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總結

磨課總結 15篇

總結是把一定階段內的有關情況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導性結論的書面材料,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發揚成績,因此十分有必須要寫一份總結哦。總結怎麼寫才不會流於形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磨課總結 ,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磨課總結 15篇

磨課總結 1

時間過得真快,一眨眼,研修即將結束,但這並不意味著學習的結束,我們要總結反思在這次的磨課中的收穫,為下一次的研修做好更充分的準備,為我們的日常教學積累實戰經驗。

認真學習有關磨課的要求,課題確定後,我們圍繞如何把握教學目標、教學的重難點、如何處理教材、如何創設情境、如何合理搭建語言支架等問題進行了多次探討,拿出了最佳授課方案,集體制作課件,為磨課的成功奠定了基礎。一輪磨課結束後,我們都坐到一起交流課後的感悟,不斷對教學設計進行調整,確保後一節課比前一節課有新的突破。“一磨”結束後,老師們都覺得教學過程流暢,結構層次分明,環節佈局緊扣教學的重難點,但感覺語言支架不夠豐富,到底需要搭建幾次語言支架,什麼時候搭建更合適?老師們又紛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二次備課中,執教教師馮老師接納小組成員的建議,找準知識建構點,對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學習習慣等做了深入的瞭解,確定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週末出遊到英雄山入手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馮老師根據老師們建議,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對教案進行了二次修改,又花了很多時間改進課件。修改後的教案更加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語言支架更加豐富,搭建的時間更加合理。課堂環節有條不紊,層層推進。本次磨課,我們發揮了集體的智慧,磨出教師創新思維的火花,磨出教師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出教師把握教材的'深度,磨出教師揭開教材的高度。

磨課活動的開展,給許多教師提供了一個互動交流的平臺,給予教師一個充分展示自我和鍛鍊成長的機會。我們緊張、忙碌。但我們一路走來,收穫頗豐。它像一縷春風,盪滌著我們的心靈,像一股清泉,注入了新的活力。我們將以此為契機,讓“差距”成為自身發展的源動力,不斷梳理與反思自我,促使自己不斷成長。

磨課總結 2

經過三週的磨課歷練,我們的磨課已經接近尾聲,為了更好的內化我們的學習成果,強化我們學習的理念,我們舉行此次磨課總結會議。在會議中每個參與磨課的成員都談了自己的看法與收穫,真正把磨課作為一件最重要的事情來做,通過磨課我們每一個成員都獲得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我將大家的發言整理歸納為以下幾點:

一、理論先導,為磨課活動奠定堅實基礎

在研修專家的引領下,我們積極參加組內的磨課活動,我們一起對磨課做了細緻深刻的解讀,為高年級閱讀教學明確了方向。在參加前面六個專題學習的基礎上,我組教師利用課餘時間,對學習內容進行消化吸收,反覆研討。於是,組內每位老師都自我加壓,主動學習,晚上有時忙到半夜,QQ交流,手機簡訊息隨時聯絡,為磨課活動順利進行奠定下堅實的基礎。

二、磨課過程規範,研修效果明顯

磨課伊始,我們清晰的認識到,對教師來說,磨課的過程既是一個學習、探究、實踐的過程,也是一個合作交流、反思和創新的過程,更是一個專業素養提升的過程。我們組教師利用課餘時間,對磨課內容進行反覆研討,經常聚會碰頭,探討遇到的問題。組長每天檢查磨課進度,出現問題及時解決。整個磨課過程,全組教師群策群力,開展的紮紮實實,即使週末期間,老師們也沒有休息,一直堅持磨課。正是有了這樣規範的磨課過程,才會有良好的研修效果。

三、以課例為引導,磨課活動促發展

為了保證研修的正常規範的進行,研修開始我們就如何開展研修進行了詳細全面的會議,在執行過程中不斷檢查督促,保證了每位成員都按時完成任務,積極參與其中。

我們經過研究決定用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的《少年王冕》作為我們磨課的課文,把高年級閱讀教學作為我們研究的內容,經過我們不斷地研究確定了本課了重難點為:抓關鍵詞句體會人物品質。然後我們全組對劉老師的初次備課進行修改研討,把整個教學環節設計為:由畫匯入多音字處理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細讀感悟王冕的良好品質拓展閱讀。第一次試講,感覺老師講的.有點多,有的環節設計不夠明瞭,然後進行修改,第二次試講,效果明顯好於第一次,但是還是有不足的地方,比如結尾部分好像有點牽強,第一次讀書時出示什麼問題最合適,重點放在什麼地方等,我們又進行了修改,第三次試講比較成功,整體流程比較順暢。

經過多次實踐和調整,整節課教學思路清晰、教學環節緊湊,老師精彩的教,學生紮紮實實地學,無不感染了每個參與者,為我們進行“閱讀教學”指明瞭方向。這次磨課讓我深深感受到信心在鼓勵中堅定,困難在研討中化解,好課在磨礪中誕生。

四、科學觀課,推動磨課縱深發展

我們在觀課時設計了不同的觀課量表,從學生學習、教師教學和課堂性質三個維度進行設計觀課量表,然後每位老師用觀課量表進行觀課,然後寫出觀課報告,更加科學的分析這堂課出現的問題,讓執教者真正認識到自己存在的不足,也讓每位觀課者得到提示,注意以後自己的教學不能犯類似的錯誤。一篇篇分析透徹的觀課報告,讓我們更加清晰地知道什麼才是真正高效生本的課堂。

總之,這次磨課活動促進了我組教研氛圍和研究能力的提高,提高了教師專業化的水平,對教師隊伍的建設特別是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將起到深遠的影響。“磨課”活動雖然暫時告一段落,但我們的思考和研究將在新的起跑線上開始。

磨課總結 3

在研修專家的引領下,我積極參加組內的磨課活動,組長給我們做了細緻深刻的解讀,為低年級英語教學明確了方向。在參加多次培訓基礎上,利用課餘時間,對培訓內容進行消化吸收,反覆研討,大家清晰認識到,對教師來說,磨課的過程既是一個學習、研究、實踐的過程,也是一個合作交流、反思和創新的過程,更是一個專業素養提升的`過程。

一、步驟明確行動有效

對於此次磨課活動,立足人人蔘與,積極踐行的原則,採取了“五步驟教研法”即:個人備課——小組討論——課堂觀摩——教後研討————反思總結。

制定計劃,確保磨課順利進行:李老師制定磨課計劃,教師個人制定磨課計劃,將如何堅守英語本質,實現“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轉變”?怎樣將“教的課堂”轉為“學的課堂?”如何進行有效指導?等幾個方面作為研究的重點。合理安排活動時間,為磨課提供保障:由於組內教師授課任務重因此磨課時間的安排,我們也做了調整,磨課活動大聚,小聚隔幾天穿插 進行,網路聽課課後接著評課,網路交流進行的多一些。

二、課堂引路指引方向

李老師經過多次實踐和調整,整節課教學思路清晰、教學環節緊湊,老師精彩的教,學生紮紮實實地學,無不感染了每個參與者,為我們進行英語教學指明瞭方向。這次磨課讓我深深感受到信心在鼓勵中堅定,困難在研討中化解,好課在磨礪中誕生。

三、感受領悟,推進磨課活動縱深發展

本次磨課活動時間雖短,但整個磨課的過程卻給了我很多的啟發和收穫,在一起紮紮實實地進行著集體備課——試教——磨課——再試教——再磨……真是一種碰撞、啟用、提升的過程。教研組的教研氛圍濃厚了,凝聚力增強了,感情加深了。

在磨課中都有了提升。活動結束後,我們一起交流的時候,孫老師說“通過這次磨課,使我感到一次次地顛覆,一次次地重整,一次次地反思,一次次地修改,就像“蠶的一次次蛻變,最終吐絲結繭化蛹成蝶、脫胎換骨”。

課堂的變化。經過備課團隊的精心打造,集體研磨,低年級對英語教學模式的掌握越來越靈動、高效,飄逸著濃郁的語文味兒。學生能夠紮紮實實地學,興趣盎然地學,實現了英語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統一。

這次磨課活動使我的研究能力提高了,提高專業化,對我今後的教學起到深遠的影響。

磨課總結 4

我們磨課的主題是Book5 Module2 Unit1 How many do you want?通過本次磨課活動,老師們共同參與到活動中來,積極發表自己的意見,從中受到了啟迪和教育,反思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一些不足,取長補短,對今後的教學有很大幫助。通過本次磨課活動,我想結合蘇老師的這節課與自己在教學中的一些想法進行總結與反思,與各位老師互相交流。

(一)各種支架搭建合理

各種支架的搭建一是要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符合學生實際;二是體現教師對教材的掌握程度。這節課,蘇老師的語言支架,情感支架和情境支架的搭建做到了從學生的角度去設計。

(二)寓教於樂,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起來,學生樂學,老師樂教。找課堂中蘇老師設計的各種活動還是比賽都是學生喜歡的,樂於參於的`,如一些表演和情境模擬,這很值得我學習。

反思自己的教學,收穫很多,如對於熱身啟動環節,一定要進行精心的設計,在課堂伊始就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整節課做好鋪墊。操練運用時各活動一定要針對本課重點內容,指令明確,並促使學生全員參與。活動要豐富多樣,符

合國小生的心理特徵。充分採用了集體活動、小組活動、同桌活動等形式,形式多樣,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參與熱情與積極性。設計具體的語境,引導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恰當的語境中使用本課的單詞與句型,起到了學以致用的效果。

教學是一個教學相長的過程,我們在教的同時要不斷汲取營養,取人之長,提高自身的素養與能力。諸位教師的精彩課堂給予我很大的啟發,但僅僅是啟發、感悟肯定是不夠的,我會把自己所感受到的優秀教育教學方法謹記心中,在教學中運用發揮,努力提高自己的授課能力,在英語教學的漫漫長路上孜孜不倦,上下求索。

磨課總結 5

歷時近一個月的磨課接近尾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經歷“三次備課兩輪打磨”這一過程,使我認識到磨課是經驗的積累過程,數經磨礪走卓越。下面就結合此次磨課活動談幾點反思體會:

1.相同的內容,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詮釋。教師只有深入鑽研教材,認真分析教材,挖掘其中有價值的東西,在此基礎上深入研究學生的已有經驗和認知基礎,精心創設活動情境,才能有效地開展教學。

磨課開始不久就真實地感受到流程設定的科學與嚴密了。因為一同參與磨課計劃的制定,看到每個流程中我們分工清楚,幾乎每個時間段都承載著任務。我雖然沒有機會執教磨課課例,但從制定計劃到備課教案的修改再到觀察維度的確定、觀察量表的制定及第一次聽課和評課,我也一直跟同著執教課例的徐老師忙碌著,真切地感受到被打磨者的滋味。這一個流程的親自實踐,我通過學習磨課計劃知道了自己什麼時間幹什麼,有時不等小組長提醒就提早做著自己該準備的事。第一次修改著徐妮娜老師的備課,自己也不斷用學習完的新理念來嘗試著運用到分析教材,分析學生,所以當局者迷時,自己這個旁觀者還能提出些有成效的改進意見。學習名師時對觀察量表的設計並沒覺出什麼,一旦自己要設計了,就得深入課堂觀察的裡面,去尋找自己的觀察維度,對照著專家的量表自己不斷修正,以期待更加適合自己的觀察。聽課前會議,聽課評課,課後會議我們交流交換著自己對課的看法,在思想的碰撞中我不斷邊深對教材分析、課堂預設,課堂生成的理解與把握,雖說沒有執教,但每一個環節我都是參與者和研究者和學習者。通過這次遠端研修,我學到了更加先進的教學理念,同時又讓我不斷的審視自我,反思不足。

2.通過次磨課,讓我深切體會到只有充分關注學生,關注學生的才能更好地駕馭課堂。不過如何更好去關注學生,關注全體學生,充分把握教學的切入口,還需我們不斷實踐、思考。

學生是最需要被關注的,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更好的學。備課中,教師要找準知識建構點,對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學習習慣等要做深入的瞭解。從細微處去關注學生,去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去鼓勵學生的發現,及時優化和引導學生,促使學習能力進一步的提升。

3.通過打磨上課,一堂好課的誕生除了上課教師的付出之外,離不開全組老師共同的努力。課例打磨將經驗、理論、實踐融為一體,讓我們學習、設計、教學、反思;再學習、再設計、再教學、再反思;繼續學習、繼續設計、繼續教學、繼續反思,磨出了教師把握教材的深度,磨出了教師提升教材的高度,磨出了教師創新思維的火花,磨出了教師合作交流的默契。

課堂上需要打磨的東西很多很多,教學需要全方位的打磨。我需要在平時加強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

磨課總結 6

課堂教學是推進素質教育、提高質量的主渠道、主陣地、最關鍵環節,是整個教學過程的中心環節,是最基本的教學活動。根據《嶧城區教育局關於開展“磨課”活動的實施意見》的精神,我校堅持做到高標準,嚴要求,重實效,做到“磨課”活動“全員、全程、全方位”,不斷完善“磨課”活動的形式,認真開展校本“磨課”、區域“磨課”和網路“磨課”,不斷豐富“磨課”的內涵,注重磨教師的素質,磨教學的技巧,磨新課改的理念,磨課堂教學的模式。本學期第三週,我校與南關國小、榴園中心校,舉行了聯合區域教研活動,引進來他們學校的優秀學科,進行觀摩、探討,同時,我們還專門請了教育局教研室的領導前來我校,進行了大型的教育教學專題講座。像這樣的活動我們還準備繼續舉行,這學期我校將分別去南關國小、榴園中心校進行區域教育活動,力爭把好的經驗引進來,優秀的學科推出去。

我們本校的'“磨課”活動仍然象常規一樣,有始有終地進行著,週二數學磨課日,週三語文磨課日,週四常識磨課日,週五英語磨課日,各磨課組能按時有序地進行“磨課”,“磨課”活動開展的紮紮實實。對於網路“磨課”,我校教師每人都建了自己的部落格,積極發表博文,有些教師的部落格內容豐富多彩。除建部落格外,各磨課組還進行了集中網路教研,針對某一問題、某一講

座、某一節多媒體課,磨課組的全體教師認真觀看、討論、講評、寫心得,積極探討網路“磨課”的形式和方法。總之,我校的區域“磨課”、校本“磨課”、網路“磨課”,經過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開展的紅紅火火,有生有色。

雖然我校的“磨課”活動 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但“磨課”的質量還有待於提高。如何磨出高效課堂,還是全體“磨課”教師所共同追求的目標。如何有效地開展區域教研,需要制定詳細的計劃和步驟。如何更深入的進行網路教研,還是全體“磨課”教師想探究的。今後,我校還將繼續完善“磨課”工作,建立健全“磨課”活動過程監管機制、獎懲機制和磨課組的捆綁的考評機制,以保證“磨課“活動紮實有效地開展。

磨課總結 7

學校三月教研月活動已圓滿結束,通過本次磨課活動,讓我們數學教研組的教師對一堂好的數學課有了更全面的認識。從課的設計,到課中師生的教與學的情況,再到課堂中,教師是否能夠引發學生的有效數學思考等,收穫很多。讓我們數學教師從更高的層面來評價一節課,同時也讓磨課教師領會到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的境界。現將本次磨課作如下總結:

一、精心組織營造濃郁的教研氛圍

學校全體數學教師分成低中高段3個組,低段數學吳曉燕老師負責定位,執教課堂,陶中元、劉成春、彭維、王一林負責指導。中段數學黃正坤老師負責定位,執教課堂,馬林香、張學炎、張興明老師負責指導。高段數學袁紅梅老師負責定位,執教課堂,陳智蓉、李在容、馬林香老師負責指導。數學教師們在一起磨課,三位教師上臺展示集體智慧的結晶。讓教師之間看得也就更準,理解也就更為深刻。老師們在一起充分討論、交流,氣氛尤為熱烈。每位教師都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觀點。一到議課,教師們各抒己見,津津樂道。辦公室裡、茶餘飯後老師們的話題都是磨課。

二、建言獻策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藉助集體力量和智慧,聽、上、評,修改,多次磨課。老師們認真參加評課活動,從研究的角度出發。評課做到了“三個一”:找出一個亮點,指出一個問題,提出一個建議。反覆磨練,深度議評,磨出精品。如在吳曉燕老師的執教的《銳角與鈍角》過程中,為了讓學生的`注意力很快地轉移到課堂中。匯入新課就做了二次修改。第一次試教通過動畫小房子的引入,讓學生感知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角,但同組老師感覺學生興趣不高,吳老師和磨課組的老師重新設計,打磨出了第二個教學設計方案,於是建議用學生動手剪去手中的長方形一個角看能得到哪些角?進行了第二次試教,讓學生親自感知,這樣拉近了數學與學生的距離。

袁紅梅老師執教的《分數的產生和意義》這節課重點讓學生在小組分糖活動中理解分數的意義,從而探知小組合作的有效性。第一次試教,這個環節由小組長具體分工,但小組成員急於操作,不聽小組長安排,造成學生操作不準確,小組活動比較混亂。表面看似熱鬧,卻沒有達到活動的目的。第二次試教學生在小組動手分糖環節時,同組教師感覺操作規則太多、不夠清晰,讓學生理解較困難,同組教師建議精簡規則,由老師引導分工再進行活動。怎樣讓學生更透徹的理解分數的意義?同組的老師又坐下來,反覆推敲,確定更加清晰地操作規則進行了第三次試教,本次試教讓我們磨課組頗感欣喜,達到了預期目標。也許從袁老師紮實樸實的教學風格上,能讓我們感受到國小高段數學的魅力!

磨課為我校數學教師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學習平臺使老師們學習了教學的相關策略,在教學理論和教育觀念上得以補充,解決了一些在以往教學中的困惑。如何沉穩、有序、巧妙地把握好課堂,把自己的教學成果展示在同行們面前,如何不在眾多的老師面前把課上砸而丟了臉,這無形給了執教教師壓力。然而又是充分展示自我的好機會,因此,三位教師都精心定位、備課,執教。在磨課的整個過程當中顯得認真、仔細、小心、專注,本次磨課讓老師們從同事身上學到了很多。使教師明白並非孤立地形成和改進自己教學的策略和風格,教師的教學實踐離不開交流和學習其他教師的課堂教學。磨課也讓教師反思了自己在課堂中存在很多不足之處。比如課堂上教師是否把自己的作用定位在“點撥”上,變知識的“傳授者”為學習的“組織者”,是否在一定程度上把課堂時間留給學生,給學生提供自主發展的機會這些問題都是以前我們沒有關注的,這次磨課讓老師們對這些課堂現象進行了深入透視。

三、精心磨課發展教師的創新精神

磨課有個人思考的結果也有教師群體的智慧,如何更符合地方及學生實際,如何在幾輪的磨課當中更富新意和創意,使得聽課學生、教師不感到乏味,教師是決不能照搬教材,必須要對教材有所創新。因此,教師們在磨課時拼命查詢各種資料,對課堂教學過程重新整理並滲入自己的創新因素。因此每堂課總能讓人眼前一亮。議課時,教師的點評,是從自己的角度提出的,更是自己的,新穎、獨特的。思想的碰撞更能閃出創新的火花,合理的借鑑又是創新的開始。在教師的課堂展示和磨課評議中處處彰顯教師的創新元素。

磨課是教師個人反思與相互學習的結合,是實現教學相長,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的快車道。在磨課活動中同組的老師反覆推敲,確定更加清晰地數學課堂操作規則進行了一次有一次的試教,在不斷的試教中讓磨課組頗感欣喜,達到了預期目標。俗話說:“刀越磨越鋒利,課越磨越精彩”。我們相信,在這次磨課活動中的打磨上,我們還有更多進步的空間。

磨課總結 8

磨課,顧名思義就是像磨刀一樣去琢磨一節課,對一節課進行反覆的推敲,反覆的打磨,使之最終成為一節大家公認的好課。

英語的課堂不僅僅是智慧的課堂,更應該是授之以漁的課堂,輕鬆真實的課堂。要創設這樣的課堂,教師需要花盡心思,反覆揣摩。研究學情,研讀教材,更重要的是同行之間的交流,也需要不斷地嘗試與改進。反覆的過程儘管繁瑣枯燥,但最終教師、學生的收益是無窮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為了上好課,磨出好課,教師們可真是費盡心思,在磨課的每一個要求,每一個步驟的實施中,讓教師受益匪淺。通過借閱,查尋資料,撰寫說課稿等,同時又幾經易稿,幾經推敲。在磨課教學中,教師們都進行了大膽的嘗試,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教學特色,努力尋找自己的教學平臺。教師除了在評課過程中收集到反饋資訊,同時也從學生的身上找到了突破點,吸取上次教訓,從中注入更多的營養,讓自己的教學水平有一個質的飛躍。 我們在磨課過程中,經過了多次教案的討論修改,老師們對教案的每一次修改討論都熱情高漲,積極參加,精闢的理論、獨到的.見解,紛紛為上好這堂課貢獻自己的智慧。磨課過程帶給我更多的是對新課程的思考,讓我開闊了眼界,拓寬了思路,轉變了觀念 ,教師的主導作用正在淡化,而將學生的學放在了主要的位置,為學生的學搭建平臺。這正是實現從教師的教向學生的學轉化的核心與關鍵。 聽課之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瞭解活動流程、抓住活動的重難點,確定好觀察點,聽課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獲取對自己有用的資訊。 聽完一節課後要及時地進行反思、總結,深入地思考歸納活動中的優缺點,真正地消化、吸收別人的優秀經驗,同樣也要思考如何改進別人的不足之處。

因為磨課,我們對教材的理解更深了,我們的教學設計更精了,我們的教學理念更新了。都說“好事多磨”,那麼一節好的課也應該是在不斷地實踐、總結、再實踐中反覆打磨鑄造而成的。磨課中的得失在所難免,只要我們能認真探討,及時反思,吸取經驗,那我們的教師就能在磨課中得到鍛鍊,得以成長。正如磨刀一樣,越磨越快,課越磨越精,很有磨勁。公開課是教師成長的彙報表演,雖說上課很痛苦,但是對於教師的成長來說,絕對是件好事。辛苦的備課、上課過

程,可以使教師充分認識到該如何嚴肅認真地對待一堂課,學會怎樣備課,怎樣上課。“梅花香自苦寒來,寶劍鋒從磨礪出”,只有經過無數次這樣的折磨和磨礪,才能成為一名真正的教師。

總之,我們深刻體會到磨課的過程,是我們教師一次次與文字對話的過程;是與新課標對話的過程;是反覆與同事交流的過程。就在這一次次的“磨”中,我們全體老師漸漸成長了。

磨課總結 9

本次遠端研修馬上就要結束了,回想磨課過程,感受深刻,收穫頗豐。通過磨課,我在備課、課堂教學、輔導學生等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研修組為教師學習提供了一個小範圍的社會環境,社會環境是教師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只有在社會環境中,教師才會有真實的處境認知,也就是對自身發展水平的定位,這需要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通過與他人比較和自身反思才能變得明晰。在磨課的“三次備課、兩輪打磨”過程中,教師們有充分的機會進行比照和反思,對自己的發展水平會產生逐漸明晰的定位。

孫老師的課通過三次備課,兩次打磨,可以看出如何培養學生積累數學活動經驗,提高自身的教學素養和執教能力,充分體現出來。

本節課首先從遊戲匯入,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自然進入角色,為下一步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其次是學習生活中的數學。孫老師從生活中找素材,通過動手操作,瞭解豎式的寫法,理解相同數位對齊的算理,學生藉助手中的小棒,通過擺一擺,畫一畫的形式,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數學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因此孫老師創設了貼近生活的情境,學生把學到的數學經驗運用到生活中,從而感覺到生活離不開數學,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三,通過指導學生列豎式,初步瞭解豎式與算理的聯絡,體會相同數位對齊,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相加的算理,培養了學生規範書寫的.習慣和認真計算的態度。

總之,本次磨課以新課標的理念為指引,通過科學、合理的計劃和集體的力量打造一節高質量的課例。低年級解決問題教學中,算理比較抽象,學生的經驗是在活動中積累的,因此,我們這次磨課為怎樣激發學生多種感官的參與學習,積累解決問題的豐富數學經驗及如何要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走出沉悶,建立生動、深刻和學生喜歡的課堂進行了細緻地打磨。在教學中要激發學生興趣、求知慾、好奇心、上進心,善於找出學生的進步點,提供好的學習方法,創設成功的機會,激發學生向上的動機與行為。今後,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會把課打磨得更好。

磨課總結 10

從9月底開始,到11月下旬結束,歷時近兩個月的磨課終於要結束了。雖然磨課不像暑期集中學習那麼緊張,每天都要學習新的內容和提交作業、發表評論等,但卻讓人心裡時刻得想著它,記著它,在特定的時間裡完成特定的任務,講究的是慢工出細活,一個“磨”字就道出了其中的奧祕。

我們組由秦老師執教四年級的一篇課文《搭石》。設計了兩個研究問題:

(1)在指導學生前置性學習的過程中,如何基於學情,巧妙地設計語言文字的訓練點?

(2)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有效地利用前置性學習的成果,提高課堂效率?

課堂上,秦老師充分利用前置性學習的成果,讓學生盡情地讀、盡情地說、盡情地展示,把大部分的時間交給了學生,教師僅僅起到了一個引導作用。聽過之後,才知道前置性學習的重要性,它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且還可以讓學生提前有了知識上的準備,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學生的`聽課效率,讓課堂更精彩。在以後的教學中,適當運用前置性學習,還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暢所欲言的平臺。

總之,今年的磨課畫上了一個圓圓的句號,這意味著一次結束,也預示著新的開始,讓我們期待明年的磨課更精彩

磨課總結 11

時間過得真快,一眨眼,研修即將結束,但這並不意味著學習的結束,為了更好的發展,現對我們組這次研修狀況進行總結。

活動回顧:

接到磨課通知後,我們組的幾個老師立刻召開會議,認真學習有關磨課的要求,課題確定後,我們圍繞如何把握教學目標、教學的重難點、如何處理教材、如何創設問題情境、如何合理安排教學時間等問題進行了多次探討,拿出了最佳授課方案,群眾製作課件,為磨課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一輪磨課結束,我們都坐到一齊交流課後的感悟,不斷對教學設計進行調整,確保後一節課比前一節課有新的突破。“一磨”結束後,老師們都覺得教學過程流暢,結構層次分明,環節佈局緊扣教學的重難點,但教師沒有大膽放手讓學生主動學習、探究,時間較緊張等,馬老師提出了一個讓師生互動的推薦,又花了很多時間幫我們改善課件。針對這些狀況,“二磨”的教師調整了教學結構,加大了課堂容量,把課堂設計為展現學生潛力的.舞臺,師生互動操作恰到好處。課堂環節有條不紊,層層推進。本次磨課,我們發揮了群眾的智慧,磨出教師創新思維的火花,磨出教師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出教師把握教材的深度,磨出教師揭開教材的高度。

我們的收穫:

1、磨課讓我們的教學水平得以很大的提高。

磨課的過程是學習、研究、實踐的過程,是教師專業素養提升的過程。要磨出精品課,就務必鑽研教材,瞭解編者的意圖,才能設計出最佳的教學方案。在磨課中,為了得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我們花了不少心血,上網查詢資料,撰寫教案,製作課件,反覆推敲,幾經斟酌,深入到每一個細節。對如何調動學生的用心性、如何處理教材等,進行了反覆研討。透過互相聽課、評課,取長補短,借鑑他人的優點,使自己的專業水平得到更大的提高。透過磨課,教師的教學組織潛力、應變潛力、教學創新潛力都得以提升。研修的過程就是教學潛力提高的過程。

2、磨課讓我們不斷地審視自我,反思不足。

磨課給教師帶給了一個深入交流的平臺、充分展示自我的機會,最大地激發了教師參與教研的潛能。在磨課、評課、議課的過程中,真正感受到了大家對課程標準,新的教學理念知識的缺乏,好多問題可說卻無法上升到理論高度。專業知識有待進一步提高,對教材深度挖掘不夠,引導學生思考的活動設計較少,指導學生學習方法較少。課堂駕馭潛力、應變潛力不強等等。用這樣的流程進行磨課操作,雖然這個過程需要牽扯我們太多的精力,雖然我們要克服很多困難去完成每個任務,但是,我們也在這個過程中收穫的太多太多:我們用心思考後的十分有價值的備課研討;根據自己的觀課緯度用心記錄、認真分析用心思考的態度;課後評議的真知灼見等等。這對於教師的錘鍊,對於教師的成長,無疑是潛移默化,水到渠成的!

總之,磨課活動的開展,給許多教師帶給了一個互動交流的平臺,給予教師一個充分展示自我和鍛鍊成長的機會。我們緊張、忙碌。但我們一路走來,收穫頗豐。它像一縷春風,盪滌著我們的心靈,像一股清泉,注入了新的活力。我們將以此為契機,讓“差距”成為自身發展的源動力,不斷梳理與反思自我,促使自己不斷成長。

磨課總結 12

教學生涯中首次參加這麼精細的磨課活動,收穫頗豐,感慨良多。深刻明白要想磨出一節好課,需要經過無數次的試教、研磨,進行不斷的修改。通過備課研討、修改教案、觀課評課等一系列教研活動,我感受到集體磨課的巨大力量。我珍惜每一次聽課以及與研修小組老師們交流的機會,尤其是聽了劉老師對自己上課的反思及聽課老師們的評價,使我有許多的感想和收穫。下面談一談我在磨課活動中的認識和思考。

一、找準結合點,讓學生主體參與學習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奧蘇貝爾曾說:“影響學習的最主要原因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麼,我們應當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狀況去進行教學。”通過對教案的反覆修改,讓我深切體會到只有充分關注學生,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的“學”,才能更好地駕馭課堂。

二、強化主體意識,培養探索精神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堅持低起點,多層次的訓練,真正使每一位同學的智慧得到發揮,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教師要按照學生的認識規律組織教學,面向全體設計問題,給學生創造思維的情景,就是要圍繞學習的主線去開展教學,在學生的認識情趣、主觀意識中去開發課堂。

三、注重評價研究,增加課堂活力新課程呼喚充滿活力的課堂,提倡“以學生髮展為本”的評價。國小生非常看重教師的評價,教師的.評價語言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教師的評價要做到語言簡潔,客觀具體,要能讓學生清楚的看到自己的長處和不足,對學生起到積極的引領作用;既不能一味的肯定,也不能一味的批評,要讓學生知道哪是好的,哪是不好的,哪是對的,哪是錯的,錯在何處。

四、加強學法指導,教會學生學習劉老師的課堂根據學生學習的規律和年齡特點,通過教師的“教”和教師的“導”,把有關學習方法的概念和理論,科學地變成學習過程中可供實際操作的具體步驟,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一步步按計劃有序的進行學習。

磨課總結 13

時間過得真快,一眨眼,研修即將結束,但這並不意味著學習的結束,為了更好的發展,現對我們組這次研修情況進行總結。

活動回顧:

接到磨課通知後,我們組的幾個老師立刻召開會議,認真學習有關磨課的要求,課題確定後,我們圍繞如何把握教學目標、教學的重難點、如何處理教材、如何創設問題情境、如何合理安排教學時間等問題進行了多次探討,拿出了最佳授課方案,集體制作課件,為磨課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一輪磨課結束,我們都坐到一起交流課後的感悟,不斷對教學設計進行調整,確保後一節課比前一節課有新的突破。“一磨”結束後,老師們都覺得教學過程流暢,結構層次分明,環節佈局緊扣教學的重難點,但教師沒有大膽放手讓學生主動學習、探究,時間較緊張等,孫加波老師提出了一個讓師生互動的建議,又花了很多時間幫我們改進課件。針對這些情況,“二磨”的教師調整了教學結構,加大了課堂容量,把課堂設計為展現學生能力的舞臺,師生互動操作恰到好處。課堂環節有條不紊,層層推進。本次磨課,我們發揮了集體的智慧,磨出教師創新思維的火花,磨出教師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出教師把握教材的深度,磨出教師揭開教材的高度。

我們的收穫:

1、磨課讓我們的教學水平得以很大的提高。

磨課的過程是學習、研究、實踐的過程,是教師專業素養提升的過程。要磨出精品課,就必須鑽研教材,瞭解編者的意圖,才能設計出最佳的教學方案。在磨課中,為了得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我們花了不少心血,上網查詢資料,撰寫教案,製作課件,反覆推敲,幾經斟酌,深入到每一個細節。對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何處理教材等,進行了反覆研討。通過互相聽課、評課,取長補短,借鑑他人的優點,使自己的'專業水平得到更大的提高。通過磨課,教師的教學組織能力、應變能力、教學創新能力都得以提升。研修的過程就是教學能力提高的過程。

2、磨課讓我們不斷地審視自我,反思不足。

磨課給教師提供了一個深入交流的平臺、充分展示自我的機會,最大地激發了教師參與教研的潛能。在磨課、評課、議課的過程中,真正感受到了大家對課程標準,新的教學理念知識的缺乏,好多問題可說卻無法上升到理論高度。專業知識有待進一步提高,對教材深度挖掘不夠,引導學生思考的活動設計較少,指導學生學習方法較少。課堂駕馭能力、應變能力不強等等。用這樣的流程進行磨課操作,雖然這個過程需要牽扯我們太多的精力,雖然我們要克服很多困難去完成每個任務,但是,我們也在這個過程中收穫的太多太多:我們用心思考後的非常有價值的備課研討;根據自己的觀課緯度用心記錄、認真分析積極思考的態度;課後評議的真知灼見等等。這對於教師的錘鍊,對於教師的成長,無疑是潛移默化,水到渠成的!

總之,磨課活動的開展,給許多教師提供了一個互動交流的平臺,給予教師一個充分展示自我和鍛鍊成長的機會。我們緊張、忙碌。但我

們一路走來,收穫頗豐。它像一縷春風,盪滌著我們的心靈,像一股清泉,注入了新的活力。我們將以此為契機,讓“差距”成為自身發展的源動力,不斷梳理與反思自我,促使自己不斷成長。

磨課總結 14

進入20xx年x月中旬,我們參與遠端研修的國小語文教師進入磨課活動,由郭娟老師執教的四年級閱讀教學課《長城》。接到通知後,研修組的全體老師十分珍惜這次機會,對郭老師執教的這一課教學設計進行了修改,提出了合理化的推薦,進行了課堂觀摩、評課議課。在一次次思考交流碰撞中,大家收穫多多。

一、總體感覺:

按照三次備課,兩次打磨的要求,用心開展了教學研討專題活動,集中解決教學問題,有效促進打磨計劃的順利實施。郭娟老師認真完成了三次備課(基於個人經驗、基於同伴互助、基於教學反思)的教案;針對兩次打磨狀況,老師們整理出個人反思;兩次打磨後,進行了上課,並上傳教學實錄。全組教師認真參與研課打磨、觀課評課等活動;根據分工進行觀課評課,合作完成觀課報告,並已上傳;磨課即將結束,教師們已經感受到成長的快樂。透過這次課例打磨,提高了研修組全體成員的教研水平。其中具體的磨課過程最為重要,需要密切合作,集思廣益。

二、關於備課

基於第一次備課,郭娟老師在研修小組成員的幫忙下執教了這節課。課後,我們召開了備課小組會議,用心聆聽了大家的評課意見和推薦:課堂上容易受教案的束縛,教師的評價不及時,應對學生的生成,不能也不敢及時巧妙地點撥和引導,總怕節外生枝,影響整個教學的過程。於是,根據課堂上的生成,我們對教學目標的設計作了修改,重新確立了1

教學重難點,調整了部分教學環節,隨後進行了第二次備課並在同組成員的分工觀課中執教了第二次課……

三、關於上課

上課的重、難點把握準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時間安排合理。在大容量的課堂資料中,能清晰、明確重難點操作流程。使“重、難”點能充分被消化、理解和吸收。每個環節設計合理,貼合文字及文字延伸,緊緊圍繞文字展開教學環節。並且前一環節為後一個環節做鋪墊,層層展開。環節與環節之間過渡連貫,流暢,整堂課如行雲流水,滴水不漏,完美結合。

1、適當取捨,選準教學切入點,以誦讀為本。這篇文章很長,教學中不可能面面俱到。我著重抓住“城牆外沿”“垛子”“瞭望口”“射口”“城臺”這些詞語展開教學,從柳樹的'外形和生長經歷引導學生直奔重點,閱讀文字、深究文字,層層深入,以誦讀為本,引導學生讀出語言、讀出形象、讀出體驗、讀出情感、讀出方法。

2、2、推敲詞句,體會語言的內蘊。幫忙學生感受柳樹的形象時採用了靈活的方法:有讓學生體會,像“嘉峪關”的高度;跟已有生活經驗樓的“高度”比較,把“長城的長度”跟平時常見的“距離遠度”比較。3、漢語獨具的個性魅力也決定了“悟”這一獨具漢民族特色的思維方式。“悟,是一種省去繁瑣邏輯推理過程,在經驗範圍內作出綜合性、直接性、快速性結論的體悟式思維。”(引自董麗芳《我們就應如何感知文字》)透過語言文字品讀,在語言的基礎上,感悟文學,與作品共2

鳴,觸控作者受震撼的心靈,進而去感悟萬里長城留給後人的物質和精神財富,去感悟頑強毅力和韌勁與艱難環境作抗爭的人生哲理,最終得到情感薰陶,得到思想啟迪。從而實現師生與文字、與作者之間的心靈對話

四、關於聽課、評課環節。

目的在於共同感受課堂的“精彩”和“困惑”,解決課堂教學的實際問題。聽課時觀課分工要明確,設計觀察量表。評課不僅僅要評出優點,更要指出不足推薦。

四、關於磨課。

磨課是指教師與其他成員圍繞實踐課不斷地切磋——商討——設計——實踐——反思——修改——再設計——再實踐——再總結。磨課的著眼點是讓教師感受到從備課到課後總結全過程的精細化研究,需要教師活躍的思維,豐富的知識儲備,敏銳的觀察力,懂得教育心理學,有敬業的精神,讓教師實實在在體會到教學中的問題是如何產生的又是如何解決的。大家透過反覆磨課後,教研水平有很大的提高。

五、教學反思。

反思的主要資料為教學設計是否切合實際,行之有效;教學行為是否貼合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是否解決現實問題等。教學精彩之處是:

1、精心設計,找準解讀的突破口。“與文字的深入對話。”不是引導學生逐字逐句的品味、咀嚼。而是找準解讀文字的突破口。如教學3

時,抓住重點句子引導學生反覆讀、反覆體會,感受到青海高原這株柳的頑強的生命力。

2、精簡環節,以讀代講。精簡教學環節,真正的把時間還給學生。學習重點句子與欣賞精美圖片相結合,透過朗讀理解青海高原這株柳的神奇之處。

總之,我們深刻體會到磨課的過程,是與文字對話的過程;是對課程標準重新解讀的過程;是與同事交流的過程;是分析學情的過程;是聯絡社會生活實際的過程;是利用現代化資訊科技的過程;是課程整合的過程;是教法學法的最優化選取的過程。就在這一次次的“磨”中,更新了我們老師的教學理念,優化了教學過程和環節,深化了語文課堂教學改革,更營造出了濃郁的教研氛圍,促進了教師的成長,磨出了教師的勇於創新、勇於實踐、大膽探索的精神。

磨課總結 15

一輪磨課結束,我們都坐到一起交流課後的感悟,不斷對教學設計進行調整,確保後一節課比前一節課有新的突破。

《大江保衛戰》一文主要讚頌了英勇的人民子弟兵們在到處肆虐的洪水前,是怎樣忘我地保衛大江、救助人民群眾的事,謳歌了新一代人民子弟兵在危險和困難面前毫不畏懼、全然不顧的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再現了他們光輝的形象。在教學此文時,我主要從審題入手,引導學生確立課文的研讀主題,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圍繞研讀的主題,開展一種全新的閱讀方式,即讓學生進行批註式的閱讀,取得了較好的閱讀效果。 要進行批註式的閱讀,需先確立課文的研讀主題,從研讀主題入手開展有針對性的、有重點的批註閱讀,避免出現學生不著要領,在課文的“外圍”上轉圈圈,不能深入地把握文字主旨,從而導致閱讀效率的減低。《大江保衛戰》一文的研讀主題在師生的共同討論下得以確立,即“人民子弟兵們是怎樣保衛戰的?表現了人民子弟兵們的一種什麼精神?”學生根據研讀的主題開展批註式閱讀。

教師根據學生批註閱讀的進展情況,安排學生先進行同桌間的相互交流或小組內的相互交流,以激發學生探究的熱情,在相互交流中碰撞智慧的火花交流彼此的收穫,探求別人獨到的見解等。

最後,學生就研讀主題進行批註閱讀的情況進行全班彙報,在彙報中引導學生感悟文字,閱讀文字並指導朗讀,促進學生對文字的理解進一步地深入。如在彙報“在這危急關頭,幾十萬??”時,學生分別說出了自己的批註情況,有的說“說明解放軍叔叔不畏艱險,哪裡有危險,哪裡就

有他們的身影”;有的說“解放軍叔叔為了人民群眾的.安危,白天黑夜地忙著趕路,日夜兼程,多麼偉大呀!而我們呢,只要是略微晚了點睡覺,第二天早上就起不來,白天上課的時候甚至還打瞌睡。”??通過班級交流,使他們共享學習成果,讓他們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合作學習中達到學習的目的。

可見,批註式閱讀發揮了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其學習是高效的,課堂是充實的,活躍的。同時放手讓學生在生活中搜集資料,促進了語言的積累,開闊了視野,提高了學生的文化素養。《大江保衛戰》這篇課文記敘瞭解放軍幾十萬官兵與長江特大洪水進行頑強戰鬥的動人情景,熱情地歌頌了戰士們勇往直前的精神風貌,表現了子弟兵和人民之間的魚水深情。聽了陳新英老師上的這篇課文,感受頗多: 感受一:發揮學生主體地位,注重培養自學和合作交流能力。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陳老師的自學自悟的課堂形式體現了新課標中“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她改變了傳統教學的簡單的一問一答,注重培養自學和合作交流的習慣。教師要求學生分四人小組用自己喜歡的學習方法進行自學,在自學中注意引導學生閱讀課文再加批註,給學生提供了閱讀過程中動腦、動手、動口的空間和多種感官協同操作的良機。“不動筆墨不讀書”,加批註,需要學生深入地讀書,要求學生自己去感悟、體會,積極思維,要求學生自身情感的投入。這一部分,陳老師給的時間十分充分,學生在討論交流學習的收穫,談自己的感受時起到了不錯的效果。這樣切實有效的自學交流充分給予了學生思維、表達的機會,從而也能及時把握學生的閱讀情況,檢查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便於教師有的放矢。

學生不是接受知識的容器,而是一支有待點燃的火把。《大江保衛戰》一課,陳新英老師用自己的激情,生動的影片畫面點燃了學生的情感、用自己的智慧、教學機智點燃了學生的智慧。師生充分展開思與思的碰撞,心與心的接納,情與情的交融,彼此敞開心扉,相互傾吐,相互接納。老師從情入手,讓學生自讀勾畫、體會,說出感受、讀出感受,師生自始至終沉浸在對“錚錚鐵漢”們的崇高的敬意和深深的震撼之中。師生成為不可分割的“學習共同體”,真心閱讀,真心感悟,真心對話。 感受三:在課文中照見自己的生活,在生活中發現課文的身影。 正如特級教師薛法根老師所說:“智慧的語文教育來自於善良的心靈,來自於深刻的思想,來自於鮮活的生活。”讓我感受最深的有兩處:一是引進生活促感悟。在文字學習中,師生一起交流課外瞭解的感人事蹟,豐富“錚錚鐵漢”的形象,更深刻地震撼心靈,體悟文字;一是伸向生活巧遷移。一句句看似平常的導語,卻由老師在引導學生鞏固課文之後,又不露痕跡地引向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如此遷移,紮實有效而令人深感巧妙。 感受四:由讀向寫輻射,在互動中實現讀寫遷移。

老師在指導閱讀感知,自讀領悟的基礎上,圍繞課文內容,巧妙把握教材延伸點,在學生情感積澱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向“鐵漢”們傾吐心聲,讓學生設身處地去感悟,去理解,去表述,以此促進語言的積累運用,集讀寫訓練、發展思維能力和思想教育於一體,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達到了新的層次,對課文中心的感受達到了新的境界,促使情感進一步得到昇華。

標籤:磨課 磨課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