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逍遙遊》讀後感9篇

讀後感1.83W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逍遙遊》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逍遙遊》讀後感9篇

《逍遙遊》讀後感1

前幾個星期,老師給我們發了一本書,名叫《童話莊子·逍遙遊》的書。這本書很薄。是一篇童話。只有差不多200頁。剛開始覺得很無聊。但一翻開書,就再也停不下來了。裡書面不僅有有趣的內容,還有好看的插圖。讓讀者一讀就好像進入了這故事的世界。

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主人公施小惠為了抓蝴蝶闖入了一片柵欄,進去之後發現了,在一座石頭上坐著一個白鬍子老爺爺,自稱莊周。他把施小惠,誤認成了老友惠施。並把它和施小惠,變成了各種各樣的小動物,進行了一次對施小惠來說史無前例逍遙遊。這本書裡面我最喜歡的人物就是白衣老人莊周。因為他個性自由,與我的.個性非常相像。我還覺得,作者把莊子寫的勝似神仙。莊子他是一個春秋戰國時期的人物,他跟梁山伯與祝英臺根本不是在一個時代的,而在這本書中,莊子卻認識梁山伯與祝英臺,他們一同變成蝴蝶一起在天空中飛翔。此外,作者還在這本書裡,引用了許多《莊子》裡面的名言。讓讀者學到了很多莊子對生活方面的認識。不僅如此,作者還在這本書里加了一些自己改編的古老歷史神話故事。讓讀者讀起來既有新鮮的味道,也有古老的味道,回味無窮。

說到《莊子》,我就想到了這句話,“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 我在許多文章中都看到有點評過。我認為這句話的意思是。天和地把萬物一起生下,萬物與我都是一個本體而沒有區別。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莊子的謙虛。

故事中的逍遙遊非常精彩,但人生中的逍遙遊,還要比故事中光彩許多。而且,它,還在待續著呢……

《逍遙遊》讀後感2

《逍遙遊》是莊子的一篇作品,在國中的時候就學過這篇文章,當時沒有那麼多感受,而現在再次讀這一個作品讓我又有無數的感慨。讀完後不得不佩服這個在兩千年的人的想象力豐富。

莊子的眼中的逍遙是一種“無待”,就是不需要依賴任何外部條件達到逍遙遊的'一種境界。莊子說“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他們都是“無待”之人。《逍遙遊》講了幾個故事,有一隻非常大的'鳥叫鵬,它每一次起飛都要海上起很大的風。莊子認為要自由自在的話那就要學會擺脫束縛,而能夠看到九天之高的大鵬卻無法擺脫束縛,它沒有能夠做到逍遙。而嘲笑大鵬的蜩、學鳩、斥鴳,認識不到大鵬南飛的目的意義,它們甚至瞧不起大鵬。他們更加無法做到逍遙。

作者還闡釋了目的和工具的相對性。一杯水可以浮起一根草,要想浮起一個杯子一杯水是不夠的。郊遊要一天的乾糧,周邊遊需要一兩天的乾糧,長途遊則需要更多的乾糧。工具有助於實現達到目的,反過來說,目的由受限於工具。人一旦有目的,也就受限於實現目的的工具。要想實現自由,那就要摒除目的,人生就不要有所求。無意義的意義,就是生命的大自由,就是像神人那樣,不關世事,自由自自地活在世俗之外。

讀完《逍遙遊》我感受到莊子的想象力豐富,在我們的一生只能有一次,如果為一些小事束縛的話,是在是不值得的。那麼我們應該怎樣過完我們的一生,確實應該是值得我們去思考的。我們要獲得真正的逍遙就要擺脫侷限性。雖然我們可能做不到“神人”,“聖人”和“至人”但是我們可以做好自己。面對逆境,我們應該將所有的事情看做非常正常。不要因為一時失意而讓自己失去信心。

《逍遙遊》讀後感3

莊子在《逍遙遊》中提出了”至人,神人,聖人”的生活意境,逍遙遊作為莊。思想的最高境界,也是莊。學說的最高理想。作品描寫了一個哲學意識上天入地以求索宇宙的祕密後倦極而返的心理經歷。

作者首先通過描繪一系列具體的事物和三個不同層次的人物來反覆申明絕對自由的難得,借鯤鵬和蜩鳩的對比,來說明大小的'分別,破除一般人見小不見大的觀念,並指出:唯有“無己”的“至人”才能做到逍遙遊。

接著塑造了一個神人的形象,使逍遙遊的“至人”具體化。莊。賦予了這個神人最美的外表和最好的品質,她是莊。逍遙理想的完美體現者。然後則極為生動幽默地寫了莊。與惠。論辯有用與無用、小用與大用的情況。莊。認為小用不如大用,無用就是大用,只有“無所可用”,才能“物無害(之)者”,在“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永作逍遙遊。

讀完全篇,可以理解到:逍遙遊是指無所依賴、絕對自由地遨遊永恆的精神世界。這讓我想到:現實生活中,人們或是為了名利勾心鬥角,整天生活得惶惶不安;或是沒有人生目標和精神支柱;或是注重物質的享受,忽略了精神上的提高。

越來越方便快捷的現代生活方式讓我們在享受它的同時也失去了很多美好的追求。有些人捨不得花上一個小時看一本好書,更樂意做的是去泡網咖,或是去麻將桌前搓一小時。

社會的進步讓人們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然而社會的進步更需要強大的精神文明來支援和推進。所以,當我們有閒暇時,不妨捧起一本好書,全身心投入地去讀它,理解它,做一個現代的”至人,神人,聖人”,在自己的精神世界裡暢遊。

《逍遙遊》讀後感4

古往今來,人們都在追逐一個夢想——自由。從個體來說,柏拉圖追求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國”,孔子追求“從心所欲而不逾矩”的精神境界;從民族來說,無數被壓迫人民為爭取自己民族的自由獨立而奮起反抗不惜流血犧牲;從國家來說,人們為尋求不斷髮展提出自由新口號:經濟要求發展“自由貿易”、“自由競爭”,一實現經濟的健康發展,政治要求“自由民主”以謀求更廣泛人民利益,文化也也同樣要求自由的空氣、自由的呼吸、以達到“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文化繁榮面貌……人們心中對自由的呼聲從古一直綿延至今,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愈加洪亮,然而,自由到底是什麼?自由在哪裡?怎麼實現自由?我們心中久久的疑惑誰來解開?

那麼不妨靜下心來,漫步於幽靜的樹木或湖畔,來品讀一番莊子的《逍遙遊》,聆聽那從遠古而來的期盼,來體味自由的馨香,任心思自由徜徉於天際。

《逍遙遊》是《莊子》書中的首篇,也是莊子本人的代表作。在上《莊子研究》課程的.時候,我認真地聽老師解讀了《逍遙遊》這篇文章,在深入閱讀之後,我覺得莊子的確不愧是影響漢文化甚深且遠的一代思想家,其中闡述的觀念也在數千年以下不斷的對後世產生影響。另外,莊子也不僅是一位思想家,他更是一位重要的散文家,這篇《逍遙遊》看似雜亂無章,但是卻有中心思想貫串其中:他就是要人們不要一直被名韁利索牽絆住,更不要人云亦云的迷失在世俗的觀念或是現實取向的功利價值觀之中。

《逍遙遊》讀後感5

莊子在《逍遙遊》中提出了”至人,神人,聖人”的生活意境,逍遙遊作為莊子思想的最高境界,也是莊說的最高理想。作品描寫了一個哲學意識上天入地以求索宇宙的祕密後倦極而返的心理經歷。

作者首先通過描繪一系列具體的事物和三個不同層次的人物來反覆申明絕對自由的難得,借鯤鵬和蜩鳩的對比,來說明大小的分別,破除一般人見小不見大的觀念,並指出:唯有“無己”的“至人”才能做到逍遙遊。接著塑造了一個神人的形象,使逍遙遊的“至人”具體化。莊子賦予了這個神人最美的外表和最好的品質,她是逍遙理想的完美體現者。然後則極為生動幽默地寫了莊子論辯有用與無用、小用與大用的`情況。莊子認為小用不如大用,無用就是大用,只有“無所可用”,才能“物無害(之)者”,在“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永作逍遙遊。

讀完全篇,可以理解到:逍遙遊是指無所依賴、絕對自由地遨遊永恆的精神世界。這讓我想到:現實生活中,人們或是為了名利勾心鬥角,整天生活得惶惶不安;或是沒有人生目標和精神支柱;或是注重物質的享受,忽略了精神上的提高。

越來越方便快捷的現代生活方式讓我們在享受它的同時也失去了很多美好的追求。有些人捨不得花上一個小時看一本好書,更樂意做的是去泡網咖,或是去麻將桌前搓一小時。

社會的進步讓人們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然而社會的進步更需要強大的精神文明來支援和推進。所以,當我們有閒暇時,不妨捧起一本好書,全身心投入地去讀它,理解它,做一個現代的”至人,神人,聖人”,在自己的精神世界裡暢遊。

《逍遙遊》讀後感6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千里也。——題記

偶然間讀到莊子的《逍遙遊》:北海有一種魚,他的名字叫鯤,鯤身軀龐大,不知道它有幾千裡。變成鳥後,他的名字叫鵬,鵬的背脊,不知道它有幾千裡,展翅奮飛,它的翅膀像懸掛在天空的雲,這種鳥海水運動時就將遷移,藉助風力飛往南海,南海是天然形成的水池。大鵬向南海遷移的時候拍打水面,激起的水浪達三千里,乘著旋風盤旋飛至九萬里的高空,憑藉著六月的大風離開。而山野中的霧氣,空氣中的塵埃,都是生物用氣息吹拂的結果,天色亦藍是它真正的顏色嗎?還是因為天空高遠而看不到盡頭呢,大鵬從天空往下看,也不過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樣罷了。

人亦是如此,覺得自己可以鵬程萬里,卻不好好行動起來,到頭來本以為自己與大鵬和鯤一樣高高在上,最後,卻是白日做夢,徒勞無功。

還有一些人,不覺得自己鵬程萬里,卻比一般人都要用功,笨鳥先飛,最終扶搖直上,成為受人尊敬的偉人。

看海天一色,是否也該想一想自己的行為舉止,做的每一件事是否滿意,過的'每一天是否充實,只有全力以赴做好一件事,才能做好一切;只有認認真真的對待自己,才能真正地扶搖直上九萬里。

所以,同學們你們是否憧憬學霸那樣的鵬程萬里,是否希望像偉人那樣扶搖直上,那你是否真正的做好了每一件事呢,如果沒有,那就請從現在開始,做好每一件事吧。千萬不要讓懶惰拖了你的後腿,不要讓各種藉口成為你的絆腳石,我們每個人都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鯤鵬一樣的存在!

《逍遙遊》讀後感7

莊子在《逍遙遊》中提出了”至人,神人,聖人”的生活意境,逍遙遊作為莊思想的最高境界,也是莊學說的最高理想。作品描寫了一個哲學意識上天入地以求索宇宙的祕密後倦極而返的心理經歷。

作者首先通過描繪一系列具體的事物和三個不同層次的人物來反覆申明絕對自由的難得,借鯤鵬和蜩鳩的對比,來說明大小的分別,破除一般人見小不見大的觀念,並指出:唯有“無己”的“至人”才能做到逍遙遊。

接著塑造了一個神人的形象,使逍遙遊的“至人”具體化。莊賦予了這個神人最美的外表和最好的'品質,她是莊逍遙理想的完美體現者。然後則極為生動幽默地寫了莊與惠論辯有用與無用、小用與大用的情況。莊認為小用不如大用,無用就是大用,只有“無所可用”,才能“物無害(之)者”,在“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永作逍遙遊。

讀完全篇,可以理解到:逍遙遊是指無所依賴、絕對自由地遨遊永恆的精神世界。這讓我想到:現實生活中,人們或是為了名利勾心鬥角,整天生活得惶惶不安。

或是沒有人生目標和精神支柱。

或是注重物質的享受,忽略了精神上的提高。

越來越方便快捷的現代生活方式讓我們在享受它的同時也失去了很多美好的追求。有些人捨不得花上一個小時看一本好書,更樂意做的是去泡網咖,或是去麻將桌前搓一小時。

社會的進步讓人們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然而社會的進步更需要強大的精神文明來支援和推進。所以,當我們有閒暇時,不妨捧起一本好書,全身心投入地去讀它,理解它,做一個現代的”至人,神人,聖人”,在自己的精神世界裡暢遊。

《逍遙遊》讀後感8

一提到莊子,我們就會想到他的《逍遙遊》。

小時候,曾在語文書上讀過簡化版的《鵬程萬里》,卻從沒有真正感受過“乘物以遊心”的逍遙,從沒有真正感受過那種“獨於天地精神往來”的淡泊。

莊子一生貧而不窮,家住陋巷,以織草鞋為生,有時甚至無米下鍋,要向人借糧。但是他卻能隨心所欲,自得其樂。生不逢時,如之奈何?就是這樣一個一貧如洗的人,斷然拒絕了楚王送上門的相國之位。自稱寧願做一隻在淤泥中拖著尾巴、自由自在的烏龜,也不願意當供奉在廟堂上,受人尊敬的龜甲。所以莊子選擇了“無為”,敢於從容面對隨之而來的.寂寞和貧困,在天地間隨心所欲,逍遙自在,達到心靈所追求的高度與境界。

《逍遙遊》是全書的精髓,開門見山點出“逍遙”的境界,“遊”的狀態。鵬程萬里,扶搖直上,看似逍遙,其實都是“有所待”,不自足。一旦時不我與,則無法成功。如何才能超脫?莊子提出“乘天地之正,御六氣之變,以遊無窮”。也就是說,心靈順應天地大道,跳出萬物束縛,無物,無我,無功,無名,與天地精神相往來,逍遙自在。

其實,生活都一樣,只是每個人看待生活的角度不同而已。在每個人面前,生活都是不同的色彩,只在於你是如何去看待、如何去面對。所以,胸懷博大是莊子、是《逍遙遊》給我們上的第一課。

《逍遙遊》中塑造的境界永遠是沒有邊界的。天地大道,發乎自然,莊子於虛靜中揮灑他的放誕,於達觀中流露出些許狡黠,讓我們用一生的體溫去溫暖這個智慧的名字,漸行漸遠,隨著莊子去“乘物以遊心”“獨與天地精神往來”。

當感受到心靈的疲倦與束縛時,讓我們靜下心來,跟著莊子一起展開一次心靈的逍遙遊……

《逍遙遊》讀後感9

莊子在《逍遙遊》中提出了”至人,神人,聖人”的生活意境,逍遙遊作為莊子思想的最高境界,也是莊子學說的最高理想。作品描寫了一個哲學意識上天入地以求索宇宙的祕密後倦極而返的心理經歷。

作者首先通過描繪一系列具體的事物和三個不同層次的人物來反覆申明絕對自一由 的難得,

借鯤鵬和蜩鳩的對比,來說明大小的分別,破除一般人見小不見大的觀念,並指出:唯有“無己”的“至人”才能做到逍遙遊。接著塑造了一個神人的`形象,使逍遙遊的“至人”具體化。莊子賦予了這個神人最美的外表和最好的品質,她是莊逍遙理想的完美體現者。然後則極為生動幽默地寫了莊子與惠論辯有用與無用、小用與大用的情況。莊子認為小用不如大用,無用就是大用,只有“無所可用”,才能“物無害(之)者”,在“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永作逍遙遊。

讀完全篇,可以理解到:逍遙遊是指無所依賴、絕對自一由 地遨遊永恆的精神世界。這讓我想到:現實生活中,人們或是為了名利勾心鬥角,整天生活得惶惶不安;或是沒有人生目標和精神支柱;或是注重物質的享受,忽略了精神上的提高。

越來越方便快捷的現代生活方式讓我們在享受它的同時也失去了很多美好的追求。有些人捨不得花上一個小時看一本好書,更樂意做的是去泡網咖,或是去麻將桌前搓一小時。

社會的進步讓人們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然而社會的進步更需要強大的精神文明來支援和推進。所以,當我們有閒暇時,不妨捧起一本好書,全身心投入地去讀它,理解它,做一個現代的”至人,神人,聖人”,在自己的精神世界裡暢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