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中學語文讀書心得

讀後感2.37W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心得體會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學語文讀書心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學語文讀書心得

中學語文讀書心得1

暑假期間,我認真地閱讀了特級教師餘映潮的《中學語文教學主張》一書。其中,有關主問題設計的章節給我啟發頗多,讓我對主問題的性質、特點、教學魅力及設計技巧有了更為系統而又深刻的認識。

主問題是指對教學起主導作用、支撐作用,從整體參與性上引發學生思考、討論、理解、品析,能起到“牽一髮而動全身”立意高遠的重要問題或提問。主問題是深層次課堂活動的引爆點和粘合劑。高質量的主問題是教師鑽研教材設計教學時智慧的結晶。其設計要能激勵學生積極思考,啟用學生學習潛能,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使學生養成敏捷思考,迅速回答問題的良好習慣。做為一線教師,我們應深入研讀教材,挖掘教材,精心設計具有針對性、啟發性、創新性,能夠培養學生髮散性思維的主問題。

由主問題設計而形成的獨特教學思路和教學內容的創意,用精、少、實、活、美的提問來啟用課堂、創新教學,從而真正實現學生在課堂有序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這就是主問題設計的教學魅力之所在。課堂教學中主問題的設計,是語文教師必須具備的教學手段、必須掌握的教學技巧。如果我們把課堂教學比作高塔的話,那麼主問題就是引領學生步入課堂教學佳境的.梯子。與“連問”、“碎問”、“追問”相比而言,主問題設計更為重要的意義在於它既能“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又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養成“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

主問題的巧妙設計,需要教師有厚實的技能基礎,要極具耐心,認真細緻,方法多樣,別出心裁的研讀課文。就技巧而言,主問題的設計要兼顧:課文整體閱讀、培養學生獨立閱讀能力、簡化教學頭緒、強調內容綜合、利於實踐活動開展、利於課文深讀美讀、利於激發引領學生進行研討性學習等。不但如此,主問題的設計還應關注其在教學流程中的運用,讓其在明快單純的教學線條中激盪出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

我在魯迅的《風箏》這篇文章教學中,引導學生討論:小兄弟聽“我”講當年破壞風箏的事,笑著說“有過這樣的事嗎?”時,設計了這樣一個主問題——小兄弟真的忘了嗎? 看似不起眼的一個問題,卻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當時班裡像炸開了鍋,就連平時最不愛發言的同學這時也在下面爭論。大家紛紛舉起了手,同時有兩種聲音比較響亮:忘了!沒忘!一個小小的問題引發了一場激烈的爭論,同學們的思維在爭論的撞擊中迸發出創新的火花,課堂真正“活”了起來。教學目標順利達成。

在教學《范進中舉》這篇課文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你認為范進中舉做官後會是個清官嗎?學生遵循著教師指出的正確方向,在反思、討論、爭辯中獲得明悟,深入地理解了課文,體會到成功的愉悅。

中學語文讀書心得2

今天,我讀了曹文軒的《草房子》這是一個生動感人的故事。

《草房子》這篇小說中的人物非常多,不過,這裡最讓我感動的人就是禿鶴。他雖然有時候總髮脾氣,但他是一個心地善良的小男孩。

禿鶴,正如他他的名字一樣,頭是禿的,在他居住的地方很常見。不過,我認為,他是唯一的,最特別的禿頭。在他的生活中發生很多事情,但最讓我感受最深的,只有那一件事。

他在國小上學,班裡的`人嘲笑他是禿頭,於是他就不上學了,爸爸很傷心,卻買回來了姜,在他的頭皮上搓,就能長出頭髮,而禿鶴也不願意用水把姜味搓掉,爸爸也很無奈。

從這件事中,我明白了,父母做的事情,一切也全部都是為了你好,有時候,你會不接受,父母能理解,但不能不管。

我們都遇到過,我也遇到過。星期四,因為快到元旦了,所以我們學校就提前放假。回到家,第一時間就出去,到了星期五,我正在看電視,我爸就把我叫來寫試卷,我那時非常生氣,我想:“我正在看電視呢,就不能過一會嗎?”我又想了想,很不情願地關掉電視,快到五點多了,我作業也寫完了,然後我就要我爸給我開電腦,我爸又對我說:“玩可以,不過玩過之後,要寫作業。”我又十分生氣,而且也又不情願的答應。

我知道爸爸這樣做都是為了我才這樣做,這就是親情。

親情,是波濤洶湧的大海,會隨風而來;是海上勇敢的海鷗,帶著友情奔跑,是無比重要的。

這本書非常好看,希望大家可以多找找看看,讀書能使我們知識增長,寫作文不會有毛病,才能使我們進步。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飢餓的人找到食物;書,是汪洋的大海。

中學語文讀書心得3

《三國演義》是一部斷代體古典名著小說,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它寫的庸主獻帝、劉禪,無能之輩呂布、袁術、袁紹、劉表、劉璋,氣量狹隘的周瑜,長厚的魯肅,勇者張飛、許楮、典韋,下至因行間而貽笑千古的.蔣幹,無不個極其態。

雖有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先說關羽。這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而約好一知故主訊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他的所做所為值得我們學習。

再說曹操。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奸雄,可能是因為他的兒子。他說劉備與他是並世英雄,說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雖劉備正是他的甕中之鱉。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後來又發現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

總的來說,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很值得我學習。

中學語文讀書心得4

在床頭,我習慣放著幾本書。其實我不一定每天都有時間看,有時純粹是為了心安,有時是等閒暇時間拿起來翻翻,讓自己有所收穫。其中吳非老師的隨筆錄《不跪著教書》,我看得最多,感受也最深。買此書,那還是去年夏天在杭城逛書店時不經意間覓得的,《不跪著教書》,一個很有骨氣、很有個性的書名,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它透著倔強,透著理性,透著思索!我激動地捧起來翻閱,永不凋謝的玫瑰、我美麗,因為我在思想、愛與敬重的閱讀、往高處飛!、實話怎麼說?和在歡樂中沉思等等系列文章中顯現出一種為人的道理,一種正直純潔的氣質。我立刻喜歡上了這本書。簡單地瀏覽之後,交款,攜書回來,細細品味。

輕輕開啟書的扉頁,一看作者的簡介才瞭解到,原來吳非是王棟生老先生的筆名,他是江蘇省特級教師,是教授級中學高階教師,現任於南京師大附中。他還是一位頗有影響的雜文家,獲得過首屆林放雜文獎,出版過好幾個雜文集,著有《中國人的人生觀》、《中國人的用人術》、《汙濁也愛唱純潔》等。這次,他把近幾年來寫的有關教育問題的隨筆雜感彙集成一本書,取名就叫做《不跪著教書》。

這本《不跪著教書》記錄了吳非老師對當前各種教育問題的思考。書裡沒有什麼高深的觀點,也沒有那些晦澀難懂,拒人千里的理論,它收入的都是作者近年來有關教育問題的隨筆雜感,有的是對教育現象的反思,有的是教學隨想,有的則是和同行或學生的對話。但是,整本書讀下來,我感覺到了作者在用沉甸甸的思考印證著他幾十年教育教學工作的信條:不跪著教書。還有從吳非老師用心書寫的文字中,我感受到了一種思想行走的力量,胸中澎湃著一股教育的激情,為他言他人之所不敢言的勇氣而深深敬佩,對他充滿思辯理性的文字而拍案叫絕!這股力量讓我們思想徘徊者頓時猛醒,讓那些不思進取者努力奮進!

在《我美麗,因為我在思想》一文中,吳非老師曾寫下這麼一段讓人振聾發聵的文字: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就很難有獨立思考的意識。常有教師批評學生作文沒有思想,然而教師大量的所謂教學論文與德育論文完全是檔案資料的克隆與重組,沒有獨立的思考,缺乏個人智慧。面對一本教參,他不敢說不面對外行領導的錯誤指責,他會立刻匍匐在地。教師喪失了獨立思考精神乃至喪失尊嚴,能靠他去立人嗎?我一直有這樣的觀點:語文教師不能跪著教語文,如果教師是跪著的,他的學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這段文字可謂一針見血,切中了當今教育的要害。一個人,假如沒有自己的思想,那他只能是一個活在別人影子裡的人;一位教師,特別是一位語文教師,如果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那他所從事的教學工作只能是不斷地重複自己的勞動,其工作完全沒有創造性可言,致使培養出來的學生,好像是從一個模子裡出來的壓縮餅乾,學生沒有自己的思想個性,沒有個人的立場觀點,鸚鵡學舌,人云亦云,成了名副其實的思想侏儒。

吳非老師在《做最出色的教師》一文中秉持這樣的觀點:要讓自己的學生出色,教師必須出色;想讓學生多讀書,教師首先應當多讀書,自覺地多讀書。這句話,真可謂是實話實說,我們教師要堅持多讀書,才能讓自己成為學生的表率,得到學生的敬重,讀書應成為我們的.一種生活方式。語文課的源頭活水不能只是涓涓細流,照搬幾本教輔用書,而要有廣泛的來源。征服學生的不是強權和暴力,而是知識的光彩炫目。我們不能只是求別人,佈置學生的閱讀任務,自己先要去完成,還有不盲目地排斥時尚和流行,要取得和學生對話的權利和主動。平時多與經典為友,以真善美的主旋律引導學生的閱讀。思想有多遠,我們就能走多遠!是當下流行的一句廣告詞,此言非虛!面對思想貧乏的語文教師,要求學生喜歡他的語文學科,喜歡他的語文課堂,實在是強人所難;要求他引領學生邁進瑰麗多姿的文學聖殿,走進浪漫自由的語文王國,也實在是恨鐵不成鋼!想想吧,如果我們語文教師自己本身是缺鈣的人,要求其培養出來的學生不患軟骨病,除非學生自個兒偷偷吃了高鈣奶粉,不然,要想學生強身壯骨便是痴人說夢!

假如,我們的教師都有一些值得一讀的好書;假如,我們的教師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和精力,為豐富自己而不斷地讀書;假如,我們的教師能夠把讀書作為提高生命質量的途徑;假如,我們的教師能夠邊讀書,邊研究思考,那麼,我們教師的生活就充實了,精神就豐滿了,心靈就淨化了,生命就更有價值了,人生也就更有意義了。吳非老師在《只要肯讀書》說:只要肯讀書,什麼都好辦。不管以後課堂模式如何,老師還是要在課堂上與孩子們說話的;無論如何,別讓孩子們看不起你。說得多麼樸實,多麼中肯呀。他是期望我們年輕一代的教師能注意知識的積累,向新高度攀登;倘若條件有限,那也要有點自我提高意識,哪怕讀點閒書也是好的,哪怕知道一些掌故也是好的,即使自己讀書不多,聽聽別人說讀書也行。可是,在現實中,對於讀書,我們許許多多的教師沒有過高地要求自己,磨練自己。教師是離真理最近的人,按理說,我們教師應該是積極的讀書,然而現在,讀書有時也成了當下教師的奢侈。 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我們教師應有這樣的思想認識,語文教師更應奉它為至寶。假如我們語文教師平時不讀書,也不看報,課堂語言必然蒼白無力,學生聽之定然是索然無味。長此以往,語文便成了最難學的學科,語文課堂便成了學生最不歡迎的課堂了!用吳非老師的話說:他們能把語文這種最有靈性的科目上得讓學生討厭,也真難為他們啦!

還有《讀好書如播種》一文,著實讓我感動了許久。文中由青少年犯罪的報道談起,倡導人們要抓緊讓孩子們進行文字閱讀。我覺得吳非老師說得很有道理。青少年的道德養成雖然途徑多樣,但是通過讀書獲得文明教養,通過文字閱讀淨化心靈世界是一個十分重要的途徑。吳老建議,讓孩子們睜開眼看世界的時候,第一眼就看到最美好的東西,接觸最基本的道德理念,如誠實、友愛、自尊、善良、正直等等,讓愛和美充實孩子的心靈世界,讓崇高和尊嚴引領青春的目光。 要想讓學生成為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著教書。從現在起,讓我們教師早日養成閱讀的好習慣捧起久違的名著,擠兌有限的時間,閱讀文學的經典,享用人類的文明,希望從此以後真正地告別跪著教書的歷史。

另外書中《讀名著竟成罪過》一篇也曾講到這麼一個例子:有個班主任介紹思想工作經驗說,有個學生迷上了世界文學名著,影響了學習,家長憂心如焚;經過她做思想工作,該生改正了缺點,再也不看小說了,後來成績名列前茅云云。對此,作者的感受是我為她的學生感到不幸。讀好書就如播種,學生要讀,教師更應該讀。我們有的教師除了習題集練習冊,多年不買一本書,這樣談何人格教育,談何培養有修養的人才?人文閱讀只掛在嘴上,高喊的人文教育極有可能又被當成一種幌子。說起文字閱讀,自然會讓人聯想到文學經典,曠世名著,這些人類文明的精華,就像是一盞盞文明之燈,長久地照耀著世界。那麼,我們教師就要為他們推薦一些非常經典的著作,要他們自由地暢遊在其中,盡情地汲取文化的精髓,而不是像文中所說的為了學生迷上了世界文學名著,而憂心忡忡。誠如吳非老師所說的那樣,一本好書就像是一粒善良的種子,一粒誠實的種子,一粒愛的種子,一粒正直的種子,如果這些種子能夠在適時地播撒在孩子們的心田,相信就會有真善美品格的萌發,滋養感知,潛移默化,人的心靈就會變得充實、高貴而美麗,他就有可能始終站立著生活,就像一個人一樣活著。

不可否認,書中會還有很多篇章,披露了人們熟知的中國小和大學教育的現狀,揭示了這個現狀方方面面的社會根源,可以說,大凡與中國小有關的人們:家長,學生,老師,以及學校領導和社會上的各方人士,都能深切的感受得到,但又有誰能像吳非老師這樣直面現實,直逼人生,鞭辟入裡地揭開種種教育問題的瘡疤,並剖析箇中原因的呢?由此,就憑這點,我完全可以說,只有站著的人,才能寫就這樣一部站著的書。

想要學生成為站直的人,教師就不能跪著教書。讀完《不跪著教書》,我想這句話應當成為中國教師群體每個人的心靈拷問。

中學語文讀書心得5

午後的陽光,像輕柔的絲帶,輕撫大地,賜予每個生命聖潔的力量,有如童話一般,夢幻美麗,空氣中充斥著一股純真,一股懵懂。

剛翻開書,就不禁被書中的人物與故事情節深深吸引住了,全書都洋溢著一種別樣的情懷,使人激情澎湃,思潮起伏。

本文敘述了男孩桑桑刻骨銘心,終身難忘的六年國小生活。六年中,他親眼目睹或直接參與了一連串看似尋常但又催人淚下、感動人心的故事:少男少女之間毫無瑕疵的純情,不幸少年與厄運相拼時的悲愴與優雅,垂暮老人在最後一瞬間所閃耀的人格光彩,在體驗死亡中對生命的深切而優美的領悟,大人們之間撲朔迷離且又充滿詩情畫意的情感糾葛……這一切,既清楚又朦朧地展現在少年桑桑的世界裡。這六年,是他接受人生啟蒙教育的`六年。

讀完這篇文章,在我眼前立即勾畫出這樣一幅景象:瀰漫著幽香,懵懂純真,一個可望不可即,浪漫溫馨的童話世界。

在本篇文章中,我最喜歡一個叫‘桑桑’的男孩,他是油麻地國小的學生,好奇心極強想象力豐富,總喜歡做一些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但他也是一個善良純真,講義氣,勇敢,樂於助人的好孩子,特別是幫助保護紙月不被壞學生欺負。

在諸多章節中,最令我心絃一震的是一篇關於‘禿鶴’的故事,敘述了:禿鶴因認為禿子是一種恥辱,而帶著帽子上學。一次,桑桑和朋友們把禿鶴的帽子掛在了旗杆頂上,大家都在嘲笑他。之後禿鶴便不在戴帽子了,但在一次會操時老師要他戴帽子,可在途中他又忍不住扔掉了帽子……這一篇故事告訴我,不要因為自身的缺陷而自卑,要向前看,時刻提醒自己是最好的,是最棒的,要自信,不要在意他人的眼光,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曹文軒老師曾說過:“美的力量絕不亞於思想的力量,一個再深刻的思想都可能變為常識,只有一個東西是永不衰老的,那就是美。‘我十分認同這一觀點,但我更堅信’如果‘愛’是時間的話,那你就是‘永恆’!!!‘

追隨永恆,追隨童真。

中學語文讀書心得6

讀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感觸很深。這本書是李老師25年教育教學思想和智慧的精華集粹,全方位地闡述了李老師的教育觀、學生觀、班級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語文教學的理念與實踐。李老師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機智、教育技巧與教育情感融為一體。語言樸實而富有詩意,形象而充滿激情。讀著書,讓人不禁為之激動、讚歎、折服!

李老師提出教育者是否擁有一顆童心,對教育至關重要。教師的童心意味著懷有兒童般的情感,能夠自然地與學生“一同哭泣,一同歡笑”的教師無疑會被學生視為知心朋友,贏得學生的心靈。教師的童心意味著擁有兒童般的`興趣,教師的職業要求我們應該在任何方面都與學生有著共同的興趣愛好,多一種與學生共同的興趣愛好,你便多了一條通往學生心靈深處的途徑,他們會不知不覺地把老師當作朋友。在與學生嬉笑遊戲時,教師越是忘掉自己的“尊嚴”,學生越會對老師油然而生親切之情——而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點。

李老師深深打動我的一個重要原因,便是他始終如一和學生進行心與心的交流。“愛”是李鎮西老師永恆的教育理念,他可以和孩子一起過年,一起玩雪、拼字照相,真正融入學生生活,在一次次的“師愛”理解中留下了精彩的生命瞬間。在沒有讀李老師的書之前,我曾那麼地自信自己是“愛”學生的。讀完這書我捫心自問,我愛每一位學生嗎?我對學生的“愛”真的是無怨無悔嗎?我暗下決心,一定要改變自己過去的教育方法。當學生犯錯時,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心平氣和地瞭解學生犯錯的原因,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

愛就是“一份純真,一份莊嚴,一份責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還給童年”,就是為學生的‘美麗人生’奠定美好的開端。只有這樣的愛,才是真正的愛,只有這樣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中學語文讀書心得7

科學家們認為,成功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品質,而決定一個人能否獲得成功,智商卻並非主要因素,在成功者具有的特殊品質中,良好的習慣與健康的人格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韓愈給老師下的定義,於今已不大適宜,卻指出了為人師長的基本任務,我們不僅要傳授知識,還要教學生做人的道理,即要重視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培養學生的健康人格。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性質的核心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在閱讀中能初步理角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的薰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當然,工具性是語文課程的基礎,是根本,失去了工具性,人文性就沒有了依託,但是,人文性更是語文課程的靈魂,失去了人文性,工具性也就失去了意義。一直以來,我們只注意到在語言技藝的層面上發揮孩子們的積極性,把語文學習孤立地理解為識記、理解、分析、綜合運用等,卻往往忽略了語言藝術中的思想意蘊,忽視了語文教學中的人文關懷,而語文教學中的人文關懷,則具體體現於對學生健康人格的培養。

那麼,在我們的語文教學過程中,究竟應培養孩子們哪些健康的人格呢?根據美國社會學家亞歷史斯.美克爾斯提出的現代人的基本特徵及曾欣然教授對社會主義新人本質特徵的理解,我認為培養學生的健康人格,關鍵在於培養“四心”,即:愛心、誠心、自信心和責任心。現謹以國中語文教學為例,談談我對語文教學中人格培養的體會。

一、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愛心教育;

擁有一顆愛心,是做人的基礎。培養學生的愛心,首先是培養他們的.孝心,沒有孝心,就沒有愛心。子曰:“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歟?”“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余余力,則以學文。”(《論語》)可見,一個孩子如果連生他養他的父母都不孝敬,又怎麼去愛他人呢?《三字經》中說:“養不敦,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孩子缺乏孝心,關鍵是並未體驗到更未理解到父母的艱辛,我們沒有喚醒他們沉睡的孝心。

因此,我們要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加強學生的愛心教育,讓他們從孝敬父母開始,感受愛,學會愛,做到“已所不欲,勿施於人”,“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現行的國中語文教材中,可以滲透愛心教育的篇目是非常多的:《金色花》《紙船寄母親》《背影》等文章,可以讓孩子們體驗並理解對父母的愛;《阿長與〈山海經〉》《老王》等文章,可以教孩子們用善良去體察善良,用愛心去換取愛心;《黃河頌》《最後一課》《木蘭詩》等文章,可以讓孩子們感受到強烈的愛國情懷;《春》《濟南的冬天》《珍珠鳥》《敬畏自然》等文章,可以激發孩子們熱愛大自然,保護環境的高尚情操……

二、在語文教學中滲透誠心教育;

誠信,是立身之本,是全部道德的基礎。“言必忠信,非法言不道。”(清·陳瑚)有人統計,一部《論語》,“信”一共出現了三十八次,可見,誠信於做人之要義。

“人之初,性本善。”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因各種因素的影響,他們童年時的誠實守信會受到嚴重的挑戰。有人分析:兒童說謊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成年人的不良影響,或讓孩子說真話而受懲罰,或自己就常常說謊……

因此,在我們的語文教學活動中,首先要以身作則,“言必信,信必果”,讓孩子意識到,謊言才是災禍的導火索。只有讓說真話的孩子受到鼓勵,而讓說假話的孩子受到懲罰,並持之以恆,才會讓孩子逐步養成誠信的好習慣。

餘秋雨先生的《信客》一文中,以誠信為準則的信客,以服務大眾為已任,歷盡辛苦,受人誤解甚至蒙受冤屈,卻依然能夠寬容和體諒別人,不就是一個很好的誠信楷模麼?

三、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孩子們的自信心;

自信心對孩子的發展起著決定作用,自信導致成功,自卑導致失敗。

當前的孩子,自信心是顯然不夠的。由於長期受到優越環境的影響,他們害怕挫折,自我壓抑,敏感,孤僻,有的甚至因為一次考試成績不理想或老師的一句批評就走上了不歸路!“偉人之所以偉大,只是因為你跪著。站起來吧!”(但丁)我們千萬不可忽略,要喚醒孩子們心中的巨人——自信心。

“故遇笨拙執拗之弟子,必多方以誘之,既得其機之所在,即從此鼓舞之,蔑不歡欣,而惟命是從矣。若曰以夏楚為事,則其弟因苦,其師庸樂乎?”(王筠)成功的經驗是建立自信心的基礎,在經常的挫折和失敗的影響下,人就會懷疑自己的能力而形成自卑心理。我們可以利用《在山的那一邊》《走一步,再走一步》《紫藤蘿瀑布》等課文教孩子們正確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我們應多讓孩子們體驗成功,對他們的一些小過錯,切忌動輒發怒,挖苦,諷刺甚至體罰,而對他們的每一點進步,則應多鼓勵,讚美,讓他們在日進月漸中,能有自得之樂,即使愚鈍,也不至於沮喪無為,讓他們意識到“尺有所短”,但“寸有所長”,增強自信心,做到競爭失利不灰心,競爭取勝不滿足,不怕失敗,屢敗屢戰!

四、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孩子們的責任心;

責任心,是社會主義新人的主要標誌之一。沒有責任心的孩子,永遠也長不大。現代社會,人們相互依賴的程度越來越高,分工越來越細,分工越細越需要責任心。

孩子們隨著年齡增長,獨立意識逐漸增強,而另一方面,又往往離不開對老師及家長的依賴性,這就需要培養他們的責任心,形成他們的獨立發展,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意識。

在我們的語文教學活動中,應有的放矢地培養孩子們負責任的習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經常反省自身的言行,正確面對自己的過失,勇於承擔責任,在家庭和學校中承擔具體責任,自我服務,服務他人,有社會責任感等。我們有的師長要麼認為孩子“還小,還不懂事”,不給孩子鍛鍊機會,縱容其過錯行為,要麼對孩子的過失大聲訓斥,甚至誇大其辭的恐嚇,都不利於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當然,作為語文教師,要重視語文教學中的人文關懷,要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使之擁有“四心”,首先得學高為師,行高為範,為人師表,為人典範。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我們是否做到“吾日三省吾身”了呢?我們熱愛工作,熱愛學生了嗎?我們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有過言而無信嗎?我們做錯了事,傷害了學生時真誠地道過歉嗎?顯然,如若不能正確的為人,亦便不能很好的為師。

中學語文讀書心得8

《靠自己去成功》是劉墉專門寫給女兒的書,在這本書中,劉墉和女兒真是無所不談,小到吃飯、穿衣,大到人生、世界……鮮活的語言、平常的故事以及巧妙溶於其中的哲理,讀來頗具興味。而綿藏其中的是父親對女兒成長的良苦用心和一份沉甸甸的希冀:不要等成功來敲你的門,要靠自己去成功。

這本書記錄的大都是作者與女兒之間瑣碎的小事,然而在這一件件事的背後,劉墉發掘出深刻的道理。他的文章就是這樣從平實之中顯現出深刻的哲理,教女深省,教女奮進。

劉墉很懂得“避而後談”。在“談獨立”這一章節中,作者列舉了女兒依賴父母成性的事。在敘述中不難發現,父親並未因此與女兒發生正面衝突,每次都是以女兒的講“理”收場。在文後,作者提出了“女大應獨立”的觀點。作者從理論、事實著手,反駁女兒那所謂的“理”。作者的處理方式既起到了告誡女兒的作用,又避免了父女之間的爭端。這種先退後進,以理服人的“戰術”可以說百戰不殆。

劉墉還懂得“換位思考”。父女之間存在的所謂的“代溝”是由於他們人生閱歷、生活背景的迥異造成的。然而在“談穿著”裡,作者併為因“代溝”而與兒女發生口角。無論是女兒的“露臍裝”,還是兒子的“耳環”,作者都是以玩笑待之。仔細品讀,在這玩笑中也蘊涵著作父親的一種態度。這樣的玩笑不會激起兒女的逆反心理,也同樣表達了自己的立場。如此以來,本來的一場“代溝戰”就覆滅在愉悅的氣氛中了。文中,作者曾站在兒女的角度分析“潮流”這個敏感的話題,他一直表示理解、通融。作者冷靜的思考、多角度的'分析淡化了矛盾,解決了關鍵問題。“換位思考”幫助他了解兒女、走近兒女。 ……

教育是一門藝術,劉墉用自己精闢的文字、獨特的處世態度詮釋了這門困擾著許多師長的藝術。《靠自己去成功》閃耀著愛與智慧的光輝,是一本能給予我們深刻思考和感悟的好書。

應該說教材中並不乏古代散文佳作,不知為何心中對《陋室銘》這篇僅81字的散文卻情有獨鍾,那種愛似乎更甚於對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歐陽修的《醉翁亭記》。

細細品來,原因有。

(一)讀之自然流暢而又韻味無窮

不知為何,一直以來都有一種頑固的想法:如果文字缺少了聲律的美感,就像音樂缺少了和絃,單調而少豐富的迴響。劉禹錫的《陋室銘》正合了自己的這種口味。我總在想:或許劉禹錫是在一個春色怡人的清晨,一氣呵成寫就這篇《陋室銘》的吧。因為全文如行雲流水,絲毫沒有停頓的餘地,讀來琅琅上口,如金石擲地,口感極佳。再加之全文基本上都押“ing”韻並採用對偶句,同比句,更給人一種一唱一和的感覺,讀之抑揚頓挫,聲情並茂,更為上口。

然而就在曲終人散之時,劉禹錫卻讓音樂在此輕輕地打了一個漩,一句“何陋之有?”給讀者留下了無窮的想象空間,我們似乎觸及了它的內涵卻又不能馬上獲得解釋,一如秋水,水底游魚碎石只是隱約可見,尤讓人回味無窮。

向來,學生就怕學古文、背古文,用他們的話來說:古文是天書。然而這一篇卻是幾冊書中學生背得最好的一篇,一堂課下來,學生搖頭晃腦,讀得不亦樂乎,輕輕鬆鬆一堂課,學生卻已倒背如流。如果說《陋室銘》少了這種行雲流水卻又餘音嫋嫋的韻律的存在,那麼讀起來還有多少滋味?

(二)析之言簡意賅而又精妙雅緻

《陋室銘》全文僅八十一字,不僅描繪了 陋室更突現了志向,再加之全文穿插運用了類比、對比、白描、用典等多種技法,可謂言簡意賅而又精妙雅緻。

《陋室銘》開篇即以“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的大氣之語開篇,既顯得出手不凡,也為後文埋下了伏筆。山可以不在高低,水可以不在深淺,只要有了仙、龍就可以出名,順理成章,陋室只要主人“德馨”當然就能“香遠益清”了。這雖是借用了《詩經》中比興手法之妙趣,但以仙龍點睛山水的奇妙構想,不能不讓後人擊節讚歎。

在前面幾句生花妙筆點明瞭作者的志趣後,讀者的思緒也進入了佳境。幾句白描將我們引入居室主人的生活。“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是描寫居室環境的,然這種淡雅與生機不能不令人聯想到主人的恬淡之心,與這恬淡之中所洋溢的生機。“淡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二句則向我們展示了居室主人的交往情況及居室生活,這其中雖有知識分子之清高,但更多的是主人對不學無術之人與世俗生活的拒絕。撫琴研經,遠離嘈雜、低糜的音樂,遠離暗濁、傷神的公務,這種生活從容而充實的閒暇生活著實讓人羨慕。

或許有人會認為,這種生活是否有著逃避的消極?遭遇貶官即躲進自己的蝸牛殼,撫琴研經,不問世事,不問理想。正當你困惑、不懈之時,文章忽有暗峰突起,“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我們都知道,諸葛亮是閒居隆中草廬以待明主出山,後經劉備起用,在政治上建樹斐然。而揚雄呢?淡薄功名富貴,在草亭中潛心修學,創作了《揚州賦》,在文學上建樹不斐。作者在此借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揚雄的舊居來自比陋室,有引諸葛亮與揚雄為自已同道之思,更表明了作者想以這二人為楷模,希望自己能像他們一樣有著處變不驚、處危不屈、堅守節操、榮辱從容,若逢明主則一展抱負,若無明主,則甘於平淡的志向。這不能不讓人聯想到儒家“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與“安貧樂道”之思想。是以結句劉禹錫再度引用“孔子云:何陋之有?”,儲蓄表達了他對當時封建禮教的最高道德品質的追求,可謂妙手天成。

縱觀全文,雖不足百字,可字字珠璣,一如文中所繪之“陋室”精妙雅緻之極。

中學語文讀書心得9

一本書的智慧並不在書內,而是在書外,經過過讀一些書,使我們瞭解並掌握了平日裡我們不知的大悟大徹,從而能夠結合自身靈活運用在生活中,才讀懂一本書。

就說寫作吧!它就來源於我們平時的積累。“一口吃不成哦胖子”的.確如此。寫作文就是例子。在平時我們要積累了。寫作文的時候,必須能利用上,自我積累的詞語、成語、名人名言等,就會使白開水似的作文變得栩栩如生。可是隻積累是不行的,要學以致用。可是隻學習不思考也是不行的。正如孔子所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你雖然明白讀書,但不如懂書的人。人雖然懂讀,可是不如以書為樂的人。這也是孔子以往說過的話“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溫故而知新”我們不要像狗熊掰梆子那樣,撿一個丟一個,我們要把這些知識,放在我們的腦海裡,把他鎖住,不要讓他“飛”走了等到再用的時候,開啟那把鎖,取出知識。你讀的'書多了,在寫作的時候,就會輕而易舉的寫出十分完美的一篇作文,不會絞盡腦汁的想。

這才是讀書的真正含義。我們要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中學語文讀書心得10

“丟棄了不離不棄黃金瑣,忘記了莫失莫忘通靈玉”,好一個多情瀟灑的賈寶玉,嬌嫩多病的林黛玉,塑造了一個發生在清朝封建家庭的動人愛情悲劇。

作者曹雪芹通過《紅樓夢》,揭示了當時封建社會的.黑暗,也表達了他的不滿與憤怒。故事講述的是從小體弱多病的林黛玉來到了榮國府,漸漸與賈政之與生俱來通靈玉而性格頑劣的公子賈寶玉相戀,又因鳳姐從中使用掉包計,

使得賈寶玉娶帶有黃金瑣的薛寶釵,讓林黛玉吐血身亡,賈寶玉從此心灰意冷,看破紅塵,遁入空門的故事。

我實在是為林黛玉而感到悲哀不值,更為他們悲慘的命運而惋惜。但追究人物本身並沒有過錯,讓人憎恨卻是那種封建的傳統觀念。什麼婚姻大事父母做主,什麼門當戶對,這種思想真是害人不淺。這不,賈寶玉和林黛玉就是因此而要承受陰陽相隔,想而見不著的痛楚。

還要讓賈寶玉受這樣的欺騙。唉,就是石頭心腸的人也會被他倆的真情所感動的。一部《紅樓夢》,讓多少人為它垂淚,讓多少人為它感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