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星星離我有多遠讀後感(通用17篇)

讀後感1.36W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星星離我有多遠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星星離我有多遠讀後感(通用17篇)

星星離我有多遠讀後感 篇1

晴朗夜裡,月亮散發的柔和微光與點點繁星相融,佈滿深邃的天空,或明或暗的星星閃爍跳躍。曾經,這樣的夜空無數次呈現在人類面前,引起人類思考。

現在,我像古人一般仰望星空,也不禁思考:太陽離我們有多遠?星星看起來比太陽暗,那它離我們更遠嗎?人們怎麼測量距離?銀河系多大?我帶著一切關於星空的初映象和不解問題,打開了《星星離我們有多遠》。

在沒有發達科技的.以前,這些問題很難解決。但仍有不少科學家能用各種方法測量。公元前240年,埃拉托色尼就測量出地球大小;十八世紀,拉卡伊和拉朗德用“三角法”測出地月距離;二十世紀人們更是用“三角視差”、“分光視差”、“造父視差”等方法,一次次擴大測量範圍,知道了銀河系的形狀與長度,知道了宇宙的大小。

宇宙實在太大了,就是太陽與地球的距離也要光走八分鐘;太陽向最近鄰居“比鄰星”打招呼也要光走4年,更何況銀河系的10萬光年,宇宙的超過幾千億光年呢?地球只是無數顆行星中的一個,這使得人們更加渴望瞭解宇宙,瞭解宇宙之外,這個跳出常理的嶄新天地。

幾百年來,不少科學家前仆後繼,為探索星空,探索宇宙付出常人難以想象的努力,克服了太多艱辛與困難。經過一次次實踐才得出最後結論。我為他們崇高、嚴謹,實事求是敢於批判的科學精神,鍥而不捨的堅持而深深的感動與敬佩,也為人類的智慧所歎服。

關上書本,我抬抬頭,天空越發深藍,星星彷彿近在眼前,這是一個我不曾瞭解的新世界。我深刻體會到星空帶給我的震撼與美好,以及書本給予我的天文知識的巧妙。

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如今科技發達,卻仍未發現宇宙的邊緣,人類現在只是跨出了第一步。但在遙遠未來,也許我們能做到更多,能跨出太陽系,發現無窮宇宙的盡頭。

星星離我有多遠讀後感 篇2

夜晚,漫天星星在頭頂閃爍。每當我仰望星空時,總會有一個問題,星星離我們有多遠?《星星離我們有多遠》敘述瞭如何用三角法測量一些天文目標的距離、開勒普定律、金星凌日、恆星和光行差等,書中還插入了不少有趣的故事、圖片。使這本書看起來生動有趣,讓讀者遨遊在星河中無法自拔。

《星星離我們有多遠》就像“量天尺”為我們量出每個變星、每個星系、每顆星系離我們的距離,讓我們真實地認識到宇宙的巨大。也讓我們對太空的好奇更近一步。各類物理模型、變星的.“周光關係”星系的“紅移”規律等等,讓我們看到了天文人的勤奮、努力甚至一代又一代的堅持真理,為我們探索星空奠定下一個又一個里程碑。

從變星到超新星,從德謨克利到康德,一個個生動的歷史故事,一個個行星的發現都是成千上萬個天文人的付出,他們不僅讓我們看到了完整的星系,瞭解了更多天文知識,也讓我們有了探索星系的動力。

《星星離我們有多遠》為我們介紹了某些變星的變光周期、星等和絕對星等的概念、恆星光譜與星等的關係、分光試差法的可行性與侷限性、球狀星團……讓你不禁為科學家的巧妙方法拍案叫絕。

星星離我們非常遙遠,我們看得見,卻摸不著,但我們不會停下探索的腳步,掩卷回味,古往今來,人們仰望天空,繁星點點,耿耿天河,天街夜色,秋夕迷人,多少人在這美如畫卷的景色中陶醉。

星星離我有多遠讀後感 篇3

大家知道星星離我們有多遠嗎?上星期我讀了《星星離我們有多遠》這本書,書裡面講了不少天文方面的知識,讓我瞭解了不少。

書中講了銀河系中的星團有上百萬顆星星,他們組成了一個團隊。星星有的離我們遠,有的離我們近,星星的亮光看起來越亮,就離我們越近。最遙遠的星系離我們有一百多億光年。

這本書是科普名家卞毓麟所寫的,它是一本寫天文的書,《星星離我們有多遠》裡的“星星”並不是單純的只我們看到的星星,而是指宇宙的星座、太陽、月亮……這本書寫得非常好,將我們引入神祕的天文學的大門。天文學是一門奧妙無窮的、令我們神往的學科,它要研究的東西是看得見、摸不著的`。這本書利用一些現代化的東西和以前的遐想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夜晚,天空中的繁星閃爍,誰能告訴我,星星離我們有多遠?那一顆顆奇形怪狀的星星,讓我們探索太空的奧祕。一個個偉人為這個事業奮鬥著,他們用信念將宇宙探索。到了21世紀,人們仍向銀河系發起進攻……這本書我看的還不是太懂,但卻在我心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本書語言優美,內容豐富,讓我們在看書時放不下手。如果有機會,請你也看看這本書,來一睹為快吧!

星星離我有多遠讀後感 篇4

開啟卞毓麟寫的少兒科普書——《星星離我們有多遠》,就可以讀到大文豪郭沫若優美詩歌大作——《天上的市街》,吊著我胃口,吸引著我讀下去。作者用文學手法講述天文知識,如光年,秒差距,星座、亮星、銀河系等概念,如何測量月亮距離和如何飛出太陽系等有趣的知識。書中天文名人的'故事特別吸引人。如發明望遠鏡的伽利略,還有日心說與地心說之間的鬥爭,充滿血腥。布魯諾被羅馬基督教廷活活燒死,伽利略被軟禁。但是人們一時錯誤的認識,是永遠阻擋不住真理的。一代科學家為了堅持真理,付出沉重代價,包括生命。

布魯諾為真理而堅持著。我想,人固有一死,或輕於鴻毛,或重於泰山,為真理而死就是天上的星星,受人仰望。每當夜晚,遙望著那閃爍的星星,淚溼滿襟。

再當我看到《銀河系的真正發現》一章時,知道英國德裔天文學家威廉·赫歇爾,太偉大了!他自制口徑1.22米,長達12米反射望遠鏡,發現天王星、土星二顆兩顆衛星和天王星兩顆衛星。他於1783年巧妙地發現太陽也有自行,論證了太陽以17.5千米每秒速度朝武仙座方向前進,他把哥白尼太陽中心論又推進一大步。人們自然會得出結論:太陽也不是宇宙的中心,也許,整個宇宙根本沒有中心吧!

當然,書中一些內容,目前我還讀不懂,如大地三角法測量和開普勒與他的三大定律等等。他們運用了一大堆數學公式、推算方法和天體物理知識。但這也讓我明白了想當一個天文學家要有紮實的數學功底和敏捷而嚴密的思維啊!在此之外,對天文感興趣也很重要,更重要是還要有一顆恆心,長年累月,艱苦地觀察天象,當天文學家要付出一生的心血。

宇宙啊!你到底有多遠!

星星離我有多遠讀後感 篇5

大家知道星星離我們有多遠嗎?上個星期我讀了《星星離我們有多遠》這本書,書裡面講了許多天文方面的知識,通過閱讀我瞭解了不少的東西。我認識了許多原來不知道的很多星星和星座,新認識的星星有:愛神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書裡面講了銀河系中的星團有上百萬顆星星,它們組成了一個團隊,就像警察分成幾個團隊一樣,星星們有的離我們遠,有的離我們近,星星的亮光看起來越亮,就表示這顆星星離我們就越近,星星的亮光看起來越暗,就表示著這顆星星離我們越遠。最遙遠的星系離我們達一百多億光年。

月亮,是人類飛出地球、步入太空的第一個中途站,是人類迄今在地球之外留下足跡的唯一星球。月亮,彷彿是一盞不滅的“天燈”。書中的一首詩叫“天上的市街”寫的非常的美,好象把我們帶入美麗星空的意境中。

閱讀完這本書,雖然學習了一些東西,但書中講的好多知識我還不明白。不知道什麼叫“勾股定理”,也不知道“光年”的距離,但是我以後通過學習肯定會搞明白的。我很高興和這本書交朋友,以後,我要學習更多的天文知識。

這本書是科普名家卞毓麟所寫的,它是一本寫天文學的書,《星星離我們有多遠》裡的“星星”並不是單純的指我們看到的星星,而是指宇宙中的星座,太陽呀、月亮呀這些東西。這本書寫得非常的好,將我們引入神祕的天文學的大門。天文學是一門奧妙無窮的、令我們神往的學科,它要研究的東西是看的見、摸不著的',但它用這些看的見、摸不著的東西令我們神往。這本書利用一些現代化的東西來和以前的遐想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表現了作者對天空的喜愛和人們對天空的讚美。而且這本書語言優美,內容豐富,讓我們在看書的時候放不下手。如果有機會,請你也看看這本書!

夜晚,天空中的繁星閃爍,誰能告訴我,星星離我們有多遠?那一顆顆形狀各異的星星,在讓我們探索太空的奧祕。一個個偉人為這個事業奮鬥著,他們的信念將宇宙探索。到了21世紀,人們仍在向銀河系發起進攻……這本書我看得還不是很懂,但是我覺得看後在我的記憶深處已經留下一個個流光溢彩的畫頁。對我以後的學習和生活都有一定的好處,所以也請你一睹為快吧!

星星離我有多遠讀後感 篇6

小的時候,每天夜晚來臨,抬起頭來看到那一閃一閃的小星星,它總是令我充滿了著迷。我常常想:星星到底離我們有多遠?這個困惑了我許久的問題,在這個暑假找到了答案。

暑假期間,我閱讀了《星星離我們有多遠》這本書,是天文學家卞毓麟寫的。它講述了關於天文方面的許多問題,是一本寫天文學的書。讓我對天文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星星離我們有多遠》裡的星星並不是單純的指我們所看到的“星星”,而是指宇宙中的星座呀,太陽呀,月亮呀這些東西。這本書寫的非常的好,將我引入了神祕的天文學的大門。讓我發現天文學是一門奧祕無窮,令人神往的學科。

作者把歷代天文學家創造“量天尺”的過程娓娓道來,介紹了從近處的月亮到極遠處的類星體的距離的量、估,包含了大量的天文知識和歷史知識。本書的故事性極強。使人能較好的.理解,並且增強了我們閱讀的興趣。

即使這樣,我仍舊有許多不明白的地方,例如:什麼叫“勾股定理”,“光年”的距離是多少,什麼又叫“三定律”?但是我以後通過學習,一定會搞明白的。

通過閱讀了這本書,我明白了:我們做事要持之以恆,不能半途而廢。如果是你喜歡的事情,更不能放棄,即使它的回報再小,甚至沒有。而且要具有探索的精神和求知的慾望,最重要的是要有吃苦耐勞的毅力,具備了這些能力後,你就會離成功近了一大步。

夜晚,天空中的繁星閃爍,那一顆顆形狀各異的星星,在讓我們探索太空的奧祕。我合上書本,誦起了郭沫若的詩:“遠遠的街燈明瞭,好像閃著無數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現了,好像點著無數的街燈。”

星星離我有多遠讀後感 篇7

我曾嚮往牛郎織女的純美愛情,殊不知他們間有遙不可及的距離;我曾厭惡赤鴉散發出的刺眼光芒,殊不知這是千千萬萬生物生存的希望;我曾憧憬星星的晶瑩透亮,那麼星星離我們到底有多遠呢?書中自有黃金屋,它會告訴我們答案。

《星星離我們有多遠》這本書中,以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了在浩瀚無垠的宇宙中,我們不曾瞭解的奇幻變化與知識,讓枯燥的天文知識和歷史知識變得有趣,它講述了完整的科學過程,使讀者不但知其然,而且更知其所以然。是今朝與昔日的一次天文交流,巧妙地做到了“歷史的”和“邏輯的”統一,在讀者通曉科學思想發展的同時,也領悟了科學精神之真諦。整本書語言質樸無華,沒有盲目追求華麗和堆砌辭藻,以“知識為本”、“知識就是力量”傳遞給人們科學的力量。

在沉浸於探求到答案的喜悅之中,我們不能忘卻科學家背後的努力與辛酸。這小小一個數值,可能是許多科學家窮極一生追求的理想與目標,是他們為之付出生命的答案,是他們不惜與全世界為敵的謎底。整個歷程中有“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心甘情願,有“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的貫徹始終,有“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矢志不渝。他們對真相、對未知、對事實的渴求,是用言語難以形容的。正是這種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做到了比在“一根頭髮絲上雕刻出雄壯場面的畫卷”都有過則無不及,這是人類無窮智慧的'象徵,是科學家努力的結晶。

宇宙的奧妙我們無法想象,但不可否認,這必然是琳琅滿目的。就正如書中所寫“飛向太空的道路崎嶇不平,艱難曲折,征服宇宙的前景卻又廣闊無垠,美不勝言。”譬如雙胞胎其中一人去到了外太空,過了數年,去的人歸來仍年青,但在地球上生活的人早已垂垂暮老,這就是宇宙的奧妙。

任何一顆星星都是夜空中耀眼的存在,這束光芒中包含了太多,既有宇宙神祕的光景,也有無數人為之努力的心血。古往今來,人們仰望星空,繁星滿天,玉兔東昇,月光似水,星火燎原,我們為其著迷,為其賦詩,為其吟詠。

星星離我有多遠讀後感 篇8

這本書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探索,作者通過天文學家們的觀測結果,向我們介紹著“星星離我們有多遠”。

這本書先以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引出後篇月球的距離,又以月球與地球的距離寫出太陽與地球的距離,最後則是對小行星的測量。每一篇的篇名都有趣地概括了篇章中要介紹的物件,每一篇中都用到了準確的數字及天文學家的姓名,向我們介紹著各種行星與地球的距離。

這本書的作者對行星的探索是不知疲倦的,他先是對行星與地球的距離產生疑問,然後將天文學家們的結論寫入書中,對同樣疑惑的我們解答。天文學家是偉大的,他們為科學的研究做出貢獻,為未知的事件作出結論。在漫長的時間裡,樂衷於行星的'人們,通過自身的智慧,努力探索未知,將數字變得越來越準確。

對於未知,人們是樂於探索的。天文學家們會觀測行星間的距離,科學家們會研究更好的技術,昆蟲學家們會尋找並觀察更多昆蟲,文學家們會提出更多的理論……不論是什麼身份的人,都在為世界的“進化”作出貢獻。

作為祖國的人民,作為一名學生,眼下最為重要的便是好好學習,將來報效國家,那些科學研究,現在雖然接觸不到,這也是我們不可忽略的。

星星離我有多遠讀後感 篇9

中國有個美麗的故事《牛郎織女》,但你知道他們相距多遠嗎?16光年。這是個非常大的數,但天文學家又為何知道呢?一切都在《星星離我們有多遠》一書中。

首先,作者卞毓麟先向我們講述了人們對地球大小的測量,從古希臘的畢達哥拉斯一直到現在,人們一直在測量,但令人稱奇的是畢達哥拉斯的資料與現在人們的資料相差無幾,這便是人類的驕傲。當然,書中還有很多,如:哈雷彗星每75-76年迴歸、恩克彗星等。

還有許多天文知識,比如光年、秒差距、星座、亮星、銀河系、矮行星等概念、以及人類向遙遠的恆星邁出的腳步,最終人類飛出地球、太陽系。

古往今來,人們對藍天一直懷揣美好的憧憬,有多少人為耿耿銀河、群星閃燿而陶醉,又有多少人對它賦詩抒懷。當天文學家決定開始探索時,便註定會有無盡的坎坷,但是他們沒有放棄,一代代天文學家前赴後繼,鍥而不捨的精神才有了今天的輝煌成就。

其次這本書將歷代天文學家的創造“量天尺”的過程鋪了開來。向我們有順序的介紹了各種天體,讓讀者瞭解到天文學。天文學是一種十分複雜但美妙的藝術,每個人都可以走進天文學,但不要心急,因為天文學與其他截然不同。

天文學猶如古典音樂,你必須細細聆聽,用心揣摩,必須有一個循序經濟的'過程,否則,那種非常精彩的過程你就抓不住了。其實,這個過程就是培養興趣,當你對天文學的興趣已深入骨髓,那麼,你會有別人沒有的經歷。

每當夜色悄然降臨,遙望靜謐的天際,明月當空,繁星滿天之際,浩瀚的宇宙總會令大地上的人心往神怡,而當我們有了滄海一慄的知識時,我們才會更深入的探索新知,吸收他們,如此反覆,我們會從最終的一粒慄到滄海,這便是這本書給我的第二個啟示,也是向宇宙邁進的一個重要階梯。

最後,這本書給了我學習的動力。作者在書中有很多處先說方法,最後說結果,這樣會使我們思考,從而提高思維,再如,書中的大地三角測量法和開普勒三大定律,有許多公式、方法、天文知識,我很不明白。但我卻明白了:想當一個天文學家要有很紮實的功底,但紮實的功底從何而來,好好學習科學知識,這也是通往宇宙的階梯。

宇宙是多麼遙遠,但是一代代人奉獻一生致力於天文學,才有了人類如今的成就,可宇宙遠遠沒有我們想得那麼簡單,不過我相信,當我做到書中的啟示,我也一定能為天文學貢獻自己的一份力,一定會找到通往宇宙的階梯。

星星離我有多遠讀後感 篇10

寫東西是自己一向很喜歡的,可是真正拿出來發表可是從來沒有過的,把自己卓嫩的文字變成鉛字,是自己從未曾想過的。而這個不盼望的事情卻突然間發生了。

去年十月底十一月初,王健老師找到我,跟我說為《星星離我們有多遠》寫導讀的事情,機會難得,我當然滿心歡喜,未曾細想,馬上點頭。當我買來這本書,並看了課本中對其的簡介後,我就開始打退堂鼓:這是關於天文學知識的作品,我能看明白嗎?怎麼寫導讀?沒有寫過,不知如何下筆,更何況自己都未必能讀懂,怎麼能寫出導讀?……在內心的持續爭鬥中,我硬著頭皮開始了閱讀。最開始,讀得很慢也很痛苦,因為裡面涉及的天文學、物理、數學等知識很專業,自己沒有接觸過,一本書讀下來花費了一個月的時間。雖然大致瞭解了這本書的內容,但是還是感覺雲裡霧裡的,很多專業知識不明白。可是導讀還是得寫啊,於是又開始了第二次閱讀。這次閱讀不僅速讀加快了,而且對每章每節的內容可以很快的梳理清楚,尤其是在進行了整本書閱讀的基礎上回過頭來再看章節內容,感覺頭腦裡有了大致印象,閱讀思路和方法就熟練了。不過對於如何出導讀題目,我還是沒有任何想法。但是又到了出題的時間了,參考著王老師的題目,自己也硬著頭皮出了幾道,經王老師點評,才發現自己出得題是多麼的“楞”,自己都不願意做更何況學生呢!王老師親自給我做了示範,我才知道原來題可以出的這樣巧妙這樣有趣而又真正的引導學生去讀名著,於是自己重新開始閱讀,細緻的閱讀,不懂的就上網查資料,有感觸的地方自己寫寫筆記,這次的閱讀自己真正的讀進去了,才發現天文學博大精深,雖然此書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但是很有趣味,感嘆太空的神奇渺遠,同時很有收穫,學到了很多天文學知識,解決了自己也曾有過的疑問,比如星體距離我們有多遠。當然,我也仿照著王老師的題自己出了幾道,感覺也還不錯,隨著閱讀的深入和出題技巧的熟練,我很有信心的在做著這件事。就是在這個時候,我意識到一個問題:原來天文學的.東西這麼奇妙,我也很喜歡;原來科普作品讀來也並不像想象中那麼枯燥難懂,我也很喜歡。所以,很多東西如果自己不去嘗試,怎麼會知道自己喜不喜歡適不適合呢?這樣想來,我便有了要開始讀幾本科普作品的想法。另外,讀書同生活是一樣的道理,在生活中,我也可以去嘗試一些未曾做過的事情,為平淡順遂的生活增添一抹濃重的顏色不是也很好嗎?管它是什麼色彩呢!

寫一篇名著導讀非常不易,其中經歷的多次閱讀、查閱資料、反覆思考等一系列的工作,基本上每天除了上課就是在電腦前坐著,有時候半天只能出一道題和答案,不過正是在這樣的不斷探索和反覆修改的過程中,讓我感覺到工作的忙碌和充實,每天過得都很踏實。終於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了規定的任務,不過這並沒有結束。一部作品的“出生”需要經歷一段時間的“陣痛”,前一段時間,主編李永茂老師還讓我修改呢!不過,當我看著電腦螢幕上那一頁一頁像樣的文字時,內心的充實感與成就感油然而生。

雖然書還沒有印刷,雖然只是教輔資料,但是我已經體會到了當作者的感覺,希望以後還會有這樣的機會,因為這件工作帶給我的不僅僅是獲得知識,訓練出題能力,還激發了我閱讀科普的興趣。

星星離我有多遠讀後感 篇11

這一週,我讀完了《星星離我們有多遠》這一本書,對此,我領略到了宇宙的浩瀚以及星球的壯麗。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太陽系裡一些星球離我們地球的距離以及測量距離的方法。本書首先介紹的是月亮,因為月亮是離地球最近的.一顆行星。在人類登月之前,人們一直在探索地球與月亮的距離,這令許多科學家頭疼不已。但還是有科學家想到了辦法:先向月亮發射雷達電波,計算出往返的時間,再根據雷達的傳播速度,便可求出大概距離。當然這個資料只是一個粗略值,隨著人類科學界不斷進步,地月距離大約是38萬千米。

等到人類登月後,他們就把目光放在了太陽系的中心——太陽。太陽是一顆不動的恆星,它離地球比地球離月亮還遠。如今人類造出飛得最快的飛機——1秒飛1千米,但是如果要飛到太陽也要飛4年九個月,可見太陽非常遠。但科學家們仍然想出了辦法:當金星在軌道上正好在地球前面時,科學家從地球兩極點發射雷達電波,測量金星與太陽的角度,用視差法測量出視差距離,就可以得到日地距離了。

科學家們把日地距離當成一個長度單位——天文單位。這把“尺子”一直沿用至今。人們用這把“尺子”測量了火星、金星、海王星等星球的距離。目前,人們已經測量了許多銀河系中星球的距離,人類測量的最遠星系的距離距太陽系約一百多億光年,可見宇宙的浩瀚啊!

讀完這本書後,我感受到了宇宙的浩瀚之大,人類探索宇宙的功勞都歸功與科學家,所以,只有努力學習,才能為祖國做貢獻。

星星離我有多遠讀後感 篇12

自古以來,蒼茫的天空、遼闊的大地、閃耀的群星,都是人們心中神祕莫測的龐然大物。初唐陸子昂獨登幽州臺,置身於這廣袤的天地,發出“念天地之悠悠”的慨嘆。是的,與整個世界、整個太陽系、乃至整個銀河系相比,人類真的太渺小了。

就拿我們身處的地球來說,經過許多科學家的`精密測驗,地球上子午線每一度的弧長就有111.13千米嗎,赤道的半徑長則有6378.137千米,而太陽,體積近乎是地球的130萬倍,距離地球12800萬千米。就連離地球最近的月亮,也相距了384400千米。看來,人們眼中龐大的地球在宇宙中也不過是滄海一粟,更何況是人們自己呢!

不過,陳子昂的“念天地之悠悠”,雖然讓我們感到了自身的渺小,但屈原《涉江》中“與天地兮比壽,與日月兮齊光”又引發了我們新的思考。人類確實是渺小的,但這麼渺小的人類卻能測量這樣龐大的宇宙,探索它的種種奧祕,難道不算偉大嗎?

從古至今,各國的科學家一直在不懈地探索未知的宇宙。我國的科學家僧人一行進行了世界上第一次子午線的實測工作;阿里斯塔克、伊巴谷分別測量出了月球的體積和月地距離;法國天文學家拉卡伊和拉朗德發明了三角演算法。除此以外,拉卡伊為了製作星表,耗費了大量精力,去世時不到50歲;後來開普勒著名的三大定律橫空出世,被人們稱為“天空立法者”,但他最終也因貧病交加而亡;英國的天文學家哈雷通過“金星凌日”的機會,測定了太陽的視差,發現了著名的“哈雷彗星”;近代天文學的奠基人哥白尼,用畢生精力寫就了《天體執行論》,當一本剛剛印好的《天體執行論》送到他手中時,他已奄奄一息了;夫琅禾費雖然只活到39歲,但他卻使望遠鏡角度精細程度達到了空前水平。

古今中外,太多太多的科學家為天文事業默默無聞地奉獻,面對繁瑣、大量的計算工作,一個又一個測量瓶頸,他們從不退縮,而是用自己的智慧和心血,為人類能對浩瀚的宇宙瞭解更多而作出自己的努力,渺小的人類也因他們的存在,變得偉大了起來。

偉大與渺小,的兩個截然不同的形象,但無數天文學家的辛苦付出和輝煌成就,在這兩個形象間架起了一座堅固而又高大的橋樑。

星星離我有多遠讀後感 篇13

我第一次認識這兩個詞是周國平書中的一個故事:古希臘最早的哲學家泰勒斯,有一回,他走在路上,抬頭仰望天上的星像,如此入迷,竟然一不留神踩空掉進井裡,這情景被一個姑娘看見,便嘲笑他只顧看天而忘記地上的事情。於是,故事廣為流傳,成為人們的勸誡,但只有真正的哲人才會一哂:在無限的宇宙中,人類的活動是如此狹小,忙於地上瑣事忘了看天是一種更可笑的無知。

天文學家們征服太空的第一個目標是測量地月距離,阿里斯塔克首先提出在上弦月時,日、地、月構成直角三角形,由此測出地月距離,太陽比月亮遠19倍,後來伊巴谷又以高超的`觀測技術測量了地月距離為384400千米,而這些實驗全在公元前,二千多年前的古人,絕沒有我們現在優越的物質條件,他們或許還在為飢餓擔憂,但這幾位天文學家仰望星空,開始探尋廣闊無垠的空間。

人類始終沒有停止探尋宇宙,16世紀,哥白尼引導人類認識了太陽系,18世紀的威廉.赫歇爾又讓人類認識了銀河系,20世紀的哈勃將人類的視野引向無比廣闊的星系世界,把目光放長遠些,哈勃用他的2.54米反射望遠鏡在幾個旋渦星雲的外圍區域辨認出許多造父變星,並利用周光關係推算出它們的距離,證明了M31和M33兩個河外星系,打開了跨出銀河系的大門,從此人類鑄造各式各樣的量天尺,從幾十萬千米到幾十億光年,但仍有天文學家還在努力,人類目光終將更長遠。

當然,天文學家仰望星空的同時也會注意腳下大地,那便是小心求證。莫利紐克斯和布拉德雷共同測量恆星視差,最終發現恆星一年裡擺動40度,但布拉德雷又無法解釋,直到一次他泛舟泰晤士河,發現旗幟飄揚的奧祕 ,才得以將發現名為光行差,這說明了他每時每刻都在思考。德國光學家夫琅禾費改進了天文儀器,貝塞爾以此測定了天鵝61星的視差,亨德林,斯特魯維相繼發現視差,這批鍥而不捨、頑強奮戰的天文學家腳踏實地,以實打實的測量資料證明他們遙遠的思想。

康德說:“世界上有兩件東西能夠深深震撼人們的心靈,一件是我們心中崇高的道德準則,另一件是我們頭頂上燦爛的星空。”亞里士多德更說:“吾愛吾師,吾尤愛真理。”在關於兩大宇宙體系的鬥爭中,無數科學家前仆後繼,哥白尼以30年心血,衝擊宗教思想,破開束縛人們目光的枷鎖,他在書中以大量研究否定地球為中心的地心說,指出地球只是一顆普通的行星,人類要把自己看小些,自此,多少人星夜仰望,布魯諾堅定捍衛哥白尼日心說,伽利略製出望遠鏡證明,開普勒發現行星三大運動規律,牛頓發現萬有引力,這些科學家為捍衛真理,傾盡一切。

腳踏大地,仰望星空,人類儘量把目光放長遠些,把自己看小些。

星星離我有多遠讀後感 篇14

社會上有一群孩子被親切的稱為“來自星星的孩子”,一個充滿童話色彩的稱呼,一個讓人富有聯想的群體。在我沒有接觸他們時,我真的無法想象他們是怎樣的,之前更是沒有在意過這些孩子,在我的世界裡,像這樣的孩子一直認為是極少數人群。我相信,直到今天還有很多人和我當七年級樣對這群孩子是陌生的。可能大家很習慣用美麗的稱呼來鼓勵弱者,不過,再美麗的稱呼也無法改變現實的殘酷,他們就是和我們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但感受不一樣世界的群體———自閉症兒童。

“自閉症”三個字大家不會陌生,但是,對於“自閉症”真正的理解估計只有接觸以後才能正確詮釋。兩年前,一次偶然的親訪接觸到來自加拿大,從事二十多年的自閉症領域的陶連貴老師,也就是那次親訪,讓我走進了自閉症,近距離的接觸到自閉症兒童。

記得我的第一篇關於自閉症的文章釋出後,兒子的老師找到了我,希望得到幫助,原來在兒子的同學裡就有個自閉症孩子。當時,我還是很詫異的,從沒想過他會離我這麼近,但得知老師一直安排我兒子幫助這個孩子,還是比較欣慰的,因為接觸過自閉症,也比較瞭解這些孩子,我願意讓我的孩子去幫助他們。在接觸到這個孩子母親的時候,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小心翼翼,那位母親帶孩子來我家裡時,眼睛裡的神情我永遠不會忘卻,被接納對他們來說是多麼渴望啊!

社會對自閉症知識普及有限,讓很多人都誤認為,這些孩子是不愛說話、性格古怪或“傻”孩子等,更多人對自閉症認知缺乏、盲目認為是家長的冷漠或是受了刺激引發的。還有些更可笑的認知,認為與自閉症孩子接觸會被“傳染”,而不去接納。殊不知,自閉症乃是一種先天性腦神經損傷引發的終身發展障礙疾病,病因尚不明。目前醫學對自閉症成因歸為遺傳,大齡,汙染及食物,孕期情緒等多方面因素有關。自閉症也稱“兒童孤獨症”,是廣泛性發育障礙的一個種類,發病於3歲之前,主要表現於:社互動動、口語、非口語溝通和想象力方面存在質的缺陷,在行為、興趣、活動方面有侷限、刻板的、重複形式。國際治療最佳方式——早期干預。而自閉症兒童最大的特點是模仿,那麼與正常的兒童融合成為幫助這些孩子最有效的方式。

這兩年我在陶連貴老師的自閉症干預中心裡,接觸了各種行為的自閉症兒童,最大的感觸是,一個自閉症兒童讓整個家庭都處於困境,面對各種各樣行為家長無從下手,全家人處於精神與生活崩潰的.零界點。而社會、校園對自閉症兒童的接納也是自閉症家庭內心的期待,走進校園是他們極其渴望的一件事。

記得有部關於自閉症的影片《雨人》,影片講述弟弟為了父親不公平的遺產分配去尋找自閉症的哥哥拿回屬於自己的那部分,有著不同時空感的兩個人,一場尋根之旅,手足之情再次融化了所有。當然,影片中的自閉症哥哥是幸運的,他是自閉症中少之又少具有高功能特質,也就是大家常說的自閉症在某一方面是天才的一類。還曾看過一篇文章“自閉症兒童百分之九九是不會畫畫的”,很客觀的闡述了自閉症兒童真實的狀態。

現實中的自閉症兒童大多數是智商偏低於正常兒童,有的甚至生活不能自理。這樣的孩子現實中基本無學可上。曾和陶連貴老師交流過,因為自閉症兒童有各種各樣的行為,有的甚至沒有語言,是需要專業的特殊教育老師一對一幫助,否則無法正常上學。在國外很多國家,自閉症兒童由國家支援提供特教老師,走進校園,開展融合教育。而我國的融合教育還在起步和倡導階段,接納和普及知識是我們現階段重要一部,只有讓自閉症家庭大膽走出來,敢於面對現實,社會及正常的家庭懷抱再敞開一些,全納他們,才能讓他們真正感受到最有溫度的愛!

現階段自閉症的發病率已超過兒童癌症、艾滋病、糖尿病總和,59:1的高發病率讓它離我們越來越近。自閉症給家庭和社會的壓力讓我們每個人都無法做到袖手旁觀!

曾在《雨人》看見這句話———“每個人都有自己所生活的時空與場域,這並非是生活節奏那麼簡單,卻也並非高深莫測那般哲學話語。它是那麼清淡得浸透於生活,以至於我們在日常的一瞥中總是將其忽略;然而它又是那麼濃墨重彩,將每一個人阻隔於每個人自己的時空之中。"

請讓我們抹去那些濃墨重彩,清澈如水的感受和關愛自閉症兒童,伸出我們的手,讓我們的溫度帶領他們走出星空,感受那縷清晨最美好的陽光!

“星星”到底離我們有多遠,天文學家告訴我,“幾千光年,幾十萬光年的都有。因為宇宙特別的遼闊,單單是我們的銀河系,直徑差不多有100.000多光年了。”

“星星”到底離我們有多遠,陶連貴老師告訴我,“我離你們有多遠,星星就有多遠”,因為他不但是帶領他們尋找太陽的老師,更是守護他們的父親。

“星星”到底離我們有多遠,我的兒子告訴我“如果你不瞭解他們就很遠,但是你瞭解了就不遠了!”

未來,希望最遠的你會成為我們最近的愛,在更多人的努力下,濃霧終會散去,美麗的天空屬於我們,也屬於你們!

星星離我有多遠讀後感 篇15

一本科學書籍應該有它的嚴謹,《星星離我們有多遠》這本書就用科學嚴謹的態度告訴我們很多外星球的故事,讓我懂得了不少天文科學知識。

《星星離我們有多遠》這本書科學地講解並分析的各種星球離我們的距離。《星星離我們有多遠》這本書用具體的數字告訴我們各個星球離我們有多遙遠。從“太陽離我們有多遠”多遠,這一章中告訴了我們,理論是靠一步步的'實踐得出。從“明月在何處”中,我發現科技的進步是靠無數科學家的辛勤努力。從三角法測量我們離月球的距離,到雷達測月再到鐳射測月,用的時間越來越少,誤差也越來越小,知道現在的2到3釐米。這些科技進步成功的說明了科學真的可以改變世界。其實如今的地球正面臨各種危機。我們應該更好地保護地球。如果有一天地球毀滅了,我們應該可以用科技尋找到其他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當然,我希望這一天最好不要出現。

《星星離我們有多遠》一本值得我們認真學習的一本科學書籍!!!

星星離我有多遠讀後感 篇16

夏日夜晚,群星閃耀,看著天上的星星,心裡默揹著《天上的街市》,不禁思考,“牛郎”和“織女”真的只隔著一條“不甚寬廣的天河”嗎?於是,拿起手邊這本《星星離我們有多遠》,翻開了第一頁。讀完之後,我才知道,如果“牛郎”和“織女”若真想相會,就是以光速行進,也需要16年,所以根本不可能一年相會一次。

在閱讀的同時,我發現天文學是一門奧妙無窮,令人神往的學科。這本書將歷代天文學家創造“量天尺”的過程鋪陳開來,向我們從近到遠的介紹了月球及其他天體。這本書既蘊含著豐富的科學知識,又穿插著介紹了歷史人物與背景。讓讀者在瞭解科學的同時,又知道了歷史人物探索天文的.精神。這本書立意清新,邏輯嚴謹,文筆流暢,作者把天文故事講得生動有趣,是一部難得的天文科普佳作。通過閱讀這本書,我知道了科學其實是一門美妙的藝術,,人人都可以走進科學,就像聆聽古典音樂一般,要有一個漸進的過程。這個過程豐富多彩,而這本書就是培養我們科學興趣的必由之路。每當夜色悄然降臨,遙望靜謐的天際,明月當空,繁星如織,茫茫宇宙總是令大地上的人們心往神怡,正因為我們感知,理解,觀察到的部分知識滄海一粟,才會去更加執著的探索宇宙的奧妙。

星星離我有多遠讀後感 篇17

我一直認為,天文是一門神祕而又夢幻的學科,因為它能觀察到夜晚出沒的星星,瞭解宇宙的概念,知道行星的特性。

抱著一探究竟的心情,我翻開了《星星離我們有多遠》這本書,本書是由天文學家卞毓麟寫的。作者用文學手法講述了一個個天文知識,例如光年、星座、銀河系等等的一系列概念。還有怎麼測量月亮距離、如何飛出太陽系等的妙趣橫生的知識。

還有一些天文學家的故事,如地心說和日心說的'鬥爭,發明望遠鏡的伽利略因為當時人們的愚昧,而被軟禁。布魯諾被基督教活活燒死。不過即使這樣,人們探索真理的心依舊炙熱,還有眾多天文學家為了真理,甚至付出了生命。

當英國天文學家威廉·赫歇爾製作出了長12米的反射望遠鏡,發現了天王星和土星的各兩顆衛星,在1783年時又發現了太陽也會自行,進一步驗證了哥白尼的日心說。再後來人們得出了,太陽並非宇宙的中心這個結論。

由此說明了事實是需要進行探索,一步步地去驗證。

本書讓我對天文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和好奇,但是文中有些東西我依舊不明白,如大地三角測量和開普勒與他的三大定律。不過在之後的學習生活中,我會盡力去了解。

夜晚,我看著那些夜空中的星星,才明白,這不僅僅是一顆星星,還是無數天文學家付諸的心血,我們做事應當不斷去探求真理,而不是一味的相信權威,敢於質疑,做事要持之以恆,不能半途而廢,要有吃苦耐勞的品質,這樣我們才能離成功更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