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國小一年級的語文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小一年級的語文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國小一年級的語文教學反思

國小一年級的語文教學反思1

想法:

本課的教學內容是ai ei ui ,孩子們是第一次接觸複韻母,所以我先請出a o e i u ü這6個老朋友,然後引出複韻母ai ei ui,引導學生看圖聯想複韻母的音形,教會學生複韻母字母的發音要領。但是由於學生的理解有限,無法真正理解掌握髮音方法,所以最主要的還是靠聽老師範讀發音。所以在課堂上,給學生留較多的時間給學生聽讀、練讀。

反思不足:

但是整堂課上,由於考慮不夠周全,為了多讓幾個學生鞏固ai ei ui的四聲讀音與拼讀,在書寫上的時間沒有把握好,指導書寫的力度不足,沒有讓學生在黑板上寫,只是對學生講複韻母是一個整體,所以在寫的時候,兩個單韻母要寫得靠緊一些。然後讓學生在拼音本上書寫,而老師也沒能一一去檢查,學生寫的怎麼樣老師並不太清楚,導致這一課的書寫質量明顯不足。

在給三個複韻母標調時,在學生熟讀標調歌的情況下,讓學生再次猜一猜這三個複韻母的`帽子應該戴在誰的頭上,最後出示正確的四聲,這樣學生有了親自體驗就不容易忘記。在讀與練中,多數學生掌握了標調規則,但仍有少數學生再給“ui、iu”標調時混淆。

縱觀整堂課,在課堂紀律、學習習慣這一方面,還是需要不斷提醒強調。

國小一年級的語文教學反思2

在教學《離開媽媽的小黃鸝》一課時,我力求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落實“三維”目標。

一、自主學習,貫穿閱讀

閱讀教學以讀為主。本節課我共設計了三個層次的讀書,把讀貫穿於教學的始終。由於我講授的是第二課時的內容,我以“小黃鸝第二次離開媽媽又幹什麼去了,結果又會怎樣呢?”這一與上節小黃鸝第一次離開媽媽有緊密聯絡的問題為切入點,把學生讀書的興趣充分調動了起來。這時,我安排了第一個層次讀書,並且要求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藉助拼音讀,或問老師,問同學。讀完後,我鼓勵學生站起來輪讀,每人讀一個自然段,要求學生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緊接著我安排了第二個層次讀書,要求學生邊讀課文邊思考,課文中每一自然段寫小黃鸝幹什麼去了?在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進行了第三個層次讀書,也就是隨文識字,分角色朗讀。以上三個層次的朗讀設計,環環緊扣,層層遞升,使得整節課的朗讀指導有目的,有層次,體現了教師指導和學生學習的過程; 由讀得不完全正確到讀得正確,讀得不大通順到讀得通順、流利,讀得比較平淡到讀出感情,真到實現了讀的目標。

二、多樣識字,讀中悟情

語文實踐包括知識的學習、技能的訓練,也包括情感的體驗,興趣的培養。這節課我注意讓學生從已有的生活體驗入手,多種方法識字,再借助課文內容,入情入境的讀,從而獲得真實的情感體驗。比如,“真”先從拼字音開始,再想從這個字中想到哪些字,誰真可憐,怎麼讀出老白頭翁的可憐呢?然後在範讀和仿讀中,為學生以後的情感昇華作了鋪墊。再比如學習“跟著”時,我把對字形和字義的認識做為重點,鼓勵學生用換偏旁法記,在自己的身上找帶有“跟”的詞,然後再結合課文理解“跟著”的含義。特別是學完課文之後,為了達到情感的昇華,我採用了分角色朗讀,老師來做解說,由學生來做小黃鸝和黃鸝媽媽,看誰讀的像。學生在這種趣味的讀和演中再次體驗到小黃鸝熱情助人和虛心好學的情感,此時情感目標的完成有如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當然在教學中也有很多的不足和失誤,比如:對於每個字的字形的認識還不能做到有輕有重,學生的一些情感體驗不能做到有收有放,這些都需要各位同行們批評指正。

總之,整節課的學習中,我本著只是起著一個引導作用的教學理念,更多的是學生的自讀、自悟;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不是老師說教式的灌輸,而是學生自我體驗後的感悟。離開媽媽的`小黃鸝教學反思3篇。我覺得這節課的教學,真正使三維目標落到了實處,從而實現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下面我來談談對這節課的體會:

一、煥發激情,在情境語境中學習字詞。

離與鸝,這是一組同音字,它們都出現在課題中,舒老師首先創設了一個你熟悉她嗎,看老師寫她的名字這一情境來學習“鸝”字,學生熟悉小黃鸝的名字的愛好很濃,激發了學習的樂趣。課題本身又提供了學習離的語境,通過讀學生能感悟離的意思。

二、抓住重點,在鼓勵指導中朗讀課文。

1、示範引路 教師聲情並茂地朗讀可以激發學生讀書的熱情,提高學生對文字的感悟。教學小黃鸝的語言,舒老師採用了範讀,讀出小黃鸝的年齡特徵,果然同學們練得愛好盎然。

2、激勵等待 學生讀文出現問題時,老師耐心等待,鼓勵他們,給孩子自己讀好課文的機會,讓他們體驗通過自己努力獲得成功的喜悅。這樣做,全班學生的熱情都會激發出來。

3、學詞練句 段由句構成,句由詞構成,教學時,老師注重讀好詞,連成句。減輕了學生讀文的難度,有利於學生形成朗讀能力。

三、識讀結合,在相互作用中提高效率。

隨文識字,使識讀相輔相成互相促進。以前我們的教學往往先搞一塊孤立的識字教學環節,把幾個生字音、義、形都解決了,然後再來閱讀。這樣做識字的時間拉得很長、很孤立,閱讀的時間被侵佔了,結果使識字和閱讀互相干擾,兩敗俱傷。教學中舒老師以讀為本,寓識於讀,識字與閱讀同時進行,音、義、形可以分散難點,分佈到位,這樣既加強了識字又聯絡了閱讀,使識與讀相輔相成互相促進,這樣效果就好了 最後我有一點疑惑,就是一節課學完這麼多的字是不是太多了,學生會不會記得不紮實?

國小一年級的語文教學反思3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教學反思:新課標人教版國小語文一年級下冊第29課《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是一篇具有教育意義的童話故事,文中敘述了國王在選擇繼承人時用了一種非常獨特的方法:誰能用種子培育出最美的花,誰就是他的繼承人。最後,被選為繼承人的卻是手捧空花盆的孩子——雄日。下面我摘錄了一些教學片段並寫了相應的教學反思。

一、《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教學案例片段

老師:手捧空花盆的孩子——雄日最終成為受人尊敬與愛戴的國王是因為他誠實,那同學們回想一下自己,你是一個誠實的孩子嗎?誠實的你有什麼高興的事跟大家分享一下嗎?

學生1:我在家裡撿到了十塊錢,當時想偷偷藏起來,自己留著以後買零食吃的',後來還是主動交給了爸爸,爸爸媽媽都誇我是一個誠實的好孩子,並獎給我買了一件新玩具,我非常高興!

學生2:有一天,我在門前踢球時,將鄰居家的窗戶給打碎了,我馬上回家告訴了媽媽,媽媽買了一塊新玻璃賠給了鄰居家。鄰居阿姨說我是一個誠實的孩子,並要我以後踢球時注意些。

學生3:老師,我覺得不是做什麼事都要誠實,有時候也可以不誠實。

老師:哦?那你說說看,當你遇到什麼事的時候可以不誠實呢?(師驚奇地問)

學生4:當遇到壞人時就可以不誠實。

師:張演瑜小朋友說得真好!當我們遇到壞人時就要狡猾些,想辦法保護自己,這不是不誠實,反而是聰明的表現。

二、《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教學反思

語文課堂教學應該是生成性、動態的過程。國小生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自行發現,提出了一些自己在備課時沒有設想到的,非常獨特的想法。這時,我及時的抓住這個機會,教育學生遇到具體事情的時候要動腦筋思考,學會隨機應變。這種教學方法不但尊重了學生獨特的體驗,發揚了他們的個性。還延伸了課後的安全教育,我覺得這可說是一舉兩得呀!

新課程改革下,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不再是以往的“灌輸式”教學,而代之與開放式的、不斷生成的、充滿活力的教學方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創新點,善於抓住時機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上述摘錄的教學案例中,這個創新點是由學生自己挖掘的,沒有張演瑜小朋友獨特的想法,就沒有了“有時也可以不誠實的”的“創舉”。而我只是為學生營造了一個輕鬆、和諧、的學習環境,讓他們大膽地想、盡情地說,不斷地進行創造性思維。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這堂課給了我今後如何進行課堂教學一個啟示,即要針對學情變化發展靈活組織教學。這一案例中,我認為主要體現在注意保護學生的發現,尊重學生,相信學生,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探究精神。因為“在兒童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語文學習不應該僅僅是讀和背,更重要的是鼓勵孩子們不斷創新,這樣我們的課堂才有生機,才有活力。

國小一年級的語文教學反思4

我最重視的是一年級學生的識字教學,教材中安排兩個單元的識字課,但是縱觀整冊書,我們會發現識字教學無處不在,我們一年級語文教學就是一個教學生從不會到會的`過程,這個過程只不過採取的方式不同。

在我近三個月的識字教學課上,主要採用以下幾種方式進行課程:

一是引導學生髮現識字方法、識字規律。

對於要認的、特別是要寫的字,對於已學過的字,要引導學生在聯絡中、在比較中找到漢字的共同點,不斷髮現適合自己的識字方法,點點滴滴的發現積累起來,就會形成比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比方說換偏旁,加一加,猜一猜的識字方法,有趣而又高效。比方說,學“商”字時,我先猜一個謎語:一點一橫長,點撇在中央,大口張著口,小口戴帽裡面藏。我一邊書寫一邊說,學生們很快就記住這個難字了!

二是引導學生在課外、在生活中主動識字。

在校內,在家裡,在街道,在社群,通過讀書、看報、看電視,看商標字、招牌字、廣告字……只要見到漢字,就有識字的慾望,就自覺地識記。教師要經常給學生展示課外識字的機會、舞臺,讓學生不斷地交流自主識字的成果。堅持這樣引導,學生不僅增識許多漢字(課外識的字甚至比課內識的'還要多),而且在學習興趣、方法、習慣等方面收效良多。三是引導學生在閱讀、在運用中鞏固識字:兒童識字,認得快,忘得也快。因此,不斷復現是鞏固識字的重要方法。而把識的字放到語言環境中,鞏固的效果最好。教師一方面可以把需要識的字編成句子、兒歌、短文,讓學生閱讀,鼓勵學生組詞、寫句子,在讀和用中鞏固識字。

國小一年級的語文教學反思5

《春雨的色彩》是一篇語言優美,充滿詩意的課文。講的是春雨沙沙沙的下,三隻小鳥在爭論一個有趣的問題:春雨到底是什麼顏色的。“春雨是綠色的,春雨落到草地上,草就綠了。春雨淋到柳樹上,柳枝也綠了。”“春雨的是紅色的,春雨灑在桃樹上,桃花紅了。春雨滴在杜鵑叢中,杜鵑花也紅了。”“春雨是黃色的,春雨落在油菜地裡,油菜花黃了。春雨落在蒲公英上,蒲公英花也黃了。”

多麼恬美的意境,多麼令人遐想聯翩呀!學完這篇課文,孩子們沉浸在那對春天的想象中,從他們的小嘴裡迸發出許多優美的詞句。

本課的教學,我認為有兩點值得肯定:

1、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堂上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是教師的任務之一。我是這樣匯入新課的:

聆聽《小雨沙沙》的.歌曲,咦,下雨了!聽——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春雨,並配上春雨聲。你們認為春雨是什麼顏色呢,讓學生展開想像暢所欲言,將學生引入情境,自然引出課題。

2、激發學生“我會讀”的願望

人教版語文實驗教科書要求在閱讀教學中把讀書的權力交給學生,充分信任學生能讀懂課文,讀好課文。因此,我注重引導學生自主讀書。我讓學生帶著問題自己讀書,然後輪讀第一遍課文,調動班上每一位學生的積極性,在回答問題中幫助學生樹立信心,相信“我會讀”,激勵學生“我會讀”,把閱讀的實踐機會還給學生,讓他們學會讀書。

3、用多種方法識字

識字是低年級教學的重點,在識字教學中,我利用各種方法調動學生識字的興趣,比如,從這些生字寶寶中你發現了什麼?讓學生自由說。例:“淋、灑、滴、油”都有三點水,“線、論、顏、淋、灑、滴、油、歡”都是左右結構的字等等。

不足之處:

由於過於重視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學生始終在讀中思考,延誤了教學時間,使後面的指導書寫沒有完成,今後在課堂教學中,還要有全域性思想,既要注重課堂中學生的需要,也要心中有數,善於抓住教學重點,突破難點。

國小一年級的語文教學反思6

作為一年級的國小生來說,如何能讓他們在40分鐘的課堂上認真地聽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我教學工作開始的重點。從坐直到站立,從寫字到讀書拿書,從保持正確的讀寫姿勢到愛惜學習用品,都需要老師不厭其煩地說,通過一學期來的培養,我班學生基本都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教學方面,首先漢語拼音知識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基礎,在開學前一個半月教學拼音的時間裡,我針對學生因材施教,並經常引導學生對已學拼音知識活學活用,通過學兒歌、“摘蘋果”遊戲等形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識字是閱讀和習作的基礎,也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所以特別注重引導學生主動識字,一年級上學期是意義識字的關鍵期,不僅要求對課文內容熟悉,同時加強了課外閱讀。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反覆多次和漢字見面,並通過一段時間後又對多篇課文進行閱讀訓練,使學生逐漸認識漢字,然後以適當的方法強化刺激,達到識字的目的。寫字教學是一年級語文教學工作的難點。學生的字寫得好壞美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他的語文水平。

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學會讀帖、描紅,既從技能方面要求學生,又從習慣方面的要求學生。特別是習慣方面的要求,如怎樣握筆,寫字姿勢,這些往往容易忽略,而恰恰正是這影響了學生的寫字質量的提高。因此,在抓好學生寫好字的同時,我更注重學生有良好的寫字習慣。在讀書的訓練上我採用了當天閱讀最認真的小朋友就可以當隔天的小老師進行帶讀的辦法,或者是小組讀、合作讀、擂臺讀等多種形式的.手段來提高孩子們對課文進行多次閱讀的興趣。

課前我要求每天學生需預習課文,在學習課文的開始階段,教師不需要過早給學生加以引導提示,讓學生先行感知課文,那麼這第一次的感受能訓練學生的理解能力,就算有理解偏差、有錯誤,經過之後的共同討論、共同訂正、理解課文,都能夠解決。先學後教,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重視學生主動參與,有利於課文的感知和學習。課後要求不定時複習,鞏固原有知識,承上啟下幫助新知識的掌握。關注差異,並及時和家長進行溝通,幫助家長解決輔導上的難題,也同時認清自己教學上各個方面的不足。

經過大半個學期的學習孩子們願意讀了,課文中的、課外的故事也願意讀了,不僅增加了他們識字量,而且認識的詞語也越來越多。組詞訓練不再是單調的了,總聽到“我還有”“我還會別的”這樣的話,課堂生動多了,有更多學生願意展示自己。

要在評價中促進學生的成長,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想學愛學主動學了,那麼,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性才能充分發揮出來。

國小一年級的語文教學反思7

《比大小》一課主要是在初步理解分數意義的基礎上學習簡單分數(分母不大於10的同分母或同分子)的大小比較,教學反思:《比大小》。分數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還比較抽象,我充分地運用畫圖的方法,藉助面積模型讓學生經歷比較的探索過程,掌握比較的方法。

一、在操作中理解

教學中,我把大部分的時間都放在讓學生動手操作上。在比較1/4和3/4誰大誰小時,先讓學生進行猜測,而後請學生運用自己喜歡的畫圖方法來驗證自己的猜測。在驗證環節,有的用正方形,有的用長方形,有的用圓形等各種形狀來表示心中的'1/4和3/4,由於經歷了實際操作的過程,學生對於分數大小的實際意義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不斷的形成表象,因此對於這兩個分數大小的比較也就水到渠成了,教學反思《教學反思:《比大小》》。

二、在交流中學習

在學生得出比較結果之後,還注重讓學生進行交流。讓學生不僅動手而且動腦,將自己比較的過程用語言表達出來。在交流中,學生不僅理清了知識的結構,而且提出了不同的方法,通過交流、碰撞,啟用思維,思路開闊,互相啟發,互相激勵,共同完善。從而自己得出結論:可以藉助分數單位來比較,進而歸納總結同分母分數大小比較的方法。

三、在質疑中提升

當學生探究出同分母比較大小的方法後,有一學生冒出了一個問題:同分子的分數怎麼比較?這個問題問得正是時候,我正要引導學生探究這一問題。於是我直接把問題轉拋給學生,學生在經歷猜測之後,同樣用自己喜歡的畫圖的方法來解釋說明自己的比較方法。由於是學生自主想探索的問題,所以探索的積極性明顯地提高了,在相互補充,相互完善中,輕鬆的得到比較的方法。

上完這一課,讓我比較滿意的是孩子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提高了,問題意識逐漸的冒出來了。可不足的是這樣的學生還不多,還有一部分的孩子只停留在聽的層面,在總結髮現規律上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國小一年級的語文教學反思8

本文內容不難理解,關鍵是讓學生感受春雨給大地帶來的變化,學會想象,學會欣賞。春雨的色彩在讀完全文後,利用課後的問題,引導學生感悟 “春雨到底是什麼顏色的?”這個問題的答案本身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讓學生感受春天的美麗,春雨的美好。不能把這個問題的答案作為教學的目的或重點。在朗讀時,引導學生體會小鳥們的天真、活潑、可愛,體會春雨的輕柔、歡快,體會大自然的美麗、神奇。我除了製作課件引導學生邊看邊讀邊想像文中小動物的對話外,還激發和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觀察,展開想象的翅膀,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並通過觀察春雨的課件,來體會在春雨的滋潤下,大地變得生機勃勃。

我在組織學生識字時,針對學生年齡特點,將讀句、識字、解詞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語言環境中識字,看圖片識字。課堂實踐反映出:一年級學生這樣識字學習效果很好。

現在雖然是春天,但春天的特徵還不是很明顯,學生對春雨的觀察和了解也甚少。我想這節課如果能適機的`帶領學生到室外去親身觀察體驗一下春雨的特點,相信學生的學習興趣會更高,效果會更好。

分角色朗讀,給學生充分的準備時間,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如果允許學生創造性的發揮,效果可能會更好。

國小一年級的語文教學反思9

在備《所見》一課時,我在最後設計了“續編故事”這一環節。如何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展開想象的翅膀呢?在思考了一番後,我決定在上課伊始就創設一個講故事的氛圍,讓學生覺得學古詩是很有趣的事。首先,我說:“同學們,老師知道你們十分愛聽故事,所以今天這節課上,我們就來講故事、聽故事,大家喜歡嗎?”學生齊答:“喜歡!”

接著,我出示教學課件,請學生仔細觀察後編故事。我是這樣啟發的:“同學們,這是一幅畫,這幅畫畫了一個故事,你們能講講嗎?請仔細看這幅畫,把這幅畫所畫的故事講出來。這是大家的強項,相信大家一定能講好的,我就等著聽故事啦!”於是學生開始自己練習講。幾分鐘後,大部分學生舉起了手,我請了兩個人來講。這兩個人既把畫面上的情景全講了出來,而且還十分流利,這是我沒有料到的,也許是我的啟發起了作用。在表揚了一番後,學生想講的興致更濃了。緊接著,我引出了作者和詩題,我是這樣說的:“清代有一位詩人叫‘袁枚’,他來到鄉間,正好看到了這一幕,就用詩把它記錄了下來,題目叫《所見》。”我就介紹了詩人,開始學詩。由於有了前面的鋪墊,我就放手讓學生兩人小組自學,效果很好,學生對詩句理解得很到位。

最後,我讓學生續編故事:“這個有趣的故事我們通過看圖和讀詩已經弄明白了,可故事似乎還沒有講完,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呢?你能發揮合理的想象,編下去嗎?”學生開始輕輕地說,漸漸地聲音大起來了,我知道學生已經進入了情景。不一會兒,有學生躍躍欲試了。我等幾乎沒有聲音後請了五個學生講,有的說蟬被牛的叫聲驚跑了;有的說牧童很聰明,回家拿工具把蟬捉住了;有的.說牧童很性急,徒手去捉蟬,結果嚇跑了蟬;有的說蟬被牧童捉住後又放了。說得頭頭是道,條理清楚。我不禁感嘆:學生的想象力需要教師去激發、培養。我還追問學生:“那你希望看到什麼結果呢?為什麼?”大部分學生都說蟬逃走了,因為他們不想看到蟬被人捉住後的可憐樣,希望人和動物和諧相處。多麼好的理由啊!我想:這教書又育人的目的應該達到了。

國小一年級的語文教學反思10

成功之處:

本課以“情境性”為特點,結合遊戲的方式,不僅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也充分利用孩子們熟悉的童話背景,看插圖,聽兒歌,嘗試讀等參與式的學習方式結合“小老師”的教學主線,幫助其讀好單韻母。不僅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也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彌補上節課的不足之處。同時,力求把語文新課程標準的`理念融入實際教學實踐之中,促使拼音教學生活化、情境化,以遊戲和活動為主線,幫助其聯絡日常生活,充分調動其多種感官協同參與學習中。

不足之處:

對於學生髮音不準的音,我雖然進行多次範讀,但是之後是要求學生齊讀的,沒有指名學生讀、開火車讀等方式,檢查範圍和力度不足,使得部分學生正確讀音沒有得到鞏固。

同時,沒有在課堂上整體利用情境圖,而是僅僅讓學生回家將編的小故事講給家長聽。課堂上只是引導學生進行分部觀察,如果能讓學生當場編故事分享學習內容,將會使課堂更加富有情趣性,也更能拓寬其他學生的思路並鍛鍊孩子們的口語表達能力。

國小一年級的語文教學反思11

《荷葉圓圓》

這是一篇語句優美、輕快活潑的散文詩。在教學時我通過讓學生欣賞美麗的畫面,美讀清新的文字,想象動人的場景,背誦優美的句子,讓孩子們充分感受到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魚兒快樂的心情,感受夏天給我們帶來的.情趣。孩子們在美的情景中美美地學,美美地讀,在檢查中發現每一個孩子的朗讀都是那麼聲情並茂,是孩子們已經入情入境了吧!

教學生字時,通過多種方法識字,有分散識字與集中識字,有演一演,有說一說等等。一堂課下來,孩子們就不知不覺地記住了這些生字。

國小一年級的語文教學反思12

《天上的小白羊》是一首充滿童真童趣的小兒歌,讀著它,我彷彿回到了童年……課上學生熟讀課文之後,我對學生說:“假如你就是那個躺在草地上看白雲的孩子,你會怎樣對白雲說話?”話音剛落,同學們就迫不及待讀起來了兒歌。

你看那一隻只小手召喚著天上的“小白羊”好像在呼喚自己熟識的玩伴,害怕“小夥伴”在天上著了涼。“地上草兒肥,地上水兒美,地上才是你們的家鄉”又像在誇耀自己的家而引來玩伴,學生稚嫩的童音賦予了這首兒歌更加動人的靈性。看著那一張張天真浪漫的笑臉,我不禁感動了,“同學們,我們一起看看天上的雲好嗎?”孩子們一下子就歡呼雀躍起來,我們一起跑到操場,一個孩子立刻對我說:“老師,你看那朵白雲多像一匹奔跑的駿馬!”一個又指著天空說:“那朵可真相大獅子”孩子們嘰嘰喳喳的`說了起來。“那是一棵樹,那是一條龍,那更像一個人……”還有的同學說:“那片雲多像八仙過海呀!”看著他們向著太陽仰起的臉龐,充滿了無限的希望......

我不禁感慨:孩子們太可愛了,在他們的眼裡,世界萬物都是充滿靈性的,他們的精神世界是豐富的,他們的生活是多彩的,他們的心中有我們大人無法感受的快樂。

國小一年級的語文教學反思13

這是國小語文第一冊課文《小小的船》,這是一首優美的兒童詩,作者以豐富的想象描繪晴天美麗的景象,文中寫了一個孩子把新月看作是小船,想到自己坐到了月亮上,在藍天中航行,表現了孩子喜悅的心情。在教學中抓住本班學生學習的特點,從字,詞,句入手,反覆朗讀課文,重點培養了學生讀中入情,理解文意,通過多媒體課件呈現,看到彎月的美而陶醉。上這課時,我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注重激發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先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本節課我從猜謎語入手,來調動學生的興趣。我在出示課題的同時,從關鍵字“船”入手,教學生感悟在“船”的前面加上“小小的”是什麼感覺,讓學生學會輕輕地讀課題,把它讀的小小的,美美的,輕輕的,引發其深入理解課文的熱望,使其覺得親切自然,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注重識字教學

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說,識字教學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在鞏固生字和指導書寫環節,我把學生看作識字的主體,把識字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努力調動學生的感知和積極性,引導學生:“你是怎樣記住這個字的.?”以啟用學生的思維。實踐證明,在掌握一定的識字技巧後,學生潛在的創造能量會得到很好的發揮,想出許多好的識字方法,如加一加,猜一猜等。而在指導書寫環節,我注重學生觀察能力和良好書寫習慣的培養,讓他們從小養成認真寫字,正確寫字的好習慣。

三、注重朗讀訓練

課文的朗讀作為語文教學的永恆主題,應貫穿在教學的全過程。在本課教學中,我遵循新課標提出的以“朗讀為主”,從讀正確,到讀通順,再到美讀,最後熟讀成誦,步步升入,昇華情感,享受朗讀的快樂。

四、充分發揮想象

遙遠的星空總會給人無數美好的遐想,特別在充滿童真的兒童心目中,那就是一首美麗的詩。在本文的教學中,啟發他們想象“彎彎的月兒像小船,那麼藍藍的天空像什麼?閃閃的星星呢?”此時,學生一個個的創新思維,便像旭日東昇、霞光萬道,發散在各自的想象世界之中,進一步激發他們對美麗夜空的嚮往,和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這節課也有不足之處:

1、課堂上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忽視了學生語言的完整性,沒有強調學生說完整的話。

2、激勵性的語言過於單調,雖說課堂氣氛非常活躍,但老師表現不夠幽默。

國小一年級的語文教學反思14

一、關注學生的問題意識

今天的語文課上的是《稱象》。課前我已經佈置學生預習,自己反覆鑽研教材,瞭解教學要求,並認真設計教案,思索如何通過“放手”,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地來完成這一課的學習。

上課一開始,我就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啟發:“孩子們,你們都見過大象嗎?大象的模樣是什麼樣的?”同學們樂開了花,紛紛舉手,有的說在動物園看過,大象的鼻子噴的水可高了,有的說,從電視《動物世界》看過,大象還可以替它的主人復仇。孟柳站起來說:“原來我讀過《盲人摸象》的故事,裡面是這樣描寫大象的,‘大象的身子像一堵牆,大象的腿像四根柱子,大象的耳朵像兩把扇子,大象的尾巴像一根粗繩子。’”我乘機匯入:“你說得很好。大象這麼大,到底有多重呢?古時候有個叫曹衝的人就想了一個辦法稱出了大象的重量,那時他才七歲,想知道他用什麼辦法嗎?”他們大聲說:“想。”

正當我提筆板書課題時,班長李安然把小手舉得高高的。她平時問題就挺多的,我叫她站了起來,她迫不及待地說:“老師,我認為曹衝的辦法不好。我有比他更好的方法稱出大象的重量。”我先是一愣,心想:這個問題在學完課文之後,我會提出來讓大家討論的.,這時候說,不就完全打亂了我的教學安排嗎?但隨即又想:還是讓他說出來吧,要不然他這一節課都不安穩。於是,我接著說:“很好,你能把你的方法介紹介紹嗎?”她舒了一口氣說:“你看他稱石頭多麻煩呀,要是把稱石頭換成稱人的話,那指揮不就方便多了嗎?”楊程浩話音未落,幾個活躍分子也跟著嘰嘰喳喳地議論起來。有的說稱石頭也可以,不過要用起重機吊石頭;有的說把稱石頭換成稱豬、羊等動物;還有的說用稱車子的秤來稱大象。我在一旁微笑著,等待這些孩子暢所欲言。

二、尊重學生個性化的理解

當同學們說完了他們的想法後,我問:“當時,大官員們想出了哪幾種稱象的方法?能通過讀書談談自己的看法嗎?”大家根據我的問題開始了讀書。到交流意見的時候,一隻只舉起的小手像冒尖的春筍,我真不知道點誰說好。劉雪峰著急了,自己站了起來:“老師,第一個官員的方法不好,造一杆大秤,除了提不動以外,最重要的是造桿秤就要砍樹,砍樹是破壞環境的表現,沒有了大樹,發洪水的時候怎麼辦呢?”我笑著說:“有道理,不過,合理地採伐木材還是可以的。”馬上有人反駁:“這不合理。又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就是為了稱一頭大象,就要砍掉一棵樹,不行。”哎!看來平時我跟他們講了太多綠化的重要性,他們真正跟花草樹木建立了感情。劉梓涵接著說:“老師,第二個官員的方法更不好。因為別人送曹操一頭大象,他本來就很高興,帶著官員們和兒子一起來觀看,他怎麼捨得宰殺大象呢?再說,大象也是人類的好朋友,是不能隨便殺害的。”不知誰大聲總結了一句:“怎麼古代的官員這麼不注意環保,環保意識也太差了。”“環保意識”這個詞還是學生在學習課文時接觸的,沒想到他們記憶這麼深刻。聽了孩子們的意見,我在內心暗暗地感嘆,現在的孩子真是大不一樣了。我微笑著點頭,並投以讚許的目光。就這樣,我搭建了一個展示的平臺,把課堂時間“放手”給了孩子們。

三、讓學生自己動手動口

第二節課開始,很多孩子都詫異了,因為我給每個小組發了一個裝了水的水槽和一個方便盒,要求學生自備了一個玩具和許多小石子。我說:“老師有幾點建議。首先,在小組內讀課文,畫出曹衝稱象方法的句子,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多讀幾遍;然後,用桌上的工具模擬曹衝稱象;第三點,小組合作分工,邊演示邊敘述。”說完,同學們就開始嘰哩呱啦地讀課文,畫的畫,讀的讀,教室裡挺熱鬧的。然後,他們就開始操作了。我邊巡視邊指導,觀看每個小組的演示,傾聽他們的敘述。還真不錯,能把書上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連最膽小的唐詩,在小組活動中也敢動手動口了。孩子們興趣盎然。全班交流的時候,各個小組都派出了精兵強將上場,毫不示弱。有的失敗了,主動要求重來一次,有的兩人合作,一人演示一人敘述。臺下的學生歡聲一片,掌聲不斷。課堂活動在活躍而有序的環境下順利地進行。整節課沒有了傳統教學中過多的講解,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他們有興趣去合作完成自己所感興趣的問題。

四、培養學生探究的意識

課後,我佈置了幾項作業,學生可以有選擇地完成:(1)能否把你所知道的稱象的方法講給別人聽;(2)能否跳出課本,通過查閱課外書、諮詢大人、上網找到另一種稱象的好方法。(3)創造性地複述課文。

第二天早上,我一進教室,就被孩子們圍得水洩不通,紛紛向我展示自己的成果。我仔細查閱每個學生的方法,我以為不會有什麼突破性的答案。結果令我欣喜的是,孩子們想法可多了。有人寫道:把大象趕到盛滿水的一個池子裡,池子裡的水會溢位來,再通過阿基米德定理就能算出大象的重量,這是國中的物理知識。我說:“你懂嗎?”“我媽媽給我講了,我現在懂了,我以後要學好水的浮力的知識。”我高興地說:“很好,你很有志向。”有人寫著:用巨型機器人可以稱出大象的重量。我問:“現在有這種機器人嗎?”這孩子靦腆地笑著說:“將來我來發明。”多麼自信呀!我真為他們高興。講故事的時候,楊程浩、張澤海等同學繪聲繪色地表演,贏得了同學們陣陣掌聲。學生靈感的火花,有時是老師難以預料的。拓展性的課外作業,既緊扣教學要求,又激發了學生課外探究知識的興趣,提高了語文學習能力。

《稱象》這一課,《教參》建議兩課時,我卻花了四課時。在課的開始,如果我們阻止學生的發言,按著傳統的方法,牽著學生的手走,也許兩個課時就可以完成。然而我沒有那樣做,我“放手”了。學習中,我讓學生暢所欲言,自己動手動口,完成一系列的學習活動。雖然花的時間長,但尊重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培養了學生最初的探究意識,真正體現了課改發展學生個性的精神。所以我認為:我們不能“牽手”,必須“放手”。如果還是牽著學生的手,那又回到了老師灌輸,學生被動接受的課堂,又何談什麼課改呢?

萬事開頭難。在開始“放手”的時候,學生也曾感到茫然,課堂一片混亂,但經過教師慢慢地牽引、培養,後來,學生在遇到問題時知道去查資料、去討論,去找同伴幫忙。一個良好習慣的養成,必然要經歷一個過程,必須花時間去訓練,沒有花時間的探索,就沒有探索意識的培養。我想這也是語文教學實現三維目標的必然要求,對學生學習方法與過程的指導不容忽視。

國小一年級的語文教學反思15

本課要求識記14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考慮到識字量大,而且是學生剛接觸識字學習,本課教學我努力做到以下幾點,並取得較理想的效果。

一、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上課時,以激勵性評價為主,鼓勵學生多識字。喜歡得到別人的讚賞,渴望得到老師的表揚是每一位國小生的心理需求。因此,在課堂上,我十分關注每一位學生,善於捕捉每一位學生的點滴賞光點,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使學生願意識字,體會到識字的樂趣。鼓勵學生當“小老師”。國小生有著非常強的表現慾望,讓學生當“小老師”,學生可以充分表現自己。我讓學生同桌合作,輪流當小老師,這樣既複習鞏固了拼音教學,減輕了教師的負擔,又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生字的興趣。

二、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由於學生接受能力不是很強,再加上對於拼音掌握得不是特別理想,因此實際課堂操作與預設相差甚遠。本以為,40分鐘可以完成認識8個詞語,識記“沙發”等8個生字,以及書寫“上、土”兩個字,但在去掉圖片與拼音,讓學生識字時,才發現大多數學生還是不認識字。於是,我隨即放棄了原先的預設方案,教案是死的,課堂是活的。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紮紮實實地進行識字教學。40分鐘很快過去了,我的教學任務無法完成,課自然不完美。儘管如此,可在課餘時間,檢查學生所學情況,發現大多數學生,對這節課所學的`知識掌握很好。我想這一切都緣於我對學生的尊重,緣於我把學生放在第一位的理念。

三、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

有人說過這樣的話:“播種行為,收穫習慣;播種習慣,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收穫命運。”好的習慣都是從小開始養成的。一年級的學生還沒有形成一定的學習習慣,因而需要老師多個心眼,時刻關注、提醒。課堂上,我十分關注學生認真傾聽別人發言,愛動腦,積極發言等習慣的培養。如,我提醒“會聽的孩子是最聰明的,因為認真聽別人發言,可以從別人那裡學到很多知識。”用激勵性的語言提醒學生課堂上應該怎麼做,不應該怎麼做。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