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全球通史》讀後感範文

讀後感5.05K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全球通史》讀後感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全球通史》讀後感範文

《全球通史》讀後感範文1

從國小到中學到大學,一直都有歷史課。學過中國古代史、近代史、政治思想史、文化史、法制史,世界史的課程從國小到大學似乎也沒有間斷過。但一直以來都未能形成一個人類歷史的全景圖。中國史裡無世界,世界史裡無中國。不知道秦皇漢武與何人歐洲何人並立於世,不知道中國與世界何時開始的。最近閱讀美國斯塔夫裡阿諾斯所著《全球通史》算是稍稍彌補了以往的疑惑。

隨著歐洲人發現新大陸,世界才開始成為“一個世界”。人類諸種族的混合必然伴隨著動植物的相應混合,“今天,全球範圍內人類之間,動物之間和植物之間的混合仍在繼續”。可以想象,地球上的人種終將混同。不同人種之間的精子與卵子並不拒絕合作,正如酒精與水倒在一起變成你仲有無我中有你的混合物,所差的只是時間問題。

最初國際性的競爭舞臺是現在的中東地區,四大文明中的埃及印度巴比倫,興衰輪替是歷史的必然,人無百日旺花無百日紅,還沒有那個王朝能夠維持百年霸權。現在的老大美國1914年也才剛剛有力量趁著歐洲內訌,紮緊自己的籬笆。亡的原因是什麼,為什麼是他後來居上,其中有沒有規律?

從發現新大陸開始,人類歷史開始進入世界史。最初的引領者是伊比利亞半島的西班牙與葡萄牙。他們通過對美洲大陸的掠奪和通過新航路與東方的貿易中得到大量財富,由於長期的宗教戰爭,國立衰敗。由於大量財富流入,導致國內物價大漲,產品沒有競爭力,所以工業得不到發展。最終被西北歐的荷蘭、英國控制了經濟命脈。並在其國力衰敗之後,取代了其對海上航線的壟斷。

趁著歐洲大陸之間的攻伐不斷,悶聲大發財的英國後來居上。一方面內部工業革命提供了工業基礎,另一方面,海外殖民的.競爭中取得較大優勢,成為日不落帝國,也把英語這個島國方言推上世界第一語言的寶座。當時世界發展的發動機無疑是歐洲,歐洲對待世界其他地區的手段是赤裸裸的掠奪。

面對歐洲的霸權,正如作者總結的那樣,有兩種反應:第一種割裂同入侵勢力的一切聯絡,撤回到與世隔絕的境地中,在傳統的信念和習慣中尋找安慰,“回到美好的從前”。第二種力圖採納外國社會的東西,“向西方學習,與西方戰鬥”。恰好是清王朝與日本的寫照。

恰如英國趁著歐洲大陸忙於戰爭,發展壯大。美國趁著英國陷入歐洲大陸的戰火,取得獨立,獲得壯大。美國何以取得世界霸權?不是這隻瞎貓碰到了歐洲內戰的死耗子這麼簡單。美國在歐洲革命的基礎上,建立了全新的政治制度,在新教基礎上形成以個體自由為中心的社會倫理。他脫胎於歐洲,並戰勝了歐洲。

今天的世界,遠未到達大同世界。國家之間的競爭不可避免,中國目前遠難談得上樂觀。是躲在傳統的幻想中尋找安慰,還是“向西方學習,與西方戰鬥”,答案似乎不難理解,實施起來卻不是那麼簡單。

《全球通史》讀後感範文2

由於人類懶惰的本性,這本書放在床頭整整5個月才斷斷續續讀完,慚愧且受啟發,所以覺得還是有必要總結成一篇主要是個人感想的讀後感。如下:

首先,歷史真的很重要。所謂“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其實歷史不僅是巨集觀的政權更替,也是微觀的個人命運,每個人都生活在歷史當中,並被歷史的程序所影響,以史為鏡,也可以明得失、正衣冠。

而且,讀歷史真的很有意思。瞭解歷史,和看小說看電影有一點相通——讓你不只活一次。站在更高的角度,體會更多人的生活,能讓人多一點成熟,少一點幼稚,多一點生活智慧,少一點糾結和情緒化。當視角升到一定的高度的時候,很多看起來應該是血淚史的、或者是讓人很憤怒的事情,突然就沒有對與錯,也沒有了喜與怒。事情只是這樣發生了,完全不受普通的人——甚至大人物們的控制。既然如此,作為滄海里一粟,我們有啥好發脾氣的呢?

同理,很多當下非常尖銳的社會現象,在歷史的長河裡其實只是一個強弩之末的慣性。打個比方,在一定時期,其國家在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的人群,總是會有對其他民族的優越感。從古代中國人的優越感,到18世界前歐洲人的優越感,到現在美國人的優越感,今年白人擺弄的眯縫眼,很可能在500年前我們的某位同胞也做過“漢化版”。

從地球歷史看,動物的進化史很長,相對而言人類就是個小姆手指甲→小姆手指甲的時間,卻改變了地貌、統治了生物,人確實厲害到孤獨。

同時,人類發展的歷史很長,真正能被用影象或文字記載下來的這段“文明”歷史,其實才短短几千年→雖是短短几千年,地球上也已經出現了1000億人,讀後感.多少牛逼到100年裡沒有對手的人,才只能在這本書裡出現寥寥半句話,像我這樣“蟲豸”一樣的人,活著到底有啥意義?一顆奮力生長想要傳遞DNA卻終將被收割的韭菜嗎?

再同時,我理解的文明人類發展歷程,無論是人口的數量、經濟發展的程度還是文化資訊的傳播,都是呈指數函式的樣子→所以,“擁抱變化”是正常的,是歷史大潮——起碼這個1000年的主旋律。當然下一個千年是怎麼樣,就算像咱羅素爺爺說的飛速毀滅,我們也管不了了。

上面的.感想好像都有些“避世”有些“虛無”,下面再說一點“積極入世”的。

中華民族或者說華夏民族的歷史,從史前時代到今天,在絕大多數都是處於領先的。只有在1914年之前的這幾個世紀裡面,著實是到了低谷,變成了“半殖民半封建”的落後文明。所以,我們的政權正在宣傳的“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一概念,我覺得是真實存在的。世界民族之林,在過去這兩千年,基本還是誰強誰過得舒服,所以讓我們這個民族、這個國家能踩到別人頭上享福,確實是我們這一代人,包括我們前一代或者是後幾代人的歷史使命。

所以,做人吶,還是要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