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五年級上冊《太陽》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五年級上冊《太陽》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五年級上冊《太陽》教學反思

五年級上冊《太陽》教學反思1

在五年級上冊,學生在《能量的轉換》中已經對“太陽是地球各種能量的源泉”這一概念有所瞭解,學生對於太陽對地球萬物的影響之大不會感到陌生。本課設計著重於引導學生說出對太陽各種認識,充分了解其前概念,並引導其把當中的聯絡利用概念圖有條理地表現出來,協助其通過分析、討論,建立“萬物生長靠太陽”這一大概念;同時通過概念圖讓其直觀地感受地球與太陽的的聯絡,歸納出“地球離不開太陽”結論;最後讓學生通過自由閱讀,解決自己心中的問題,讓其知道查閱資料、翻閱文獻也是一種重要的學習科學知識的方法。

一、學生思維較活躍

在實際的教學中,雖然課堂沒有熱鬧的場面,但是學生的思維基本能保持在活躍的狀態,都在展開思考太陽與人類生活的聯絡。縱觀整個課堂,利用概念圖的方法引導和記錄思考的.內容,學生基本能積極地參與到討論中去,在展示的過程中,也能積極發言。

二、注重引導,梯度遞進

在學生利用概念圖記錄思考的內容時,由於學生在過往的學習中比較少使用這種方式,一開始的時候並不能完全有效地記錄,有點甚至不知道如何製作概念圖。但經過展示一兩個優秀學生的概念圖之後,學生基本能模仿、創作出新的概念圖。因此,如果再進行教學的時候,應該考慮學生的能力,在開始時注重引導,讓學生充分了解概念圖之後,進行簡單的模仿後再自由創作,進行有梯度的遞進,這樣教學才更有效。

三、概念圖的記錄表設計

在設計課堂的過程中,我經歷的兩次修改記錄表的歷程:

第一次:發散型。把太陽放在空間,其它的關鍵詞語放於四周,這樣學生是非常容易寫出與太陽相聯絡的物體或現象,如:光、植物、動物、光合作用等等。但是由於箭頭的關係,光、植物、動物都是處於不同的地位,光是太陽發出的,植物、動物是受益者,這樣在進行最後總結的時候,學生比較難歸納出萬物生長靠太陽的概念,而且利用這種圖式做出來的概念圖在邏輯上也是錯誤的。

第二次:總分式。經過分析,人類直接從太陽獲得的能量有兩種:光和熱,它與地球上的萬物聯絡在一起的就是靠這兩種物質來維繫。利用這種圖式來做概念圖,一開始學生的思維可能沒有這麼開闊,但是它卻有利於學生歸納和總結萬物生長靠太陽的概念。同時有利於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邏輯習慣。

五年級上冊《太陽》教學反思2

《太陽》是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一篇科普說明文。課文重點介紹了太陽的特點以及太陽和人類的密切關係。根據教材和學生的年齡特點,我把本課的學習目標定為:

知識與技能:

1、會認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傳說、寸草不生、差不多……”等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太陽的特點,太陽和人類的密切關係。

3、初步學習閱讀說明文,體會說明的一些方法。

過程與方法:

1、積累詞彙,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

2、在閱讀比較中體會說明方法的好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學習自然科學的興趣。

學生初次接觸到說明文,對於這種文體,比較陌生,對其寫作方法知之甚少,學生在理解和掌握上有一定的難度。這節課總體思路以跟太陽公公對話交流為主線,巧妙將知識的傳授和方法的指導融為一體。

一、角色扮演,走近太陽

上課伊始,通過情景創設引出太陽公公,進而由太陽公公的一則《徵友啟事》為切入點讓同學們自讀課文1—3自然段,結合太陽的特點說說太陽公公找不到夥伴的原因。學生很快會找到遠、熱的原因。在學生解釋是因為遠的原因時,老師巧妙引入《后羿射日》的故事,再追問:箭能射到的地方,怎麼會遠呢?太陽離我們究竟有多遠?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會很快從課文中找到上到:“太陽離我們有1.5億公里遠,太陽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就是坐飛機,也要飛二十幾年。”通過多種形式的讀,進而體會列數字和舉例子的說明方法。

當學生說到太陽熱的緣故時,通過一個動態的燃燒著的太陽的圖片說說自己的感受,再來品析“太陽會發光,會發熱,是個大火球。”這個句子感受打比方說明方法的好處。進而讓學生默讀這段話,圈畫數字詞,說說從這些數字中感受到什麼?再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進一步感受太陽的炙熱。同時通過理解“估計”一詞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和嚴謹。

關於太陽的大,老師巧妙過渡“我們生活在地球上,感覺它遼闊無邊,但是,跟太陽公公相比,地球簡直就是一個小朋友”而後引導學生從課文中找到“130萬個地球才能抵得上一個太陽。”讓學生通過數字的對比感受太陽這個超級大胖子。

瞭解了太陽的這三個特點,讓學生用上“因為……所以……”說說太陽公公找不到夥伴的原因。

二、潛心會文,熱愛太陽

在學習課文第二部分太陽與人類的關係時,我遵循新課標中“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大膽的放開手讓學生根據自學提示從文中找相關句子,在小組中交流自己的意見,彙報時教師做簡單總結就可以了,這樣既能鍛鍊學生自學的能力又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環節由太陽公公的一番話引出:“原來是因為我太遠、太大、太熱了,害得我們不能往來。以後,我還是孤零零的一個人,孤獨寂寞的日子想想都害怕,哎!乾脆讓我消失在宇宙中吧,再也不要傷心了。再見了,朋友們!”讓同學們小組合作學習課文4-8自然段,找到充足的理由勸說太陽。進而讓同學們聯絡生活實際說說太陽和我們的關係。這樣自然而然學生體會到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

三、拓展昇華,熱愛太陽

雖然我們對太陽的認識還十分有限,但千百年來人類探索的腳步從沒有停歇。通過播放科教視訊,引導孩子們認識神祕的太陽系。進而提出疑問:“如果太陽離我們再近些,或遠一些,他再小些或溫度低一些,行不行呢?”請同學們把課本翻到第155頁,我們來讀讀一篇選學課文《妙不可言的位置》。邊讀邊想,你有什麼新的發現和認識?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正因為地球距離太陽的位置妙不可言,所以我們的世界才會如此美麗。

四、鋪設平臺,描寫太陽

學生展示收集的關於太陽的資料後,再回到和太陽的對話中來。太陽公公茅塞頓開,決定從今往後陽光快樂地生活著。現在太陽公公要收回他的《徵友啟事》,張貼出一份《名“星”展示》。請同學們課後收集更多太陽的資料,運用本課學到的說明方法幫太陽公公進行海報設計。

整節課猶如一個童話劇引導孩子們遨遊在科學的海洋,極大地調動了同學們學習的積極性。總括整堂課的教學過程,我將教學流程分為課文學習和課外延伸兩大模組。在課文學習中,我利用大量網頁資料來充實、豐富、闡述課文內容,以幫助學生有效理解課文。在教學方法上,我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來學習課文。我力求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網路教學的優勢,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而教師則在教學中起到穿針引線、推波助瀾的作用。我致力於營造一種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敢想、敢說、敢問,使其在獲得知識的同時,也獲得寶貴的學習經驗。而課堂教學的第二部分課外延伸則意在為學生開啟更為遼闊的.視窗,進一步培養學生查閱資訊、處理積累資訊的能力,激發他們探索科學的熱情,也藉此初步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習慣。

一節課下來,我發現學生學有所獲,基本上達到了我預定的教學目標,但也存在不足的地方。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我設定的環節比較多,以至於有些細節的問題沒有處理好。在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的時候,教師應多巡堂,察看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

從備課到講課,我深深地體會到要講好一節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想講好一節課需要教師除了有嫻熟的駕馭課堂的能力外,還要有深鑽教材,深鑽教法,體現新的理念,敢於做新的嘗試的精神。教師和學生融為一體的共同參與語文學習過程,是當今語文教學所倡導的。營造一種和諧的課堂氣氛是當今課堂十分需要的。能與學生進行眼神上的交流,情感上達到共鳴,心靈上能夠交匯是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必不可少的素質。這些對於我來說是欠缺的。我想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尤其注重這些方面的鍛鍊,使自己提高的更快。

五年級上冊《太陽》教學反思3

《太陽》是一篇科普說明文,對於學生來說是比較枯燥的,所以我就反覆思索怎樣讓學生願學,易學。利用《后羿射日》的神話故事匯入有趣,但缺乏新意,況且這是課本上用來開頭的。這個故事可以用,但得“新用”。本文一個教學重點是瞭解太陽的特點,所以我設計了一個問題:“《后羿射日》的故事是真的.嗎?”以此引領同學去探究太陽的特點。

寫作講究時代性,講課也一樣,如果從生活或者時代熱點切入不是更引人入勝嗎?我就想到了今年春節看的一部電影《流浪地球》,許多學生都看過,至少知道,這部電影正好講的是太陽即將毀滅的時候人們的自救行動。利用這部電影正好可以引導學生去學習本課的另一個重點——太陽與人類的密切關係。所以這部電影被用在了教學中,事實證明,效果確實不錯。

雲、雨、雪、風的形成與太陽的關係是本節學習中的難點,我通過課件演示形成過程,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便弄明白了這些問題。

本課的情感目標是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我想拓展延伸部分也應用點心思,仍然從這部電影出:“太陽真的會毀滅嗎?”這個問題果然引起了學生濃厚的興趣,課下問老師,查資料,學習熱情絲毫未減。

由於本單元是寫作單元,學習寫說明文。所以在講說明方法的時候我就設計了一個小練習,用不同的說明方法說明樹高的特點,既鞏固了對說明方法的認識,又練習了說明方法的運用。課後作業的佈置也為寫說明文做準備,讓學生蒐集關於月亮的傳說和資料,模仿課文介紹一下月亮。

我覺得這節課整體效果還是比較滿意的,教學目標圓滿完成,學生學習興趣濃厚。

希望能得到各位同行老師給出意見,指出不足,也希望專家老師給予指導。

五年級上冊《太陽》教學反思4

今天,我和學生一起學習了《裝在信封裡的小太陽》一課。課文主要講述的是庫伯從地上撿了丹尼斯的十美元,丹尼斯的爸爸用特殊的方式讓庫伯改正了自己的錯誤,庫伯長大成了一名出色的警察,在表彰會上他把畫有小太陽的`紙還給了丹尼斯的爸爸。教學中,我緊緊抓住你覺得丹尼斯的爸爸是個怎樣的人?庫伯是個怎樣的孩子?展開教學,引導學生深入讀書,體會人物的特點。在學習丹尼斯的爸爸是怎樣幫助庫伯改正錯誤時,我讓學生設想其他的方法,經過深入討論,認識到丹尼斯爸爸的善良、能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學生參與意識較強,能積極暢所欲言。

通過這一課的學習,我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真是受益匪淺。丹尼斯的爸爸是一名警察,他明知是庫伯做的,但並沒有直接去批評他,讓他改正錯誤;而是用巧妙的方法讓庫伯改正自己的錯誤,保護了庫伯的自尊心,受到了好的教育效果。我們教師更應該學會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在他們犯錯時,不要直接去批評、教育,可以採用溫婉的方式對他們進行教育,會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年級上冊《太陽》教學反思5

《太陽》是一篇科普說明文。課文重點介紹了太陽的特點以及太陽和人類的關係。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位如下:

1、我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的最好一個自然段。

2、我能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太陽的特點,體會它與人類的關係。培養自己對自然科學的興趣。(重點)

3、學習作者準確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的方法,初步掌握說明文的說明方法。

本文的學習中,我充分相信學生,發揮學生的自主性,以學生的交流展示為主,老師的點撥總結為輔。

上課伊始,我充分發揮網路的優勢,利用網路上關於太陽的科普小視訊來幫助學生了解太陽。接著,我以親切的談話切入課題:太陽每天都東昇西落,對於我們大家來說,似乎對它已經很熟悉了。但是看了剛才的那段短片,你也許又會覺得對於太陽的知識,我們瞭解的還是不夠的。那麼這節課呢,我們就繼續來了解太陽。在教師富於感情地匯入課文之後,我讓學生回顧了課文的結構。通過這一環節,對課文進行了梳理。然後就放手讓學生根據上一節課分配的任務,進行交流。

在學生充分交流之後,教師再組織學生進行全班交流。在全班交流過程中,讓學生挑自己最感興趣的,感觸最深的,最有把握的一點、兩點課文知識進行交流。此時,各組學生各抒己見,暢所欲言;有的小組談了太陽的三個特點,有的會說太陽和人類生活的關係。在這過程中,學生談得盡興,聽得專注,他們在課堂展示中各展所長以及質疑問難中的`思維碰撞,已足以涵蓋課文知識的全部。學生對課文的體會是深刻的,所以,隨著學生的隨機交流,教師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對課文的有關內容進行有感情地朗讀就顯得特別到位。而教師則在教學中起到穿針引線、推波助瀾的作用。我致力於營造一種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敢想、敢說、敢問,使其在獲得知識的同時,也獲得寶貴的學習經驗。

五年級上冊《太陽》教學反思6

引導鼓勵學生對課文內容自主解讀、自主感悟,尊重他們的感受和獨特見解,欣賞他們的奇思妙想,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這樣既訓練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又培養了主動參與、合作學習、樂於探索的精神。注重把握好以下幾點:

一、合作學習,重視個體差異。《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根據本課的重點,開展了兩次小組合作學習,一次是學習1——3自然段,在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太陽的特點時,教師讓學生按“遠”“大”和“熱”的特點自由組合成學習小組進行學習,在小組合作學習中交流自己的認識。通過小組討論,深入探究課文是怎樣把太陽特點寫清楚的。合作的任務明確具體,難易適中,小組成員討論充分而熱烈,並有明確分工,討論後都形成了小組共同的意見並進行了彙報交流。這樣的合作學習實效明顯,在合作中學生真正有所發現和提高。特別是在小組彙報交流時,對學生的表達進行了積極的評價和有效的指導,使學生的表達能力也得到了發展。第二次合作是學習4——7自然段,讓學生充分發揮自主能動性,自主選擇畫示意圖、聯絡生活實際查詢資料等自己喜歡方式,講述對文中感興趣話題的理解。學生先在小組內分工完成活動,獲得真切體驗,再與全班同學交流,練習內容形象而切題,更加有效地鍛鍊提升了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學習自然科學的.興趣。在此基礎上,植入思想政治教育,啟迪學生樹立為構建更加美麗幸福人類命運共同體而勇於探索宇宙奧祕的理想信念。

二、閱讀與寫作有機結合。讀寫結合是發展學生語文素養的有效手段。閱讀教學十分重視學生的多元理解和課堂生成,我們應該重視學生思維的發展,促進學生對語言規律和表達方法的有益探索,這樣才有利於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全面提高。這節課,當學生掌握了說明文的基本寫作方法以後,我讓學生寫自己喜歡的一種事物,把從課文中領悟到的寫作方法進行實際運用,模仿課文的說明方法說一段話,使讀和寫有機結合,訓練學生對課內外知識的整合能力,以及創造性思維能力。這樣的教學安排,使學生把在閱讀課文時學到的表達方式及時遷移運用於寫作實踐,使讀和寫都得到了有效的發展。課上短短几分鐘的時間,學生那充滿靈性的表達就展示了出來,使課堂充滿了精彩的動態生成。

三、自主學習,整體感知課文。自主學習是新課程倡導的學習方式,也是發展學生自學能力的主要途徑。張老師在這一節課中非常注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一開課,教師就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自主學習生字詞,同時引導學生把握課文的整體,即課文主要介紹了太陽的特點和太陽與人類的關係。在教學太陽的特點時,教師先讓學生自由讀課文,瞭解太陽有哪些特點,作者是怎樣把這些特點寫清楚的。這樣的引導,為進一步領會課文的說明方法作了很好的鋪墊。

四、適當評價,體現人文關懷。評價是促進學生髮展的重要手段。教師的評價,既要有激勵性的表揚,又要有委婉的引導,還要有恰當的延時評價。在專題寫作訓練時,我尊重學生的主體性,以開放的心態對待學生的理解和講述,恰當延遲評價,把學生的理解當作寶貴的教學資源,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人文關懷。

五年級上冊《太陽》教學反思7

《太陽》是人教版第六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說明文,教學重點是理解課文內容,初步瞭解太陽的特點以及太陽和人類的密切關係,激發學生學習自然科學的興趣;瞭解用列數字、作比較,舉例子等方法來說明事物的寫法。我在教學本課時根據學生的學情以及教材的編排目的,把教學重點放在學習方法的教授上,在此基礎上激發學生對太陽、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反思這堂課,我在教學時,能做到教學條理清楚、把握課堂教學的重點、盡力突破教學難點。我比較注意讓學生深入文字,來感受作者是如何通過生動、形象的語言來表現太陽的特點的。同時我也注意指導朗讀,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感悟。

瞭解太陽的特點是本課的重點,而體會課文是怎樣運用舉例子和列數字等方法來說明太陽的特點則是本課的難點。在講授說明方法時,我從最簡單的“列數字”入手,讓學生找出描寫太陽離地球具體有多遠的句子,從裡面找出數字“1.5億公里,3500年和二十幾年”來體會太陽與地球的距離遙遠。但是單純的數字並不能讓學生明白太陽的“遠”。

我在此基礎上又引導學生找出他們熟悉的事例如:日夜不停地走要走3500年,坐飛機要飛二十幾年。此時學生恍然大悟“原來1.5億公里是那麼的遙遠。”我又趁機指導學生讀讀出“遠”來,學生很快領悟到重讀數字就能體現出太陽與地球的距離遙遠。

掌握了太陽“遠”這一特點後,“大”和“熱”這兩個特點的學習就相對簡單了。但是“做比較”的說明方法學生還是不太理解,我感覺一節課滲透了這麼多的說明方法的學習對初次接觸說明文的三年級孩子來說難度大了。做比較的方法可以由老師給學生講一講,或者捎帶提一下,讓學生有個初步的印象,以後再接觸到這類說明方法時做詳細指導,效果會更好的.。

學習太陽與人類關係密切內容時,我採用學生分組自學的形式、給學生足夠的時間來研讀文字。這部分的學習我旨在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並未進行拓展。打算在後續的學習或課外的作業時,讓學生聯絡生活,瞭解太陽與人類還有哪些聯絡、人類將如何合理利用太陽等等,豐富學生的生活體驗。

思之則活,思活則深,思深則透,思透則新,思新則進。從備課到講課,我深深的體會到要講好一節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課堂的最終立腳點應該是“實”,課堂應該是真實的、變化的、生成的。課堂更應該是有實效的。

五年級上冊《太陽》教學反思8

太陽教學反思

《太陽》是一篇科普說明文,介紹了太陽的特點以及太陽與地球、人類的密切關係。在學習時,我們一方面要了解作者說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學習閱讀說明文的方法;另一方面要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太陽的有關知識,初步認識人類與太陽的密切關係,激發學生學習自然科學知識的興趣。學生初次接觸到科普說明文,對於這種文體,學生比較陌生,對其寫作方法所知甚少,學生在理解和掌握上有一定的難度。這節課的重點在瞭解太陽的特點及其寫作方法,我設計了一個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環節。運用太陽圖片和太陽活動錄影,使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到太陽的大、熱、遠這些特點,使他們的形象思維得以發展。太陽與地球的關係,文中表述的較概括,學生不易理解,這時多媒體的.運用,使文字具體化、形象化、生活化,使學生切實感受到太陽對地球的重要性。學生小組討論激烈,最後彙報時,發言積極,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在備《太陽》這一課時,我首先與同事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1、瞭解太陽的三個特點,知道太陽與人類的關係十分密切。2、體會關聯詞的作用。能夠正確填寫關聯詞。3、瞭解幾種說明方法。定教學重難點: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太陽與地球,與人類的密切關係,使學生受到熱愛科學,熱愛大自然的教育。然後圍繞教學重難點設計教案,由淺到深,層層突破。

為了讓學生能更瞭解這個遠離我們地球的恆星,我上網查找了很多關於太陽的圖片,並物盡其用,用這些圖片做了生動的課件。在同級老師上了後,我們針對在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對教案做了修改,例如:學生在概括太陽的三個特點時,由於老師引導不夠,學生不會用簡潔的詞語概括,花在這一環節的時間較多,在說明太陽與人類的關係時,設計的問題不夠明確,學生花在這一環節的時間也較多,小組討論後的效果不明顯。同級老師上完課後,我們科組的許多老師給我提了寶貴的意見與建議,因此我對教學設計和課件都做了修改。

在輪到我自己上課時,我先引用后羿射日的故事匯入,引起學生學習本課的興趣,然後讓學生從故事發生的不可能從文中找出有力證據,有簡潔的詞語概括太陽的三個特點:遠、大、熱,並適時總結說明文中說明方法的運用。在講解第二部分太陽與人類的關係時,我遵循新課標中“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大膽的放開手讓學生根據自學提示從文中找相關句子,在小組中交流自己的意見,彙報時教師做簡單總結就可以了,這樣既能鍛鍊學生自學的能力又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完成這一環節後我還不忘出示關聯詞語的小練習。

一節課下來,我發現學生學有所獲,基本上達到了我預定的教學目標,但也存在不足的地方。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我設定的環節比較多,以至於有些細節的問題沒有處理好,在時間的安排上前鬆後緊。再有,在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的時候,教師應多巡堂,察看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一課二反思讓我受益良多,相信對於提高我們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有一定的幫助。

五年級上冊《太陽》教學反思9

《太陽》是一年級下冊中的第五課。上課前我查了很多資料,設計了多種教學環節。“新課程倡導主動學習,重視激發學習、創造的興趣,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的能力才能得到發展。”針對這一新課程理念,我設計了“激趣、探索、想象、創作”這幾個教學環節。

一年級學生好奇心強,學生們通過看到老師身上貼上著的那麼多豐富可愛的太陽形象,激發了學生對太陽的喜愛之情,向他們提供豐富的太陽獎卡,激勵性的語言,使他們的大腦接受有益的刺激,從而激起了學習興趣。

“探索”為學生提供更多地參與、活動和主動探究的機會。具體分三個環節:首先讓學生收集展示有關太陽的資料,這一環節讓學生在收集、準備的過程中,初步感知欣賞文字,享受學習的快樂,增加學生對太陽的瞭解。

然後用提出問題考考大家的方法,課件展示既激發學習興趣豐富學生的視覺,又增加了學生間交流的廣度和深度。針對所要學習的內容設計出具有思考價值的、有意義的問題,讓學生去思考、去嘗試解決問題。這個環節帶動著同學們不斷探索交流有關太陽的知識,課堂氣氛熱烈,對於引起爭論最多的一個問題:“太陽的顏色?”爭論了半天也沒有正確答案,於是,關鍵時刻,我請同學們靜一靜,一起來觀看一個短片:“童話故事:《太陽的顏色》”。看完後,同學們都明白了,原來太陽光是七種顏色構成的,而太陽本身就是火的顏色。在問題解決中學習,體驗問題解決中的每一點成功與滿足。

我播放了《種太陽》這首歌,聽著熟悉、優美的旋律,同學們情不自禁地哼唱起來,我說:“播種太陽就是播種希望,每個人心目中的太陽都不一樣,請你想象一下你心目中的太陽是怎樣的?”同學們圍在一起,討論起來,“太陽像**的'臉,很親切。”“太陽可以像我家的小狗,很可愛。”我高興地稱讚他們說得都不錯,真有想象力,接著我們從三方面入手,自由地想象屬於自己的太陽:一、太陽的外形。大膽地想象,太陽可以是你喜歡的人或動物甚至其他物體的形狀,然後再想怎樣才能把太陽的形狀畫得符合你的想象,又讓別人看得出是太陽。二、太陽的光芒。太陽的光芒可以是多種多樣的,直線式、火焰式等等。三、太陽的顏色。你認為哪些顏色最能代表自己想象的太陽,就把它畫出來,因為太陽本來就不是單一的紅色,它的光其實是彩虹的顏色。

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它是科學研究的實在因素。”兒童是富於幻想的,但成人往往對此嗤之以鼻,說他們瞎想,傷害了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我鼓勵孩子大膽地想象自己心目中的太陽,自由地想象太陽的外形、太陽的光芒、太陽的顏色,我耐心地傾聽,充分地肯定:“太棒了,你可真有想象力!”

這一環節的作業要求是:“自由地想象並用泥塑的方法創作一個屬於自己的太陽”,引導學生知道“我們長得不一樣,畫的太陽也不會一樣,我們有著不同的個性,世界才如此豐富。”這樣就深入到學生的個性和心靈,使這一創作活動變成了學生“我想做”與自我表達的願望。學生們興致勃勃地進行著泥塑創作,完成的作品就壓貼在黑板上的“太陽樂園”裡,很多同學都製作了第二個、第三個,盡情的體驗著創造的樂趣與成功的喜悅!

總的來說,這一課的教學流程,是從學生的興趣出發,經探究理解之後進入想象和創作的過程,符合學生的認識和創作過程。學生琳琅滿目的作品也體現了他們充滿想象力的創造!

當然這一課的教學中也有不足之處,如欣賞的東西較多,較雜,離學生實際生活較遠的傳說、古今中外的太陽作品完全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取捨。還有就是對學生作品的評價可以更多角度,形狀、色彩、做工、想象力、精彩的地方、需要改進的地方、最喜歡的作品等等。這樣能促使更多的孩子有話說,也更人性化,從小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對作品的感悟、理解、欣賞能力。

五年級上冊《太陽》教學反思10

這是一篇科普短文,文章採用了列數字、打比方等說明方法,介紹了和太陽相關的一些知識,說明太陽和人類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

運用多種說明方法來說明事物是本文寫法上的重要特點。課文在介紹太陽時,運用列數字、舉例子、作比較、打比方等多種方法,使一些抽象的或不好懂的知識顯得具體、通俗、明瞭,這樣描寫太陽的特點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瞭解太陽的特點,體會課文怎樣運用舉例子和列數字等方法來說明太陽特點的。我在設計上分兩塊板塊進行學習。第一板塊:整體感知全文,梳理文章脈絡。第二板塊是本堂課的重點:感受太陽的特點,體會說明方法的妙用,檢查說明方法的.掌握和運用情況。每一板塊也設計一個訓練點,對學生進行語言方面的訓練。整體設計思路師清晰的,且目標集中,明確本堂課要交給學生什麼?

問題一:面對的是三年級學生,感覺整個設計語言風格以及知識呈現給學生的方式抽象了。那些概念式的語言,還是不太符合三年級學生認知水平。

根據這個問題,我把概念上的理解交給學生,比如:什麼事說明文?說明方法:列數字、舉例子、打比方、作比較,讓學生先說說自己的理解,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整理提升,整理,避免了枯燥地抽象地傳授。

問題二:在版塊設計上,還是建議以活動的方式。讀懂,知道課文講了什麼;知妙,明白課文用了什麼說明方法,用了這些方法有什麼好處;會用,用別的文章或者句段來分辨所用說明方法,嘗試圍繞一箇中心運用一種說明方法來描述某種事物。

本堂課初步整體感知中,讓學生讀懂課文,提取了文字資訊,梳理文章的脈絡。在“知妙”中,我設計兩個小組合作學習活動,第一次小組合作讓學生交流課前完成的第一欄表格,寫出表現特點的重點詞句,在語言上感受太陽的特點。表格到底是在課堂完成呢?還是回家填寫呢?我也猶豫了很久,我在自己的班級進行了填表操作,發現學生只顧填表,填得很慢,沒有時間交流,後面的環節沒有完成最後決定讓學生課前完成。第二次小組合作,是掌握了說明方法概念後,繼續完成表格“說明方法”一欄,並設計一個句式讓學生進行交流。目的是讓學生在感受說明方法的妙用。在教學中,我發現給出的回答句式太長,學生無論是在小組討論中和回答中都受到制約,影響了學生流暢的表達,說明方法的好處體會得不夠到位。

今後我在教學上還需要更多的關注學生,給學生更多的機會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多一些生成。我還需要多學習課堂把控手段,不能只靠聲音來調控課堂。

五年級上冊《太陽》教學反思11

今天的語文課很成功,孩子在課堂積極踴躍地搶著回答問題,把平時我們訓練的基本常規精彩地展示了出來。

下面跟大家交流我的學科思想及設計理念。

首先,關於教學內容的選擇。三年級我們重點訓練了學生自主預習的能力,學習課文之前會給學生自主學習單,學生根據學習單上的要求一步一步地進行預習,除了最基本的熟讀課文,標自然段,畫生字詞語,我們會根據不同課文設定不同的預習內容。比如有的課文需要學生重點理解一些詞語,就會讓學生提前查詞典理解詞語意思。就拿《太陽》這篇課文來說,它處在第五單元,而這個單元就是讓學生關注神奇的科技世界,留心科學技術的新發展,因為本課預習的重點就是查詢關於太陽的資料,課堂交流,重點培養學生查資料的能力。

本課所抓的重點交流的詞語、易錯的生字也是來源於學生的自主學習單。總之,瞭解學情是我們上課的前提,我們備課不僅僅是要理清我們課堂的`流程,更重要的我們要知道學生的起點是什麼,哪些內容是學生掌握不好的、需要老師幫助的。教學內容找準了,我們再考慮用什麼形式、什麼方法來突破這個重難點。這樣我們的課堂就會更有針對性,更高效。

第二,《太陽》這篇文章是一篇說明文,以前學生也接觸過說明文,但都不要求學生了解這些說明方法,這一課是正兒八經地讓學生了解說明文的幾種說明方法,因此在教學本文時我首先幫學生理清文章的脈絡:1-3段講太陽的特點,遠、大、熱。第4段是一個承上啟下的過渡段,5-8段主要講太陽跟我們人類的關係。在處理課文時也不能面面俱到,每段都講,面面俱到等於面面不到。在講太陽特點的時候,我重點指導朗讀第一自然段,抓住數字、反問句,指導學生把這一段讀好,既能幫助學生理解太陽的遠,又能幫學生學會方法,那學生學會了方法,自然就會把這種朗讀的方法運用到兩面兩段的學習中。課堂上學生的朗讀也是非常的精彩的。

課堂是學生的,課堂的精彩也應該由學生來演繹,當老師把目光集中在學生的學上,關注學生的需求,這才是一節成功的課。

五年級上冊《太陽》教學反思12

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探究,教師才傳授學生知識的同時更重要的一點是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動手能力、創新能力以及獲取資訊的能力。通過這節課的教學實踐,我充分認識到了這一點。這節課是這一單元的的第七課,是一節制作課,也就是引導孩子們用前面幾節課所獲得的知識設計方案,並親自動手製作一個太陽能熱水器。

原本我是打算先講太陽能的工作原理,再讓學生在這個基礎上設計實驗方案,等學生設計好了實驗方案之後在把剩餘的時間用來製作太陽能熱水器。通過時間發現,孩子更大的興趣是動手製作,對於設計一個方案學生沒有很大的興趣。因此,設計出來的方案沒有太大的創造性。而且,在課後調查中發現有些學生還是不會製作,還是處於原有的`認知水平。

於是,我在這個基礎上進行改進。把重心放在製作上,在講解了太陽能熱水器的工作原理之後,就討論在實驗操作時的注意事項,然後把大部分的時間還給學生親自動手實踐並給予一定的指導,最後再讓學生把自己的成果畫下來。通過改進,給了孩子們更多的時間去創造,是真正意義上把時間還給了學生,我覺得這樣一節課還是非常有意義。更值得高興的是孩子們製造出來的熱水器更有創造性。

傳授知識重要,不過能讓學生在自己喜歡的情景中學習應該可以取得更好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