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四世同堂讀後感(合集15篇)

讀後感1.52W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四世同堂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四世同堂讀後感(合集15篇)

四世同堂讀後感1

有些人望了那些帶點愛國主義的東西總覺得彷彿是一種口號與宣傳,總覺得很假很浮泛。生在這個時代,你不能怪他們。但是我相信老舍在1944年寫下這本書時他是真誠的,對北平,對國家,對未來,對中國人他是飽含著感情和希冀的。

理想也好,愛國也好,傳統的教養和流傳下來的美德在今天望來好像都不值一哂。小羊圈衚衕現在在哪兒呢,大概在推土機的轟叫下變成了一地瓦礫廢墟,然後變成了一座四方的高樓,賣十萬一平。那裡有沒有祁瑞豐李四爺,有沒有冠曉荷大赤包?我不知道。好像有又好像沒有。但是我隱約覺得祁瑞豐望到冠曉荷可能會很親暖地打招呼,大赤包和李四也說不定在業主微信群裡很聊得來。在這個變化的時代,再固守那些迂腐老舊的'東西似乎有點分歧時宜了。究竟我們要發現人道中好的東西發揚正能量,何必搞得嫉惡如仇勢利短見盯著那點短處不放呢。大家一團和氣說不定什麼時候還能幫上忙呢不是,究竟都是住在十萬一平屋子裡的人。

祁瑞豐幸而能吃上英國飯而不用吃日本飯得以保全清白,錢默吟也幸而沒有餓死也沒有被抓得以保證他脊樑的挺直。效忠絕孝兩難之愁百轉千歸,剛強貞節的話說出來錚錚有聲。我佩服他們。但我知道不是所有人都有那麼多幸運。小崔有什麼千愁萬緒我們不知道,就糊里糊塗地被砍了頭,孫七還沒來得及說點豪言壯語就給一腳踹入活埋坑裡了。日本人那,殘暴極了。國破城亡,就為了這你們二位先上路吧。

大赤包李空山高亦陀,是人人唾棄的漢奸。大赤包瘋死在獄中,另外兩位不翼而飛,假如老舍有餘力顧及到他們想必下場不會很好。今天的大赤包,憑著她這心狠手辣不要臉不要皮和交際場上的如魚得水飯局麻將桌上的巧舌如簧,即使也下了獄可能也是在秦城。至於李空山高亦陀我絕不懷疑他們會坐在某個上市公司的老闆桌後面繼承著那一套把戲。小日本子確實可惡!

我願意老舍不朽,繼承說著老北京的故事,讓我望到還有一些東西是不變的。然而老舍死了,像天助一樣自溺在了太平湖,太平湖也找不到了。站在轂擊肩摩,霓虹耀眼的大街上,北京已經不是那個北京,中國仍是那個中國。

四世同堂讀後感2

翻著《四世同堂》,我看到了一代中國人。歷史,似乎教會了我一點什麼。

瑞宣愛家,也愛國。當日本人入侵中國,瑞宣希望去戰場,只是家庭和北平人愛和平的性格束縛著他,讓他只能在家,照料著一家老小。他討厭瑞豐所幹的事,他也明白像瑞豐這樣的人該受到教訓,但是他更明白不能讓祁老人擔心,不能讓母親操勞。他的內心是矛盾的,北平人的心,也都是矛盾的:像劉師傅,像程長順,像陳野求。他們都讓家中人活下去,儘管生活在太陽旗下。家庭,就像一把牢牢的.鎖鏈,把他們的手腳捆綁在北平的土地上。

只是,只是,我們真的只能為不去戰場找這樣的理由嗎?難道僅僅是因為愛家、愛和平嗎?

我想,不是的,也許我們還缺少一些勇氣。

我們沒有勇氣去放棄家庭,我們沒有勇氣去流浪,我們沒有勇氣離開被統治的地方。我們可以忍氣吞聲,除非叫我們餓死。我們可以去當漢奸,首先得給我們飯吃。我們要生存。

這,是不是一種懦弱?一種“愛家”的懦弱。

我們沒有勇氣,放下家庭去戰鬥;我們沒有勇氣,面對黑漆漆的槍筒;我們沒有勇氣,站出來說一句:我恨日本人。我們沒有勇氣,因此只能拿愛家、愛和平當藉口。

若,我們可以放下家庭,去當一個戰士,像錢先生那樣,是不是我們就可以少幾天被統治?若,我們再多那麼一些勇氣,是不是就不會有那麼一段屈辱的歷史?

如果我們多一點勇氣,就像錢詩人那樣,別人把他當瘋子,他也不生氣,就算流浪街頭,也心甘情願,中國,就能多自由一天。

是的,是時候該增長一些勇氣了。我們,是這個新時代的主人,過去的事,應當當做一段可值得思考的歷史,未來,我們應當吸取教訓,做一個有勇氣、敢擔當的人。

那個時代已經過去了。但現在的我們,還需要勇氣。

四世同堂讀後感3

“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月圓之夜人不歸,花香之地無和平。”聽過駱玉笙激越的唱腔,看過電視劇《四世同堂》,我被劇情深深感染,覺得意猶未盡,於是,便想尋來老舍先生的原著《四世同堂》細細品讀。

小羊圈衚衕,多麼善良的一個街名,卻闖進一夥強盜,祁老人一輩子生活中這裡,他一生無求,只想把這個四世同堂的日子過下去,然而,復巢之下,豈有完卵。兒子天佑不堪侮辱投湖而死,二孫子瑞豐投敵死於非命,二孫媳婦胖菊子投靠背叛者淪落而染病死亡,重孫女小妞子也餓死了。錢默吟這一典型的舊式文人,民國年間他還戴著紅呢子風帽,一家人深居簡出,可孫子被日本人搶走,而他也受盡嚴刑折磨,最終家破人亡。小崔,只想拉洋車養家餬口,也死於日寇屠刀下。棚匠劉師傅,除了會替人家裱糊房屋還有一點業餘愛好—舞獅子,誰想日本人逼著他為攻陷中國的一個個大城市而去舞獅慶祝,他憤而離家遠走他鄉。

京華之地,皇城根下,餓民奪食,混合面吃得人東倒西歪,半死不活的都拉到郊外,郊外迎接他們的不是病床而是挖好的大坑,大坑裡黑壓壓的人都想逃命,日本人邊撒石灰邊填土,成百上千的'人就這樣失去了生命。

讀到這裡我深切地明白了什麼叫落後就要捱打,什麼又叫苟且偷生。

品讀這部百萬字的恢巨集鉅著,猶如眼前展開了一幅歷史長卷。國破家亡,城春草深。面對強敵,有人奮起反抗,如老三瑞全偷跑出城,參加了抗日隊伍;小崔痛打日寇;小文、桐芳借唱戲之名行刺日寇,最終與敵人同歸於盡;年邁的李四爺與敵人以死相拼,死得悲壯。也有人如冠曉荷、大赤包、招弟、蘭東陽成了不齒於人類的背叛者,最後或活埋,或瘋死,或被掐死,或跑到日本遇上爆炸屍骨無存。

好在歷史是人民創造的,是由人民推動向前的,我們不能讓一片烏雲擋住眼睛而看不清未來,未來是屬於愛好和平的人民的,只要人民願意生活在一個和諧的世界裡,軍國主義的螳臂是無論如何也阻擋不了滾滾向前的歷史車輪的。

四世同堂讀後感4

城市已經彷彿無法呼吸,他必須找個空曠的地方去呼吸,去思索。

淡淡的西山,已不像夏天雨後那麼深藍,也不像春秋佳日那麼爽朗,而是有點發白,好像怕冷似的。

花了兩個月,終於把這本書看到結尾部分了,日本人侵略為大背景,從家四世同堂在日本控制下的生活逐漸艱難與人物的思想變化,以及小羊圈幾個家庭人物間的關係,生活事蹟,以及到後來的悲慘境遇。

小羊圈裡的人主要分成兩大陣營,為日本人做事,認日本人為爹的冠曉荷、大赤包、招弟一家,以祁家為代表的既不為日本人做事,受日本人欺負卻沒有勇氣反抗的幾個家子 隨著戰爭的推延,日本人從精神上、物質上慢慢地把小羊圈的人民消磨殆盡。

在這些人物當中,有心地善良,為人處事謹慎,熱心幫助鄰居的李四爺,安安分分的韻梅。

小說的小說的結尾如一杯清涼的泉水解夏日干咳的喉嚨快意恩仇,漢奸們相互明爭暗鬥,把大吃包一:家趕盡殺絕,最後好齊家三少大,如大俠般出現,把藍東陽和胖菊子折磨的,把照弟解決掉,日本人投降,北平城重新升起初升的太陽。

小說的開頭到中間,給人以無比的憤恨和同情老實安分的小羊圈人被漢奸和日本人折磨的有的家破人亡,有的挨餓受凍,把讀者帶入其中,小說的小說的結尾如一杯清涼的泉水解夏日干咳的喉嚨快意恩仇,漢奸們相互明爭暗鬥,把大吃包一家趕盡殺絕,最後好齊家三少大,如大俠般出現,把藍東陽和胖菊子折磨,把照弟解決掉,日本人投降,北平城重新升起初升的太陽。

安慰讀者,就像一場完美的結局,儘管中途波折太多,特定的歷史時期反映了特定的人民的生存狀況,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侵略給中國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

老舍的作品最讓我有感受的是散文《母親》任勞任怨,善良慈祥,理解兒子,作為農民的兒子,我更能深刻體會到農民的母親是生活是怎樣的辛苦勞累,心地是怎樣的純樸,善良。老舍的母親所具有的品格是千千萬萬農民婦女那時的縮影,是中國農村婦女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高尚的品格,純樸,善良,無私奉獻,慈祥、同情與愛,可是往往做到完全或是哪怕有一天讓她過上好日子,而回頭時發現他頭髮斑白,身體瘦弱,漸行漸遠。

《母親》從我小時候、去上學、工作三方面時段來寫母親。

四世同堂讀後感5

終於看完了,但內心久久不能平復。

“患難是最實際的,無可倖免的;但是,一個人想活下去,就不能不去設法在患難中找縫子,逃了出去——盡人事,聽天命。”

最初在語文資料上看到節選的部分,知道常二爺、祁老人、天佑太太等角色,對小說也很感興趣。我以為“四世同堂”只是講那一家人平凡而簡單的生活,可當我開始讀後,慢慢地,我才發現,這不僅僅是在寫一個家庭,這一切都不平凡,這展現的是中國在抗戰時期北平百姓生活的.縮影。

小羊圈是個小衚衕,住著好幾戶人家。在太平年月,北平一切都很美麗很喜人。可偏偏生在戰爭年代,日本人入侵了。人人都想生,人人都在為生活而努力。有的人,像大赤包、冠曉荷、藍東陽、祁瑞豐等人,為了生活下去,選擇當漢奸,把當時的侵略者當作爸爸,苟且偷生,最終還是遭到了報應。有的人,像祁瑞宣、祁瑞全、錢默吟先生、劉師傅等人,不甘當亡國奴,一些出走,一些不食周粟,一些努力激勵青年,為國家貢獻著一點點星光。祁老人呢,最在乎自己的四世同堂,然而卻總得不到安寧。老大天佑的自盡,二孫瑞豐的被殺,老三的出走,以及一家老小面臨著恐怖的饑荒……

小說的結尾戰爭還在繼續。我以為所有的故事都會有一個完美的結局,因為畢竟這是人寫出來的,應當給它些美好。但是這部小說並沒有,遺失了十三段。看到作者太太和作者兒子描述出來的概括,真的好讓人難過:錢先生被捕、小妞子餓死……

看此書時,時而憤怒,時而難受,時而同情那個年代的人,時而想打死那些漢奸走狗。那些人物,像都是活生生的,個個鮮活,在我跟前,似乎都是我認識的人。我知道他們的模樣,他們各自的性格,他們的抱負。我又想,要是我生在當時,我會怎麼辦?我能做些什麼?歷史永不可被遺忘。在這和平年代,我們更應當勿忘國恥,緬懷先烈。我想,這也是老舍先生寫此書的一大目的吧。

四世同堂讀後感6

《四世同堂》開始於抗日戰爭之前那個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光,結束於抗日戰爭勝利的美麗時刻,而期間人們經歷的便是那個最黑暗,最痛苦,最磨練自己的時光,其中一個關鍵詞自然是被中國人民深惡痛絕的日本鬼子,他們所做的種種令人髮指的事以及他們近乎變態的心理,使每一個描寫他們的作家不得不咬切恨齒、緊縮雙眉,但使我欽佩的是,老舍先生並沒有用非常激烈的語言去深批日本人,一方面他用一種冷幽默表面上輕描淡寫、若有若無,蜻蜓點水般描寫,但就是這麼幾滴水,已足以揭示出他們令人噁心的.心態,通過這些文字,我的腦海裡浮現出的是老舍先生輕蔑的眼神和淡淡地冷笑;另一方面,作者也沒有全盤否定日本人民,這從書中小羊衚衕1號門的一位日本老婦的言行舉止便可看出。可見,對於日本人,作者還是很理智的。

讀完這本書,我感覺置身於那戰雨紛飛的地方。

老舍這部書中以一種樸實無華的敘述手法,展示了北平淪陷區一群普通人特別是祁家四代人的生活。通過祁老人、瑞豐、瑞宣、韻梅、錢詩人、小文夫婦、李四爺、白巡長、孫七、小崔、馬老太太、常二爺、小妞妞以及大赤包、招弟等性格迥異、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表現出民族存亡之際,真善美與假惡醜的鬥爭,崇高的民族氣節和苟且偷安、助紂為虐、賣國求榮的鮮明對照。

本書讓我們看見了北平被日軍佔領後的人間百態:有的人革命了,犧牲了,有的人背叛了,慘死了。其實日軍佔領北平後,客觀地說,並沒有什麼令人髮指的罪行。沒燒圓明園,

也沒搶故宮,也沒有大面積的屠殺等等。但是,他們殘害了南京的人民,作為同胞,我們當然非常憤恨,這是正常的,所以看玩四世同堂,我更加確信了對日本人的恨。

隨著整本書臨近尾聲,心中不禁感嘆人的本性在那樣一個年代,承受如此多的磨練後,展現得如此真實,區區一個小羊衚衕,形形色色的人物卻已代表了當時千千萬萬不同心態的中國人,已成為了那個年代整個中國的一個縮影。

四世同堂讀後感7

漢奸、平民、日寇上演著小羊圈的悲劇。

“啪”的一聲,李四爺倒下了,“撲通”,天佑跳河了,“下去”,小崔被活埋了,妞子餓死了,仲石和孟石已經是夢了。看著鮮活的人物一個一個地倒下去,我眼前一片茫然。血濺滿了天空,但風在吹,河在淌,還是以前的樣子,只不過在心中少了一點安慰,多了一點悲傷。

這是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

8年抗日,我和祁老太爺一家在小羊圈中一同經歷著血雨腥風,一起為家人的失蹤而擔心,一起因家人的死亡而痛苦,一起默默地懷念著相交多年的老鄰居,一起品嚐著“共和麵”的苦澀,並用我們微不足道的方式保衛著自己的家園。看似平凡的小羊圈中,其實處處都唱著悲壯的歌。

這些鮮活的人物反映了笑的艱辛,他們帶著抗日的夢去了,書上的紙也多多少少地溼了。我帶著沉重的心讀完每一頁,一顆不讓人欺侮的心在我胸膛裡跳動。

我讀完書,好像有一條民族的重擔壓在我肩頭。一股愛國的火從我的心裡迸發出來,我眼中滿是因我的'渺小而產生的悲憤。我放下筆,望著藍藍的天,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我感覺我的血液裡流淌著祖先的夢。天空中彷彿出現了小羊圈中所有街坊和齊老太爺一家的笑臉,他們在分享著抗日勝利的喜悅。

突然,一縷陽光斜射進屋,我趕忙推開了窗戶,讓清風微撫我的臉龐。風慢慢的吹著,用它輕柔的手撫過《四世同堂》的書頁。那古香古色的書頁被風兒吹動,慢慢地向後翻著,直到翻完了這本書。

是呀,八年的戰鬥,我們都扛過來了,就像風兒翻書,一頁一頁,竟把一本厚厚的《四世同堂》翻了過來。我看著紅日冉冉升起,給大地帶來溫暖,那是天堂中的人們對地上生靈的祝福。風清雲淡,鳥兒歡唱著,人們忙忙碌碌的,祖國繁榮興盛。

東方的紅日升得越來越高,光芒無比刺眼,誰都不敢正視它了。

讀完《四世同堂》後,天佑的死讓我珍惜生命,妞子的死讓我珍惜糧食。我更加熱愛生活,熱愛生命。我要更好地學習,不忘國恥,一點點積累,為祖國做貢獻,讓世界為中國喝彩。

四世同堂讀後感8

國破家必破。這個是我在《四世同堂》裡看到的一個道理。小羊圈衚衕的每個人都是一類人的代表,是一個社會的縮影!祁老一家是一類,錢老,李四等等,不一樣的職業,不一樣的性格,就是我們社會的形形色色的人物!祁老太爺家四代人,三個兒子,一個隱忍,一個背叛,一個改變,敢於奮鬥,就是典型的戰爭背景下人物的命運!天佑用生命書寫清白,未嘗不是一種氣節,瑞宣有痛苦,卻始終不忘記國家,瑞全去改變!在苟且的生活裡,老舍先生給了期望!

四世同堂本來說一個家族的興盛於榮耀,而在老舍的筆下,它成為國家命運的`一個小小的縮影,家族的覆滅,因為有戰爭的發生,戰爭則是因為沒有強大的國家,“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我想一個四世同堂的大家族尚且如此,在戰爭中走向了瓦解,更何況那些千千萬萬的小家和小我呢?弱國無強家,僅有把個人的榮辱和家族的興衰和國家的命運系在一齊,才能真正的求得生存之道,才能得到全面的昇華。

戰爭永遠都是可怕的,它是對人性的一個全面的考驗和挖掘,在生死的較量中我們往往最容易迷失了自我,做出錯誤的決定。而又有多少人能夠做到像祁瑞宣、祁瑞全這樣的剛正不阿?還是像祁瑞豐這樣淪為走狗,出賣自我的國家、出賣自我的民族只為保全生命的完整?《四世同堂》為我們揭示的社會和生命太深刻也太沉重了,我們永遠不敢設身處地的去想象,永遠不敢應對在那種環境下的真實的自我掙扎。

然而這就是老舍,一個飽經滄桑的偉大作家,他用有力的一支筆為我們刻畫出一個如此沉重的世界,絕對值得我們用心去體會和品讀。

所以,年輕的一代覺醒,開始奮鬥,這是他們的選擇與付出,他們是愛國的一代人。這也是老舍在小說裡給我們的期望,不僅僅是生活的苟且,還有期望,還有詩和遠方。

少年強則國強,青年興則國興,再讓我說一句俗話吧,我們是年輕的一代,我們教育的是年輕的一代,讓我們和我們教育的這些孩子們,都熱愛我們的祖國,熱愛和平年代!

四世同堂讀後感9

在高三寒假的時候,我就已經接觸到了老舍在先生的《四世同堂》,由於要大學聯考備考,我只看了第一部《小羊圈》。大學聯考過後,也一直沒有找到機會繼續讀完這部書,直到現在進入了大學,終於有了時間,可以靜下心來仔細拜讀。

讀完這部書後,我感觸頗深。對於現在人來說,“四世同堂”是家庭和睦、子孫滿堂的代名詞,它是一種幸福,一種美好。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就是描寫了一個北京普通老百姓祁老太爺的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但不幸的是,由於戰爭,他的這種幸福被敵人強行奪走,這一份美好被破壞殆盡,搞得兄弟之情在利益和權勢面前不堪一擊。其實像老舍先生筆下的.這種家庭在當時很普遍的,人的本性可能本來就有好有壞,但是如果沒有戰爭的迫害,那些為了生活得更好的漢奸和出賣國家的背叛者或許就能剋制自己的慾望,不會成為國家的蛀蟲。《四世同堂》的人物刻畫得十分入木,當我看到瑞豐成為漢奸之後,真為他的所做作為感到羞恥,反觀瑞宣跟瑞全,同樣在一個四合院里長大,他們卻有著自己的信仰,寧可入獄受刑,也不會做出危害國家利益的事,他們一腔熱血受到敵人的迫害時仍然對祖國的的未來抱有希望。小說中的這些小人物所反映的就是在當時社會背景下中國的普通老百姓,他們本就清貧困苦,在敵人的鐵蹄下,日子過得更加艱難,我甚至能感受到他們那種無處訴說的憤怒、恐懼和無可奈何。

錢默吟老先生是全書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不知道為什麼人們總是忽略書中如此堅強的一個老人。錢老是個有知識有文化懂事理的人,這在那個年代是個不可多得的革命戰士。在全書緩慢的節奏中,錢默吟是一個緊湊的神祕的形象,中國正是因為有千千萬萬像錢先生這樣的人,才終於站起來走向光明。

故事結尾了,戰爭結束了,沒有喜悅,只有悲壯。 中國始終推著大車前進,泥濘和傷痕總是有的,但回首過去悲壯的一頁,除了記憶和嘆息,我們應該看見預示著的光明的未來。感謝老舍先生給後世留下了這部中國的《戰爭與和平》。

四世同堂讀後感10

每到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這個美好的節日,我都會想到哪年熱鬧,溫馨的場面。那年中秋節的晚上 我坐在自己家的視窗邊,無憂無慮的看著這一如既往的景色。手不自覺的拿出來了一本書。堵上了幾頁書。恰巧,是中秋的片段。老舍先生這本厚厚的《四世同堂》,可讓我的.中秋時光富有了新的色彩,讀著老舍的中秋,又過著我的中秋。也是別有一番風味啊!

老舍的文筆可謂是把中秋寫得淋漓盡致啊!各種各樣的葡萄,各種各樣的梨,各種各樣的蘋果,描寫得讓人讀著就已經覺得嘴中有餘香了。他把小白梨,說是清香甜脆的,把白海棠,說像紅花那樣的大。把大棗,說是葫蘆形的。把各種各樣北平的美食,說得淋漓盡致,使人顧不得只去想口福而是已經變不清哪一種香味更好聞,哪一種顏色更好看。微微的有些醉意了。 “唉——一毛錢兒來耶,你就挑一堆我的小白梨兒,皮兒又嫩,水兒又甜,沒有一個蟲眼兒,我的小嫩白梨兒耶!”這是他們買水果的口號。老舍先生寫活了抗爭時期北平市小市民的生活。即使是在抗爭時期,照樣過著自己幸福的小康生活。他們有著自己和諧溫馨的小環境,互相幫助,即便有些小矛盾,也落不下深仇大恨這就是老舍寫的,北平市小市民。每一家的中秋都有不同的色彩。”春花一般驕傲與俊美的青年學生,從清華園,從出產蓮花白酒的海甸,從東南西北城,到北海去划船;荷花久已殘敗,可是荷葉還給小船上的男女身上染上一些清香。” 那些青年學生們,在抗戰時期,能有他們豐富的心情,也是少有的。把荷葉,用了擬人化的手法。讓清香,留在了那些青年學生的身上。在那時他們也是一股清流。

這樣的中秋可謂是夢寐以求的。這樣的文章讓人賞心悅目。這樣的文采讓人感嘆不已。 我吃著圓圓的月餅,望著圓圓的月亮,還在回味著那篇文章······

四世同堂讀後感11

有些人看了那些帶點愛國主義的東西總覺得彷彿是一種口號與宣傳,總覺得很假很空洞。生在這個時代,你不能怪他們。但是我相信老舍在1944年寫下這本書時他是真誠的,對北平,對國家,對未來,對中國人他是飽含著感情和希冀的。

理想也好,愛國也好,傳統的教養和流傳下來的美德在今天看來似乎都不值一哂。小羊圈衚衕現在在哪兒呢,大概在推土機的轟鳴下變成了一地瓦礫廢墟,然後變成了一座四方的`高樓,賣十萬一平。那裡有沒有祁瑞豐李四爺,有沒有冠曉荷大赤包?我不知道。似乎有又似乎沒有。但是我隱約覺得祁瑞豐看到冠曉荷可能會很親熱地打招呼,大赤包和李四也說不定在業主微信群裡很聊得來。在這個變化的時代,再固守那些迂腐老舊的東西好像有點不合時宜了。畢竟我們要發現人性中好的東西發揚正能量,何必搞得嫉惡如仇勢利短見盯著那點短處不放呢。大家一團和氣說不定什麼時候還能幫上忙呢不是,畢竟都是住在十萬一平房子裡的人。

祁瑞豐幸而能吃上英國飯而不用吃日本飯得以保全清白,錢默吟也幸而沒有餓死也沒有被抓得以保證他脊樑的挺直。盡忠盡孝兩難之愁百轉千回,剛烈貞節的話說出來錚錚有聲。我佩服他們。但我知道不是所有人都有那麼多幸運。小崔有什麼千愁萬緒我們不知道,就糊里糊塗地被砍了頭,孫七還沒來得及說點豪言壯語就給一腳踹進活埋坑裡了。日本人那,殘暴極了。國破城亡,就為了這你們二位先上路吧。

大赤包李空山高亦陀,是人人唾棄的漢奸。大赤包瘋死在獄中,另外兩位不知去向,如果老舍有餘力顧及到他們想必下場不會很好。今天的大赤包,憑著她這心狠手辣不要臉不要皮和交際場上的如魚得水飯局麻將桌上的巧舌如簧,即使也下了獄可能也是在秦城。至於李空山高亦陀我毫不懷疑他們會坐在某個上市公司的老闆桌後面繼續著那一套把戲。日本子確實可惡!

我願意老舍不朽,繼續說著老北京的故事,讓我看到還有一些東西是不變的。然而老舍死了,像天佑一樣自溺在了太平湖,太平湖也找不到了。站在車水馬龍,霓虹耀眼的大街上,北京已經不是那個北京,中國還是那個中國。

四世同堂讀後感12

他是偉大的人民藝術家——老舍。這部偉大的著作,叫《四世同堂》。

這是一部靈魂的屈辱史。日軍侵華了,北平淪陷了,人民遭殃了,生活在一夜之間被打亂了,民族一百年來蒙受的屈辱達到頂點了,形形色色的靈魂也趨勢上演了……北平城被日本鐵蹄踐踏的背後,是盧溝橋燃起的熊熊烈焰;小羊圈衚衕裡各色人物榮辱沉浮與生死存亡的形象寫照下,透露出的是戰火對一個民族靈魂的侮辱。全書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為主線,輔以小羊圈其他人物的起伏變化,以小見大,真實地記錄了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惡。一夜之間,夢魘出現,各色靈魂爭相著淋漓上演……

這是一部靈魂的展現史。這裡有如瑞宣般愛家愛國人士被逼無奈的心理鬥爭,有如冠曉荷和大赤包以及瑞豐那位時髦太太般家賊漢奸們醜惡嘴臉,也有如瑞全和仲石一樣不甘苟活於世,對侵略者的屠刀奮起揮舞的反抗者。祈老人和祈天佑是保守的,小崔、孫七、金三爺,以及桐芳、招弟、高第、白巡長是有善良本性的。李四爺夫婦的“老好人”形象在徹頭徹尾地淋漓盡現,妞妞至死不肯吃“共和麵”的執拗,辛酸了一代北平人……這些都在老舍的筆下一一上演,無所事事中透露著憤慨,輕鬆幽默中引人深思。

這是一部靈魂的覺醒史。戰爭激怒了人,也改變了靈魂。雖然招弟從一個純潔的姑娘變成了日偽的特務,讓人心寒,然而錢默吟卻被戰爭從一個不諳世事的舊式知識分子激怒成投筆從戎的革命者,也讓矛盾的高第與瑞全並肩作戰,讓祈老爺子抱著妞妞去找日本人算賬,讓小崔和李四爺等人不乏悲壯地為革命而犧牲……這足以讓人喟嘆,讓人震撼!

這是中華民族在危亡之際人性之花的淋漓綻放,是一首鏗鏘激盪的民族靈魂的'交響,這是在先生的妙筆下,一朵永開不敗的民族之花。這裡,我們借先生的筆看到了一部舊中國的抗戰史,瞭解到了在槍炮的雷鳴中形形色色的最本質的性格,它讓我們不斷地理解與反思。而透過這部國民史,我們又讀懂了一位生在炮火年代的偉大的人民藝術家,他輕鬆幽默的筆調裡有的是滿腔的憤慨,嘲笑諷刺的帷幔下透露出的是一顆對家國拳拳之愛的心,是對國民矇昧強有力的呼喚,是對勝利最急切的渴望與堅信。

這位先生,叫老舍;這部書,叫《四世同堂》。

四世同堂讀後感13

我是一個常看書的人。在我的書架上,擺滿了很多小說、著作,它們伴隨著我的成長,給了我知識,給了我快樂。書,是我能隨意塗寫的天堂。

人皆有一本自己最喜歡的書,我呢,最喜歡的書,就是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了。

相信很多同學也讀過這《四世同堂》,書裡的故事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的北京城,當時的北京是叫“北平”的,日本人侵佔了北京城,故事從北平小羊圈衚衕一戶姓祁的人家開始,以及衚衕裡的錢家、冠家等等發生的故事。在故事裡,有反抗日本侵略者的祁家祁瑞全、錢家二少爺,也有甘當日本侵略者走狗漢奸的冠家冠曉荷,還有性格耿直的常二爺、膽小怕事的祁老人、用心良苦的白巡長,在這個毫不起眼的小羊圈衚衕裡,每一個人物都有著不同的命運……但可惜當時北平城在日本侵略者的黑暗恐怖統治下,它們折磨中國老百姓,三天兩頭地不是關城門,就是禁街,老百姓們生活非常困難,吃不飽穿不暖,連冬天燒暖氣的煤都沒有了。於是就有了反抗壓迫,勤勞、聰明的中國人最終打敗了日本人,趕跑了侵略者。

讀完了《四世同堂》,我被老舍先生筆下寫的精彩故事深深吸引。抗日戰爭時期,當時那種國破家亡的淒涼、悲慘和對日本侵略者的可恨、可恥。老舍先生用自己的筆變成了“機關槍”,向不知羞恥的`日本侵略者“掃射”。

這本書,讓我懂得了什麼叫亡國的恥辱,亡國的悲哀!老舍先生的筆尖讓我明白了,國家不能落後,落後了就要被捱打,做亡國奴,任人宰割,一點尊嚴都沒有。讀後感·所以我們要不斷地讓我們的國家強大,讓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敢欺負中國。同時我也深深感到我們現在的生活真的來之不易,每個人都幸福地生活著,不會再出現故事裡那種飢寒交迫的情景。

老舍先生在文末寫祁老三帶著成功的光榮歸鄉時,也寫出了瑞全衣錦還鄉的變化:可是,他說不出話來。身旁的老三,他覺得,已不是他的弟弟,而是一種象徵什麼的力量。這就是所謂的革命的力量。

少年強則國強。

我想,這種力量對於今天的青少年來說尤為重要。感謝老舍先生給後世留下了這部中國的《戰爭與和平》作者:蘇涵

四世同堂讀後感14

(一)

死亡,是個極其敏感的話題,人們都盡力迴避,更不敢面對。也許是因為不捨,不捨這美好而又殘酷的世界。對於死亡,有人笑看其善變,有人忐忑其決絕。

錢仲石,算得上是一個悲劇人物,出場沒多久便拉一車日本人撞下山崖從而壯烈犧牲。在他與易車日本人同歸於盡的同時,特的死也拉響了北平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者的.鳴笛。錢仲石的死,值嗎?雖然事後中國人遭遇了更加猛烈的屠殺,但他的死,值。若是沒有錢仲石的第一滴血,侵略者看到了僅是那些麻木了的中國人,一群沒有抵抗意識的中國人。如此這樣下去,會令侵略和更瞧不起中國人,會在中國國土上更為肆虐地燒殺搶奪。正因仲石以身殉國,才號召起千千萬萬愛國勇士奮起抵抗外來侵略者。仲石的死,重於泰山,值!

不久,錢孟石病故。就這麼一聲不吭地走了嗎?不曉得仲石的壯烈嗎?臉上掛不起笑紋嗎?不知道父親還在獄中嗎?他在死神來臨之時並沒有抵抗,而是老老實實地,永遠的,永遠的閉上了眼,臉上不帶有一絲絲怒氣。羞愧,由於,顧慮,因循,不得已孟石的死,不值。因為他,錢家唯一的兒子也沒了,不得再延續下去,他的母親,也在他離開不久時,隨著兩個兒子,去了。

(二)

越是活得滿懷挫折激情,一生充滿精神創傷和心理危機者,越能清醒冷靜地對待死亡。錢太太就是這樣,她平日大門不出,二門不邁,見個生人都害怕的一個家庭主婦,然而,她一夜之間沒了兩個兒子,丈夫也被日本人抓去沒有任何訊息,錢太太知道錢默吟是九死一生。錢太太的生,沒有了指望和依靠,於是她選擇了死,沒有活下去理由的錢太太一頭撞死在自己兒子的棺材上而亡。錢太太的死,悲情,也最為殉情。

死,如影隨人。至於幸與不幸,因人而異。不論不幸佔了多大的比重,活著,都應該活著,並以樂觀的態度對待死亡。

四世同堂讀後感15

《四世同堂》記敘了北平淪陷後的畸形世態中,日寇鐵蹄下和廣大平民的悲慘遭遇、那一派古老、寧靜生活被打破後的不安、惶惑與震撼。狠狠地鞭撻了附敵作惡者醜惡靈魂,揭露了日本軍國主義的殘暴罪行,反映出老百姓們的英勇無畏。

書中的人物冠曉荷是住在小羊圈裡的住戶,他是一個貪生怕死的人,看到日寇的侵略,千方百計的想和日本人做朋友。他,對日本人畢恭畢敬,向他們的背影深鞠躬,給日本人下跪,卻因為“消毒”丟了性命。他的太太外號叫大赤包,她希望中國被日本打垮,找關係給日本人做事。她的性情火爆剛烈,對自己的同胞毫不留情,但最後和冠曉荷的結局一樣,在他們依偎的日本人手中死去。

我佩服書中的祁家老三祁瑞全,他是一個滿腔熱血的大學生,見到日本的入侵,他不想做亡國奴,而決定離開北平,將自己的生命獻給國家,做一個抗戰的英雄。他回到北京後,他已經不是一個急躁的學生,而變為了有豐富的閱歷和抗戰鬥經驗的地下工作者,他受組織委派,潛回北平,做情報工作,他在北海公園刺殺了給日本人做特務的招弟,在抗戰勝利時,與鄰居們共享快樂。他是一個有理想有追求的中國人,他不怕為國捐軀,只希望為戰爭勝利付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這是一部靈魂的覺醒史。戰爭激怒了人,也改變了靈魂。雖然招弟從一個純潔的姑娘變成了日偽的特務,讓人心寒,然而錢默吟卻被戰爭從一個不諳世事的舊式知識分子激怒成投筆從戎的革命者,也讓矛盾的高第與瑞全並肩作戰,讓祈老爺子抱著妞妞去找日本人算賬,讓小崔和李四爺等人不乏悲壯地為革命而犧牲……這足以讓人喟嘆,讓人震撼!

這是中華民族在危亡之際人性之花的淋漓綻放,是一首鏗鏘激盪的民族靈魂的交響,這是在先生的'妙筆下,一朵永開不敗的民族之花。這裡,我們借先生的筆看到了一部舊中國的抗戰史,瞭解到了在槍炮的雷鳴中形形色色的最本質的性格,它讓我們不斷地理解與反思。而透過這部國民史,我們又讀懂了一位生在炮火年代的偉大的人民藝術家,他輕鬆幽默的筆調裡有的是滿腔的憤慨,嘲笑諷刺的帷幔下透露出的是一顆對家國拳拳之愛的心,是對國民矇昧強有力的呼喚,是對勝利最急切的渴望與堅信。

這位先生,叫老舍;這部書,叫《四世同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