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計劃

國小科學學科工作計劃六篇

時間過得可真快,從來都不等人,很快就要開展新的工作了,現在的你想必不是在做計劃,就是在準備做計劃吧。相信大家又在為寫計劃犯愁了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國小科學學科工作計劃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國小科學學科工作計劃六篇

國小科學學科工作計劃 篇1

一、指導思想

落實蘇州市教科院和太倉市教師發展中心相關工作計劃,深入一線,加強各學科課堂教學研究,提升服務意識,充分發揮“研究、指導、引領、服務”的職能,努力提高學科教學質量。同時,進一步加強國小科學、勞技、研究性學習教師隊伍建設,發揮骨幹教師帶頭示範作用,引領年輕教師的專業成長。加強課題研究指導,緊密圍繞課程實施中出現的實際問題,尋找解決方法,有效促進教師教育科研能力,不斷提升三科教師教育教學水平,進而推進全市科學教育教學的改革與發展。

二、具體工作及要求

1.落實課程計劃,加強質量監控

⑴樹立學習意識。組織教師認真研讀20xx年《國小科學課程標準》,系統鑽研新教材,研究低年級科學教學的有效策略;學習有關教學策略、教學評價、研究性學習、校本課程開發和推進校本教研的理論和經驗。

⑵強化教學常規。規範教師教學“六認真”工作,強化教師課程意識,鼓勵教師進行相關課程的研究與開發。

⑶落實課程計劃。合理配備三科教師,認真、全面落實和執行國家的課程計劃,確保開齊上足科學課、勞技課、研學課,強化實驗室管理,提高實驗室的使用率,確保實驗教學的正常有效開展。

2.推進教學改革,打造有效課堂

⑴優化教學模式。形成年輕教師借鑑別人模式、成熟教師創設自身教學模式、名教師推廣自己課堂教學模式的發展思路。

⑵改革教學評價。繼續完善課堂教學評價標準,將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收穫作為評價課堂教學優劣的重要部分,切實轉變教師傳統的教學觀念,提升教師的教育理念,打造質量課堂,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⑶打造有效課堂。繼續開展課堂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活動,引領教師研究、實踐課堂,提高科學課堂教學效率,精心組織各類基本功、優質課評比活動。通過系列課標和教材的培訓活動提升教師教學理念和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整合的能力。

⑷深化課題研究。本學期鼓勵教師開展相關課題的研究,注重提高研究的實效,注重研究資料的積累和開發,及時提煉研究成果,以課題研究來指導實際的科學課堂教學研究活動,切實解決當前科學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全面提升科學課堂教學質量。

3.推進教研創新,提升教研質量

⑴強化校本教研。各校要根據實際情況積極組建科學教研組,並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自主開展各類校本教研活動,確保教研活動有主題、有內容、有特色、有成效、有質量。各校科學教研組要把教學“六認真”作為規範教師教學行為的重點工作,尤其在備課、上課兩個環節上要常抓不懈。

⑵規範教研活動。根據《關於建立20xx年太倉市中國小教育聯盟的通知》的相關檔案要求,以各教育聯盟為載體,積極組建聯盟學校中青年骨幹教師隊伍,探索有效的教研形式,逐步完善活動的制度與機制,讓聯盟教研活動走向常態,集中解決科學教師中存在的共性問題。在教研活動中充分發揮青年科學教師的積極性和蘇州市、太倉市級骨幹教師的引領作用。

⑶創新教研方式。課例研究、課堂觀察是一種教師“自覺”理解複雜課堂的方式,是教師研究課堂有效的'教研方式。通過課例研究、課堂觀察可以轉變教師的教學行為,生成教師的教學智慧,形成科學團隊的研究氛圍。以課堂觀察和課例研究的有機結合為切入點,關注課堂教學的細微之處,鼓勵教師結合教育理論進行實踐研究。科學教研活動要圍繞課堂教學而展開,把課堂作為研究的主陣地。推動“同課異構”、“同課再構”、“異課同構、模擬名師課堂”等活動的深入開展。

⑷推進網路教研。繼續發揮太倉市國小科學QQ群的作用,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手段和網路資源,大力推進網路教研,引導教師積極參加教研活動,擴大教師合作交流範圍。

4.推進隊伍建設,提升師資水平

⑴培養青年教師。加強對上崗未滿三年的青年教師進行跟蹤培養,對一年內新上崗教師進行跟蹤聽課瞭解,有目的地開展“傳”“幫”“帶”和結對交流活動,促進青年教師快速成長。

⑵打造骨幹教師。充分挖掘全市現有的科學骨幹教師資源,積極為其搭建交流、展示平臺,進一步加強學科工作組建設梯隊,發揮骨幹教師的帶頭、示範、引領作用,打造學科名師。強化太倉市學科帶頭人、蘇州市學科帶頭人培養物件的業務提高和打造。

⑶加強培訓力度。會同省內外優秀資源,走出去,請進來,創設市級以上培訓平臺,在培訓中加強教育理論和先進教育理念的學習,全面提升全體國小科學教師的業務水平。

國小科學學科工作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

本冊教材遵循《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在內容的選編上貼近兒童的生活實際,順應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基礎性的、淺顯的科學活動作為學生探究活動的主題,同時注重對科學探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科學知識的整合。以國小生的生活經驗為主要線索構建單元,做到了“生活經驗”引領下的內容綜合化。為讓學生在新的教育理念下發展自己的科學探究能力特做計劃如下:

二、學情分析

本學期三年級學生二個班。這些學生是新課改後的學生,視野雖然比較開闊,但是,在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以及聽課的技巧相對不如課改前的學生。課堂上看來很活躍、很熱鬧,但是學生對問題的深入思考方面卻非常缺乏,動手實驗時,常常是在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計劃有目的的去玩,想出辦法了再玩。因此學生課堂上常常表現的是玩完後,一問三不知,因此針對這種情況,本學期的科學課要對學生進行科學啟蒙教育,要對學生主動探究科學知識的能力進行專門的訓練,發展學生們的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學期中我要從抓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入手,在小製作、小種植、小實驗、小調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結合科學課的新課程標準,合理的運用電教媒體,創造性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把科學課的新課程標準落實到科學教學中去,使科學教學進入到一個走進新課程改革的新時期。

三、全冊教學分析

本冊書25課。從知識方面可以分為六個方面:

(一)科學在我們身邊:

(1---5)課,以學生玩玩具的生活經驗為線索展開,拓展到了解身邊熟悉的、常見的事物,教材中設計了豐富多彩的'學生感興趣的探究活動,通過親歷活動,使學生“走近科學",初步感悟到身邊處處有科學,生活離不開科學的道理。

(二)我們怎麼知道:

(6---9)課,以“學生對身邊事物已有的觀察、認識”為引領,進一步認識身邊的物體,解釋觀察到的現象,探索其中的奧祕,初步掌握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步驟,為學生親歷科學提供一把入門的鑰匙。

(三)天氣與我們的生活:

(10--14)課,以“學生對天氣的親身體驗"為線索,進行觀察、記錄、整理、製作等探究活動,增強學生觀察身邊科學現象的意識,培養學生樂於探究身邊常見科學現象的情感,意識到探究科學可以從身邊的科學現象入手。

(四)水的科學:

(15---19)課,以“學生對水已有的認知"為線索,通過讓學生了解自然界中水資源的分佈、欣賞自然界水體的美麗、瞭解水的三態、認識水中物體的沉浮、進行水的多少的比較、認識水的壓力等各種探究活動,層層展開,逐步推進,使學生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體驗科學探究的基本手段和方法,瞭解、認識水的特點。

(五)我們周圍的空氣:

(20.-22)瞭解空氣在哪裡,空氣的成分,我們需要清新的空氣。

(六)(23、24)課,以“學生對玩具的認知’’為線索,引領學生嘗試自主運用已經掌握的科學探究方法和已有知識,解決生活中形象、直觀的具體問題,包括較為簡單的器具的拆卸與組裝,簡單工作原理的探究,中期的植物種養,植物外部特徵與生長情況的觀察,以及生活中其它與兒童成長密切相關的問題的初步調查、瞭解等,初步培養學生“模仿與製作’’、“拆分與組合’’的動手能力,及認真細緻、善於思考、善於動手實踐的科學態度,使學生意識到科學技術與社會的密切聯絡。

四、教學總目標

從科學課特點出發,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線索切入到基礎性的、規範的科學探究活動之中。教材主要圍繞“走近科學”、“親歷科學"、“自主探究”三個專題選擇內容,遵循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既注重知識的傳授,更注意探究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在獨立操作中觀察、思考,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學生有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志趣和能力。

國小科學學科工作計劃 篇3

辛苦工作了一個學期,自我感覺自己在過去的一年裡工作取得了不小進步,各方面取得一定的突破,但與自己的要求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為了更好的完成新學年的工作,爭取更大的成績,現制定新學期的工作計劃如下:

一、教學目標:

新學期我將根據學校的發展大計和教科研的工作要點,堅持“健 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和“育人第一”的`教育宗旨,深刻領會教書育人的精神,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勇於探索、創造性的開展學校科學實驗工作,使我校的科學教學有進一步的突破。

二、措施與方法

1 、全面提高科學教學質量。

按照新課標標準,提前一週備好課,備課過程中要體現教學過程、 教學目標、教法和學法,要體現新課程理念。上好每堂科學課,落實40分鐘上課的效率,重實驗,抓實效,保證學生每節課有所學、有所得、有進步、有提高,保證學生在校有一小時的實驗活動時間。並且要注意改善,和諧師生關係,重視師生雙向交流,關愛學生,重視安全工作,確保學生做好每節實驗課。

2、全面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

“學校無小事,事事皆教育”,學生自我保護能力及安全鍛鍊習慣的養成與我們的課堂常規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絡;學生對實驗器材的愛惜是學生思想品德的良好教材。

(1)、加強科學課堂教學,在學生中開展實驗活動,對學生進行百科知識的傳授,使學生在實驗中學習知識和安全意識。

(2)、加強對學校實驗器材的管理,讓學生懂得正確使用器材的方法,並養成愛護學校公共財產的良好行為。

3、全面提高教師身心健康。

為了緩解教師的工作壓力,給教師營造一個輕鬆、愉快的工作氛圍,會安排一些小實驗供教師和學生學習的互動空間。

國小科學學科工作計劃 篇4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學情分析

本學期我繼續擔任三年級的科學教學工作,這個班的學生都比較活潑好動,且思維活躍,能較好的配合老師完成教學工作。

1、三年級兒童想象豐富、思維活躍,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學學習的起點,他們對花鳥魚蟲、物質特性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導就能轉化為強烈的求知慾望和學習行為。

2、通過一個學期的《科學》學習,學生們對《科學》這門課已經有所瞭解,知道科學課是由一個一個的活動組成,這是令他們喜愛的。但是他們卻常常不能自覺作好課前準備。

3、雖然經過一個學期的科學學習,學生們已具備一定的探究能力,但是他們的觀察力、思維力有待提高,特別是動手操作能力更是比較低。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內在,難以把握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絡。

4、對實驗感興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內在。

5、對科學探究的認識不夠,特別是制定計劃的水平低。

6、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學生缺乏對科學學科重要性的認識。

三、教材內容分析

本冊內容由“植物的生長變化”、“動物的生命週期”、“溫度與水的變化”、“磁鐵”四個單元組成。教學內容和三年級上冊一樣,也屬於生命世界和物質世界的內容,但在探究重點上卻與上學期有著本持的區別,主要是讓學生對變化的事物進行觀察,觀察變化的過程並探究變化的規律。相對於整個的國小科學學習過程來說是一個質的變化。

植物的生長變化單元主要是將一些值得學生觀注的問題如植物在生長過程中發生了哪些變化;為什麼會有這些變化;植物的各個器官與植物的生長和功能存在什麼關係;它們對於植物本身有什麼作用等以風仙花為例進行研究。

動物的生命週期單元主要是以認識蠶的生命週期,進而認識其它動物的生命週期,和認識人的生命週期。

溫度與水的變化主要是認識溫度,學習使用溫度計,觀察研究水是如何從一種狀態變化為另一種狀態,研究水的三態之間的變化規律。

磁鐵單元主要是整理對磁鐵的認識;實驗研究磁鐵的性質,瞭解人們對磁鐵的應用;學習製作指南針,加深對磁現象的認識。本冊教材具有以下特點:

確定了每一單元的核心概念和具體概念,並圍繞這些概念的建立組織教學活動,使活動的目的更加明確。

教學活動更具有探究性和可操作性。

使用了維恩圖、網狀圖、氣泡圖、柱形圖等圖表,使學生在記錄和加工整理資訊,將事實轉化成證據方面增加了新的手段和工具,有利於學生對科學的理解和教學的評價。

每個單元后設定了資料厙,向學生提供與單元學習有關的資料和拓展性活動,彌補了學生的經驗不足,並提高了教科書的可讀性。

四、教學目標

(一)、科學概念

1、植物生長具有一定的生命週期,生長需要適宜的條件,都有相應的器官,每個器官有自己特殊的結構,並具有自己的功能,結構與功能相適應。

2、人和動物都是不斷生長變化的,都有自己的'生命週期,壽命的長短與生活環境有關,通過繁殖使其物種不會隨著個體的衰老死亡而滅亡,並得以不斷延續。

3、什麼是溫度,溫度是可以測量的;溫度與物體的熱量變化有關;水有三種狀態,三態之間的變化與熱量有關;三態變化,使水在自然界迴圈運動。

4、認識磁鐵的性質;磁鐵的兩極及其相互作用;磁力大小的變化;磁鐵的用途;用途與性質是相聯絡的。

(二)、科學探究

1、種植培養動植物,對動植物進行觀察和測量,根據觀察的現象提出問題,通過觀察到的現象進行預測,並在觀察中發現問題或新的變化,用適當的方式對觀察的現象進行記錄,並用適當的方法處

理相關資訊,描述所發生的變化,運用查閱分析資料的方法解決問題,獲得問題的答案,認識人和動物的生命週期。

2、觀察溫度計的結構,會使用溫度計,觀察水的三態變化及其溫度的變化,經歷“觀察現象———提出問題————做出假設(解釋)————————分析、檢驗假設—————尋找新的證據—————做出新的假設??”的過程,完成相對完整的科學探究活動,對水是否可以在氣態和固態之間的轉化進行驗證,對水的各種狀態之間是如何發生變化的進行整理和概括。

3、在討論和交流中,表達和傾聽、貢獻和分享方法,用簡單的材料和方法做探究磁鐵性質的實驗,用記錄表記錄實驗,用實驗獲得的證據思維加工得出結論,想辦法解決簡單的磁鐵問題,使用指南針確定方向,製作磁針,合理設計製作指南針。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形成用事實說話的意識,樹立科學要講求實證的思想;激發關注和研究生命現象的興趣;培養堅持性和合作能力。

2、認識到較長時間堅持不懈進行觀察記錄的重要性;領悟生命的可愛和可貴,認識到動物和人的生長變化,生命週期是有規律的,是不可違的;生命週期與環境因素及其疾病有關,養蠶繅絲是我國勞動人民的偉大發明,值得我們自豪。

3、認真、細緻的觀測、記錄,認識到觀測資料對科學研究的意義和價值;初步認同物質是不斷變化的觀念,初步建立物質不滅(迴圈)的認識。

4、培養樂於表達和交流的態度,體驗認真實驗、收集證據,根據證據尋求結論的科學過程和尊重證據的科學態度;體會在探究中學習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瞭解我國古代指南針的發明和應用中,增強熱愛祖國的感情;培養髮展動手製作的興趣,激發創造精神。

五、教學重難點

本冊教學內容仍然屬於生命世界和物質世界的範疇,但是探究的重點有所不同,主要指導學生對變化的事物進行觀察,觀察其變化的過程並探究其變化的規律。本冊教學還要結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關注事物之間的相互關係,如生物與環境、生物的結構與功能、物質狀態變化與熱量、物體性質和用途的關係等。

在科學探究方面,本冊的教學將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如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堅持觀察、記錄的習慣和能力,並學習用流程圖、迴圈圖等方法記錄觀察結果。同時重視基本實驗操作技能的培養和實證意識的培養。例如指導學生學習定量的觀察,經歷“觀察現象一提出問題一做出假設(解釋)一分析、檢驗假設一尋求新的證據以做出新的假設”的科學探究過程。使其主動提出問題、思考問題、研究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有所提升。

六、教學措施

1、認真研究課程標準,鑽研教材,做好教學準備,精心設計教學過程。

2、加強對先進的教學理念的學習,並應用於自己的教學,確保教學的有效、優效。

國小科學學科工作計劃 篇5

一、指導思想

根據科學課程的教學要求,實驗室應積極配合各年級科學教學活動,做好各課的實驗室準備工作,以確保實驗課的順利進行。強化科學實驗探究的教學過程,開拓我校教學特色,做到開足開齊實驗課,確保每位學生都有動手操作機會,讓國小生在真實的科學活動中提高科學素養。力爭做到規範化、標準化、常規化,充分發揮教學儀器(材)應有的作用。

二、主要任務、目標

按國家教育部頒佈的教學大綱開齊開足實驗教學課程,觀察、演示實驗達到95%以上,分組實驗達到90%以上,引導學生基本能親手完成各個實驗,形成一定實驗技能,培養科學的實踐,實驗,觀察能力。

三、具體工作措施

1、任務及目標:

(1)、實驗員要求各年級科學任課教師制定教學工作計劃,並按計劃進行教學。實驗教學需填寫演示實驗課開出率登記表、探究實驗課開出率登記表、演示實驗通知單、探究實驗通知單等表格。

(2)、在進行實驗教學前必須準備好實驗所需儀器,材料,教師對每組實驗有充分準備,精心設計實驗步驟和實驗過程,方法,寫出相應實驗方案,以保證實驗的科學性,安全性及效果。

(3)、在引導學生進行分組實驗時,應要求學生準備好相關的實驗材料,以確保學生在實驗中有物可做,並指導學生觀察,討論,得出相應的結論,完成實驗教。

(4)、指導學生進行實驗的同時,注重引導學生在實驗、觀察中養成科學的自然觀和相應的'實驗觀。

⑸、在實驗教學、教研方面,以全體科學任課教師為主,進行相應的科學教學與實驗教學研究,以不斷提高科學學科教師的教學與實驗能力。

2、材料歸檔

(1)每學期按時將各類資料分類裝訂後歸檔,並按時填寫相應實驗開出數、開出率,完成實驗室材料的歸檔管理,做到科學、規範,便於查閱。

(2)在材料歸檔的過程中注意材料的質量與數量應答相應要求;

3、實驗室器材管理

實驗室管理人員除應管理好材料收發、入檔工作外,還應管理好實驗室的器材及日常工作。

(1)、實驗器材(材料)的每日發放和收回工作,並作好相應發放,收回記錄及損壞、修理等相應記錄。

(2)、作好相關實驗器材的申報、申購等工作。

(3)、每週組織學生打掃實驗室,並處理好實驗室,保管室的用電裝置、器具等的保管、管理、安全工作,以防意外事故發生。

4、其他相關工作

(1)、作好與實驗室及實驗室管理相關的一系列工作;

(2)、如有不足之處,工作中及時調節與補充。

總之,為了適應新課程標準的教學需要,我們必須把握好教學進度,激發每一位科學教師的教學熱情,積極倡導有創造性的教學研究,為提高科學學科的教學質量而共同努力。

國小科學學科工作計劃 篇6

一、工作思路

本學期工作重點是:全面貫徹新課程理念,深化課程改革;圍繞課程實施中實際問題的解決而展開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動;注重專業指導與學術性、群眾性研討並行,面與點共進。 本學期工作的主要任務是:改進和完善教學研究制度和工作方式,努力建構民主、開放、高效的教研機制;認真研究課程功能、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評價和課程管理,深入瞭解並及時解決教學中的困難和問題;總結、推廣教學經驗,探索教學規律,在課程改革的實踐中,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專業水平和中國小課程建設與管理能力。

本學期工作的策略是:“充分展開群眾性教學研究,加強指導、完善服務”。科學學科的教學研究應確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充分調動廣大一線教師的積極性,緊緊圍繞課程實施中的基本問題,深入而全面、紮實而有效地展開,群策群力、共同探討。把科學學科教師隊伍打造成一個團結的共同體、研究的共同體、發展的共同體。

二、工作重點

(一)加強學習,提高教育教學理論水平

1、精心安排系列學習內容,講求針對性、有效性。

(1)認真學習和鑽研《科學課程標準》、系統鑽研新教材,既有科學課程改革理念性、學術性思考;又有科學主題教育形態性研究。

(2)認真學習和鑽研有關有效教學策略和教學評價的理論和經驗。

(3)認真學習和鑽研有關研究性學習、校本課程開發和推進校本教研的理論和經驗。

(4)認真學習和鑽研有關“做中學”教學案例專著。

2、精心組織各種學習活動,積極構建學習型組織。

(1)繼續邀請省知名課程與教學專家為科學教師作教育教學理論學習輔導報告。從教師的不同需求出發,採取“參與式”“研討式”等多種學習形式,提高理論學習的效果。

(2)不定期舉辦專題學術沙龍,營造良好學術氛圍,為各種不同型別的教師交流教育教學改革的經驗,探討自身素質提高的途徑和方式提供條件和機會。

(二)加強指導和管理,提升課程實施水平

1、加強課程管理,引導學校及科學教師落實和執行國家的課程計劃,杜絕違規行為。

2、加強新教材的培訓力度。充分調動市(區)專(兼)職教研員、各校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教壇新秀的群體力量,在參加省新教材培訓的基礎上,在常州市有序開展教材章節分析、教案設計、教學方法研究和教育資源建設等方面的研究。指導教師吃透新教材,全面把握新教材編寫意圖。

3、整合全市教科研力量,由市教研室牽頭,針對課程改革中的重點和難點成立專題研究組,開展專項研究。本學期專項研究的重點是:中法合作“做中學”專案的深入研究與適度推廣共進;二是“同題異構”多元化教學設計以及個性化教學實施;加強對課堂教學動態生成資源問題的研究,在實踐中提高教師的.教學智慧。

4、有序推進“春暉工程”,加強國小科學“精品課”建設,共建優質教育資源,促進全市科學教育協調發展。

5、根據地方課程資源整合和開發一些較有特色的地方性課程,如家鄉常見動植物的研究、家鄉水資源的調查研究、蠶桑文化等,進一步拓展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豐富德育的內涵。

6、結合科學學科基地的系統化建設,定期開展各種形式的基地活動,向全市學科教師展示基地研究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