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合集15篇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合集15篇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1

《圓明園的毀滅》是一篇閱讀課文,課文描述了圓明園昔日輝煌的景觀和慘遭侵略者肆意踐踏而毀滅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無限熱愛,對侵略者野蠻行徑的無比仇恨,激發人們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圓明園的輝煌已成為歷史的記載,課文所介紹的內容都已消失,無法再現,引導學生讀文,感受,想象,在腦海中再現它昔日的.景觀就成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文章從眾心拱月的佈局、風格各異的建築、收藏珍貴文物這三個方面來再現圓明園輝煌的過去,在引導學生扎扎事實理解語言文字的基礎上,這時恰當的運用多媒體課件就為學生理解課文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使學生對圓明園有更多更形象地瞭解,課件的應用及充分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又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當學生沉浸在圓明園的輝煌中時話鋒及轉,這樣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卻被毀滅了,是誰毀滅了它?為什麼會被毀滅?指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學習文章最後一段。最後組織學生通讀課文,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閱讀感受和體會,有的為圓明園的毀滅而感到惋惜,有的是對侵略者的舞步仇恨……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2

《圓明園的毀滅》是人教版國小語文第九冊第六單元的資料。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經過理解語言文字,想象圓明園當年的輝煌,並瞭解圓明園是怎樣被毀滅的,認識貧窮受欺壓,落後要捱打,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和振興中華的職責感。

一、教學一開始,我採用這樣的活力匯入

“有一把火曾把恥辱烙在每一箇中國人的臉上,同時又在每一箇中國人的心裡烙下了深深的仇恨,這把火騰空燃燒的時候,他們卻只能握著空拳,眼睜睜地看著這座萬園之園被化成一片灰燼。”採用這樣活力的`匯入,是為了創設情境,鋪設好情感場,使學生一開始就在思想上產生強烈的共鳴,迅速融入到課文資料中去。

二、藉助電影紀實片,結合書面語言文字,想象圓明園當年的輝煌。

圓明園當年的輝煌有兩大點,一是“它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二是“它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而144年前的圓明園是一座皇家園林,即使在當時也沒有多少人親眼見過。那怎樣才能讓學生深刻地感受到它的輝煌,光靠書上優美的語言文字描述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藉助紀實片,生動再現當年的樣貌,使學生親眼目睹,親身感受它作為萬園之園的獨特魅力,從而萌生一種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三、輝煌到毀滅,增強學生振興中華的職責感。

圓明園真的太美了,它美到極點,學生情至極點,為下文“被毀”架好至真至美的情感鋪墊,我讓學生想象圓明園被毀後廢墟的場面,前後一比較,讓學生感受到享有“人間天堂”美譽的萬園之園頃刻間化為一片灰燼的無奈,讓學生在一種至惡至醜的情境中產生強烈震動,迅速投入到一種激昂悲憤的情緒中,體會強盜們的貪婪、瘋狂,真正瞭解到“國弱被人欺”的歷史原因,進而將內心的憤怒和傷痛發洩到極點。學生思想上構成強烈的反差,心理上產生極大的不平衡,怒火中生,憤言不止。讓我感動的是學生的發言,他們雖小,但他們已清醒地認識到“貧窮受欺壓,落後要捱打”;認識到了他們這一代肩挑重擔,必須發奮學習,保衛祖國,決不讓列強再踏進國土一步,要讓莊嚴的五星紅旗永遠高高地飄揚。在同學們進取的發言中,振興中華的職責感又一次得到了昇華。

在這次教學中,我加強朗讀,讀中感悟。語文教學必須加強學生的朗讀,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在教學中,我重視了學生的朗讀訓練,異常是加強重點段落的朗讀,使學生在讀中悟情,讀中悟理。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3

教學《圓明園的毀滅》一課,成功之處是:

(一)教給學生自學方法,舉一反三。精講第3自然段,教給學生理解重點詞句、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的方法。然後“扶讀”第4自然段,放手讓學生“自讀”第5和第6自然段。這樣,學生不僅僅理解了難詞難句,說出了各段的主要資料,還感受到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產生對瘋狂掠奪我國文化遺產的帝國主義侵略者的仇恨。

(二)在“美讀”中,學生切實地感受到了祖國語言文字的優美,激發出愛國主義情感。

不足之處:

1、由於條件限制,不能使用課件。對圓明園過去的輝煌,學生沒有直觀感受。

2、教學時間沒有把握好,前鬆後緊。

在教學中,我使用了兩次小組學習的方式,讓學生邊讀邊悟,組內交流,鍛鍊了學生的'組織本事、表達本事和自學本事。我們小組學習是在剛剛起步階段,許多學習方式和表達的方法還需要給孩子們多做指導,以待提高。

具體教學過程中,還有許多不足需要改善和提高。

1、學生本事需要培養和提高。整節課學生反應不是太進取,課堂氣氛比較沉重,學生的表達本事和自信心有待改善。

2、我在備課時對預設準備不足,在做引導時,語言不夠規範嚴謹。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4

我執教完《圓明園的毀滅》之後,回想整個過程。在這次磨課中,我對這篇課文進行三次備課,每一次備課都經歷不一樣的思考。備課只是課堂教學的前奏,上課是課堂教學的平臺,課後評議是課堂教學的診斷糾正,我認為這是以磨課作為教學的新起點,追求教師教學發展的長遠之路。本次磨課研修的任務主要圍繞教學目標的制定與落實展開的,我是執教的老師,也注意在這方面進行思考和總結。我有了新的思考,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教師動態的引導

備課中我確立的教學目標出發點有三方面,一是語文課程標準;二是學生學習的認知特點;三是教材的特點。這三方面中包含著動態的因素和靜態的因素。其中學生和教師的課堂交流是動態的,學生與文字之間的思維碰撞也是動態的。因此,課堂教學就會有預設和生成。那麼,預設是教學目標的期待,生成包含預期目標的落實和新教學點的形成,這些都是動態的。不管是預設還是生成都有一致的地方,那就是教學目標的達成,圍繞課時目標的落實主要體現在課堂中進行的一系列活動和學生學習質量的`高低,都是以落實教學目標為基本。那麼,我覺得課堂上能不能落實好教學目標,教師的引導是很重要的。

在備課中,我也具體考慮到課堂中教師的行為和教師言語的具體操作,可是在實際課堂中,面對學生時我的引導隨著教學一步步地進行也伴隨著變化。因此,我發現預設中的引導有些是沒有預期完成的,課堂中教師的引導又是進行教學的橋樑。所以,我的引導也應該不斷地變化,以學生的課堂學習為基礎,對學生進行隨機地引導,從而努力落實教學目標。

課堂中,師生進行第一自然段的學習中,我讓學生自由朗讀“圓明園的損失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之後,讓學生談一談自己的理解,學生的理解很多是質疑。他們結合自己的認識更多的想到:“為什麼是不可估量的損失?”,“皇家園林那麼多,為什麼單單圓明園的毀滅是不可估量的,還是世界歷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等等。我在預設教學中,沒有考慮到學生會有這麼多的疑問,我以為他們會依據這段的描述,談自己的理解,尤其是圓明園的毀滅方面。沒想到大部分學生是在懷疑作者的描述是否屬實,這就是課堂中生成的問題。可見,這對我也是一個無法預料的問題。如何接著學生的疑問進行下面的教學環節,繼續完成教學目標成為擺在我面前的問題。如果忽視不管,只說很好是不行的;如果就這些問題抓住不放,也是不可取的。我在課堂上的處理是先表揚學生的質疑態度,而後讓學生帶著自己的疑問繼續讀文章的二至四自然段。課下在反思中,我發現我的這種做法是有頭無尾,沒有讓學生在學完第四自然段之後進行自我回答。這是我失誤的地方,原因就出在教師的引導和教師對學生前後學習的完整性上把握不牢固,對學生的課堂實際學習現狀重視不高,總有種背教案的傾向,沒有真正意義上面對學生的實際學習。

二、學生動態的自主學習

學生的學習水平是可以評估的,但是學生課堂上的學習變化是不能預測的。這節課上,學生學習的態度很積極,學習的興趣很濃厚。每個學生對自己本節課的學習都充滿著期待,當然我也一樣。怎樣利用好這種期待的情感,把它作為學習的動力,是很關鍵的。這裡就提到學生的學習也是動態發展的,包括在教師的引導之下,也包括學生之間的互相影響。總之,教師要看到學生的學習變化,尤其是思想的變化和學習能力的變化,這對落實好教學目標是極其重要的。

課堂中學生在詞語學習中情緒高漲,掌握詞語的效果很好。可是,隨著學習的深入和問題的難度,學生在不斷進行思考的過程中,學生思維慢慢變慢,需要靜靜思考的空間。教師不能為急於得到答案和進行下一環節而盲目評價和引導。所以在動態變化的課堂中,面對學生的實際接受水平實施教學。

三、教學目標的動態發展

教學中,老師和學生都是共同的實施者。為了實現學生有實效的發展,學生應具備的語文能力,師生應該共同完成教學目標。雖然教師經過不斷地備課和教後反思,不斷地完善教學設計和定位教學目標,我們共同的目標就要落實在學生身上,因此教學目標也是動態的,我們為了落實和鞏固教學目標,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和能力。我們應該面對實際的教學現狀,認真探索教學的實施問題,探索學生的個性發展,不斷地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能力,這更是提高教育質量的方向。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5

昨天聽了我校青年教師龍小飛老師執教的《圓明園的毀滅》的第二課時教學,深有感觸。

《圓明園的毀滅》是人教版六年制國小語文第九冊第七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課文以精練的文字描述了圓明園昔日的輝煌和它的毀滅,旨在激發學生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和對侵略者強盜行徑的仇恨。這是一篇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極好教材,但由於文中內容距學生生活實際較遠,涉及的史料較多,為學生的閱讀帶來一定困難。龍老師這節課值得學習的有兩點。

一、教學目標定位準確。

教學中,龍老師把教學目標定位在:瞭解圓明園昔日的輝煌和毀滅的經過,激發熱愛祖國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這樣的教學目標體現了教材選編的意圖,完全符合新大綱的要求,準確合理。

二、課前老師引導學生通過多種途徑蒐集有關資料,學習整理資料的方法,並在語文學習中加以運用。突出了這個單元的能力目標。

金無足赤,課無完美。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龍老師這節課最大的遺憾是:

1、老師教學拘謹,沒有進入角色。由於老師沒進入角色,所以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沒有被完全調動起來,對課文的理解就不夠深入。學生的喜、怒、哀、樂沒有得以張揚。

2、朗讀感悟離開了課堂。

圓明園的輝煌已成為歷史的記載,引導學生在腦海中再現它昔日的景觀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教學過程中,如果龍老師能抓住介紹圓明園的佈局,建築風格及收藏的珍貴文物這三段文字,充分讓學生朗讀,讀好那幾個“有……,也有……”、“不僅有……,還有……”、“漫步園內,有如漫遊;流連其間,彷彿置身……”等句子。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圓明園之大、之美,世界各地有的美景,圓明園裡都有,世界各地沒有的美景,圓明園裡也有;讓學生在讀中去體會中華民族文化的自豪感。然後結合大量形象、直觀的多媒體課件,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在腦海中再現出圓明園昔日的輝煌壯觀,從內心真切感受到圓明園“美得讓人心醉”,的確是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為後面理解圓明園的毀滅“毀得令人心碎”,激起對侵略者的仇恨奠定堅實的感情基礎。遺憾的是這麼美的文字,老師幾乎沒引導學生朗讀。學生沒感悟到“美得讓人心醉”,又怎能去感受到“毀得令人心碎”呢?

又如,在學習圓明園毀滅經過這段時,如果老師先讓學生快速瀏覽課文,初步感受到圓明園被侵略者毀滅了,再引導理解重點詞:“搶”、“毀”、“燒”、“凡是”、“統統”等詞之後再齊讀,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到侵略者的貪婪與野蠻,就更能讓學生的內心受到最強烈的震憾,迅速點燃他們心中對侵略者的貪婪和野蠻的仇恨之火,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看文中插圖——圓明園的廢墟,望著這殘垣斷壁,你想說什麼?寫在圖旁。讓學生表達此時的心聲,記住這奇恥大辱。

最後老師再引導學生交流、小結,圓明園的毀滅,毀滅的是什麼?是園林藝術的瑰寶,是建築藝術的精華,是我國乃至世界幾千年的文化,是中國人民的智慧結晶。這殘垣斷壁是刻在我們臉上屈辱的歷史,所以我們一定勿忘國恥,振興中華。讓課堂教學達到高潮,感情得到昇華。

作為年輕的龍老師,能積極爭取這樣的學習鍛鍊機會,踴躍投入到這次農遠賽課活動中,我這位即將退位的老同志非常佩服他的勇氣和虛心好學的精神,相信他經過不斷的磨礪,一定會成長為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6

今天終於講完了《圓明園的毀滅》這一課,為了達到本課的感情目標,突破重易面,我在課前蒐集了大量有關圓明園的原料,背學生展現了昔時圓明園的輝煌的.地方:它是園林藝術的寶貝,建築藝術的細華;它是其時世界上最大的專物館、藝術館。只有“愛之深”,才會“恨之切”。看到圖片後學生們都震動了,播放圓明園在大火中被面火的影視原料,學生的悵惘、憤恨之情油油然而生。

文章題目是圓明園的毀滅,卻用了大量的篇幅描寫曾經的輝煌,目的何在?這正是作者匠心獨運,欲抑先揚,把一個很美好的東西、很愛的東西野蠻地毀滅了,這是最可恨的,這更能激起學生對圓明園的“愛”和對侵略者的“恨”。這是作者匠心獨運的寫作方法,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一種寫法。這樣的課堂設計幫助學生了解了作者的寫作方法,培養了學生的能力。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7

今天,我進行了《圓明園的毀滅》的教學,課堂中有李校長和李主任、學科組長教師的聽課指導。

教學的開始,我從題目入手,《圓明園的毀滅》,和同學一起板書課題,“圓”是圓滿無缺的圓,“明”是光明普照的明,還有一個“園”,是皇家園林的園,正是這樣一座圓滿無缺、光明普照的皇家園林卻被英法聯軍給毀滅了。引出課文,結合課文圖片介紹圓明園,又走入文字,學習課文第三段,在這一環節中,我更多地把時間放在課外拓展上,而對於文字的.理解挖掘太少,學生們得到了知識的延伸,卻對語段的內容半知未解。尤其最後引導學生根據理解來感情背誦時,語段太長,學生無法流利地背下來。針對這一方面的弊病,我準備刪改一些教學環節,如六個小導遊介紹環節,我準備縮減語言,一兩句話在座位上介紹,對於文字中“有·還有”等不做具體的介紹,只要凸顯出圓明園中建築的精巧即可,另外,引導學生多讀,在讀中體會,讀中理解,讀中背誦。

圓明園的建築不僅巨集偉,文物還很精緻,引出第四段,瞭解文物的價值之大和歷史悠久,在這一環節中,我過於注重文字的理解,忽視了學生反覆的讀文。也沒有很好的落實語文課堂上“讀”的環節。

值得肯定的是,課文中圓明園被毀滅的講述中,我更好的結合了錄影的實錄,渲染那種國土盡失的悲痛之情,帶動起來學生的情緒,使得學生能夠讀出文字中所蘊含的悲憤、惋惜之情,領悟到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的教訓。

課文講述結束環節,由於之前拓展內容太多,致使時間拖長,後面的拓展內容沒有進行完,這是我遺憾的地方所在。所以,整堂課對於時間的壓縮,對於文字的深層理解,引導學生多讀等,都是值得我進一步完善和挖掘的地方。今天,在各位校領導和同事的指正下,我將會進一步修改我的教學設計,多練多講,多發現問題、多去改進。對“以一帶多”的教學模式,有了更加正確的理解,帶的內容要適時適度,要精巧,不能擠壓文字的理解和感悟,這是我這次教研課學習到的地方,也是各位前輩教會我的地方。我將會潛心進取,不斷努力,以求不斷進步。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8

《圓明園的毀滅》是國小語文的課文。用對比手法寫是為了通過昔日圓明園的輝煌壯觀來讓讀者記住屈辱的歷史,增強讀者的民族使命感,激發熱愛祖國燦爛文化的感情。

一、思路清晰,前後呼應。

(一)走近圓明園——從雨果給巴萊特上尉的信入手,讓學生談感受,激發情感。

(二)走進圓明園——抓住課文中的三個評價圓明園的句子“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它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我國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學習“圓明園的輝煌的過去”和“圓明園的毀滅”的部分,讓學生感受到“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

(三)走出圓明園——學完課文,配樂出示圓明園殘址,拓展昇華,想象寫話:假如你就站在圓明園廢墟旁,你會說些什麼?最後再以雨果的話結束本課。教學思路簡明清晰,前後呼應。

二、感性認識,激發情感。

為了達到本課的情感目標,突破重難點,我在課前蒐集了大量有關圓明園的資料,向學生展示了當年圓明園的輝煌之處:它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它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使學生親眼目睹,親身感受它作為萬園之園的獨特魅力,從而萌生一種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只有“愛之深”,才會“恨之切”。在教學過程中我分三步使用這些影象材料:一是在課前五分鐘進行滲透式傳播;二是在學習第五自然段時觀看火燒圓明園的視訊,推動學生情感的噴發;三是在初略學習課文2、3、4自然段時結合朗讀觀看相應的圖片。豐富而感性的影象教材拉近了學生和教材的距離,看到圖片後學生們都震驚了,播放圓明園在大火中被焚燒的影視資料,學生的惋惜、憤恨之情油然而生,最後一部分的感情朗讀就無需過多指導了。

三、以讀為本,讀中感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古人也說:“讀書百遍,其義自現”。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注重突出語文課“以讀為本,以讀代講,熟讀成誦,在讀中感悟”的特點,課堂上留給學生充足的讀書時間,採用自由讀、指名讀、默讀、齊讀、範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一、惋惜之情。圓明園是我國“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它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中國人民為之惋惜。圓明園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它的毀滅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世界人民也應感到惋惜。

二、讚歎之情。圓明園“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它的“舉世聞名”讓我們自豪,值得世界人民讚歎。圓明園建築巨集偉壯觀,充滿詩情畫意,“有如漫遊在天南海北,飽覽著中外風景名勝”,“彷彿置身在幻想的境界裡”。圓明園收藏著最珍貴的歷史文物,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兩處“最”,讚歎之情溢於言表。

三、仇恨之情。這樣一座世界上最巨集偉壯觀的園林,這樣一座當對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竟然在幾天之內化成一片灰燼,怎能不激起讀者對侵略者的仇恨英法聯軍“侵入北京”“闖進圓明園”“統統掠走”“任意破壞、毀掉”“放火”燒園,這些詞語寫出了侵略者踐蹋人類文化的殘暴面目,令人痛恨。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9

《圓明園的毀滅》是一篇優秀的傳統課文,文章描述了圓明園昔日輝煌的景觀和慘遭侵略者肆意踐踏而毀滅的景象。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通過理解語言文字,想象圓明園當年的輝煌,並瞭解圓明園是怎樣被毀滅的,認識貧窮受欺壓,落後要捱打,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和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反思本節課的教學,有以下感想:

一、成功之處:

1、藉助多媒體課件,結合書面語言文字,想象圓明園當年的輝煌。圓明園的輝煌已成為歷史的記載,引導學生讀文、感悟、想象,在腦海中再現它昔日輝煌景觀是本文教學的難點。而當年的圓明園是一座皇家園林,即使在當時也沒有多少人親眼見過。怎樣才能讓學生深刻地感受到它的輝煌,光靠書上優美的語言文字描寫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藉助多媒體課件,生動再現當年的樣子,使學生親眼目睹,親身感受它作為萬園之園的獨特魅力,從而萌生一種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在實現這一目標時,我先利用“檢查預習”中的一些四字詞語,讓學生抓住課文內容,概括圓明園的特點,並由此作為課堂教學的切入點,引導孩子們小組內合作學習,讀課文相應段落,並寫下自己的感受,然後交流。在此過程中,配上優美的音樂,引導學生仔細品讀課文,充分感受到了圓明園的輝煌,為下文“被毀”架好至真至美的情感場,把美的東西毀滅了,這就是一個悲劇。

2、輝煌到毀滅,增強學生振興中華的責任感。我在引導孩子探究圓明園輝煌的過去之後,再過渡到圓明園“毀滅”部分:讓孩子們先各自用心讀課文這個段落,你覺得哪些字眼兒必須重讀才能表達你的心情,就在下面畫上線。然後讓學生讀自己畫的詞語,並說出為什麼,再試著品讀自己畫的句子,讀出自己的獨特感受,尊重了學生讀書的自主性。接著我播放“火燒圓明園”的視訊片段,激起學生的義憤,學生急於表達自己的心情,發言踴躍,有的孩子眼中包含著悲憤的`淚水,那哽咽的話語讓每個聽課的老師都為之動容。此後通過補充材料,讓學生更加認識到了清朝政府的腐敗。這樣,讓學生在課本圓明園的廢墟旁寫下自己最想說的話,學生奮筆疾書,欲罷不能,交流中讓學生意識到了振興中華民族責任感,為課後的讀後感寫作積蓄了力量

3、抓住教材的空白點進行補白,努力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率、大容量。如,簡介圓明園的佔地面積,把它和我們學校的佔地面積相對比,想象583個雙語學校有多大,感受圓明園的建築規模的巨集偉。讀著第三段,讓學生想象:漫步在這樣的園內,你彷彿看到了什麼?在看完火燒圓明園的視訊後,學生盡情談自己的感受,接著敘述:同學們,燒掉一幅歷史名畫只用幾秒鐘;燒燬一座建築,只需幾分鐘。在350公頃的圓明園內,大火同時燃燒三天三夜呀!我的沉痛語調已讓學生的心緊縮成了一團,靜默幾秒鐘後,我指多名學生說——你彷彿看見什麼被燒燬了?通過讀課文,學生對侵略者的仇恨已經到了極致,但僅僅這些仇恨是不夠的,我們還需要反思,還需要樹立振興中華的決心與信心。於是補充舊中國的腐敗落後的資料以激起民族危機感與責任感,讓學生暢所欲言。這樣,寫話,交流,朗誦,宣誓,學生的情緒達到了高潮,課堂也在高潮中結束。

二、不足之處:

1、教師預設的痕跡過於明顯,剝奪了學生個性思維的權利。如品讀“圓明園不但建築巨集偉,還收藏著最珍貴的歷史文物。上自先秦時代的青銅禮器,下至唐、宋、元、明、清歷代的名人書畫和各種奇珍異寶。所以,它又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一段話,我讓學生思考從哪些詞體會到什麼,而我的課件中已經把“上自”、“下至”、“博物館”、“藝術館”這幾個詞變了顏色,學生不用思考就能找到。教訓:要相信學生的能力,不要擔心孩子想不出來,不要擔心浪費時間。讓孩子體會到“跳一跳摘到果子”的快樂。

2、語言表達能力有待提高,特別是課堂評價要機智,要富有激情,要時刻注意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習慣。在學生回答問題時,要注意訓練學生說完整的話。儘量不重複學生的答語。

總之,要改進的地方很多,學無止境。“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今後的教學生涯中,我會進一步提高自己。感謝領導和同事們給我提出真誠而寶貴的建議!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10

《圓明園的毀滅》講述了圓明園當年的輝煌景觀和毀滅,表現了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這是本文的中心。所以我在教學時的時候,就制定學習目標:瞭解圓明園昔日輝煌的景觀和慘遭侵略者肆意踐踏而毀滅的景象是重點;有感情朗讀課文,積累語言。

課前,我讓學生多蒐集有關圓明園的輝煌資料,課上先交流,然後讓學生想象被毀後廢墟的場面,前後進行比較,讓學生感受到享有“人間天堂”美譽的萬園之園頃刻間化為一片灰燼的無奈,讓學生在一種至惡至醜的情境中產生強烈震動,迅速投入到一種激昂悲憤的情緒中,體會強盜們的'野蠻、貪婪、瘋狂,真正瞭解到“國弱被人欺”的歷史原因,真正認識貧窮受欺壓,落後要捱打,進而將內心的憤怒和傷痛發洩到極點。

在這次教學中,讓我感動的是學生的發言,他們雖小,但他們已清醒地認識到“貧窮受欺壓,落後要捱打”;認識到了他們必須發奮學習,保衛祖國,決不讓列強再踏進國土一步。

最後我還加強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使學生在讀中悟情,受到啟發,激發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和振興中華的責任感,使命感。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11

今天的收穫可真大!不僅是學生,更指我自己!

備課時,壓根兒沒料到這麼經典的課文裡竟有病句!《圓明園的毀滅》的公開課已經聽過多節,自己也教過一遍,誰也沒發現呀!可能是我們太迷信權威,也可能是我們鑽研教材仍欠深入、欠推敲。看來,這個教訓值得吸取!

新課程有一個全新的理念:教師也是重要的課程資源。我想,學生何嘗又不是重要的課程資源之一呢?學生從書本上、從老師那裡獲取知識,的確沒錯!但學生在生活中所獲得的知識,所獲取的能力,所得到的鍛鍊豈可小視?而實際上,學生在生活中所獲取的東西我卻難以讓學生在課堂上得到。因此,學生僅僅從書面上、從教師那兒獲取知識,對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來說,是遠遠不夠的!我們更應重視開發學生身邊一切可以利用的課程資源。特別是學生之間的相互啟迪、相互討論、相互交流與相互幫助。

值得慶幸的是我今天抓住了這稍縱即逝的機會。當學生對課文提出質疑時,我心裡“咯噔”了一下,但很快回過神來,給了那個學生說下去的空間,聽了學生的陳述,我心中已是豁然開朗。可問題怎麼解決呢?我乾脆順勢將難題端給了學生,當時只是覺得既然問題從學生中產生,當應該由學生來作結,若我以“權威”的身份自居,一錘定音,似有不妥。於是就發生了學生“修改”課文的情形。就當時的課堂狀態及修改結果來看,似乎較為成功!其一是培養了學生不迷信權威,不迷信書本的.科學態度;其二是讓學生平時所學的知識在特定的時刻得到了運用;其三是較好的開發了學生的潛能,豐富了這節課的課程資源;其四是培養了學生的語感,學生對幾個句子的比較選擇,是說不出特別的道理的,憑的就是語感。

這節課的教學,還讓我堅定了兩個認識:一、課改的實施,新課標的貫徹,並不是從使用新教材開始的,運用老教材開展教學,同樣可以進行課改、將先進的教育理念引進課堂、指導教學實踐。投身新課改,我們不能等,等新教材,等別人的經驗。否則,我們將落伍於時代。二、新課標指導下的課堂教學,並不是完全拋棄傳統的教學形式,另起爐灶。對傳統的課堂教學我們應該採取一種揚棄的態度,好的仍要繼承併發揚,改革和捨棄的是傳統課堂教學中的弊端。只有那樣,我們才不會在新形勢下將課改神祕化、神聖化,甚至望而怯步,不敢去實施,不敢去探索。片斷中“自”和“至”的比較就很必要。而教學手段是十分傳統的,教學效果也不錯,我覺得這就不能丟掉。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12

《圓明園的毀滅》是新課標人教版第九冊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描述了圓明園昔日輝煌的景觀和慘遭侵略者肆意踐踏而毀滅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無限熱愛,對侵略者野蠻行徑的無比仇恨,激發人們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課文語言簡潔,結構嚴謹,構思頗具匠心。我根據課文的特點,制定了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1、掌握生字詞。2、瞭解圓明園輝煌的過去,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文化的情感。引導學生把閱讀、感悟、想象結合起來深入地理解課文。

因為當年的景觀早已不復存在,在做課前的準備工作時,我安排學生蒐集有關圓明園的文字資料,學生通過收集的資料來介紹自己瞭解到的圓明園。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找出文章該段落的重點句,然後展開想象,瞭解文字介紹中的圓明園。當學生逐漸梳理出文章層次與想象空間後,再借助課件讓學生直觀地瞭解,加深文字印象。文章的內容相對單薄,缺少生動感性的描述,更缺乏對民族苦難的深層思考。為了達到本課的情感目標,突破重難點,於是,我適時地給學生補充材料,如通過數量眾多的圖片向學生展示了當年圓明園的輝煌之處:它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它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教學中還注重以讀為本,讀中感悟。突出語文課“以讀為本,以讀代講,熟讀成誦,在讀中感悟”的特點,使學生在讀中思、讀中悟。讓學生充分感知課文語言,品味語言去感受昔日圓明園的精美,壯觀。使學生深切感受圓明園它作為萬園之園的獨特魅力,激起學生對昔日圓明園的無比熱愛,無限嚮往,從而萌生一種強烈的民族自豪感。由衷地發出“圓明園真的太美了”這樣的感嘆。我認為本節課抓住了課文的重點句子展開教學,教學思路清晰;語言文字的.訓練比較落實,如引導學生品讀句子,體會圓明園的美麗、巨集偉,指導學生背誦課文也落到實處。但不足的地方也有不少,如:學生的情緒沒有很好地調動起來。由於在教學第三自然段時花了比較多的時間引導學生背誦和展示背誦,導致在教學第五自然段時間倉促,未能讓學生觀看《火燒圓明園》的視訊片段和讓學生抒發看到圓明園的殘垣斷壁時的感受,學生的情緒未能很好地調動起來,因此,學生對英法聯軍罪惡行為的痛恨之情和失去圓明園的惋惜之情在朗讀課文時表現不夠。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13

《圓明園的毀滅》是一篇優秀的傳統課文,文章描述了圓明園昔日輝煌的景觀和慘遭侵略者肆意踐踏而毀滅的景象。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通過理解語言文字,想象圓明園當年的輝煌,並瞭解圓明園是怎樣被毀滅的,認識貧窮受欺壓,落後要捱打,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和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反思本節課的教學,有以下感想:

一、成功之處:

1、藉助多媒體課件,結合書面語言文字,想象圓明園當年的輝煌。圓明園的輝煌已成為歷史的記載,引導學生讀文、感悟、想象,在腦海中再現它昔日輝煌景觀是本文教學的難點。而當年的圓明園是一座皇家園林,即使在當時也沒有多少人親眼見過。怎樣才能讓學生深刻地感受到它的輝煌,光靠書上優美的語言文字描寫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藉助多媒體課件,生動再現當年的樣子,使學生親眼目睹,親身感受它作為萬園之園的獨特魅力,從而萌生一種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在實現這一目標時,我先讓孩子們與學習夥伴合作朗讀並交流預習時做好的批註;然後引導孩子們找出八個“有”,感受風景名勝之多;最後依據製作精美的課件,配上優美的音樂,引導學生仔細品讀課文,充分感受到了圓明園的輝煌,為下文“被毀”架好至真至美的情感場,把美的東西毀滅了,這就是一個悲劇。

2、輝煌到毀滅,增強學生振興中華的責任感。我在引導孩子探究圓明園輝煌的過去之後,再過渡到圓明園“毀滅”部分:先讓孩子們觀看《火燒圓明園》視訊資料,直觀感受激發了孩子們的恨。然後讓學生說出感受,讀出自己的.痛恨,此後通過補充材料,讓學生更加認識到了清朝政府的腐敗。這樣,讓學生意識到了振興中華民族責任感,為課後的讀後感寫作積蓄了力量。

二、不足之處:

1、教師預設的痕跡過於明顯,剝奪了學生個性思維的權利。如品讀“他們把園內凡是能拿走的東西,統統掠走;實在運不走的,就任意破壞、毀掉。拿不動的,就用大車或牲口搬運;”一段話,我讓學生思考從哪些詞體會到什麼,而我的課件中已經把“掠走”、“破壞”、“毀掉”這幾個詞變了顏色,學生不用思考就能找到。教訓:要相信學生的能力,不要擔心孩子想不出來,不要擔心浪費時間。讓孩子體會到“跳一跳摘到果子”的快樂。

2、語言表達能力有待提高,特別是課堂評價要機智,要富有激情,要時刻注意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習慣。在學生回答問題時,要注意訓練學生說完整的話。儘量不重複學生的答語。

總之,要改進的地方很多,學無止境。“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今後的教學生涯中,我會進一步提高自己。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14

《圓明園的毀滅》這篇精讀課文描述了圓明園昔日輝煌的景觀和慘遭侵略者肆意踐踏而毀滅的景象。課文語言簡潔,結構嚴謹,構思頗具匠心,題目為“毀滅”,卻用了大量的篇幅寫它輝煌的過去——把美的東西毀滅了,這真是一個悲劇,更能激起讀者的痛心與仇恨。本文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無限熱愛,對侵略者野蠻行徑的無比仇恨,激發人們不忘國恥,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一、教學效果

1、題眼入手,激情朗讀。

首先板書課題,在學生的朗讀聲中我質疑:哪個詞語你非常不願意看到?對,毀滅。這意味著什麼?損失慘痛,非常悲傷。好。帶著作者的情感再讀課題,讀來作者命題的內涵。

2、披文入境,感悟內涵。

為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感受內涵,此環節分兩步走:第一步,出示課件——圓明園是怎樣被毀滅的?標畫相關的語句,並在旁白處寫下自己的`感受。引導學生自讀自悟,進一步和作者的情感融為一體。第二步,出示課件——圓明園之前是什麼樣的呢?標畫相關的語句,寫一寫自己的感受,用兩個詞語簡單概括它的地位。學生在讀書交流時發現了“舉世聞名”“眾星拱月”,引導通過抓住描寫圓明園的佈局,園內構建的重點句子去理解,去感悟圓明園曾經的輝煌,在對比中去薰陶感染學生,激發愛國主義情懷。從課堂交流中和他們的眼神中這一情感目標都得到了實現,對八國聯軍的強盜行徑可謂是義憤填膺!

3、啟發想象,繪製藍圖。

圓明園可謂是匯聚了中國園林特色的舉世聞名的有著不可估量價值的名園。歷史不會再現,如果今天讓你重新勾畫,你會做哪些設計呢?此問題一拋,全班立刻沸騰起來,在一聲聲出謀劃策中將本文的教學推向新的高度,將繼續發展中國特色的巨集偉藍圖進一步勾畫出來,家國情懷得到很好的詮釋!

4、熟讀成誦,豐富語感。

學生積累的優美句段越多,感受會越深,到達一定量時表達會更得心應手。所以我指導學生積累背誦描寫輝煌的句段,先自己練習背誦,最後以填空的形式考查誰背得又快又準。學生背得興味盎然,而且速度非常快,準確率也很高。為將來描述美景奠定了語言基礎。

二、成功之處

由課題入手直接激發情感,一下子便抓住了孩子們的心。聚焦問題,自讀自悟,自能讀書的能力得到有效培養和提升。最得意的地方便是引導學生對比閱讀,將情感推向高潮,接著在創設他們創意的環節,讓他們暢所欲言,價值觀更加明朗。

三、不足之處

整堂課下來都是以本為本,沒能借助相關資料進行體會。

四、改進措施

如果再重新上這篇課文,我會讓學生查閱相關資料,課前瞭解文章的寫作背景,真正將編者的意圖落到實處,讓我的教學更圓滿!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15

《圓明園的毀滅》講述了圓明園昔日的輝煌景觀和它的毀滅,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和對侵略者強盜行徑的痛恨。激發人們不忘國恥,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課文語言簡潔,結構嚴謹,構思別具匠心。是一篇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的優秀篇章。

課後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反思,有得有失,先談一下所得,有以下幾個方面:

1.對課文中的字詞教學要抓重點難點。對於五年級的孩子,課文中的生字詞不可面面俱到,每個都講到。而是對於學生自己不能解決的'字音、字和詞語講解即可。例如,這篇課文字音注意:估量的“量”在這裡要讀第二聲。玲瓏剔透的“剔”要讀第一聲。詞語重點講“眾星拱月”,要結合課文來理解,這個詞概括出圓明園的結構佈局。詞的字面意思是“拱:聚集、環繞。像許多星星聚集、環繞著月亮。”教學時我問:文中的“星星”指的是什麼?學生回答:“許多小園”。這裡的月亮指的是什麼?學生回答:“圓明園、萬春園和長春園”。這個詞語的意思在本段的意思就是:許多小園像星星一樣環繞著圓明園、萬春園和長春園的周圍。這樣學生不僅學會了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方法,而且對圓明園的佈局也瞭如指掌。

2.瞭解文章的結構條理。這篇文章條理清晰。教學時,學生先用自己的語言概括每段的內容。之後,從觀全文,學生髮現: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概括闡明瞭圓明園的毀滅是中國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與文章結尾提到的“我國這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就這樣化成了一片灰燼。”首尾呼應。作者的痛恨、惋惜之情躍然紙上。第二自然段至第四自然段詳盡地介紹圓明園的佈局、建築風格及收藏文物的珍貴,再現了圓明園當年的巨集偉壯觀。第五自然段用精煉、準確的語言介紹了圓明園毀滅的經過。這樣既可以幫助學生理解這篇課文內容,又可以教給學生布局謀篇的方法。

3.讓學生寫讀後感。教學本課後,學生情緒高漲,義憤填膺。不僅對圓明園的毀滅痛心不已,還對英法聯軍的強盜行為極度痛恨。我見此情景,問道:“同學們,屈辱的歷史深深烙在我們的心中,我們不僅僅是痛心,更應該是覺醒,讓這樣的歷史悲劇不再重寫,那麼作為今天的少年我們應該做的是什麼呢?請把你的感受寫下來。”把讀和寫結合在了一起。

沒有完美的課堂,只有遺憾的教學,這節課後也有不足提醒我在今後的教學中需要改進:

1.對於課前查閱的資料。學生僅僅停留在從電腦上機械的列印下來,不會有取捨的巧妙運用。改進辦法,課堂上不允許念資料,只能根據自己的理解來回答。

2.有感情的朗讀還不夠到位。特別是“對圓明園的毀滅是中國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認識不夠。所以,惋惜之情沒有讀出。今後加強朗讀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