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總結

我班級常規管理總結

總結在一個時期、一個年度、一個階段對學習和工作生活等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明確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彎路,少犯錯誤,提高工作效益,讓我們抽出時間寫寫總結吧。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總結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我班級常規管理總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班級常規管理總結

我班級常規管理總結1

我班幼兒活潑、好動,他們性格開朗、愛說、愛跳,使班級充滿了無限生氣,但給行為習慣的養成造成了一定的困難,我談班級常規管理。因此,一開學,我就加強了對幼兒一日活動常規的培養。

首先在集體活動中,我採用各種方法對幼兒進行指導,讓幼兒明確一日活動過程中不同的活動常規要求。

接著,我抓住一日活動中的零碎時間,如:幼兒洗手、小便時,上課、進餐、午睡前,起床整理時等等,結合遊戲對幼兒進行有意識的活動常規提醒和督促。例如,對於幼兒來說,要做到洗手時不玩水是比較困難的。針對這一情況,我組織了幼兒玩遊戲“看誰洗得快”,每次洗手時還讓幼兒念兒歌,幫助幼兒掌握洗手方法,督促幼兒洗手時不玩水,幼教之友。通過這樣不經意間的學習,幼兒練習正確洗手的積極性提高了,也投入了。當然,他們有時也會遺忘,這時我會馬上提醒、指導,反覆練習。時間一長,在一般情況下,幼兒都會自覺做到洗手時不玩水,逐步規範了自己的生活常規。

其次,我經常利用離園前的這段時間,對幼兒一日活動常規進行評價。有時通過老師的觀察,及時肯定、表揚一些表現好的幼兒;有時組織幼兒討論,民主地推選出他們心目中活動常規最棒的“好寶寶”,在評比欄上貼上一顆小星,這樣,既記錄了幼兒的'表現,同時也激發了幼兒的自信心、上進心。小朋友們都希望自己的星星最多,努力認真地遵守著各項活動常規,班級良好的活動常規在不知不覺中養成了。

我班級常規管理總結2

常規教育是孩子們必須瞭解的,良好的常規教育是孩子們步入正規的教育教學活動的基礎,有了好的常規孩子們才能健康快樂的成長。一個班的常規好不好,直接關係到幼兒的成長和教師組織一日活動的質量。如果常規沒有建立好,幼兒無法形成良好的習慣,教師也因在組織各環節活動中要分散精力去維持秩序而影響活動的質量。

這兩個星期相處下來,我發現班級中幼兒行為習慣養成方面大體有這幾種情況:有一些幼兒不但學習習慣好,上課認真聽講,用具整理得井井有條,也很懂禮貌、守規則,各項常規都很好,一般不用老師提醒就能做到。而有一部分幼兒,吃飯磨蹭、集體活xxx講話、區角活動打鬧、爭搶玩具、不午睡……需要老師不斷地提醒。還有一部分幼兒表現在某些方面的情況比較明顯,如有的幼兒沒有良好的傾聽習慣,有的吃飯挑食,有的行為拖沓,還有的規則意識不強。針對這些情況,我採取了以下措施:

1、及時打“預防針”。

在日常生活和遊戲中,我們有意識地觀察本班幼兒在各項活動中的行為表現,同時和同班的老師利用午餐、課程審議時進行交流,若發現問題,就及時給我班幼兒打“預防針”,如:聽到某班某位小朋友不小心哪裡弄痛了,我們在自己的班級裡就會及時將這件事情告訴大家,讓他們知道事情的重要性,說一說應該怎麼做,引起他們的警惕。受中國傳統飲食文化的影響,進餐時“食不語”常常被作為幼兒園的常規,所以在幼兒園進餐時經常可以聽到老師對幼兒說“現在小嘴巴是用來吃飯的,不是用來講話的。”“哪裡發出的聲音?”“小嘴巴閉上!”等等。在這種情況下,幼兒如同老鼠悄悄進餐,偶爾乘老師不注意的時候竊竊私語,常常會受到老師的.“警告”。但這種方法對大班幼兒來說有時起到的是適得其反的作用,有時把現實的事例告訴幼兒,可能會比千句萬句“警告”更加有效。如:給幼兒說一些相關的故事,讓幼兒知道吃飯說話帶來的嚴重性,危險性,萬一被嗆到了,就要送醫院。然後讓大家說一說吃飯的時候應該怎麼做,不應該怎麼做?大家通過這個事例的觸動在以後吃東西的時候有所改善,一部分小朋友之間還能聽到他們互相督促:“不要講話,東西要嗆到氣管裡的。”通過現實教育告訴他們,什麼好、什麼不好,應該怎樣做,不應該怎樣做,把不良行為杜絕在發生之前。

2、關注細節,從細微處入手。

亂跑、打鬧、大聲講話也是我班常規教育中一個相對棘手的問題,這幾種現象經常集中出現在個別幼兒身上,如:城城、夢宇、伯懿、可馨、心怡、思怡等。針對這一現象,我們老師讓各個環節進行無間隙的銜接,避免讓幼兒出現過多等待的時間,杜絕給幼兒鑽空子的機會,如:午飯先吃好的幼兒必須先把小椅子搬到陽臺位置,然後如果想去看圖書,就到圖書角,我們邀請最先去圖書角的幼兒做圖書管理員,一邊管理圖書,一邊管理先吃好的幼兒安靜地看圖書,這樣就不會影響吃飯的幼兒,如果不想看圖書,那可以拿繫鞋帶的模型和摺紙,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習慣成自然,第一個想玩摺紙或者繫鞋帶的孩子會將兩個籃子放在旁邊,天天如此,現在大家都能很好地執行,這樣既能讓吃飯的孩子專心吃飯,吃好飯的孩子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真是一舉兩得。再如起床後,我們一般值班的老師和生活老師在午睡室看護好幼兒起床,一位老師在外面看好先出來的孩子搬小椅子,同時開始為女孩子梳頭,當孩子們起來的差不多的時候,生活老師留在午睡室,一邊整理床鋪一邊繼續關注剩餘的幾位孩子。兩位老師一邊幫孩子們梳頭,一邊引導孩子小便喝水洗手喝牛奶。為了更好地保證每一個幼兒都在老師生活老師的視線之內,我們三位一體,分工不分家,雖然我班幼兒常規紀律逐漸有了明顯改變,但還需有待加強。

3、與孩子一起制定規則。

在常規教育中,有許多規則是要幼兒記住並執行的。我很容易在培養紀律性的名義下,要求幼兒不準這樣,不準那樣,把幼兒變成被動的受約束物件。但如果要讓紀律和規則真正為幼兒所理解,應儘可能地讓幼兒參與規則的制定,在這一過程中讓幼兒理解規則,感覺到每一條規則都是自己參與制定的,從而願意主動地遵守。我們在上課時,一時心急常常會說“沒有舉手不準發言”、“誰不舉手我就叫誰”等生硬的命令式的語言向幼兒交代紀律,後來發現效果不大,幼兒還是繼續說話,意識後,我換了一種方式巧妙地讓幼兒自己制定這條紀律。當幼兒七嘴八舌的回地答問題時,我就說,“哎,你們說得都很好,可惜太鬧我聽不清。你們講得很不錯,可我也沒聽清楚,怎麼辦呢?我可想聽你們講話了,你們自己想想辦法,看怎樣使老師聽清楚你們每個人說的話呢?”於是幼兒討論起來,最後他們自己覺得應該:我們一個個輪流說。“那你們輪流時怎麼說呢?”“舉手!舉手後老師先叫的先說,沒有叫道的坐在位置上仔細認真的聽。”

良好的常規,可以使幼兒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激發幼兒良好的情緒,還可以促進他們對生活及社會知識技能的掌握,增強行為的目的性、意識性,培養自律能力。班級一日常規是幼兒園教育教學工作的重點,有了良好的常規,教師省心、家長更放心,孩子更能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