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計劃

學校教育工作計劃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很快就要開展新的工作了,一定有不少可以計劃的東西吧。什麼樣的工作計劃是你的領導或者老闆所期望看到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學校教育工作計劃,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學校教育工作計劃

學校教育工作計劃1

一、指導思想

20xx年充分發揮社群教育促進人的發展和服務經濟社會的兩大功能,確立“人文化、數字化、多元化、優質化”社群教育發展目標,把握“豐富內涵,創新載體、提升層次,打造品牌”社群教育發展主線,努力構建與我社群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服務型社群教育體系,著力提高人民群眾對社群教育的滿意度,為構建和諧社群應有作用。

二、主要工作

(一)抓基礎工作,夯實社群教育建設基礎。

1、抓陣地建設,改善社群教育基地條件。努力建設社群教育培訓中心陣地,充分整合社群各類教育資源,促進公共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

2、抓隊伍建設,加強社群教育工作者的培訓。整合社群內各級各類人才資源,組織和動員廣大教師、在校學生以及離退休人員擔任社群教育志願者,組建一支專職、兼職與志願者相結合的社群教育工作者隊伍,加強培訓與管理。定期對社群教育專(兼)職幹部、社群教育志願者開展政策法規、職業道德、社群教育和終身教育理論知識、專業知識、社會工作知識方面的教育,提高社群教育工作者的業務能力和管理水平。吸收有能之人、有志之士,不斷充實“社群教育師資庫”,提高社群教育志願者的數量和質量。

3、抓制度建設,完善社群教育工作目標管理制度及評價督導機制。

(二)抓宣傳工作,構建社群教育宣傳平臺。

1、做好社群教育對外宣傳工作。充分利用網路、宣傳單、標語、板報等形式,廣泛宣傳開展社群教育的積極意義,宣傳我社群教育工作的先進典型和豐碩成果,提高居民對我社群教育的知曉率、認同率和參與率,努力擴大我社群教育的影響力。

2、辦好社群教育宣傳欄及宣傳櫥窗等,營造濃郁的終身學習氛圍及和諧的社群文化氛圍。引導群眾樹立“終身教育是21世紀生存概念”的觀念,培育群眾的終身學習意識和熱情,使學習成為單位和個人發展的內在需求和自覺行動。

(三)抓載體創新,豐富社群教育內涵。

1、著力抓好學習型社群建立工作,同時積極建立、培育學習型團隊。

2、抓好社群特色建立工作。積極發揮社群教育的自主性,以點帶面,引導社群立足實際,從社群居民關注的熱點、重點、難點問題入手,培育具有本社群特色的優質社群教育品牌。

3、開發社群教育新課程或新培訓專案。根據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秉承“立足社群、服務社群”的社群教育課程開發理念,逐步開發適合我區社群建設的特色課程。

4、充分利用網路教育資源,組織大家學習,使其成為開放、靈活、方便的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平臺。

三、重要措施

(一)納入規劃,全面推進。將社群教育工作納入全社群工作的總體規劃,使社群教育成為提高居民素質、推動兩個文明建設的重要手段。

(二)健全機構,落實責任。定期組織社群教育委員會成員召開社群教育工作會和專題研討會,研究解決社群教育工作中的一些難點、熱點問題。加強黨政領導對社群教育的統籌管理,實施對社群教育工作的年度目標管理考核。

(三)加強學習,廣泛宣傳。宣傳終身教育和終身學習的理念,宣傳建設學習型社群的重大意義,明確大力開展社群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是教育現代化的重要內容,是大力發展成人教育與終身教育的重要舉措,是加強社群建設的必然要求。

(四)強化培訓,優化隊伍。定期組織社群教育基本技能培訓,不斷提高社群教育工作者的業務素質;健全激勵、流動機制,促進社群教育師資隊伍保持穩定,充滿活力。

四、活動內容

社群計劃在20xx年全年開展各類文體活動十次,尤其是在節假日舉行各類文化展演;開辦經絡操、少兒英語班、老年電腦學習班、老年書畫班、巧手編織班、孕期教育、下崗失業人員培訓、老年及少兒乒乓球訓練班、健康知識講座和公民道德文明禮儀教育輔導班等十餘種社群教育課程,預計受教育人次達2000餘人次。

學校教育工作計劃2

一、指導思想

緊緊圍繞轉型升級目標,深入貫徹落實省市區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從園區街道建設的實際出發,著眼於社群教育事業的創新發展,著眼於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著眼於提高園區街道的文化教育軟實力和綜合競爭力,積極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創新理念,不斷拓展社群教育發展的廣度,深化社群教育發展的內涵,努力追求與實踐目標開放、專案實用、受眾廣泛、特色凸顯的京泰路社群教育,全力打造教育事業繁榮、文化特色鮮明、軟硬實力較強的東部新城。

二、主要工作

(一)積極開展教育培訓活動,推進學習型組織建設。

1、以社群市民學校為主要陣地,以社群居民迫切需要為出發點,自下而上開展教育培訓活動。各社群市民學校及相關部門,在調查瞭解社群居民需要的基礎上,按從業人員年繼續教育培訓率不低於50%的要求設計申報培訓專案。園區街道社群教育中心辦公室彙總,並對基層培訓工作進行專項考核。

2、辦好市民大講堂,精心組織京泰市民大講堂系列講座。

3、努力促進社群教育向社會化、法制化、科學化方向發展,逐步形成社群管理與社會廣泛參與的社群教育工作格局。有計劃地開展各類市民教育活動,實現社群各類教育資源的統籌、銜接、溝通,基本構建園區街道區域終身教育體系;建設社群教育組織網路,實現全方位覆蓋的社群教育體系;實現有其學、優其學、樂其學的終身學習氛圍。

(二)進一步建立、健全社群教育的管理體制。

1、健全完善社群教育委員會領導小組。建立由園區街道主任任社群教育委員會主任,由分管社群教育的副主任、社群教育學校、相關部門負責人、社群共建單位負責人、轄區學校、單位主要領導及聘任教師為成員的“京泰路街道社群教育委員會領導小組”。委員會領導小組實行半年度例會制度。社群教育委員會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社群教育學校內,由社群學校校長任主任,具體負責制定社群教育發展規劃和實施意見;研究社群教育管理,執行機制等;推進規劃的落實,對社群教育進行指導、聯絡、服務,組織培訓社群教育的有關人員等。

2、完善社群教育中心建設。利用社群教育學校資源,加強社群教育中心建設,教育培訓在多功能、服務型、開放式,特別是在提高居民素質教育開發上,發揮社群教育的龍頭作用。加強協調和統籌,指導組織社群文化教育培訓,編寫教材,協助文明社群建立工作,實施對文明市民學校(各社群文化技術學校)的組織指導,實行基層社群教育工作月報制度。

(三)完善社群教育培訓網路。

1、健全三級縱向培訓網路。一級為社群黨校、社群教育學校、宣傳文化中心;辦公室設在街道宣傳文化中心大樓內。二級為社群、企業市民學校。朝著三個自我(即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方向,加強基層社群文化教育的基地建設。三級為社群其它的教育培訓機構。教育培訓實體做到“五有”,即有健全的組織管理、適用的教育場所、適應的專兼職師資隊伍、實用的市民教材、必要的教育投入。

2、進一步整合社群教育的資源,將“鄉村少年宮”的功能指標要求納入社群教育基地建設內容,進行必要的設施添置與補充,打造全面達標的社群教育活動基地。利用暑假、雙休日,開展豐富多彩的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動,讓青少年活得更愉快。

(四)形成適應社群居民多種需求,重點突出,針對性強和多內容、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開放靈活的大教育體系。

1、大力加強基層社群居民學校基地建設,對照省級居民學校建設標準,努力讓基層社群教育活動基地達標或創示範。保障社群居民有足夠的受教育和開展活動的空間。在20xx年力爭成功申報1家省級居民學校。

2、統籌、優化配置教育資源,利用社群文化教育力量,提供多樣的職業文化教育培訓,激發群眾參與積極性、創造性,建設基層群眾文化隊伍,提高基層文化教育的自我發展能力。

3、結合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協同社群內中小型企業推進職工教育制度的建立,利用社群教育資源,為企業員工進行崗位培訓和職業技能培訓並豐富企業文化。

4、積極組織青少年開展社會公益活動,以及其他有益於身心健康的校外文化教育活動。

5、充分發揮各類教育指導小組作用,針對專門人群、專項需求,提高早教、特教、外來人口教育、婦女教育、醫療保健、婚姻教育、老齡教育等專門教育、專項文化活動的水平。

(五)建立一支高素質、專兼結合的社群教育工作者隊伍。

通過聘請專家、技術人員等作為社群教育的兼職教師,招募老幹部、老教師、專業技術人員和社會能人等作為社群教育的志願者,構成社群學校開展活動的工作人員。加強對志願者隊伍和管理者的培訓,提升服務社會的能力。

(六)進一步加強社群教育的研究,提升社群教育學校的內涵。

完成省級重點課題“城市化程序中新市民教育培訓研究”的結題工作,在研究解決問題的同時提升自己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健全完善社群學校網站,做好經驗交流、理論成果推廣以及諮詢服務工作。加快推進文化教育資訊資源共享工程,實現農村有線電視全覆蓋,網際網路的大面積傳輸,積極開闢互動學習的平臺,精心打造“京泰路街道社群教育學校網站”,積極推廣應用“學校線上”,為人民群眾提供良好的教育資訊服務。

(七)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充分發揮街道,社群文化體育指導員的作用,整合文化資源,繁榮廣場文化、企業文化、校園文化、農村文化。在園區街道範圍內組織開展“第六屆全民終身學習周”活動,繼續辦好“少兒藝術節”,開展“送書、送戲、送電影”到社群活動,組織參加各級文藝調演或會演。充分利用農家書屋這一平臺,實現社群居民全員參與率50%以上。以求改變農村居民的生活陋習,提高生活品味和生活質量,保障社群居民的身心健康。

(八)開展社群老年教育。

為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使他們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根據老年人的特點,開展多種文化、體育活動,併為開展活動創造條件。

(九)做好學習型家庭、學習型組織的建立工作。

制定“學習型組織標準”和“學習型家庭標準”,開展評選活動。召開一次學習型家庭(戶)、學習型組織的交流會或研討會,總結經驗,及時推廣。

(十)保障措施。

1、加大宣傳力度,擴大社群教育影響。充分利用黑板報、牆報、宣傳窗、內部刊物、網路等多種媒體進行宣傳。圍繞終身教育、終身學習和學習型社會建設,開展一次學習型社群宣傳教育活動。

2、形成工作機制,規範社群教育管理。將社群教育納入園區街道社會發展計劃、納入社群建設的計劃、納入文明社群建立計劃。通過例會、研討會等活動,實現共建、共有、共享,形成網路化的社群教育體系,及時研究並解決社群教育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

3、保證社群文化教育的經費投入。結合社群文化教育實際,每年安排社群教育經費,以每年人均不低於2元的標準撥付社群教育學校,同時採取單位贊助,上級補助和社群創收等方法,籌措社群教育經費,用於增加裝置、改善條件、開展教育培訓及諮詢等。

學校教育工作計劃3

一、指導思想:

緊緊圍繞區教育局裝備辦公室的工作部署和教育技術發展的需要,並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充分利用九臺撤市變區的有利契機,紮實有效地開展教育技術裝備的各項工作,發揮我校現代化設施應用的效能,豐富教師的教學手段,增強學校學生的興趣,擴大學校學生的視野,提高教學效果,努力為我校教育、教學質量的穩步提升發揮應有的作用。

二、主要工作目標和措施

(一)、大力抓好組織機構建設

學校領導統一認識,完善以分管校長、教導處主任、總務主任等組成的教育裝備領導機構。制訂學年度教育技術裝備工作計劃,落實管理人員的工作責任制,有效保證學校實驗工作和教育技術管理制度化、科學化、規範化,提高學校管理工作的水平。

(二)、加強硬體管理和建設、規範裝置的使用

1、不定期組織檢查各室實驗儀器和電教裝置的管理和使用情況,指導完善配套裝置建設,對使用情況,做到有總結,有評比,有通報。

2、做好各專用教室裝置的“配、管、用”工作。由專人負責管理主要包括認真執行有關裝置使用的規章制度,對裝置進行定期的檢測維護,並做好維修記錄。提高裝置的使用率,鼓勵老師充分利用電教資源,提高教學效果,養成使用完成後填寫記錄本的習慣。

3、提高資訊科技專業人員的專業素質。作為資訊科技專業人員,要努力學習資訊科技與學科課程整合的理論,發揮創造力,大膽實踐,進行網路環境下學科課程教學的研究,積極參加上級部門組織的各級各類計算機操作比賽。

(三)、優化現代教育手段與學科的整合,充分收集和利用各項教育教學資源。

1、現代教育技術作為一種嶄新的教學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傳統教育模式的不足,現代科學技術與現代教育思想的有機結合,形成一種嶄新的教學手段即現代教育技術。把以多媒體為核心的教育技術在學校中進行普及和應用是當今教學改革的必經之路,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所以要求我校的每位教師一方面要不斷加強自身教育技術手段的培訓和學習,另一方面要積極運用和整合現代手段與學科教育需要,自己製作多媒體課件上課,發揮現代教育技術輔助學科教學的重要作用。

2、加強教育資源的接收和收集,定期公佈相關資源。具體措施:

(1)加強網上教育資源的收集工作。加強校園資源網站的完善,通過學校網站不定期公佈現有教育資源情況。

(2)構建電子備課室,以滿足教師多媒體課件製作的需要。

3、學習不斷更新的.資訊科技知識技能。定期對教師進行資訊科技培訓,普及資訊科技教育,通過專題講座培養各學科教師對資訊科技的興趣和意識,使教師進一步瞭解和掌握資訊科技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全面提高教師運用資訊科技進行工作和教學的能力。制定培訓計劃,對全校教師進行計算機在日常工作中的使用、維護常識,提高老師使用計算機的效率,人人蔘與到電腦日常維護工作中,減少維修次數,提高電腦使用率。

4、加強教師的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整合的教學設計能力。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是資訊科技整合能力系統的核心,主要包括:根據課程標準確定綜合教學目標的能力;分析把握學習者特徵及學習者已有知識經驗的能力;對教學內容進行分析,把握重點、難點以及各內容之間相互關聯的能力;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要求,針對學習者的特點和發展需求,論證資訊科技的潛能和不足,選用合適的資訊科技,並確定資訊科技應用方式的能力;綜合考慮各種因素確定教學方法,設計教學和學習活動的能力;合理處理和應用教學資源的能力。

(四)、完善學校辦公自動化,落實幾項常規管理,常抓不懈。

1、學校管理已逐漸規範化、科技化、網路化,發揮學校網路的作用,對學校學生成績、學校學生學籍、學校管理等大膽使用計算機管理系統,以適用未來學校管理工作的需要。

2、進一步加強和完善學校學生電子學籍檔案,及時補充學校學生檔案資料。

3、加強和完善校園網站建設,加大學校在教育資訊網上的宣傳力度。

(五)、充分發揮實驗器材的作用,提高儀器、裝置的使用效率。

1、實驗(任課)教師在實驗教學前要做好實驗準備(包括實驗教案、實驗操作程式、實驗通知單等),保證實驗成功進行。

2、實驗員在接到實驗通知後,提前安排好實驗器材,決不耽誤實驗所用。

3、實驗室在學年前向學校提交儀器添置清單,學校根據實際需要和經費承受給予添置。

4、做好實驗室資料臺帳工作。(包括學校實驗教學計劃、學科教學計劃、實驗通知單、實驗人員登記表、各種論文、總結等資料。)

5、做好實驗器材的維修、護理工作,提高實驗器材的完好率、續用率。

(六)、制定落實實驗教學工作計劃,提高教師的科學素養。

1、努力提高專職(兼職)教師的科學意識和科學素養。實驗室訂閱《實驗教學與儀器》等各種資料供教師閱讀。

2、實驗教學計劃落實、活動正常,按教材要求開齊、開足、開好演示實驗和學校學生的分組實驗。

3、做好實驗教學的資料臺帳工作,要求做到期初有計劃、期中有實施、期末有總結。

4、組織開展各種形式的教學基本功競賽、教學論文評比、學科教學案例評比和科技製作比賽。

(七)、繼續抓好圖書館建設,鞏固圖書館的建立成果。

學校將根據《吉林省中國小教育技術裝備標準》要求,切實加強圖書室建設,添置一部分新書,淘汰一部分舊書,優化館藏結構。在夯實圖書室常規工作的同時,加強班級圖書管理員隊伍建設,繼續開展圖書借閱活動,積極引導學校學生課外閱讀,擴大閱讀量、增長知識、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養。熱情服務於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為教師提供快捷、周到的服務,真正發揮圖書室、閱覽室在實施素質教育、推進課程改革、加強學校文化建設、豐厚學校內涵中的作用。

(八)、加強專用教室管理,提高專用教室使用效益。

確定計算機網路教室、實驗室、音樂、美術等專用教室的管理人員,明確職責,提高專用教室使用效益,鼓勵教師積極參加省市區各級論文評比。

學校教育工作計劃4

一、指導思想

環境保護對於科學發展,協調發展,構建和諧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環境保護,教育為本。環境教育是環境保護的一項重要工作,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基本手段之一。保護和改善環境,取決於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奮鬥,不懈努力。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也是未來環境的主人。逐步樹立熱愛環境,保護環境,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綠色文明意識,既是現代國小生應具備的基本素質,也是歷史和社會賦予我們的義務和責任。

2006——2007學年度,學校將繼續緊緊圍繞“建設生態校園”的總目標,組織開展全校性的環保教育活動,普及環保知識,不斷提高環保知識水平,增強全校師生的環保意識,努力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以此推進學校的素質教育。

二、環境教育目標

從小培養學生熱愛祖國,關心家鄉的環保事業,幫助學生進一步增長環保知識,掌握環保基本方法,從小樹立環保意識,引導學生參與環保實踐,從小培養學生良好的環保習慣。

三、中心工作

(一)加強組織領導,強化師資隊伍

1、為了使學校的環境教育落到實處,我校將調整和充實環境教育領導小組,構成我校環境教育的組織機構,全方位、立體式地推進環境教育。

2、強化師資隊伍。要想使孩子具有強烈的環保意識,具有較高環境教育素質的老師是關鍵。我們決定採取以下措施:

a、加強對教師的環保培訓,在教學業務培訓的同時結合環保培訓。

b、創造機會,組織校領導和教師參加環保專題培訓班。

c、訂閱環境報、雜誌和書籍供教師學習。

d、定期交流環保資訊。

(二)抓好四個結合,加強環境教育

a、與學科教學相結合。環境教育具有綜合性、邊緣性的特點,諸多學科都涉及到環境教育內容,所以要求相關科目教師積極滲透環境教育,具體要落實到教學計劃、教案中,並進行環境教育教案的常規檢查和好課評比,將環境教育與學科教育有機地結合、滲透、拓寬、深化,使環境教育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從而增強學生對環保的感性和理性的認識。

b、與環保紀念日相結合。積極利用環保紀念日及時對學生環保教育,“3·12”開展植樹節活動,上街開展護綠活動,地球日、愛鳥周、世界環境日、無煙日等要上街做好宣傳工作,發放環保宣傳品,開好主題活動。

c、與行為習慣相結合。學校將根據校本教材<保護環境從身邊做起>和<國小生環保行為規範>要求做好行為習慣的養成訓練教育,要求學生愛綠護綠,不亂扔亂拋雜物,不在牆上桌上亂塗亂畫亂刻;學校和教師要經常檢查學生的學習活動環境,如教室、班級環保區、自行車車棚等,以整齊乾淨為標準,評比打分,作為班級常規管理,使每一個學生在愛環境的每個具體行為上檢查自己“做好事”,“不做壞事”,在公共場合,如街道、醫院、公園等不隨地葉痰,不拋任何雜物,不損壞一草一木。

d、與綜合實踐活動相結合。教育是一種做的哲學,學校環境教育只有與課程相結合,才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學校將以綠色環保作為學校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以凸現學校文化特色。

(四)以“生態校園”建設校園

我校在重新調整、規劃、建設的同時,學校要始終圍繞建設“生態校園”的辦學目標,創造“人化”自然。學校根據自身財力,經濟地制訂"讓每一塊牆壁說話,每一棵樹木寓意,每一個景點啟智"的環保教育總原則,建生態校園。在自然與人的和諧相處中,規範道德與自然交往行為。

四、每月工作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