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小雨沙沙》課後優秀教學反思(通用6篇)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雨沙沙》課後優秀教學反思(通用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雨沙沙》課後優秀教學反思(通用6篇)

《小雨沙沙》課後教學反思1

春雨是春天裡最富有詩意的一種自然景象。它蘊藏著許多美的色彩,美的旋律,包含著美的因素。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藝術(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小雨沙沙》這一課時,老師主要圍繞春雨這一景物,藉助多媒體技術,引導學生通過猜春雨的謎語、討論春雨的顏色、唱春雨的歌曲、誦讀春雨的詩歌、畫春天的雨景等環節,使學生在富有情趣的學習活動中感受春雨的美好,體會春意境,運用多種藝術手段讚美春雨,表現春天的美麗。以多種藝術形式為平臺,實現對學生進行綜合藝術的啟迪。

在上到“敲擊節奏,學習歌曲”這一環節時,老師邊用多媒體播放帶有春雨聲的春雨圖邊對學生說:“春天來了,請大家閉上眼睛,你聽到什麼聲音?”學生們聽後都激動地大聲說:“是雨聲!”而當他們睜開眼看到美麗的春雨圖時,更是龍活虎興味盎然。老師隨即請學生說說你剛才或者平時聽到的春雨是什麼樣的,能用聲音模仿給大家聽聽嗎?有了剛才的鋪墊,這時學生顯得很有自信,紛紛舉手。有的學生說;“春雨的聲音是‘滴噠、滴噠’。”有的學生說:“我知道春雨的聲音是‘滴滴噠、滴滴噠’。”還有的學生說:“我感覺雨的聲音是‘沙——沙、沙沙’。”另一位學生則說:“我覺得春雨的聲音是‘沙沙沙’。”學生的發言讓老師感到驚喜,一年級的學生竟能把春雨的聲音模仿得這樣準確,特別是能夠抓住下雨聲的`節奏來模仿,這讓人不得不對他們刮目相看。可見,對於學生熟悉的事物,他們往往能夠輕鬆而準確地把握其中的藝術要素。老師趁機請學生們都拿出課前通過往塑料瓶中裝上沙子自制而成的簡易沙筒,讓剛才發言的後兩位學生帶大家用沙筒模仿著搖出春雨的聲音。

眾多沙筒發出的聲音讓人感覺好似真的在下雨了,孩子們興奮極了。然後老師把學生們所搖的節奏用兩組節奏圖並加上另一個簡單的節奏型表示出來就成了本課的節奏練習題了,老師先請一位學生看著節奏圖試著搖一搖,然後請大家和剛才比比這次有什麼不同。學生們都很快聽出來,是第二組最後一句不一樣。最後讓大家一起按照節奏圖拿著沙筒再搖一次。這一次,學生們看著節奏圖很輕易地就搖出了準確的節奏,對孩子們來說原本有些困難的節奏練習不經易間便學會了。老師範趕緊表揚他們說:“同學們,你們真厲害,能夠看節奏圖準確敲擊出節奏!”孩子們得到表揚,顯得很高興。接著學習歌曲《小雨沙沙》,遇到歌詞是“沙沙沙”時,老師便請學生邊唱邊搖沙筒,學生們感覺像在玩耍,學習興致依然不減。這樣節奏難點輕鬆突破,歌曲也便迎刃而解了。在這環節教學中,節奏練習為唱好歌曲做了譜墊,而唱歌又進一步鞏固了節奏練習。

《藝術課程標準解讀》指出:藝術課必須引導學生通過對生活環境的觀察、聆聽和反思,感受生活和周圍環境(尤其是聲音和影象)中體現的節奏、秩序、結構、韻律等與藝術表現相關的要素,培養他們對藝術和生活的感知能力和細微察能力,使他們更全面和更深刻地領略藝術、生活和大自然中的美,增強對藝術和生活的熱愛。

可見藝術來生活,藝術教學應與生活緊密聯絡。這一課的節奏練習對一年級學生來說有些難,但是從學生熟悉的春雨入手,讓學生在雨聲中感受節奏,在生活中感受藝術要素,再把這樣的節奏自然地轉化為節奏圖,通過自制的沙筒表現出來,並且配合在歌曲中,學生彷彿在歌曲中又一次看到了雨景,聽到了下雨聲,在藝術中表現了生活的這一情趣,學生整節課處在愉快溶恰的氛圍中邊玩邊學,充分體現了藝術課的愉悅性,自然也就不會感到枯燥乏味了。這節課的教學,讓我深深體會到把藝術與生活聯絡起來,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尋找藝術,在藝術中表現生活,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習的效率。

《小雨沙沙》課後教學反思2

《小雨沙沙》是一首充滿活力的兒童歌曲,它是以春雨為素材,引發出種子的生長離不開雨露的主題。樂曲的旋律輕盈、活潑,流暢。

我將《小雨沙沙》一歌設計成以唱歌為主要內容的,與聽,奏,動,創有機結合的綜合課,使教學內容更加充實。相互的聯絡較為緊密,有利於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作意識,使耐力較差的國小低年級學生,在不斷變化中感覺新鮮的內容,從而調支了學生的學興趣和積極性,大大提高的課堂效率。

教學中我充分調動各種手段讓學生在短短的'四十分鐘內得到美的體驗,指導學生在演唱中發揮想象,在編創中得到發展。

一、創設情鏡,激發情趣。

學生說說看到的春天美麗景象,再放一段春天風光的錄象在學生初步感受春天的畫面和音響後,再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聲音,自己的律動表現的自己愉快的心情。再用自制的打擊樂模仿下雨的聲音,在教唱環節中,一創造開放式和趣味性的音樂學習情景,結合看課件,聽錄音及老師用輕柔的聲音描繪,向學生再現了一幅大自然春天的美景,學生彷彿看到了天上下著濛濛細雨,綠柳條在空中飄舞,種子競相破土而出的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良好情境的設定,激發學生演唱慾望為學唱歌曲做準備。

二、淡化教唱,培養自主性。

這首歌短小簡練,充滿童趣,學生易唱易記。在教學中我淡化了教學環節,以聽唱為主。打破老師教學生唱的模式,並用鼓勵的語言激發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大膽上來演唱做示範,雖然學生的音準把握的不是很準確,但節奏非常穩,表情豐富,給其他學生樹立了好榜樣。

三、鼓勵積極參與,發揮想象。

選出創編環節中運用生動活潑的遊戲引入,激起學生創編的興趣。選出創編好的同學分別扮演“小雨”和“種子”,邊唱邊表演,引導學生把種子在雨水的滋潤下破土而出的喜悅之情表達出來。這時孩子們都想參與到當中,無形中創立了一種自由平等愉悅的學習氛圍,使孩子們大膽的參與充分的表現。

四、不足之處:

1、一年級歌曲的音準方面,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還需近一步提高學生的節奏、音高、音準還有音的強弱。

2、在授課過程中,匯入學習唱歌的環節不夠全面,不夠課堂、知識的活躍,欠缺知識的豐富。

《小雨沙沙》課後教學反思3

本節課師生興致盎然,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始終以愉快,飽滿的情緒進行學習,取得較好效果。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有如會。

音樂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音樂,音樂教育應讓學生聽懂或看懂,即感受音樂語言後再去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表達感受和情感。在本課中我緊扣“音的強弱”這一音樂要素,通過模仿、律動、欣賞體驗、遊戲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感受理解,讓學生從已有的生活經驗中去進行分析比較:大雨和小雨的聲音誰強誰弱?雷聲和風聲有什麼不同?學生從熟悉的事物中去探索、去領悟,體會到聲音有強有弱,而此時,我創造性地讓學生用一些廉價廢舊物品自制打擊樂器,通過親手製作,親身體驗,摸索探究,將自己對音的強弱感受,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表現出來。一串鑰匙,幾枚硬幣,筆盒水杯,這些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生活用品,此時成為了孩子們有趣的樂器,每個學生都神采飛揚,花樣百出,創造性地摸索出了很多方法,奇思妙想令老師也感到驚訝,此時的教師只是一個觀眾,一個欣賞者,確保了活動中學生的.主體地位。而在學生興高采烈,躍躍欲試之際,教師提議採用自制樂器講演故事,並根據學生自己創作的“音畫譜”指導演奏,更是使學生熱情高漲,將教學推向了高潮。

課後有老師提出:學生活動時將黃豆、沙子撒得滿地都是,顯得太亂。而我卻要為學生的“亂”而喝彩,因為學生在“亂”中探索,“亂”中創造,在“亂”中學會分工合作,動手動腦,如果為了追求課堂秩序的井然而使學生失去了探索創造的機會,是得不償失的,也是與新課程理念相違背的。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我們今天的“教”是為了明天的“不教”,學生通過無拘無束地探索,從生活中找到音樂,感受音樂,最終創造音樂,表現音樂,同時掌握了學習的方法,學會了與人的分工合作和交流,體會到學習音樂的樂趣,為實現音樂教育的總目標——使學生終身熱愛音樂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小雨沙沙》課後教學反思4

《小雨沙沙》是一年級音樂下冊第一單元的一首演唱歌曲。對於國小低年級兒童來說,我覺得更要利用他們的年齡特徵,因勢利導,循循善誘,採用各種靈活教學手段,從而更好地獲得樂曲所表現的情感,理解音樂所表達的內容和形象。以往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注重培養學生音樂想象力,進行音樂創造,探索學習的過程和自主學習的方式。通過聆聽和學習《小雨沙沙》,感受音樂所表現的春天,引導學生細心觀察大自然,啟迪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

在多媒體輔助下,通過朗誦、感受、分析、創造等多種形式體驗音樂的韻味和春天的美,有效發揮審美教學輔助的作用。指導學生用輕鬆、柔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小雨沙沙》,體會用不同的速度、情緒、力度等音樂要素表現歌曲。

課後,還讓孩子們自己利用家裡的材料自制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很多同學利用身邊的.各種材料,做的都很不錯,只要給孩子平臺,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真的會給你驚喜。

《小雨沙沙》課後教學反思5

在低年級音樂教學中,由於學生的年齡特徵的特殊要求,需要我們探索更適合孩子們的一種學習方式。在“情境和活動”的教學形式中,教學內容被巧妙地隱藏在有趣的情境活動中,好比給它披上了美麗的外衣。孩子們被它吸引,會主動親近它、“穿上”它,從中獲得快樂,獲得滿足,在愉悅中接受知識,增長能力,得到美的感染和薰陶。這種教學形式是激發學習興趣的有效手段,它將抽象的知識和枯燥的技能訓練化作生動有趣的情境活動和遊戲,使學生對學習過程產生直接的興趣,從而能夠始終保持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情境教學優化了教學過程,使學生的學習過程倍增美感和趣味性,催生了高效化的音樂課堂。例如《小雨沙沙沙》的執教經歷,是我對“情境和活動”教學形式的又一次探索和實踐。它使我更深切地體會到在低年級音樂教學中使用“情境和活動”形式的巨大效益,強化了我對這一音樂教學策略的青睞,使我能夠更加關注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地位,更深刻地領悟到“沒有學不好的學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師”的真正內涵。

在這節《小雨沙沙沙》的教學設計最終形成之前,曾經有過兩個不同版本的設計,在試講過程中呈現出兩節截然不同的課例:一節是中規中距得有些沉悶,另一節是眼花繚亂得有些失控。在經歷了兩次不成功的嘗試之後,我終於迴歸“情境和活動”的教學思路下,設計出較為符合學生學情特點的開放性教學形式,並在執教過程中,充分關注學生的主體性,以情境來導引學生進入到積極參與的學習狀態中,豐富多彩的活動增強了學習過程的趣味性,學生興趣濃,參與度高,注意力能夠較長久地保持,學習效果有了明顯的`改善。

本課教學的不足之處表現在:對打擊樂器沙錘的使用上沒有作出很好的預設,導致其有“擺設”的嫌疑;在評價手段和評價語言方面個性化不足,針對性不強;缺乏對歌曲演唱時聲音的要求,導致音色的統一性和美感稍顯不足。在以後的教學中,還應繼續努力,不斷完善和提高自己設計教學和課堂執教的能力。

《小雨沙沙》課後教學反思6

春天是一個萬物復甦、永珍更新的季節,處處生機勃勃,而小雨又是春天來到的一個標誌,所以,在教唱《小雨沙沙》這首歌曲的時候,創設情境“美麗的春天”,讓學生描述以下你自己眼中的春天是什麼樣的,“柳樹綠了”、“小草發芽了”在此環節中,大部分學生踴躍發言,表現積極,學習興趣高漲。通過情景教學,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了學生的感受力、鑑賞力、和表現力。

在學唱《小雨沙沙》時,指導學生用自然、親切、活潑的聲音來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意境。如:怎樣唱出種子說話時的親切感?先讓學生想一想,你和好朋友說悄悄話時的聲音是怎樣的?這樣一來,學生就知道小雨和種子說悄悄話時的聲音該怎樣去唱了。學生通過親身體驗,來感受歌曲的意境,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體驗。

《小雨沙沙》是一首很適合歌表演的歌曲。在這一教學環節中,首先啟發學生根據歌詞展開豐富的想象,根據自己對歌詞的理解和想象,自己創遍動作。在進行歌表演的過程中,我注意發現和選拔表演能力強的學生,請他們到前面帶領大家一起表演,這樣做更刺激了學生的表演慾望。我還採用了分組表演的形式,一組人扮演種子,一組人扮演小雨,這樣做,增強了學生表演的趣味性,使其體驗表演中的樂趣,培養了學生的合作能力。

在歌表演這一環節,大部分學生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根據歌曲創遍出動作,而只是跟隨老師或其他同學一起做動作,少數學生能夠自己創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