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計劃

精選二年級工作計劃五篇

光陰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很快就要開展新的工作了,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計劃吧。我們該怎麼擬定計劃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二年級工作計劃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二年級工作計劃五篇

二年級工作計劃 篇1

一、年級基本情況

高二年級28個班,目前的結構是,文科14個班,3個素質班,11個普通班;理科也是14個班,其中6個素質班,8個普通班。

目前的高二年級學生,經過高一一年的教育管理,基本的行為習慣已經養成,高中生活已經適應。目前高二年級的教師隊伍,得到了進一步的優化、整合和補充,戰鬥力進一步增強。

二、工目標

1、嚴抓課堂教學,全面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為高三打下堅實的基礎;

2、進一步加強教學管理和常規管理,確保各項工作開展得更為順利高效有序,使教學工作邁上一個新臺階;

3、進一步規範學生行為,開展相關活動,豐富學生生活,提升學習自信;

4、進一步加強對年輕教師的培養,使他們儘快成長,成為學校與年級的骨幹力量;

5、積極配合學校各處室的工作,圓滿完成學校交給本年級的各項工作。

三、工作思路

在潘校長的督促下,在雷校長和兩位級部主任的直接領導下,在班主任和全體老師的努力下,本著以課堂教學為中心,以班風建設為重點的指導思想開展工作,強化教育教學過程管理,加強備課組建設、班主任隊伍建設,打造和諧團隊,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

四、具體措施

(一)學生方面

1、優化學習方法,全面提高成績,為高三打基礎

以“三清“為抓手,利用每週的勵志報告及國旗下的講話,讓學生樹立遠大理想,不斷優化學習方法,全面提高成績,為高三打下堅實的基礎。

2、利用班會時間,抓好學生的思想教育

利用每週一的班會,根據政教處的`安排及班級的實際需要,認認真真地開好每一個班會,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3、學生幹部隊伍建設。

加強對學生幹部的培訓和管理,使他們發揮學生幹部組織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管理職能,使學生幹部成為學生的楷模和帶頭人,積極發掘以先進典型帶動年級學生整體素質。

4、開展文體活動,豐富學生生活

一是班級文化建設。利用好教室內的版面,全面展示各班風采,包括優秀的試卷、作文、作業;包括班級活動的照片,文字、成果;包括學生的繪畫、書法、手工;包括老師的寄語、班級的目標等等。

二是積極參加學校及年級組織的各項活動,比如籃球比賽,拔河比賽、元旦繪畫、書法比賽、演講比賽、元旦晚會等等;

三是進行宿舍的文化建設。讓學生自己提出創意,裝扮宿舍,美化宿舍,打造溫馨宿舍,文化宿舍。

四是出好兩操,增強體魄,磨礪意志。堅持每天出好兩操,跑得要齊,口號要響。

五是組織學生參加每週的升旗儀式,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思想品德教育、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法律法規安全教育。

(二)教師方面

1、加強年級管理,強化常規考核

結合學校要求,高二年級將實行日檢查、日公示制度。教師的上課、坐班情況,班主任早自習及三餐後的到位情況,每天各班的衛生、紀律各項常規情況等等,都做到日檢查,日公示。

對於教師的教案,批改作業的情況、聽課、教學反思的情況,進行定期檢查及不定期的抽查。

2、班主任要做好小組化管理

各班主任要在自己的班級做好小組化管理工作。一要分好學習小組,均衡而異質;二要抓好小組成員之間的互助與協作;三要抓好小組的學習、紀律、衛生等各項工作;四要搞好班內小組的量化考核。

3、發揮備課組的核心作用

各學科組要在備課組長的帶領下,認真備課,教學,教研,批改,輔導。同時,寫好教案,做好反思,深入推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本年級的教育教學水平。

4、以老帶新,培養青年骨幹

本學期,高二年級聘用了五位新老師,在學校“青藍工程”的大前提下,老教師加強對青年教師的指導,新教師多聽老教師的課,儘快使自己成長成為學校的骨幹、名師。年級定期或不定期進行督促與檢查。

5、做好周清工作,彌補學生弱科

高二是高三的前奏,補差工作相當重要,一方面是學生自己利用週日的自習總結一週學過的內容,另一方面利用週考的形式讓學生對一週學過的內容進行總結複習。

總之,這一學期裡,要在教學上更多元,更高效;在管理上,更科學,更規範;在班級上,更文明,更向上。讓年級的各項工作,完成的更出色,為學校的發展貢獻更大的力量。

二年級工作計劃 篇2

一、中隊目標

以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素質和行為規範為主線,培養少年兒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線,以少先隊活動為載體,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為少先隊員的`健康成長和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服務,紮實工作,奮發有為,以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為目的,通過落實養成教育、體驗教育、安全教育、社會實踐等,不斷增強少年兒童的愛國思想、民族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促進少先隊工作再上新臺階。

二、中隊主要工作

通過豐富多彩的少先隊活動,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讓學生在認識自我的過程中發展自我,完善自我。不斷完善班級的基礎建設,保證少先隊工作可持續發展

三、工作內容:

知禮儀、守秩序

講衛生,防疾病

愛學習、愛科技:

談收穫、分享喜悅:

四、工作活動建議

通過豐富多彩的少先隊活動,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讓學生在認識自我的過程中發展自我,完善自我。

五、工作實施方法

1、明確本學期少隊工作內容和目的。

2、通過板報宣傳活動意義。

六、中隊活動安排:

九月

1、準時上學、不遲到;

2、排隊快、靜、齊;

3、課前準備好;

4、進校有禮;

5、尊重老師。

十月

1、個人衛生;

2、班級衛生;

3、衛生區無紙屑;

4、開展“乾乾淨淨迎接每一天”活動。

十一月

1、行為規範抽查:行為習慣。(課間文明等)

2、本月黑板報主題:學知識,長技能。

十二月

1、認真聽講,不隨意做小動作;

2、上課積極思考,多動腦;

3、及時、認真完成作業;

一月 本學期活動小結

二年級工作計劃 篇3

一、學情分析

我班本學期共有33人,其中女生16人男生17人,男女比例比較協調。從以前的班主任老師那裡瞭解到在經過了半年的學習生活後,班上大部分學生都能做到上課認真聽講,遵守各項紀律,也湧現了不少在學習上和行為上的楷模和榜樣。當然也有不部分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的目標不明確,尤其是個別男同學,上課不能集中精力,紀律渙散。所以本學期我將工作重點放在培養他們良好習慣的養成,爭取讓班上的每位學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進步。

二、工作目標

確立班級體的奮鬥目標

班集體的共同奮鬥目標,是班集體的理想和前進的方向,班集體如果沒有共同追求的奮鬥目標,就會失去前進的動力。所以,一個良好的.班集體應該有一個集體的奮鬥目標,這個目標應是遠期、中期、近期目標的結臺,逐步實現目標的過程會產生梯次激勵效應,形成強大的班級凝聚力。作為班級組織者的班主任應結合本班學生思想、學習、生活實際,制定出本班的奮鬥目標。在實現班集體奮鬥目標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集體每個成員的積極性。

學習目標

在學生中培養競爭意識,有“你追我趕”的比學風格;

1、通過各種方式,端正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態度,指導他們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2、指導本班學生的課外閱讀,組織和舉行讀書會,培養他們良好的文化底蘊。

3、經常與各門學科的任課教師進行溝通,瞭解學情,協調工作。使實現目標的過程成為教育與自我教育的過程,每一集體目標的實現,都是全體成員共同努力的結果,要讓他們分享集體的歡樂和幸福,從而形成集體的榮譽感和責任感。

4、面對全體學生,要顧全大局,做到抓兩頭促中間;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端正學習態度,明確學習目的。提高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學習,提高學習成績。

常規教育

1、充分利用班隊會的時間學習《國小生守則》和《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並在日常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知道什麼行為是對的,什麼是不對的,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 如:見師長熱情問好,學會禮讓。教給學生待人接物的基本禮儀。

2、充分發揮各項活動中的教育陣地的作用,增強學生的榮譽感,使學生心中有他人,有集體。比如:可以利用品德課對學生進行思想行為教育。,通過各種方式進一步規範學生的行為習慣。

班級紀律

1、課堂紀律

利用自習和班隊會等時間師生共同制定班規班紀,並制定相應的獎懲辦法。這樣學生既感到有努力目標,又有約束力,而且可以在不知不覺中遵守紀律。由於是孩子們自己制定的,這樣變被動的各種要求為主動的行為,有助於學生將文字內化為行為。我們班的宗旨是"說到做到,言行一致。"

2、課間紀律

課間是學生輕鬆休息的時間,良好的課間紀律將會給整個校園帶來活躍而輕鬆的氣氛。然而,豐富多彩的課間活動,就是解決課間紀律亂的法寶。使學生既健體又受教育,同時,隨時提醒學生要注意文明活動,寓教於樂。

二年級工作計劃 篇4

一、教學目的

在《大綱》中,明確地規定了國小體育的目的:“通過體育教學,向學生進行體育衛生保健教育,增進學生健康,增進體質,促進德、智、體全面發展,為提高全民族的的素質奠定基礎。”

二、教學目標

(1)進一步瞭解上體育課和鍛鍊身體的好處,知道一些保護身體健康的簡單常識和方法。

(2)進一步學會一些基本運動、遊戲、韻律活動和舞蹈的方法,發展身體素質和基本活動能力。

(3)體驗參加體育活動的樂趣,遵守紀律,與同學團結合作。

三、學生分析

二年級的學生年齡比較小,基礎比較薄弱,對動作事物結構的思考較為膚淺,身體素質較差,意志力比較薄弱,但是二年級學生形象思維十分活躍,語言和行為歡快活躍。個人能力的提高和思維方式發生了變化,二年級學生心理趨向穩定,顯示出一定的個性特徵,個人能處理的問題越來越多,自信心不斷增強,一年級的恐慌心情已經很少見到,即使遇到了什麼困難,自己也能從容面對。出現了競爭意識。針對這些特點,著重對學生進行入門教育和紀律性教育,在此基礎上進行啟發誘導,提高其積極性和競爭意識。

四、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一)教學目標:

1、掌握基本的體育基礎知識,明確體育鍛煉的作用,在鍛鍊中運用學到的知識。並不斷鞏固和提高。

2、每節課進行一定時間的佇列練習,對其進行組織紀律性的教育。

3、進一步增強體質,特別是柔韌素質和力量素質。

4、通過體育鍛煉,培養集體主義精神,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增強自信心,為終身體育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教學重點:

1、由於運動會有佇列比賽,所以每節課要進行一定時間的佇列練習

2、二年級的體育教學的重點主要側重於投擲和跳躍,所以在教學活動中要有意識的進行投擲方面和跳躍專案的練習,譬如投準投遠練習和跳上跳下練習。

(三)教學難點:

二年級的學生理解動作比較慢,在進行一些協調性的練習時,可能接受比較慢,所以韻律舞蹈和兒童的一些基本舞步學生接受起來會比較困難。

五、教材分析

二年級的體育教學內容,改變了從開始就以運動技術體系為目標,每個教材內容都為運動技術的發展打基礎的寫法,而是以學生為本,選擇以發展基本活動能力為主的鍛鍊活動和遊戲。教材內容強調學生的興趣,並能有效地落實國小體育的目標。具體的教學內容,以遊戲為主,分為基本活動和遊戲。在基本活動中有一些簡單的技術動作,也大都以遊戲作為手段和方法進行教學。其中包括:

基本活動:排隊活動、基本體操(徒手的和使用輕器械的)、走、跑、跳躍、投擲、攀爬、跳繩、踢毽子、滾翻、韻律活動(包括簡易舞蹈)、自我表現活動等。遊戲:奔跑遊戲(多種移動、躲閃、急停)、跳躍遊戲(各種跳躍等)、投擲遊戲(各種揮動、拋擲等)和小球類遊戲等。這些內容強調“活動”,所有教材內容均以示例性為主,教師都可以自行選擇和組合,創造性地進行教學。

六、課時安排

每課1課時,共32節課

七、教學措施及應該注意的事項

(一)教學措施: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積極引導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主動學習、主動探索,培養學生的自學、自練、自評的能力。多采用情景法主題法進行教學,讓學生樂於其中。

(二)注意事項:

1、年齡普遍較小,多采用遊戲

2、國小生好勝心強,可採用一些教學比賽,以增強學生鍛鍊身體的效果。3:因材施教,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在運動中享受到鍛鍊的樂趣。

八、德育滲透

德育是教育的靈魂,育人是教育的本質。把德育改革與課程改革緊密結合起來,以新課程改革為契機,啟用教學,優化課堂,使每一堂課都成為德育的有機組成部分,使每一個老師都成為德育工作者。這是本學期德育工作的重點,因此,作為一名體育教師,在課堂中滲透德育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體育課教學應從增強體質出發,加強課堂的“三基”教學,經常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及社會公德、家庭美德、誠實守信等各種優良品質。

九、體育課教學常規

為了充分發揮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的積極性,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我將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師方面:

1、認真備課,精心寫好教案。

2、認真學習和貫徹教學大綱,鑽研教材,明確教材目的與任務,掌握教材重點、難點,明確本課的教學任務及為教學方法,組織措施等。

3、根據教學任務,提前準備和佈置好場地、器材及教學用具。

4、在教學中注意對學生能力的培養。

5、教學原則、教學方法的運用,要從增強學生體質出發,根據青少年的'心理生理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地安排好密度和運動量。

6、教師要注意儀表整潔,舉止大方,教態自然。

7、認真做好學生的學期、學年體育成績的考核和評定,重視資料的積累和保管,並不斷改進教學工作,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8、教學中要充分發揮體育委員,小組長及積極分子的作用,並且常做好對他們的培養和訓練工作,使他們真正起到教師助手作用。

9、教學中要有嚴密的組織紀律,嚴格的安全保護措施與要求,嚴防傷害事故的發生,一旦發生傷害事故要及時向領導彙報並作好妥善處理。

(二)學生方面:

1、學習目的明確,積極自覺的上好體育課。注意聽講,積極學習,掌握必要的體育基本知識技能與科學鍛鍊身體的方法,逐步養成自覺鍛鍊的習慣。

2、上體育課,著裝要輕便,整齊,做到穿輕便運動鞋上課,不帶鋼筆,小刀等危險物品,提前按教師要求,在指定地點等候上課。站隊時要做到快、靜、齊。

二年級工作計劃 篇5

《品德與生活》課程是為了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兒童期是品德與社會性發展的啟蒙階段,教育必須從他們發展的現實和可能出發。同時,有效的教育必須採用兒童樂於和適於接受的生動活潑的方式,幫助他們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為他們今後人格的和諧發展與完善奠定基礎。

一、教材特徵:

1.生活性。

第一,遵循兒童生活的邏輯,也就是遵循兒童生活的規律;

第二,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主要源泉,這些生活主要是孩子們熟悉的學校生活、無可選擇的家庭生活和他們身邊的生活,這些都是親切的內容。其表現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發生在兒童身邊的真實的生活。在課程與教學中,這種活動主要表現為向兒童提供真實的生活素材或情境並組織兒童實施,如觀察小動物、家政勞動、自理個人生活等;二是模擬兒童身邊的真實生活。在課程與教學中,這種活動主要表現為向兒童提供可以供模擬的真實的生活素材或情境並組織兒童實施;

第三,以密切聯絡兒童生活的主題活動為載體,這些活動主要包括遊戲、討論、交流、動手實踐、調查研究等形式。活動要合童心、有童趣,更提倡教師從兒童生活實際捕捉主題,也提倡兒童自己從生活實際出發,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

第四,本課程內容既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順其自然而又不聽之任之。教師要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

2.開放性。

本課程面向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重視地方、學校、教師與兒童的創造性。

第一,整體視野的開放,過去只關注本學科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而現在是面對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這是全新觀念,凡是兒童生活的事都與課程有關;

第二,課程內容的開放,解決了教材的滯後性,希望能把新的資訊和兒童的實際問題納入課程內容,加強了針對性;

第三,授課的空間是開放的;

第四,授課的時間彈性延展,以學的需要和實效為出發點。

3.活動性。

第一,課程形態以主體參與性活動為呈現方式,強調做中學。強調兒童直接參與,強調全員參與;

第二,課程目標通過教學活動來實現;

第三,兒童本身實地參與活動,老師指導活動,把教材內容轉化主題活動。

二、教學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課程的總目標是“培養具有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這是本課程的宗旨和價值導向。分目標的四個方面“情感與態度”、“行為與習慣”、“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是一個有機的統一體。在教學過程中應全面把握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技能學習,忽略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偏重追求結果,忽略過程與方法等傾向,全面地、整體地實現課程目標。

2.轉變教師角色。

在本課程中,教師要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兒童活動的指導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務不是講解教科書,而是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際培養兒童的品德與習慣,保護兒童的好奇心,引發兒童探索的慾望,讓他們能夠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身心健康地成長。教師充分發揮其引導作用,該導不導,該點不點,不符合課程改革要求,也會影響教育效果。

3.加強教學活動的指導。

本課程的活動以落實課程目標為目的,以課程標準第三部分“內容標準”中的某一內容或幾個內容的融合為主題,以兒童的年齡特徵、經驗背景和學習興趣等為設計基礎,將知識、技能教育的要求與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融為一體。因此教師在指導教學活動時應注意以下四點:

(1)教師在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應注意把握兒童的實際情況,根據課程標準的各項規定製定教學計劃和活動設計,幫助兒童展開活動。活動設計和活動指導應具有計劃性和靈活性。

(2)兒童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的形成、知識和能力的發展、經驗的積累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因此,教學活動要注意活動之間的連續性,幫助兒童獲得彼此聯絡的、不斷深化的.經驗和體驗。

(3)教學活動應源於兒童的生活又高於生活,用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的生活。教師要善於從兒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價值的課題,開展兒童喜歡的活動,使他們在主動積極的參與中,生活得到充實,情感得到薰陶,品德得到發展,價值判斷得到初步的培養。

(4)本課程的教科書主要不是作為知識的載體來供教師講授的,它是教師引發兒童活動的工具,是兒童開展活動時可利用的資源。教師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絡當地和兒童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資訊、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吸收到課程內容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生動性,提高整個教育的質量。

4.活動形式應靈活多樣。

本課程以兒童直接參與的豐富多彩的活動為主要教學形式,強調寓教育於活動之中。教學活動在內容上既依據教材又不拘泥於教材,提倡和鼓勵教師從兒童的實際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義的內容,或與兒童合作選擇內容,或利用兒童自己的選擇來組織活動;教學活動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形式服從內容,可根據具體目標、內容、條件、資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選擇各種不同的教學活動型別。教學活動形式可以是單一的,也可以幾種形式結合使用;教學活動時間的安排比較靈活機動,根據主題、內容,可在一課時內完成,也可持續幾課時或一段時間。可在課堂上完成,也可安排必要的課前準備活動或課後延伸活動來配合。

5.注意與其他學科、教育活動的結合。

本課程教學活動應注意利用其他學科或教育活動的成果,與其他學科和教育活動,如少先隊、班會活動、節日慶祝活動等相結合,相互促進,資源共享,實現綜合教育效益。

三、課時安排

第一單元第1課—--第4課——-4課時

第二單元第5課——第8課-—--4課時

第三單元第9課——第12課----4課時

第四單元第13課—-第16課——4課時

第五單元第17課——第20課——4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