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國小二年級數學《混合運算》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小二年級數學《混合運算》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國小二年級數學《混合運算》教學反思

國小二年級數學《混合運算》教學反思1

《數學課程標準》在課程實施建議中明確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師要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並與同伴進行交流。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了計算方法。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和知識,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探索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使他們更瞭解數學在生活中的實際作用,感受數學知識的魅力,體會學習數學的重要性,激發學習的興致。在以學生熟悉的購買商品的具體情境中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及學會計算方法。學生都能正確表述自己的想法,解決問題,突破了重點。

然而,在實際的教學中:個別學生雖然能夠列出算式,但不能正確表達自己的見解;有的不會計算;在練習與作業中錯誤驚人地多,像混合運算的格式不正確、計算不準確,兩步計算的應用題列成綜合算式對於運算順序一部分學生不能正確的使用小括號。今後在計算訓練和習慣培養上都應下功夫。

國小二年級數學《混合運算》教學反思2

本單元的主要內容是學習混合運算,一是進一步學習加減乘除四則混合運算,二是用混合運算解決實際問題。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的正確主要根源於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本單元要學習的加減乘除四則混合運算是在前面學習的同級兩部運算的基礎上的進一步學習,因此首先要注意之前所學的只是對本單元知識理解的“負遷移”效應。

在課堂練習中會發現,部分學生可能會出現將同級的兩部運算順序與不同級的運算順序想混淆,同級的兩部運算的運算順序是從左到右,那麼學生在學習本單元知識時會很自然地聯想到這一點,認為也是從左往右進行運算。所以這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設計一定的情景,是學生通過探究活動體會到運算順序並不是都是從左往右的,而是根據具體情況來確定,從而掌握先乘除後加減的`四則運算。

在二年級上冊中的“連加、連減、加減混合”中學生已接觸用綜合算式解決問題,但在教學中並沒有強調必須列綜合算式。在學習本單元時,部分學生還停留在一步計算來解決問題的思維上,有的甚至讀不懂題的意思,教學難度較大。只有個別學生能列出綜合算式進行計算。尤其是對於小括號,學生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知道了小括號的作用,但在解決問題時總是不知道該不該添小括號。如碰到先乘再減並且乘號在後面時,本來不用添括號的,可好多學生一想到後面的要先算,就把括號加上去了。所以在解決問題時,學生對小括號的使用並不真正熟練掌握。我就在練習課中,增加對小括號的訓練,從而進一步鞏固小括號的正確使用。我出示一些分步算式,然後讓學生把兩個分步算式合併成一個綜合算式。使學生能正確熟練地列出綜合算式,並且能正確使用小括號。

學生在獨立的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要首先教會學生都會題意,看出哪些數學資訊,可以通過簡單畫圖等方式解決問題,鼓勵學生根據分步算式在列出綜合算式,目的是進一步鞏固兩部混合運算的相關知識,培養學生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

解決問題是學習數學的出發點與落腳點,我更覺得要根據實際生活中問題的存在,來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更加深入的學習數學知識,提高認識水平和能力。因此,本單元的第一部分混合運算的學習也要從實際問題的解決中來,第二部分的解決問題主要是對混合運算知識的鞏固與提升,特別是解決問題過程中策略的選擇尤其重要。

國小二年級數學《混合運算》教學反思3

“混合運算”一課是在國小生學習的加法、減法;乘法,除法,並且學習了用分步解決乘加、乘減兩步計算的問題的內容。根據二年級國小生年齡小,思維直觀的特點,課堂上我利用多媒體課件輔助的教學手段,創設了購物情境提出問題,在結合具體情境中學生了解到在一道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減)法時要先酸乘法,再算加或減法,體會混合運算的意義,逐步提高他們的計算能力,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

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是:

1、在解決具體問題中,理解運算順序,掌握簡單的四則混合運算的技能。

2、在具體情境中,提出運用混合運算解決的問題。

3、樹立學習的信心,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是掌握混合運算的順序。

一、重視情境的引入。

數學源於生活,課堂上我展示了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在超市買東西的照片,聯絡學生的生活經驗,激發學習的興趣,特別是同學們在大螢幕上看到同學在買物品,馬上興趣昂然。從中自然地提出數學問題,把解決實際問題與計算教學緊密結合。這樣不僅使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絡,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便於學生積極調動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解決問題,而且情境的創設更能促進學生對運算順序的理解。

二、注意新知識與舊知識的矛盾衝突。

課堂上在解決第一個問題時,由於學生認知水平的差異,出現了很多種解題方法,課堂上隨之也出現了不同的想法。當一個學生說出3+4×2這道算式時,顯然不能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計算,這與學生在一年級原有的認識產生衝突,抓住這個時機的運算順序的教學,我除了安排請學生來講解,又安排了同桌交流等學習方法,學生自然而然的認識到要先用乘發算出4個毽子的價錢,再加上一個玩具狗的價錢,突破了難點。在解決第二個問題時,將問題放手給學生,讓他們在交流中發現出運算順序,在這點的處理上,感到處理的'有點老師引的過多,教學機智還有待提高。

三、靈活用好練習題。

在練習題中設計了說運算順序,計算,解決問題和給小馬虎改錯幾中型別,根據學生中出現的典型錯誤選取,問題從學生中來,讓學生自己解決,學生即能糾正自己的錯誤,有能體驗到幫助他人解決問題的樂趣,養成認真仔細的好習慣。在準備這節課時,我心中一直也存在著一點困惑,在教材中一直沒有出現加或減在前乘在後的算式,但在本學期的期末的綜合練習試卷中都已出現這種綜合算式,為了更能突出先算乘的優越性,在課堂上我大膽做了一下嘗試,將兩種情況都出現了。

國小二年級數學《混合運算》教學反思4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覺得有以下幾點值得思考的地方:新與舊——運用知識的遷移,讓學生自主探索新知。數學教學一定要充分考慮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學生通過自己的額獨立思考就能獲取的知識,教師完全可以放心、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實現知識的遷移。學生對混合運算的順序已經有了基本的認識,這些人是包括:要用遞等式計算;在沒有括號的算式裡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減法。在含有小括號的兩部計算的混合運算的教學中,我們只需要為學生創設新的情境,讓我們利用“遷移”以前學過的.知識方法就可以正確計算了。運用知識的遷移規律,我先讓學生進行計算練習:在數之間添+、×符號,而後再添-、÷符號計算,並說明運算順序。讓我們鞏固“含有乘法和加減法的混合運算”和“含有除法和加減法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這一過程讓學生初步體會在含有小括號的算式裡,要先算小括號裡的算式的運算順序。在學生初償知識遷移的滋味時,我再讓我們完成“做一做”習題,從習題當中,讓學生利用知識的正遷移,溝通了新舊知識的聯絡,掌握了新知,同時體會到學習只要自己勇於探索,真知就離我們不遠,成功就在我們手中。

國小二年級數學《混合運算》教學反思5

本課在在學習了加減混合、乘除混合以及加、減、乘、除混合運算的基礎上進一步的擴充套件,引入了帶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理解和掌握這個問題的關鍵是瞭解運算的運算順序,才能為後面更艱深的混合運算的計算打下堅實的基礎。

學生對混合運算順序已有了一定的認識,並且知道在有小括號的`算式裡要先算小括號裡面的。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上,我運用知識的遷移規律進行教學,複習鞏固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讓學生觀察比較與以前學習的有什麼不同,學生明確是含有小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也初步體會到了要先算小括號面的。我讓學生獨立進行嘗試計算,並出示學生的不同的計算過程,再進行討論交流,學生自主歸納出結論,也品嚐到了獲取知識的樂趣。

在做第49頁做一做第2題時,我讓學生比較每組的2道算式有什麼異同,通過比較溝通了新舊知識的聯絡,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到了小括號對改變運算順序的作用,進而鞏固了新知。

從學生做的作業情況來看,計算準確率不是太高,還得必須重視良好的計算習慣的培養,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