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大班數學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班數學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班數學教學反思

大班數學教學反思1

數學遊戲對培養幼兒動手動口動腦能力、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發揮幼兒身心潛能、省時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與此同時,通過在遊戲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還可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心理素質,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質同步協調發展。

在設計數學遊戲、安排課堂活動時要注重引導幼兒在“玩"中學,“趣"中練,“樂"中長才幹,“賽"中增勇氣,具體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遊戲新穎,形式多樣,富有情趣,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內驅力,使他們主動地學、愉快地學。如我在教大班學習‘8’的分合與加減時,我在匯入時出示小猴小動物引起小朋友的興趣,然後用兒歌;小猴爬上蘋果樹,一個蘋果、兩個蘋果三個蘋果一直數到八個蘋果,吞下肚,呃!呃|!蘋果布丁蘋果派,什麼水果我都愛。指出今天我們要學的是8的分合,趁小朋友興趣·正濃我又在新授環節設定情景激發幼兒興趣,小朋友輕聲喊:魔箱魔箱呼啦啦!可以讓每個小朋友的思想高度集中,接著老師用變魔術的方式變出操作物品“蘋果”,讓小朋友自己動手操作8的分合。再用口編應用題的方法學習8的加減法。就這樣每個小朋友學的都很認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複習鞏固時我用平時沒做過的遊戲-----“摘取愛心”的遊戲:出示一顆愛心樹,樹上結滿愛心卡片,卡片的背面是8以內加減法試題,幼兒隨音樂摘愛心後算對的愛心卡片就送給他。這樣大大的增強了小朋友的興趣。接著是出拳遊戲:如複習8的分合時教師與幼兒共同玩出拳遊戲,我出“2”小朋友出“6”,2和6合起來是8.小朋友找朋友玩出拳遊戲。真正讓小朋友在玩中學,趣中練,樂中長才幹。每個小朋友都躍躍欲試,迫不及待地要參加,並自覺地遵守遊戲規則,努力爭取正確、迅速地完成遊戲中的學習任務,提高了學習效率,培養了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組織紀律性。

直觀形象的數學遊戲可以在幼兒“具體形象的思維"與“抽象概念的數學知識"之間架起一座橋樑,幫助幼兒理解掌握概念、法則等知識,引導幼兒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形象地表演“數的組成"、“數的分合"、“數字歌"、“找鄰居"、“找朋友"、“送信"、“爭當優秀售貨員"等遊戲都是藉助幼兒的表演動作和生活常識來理解數學知識。例如兒歌“2字像小鴨,圓圓小腦瓜,斜著長脖子,直著小尾巴。"形象地描述了數字“2"的字形和書寫要領。如“找相鄰數",幼兒拿著數字卡片“6"說:“我今年6歲,我的相鄰數是我的弟弟與哥哥,弟弟比我小1歲,哥哥比我大1歲,弟弟在哪裡?"小朋友們想出答案,舉起數字卡片“5”說:“我今年5歲,比你小的弟弟在這裡。”另外一個小朋友舉起數字“7”說:“我是比你大一歲的哥哥在這裡”,在這個遊戲中讓小朋友知道相鄰數就是一個比他大的哥哥,一個比他小的弟弟。小朋友依據數序想出結果,為以後學習有關應用題做了鋪墊。

科學領域內容與要求中指出,提供豐富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應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特別是在激發幼兒幼學習的興趣往往不是教師的直接”教”的結果,幼兒主要是通過實際操作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教師要注意通過開展新穎的遊戲,設計多樣的情景,富有情趣的語言,影響、感染幼兒,激發他們的興趣與求知慾望。數學活動也是較抽象的邏輯思維活動,也可以融入到幼兒平時的一日生活活動中去。

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要通過多樣化的活動形式,幼兒只有通過動手操作,才能逐步體驗抽象的數學概念,活躍思維。教師要提供適當的教具來激發幼兒對數學的興趣。如教具要新穎、直觀,能使幼兒產生濃厚的好奇心,高度集中注意力。又如教師應給幼兒提供可操作性教具,讓幼兒去擺弄、去思考、去發現和解決問題,幼兒才會有興趣,所以我們要不斷的更新教具,給每個孩子提供充分感受數學,參與學習的機會。

如開展“給動物寶寶餵食”、“蝴蝶花”、“小貓釣魚”等活動,讓幼兒在這些色彩鮮豔、形象具體,具有遊戲性的操作活動中,有趣地感知形狀、數量、顏色、大小等,並在自主的操作中產生對數學的情趣,喜歡上數學。再如讓幼兒玩棋類遊戲、撲克遊戲、拼圖遊戲、走迷宮、轉盤遊戲時,要讓幼兒在與同伴的學習互動中,通過合作、交流、分享去發現問題,從而獲得更多的有關數學的知識,在潛移默化的遊玩中喜歡學習數學。

總之,在幼兒數學教育的過程中,應儘可能聯絡兒童的生活經驗,創設思考操作的問題情景,把抽象的數學概念具體化、有趣化,用“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生理特徵,用自身的教育熱情和情緒去感染帶動孩子學習數學的慾望,產生對數學的情趣。令幼兒在數學的海洋裡盡情遊玩,讓數學變成一種好玩、有趣的遊戲。

大班數學教學反思2

設計意圖

在一次創遊活動中,我班幼兒在飛飛超市裡發現了購買物品與錢計算不清楚的問題,有的孩子說應該做一個清單,有的孩子說就應該把買的東西畫下來,孩子們展開了激烈的討論。《3—6歲兒童學習發展指南》提出:5-6歲幼兒已能發現生活中許多問題可以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並從中體驗解決問題的樂趣。為抓住幼兒生活中出現的“真”問題,並以此為支援幼兒學習和發展的契機,我設計了這次活動。

活動目標

1.通過購買初步感受10以內錢幣的換算。

2.根據實際情況調整購買計劃,並能對購買商品統計分析。

3.鼓勵幼兒獨立完成購買活動,體驗換算錢幣的樂趣。

重點難點

1.運用不同的紙幣+硬幣的組合方式組合10元錢。

2.10以內的減法運算。

難點:

1購買物品後找零的運算。

2探索購買物品數量與錢的關係

3嘗試分類物品。

活動準備

1.超市圖片、標有價格的物品。

2.幼兒購買物品賬單、個1元硬幣、5元紙幣、10元紙幣若干、托盤若干

活動過程

1.開始匯入

(1)教師出示超市圖片激發幼兒興趣。

教師:這是什麼地方?

教師:這裡是幹嘛用的?

教師:買這些東西需要什麼呢?

教師總結:原來這裡是超市,我們需要用錢在裡面購買自己喜歡的東西!

2.引導幼兒預估10元錢的價值,及對一般商品價錢預先斷。

教師:如果你有10塊錢你會在超市裡些什麼?

幼兒:我想買棒棒糖,鉛筆,零食。

教師:哦,原來你們有這麼多想買的東西。熊老師很好奇你們想買的這些東西都需要多少錢呢?例如:棒棒糖多少錢呢?

教師總結,我們喜歡的物品有的需要2元有的'需要3元

教師:小朋友們算一算,如果你買棒棒糖2元鉛筆一元,夠不夠?有沒有多的錢?可不可以繼續購買?

3.教師出示1元硬幣及5元、10元紙幣,引導幼兒自行組合出10元錢。

(1)教師:今天熊老師給沒個小朋友都帶了1元硬幣和5元及10元的紙幣,熊老師很想知道如果是你,你會選擇怎麼取出10元錢呢?

幼兒:可以取一個5元加5個硬幣

教師:我認為你說的很有道理,還有沒有其他的分法呢?

(2)教師總結孩子們對10元錢組合方式,為幼兒後期運用時做鋪墊。

4.引導幼兒運用記錄表,記錄自己的消費。

教師:我們買這麼多東西,怎麼知道每個多少錢,用了多少,還剩多少呢?

幼兒:我們可以用計算表來記錄

5.教師鼓勵幼兒換算錢幣獨立購買,並記錄自己錢幣的使用情況。

教師:我們在班上也開了一個超市,我們一起去買吧。

(1)第一次購買

教師:我們請每個小朋友去超市先買一樣物品後回到你的位置用記錄表記錄你的錢幣使用情況!

幼兒操作,教師當售貨員,引導幼兒購買物品時需要付錢。

待幼兒回位置換算好後,教師提問

教師:現在你們買了一樣物品後還剩多少錢?

教師:還可以繼續購買嗎?

(2)第二次購買,引導幼兒換算好自己的錢幣。

教師:買了兩樣物品後,你們還剩多少錢

教師:還可以繼續購買嗎?

(3)第三次購買,引導幼兒將錢使用完

教師:這次我們繼續購物,這次你們要好好想想我把10塊錢用完,可以買那些?

6.統計物品與數量的關係

(1)教師:現在我們用了10元錢買了許多的東西,請你們數一數,你用10元錢買了多少樣東西?

教師:為什麼有的小朋友10塊錢買的多,有的小朋友10塊錢買的少?

教師總結:原來我們買的物品貴,就數量就會少,物品便宜數量就會多!

(2)教師引導幼兒用自己的方式分類物品。

教師:你有這麼多東西你想怎麼分類呢?

幼兒:我是按價格分的2塊的在一起,3塊的在一起

幼兒:我是種類型分,吃的放一起,用的放一起。

教師總結:我們有很多的分類方式可按價格分,可以按顏色分,可以按種類分……

7.分享購物體會,結束活動

教師:今天我們當了一次購物員,購買了許多的物品,請小朋友將你的購物心得和好朋友一起分享吧!

8.活動延伸:

最後還有一個小小的任務,利用假期休息時間和父母一同去逛商場,超市等地方詳細看一看大人如何購物,如何使用人民幣,也可以自己去購買,把你的想法和同伴交流一下,也可以告訴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將幼兒的學習與他們真實的生活緊密的聯絡在了一起,突出科學領域學習“情景化、過程化、活動化、經驗化”的特點,通過對錢幣的組合,現了10以內的部分加法,在隨後的活動中我運用孩子們自己設計並使用的“計算表”來記錄自己的活動,在購買活動裡我設計了三個層次,在每一次購買後引導幼兒總結自己之前購買的物品及剩餘錢,為幼兒再次購買做預算,通過探索,“超市物品購買的”方式,體驗了10以內減法的運算,同時也感受了數字帶來了樂趣,最後以討論的方式探索出購買物品數量與物品價格之前的關聯,通過真實可見的物品鼓勵幼兒做出自己的判斷。同時活動符合《3-6歲兒童學習發展指南》的要求,及幼兒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不斷積累經驗,並運用與新的學習活動中,有利於形成終身受益的學習品質。

大班數學教學反思3

這次數學活動是在星期六上午開展的,活動中,幼兒掌握了ABAB的排列模式,不僅能利用材料呈現模式,還能用身體動作表現,思維得到了極大地拓展。

這次活動中,老師有幾點做的很好。首先,教師準備充分,給幼兒提供了很多操作材料,包括教室裡的玩具和用品,還製作了幻燈片幫助幼兒認識和理解ABAB的排列規律。其次,教師各環節清晰連貫,層層遞進,利於幼兒掌握排列規律,發展遷移性思維。活動中,教師首先是讓幼兒觀察圖片,找出排列規律,接著就是讓幼兒自己選擇材料進行操作,擺出兩個一組一個一個間隔排列的模式,接下來就是請小朋友自己來表述自己的排列,然後就是增加難度,利用一種材料進行排列,利用身體進行排列等等。各環節緊密相扣,幼兒容易理解。

活動中,教師也存在著不足。首先,教師語言不精煉,囉嗦繁雜,喜歡重複孩子的話。這樣是及其不好的,浪費了很多活動的時間。教師應錘鍊自己的語言,問題應儘量簡單、到位、規範。在備課中就應呈現出來預設的問題,只有這樣有意識的規範自己的語言,才能做到語言簡練、有效。其次,教師的教學方式有待改進。活動中,特別是在第一個操作環節之後,教師採取的評價方式是個別幼兒談自己的擺放方式,開始孩子們還很有興趣,後來3個孩子之後,孩子們就不感興趣了,教師可採取集體觀察、討論、評價的方式讓每個幼兒都參與到活動中,只有這樣才能保持孩子的興趣,教師做到關注整體。最後,教師總是扮演一個指導者的`身份,甚至對幼兒包辦代替,不敢放手幼兒自己操作,作為一名教師,就是應該引導幼兒學會自己做,而不是幫他替他做,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成長起來。作為一名教師,一定要在放手與保護間尋找一個平衡點,活動中也應體現到這種理念。

語言是一門藝術,也是人與人交流的最基本工具。特別是作為一名幼兒教師,自己面對的是幾歲的孩子,語言的特殊性和藝術性就顯得尤為重要。作為一名幼兒教師一定要錘鍊自己的語言,親切一點、誇張一點、簡練一點。

大班數學教學反思4

幼兒園大班數學《誰會滾動》包含兩部分內容,一是球體,二是圓柱體。據此,我安排了兩次活動分別對這兩部分內容進行了學習,孩子們在活動中表現的非常活躍。現將第一部分的活動過程及活動效果做些簡要分析. 在《認識球體》活動中,首先給孩子提供了乒乓球、小皮球、硬幣、光碟、小圓卡等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品,然後讓每個幼兒玩一玩、摸一摸、看一看,讓他們知道球從任何方向看都是圓的。再次讓每個幼兒用手中的球體分別向前、向後、向左、向右滾動,用硬幣、光碟或小圓卡也分別向前、向後、向左、向右、滾動。通過幾次操作活動後,孩子們懂得了球向任何方向都能滾動,而平面的圓則不能。這使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調動了起來。但由於少數幼兒貪玩,不能按要求操作,我在時間的把握上有點著急,導致這些幼兒對於球體的特徵不夠明確。

從設計這次活動,到實踐這次活動,讓我對教材的設計有了更透徹的瞭解,在數學領域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今後我會多去翻翻教材,把教材吃透,多走進教師的課堂,多學習新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在實踐中不斷反思,在反思中不斷改進。

這一教學活動後意識到的,其中存在許多不足:

1、在利用教師提供的材料探索圓與球體的區別時,我的目的是讓幼兒能夠自己想辦法來區別二者,但是,在教學時,我卻疏忽了。直接讓幼兒用滾、看、摸的`辦法來區別。因而,對幼兒學習方法的培養造成了空白。如果,在活動中,能放手讓幼兒自己想辦法,這樣既發展了幼兒思維能力又能達到活動目的。

2、在指名讓幼兒說說圓與球體的區別時,我過於急噪,沒有給幼兒充分的發言時間,沒有顧及到一些孩子的活動感受,給幼兒語言的組織及發展的空間太小。

3、為給幼兒創設一種輕鬆的學習環境,我準備了很多的活動材料,但各種材料沒有最大可能的發揮出作用來。比如:在讓幼兒通過摸、看、滾來區別圓與球體的區別時,有一部分幼兒只是做到了看和滾,摸的很少,尤其是我準備了小的乒乓球,用拳頭握以握,很快就能掌握球體的特徵,我沒能及時的提醒幼兒。

4、在讓幼兒說說生活中有哪些球體物品時,目的是讓幼兒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在生活中,調動幼兒的生活經驗,同時培養幼兒動腦、動口、觀察、比較等能力。這一環節給孩子的時間不夠,我過於急噪。

5、我發現部分幼兒參與活動不夠積極

,只能跟著老師及小朋友完成一些活動,缺乏創造性。另外,還有一些幼兒操作速度過於慢。

大班數學教學反思5

一、活動情景

在組織數學教學活動《數量調查》時,請幼兒從周圍生活中找出數量是2的物體。當幼兒說出:“人有兩隻眼睛。”後,幼兒將觀察的注意力都轉移到了人的身體上來。欣欣說;“人有兩隻耳朵。”寧寧說:“人有兩條腿。”他說完坐下後,另一位幼兒不舉手就坐在那兒說:“小時候有四條腿,長大了有兩條腿,老了有三條腿。”別的孩子也聽到了,就說:“我知道,我知道,我聽過這個。”鑫鑫還連忙站起來說:“老師,這是個謎語啦。是人。我小時侯爬就是四條腿的。”這麼一來,孩子們的興趣就轉到人到底有幾條腿上來了。我就請他站起來,把他剛才說過的話再說一次,並請他說明理由。他回答說:“人在小時侯不會走路,就爬,是四條腿;長大了,可以走路,是兩條腿;老了,要用柺杖,就是三條腿。”其他幼兒也說:“對的,是這樣的。”為了讓幼兒有一個正確的觀念,我請幼兒安靜下來後,提問:“小時侯是用什麼在爬?”“是用手和腳一起爬的。”“老了,走不動了,柺杖的作用很大,那能把柺杖是腿嗎?”“不是,柺杖能幫助老爺爺走路。”於是,根據幼兒的回答,我繼續提問,幫助幼兒樹立正確的數量觀念:“剛才小朋友給我們說了一個謎語,小朋友也猜出來了是人。那麼人到底是有幾條腿呢?”幼兒齊聲回答:“兩條腿。”接下去,幼兒的思路便又重新轉移到了不同物體的數量上來了,活動得以正常、繼續展開。

二、活動分析:

1、幼兒期的`行為具有模仿性,因而在獨立思考問題時也易受他人的影響。當一個幼兒說出人有兩隻眼睛後,其他幼兒的回答,都是從人的身體上展開來的,他們從模仿中獲取數量是2的物體的經驗,在思維上是侷限的。

2、隨著幼兒心理髮展水平的提高,幼兒也能表現出智力活動的積極性。小朋友從其他幼兒的回答中想到了有關人的一個謎語,而其他幼兒則積極地對此進行說明,這時幼兒將已有的生活經驗與數學活動相結合,幼兒的興趣和主動性在圍繞這個問題的準確與否上得到了體現。

3、幼兒對於數量的判斷由於出現了這個謎語,而顯現出一定程度上的困難。這時,教師正確的引導、幫助就極為重要了。讓幼兒通過對問題的思考:小時侯是用什麼在爬的?柺杖是腿嗎?從而確立正確的數量觀念。即現代人是有兩條腿的。

4、由於幼兒心理活動的穩定性進一步加強,所以,當幼兒獲得正確的有關腿的數量觀念之後,便就在教師的引導下,繼續展開對不同物體數量的尋找。

三、活動反思:

1、幼兒的思維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一定的侷限性,因此教師的引導語言必須有助於幼兒拓展思維,活動中幼兒的注意力轉移到了人的身體上,回答的情況單一。教師提問:“除了人的身體上的某些器官可以用數量2來表示,那麼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可以用數量2來表示。”將幼兒的注意力引至生活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培養幼兒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

2、在活動中,出現教師始料未及的情況時,應採取認真地正面應對的方式,而不應該是迴避的態度。孩子對於自己的想法總有獨特的見解,教師給予他們表達的空間,讓孩子在輕鬆的氣氛中獲取知識、經驗,在活動來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因此,我認為幼兒園的數學教育,應培養孩子學數學的興趣、學數學的方法及創新的意識。在本次活動中,組織幼兒對生活中事物數量的觀察和討論來提高他們的興趣;通過教師的啟發引導尋找符合要求的物體的數量來掌握學習的方法;創新則是啟發和肯定幼兒的不同的看法和想法。

大班數學教學反思6

活動目標:

1、認識1元、5元、10元人民幣,學習錢幣的兌換。

2、嘗試遷移兌換經驗,運用符號表示兌換結果。

3、發展觀察、辨別、歸案的能力。

4、提高數數的興趣和積極思維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元、5元、10元的紙幣各一張,幼兒玩具紙幣若干。

活動過程:

一、認識1元、5元、10元紙幣。

1、觀察1元人民幣。小朋友,你們看這是多少錢?你是怎麼知道的?

2、比較和觀察5元、10元紙幣。你們看,這些又是多少錢?上面有什麼?﹙數字﹚還有什麼字?﹙元﹚。

3、辨別三種紙幣。逐張出示紙幣,讓幼兒觀察紙幣。

二、學習1元、5元、10元的兌換。

小朋友,這是1元,5個1元是多少錢?和這張5元一樣多嗎?(把5個1元放在一隻手中,另一隻手舉起一張5元問幼兒,使他們知道它們是一樣多。)大;考吧。幼,師網出處10個1元是多少?(同時一張一張地拿10個1元)10個1元和這張10元一樣多嗎?(一樣多)10元錢是幾個5元?5元是幾個1元?(拿不同面值的紙幣讓幼兒數一數,瞭解幾種不同兌法。)三、嘗試遷移兌換經驗,運用符號標示兌換結果。

1、出示掛圖,講述畫面的含義。

玲玲和媽媽買菜,她需要兌換一些錢幣,要把10元的分別兌成1元、5元的紙幣,請小朋友把兌換到的紙幣圈出來。然後在右邊圈出與左邊硬幣相同數量的紙幣。

交流兌換結果,同伴間互相檢查。

四、遊戲"湊錢"。

(1)、教師交待活動要求"今天小朋友上課很認真,特別棒,老師想到超市去買東西獎勵小朋友,可我只有一張10元錢,我想把它換成1元、2元、5元的零錢去請你們幫我換,你們想想可換幾張1元、幾張2元、幾張5元,請你將每種錢的'數目在記錄單上記錄下來。"(2)、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3)、請個別幼兒講述操作結果,教師將活動結果展示出來。

(4)、集體檢查湊出的每份錢是否都是5元。

(5)、討論我們可以用哪些不同的方法湊出5元錢。

五、活動延伸。

1、在幼兒認識人民幣面值時,教師應從錢幣上的數字上引導幼兒認識不同面值的錢幣。

2、本活動結束後,教師還可利用其他時間(活動角、下午活動等)再認幼兒玩湊錢的遊戲,鞏固幼兒對人民幣的認識。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的目標是結合我班對於氣味的已有生活經驗,以及小班幼兒的年齡特徵而制定的。目標既有科常方面的認知經驗、方法能力,也有情感態度,但不缺乏領域特質。整個活動環節清晰,在找一找、聞一聞中,讓幼兒初步感知鼻子可以聞氣味;在聞一聞、說一說環節中,讓幼兒在探索中知道鼻子可以分辨不同的氣味;在最後一環節塗一塗、聞一聞中,知道保護自己的小手。因是小班幼兒,所以在設計教案中,融入了較多生活元素,既有預防甲流的知識,也有冬季保護小手的方法。在提問上,考慮到年齡特徵,大多數體訪問設計成了封閉式和半封閉式,有二個是開放式提問,有利於幼兒的回答。在整個活動中,也考慮到動靜交替,請幼兒把笑臉貼在喜歡的氣味下,加入了他們的互動。幼兒的參與性很高。但若在下次活動中,能完善材料的選擇,更貼近幼兒的生活經驗會更好。

大班數學教學反思7

一、 活動目標

1、 理解5以內的減法。

2、 通過故事,認識“-”的意義。

二、 活動準備

1、 提前把卵生動物的圖片放入玩具蛋殼中。

2、 《獅子和蛋》幼兒用書。

3、 白紙

三、 活動過程

1、 出示玩具蛋殼,請幼兒猜猜哪種卵生動物會從蛋裡走出為。

2、 出示幼兒用書,請幼兒看圖講故事。

第一組圖:

池塘邊,鴨媽媽生了兩個蛋,有1只小鴨子出生了,池塘邊還有多少個蛋?

第二組圖:鳥媽媽築了個窩,生了3個蛋,有兩個蛋孵化小鳥,窩裡還有多少個蛋?

第三組圖:鱷媽媽在沙灘上生了5個蛋,5個蛋中有3個孵化小鱷,沙灘上還有多少個蛋?

第四組圖:雞媽媽生了4個蛋,有1只小雞先出生了,還有多少個蛋?

第五組圖:

不知誰在草叢裡生了3個蛋,3個都孵化出小寶寶,葉片還有多少個蛋?

3、 認識“-”減號,每次講完一促故事,老師引導幼兒 在白板上寫算式,找出答案。並請幼兒說說“-”表示什麼?

4、 幼兒兩人一組,師 給每組幼兒5個玩具蛋殼,請他們輪流用玩具蛋殼講述有關動物寶寶出生的故事,並在紙上寫下5以內 減法算式。

5、 師與幼兒一起檢查算式是否正確。

四、活動延伸

小朋友們可以在生活還可以利用什麼東西進行5以內的減法學習的.?

反思:這堂課整個過程是通過講故事的形式進行的,一開始動物和他們的蛋出現時,孩子們都很感興趣,都很想知道答案,所以課堂氣氛很好,孩子也很積極配合,故事一個接著一個出現,開始時孩子們還很清楚開始有幾個最後剩幾個,後面就有點亂,有些是不明白講的是什麼,有些是知道但是結果卻算錯了,但總體而言還是達到了整個活動的效果。

大班數學教學反思8

設計理念:

平均分配這種現象經常出現在孩子的生活和學習中,為了能夠讓孩子更好的理解平均分配就是把一樣物品分成幾份一樣多的現象。我設計了本次活動。希望通過本次活動,孩子能夠真正掌握和理解平均分配的意義,便能將所學知識運用到我們平日的生活中去。活動中,我遵循《新綱要》精神,能夠將數學教育生活化,創設了去小熊家參觀的遊戲情境,讓孩子在玩玩、想想、分分、吃吃中輕鬆學數學。活動中我給孩子提供了大量自主探索和操作練習的機會,讓孩子在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發現,在發現中理解。

活動目標:

1.在遊戲中感知平均分配的現象,初步理解平均分配的含義。

2.能按要求進行數量分配,嘗試不同的平均分配方法。

活動準備:

知識經驗準備:

幼兒對數量有一定的認識。

物質材料準備:

(1)各種顏色的糖果若干,點心若干。

(2)活動PPT

活動過程:

一、情景匯入,初次接觸平均。

1.參觀新家今天小熊搬新家,邀請我們去參觀,想去嗎?

2.感知數量小熊家到了,請每個小朋友找小椅子坐下來,坐6組,要求每組的人數要一樣多。

二、初步操作,學習分配。

1.集體操作,感知平均分配

(1)小熊給我們小朋友準備了一份點心,我們看看是什麼呀,數數有幾個?

(2)請小朋友將這些點心分一分,每人分的要一樣多?

(3)幼兒講述。

2.逐一新增,體驗平均分配

(1)小熊發現這麼多點心太少了,再給你們添一點,讓你們吃得更飽一些!(教師新增點心)

(2)除了這個辦法,還有其它的分法嗎?

(3)我再添一些點心給你們,請你們用不同的方法分一分,要求每個小朋友分的一樣多。

教師小結:原來把一樣物品分成幾份一樣多的現象叫平均分配。

三、分享糖果,鞏固平均分配。

1.出示糖果

(1)小熊除了邀請我們來做客,還請了幾個小動物來做客,可是它遇到了難題,想請你們幫個忙請你們把這些好吃的糖果也分給他們,用不同的'分法讓他們的糖果一樣多!

(2)集體交流

2.分享糖果現在我們就和客人老師一起分享好吃的糖果吧!

教學反思:

在本次活動中,孩子們也在學習中體會到了平均分配的意義,也能對人事物進行平均分配。首先我不是憑空講課,使幼兒理解更困難。而是以實物操作的方式進行教學,讓幼兒能更明瞭的學到知識,理解平均分配。最後以操作題的方式,讓幼兒對平均分配進行鞏固練習。

在本次活動中,我也發現了很多不足。由於家長在孩子旁邊,孩子們就會有一定的注意力分散,所以導致了孩子們上課時的注意力不夠,就直接影響到了教學。在教學活動中孩子對概念還不是很夠理解,平均分配還不夠著重突出。我會在今後的教學活動中更進不足,努力把教學工作做到更好。

大班數學教學反思9

活動目標:

1。能說出球體的名稱,知道球體的外形特徵,即不論從哪個方向看球體都是圓的,不論向前、後、左、右它都能轉動。

2。發展幼兒的觀察力、空間想象能力。

活動準備:

1。幼兒每人一個小筐子,筐內有乒乓球、圓片紙、鉛筆、操作材料各一。

2。教師演示用的大範例,教室內角落放有球體形狀的物體。

活動過程:

1。請幼兒拿乒乓球,從上(下)面、前(後)面、左(右)邊等方向看乒乓球是什麼形狀的,請幼兒觀察後回答。

教師小結:乒乓球從各個方向看,它都是圓的。

2。請幼兒拿圓片紙,比較圓片紙和乒乓球的不同,進一步瞭解球體的特徵。

引導幼兒從各個方向看圓片紙,從旁邊看是一條線,幼兒觀察回答,教師小結。

3。把球放在桌子上,讓幼兒玩球。注意不要讓球離開桌面,引導幼兒把球向前(後)、向左(右)等方向滾動,並啟發幼兒說出:球向前,向後,向左,向右都能滾動。

教師小結:球能向各個方向滾動,小結:球體的外部特徵,從各個方向看都是圓的,能往各個方向滾動的.,這樣的形狀叫球體。

4。找找哪些東西是球體的?

請幼兒想想並找找日常生活中哪些東西的球體形狀的,說說為什麼要做成球體形狀?

5。作操作材料,三個圖例中,找找哪個是球體,為什麼?

6。活動結束。

活動反思:

在找找、做做、說說這一環節中,目的是讓幼兒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在生活中,調動幼兒的生活經驗,同時培養幼兒動腦、動口、觀察、比較等能力。從幼兒的操作結果來看,幼兒對於球體的認識是比較到位的,只有個別幼兒出了點小錯。

大班數學教學反思10

在幼兒的生活中,買一杯牛奶、一塊蛋糕、一件玩具,都要接觸到人民幣。在《自助銀行》中,我通過對教案的新增修改以便讓孩子正確認識一些貨幣的面額,並瞭解使用貨幣購物的常識,懂得合理地消費,同時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的現象和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慾望,使數學教育更加生活化、遊戲化、綜合化。

在活動開始我以“買早點”的談話匯入,“小朋友吃過這些點心嗎?想不想學著自己去買早點呢?讓我們來認識一些錢。”給幼兒以很真實、很生活化的感受。

在讓幼兒認識貨幣的面額時。我出示各類貨幣:“這些都是什麼?你們知道它們各自代表多少錢嗎?”“這些都是中國的錢,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人民幣。”

在幼兒觀察人民幣的面額時,我引導幼兒在投影儀下仔細觀察貨幣上的數字和漢字,讓幼兒通過觀察說出各種貨幣的面額。

在“超市”遊戲中,“今天超市裡有許多東西,我們來看一看,它們買多少錢?”,“現在我們來玩超市的遊戲,老師來當售貨員,小朋友當顧客,你來買東西時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商品,但要說清楚這個商品要多少錢,可以用哪幾種面額的人民幣購買,如果要找錢你還要算清楚應該找多少錢。”幼兒對超市遊戲很熟悉,因為在角色遊戲中經常玩,但今天我們讓幼兒使用真實的錢幣進行購物,這本身就極大地刺激了幼兒的遊戲慾望,同時,在購物中幼兒通過對商品價格的'計算,既實地操作了貨幣的兌換,又複習了10 以內數的加減,同時學會了用簡單的數學方法來解決生活和遊戲中的某些簡單的問題,充分體驗到數學活動的樂趣。讓幼兒討論自己買了哪些商品?用了多少錢,是怎樣用的?通過模擬情境再現生活,讓幼兒通過遊戲在假想的生活情境中學習,感到無比的輕鬆和自然,使他們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

大班幼兒對生活中的各類事物和想象感興趣,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他們遇到自己不懂、不理解的事物喜歡問為什麼?並且能初步運用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現實生活中,有些幼兒也許積累了一些有關人民幣的知識,或使用過一定面額的人民幣進行購物。希望通過此次活動,讓每一個幼兒都參與嘗試、大膽探索,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中,發現和建構數學關係,懂得學習數學重要的是依靠自己的經驗,而不是教師的經驗。

大班數學教學反思11

時鐘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生活用品,時間無直觀形象是較為抽象的。平時在班上孩子們會經常問:“王老師,現在幾點啦!9點我們是不是該上課了……”由此可以看出,孩子們已開始慢慢關注時間,所以,認識時間,對於即將步入國小的大班孩子來說,加強時間觀念,懂得愛惜時間是很有必要的。結合幼兒生活實際和知識經驗來設計本次活動。因此,我運用了幼兒較熟悉的一日活動的作息時間,組織《整點與半點》這個數學活動。

其目的主要是:

1、在觀察,操作的過程中,複習整點,並通過比較的方法認識時鐘的半點。

2、結合幼兒的實際生活,製作幼兒園一日活動時間表,幫助幼兒同的合理安排時間。

3、喜歡數學活動,並願意積極參與活動。

回顧整個教學過程,反思如下:

一、準備階段

1、為使幼兒更主動的參與到活動中,在知識積累階段,我發揮家長的積極作用,幫助幼兒製作各式鐘錶,為教學提供服務。

2、為提高幼兒學習的興趣,我採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利用課件教學,使幼兒在保持興趣的同時更直觀、更主動的去掌握教學目的。

二、實施階段

首先第一個環節,利用談話展示課件,讓幼兒通過觀察發現錶盤上缺了什麼鞏固幼兒對鐘錶的認識。再通過教師的操作演示,發現時針與分針的執行關係,然後進行小結,瞭解分針走一圈,時針從一個數字走到下一個數字,這是1小時。再緊接著提問“這是幾點整”並操作撥整點,從而又鞏固了幼兒對整點的認識。

第二個環節,認識半點,在這一環節中我請幼兒認真觀察,此時的時間為“1點整”,然後將分針撥半圈,讓幼兒觀察時針有什麼變化(1和2的中間),引導幼兒說出分針指在‘6’時針指在‘1和2的中間’是‘一點半’。這樣反覆地撥幾次。再請幼兒操作練習撥半點,通過“老師說,幼兒撥”“幼兒說時間,幼兒撥”“相互撥”等形式加深了幼兒對半點的認識。

第三個環節是遊戲“從時間回家”,出示不同時間的錶盤,對整點和半點進行分類,並觀察發現整點與半點的規律,共同進行小結“整點時,分針都指在12,時針指向數字;半點時,分針都指在6,時針指在兩個數字的中間。通過遊戲再一次鞏固了孩子們對整點和半點的認識。

最後一個環節是製作幼兒園一日活動時間表,共分3組進行,每組的製作方法也不同,如:第一組是時間與活動圖片直接對應制作的;第二組是需要幼兒添畫指標再與活動圖片相對應制作的;第三組加入了記錄時間的方法在裡面,這也是為以後的活動打基礎,幼兒特別認真,並對製作的結果進行了講解,最後,老師出示一張大的活動時間表,請幼兒共同討論觀察,在活動中使用的活動圖片,也是幼兒提前畫出來的,通過這一環節,讓幼兒從小就有良好的時間觀念。

本次活動過程是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徵和實際接受能力來設計的,活動中幼兒和教師真正融合在了一起,活動的效果較好。各環節過渡的`自然、緊湊。在語言表達上也較為簡練,而且在活動中,給孩子操作的提示比較到位,孩子們在活動中都能積極的參與,有興趣,並能大膽的進行操作,引領孩子一步一步感知、認識時間,活動自始至終都是在輕鬆愉快中進行的,不僅體現了活動的遊戲性,也很好體現了師幼互動,幼幼互動,體現了“玩中學”的教育教學理念。本次活動關注幼兒的自身操作,在幼兒操作中發現結果,此次活動的整個效果不錯,孩子們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有所提升,目標也較好的完成。

但教學過程中還是出現了一些不足之處:

1、在活動中,對幼兒的個別指導不夠。

2、活動中的應變能力還需要在以後的教學中進一步加強。

3、最後一個環節,對設計的問題情景把握不夠,以及對孩子的回答沒有及時的迴應。

4、幼兒在展示時間表時,中間有一個時間畫錯了,我也沒能及時發現,給予糾正。

以上是我對本次活動的反思,我會在以後的工作中不斷反思,加強自己的業務水平,抓住每次鍛鍊和提升的機會,迅速成長起來。

大班數學教學反思12

時間與生活是息息相關,而大班孩子再過幾個月就要進入國小,認知時間,體會時間與日常生活的關係就顯得非常重要。如果單純地對孩子說你要好好把握時間那就更顯得十分抽象,因而在本次教學活動中,將認識時鐘、學看整點、半點定為主要的學習內容,並在學習的過程給予孩子無形的時間觀念,在本次學習活動,班上孩子基本可達到學習目標,分析有下列幾點:

1、具象思維轉為抽象思維:在本次教學中,我先引導孩子認知具象的時鐘,(其中包括時針、分針、秒針及刻度)給予孩子一定的.知識經驗,緊接通過時針、分針賽跑的遊戲,引導幼兒瞭解時針、分針的運轉規律,從而為幼兒認知整點、半點奠定基礎,這個遊戲不容忽視,因為這是本次活動重點突破的關鍵點。這使幼兒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幫助他從具象思維轉為抽象思維。

2、幼兒學習形式多樣化:本次教學採用了集體學習、小組學習及個人學習,孩子都樂於,當中的小組競賽在很大程度上激起幼兒的團隊精神。

3、生活經驗遷移:數學活動最終落腳點應是生活,在本次教學中,我多次讓幼兒與生活相聯絡,如第一情景引入,讓幼兒意識到時間對生活的重要性,在活動最後環節,讓幼兒都來說說除了時鐘還有什麼可以知道時間,幼兒說了非常多(手機、電話、電飯煲、電冰箱、超市裡電子錶等等)同時我還結合古代人感知時間的方式(沙漏、竹杆、報更)及自然界的時鐘,這些更是深深吸引幼兒。

大班數學教學反思13

教學《0的認識》前,學生已學習了1~5的認識和5以內的加減法,初步感知到了數字的大小。通過這節課的教學,要使學生理解0可以表示沒有和表示起點的含義,學會寫0,初步感知0比1、2、3、4、5都要小。

一年級學生,剛剛開始學習教學,步入數學的殿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好學者不如樂學者。創設學生感興趣的情境,把學生吸進神奇的數學樂園是每一位低年級數學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因此,數學課中,創設兒童熟悉感興趣的情境,使學生集中注意力,進入數學知識的學習中,也成為課程改革中的一道亮點。

片段(一)

師: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一位動物朋友,它頑皮又聰明,最喜歡吃桃了,你們猜一猜,它是誰?

學生回答後,螢幕出現一隻小猴子。

接著出示盤裡裝了2個桃。

師:有幾個桃?用數學幾表示?

學生回答,並舉數字卡2。

動畫展示小猴吃掉了一個桃。

師:現在有幾個桃?用數字幾表示呢?

學生回答,並舉數字卡1。

動畫猴說:桃太好吃了。小猴又吃掉了這個桃,這時候小猴望著空盤子。

師:盤裡還有桃嗎?

學生回答後,師:盤裡一個桃也沒有,空的,又用哪個數字表示呢?

學生開始找自己的數字卡,有學生 舉出0的卡片。

師:你為什麼用0表示呢?

生:一個桃也沒有,就是0,0表示沒有。

師讚賞學生的說法。

師揭示本節課的課題:0的認識。

師拿出1支粉筆,讓學生說數,又拿出3支粉筆,讓學生說數。師拿出一個空的粉筆盒,問:盒裡有幾支粉筆?

發動學生用身邊的物體或文具,表示數0。

有學生把鉛筆盒裡的'鉛筆藏起來,表示0支鉛筆。

有學生握緊拳頭,表示伸出0根手指。

同桌學生活動,想辦法用身邊的文具、物體等表示0。

反思:

利用學生喜愛的小猴子形象,創設情境,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集中注意力,學習新知識。師運用桃、粉筆具體的實物表示數字的含義,一步一步,抽象出數字0表示沒有的含義,體現了數學由具體到抽象的過程。同桌活動,想辦法表示0為學生提供了活動實踐的機會,使學生在玩中學,活躍了課堂氣氛,也讓學生躍躍欲試的身手得到展示的機會。

片段(二)

師出示直尺,讓學生觀察直尺上的數字。

師:表示什麼也沒有用0,直尺上也有0,看看0在哪兒?在數字幾的前面?

生:0在1的前面。

師指著直尺上的0和其他數,依次向學生講解:直尺上從0開始越往後數越大,反過來,數越大,離0就越遠。

學生從前往後讀直尺上的0~5,體會數越大離0越遠。

您現在正在閱讀的《0的認識》教學片段及反思文章內容由收集!本站將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學資源!《0的認識》教學片段及反思師:直尺上的0起什麼作用呢?我們用尺量東西時,首先要把尺上的0對齊物體的一端,這時0就表示起點。用尺試著量黑板擦,0對準黑板擦的一端,用尺量鉛筆盒該怎樣量呢?

讓學生上臺試一試。

師:原來量物體長度時,先用直尺上的0對準物體的一端,0就是起點。

師設計活動,讓學生體會0表示起點的含義。

螢幕顯示運動員賽跑時,準備起跑的一刻。

師:跑步時,起跑點就是0。

螢幕閃動起跑線,旁邊出現文字:起點0。

師:同學們立定跳遠時,起跳時在腳尖前劃一條線,這條線就是跳遠的起點,用什麼表示?

學生回答後,師:各小組想比賽立定跳遠嗎?

跳遠前要準備什麼?

生:起跳線,也就是0起點。

師拿出事先準備好的0起點紙條,各小組貼在教室的地面上,然後以小組為單位比賽立定跳遠。

說一說,誰跳得遠。

接著,師組織學生上位坐好,放輕音樂,讓學生稍作休息。

師:同學們,閉上眼睛想一想,在哪些地方見到過0?

生1:我家水錶上有好幾個0。

生2:電子鐘上有0。

生3:高速公路出口,大牌子上有0。

生4:電話機上有0。

師:0這個數字,像我們學過的1、2、3、4、5一樣,在我們周圍經常看到,也經常用。留心的小朋友還會發現0的各種用途。我們在生活上多觀察,多思考,掌握更多的數學知識。

反思:

0表示起點的含義是抽象的數學概念,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說較難理解。教師先用常見的直尺上的0,講解0的作用,量物體時的起點,並讓學生初步感受0比1、2、3、4、5都小。然後用起跑線,0起點進一步揭示這一含義。再讓學生活動起來,比賽跳遠,親身體會0起點的含義。在跳遠比賽中,以動促思,使學生在身體運動中理解數學概念。最後讓學生說一說在哪裡見到0,逐步培養學生觀察事物,發現身邊的數學知識,讓學生切實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大班數學教學反思14

數學遊戲對培養幼兒動手動口動腦能力、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發揮幼兒身心潛能、省時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與此同時,通過在遊戲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還可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心理素質,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質同步協調發展。

在設計數學遊戲、安排課堂活動時要注重引導幼兒在“玩"中學,“趣"中練,“樂"中長才幹,“賽"中增勇氣,具體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遊戲新穎,形式多樣,富有情趣,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內驅力,使他們主動地學、愉快地學。如我在教大班學習?6?的分合與加減時,我在匯入時出示小猴小動物引起小朋友的興趣,然後用兒歌;小猴爬上蘋果樹,一個蘋果、兩個蘋果三個蘋果一直數到八個蘋果,吞下肚,呃!呃|!蘋果布丁蘋果派,什麼水果我都愛。指出今天我們要學的是6的分合,趁小朋友興趣·正濃我又在新授環節設定情景激發幼兒興趣,小朋友輕聲喊:魔箱魔箱呼啦啦!可以讓每個小朋友的思想高度集中,接著老師用變魔術的方式變出操作物品“蘋果”,讓小朋友自己動手操作6的分合。再用口編應用題的方法學習6的加減法。就這樣每個小朋友學的都很認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複習鞏固時我用平時沒做過的遊戲-----“摘取愛心”的遊戲:出示一顆愛心樹,樹上結滿愛心卡片,卡片的背面是6以內加減法試題,幼兒隨音樂摘愛心後算對的愛心卡片就送給他。。這樣大大的增強了小朋友的興趣。接著是出拳遊戲:如複習6的分合時教師與幼兒共同玩出拳遊戲,我出“2”,小朋友出“4”,2和4合起來是6,小朋友找朋友玩出拳遊戲。

真正讓小朋友在玩中學,趣中練,樂中長才幹。每個小朋友都躍躍欲試,迫不及待地要參加,並自覺地遵守遊戲規則,努力爭取正確、迅速地完成遊戲中的'學習任務,提高了學習效率,培養了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組織紀律性。

直觀形象的數學遊戲可以在幼兒“具體形象的思維"與“抽象概念的數學知識"之間架起一座橋樑,幫助幼兒理解掌握概念、法則等知識,引導幼兒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形象地表演“數的組成"、“數的分合"、“數字歌"、“找鄰居"、“找朋友"、“送信"、“爭當優秀售貨員"等遊戲都是藉助幼兒的表演動作和生活常識來理解數學知識。例如兒歌“2字像小鴨,圓圓小腦瓜,斜著長脖子,直著小尾巴。"形象地描述了數字“2"的字形和書寫要領。這些遊戲都為以後學習有關應用題做了鋪墊。

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要通過多樣化的活動形式,幼兒只有通過動手操作,才能逐步體驗抽象的數學概念,活躍思維。教師要提供適當的教具來激發幼兒對數學的興趣。如教具要新穎、直觀,能使幼兒產生濃厚的好奇心,高度集中注意力。又如教師應給幼兒提供可操作性教具,讓幼兒去擺弄、去思考、去發現和解決問題,幼兒才會有興趣,所以我們要不斷的更新教具,給每個孩子提供充分感受數學,參與學習的機會。

總之,在幼兒數學教育的過程中,應儘可能聯絡兒童的生活經驗,創設思考操作的問題情景,把抽象的數學概念具體化、有趣化,用“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生理特徵,用自身的教育熱情和情緒去感染帶動孩子學習數學的慾望,產生對數學的

情趣。令幼兒在數學的海洋裡盡情遊玩,讓數學變成一種好玩、有趣的遊戲。

大班數學教學反思15

設計意圖:

數的組成和分解是數概念教育內容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新《綱要》要求幼兒"從生活和遊戲中感知事物的數量關係",還要關注幼兒探索、操作、交流、問題解決和合作的能力。本學期大班幼兒已經學過了《2-5以內各數分解與組成》,對於數的組成孩子們也已經有了一定經驗。在以往的數學活動中操作活動好像是不可缺少的固定模式,感覺這讓孩子們有那麼點倦怠,於是我嘗試讓幼兒在一系列的遊戲活動中,在教師的引導下輕輕鬆鬆、快快樂樂的尋找分解和組成的規律,真正讓幼兒體驗在玩中學,以達到活動目標與幼兒興趣最優化的結合來學習6的分解組成。

活動目標:

1、讓幼兒通過有趣的遊戲活動來學習6的組成,知道6有5種分法,掌握數分合的規律。

2、發展幼兒思維的靈活性,培養同伴間的協助能力。

活動準備:

1、5以內的分合式卡片、一列火車,能讓幼兒從中找出車廂上各有不同的地方,然後用6的分合式表示。

2、開火車的音樂,幼兒的火車票(數字1-5中間的一位數字),一排小火車(貼好座位號,1-5中的一個數字)

教學流程:

一、遊戲:開火車教師以"開火車"遊戲來引導幼兒複習5以內數的組成。

教師問:"小朋友,我問你,我的火車幾點開?"

幼兒回答分合卡片上空格的數:"X老師,告訴你,你的火車X點開。"

二、遊戲:找茬通過玩找茬遊戲,學習6的組成。

1、車站到了,我們來看看火車有幾節車廂?用數字幾表示?(教師在黑板上出示一輛火車,共六節車廂,教師在黑板一邊書寫數字6)

2、我們來找找每節車廂都一樣嗎?有什麼不同?(紅色車廂一節,綠色車廂5節,在6的下面按規律寫分合式表示)

3、還有什麼不同?(長的車廂兩節,短的車廂4節,繼續寫分合式)

4、還能找出不同嗎?(兩個輪子的車廂3節?四個輪子的車廂也3節?書寫分合式3和3)

5、除了顏色、長短、輪子外還有不同嗎?(兩個窗戶的車廂4節,三個車廂的窗戶2節)

6、我也發現了一個不同,有的有門,有的沒有門,我們一起說說看,有門的車廂5節,沒有門的'是1節。(書寫分合式:5和1)

7、現在我們來看看,我們都找出了幾個不同的地方?(5個)

8、我們在剛才的遊戲中,發現了6的5種分合方式,我們一起來讀一下。

9、你能從這個分合式中找出它排列的規律嗎?(左邊的數字從小到大,右邊的數字從大到小)

三、遊戲:我們都是好朋友今天,我們這麼多好朋友一起坐火車旅行,我們先來玩個好朋友的遊戲吧!請7個幼兒為一組,請一個幼兒在黑板上用分合的方式記錄下來。其他幼兒手拉手邊念兒歌邊走動:"你拉我,我拉你,我們都是好朋友,你蹲下我站起。"兒歌唸完,有的幼兒蹲下,有的幼兒站起,然後繼續遊戲,引導幼兒把每一次遊戲的情況記錄下來。

四、遊戲:快樂出發

1、現在我們終於可以坐火車去旅行了。給幼兒每人發一張票,(票上的數字式1-5其中的一個數字)憑票去找座位,只要你的票和座位上的數字合起來是6,那就可以坐下了。

2、座位找好了聽音樂開火車去旅行。

教學反思:

通過本次教學活動,讓我瞭解了孩子對數學都很薄弱,為了能夠使他們對數學感興趣,我準備在以後的數學活動中多加遊戲,做到讓幼兒在玩中樂、玩中學的目的。真正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不斷提升幼兒的自主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