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關於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於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關於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教材分析:

本單元讓學生了解寫字的意義,認識筆畫、筆順、田字格,學習拿筆的姿勢,為學生學習寫字做準備。

教材安排認字;我、們、本、寫、字、筆、皮、用、心,認識五種基本筆畫:橫、豎、撇、捺、點。

讀一首兒童詩《寫字很有用》,這首詩很淺顯,讓學生讀後知道學習寫字很有用。

一課時

教學目標:

1、 通過聽讀詩歌,瞭解寫字的用處,激發寫字的興趣。

2、 學習詞語,感知“用心”的意思。

3、 認識生字條,識字9個,複習拼音,懂得利用拼音識字和正音。

教學重點:

識字9個,學習詞語,感知“用心”的意思。

教學難點:

學習利用拼音識字和正音的方法。

教具準備:生字卡片、課件、文具若干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文

小朋友你們喜歡聽故事嗎?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非常有趣的童話故事。你們想聽嗎?(播放課件)

二、指導看圖

1、出示插圖:有幾幅圖?(3 幅) 指導看清楚表示順序的“點”。圖上的主人公是誰?(主人公是蜜蜂和螞蟻)

2、螞蟻和蜜蜂之間發生了什麼事呢?

三、聽讀詩歌

1、師示範讀課文(生端起課本,坐端正,認真聽,聽準字音)

2、“大事情”指的什麼事情?學寫字有什麼用呢?

生:可以給朋友寫信,可以寫自己的名字,可以幫助我記很多生字……

3、師帶領生讀全詩。

寫字這麼有用,孩子們想不想學寫字呢?

四、學習生詞。

1、出示:鉛筆、橡皮、田格本、我們、寫字、很用心 (師範讀)

2、誰願意和老師一起讀?師利用拼音正音,複習拼音。

3、指名讀,同桌互讀。開火車讀詞語。

五、理解詞語

1、出示文具:我們一起來認識鉛筆、橡皮、田格本、這三種文具,鉛筆是用來寫字的,但是我們寫錯了怎麼辦?(擦掉)用什麼擦呢?對,用橡皮,下面我們再來認識田格本,我們在寫字時注意字在田字格中佔格。

2、 遊戲:找朋友(師拿出生詞卡片,學生讀,舉起對應文具)

3、我們寫字的時候要怎樣做才是用心呢?

生:看清老師是怎麼寫的;生:寫字時不要亂畫,要一筆一劃……

4、小結:同學們說的真好,老師相信你們一定能學好寫字,希望你們不僅學會寫,還要寫乾淨、整齊。

六、認讀生字

1、從詞語中剝離出生字,單獨認讀,請小老師帶讀生字。

2、“筆、皮”口頭組詞

3、開火車認讀生字,有困難的用拼音幫助。

七、讀書,認識生字條。

學習在課文中將生字條裡的生字圈出,抽生用實物展臺演示,

生評價圈得是否正確、美觀。

板書:鉛筆 橡皮 田格本

我們 寫字 要用心

教學反思:

進行本課教學時,我從學習《寫字很有用》入手,引出問題:寫字需要哪些工具?認識這些文具後,認讀“鉛筆、橡皮、田字格”。反覆帶讀6個詞語,用聽讀法使學生整體認讀它們,然後抽出單字讓學生識記。比如從第一個詞中抽出“筆”字認、讀、記、用(口頭組詞)。先出示帶有音節的生字,結合剛才讀詞語的積累,幫助學生識字。將複習拼音和學習生字有機結合,更發揮能力較強的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他們當小老師,帶動學生學習,當多數學生會讀後,全班齊讀,帶動能力較差的學生。對常用的.“筆、皮”,結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擴詞,調動每個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在此基礎上,引出“我們、寫字、要用心”三個詞語,進行初步認讀。提出問題,怎麼寫字才是“用心”?學生有寫拼音字母的經歷,所以很容易體會,結合識字進行學習習慣的培養。本課還進行了在課文中圈出生字條中生字的訓練,為培養學生預習習慣打下基礎。

反觀本課教學,我認為做到了三個結合:

1、複習拼音與認識生字相結合,幫助學生說好普通話。

2、有效使用教材,識字與學習習慣養成相結合。

3、聽讀識字方法與拼音識字方法相結合,拓展學生識字途徑。

注:本單元中涉及寫字姿勢的訓練部分已經在拼音教學部分相機完成。

關於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一年級下冊《司馬光》教學反思

對於“司馬光砸缸”這個故事孩子們並不陌生。在初步感知課文後,孩子們就告訴我:這篇課文講了一個司馬光砸缸救小夥伴的故事。學習司馬光遇事沉著、不慌張是本課的教學目標,對於這個教學目標,通過朗讀感悟,很容易就能達到。理解司馬光愛動腦筋、機智、方法巧妙是本課的難點。如何攻破這一難點呢?在實際教學中我是這樣操作的:

我讓孩子們進行比較,一個小夥伴一不小心掉進了大水缸,這時別的小夥伴、司馬光分別是什麼反應?

板書:

別的小朋友 司馬光

慌 不慌

(嚇哭了,舉、砸 叫著喊著找大人)

通過別的小朋友和司馬光當時的反應的比較,孩子們都感受到了司馬光的沉著冷靜。但是如何讓孩子們感受到方法的巧妙呢?

我讓孩子們想象:假如當時你也在場,你會想個什麼辦法去救這個掉進大水缸的小夥伴?經過討論:

方法1:我叫小夥伴們一起把水缸推倒。

生1:可是這是一口大水缸,而且裡面裝滿了水,肯定很重很重的,我們只有幾個小朋友的,推不動的。

生2:而且別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了,有的`叫著喊著,哪還有力氣去推大水缸呀?

方法2:找跟繩子把小朋友拉上來。

生3:他們在花園裡玩,不一定有繩子的,有可能等繩子找到了,那個小夥伴也淹死了。

生4:而且掉進大水缸的小朋友肯定很害怕,扔給他繩子他不一定抓得到。

孩子們還有很多奇怪的方法,但都一一遭到了同伴的否定。

就這樣在想——否定——再想——再否定的過程中,孩子們都覺得還是司馬光的方法最好!這樣,難點也就基本解決了。

關於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一、巧用教材塊狀編排,激發學生學習情趣整堂課下來。

老師教得得心應手,學生學得輕鬆愉快,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效果。這得益於老師理念的轉變。教學過程展現的是一種平等對話的過程,是師生雙方共同發生轉變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沒有人是真理的化身,而每個學生和老師都有被理解的權利。

所以,老師以一個參加者的身份與學生一起開展具有相互作用的對話和活動,變知識的單向傳授為師生互動學習,讓課堂學習成為有趣的遊戲和活動,老師和同學成為學習上的親密夥伴。如何轉變學習方式,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出發點寓教於樂呢?我想到了一個新的點子──塊狀編排。塊狀編排的靈感來自於語文園地的我會讀,我會認,我會連,我會說這些充滿了自信的標題激發了學生探求新知的願望,為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充分的空間。不難看出,我會讀──我的發現──我會想──我會寫,這四個學習塊是一個有層次有梯度的學習連結。

從把文字讀正確,讓學生走進文字與其進行對話,凸現一年級識字為重點的學習目標定位,到構建學生學習古詩的知識系統,引發學生以更高的學習激情投入到古詩誦讀活動中去。把課上得有情趣必然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當然,情感是在認識過程產生的,認識越深刻,情感體驗也越強烈、越深厚。真正的學習興趣是在知道一點、會一點的時候產生的,是在越來越明白、越來越會的過程中鞏固、加強的。

所以,在教學中,千方百計地讓每位學生取得他們他們能夠取得的成功,讓每個人感受到成功的喜悅──這比知識更重要!關注學情,緊密聯絡學生的認識實際,想辦法激勵他們的學習熱情,保護他們的學習興趣,為他們產生學習創造的願望提供一個寬鬆的環境。

二、重視課外誦讀積澱,培養學生學習的志趣古詩。

像一條靜靜流淌的小河,沿著時光綿延,把悠長歲月中天靈物華沉澱的點點精粹送到孩子們身邊。古詩更是一種心靈的溝通。為了讓詩歌和生活融合在一起,讓孩子浸潤傳統文化的精神甘露,我們班啟動了中華古詩文經典的基本薰陶和修養的活動。

三個月來,孩子們已經誦讀了三十多篇。現在,教室裡最多見的就是孩子們圍在一起搖頭晃腦地吟誦,老師的個人主頁上,畫紙上,留下了孩子們自己心底煥發出的詩情畫意。可以說,古詩教學在我們班已經不再是一種負擔,學生在課外汲取的詩歌營養經過老師在誦讀和導讀課的展示,經過小詩人的評選,經過古詩大點兵等一系列活動情境的驅動,讓孩子們盡情地讀起來、動起來,把學生的'生命力量引出來。這動,決不是表面的熱鬧,而是視界的敞亮,精神的漫遊,思想的翱翔,心靈的舒展,理性的頓悟,智慧的迸發。

總之,是個體生命的全面發展和成長。當每個孩子都深深地捲入經典詩文的時候,你還擔心他們在課堂上不親臨現場,你還擔心他們不對話交流,你還擔心他們不動態生成如此,生命才能活潑地舒展開來,學習才能成為有意義的生活。語文課程是一個情感的世界,是一個詩意的世界,是一個豐富的生命世界。從教材、尤其是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尋找出一個連線著課程內容和學生生活的知識儲存庫,並以此為中國,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和探究,就能使教學成為一條融匯知識、能力、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主線,就能夠啟用學生對文字的通靈感悟,與文字發生內在的對話,這樣,文字所蘊涵的智慧的光芒、思想的火花就會把學生生命的靈氣燃燒起來,由此豐富學生的生命體驗,催發學生生長和發展。作業展現出來的創造力更讓我堅信了這一點。新課堂應關注人的發展,應善待生命的自主性,尊重生命的獨特性,理解生命的生成性,關照生命的整體性,發掘生命的創造性,讓孩子們的興趣和嚮往、生活和理想、生命和創造都在生機勃勃的課堂環境中煥發出來,飛揚起來。

追求生命的成長,讓老師和孩子們的潛能如花綻放,讓師生之間的情感親密交融。在快樂中學習,讓老師和學生的熱情如湧泉長流,讓師生之間的情思互動碰撞,盡情張揚成長的快樂!

關於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這個學期我擔任一年級語文教學工作。很快的,一個學期將要過去,回首過去的日子,反思一學期的教學經歷,也有一些收穫和問題。一年級教材編寫的意圖在於注重人的發展,用生活的情景呈現學習內容,讓學生感受知識與生活的聯絡,體會學知識的目的在於用知識解決問題,這就對以往沒用的內容進行刪除,所學的全是對以後步入社會有所幫助的,教材中的生活場景自然就很多,內容看似簡單,實施起來卻很難。

在教學方面,我認真學習《語文課程標準》。課程標準是現行教學的總體思路,它致力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了語文教學的`特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在反覆研讀《課程標準》的過程中,我有所感悟,把理論運用到課堂實踐上,有很大的收穫。

1、創設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

教師在新課程中的是角色的變化,教師將不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和管理者,更是學生髮展的促進者和引導者。在新課程中,學生的學習方式從傳統的接受學習向探究學習轉變,而教師的工作就在於幫助孩子們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並確定和協調達到目標的途徑;知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的策略和發展能力;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不是服從與被服從的關係,教師應尊重每一個學生,多一些鼓勵。

2、結合多元智慧更好理解文字。

智力作為一個整體,是認識活動的綜合能力。通常人們的認識活動並非一種而是幾種智力在相互作用。學生的學習也是各種智力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過程。因此,不能只用認識智力去衡量學生的能力,而要切切實實地去培養和開發學生的多元智力,使教育教學真正地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出全面發展的創新型人才。

3、把語文學科和其他學科融合起來。

《全日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指出:“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標準》中明確地指出:提倡跨學科教學,與其他課程相融合。這是因為要培養有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學生僅靠語文教材內容和傳統教學方法,已遠遠不夠。而需要各學科在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思維方式、知識背景等方面相互滲透,再通過有創新地教學才能達到培養目標。如把作文教學與各學科融合起來。

關於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

這是一篇議論性散文,通過門來闡述人生的問題,文章比較深奧,學生議論文基礎比較薄弱,要讀懂這篇文章,有一定的難度。教學中能結合學生的實際以小組討論探究的形式,積極探索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聯絡日常生活實際,化難為易,讓學生感受到讀懂文章的成功喜悅,讓學生“充分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在主動積極思維和情感體驗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發展學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在設計上儘量貼近作者的思考,由實到虛,讓學生體悟到人生的.深刻道理。問題設定重視學生獨立思考、質疑探究習慣的養成,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生思維的嚴密、深刻。學法指導較到位,有效地通過實踐閱讀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能力。但是在引導學生根據文字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方面還做得不好,課堂的銜接過渡也不夠緊密,教學語言還不夠簡練,課堂結構的設計上還不盡如人意之處,尤其未能充分激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主動學習。

關於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6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定:識字、寫字、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1~2年級的教學重點。我第一次教一年級,所以對一年級新課程教材瞭解不是很深。這個學期由於工作的需要我接任了一年級的數學,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大的挑戰。責任促使我做好工作,無怨無悔地做好工作。這期間我灰心過,氣餒過,但更多的是鼓起勇氣向前進,一學期很快就要過去了,很有必要小結一番。

最初開啟一年級的數學教材,給我的印象是:它就象是一本卡通故事書,每一課學習內容、每一道練習題都可以用一個小故事來把它表達出來,並把知識融入到學生的生活當中,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相連。在實際教學中,我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習慣,初步學會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和分析現實生活,用數學的方法去解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還有學生獨立性、互動性和創造性等方面的培養.

通過一個月的.教學摸索與反思,我覺得以下幾點值得思考:

1、自己的教育觀念需要不斷更新,教學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比如學生不懂的問題,有些學生站起來想解答,可是我們就是不讓,偏要自己點一個學生起來講;又如學生列出的式子是對的,但由於不合常規,而我一時沒想透就不予肯定等(當然這有時我也怕考試不這樣考),都暴露出自己的教學觀念還跟不上學生的發展需要,還有待進一步學習提高。

2、要轉變家長的觀念,但家長的想法跟不上時代(有溺愛孩子的成分)。有些家長認為現在的一年級教材難,孩子能學多少算多少,以後再長大點就會知道的。這樣的想法怎麼辦?

關於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7

新課程倡導把課堂變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場所,強調讓學生通過自己切身的體驗來認識世界,感悟自然萬物,力求體現大語文教學觀和教育教學的開放性原則。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努力嘗試種種做法,儘量爭取喚醒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使學生在課堂上有話可說,有事可想,有空間可拓展,培養學生動腦思考、動情感受、動手製作、動口表達等綜合語文素養,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生的主人,並感受到學習的無窮樂趣。以下是我在教學北師大版語文第三冊《風》這一課的點滴反思。既有令人滿意的成功之舉,也有遺憾中的進一步思考、探究。

一、成功之處:

1.啟用思維,為學生創設自我感悟的空間。

《風》這首小詩描繪了颳風時景物的變化,全詩用簡潔凝鍊的語言,傳神地表現出在風的作用下,自然界景物的變化。詩句是這樣的: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三盡浪,入竹萬竿斜。如何讓學生自己去理解,品味詩意呢?我頗費了一番心思。上課前,我先佈置學生去搜集有關風的知識的材料,並互相交流,讓學生對風有了較全面、直觀的認識。上課時,我先編了一個謎語給大家猜:來無影,去無蹤,來時樹動花搖,去時水平浪靜。學生的情緒一下子被調動起來,爭先恐後地說出謎底。我趁機鼓勵他們:你們也來編一編!相信你們會編得比老師更棒!學生的思維處於最活躍的狀態下,他們躍躍欲試,編出了許多有關風的順口溜或小謎語,這一過程其實是讓學生有一個自我學習,自我感悟的階段,為下面學生順利理解詩意、進入詩的意境做了有力的.鋪墊。隨後,我一句導語:我們也來讀讀唐代詩人李嶠寫的關於風的一首小詩,看看詩人筆下的風又是怎樣的。學生興致勃勃地進入學習中。他們通過反覆的吟誦、質疑及對關鍵字、詞的琢磨中領悟詩的意境,感受到栩栩如生的風的形態,從而避免機械乏味的分析,變枯燥的講解,為學生積極主動思索、感悟的過程。當學生有了自己的見解後,我請學生找到自己喜歡的詩行,由於學生有了自悟的過程,學生對這首詩已有了較深的體會,大部分學生已能吟誦得琅琅上口、入情入境了,彷彿涼爽的風正徐徐地從教室門前吹過。

2.聯絡生活,培養學生綜合語文素養。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是有獨特個性品質和生活體驗的個體,是重要的課程資源。雖說他們的人生閱歷有限,但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日益便捷的傳媒,使他們的見聞相當廣泛,在課堂時如果能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實踐經驗,找到文字與學生、與生活之間的聯絡,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就不會是片面的、浮淺的、支離破碎的,而是四通八達的呈網狀分佈的。我們應善於聯絡實際,挖掘有利資源,對課本知識進行適當拓展,構建起孩子與知識間的橋樑。因此,在學完古詩後,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進行拓展:風除了可以吹落黃葉、吹開紅花,掀起萬丈巨浪,還可以幹什麼呢?請同學們分小組,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一下。學生們忙開了,有的折飛機,有的做風車,有的畫畫、有的寫詩,有的編兒歌當孩子們當他們的作品展示出來時,你不得不對他們的成就表示讚歎!拿飛機的同學說:風可以讓紙飛機飛上開空。拿風車的學生說:風可以吹動風車,大風車可以幫助人們發電。;畫畫的學生拿著畫說:風可以吹乾衣服。風可以把球送上天。風可以讓海上的帆船航行春風可以帶給我們溫暖的感覺風兒輕輕吹,小草點點頭,花兒微微笑由於緊密聯絡生活,學生的思路非常開闊,答案真是多姿多彩、令人讚歎。

二、總結:

從《風》這首詩的教學中,我深深地體會到:語文教學的源頭就在生活中,就在學生的知識積累裡,就在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中。教師要善於聯絡生活,拓展啟發學生思維,構建知識的網路,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並通過靈活多樣的形式來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讓學生感受到學習語文的無窮樂趣,從而培養學生綜合的語文素養和實踐能力。同時,我也在考慮以下問題:

1.如何讓學生更好地發散,更有效地領會古詩詞的豐富內涵呢?我想如果我能通過精彩形象、有聲有色的多媒體畫面,把學生帶進詩中所描繪的情景中,或者乾脆把學生帶出教室,帶到大自然中,讓他們與風面對面的親密接觸,學生或許會有更深的體會。

2.如何借本詩的教學來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古典詩詞?文字只是為我們的教學提供一個載體,是教學的一個激發點、發散點,教師要善於利用這個載體,把學習的範圍向更深更廣的範圍拓展。我想:在教學《風》這首詩後,如果我能設定一個相關的課後延伸作業,也許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讓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查詢有關描寫風的古詩,或者蒐集自己知道、喜歡的描寫自然景物或氣象變化的古詩,並把孩子們蒐集到的資料進行篩選、歸類,選一個合適的時間,舉辦一個賽詩會或交流會,從而把學生帶進浩瀚的傳統文化的海洋裡,實現了教學的自主性和拓展性。

3.如何在閱讀中培養學生的語感?語感,是語文教學的難點,尤其是古詩,音韻和諧,意境優美,如果教師賣力地講解,反而適得其反。

我想: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聽配樂朗誦,或通過老師聲情並茂的範讀,不知不覺把學生帶進語境中,進而讓他們自然而然、入情入境地朗讀,邊讀邊感悟,邊讀邊想象,學生的語感就會得到有效的培養。古詩,蘊含著很豐富的教學資源,古詩的教學也有待我們進一步的探索。通過《風》這一課的教學和思考,我又有了不少的收穫。

關於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8

本學期上了一節小古文教學研討課,這也是教學過程中首次接觸到小古文教學。對於古文,我的感覺是又愛又怕。古文更好地展現了中華語言文化的魅力,有時在與人交流時想引用幾句古文,但是在別人眼裡到成了另類。這也深刻地讓為感受到了古文文化的缺失,作為語文教師,我覺得我們也有這個義務讓學生能更多的接觸古文,更好的從古文中獲取文化的養分。

這次我展示的是《鐵杵磨針》一文,《鐵杵磨針》寫的.就是李白幼年時鐵杵磨成針的故事。選擇這篇文章,我是覺得文章中的主人翁學生有過了解,文章的內容學生也都接觸過,首先在教學時就減少了難度。在指導時,我是結合我自身學習古文的經驗來指導。我中學時接觸小古文首先學會的就是記住每個字的意思,特別是古今異義的字,比如“易”在古文中是交換的意思,但是在現代文中是簡單的意思。把這樣的古今詞義不相同的字記住也就能很大程度上避免望文生義的現象。在教學本文時我則是重點抓住了“媼”字進行指導,讓學生了解到“媼”是老婦人的意思,由此又引申理解“嫗”“叟”“翁”的意思。當然文中其實還有一些難以理解的如 “欲作針”中的欲;“方磨鐵杵”中的方,但是時間緣故我則有意識的帶過了。另外我學習古文時還很注意古文翻譯的幾個方法,在教學本文時我著重指導了“留” “補”和“調”。我之要著重指導古文這樣的學習方法也是相對我原來學習古文的漏洞進行指導。我之前學習古文時老師在這方面的指導就比較欠缺。因此我想在自己指導時能在這些我覺得重要的方面多下點功夫。

當然我這堂課最大的漏洞就是缺少趣味性,趣味小古文還是要抓住他的趣味性,抓住了趣味性才能夠讓學生更有興趣,興趣永遠是孩子學習最大的動力。

關於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9

教學目標

1、認識“蛋”、“取”等12個生字,會寫“聽”、“唱”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懂得鳥類是人類的朋友,有愛鳥的意識和情感,小組合作探究。 教學重點:通過朗讀理解課文內容,理解媽媽和“我”對生命的關愛。 教學難點:理解課文最後一句話的含義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發情感,匯入新課

1、播放音樂《百鳥朝鳳》,你們聽到了什麼?彷彿看到了什麼?

2、在生機勃勃的大自然中,鳥類是一個繁盛的大家族。無論是陸地、海洋還是天空,到處都有鳥類的身影。那鳥媽媽是怎樣把它的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來的呢?

3、出示投影——書上的插圖(不顯示小男孩)學生回答,教師相機板書課題:兩隻鳥蛋(學生齊讀課題,認識“蛋”字。)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1、請小朋友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每個字的字音,遇到自己認為比較難讀的字或容易讀錯的字作個記號。

2、同桌互相讀一讀,互相糾正字音。

3、請小朋友選擇自己喜愛的一小節,讀一讀,其他小朋友認真聽,比一比誰的耳朵靈,能夠發現這個小朋友哪個字音讀得最準,你要向一年級語文下冊9.兩隻鳥蛋教學反思

他學;哪個字音讀得不太好,你要提醒他。

(隨著學生的發現,順勢指導學生學習生字)

4、請小朋友分四人合作小組再讀課文,互相聽一聽,比一比誰讀得準。

5出示詞語,讓學生自己讀詞語。(詞語:鳥蛋,取下,涼涼的,一定,捧著,連忙,輕輕地,彷彿,抬頭,投向)

三、細讀課文,促進感悟

1、學生自由讀課文。

2、全班交流:

A、第一小節:當學生說出——我知道鳥蛋小小的`、涼涼的,教師順勢出示掛圖,叫學生看看這小小的鳥蛋。

◆交流感受。當你看到這小小的、涼涼的鳥蛋時,你有什麼感受?把自己的感受講出來。

◆指導朗讀。學生朗讀,師生共同評議,引導學生把鳥蛋“小小的”、“涼涼的”,“我”拿著鳥蛋“真好玩”的感覺讀出來。

B、第二小節:當學生說出——我知道兩隻鳥蛋就是兩隻小鳥。

◆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組織交流:“你怎麼知道兩隻鳥蛋就是兩隻小鳥?”

◆出示小鳥破殼而出的圖片時,引導孩子們說看了之後知道了什麼。(一隻鳥蛋就是一個生命)

◆此時的鳥媽媽發現鳥蛋不見了,會怎麼樣?(讀詞語:焦急不安) ◆啟發想像。小朋友們閉上眼睛想一想,假如你就是鳥媽媽,你會怎

麼做?

◆指導朗讀,讀出鳥媽媽焦急不安的語氣。

C、第三小節:學生談理解後,讓學生邊讀邊演。

D、第四小節:學生讀理解後,教師問:讀了這一段,你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理解“我把目光投向高遠的藍天”)

◆啟發想像。假如你就是課文中的我,當你的耳邊傳來鳥兒嘰嘰喳喳的叫聲,你抬頭仰望藍天,能看見什麼?

◆課文中的孩子和你們一樣,都看見了鳥兒美好的明天。那這一段該怎麼讀?(自由讀,指名讀,齊讀)。四、藉助想像,昇華感情 ◆學生齊讀全文,一邊讀一邊想像課文所描述的情景。

◆交流:你喜歡課文中的“我”嗎?為什麼?

五、學寫生字“遠、連”

1、出示生字,認識,觀察,說說怎樣把字寫漂亮。

2、重點指導寫好“連”、“遠”的“走之”。

3、書寫練習。

第二課時

一、背誦詩歌

二、學生練習背誦,指名背誦,小組背誦,全班齊背。

三、複習鞏固生字詞

1、出示不帶拼音的詞,學生認讀。

2、顯示紅色的生字,學生採用適合自己的方式記憶生字的字形。(啟發學生用熟字加偏旁、換偏旁等方法記憶字形。)

3、做“走迷宮”的遊戲,複習鞏固生字。

四、寫字練習

1、出示“我會寫”中的其它四個字,學生認識,觀察,描一個,寫一個,再評議。

2、再練習寫字。

五、實踐活動

1、引導學生積累詞語:A、出示“我會讀”中的詞語,指名讀。

B、男女同學輪讀左邊的片語與右邊的片語,說說發現了什麼。

六、擴充套件練習

◆“找朋友”遊戲。把寫有“花兒”、“小事”、“天空”、“紅紅的”、“綠綠的”、“藍藍的”的卡片分發給學生,讓擁有不同詞語的學生去找朋友,讀一讀;再讓兩個朋友交換左右順序,讀一讀。

◆教師提供圖片,引導學生照樣子說幾組詞語。

◆學習小組合作交流,展示平時積累的詞語。

2、小調查:保護鳥類

尋找有關益鳥的圖片、資料,想想應該怎樣保護它們,然後全班交流。

板書設計:

9、兩隻鳥蛋

取下 ——媽媽說 (保護小鳥)————送還 教學反思:

在這節課上我帶領學生去剖析整篇課文,我讓學生用鉛筆畫出我神情

動作的詞語,這在學生朗讀課文之前就佈置的任務,這就是新課標中的任務型學習,學生在劃詞語的過程中便能領悟到我拿鳥蛋時的心情,另外我讓學生邊朗讀邊表演,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表演潛意識中能變換自己朗讀時的語氣,在熟讀文章的基礎上,我讓學生小組內合作去解決問題,這對於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是非常有利的。

關於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0

《咕咚》是一篇童趣盎然的童話故事,情節生動有趣,內容淺易易懂,很適合低年級學生學習。這個故事教育學生:聽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動腦想想或去實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隨別人。

在教學本課時,我在各個教學環節中是這樣設計的:

匯入環節:

低年級學生還是以玩為主,抓住學生這一年齡特徵,在匯入新課時,我先模仿自然界風、雨、雷的聲音,接著再故做神祕地發出“咕咚”的聲音從而引入課文學習。這樣的匯入是為了設定懸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營造一種將閱讀期待。

字詞教學:

針對本課生字較少,我對字詞教學的重點放在了讀好文中較難的四個句子,但是我對四個句子的要求是不同的,第一句要求讀出“拔腿就跑”的感覺來,第二句讓學生讀準“呀、啊、哇”三個較難讀的語氣詞。第三句則是讀準兒話音“大夥兒”。最後一句要求根據標點讀好停頓。四個不同的句子,四個不同的讀書要求,紮實地完成字詞教學,為課文的讀文做好鋪墊。

精讀文字環節:

1. 通過朗讀訓練讓學生加深對課文中心意思的理解。學生在感知課文的基礎上思考交流:當聽到咕咚聲音時,小兔、小猴、狐狸、大象、野牛等怎樣做?怎麼說的?接著我根據學生的回答抓住重點,因勢利導,指導朗讀,如:兔子、小猴兒,大夥兒說的話要讀出驚慌緊張的樣子。這樣通過多次反覆朗讀品味課文,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了學生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學的能力。

2. 角色演評,滲透德育。童話故事的教學運用“角色演評”的方法,不但能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而且使學生對童話隱含的思想因素得到內化和昇華。在學生朗讀動物們的喊叫之後,我安排了一個角色表演,目的是讓學生對角色有所理解,在表演結束之後老師馬上進行現場採訪,問小動物們:為什麼逃跑?咕咚是什麼?在有趣的表演中再一次感受動物的盲目、可笑。

3. 抓住重點字,理解課文內容。在朗讀感悟、表演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字“跟、跑、叫”明白兔子、猴子等小動物的.可笑。抓住“攔、問”兩個字型會野牛的鎮定自若。同時通過重點字的對比引申到對動物們表現的進行對比。

練習說話、昇華內容環節:

本文的內容是較為簡單的,但是他所蘊含的道理是很深的,在學生笑過之後我安排了一個環節讓學生說說在生活中我們有沒有類似這樣的事情。通過說來訓練語言的水平同時挖掘課文的深層道理。

在今天的教學中學生的朗讀較為到位,把動物們的慌張、尖叫很好的感悟出來了,但是對於文中的深層含義:“遇事學會動腦不要盲目跟從”這一道理沒有很好的理解。以至於在最後的說話練習中學生不知所云。在今後的教學中還需要用心。

關於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1

《烏鴉喝水》這篇課文比較好理解,我做了頭飾讓孩子們扮演烏鴉,在讀的過程中抓住一句話,“烏鴉口渴了,到處找水喝”中的到處,讓孩子們帶著頭飾,表演到處是什麼意思。孩子們通過跑到東,跑到西,體會到到處的意思,同時理解烏鴉找到半瓶水的興奮。還通過一個細口的瓶子,半瓶水,及烏鴉嘴伸不進去,體會烏鴉此時的無奈。這時我們進行了下面的教學,讓孩子自主的說一說,為什麼石子可以幫到烏鴉喝到水,並請他們給我們演示一下。通過一系列的方式方法的`轉變,孩子們學習的興趣高漲,並且學習效果很好。還讓孩子們替烏鴉想辦法。有孩子說,讓烏鴉找一根吸管;有孩子說,把瓶子推到,水就會慢慢的流出來了,同學們想的辦法五花八門,但彰顯了孩子們的智慧,也說明了孩子們更好的理解了烏鴉的聰明。

這節課我把思考的權利和時間大膽地交給了他們。孩子們的思維活躍,想到了很多辦法,課堂因孩子們的奇思妙想變得活躍起來,他們一個個不甘示弱,為自己想到的辦法自豪。最後,我讓學生模仿烏鴉的辦法做實驗,學生通過自己親自動手驗證了烏鴉的辦法的確是一個好辦法,這樣的活動培養了學生親身實踐的能力,這種親身經歷和探究性的學習活動學生喜歡的,也是行之有效的一種學習方法。

但由於我們平時的訓練不太到位,孩子們的表演節奏有點快,我們還需要在以後的教育教學中更好的探索,爭取取得更大的進步。

關於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2

《識字7》是一年級下冊的一篇識字課,學生通過“對子歌”的學習,不僅完成識字的任務,還要初步領悟“驕傲”、“虛心”、“熱情”、“誠實”等詞語的含義,從而學會一些做人的道理。但由於學生年齡尚小,對課文中所表現的情感,領悟起來有一些困難,只憑教師的說是不夠的`,所以在教學中我遵循低年級學生認識事物的規律,藉助圖片把學習語言同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聯絡起來,並充分利用文字這個範例,讓每一個學生在生活中去學生字、學語文。但這一點也需要自我反思,如果能"以讀代講",可能比只看畫面效果好些。

課中鞏固生字的環節我採用了學生喜歡的“寵物小精靈”卡通圖片(每個圖片後面都有生字),讓孩子們爭卡片讀生字,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達到了預期效果。

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我認為我對教材的把握還不太準確,學生對“驕傲”、“虛心”、“熱情”、“誠實”等詞語的含義還沒能做到加深理解,在加深學生理解詞語方面還需要加強努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關於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3

走過又一學期,覺得語文教學真是有好多的東西需要在平日教學裡勤懇挖掘,就要像蚯蚓不斷地去鬆學生小腦袋裡的土壤,使他們獲得新鮮的知識的時候又得到新鮮的思維方式。下面從三個方面對本學期教語文心得做以反思:

一、識字。

在這冊書中大量的識字認字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學習時我採取了多種方法幫助孩子認字識字。

1、 根據學校的自主學習研究專題,先交給學生掌握自學生字詞的方法。藉助拼音識字;和家長一起讀一讀。

2、 在課堂上,對學生的識字採取了各種方法,讓學生能跟據自己的經驗用加一加、減一減、組詞、和自己、同學的名字聯一連、等方法識記。

通過一個學期的教學,大部分學生都能用自己的方法進行識字,在認字上有了很大的進步。現在班級裡有2、3個學生認字速度慢一些,其餘學生較好。

二、 朗讀。

朗讀教學也是本冊教學的重點。在如何指導好朗讀,我採取瞭如下方法。

1、每篇課文先讓學生熟讀,達到98%的學生熟讀。

2、老師範讀。每一篇課文精彩的地方或是難懂的文字我都要進行範讀。使學生在聽讀的時候揣摩老師為什麼這樣讀,老師為什麼要把這個詞重讀、要把那個句子度的很輕,等。在聽讀中感悟文字所表達的思想。

3、 學生讀文我採取多種讀文方式,如師生對話,背誦句字男女交換讀、小組讀、分角色讀等形式,讓學生充分練習朗讀,在讀流利的基礎上按照自己的理解方式讀出情感。在閱讀時,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體和看圖片度課文。遇到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小組討論解答,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三、口語交際。

這學期的口語交際基本是根據柏娜老師的.《口語交際行為設計》內容上課。

1、佈置學生根據口語交際的內容進行定向體驗(觀察周圍的事物或有目的的體驗活動)。

如在教學《我們身邊的垃圾》時,我先帶領學生去參觀操場上,問發現了什麼,根據學生的發現讓學生談談這些垃圾是從哪來的,然後再進行下面的教學,最後在回到家裡觀察家長是怎麼處理,得對不對,還可以怎樣更好的進行處理。

2、引導學生從六要素上進行口語交流。

學生在交流時必須說清楚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這樣經過一個學期的訓練,大部分孩子知道從哪幾個方面入手進行說話,而且說得比較清楚。以上就是我本學期教語文的一點反思。

關於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4

一年級上冊語文園地四中的“我會讀”中出現了“第五食品加工廠”,“紅星路國小”,“六一幼兒園”“人民醫院”,“一年級一班”等這些在生活中經常出現的詞語。如何能讓孩子在快樂的氛圍中識字,並且能在以後的學習中學會生活識字,激發孩子的識字積極性。 在上課前我做了一些工作。

上課時,我故作神祕地對孩子們說:“今天老師這裡有幾個詞語,看看大家認識不認識?”我先出示“丹尼斯”,這是孩子最喜歡購物的地方,孩子們喜笑顏開地大聲嚷嚷:丹尼斯,丹尼斯!緊接著,我出示了“德克士”,這下教室裡像炸開了鍋似的,小手如林,有的孩子甚至趴到了桌子上,他們齊喊:德克士,德克士!看著孩子們這麼高興,我順勢引導:“孩子們,你們是怎麼認識這些字的?”“媽媽經常帶我去那裡吃飯……”緊著著我又出示了“人民醫院”,“中國農村信用社”,馬上有孩子舉起手來:“老師老師,我認識,我爸爸在農村信用社,我媽媽在人民醫院上班”,說到這裡,馬上有小朋友向他投來羨慕的目光。最後一個詞語讓班裡的氣氛達到了高潮,那就是我們的班級名稱“一年級七班”。所有的孩子都大聲地喊著:“一年級七班,一年級七班”,並且還用大拇指指著自己。呵呵,看來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因為每個孩子的臉上都洋溢著快樂的笑容“哦,你們是這樣認識這些字寶寶的,也就是說我們在街上走就能認識字……”

就這樣利用社會大課堂,通過參觀、遊覽等形式,拓展學生識字的時空,讓學生在生活中自由自在地識字。引導學生利用上街玩、旅遊等機會,問問爸爸、媽媽,廣告牌上寫的是什麼呀?那個店叫什麼名字呀?不知不覺學生不但認識了很多字,包括一些次常用字,還增強了生活的能力。我們還可以利用秋遊、春遊等活動,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活動中識字。

案例反思:

採用這樣的方式讓孩子們識字,既能激發孩子們在生活中識字,又能讓孩子在沒有任何壓力的情況下,快樂地認識常用字,那段時間,我班孩子的識字興趣高漲,有許多家長來接孩子的時候,就對我說:“常老師,我家孩子現在可愛學習了,在來學回家的路上就經常問我那些招牌上的字,真好!”面對這樣的發問,我心裡暗暗偷樂,這樣的識字方法挺好的!因此在以後的識字教學中,我們應該學會結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常用他們喜歡的方式教學,這樣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於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

一、注重學生想象思維的激發

在教學本課當中,我除了引導學生春雨像什麼?春雨的聲音像什麼以外,在學習最後一句話時,我又引導學生思考:這綿綿的春雨除了招呼小燕子,還在招呼誰?我鼓勵他們學著詩歌的句式自己仿照說一說,有的學生說:春雨在招呼小青蛙,快快捉害蟲;春雨在招呼小蜜蜂,快快出來採花蜜;春雨在招呼小鳥兒,快快出來唱新歌;春雨在招呼小白兔,快快出來吃蘿蔔……學生在自編兒歌中展開想象的超脫,童真在想象與交流中得到個性化的展現,當然,孩子們春天的喜愛之情便更加深厚。在創編詩歌的過程中,他們獨特的奇思妙想是我沒有預設到的,上完本課我不禁感慨:只有善於激發學生想象思維的語文課,才是真正的語文課。

二、注重隨文識字以提高學習效率

國小語文低估的教學生點是識字教學,北師大教材很大的特點就是學生需要會認會寫的字很多。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識字教學的任務,降低識字的難度,是每個語文老師都要思考的問題。

在匯入新課時,我首先讓學生聽鈴鐺的聲音引出“鈴鐺”,讓學生自己觀察這兩個字的讀音有什麼共同特點,學生自己提醒大家這兩個字都是後鼻音,並且第二個字是輕聲。接下來我讓學生摸一摸鈴鐺是用什麼來做的,進而引導學生髮現鈴鐺兩個字的`偏旁是金字旁,金字旁的字都有金屬有關。在教學房簷時,我讓學生聯絡插圖指出房簷在什麼地方,由於圖文並茂,學生很快就記住了這兩個字的字形和讀音;在教學“串”字時,我先引導學生觀察這個字的字形,一個孩子站起來說這個字很像她吃的羊肉串,這兩個口字就像是兩塊羊肉,而中間這一豎就像是穿羊肉的竹籤。孩子聽了這樣的分析,都會心的笑了,在笑聲中大家很容易記住了這個字。在學習“招呼”時,我讓孩子們帶上動作給小燕子打招呼,然後引導他們自己發現:招呼既要用手,又要用嘴巴,所以“招”字有提手旁,“呼”字有口字旁。在學完課文之後,我又一次鞏固孩子們識字。我把本課的生字生寫在事無做好的鈴鐺圖後面,把鈴鐺圖貼在黑板上,讓學生摘鈴鐺識字,哈哈,學生識字的積極性可是空前的高漲。最後,我還安排學生寫帶有提手旁的兩個字,“招”和“掛”,把寫字落到了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