有人說拆牆,有人說種樹,但未有人說去填坑。也可見這些人是多麼愚昧,不知變通,不知順應社會,順應天意,這是小城人的悲哀,也是當時社會現狀。作者鞭撻他們不去改變現狀,同情他們思想被限制。

書中有一個小孩曾掉入泥坑,是學校校長兒子,人們認為是因為學堂建在龍王廟裡衝撞了龍王所以降罪於人。因此甚至有人不想讓自己孩子上學。可見人們過度迷信,並且在最需要接受教育開放思想的時候不重視教育,說明人們屈服於傳統,愚昧無知。也寫出他們思想閉塞的可憐與悲哀。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老胡家的團圓媳婦。她不過是個十二歲的小女孩,本應是最活潑,天真的年紀卻已為人妻,被婆婆虐待,吊起來打了三個月只為讓她聽話,可以說生不如死,如囚犯一般。更是生病後人們用各種偏方,各種跳大神虐待她,甚至讓她在開水中洗澡,洗一次昏一次,雖看她可憐卻無人願意幫她解脫。最後痛苦悽慘地離開人世。可是婆婆只心疼她自己的錢。作者將人們迷信、愚昧、麻木、殘忍表現得淋漓盡致,也表達了對團圓媳婦的同情,批判了當時惡濁不堪的社會風氣。

其實小城裡的人生性不壞,只不過在這樣社會風氣下鑄就了這樣的他們。

團圓媳婦,王大姑娘,馮歪嘴他們的悲劇都是封建迷信思想,麻木冷漠的社會風氣造成的。呼蘭河是整個社會的`縮影,《呼蘭河傳》用灰色的筆調,平靜的敘述,暗淡的畫面描繪了當時黑暗社會,用司空見慣的故事批判了封建禮教,社會風氣,麻木冷漠的人性,讀來讓人唏噓感嘆,心情久久不能自已!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11

有個小姑娘整天在祖父身後轉來轉去,祖父在後花園幹活兒的時候,她就搗亂,祖父教她念詩,她喊得津津有味,兩個黃鸝鳴翠柳,硬生生被她說成兩個大梨子鳴翠柳!哈哈,和我一樣是小吃貨一枚的她是誰?她就是民國時期的才女,被魯迅先生極力推薦的作家蕭紅。

生於呼蘭河,在人生最後兩年的時光用文字編織了兒時家鄉的夢,她用對生命的熱情譜寫了:她家的院子,呼蘭河小城,祖父,小團圓媳婦兒,有二伯,馮歪嘴子。那是她祖父的園子,在這裡,一切都是自然的,無拘無束,有愛著她,慣著她的祖父。我想,此時的小蕭紅一定很快樂。園子以外呢?小城裡的人卻一個比一個荒涼,一個比一個無助。那麼美好的後花園,那麼無助的呼蘭河小城

媽媽見我看時傷心,就說:舊社會的呼蘭河糟蹋人啊,你還是別看了!說也奇怪,蕭紅筆下的人物身世雖淒涼,但透過她火熱的文字,我似乎看到了她一直在找尋希望。

她說:花開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鳥上天了似的,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說話似的,一切都活了!黃瓜願意開一朵黃花就開一朵黃花,願意結一個黃瓜就結一個黃瓜,就是一朵花也不開,也沒有人問它。多美好的文字,她一定特別想念她的祖父,一定特別嚮往自由。

正如同生活中的我,也喜歡大自然裡的無拘無束。一有空閒,便常常跟著爸爸一起侍弄他精心培養的盆景花草,這是菖蒲,那是紫藤,還有梨花、梅花、玉簪花,我樣樣知曉。如果爸爸有了興致,偶爾還能蹭到山上,到小溪抓抓小蝌蚪,看蟋蟀打架的.機會,我要是和小蕭紅認識,一定有聊不完的話!不同的是,我們對於得到自由太容易了,而這份自由、快樂,只是作者顛沛流離的一生中最為美好的一段兒時的回憶,是她如黑夜般寂寞生活中唯一的一點亮色。

時代變遷,斗轉星移,新時代的我們不用再經歷呼蘭河小城人們的苦難,封建社會的壓迫。這個暑假與《呼蘭河傳》相遇,給我的成長留下了一份美好的回憶,我不禁覺得讀書學習是多麼幸福的事兒!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12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親情故,兩者皆可拋。”親情是比生命還要珍貴的一種情感,讓人感到溫暖。親情最好的詮釋,也許就在這本《呼蘭河傳》中,它維繫在一

個一生勤勤懇懇的老人與一個享有“民國四大才女”美稱的女人之中。當你翻開這本書,心頭定會漾起一絲洶湧澎湃卻又波瀾不驚的無言感動……

這是一個發生在東北哈爾濱黑土地上的故事。她叫蕭紅,出生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地主家庭;他叫張維楨,一個把孫女照顧地無微不至慈祥老人。書中屢屢描述祖父與蕭紅的

生活,老祖父總是那麼平易近人,從不與年幼的蕭紅計較,用一顆寬容的心,給了蕭紅一個充滿趣味的童年。這裡,有祖孫倆學唐詩,你一句我一句的溫暖課堂;有祖孫倆拿起農

具幹活的熱鬧場景;有小蕭紅誤把狗尾巴草當做麥穗的搞笑情節……祖父特別愛笑,他用微笑給早年喪母的蕭紅一個完美的童年。文中處處可見描述祖父笑的句子,那笑容,是呼

蘭河人民特有的一種充滿信心,期盼美好的微笑;那笑容是一片晴朗的天空,映出了蕭紅的'快樂童年。

我不由得想起了我的爺爺,我和爺爺相處的時間不長,有時爺爺會在週末騎著摩托車來看望我們。每次見面他都會笑盈盈地問:“蟲蟲啊,有沒有考100分啊?”有什麼好吃

的,他都捨不得吃,非要留下來送給我吃。後來,家中添了一輛汽車,車子剛買回來時,調皮的我在汽車裡鑽來鑽去不慎撞了頭,爺爺第一個走來安慰我,他的關心就像一張創口

貼,治癒我的傷口並給我依靠。爺爺脾氣特別好,面對困苦的生活從不怨天尤人,當他不幸患上癌症與病魔抗爭被降服時,也是面帶微笑的。爺爺生病時,我陪在他身邊的時間非

常少,現在想念爺爺時只能看看照片。爺爺,下輩子,我還要做您的孫女。

祖孫情,濃濃的情,千絲萬縷的情。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13

《呼蘭河傳》被作者蕭紅用一層憂傷之紗矇住了。通讀全文,總能隱隱約約感到些許悲悽,但又是那麼捉摸不定。是什麼讓她含淚愁悶?

小團圓媳婦死了,不知是被打死的,還是被“救”死的,我看八成是被老胡家的街坊鄰居給折騰死的。街坊鄰居們和老胡一家都是為了小團圓媳婦好,這不難看出,他們都想把她管教成一個傳統化的媳婦,所以才打她,在她生病時又都幫著出點子,雖是瞎出主意,但也是一片好心,只是結果不大好,在他們無所知覺的情況下,其實是把小團圓媳婦推到了鬼門關。

小團圓媳婦只是傳統保守的封建思想的一個犧牲品罷了,當然不只她一個,在那個時期恐怕還是有很多的。別指責呼蘭河小城的人們,他們也是無辜的,他們也只是受到了封建思想的荼害罷了,他們也是可憐人。他們是無知的,是愚昧的,是保守的,是腐朽的,但同時也是善良的,富有同情心的,這就使得他們有了“愚昧的善良”。愚昧的善良比單純的惡毒更可怕,我一直這麼認為。惡毒令人憎恨,但愚昧的善良不同,它其實是惡毒的一個分支,只是掛上了“善良”的頭街,因為愚昧無知,所以總是被人們諒解。正因為人們對它的縱容,它才會一次又一次地變相地“殺人”。

既然說到了小團圓媳婦,談到了愚昧的善良,就不能不提小團圓媳婦的婆婆。道家曰:“人性本善”。話是不錯的,人的心在前期的確是善良的,但注意,是“本”,人心到了後期就會被黑暗的社會腐蝕了,變異成“愚昧的善良”,小團圓媳婦的婆婆無疑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她是不把小團圓媳婦當人看的,甚至把她貶得連動物也不如。不過她到底還有些良心,不然也不會花大錢給她媳婦治病,但盡花得是些冤枉錢,藥方子荒謬到了極點。婆婆是不知道的.,正因她愚昧的善良才間接導致了她媳婦的死。這個婆婆在書中是個反面人物,是當時社會上眾多婆婆的影射。由此可見,愚昧的善良坑害的人不在少數,說它比惡毒更毒也就不為過了。麻木的思想,麻木的人,使得愚昧的善良肆無忌憚地在世上橫行霸道。

愚昧的善良,它同惡毒並肩走在一起,狀如親兄弟……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14

放假了,抱著從圖書館借的書回到了家裡,記憶中腦海裡仍然浮現著《我和祖父的園子》中那個名叫蕭紅的小女孩的調皮可愛,一向想去認真地讀讀她寫的那本《呼蘭河傳》。

灰色的色彩,平靜的敘述,黯淡的畫面把我們帶到了二十世紀初的小城呼蘭河,這個小城並不繁華,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來回迴圈地走。在故事發生的小村莊裡,到處都顯得那麼蕭條:灰色的天空,灰色的畫面,灰色的人生。整個村莊就像是籠罩在一片黑暗的天地中,烏雲蔽日,見不得半點陽光。在那裡,到處可見由於人們的無知、愚昧而引發的一場又一場的災難,人們只是為了活著而活著,為了死去而死去。一個又一個畫面,一個又一個杯具地出現,讓我不明白該如何去評判哪個更值得我同情,哪個更值得我痛恨。

在東二道街上有個大泥坑,六七尺深,人們和家畜無論是在晴天,還是在下雨天都會遭受到災難,淹死過小豬,用泥漿悶死過狗,悶死過貓,雞和鴨也常常死在那裡邊。人們說拆牆的有,說種樹的有,但從來沒有任何一個人想過把泥坑填平。這是在文章的第一章所出現的一個鏡頭,它讓我感慨:多麼愚昧的人民呀!在他們的腦海裡就要順應社會,順應天意,人是不能違抗天命的,這不能不是他們的悲哀!

在作者的描述中她的童年生活是歡樂的,但也是寂寞的,她的活動地就是後院的'那個大花園。在這座大花園裡,作者和祖父一齊玩耍,一齊幹活,童年的生活充滿了樂趣。這也不由得使我想到了自我的童年,那充滿溫馨的一段時光。在每個人的記憶裡,童年像一幅畫,像一首詩,像一曲歌。在童年裡,我們能夠自由地玩耍,沒有煩惱,沒有紛爭。春天,我們能夠在三月春風的吹拂下去放風箏;夏天,我們能夠在游泳池裡去享受水的清涼;秋天,豐收的季節來到了,我們能夠品嚐美味的水果;冬天,我們能夠和雪人去親近,享受那晶瑩的世界。

相比較,我們的童年更是幸福的,我們更是幸運的。這更讓我感受到了蕭紅在離開家鄉來到香港後,她更加懷念自我的故鄉和童年,用自我那輕盈的文筆寫下了這篇文章,沒有什麼幽美的故事,但處處是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