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

經過半學期的教學,通過學習“大數的認識”,“角的度量”,“三位數乘兩位數”,三個單元的教學,感到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是完成教學任務所不可缺少的教學手段,是促成學生知識形成的一劑“良藥”。現就這半期來教學工作作個小結。

一、教學上

比如在教學“乘法”時,我遵循了以下教學原則:1、複習溝通,建立聯絡。在教學新知識前,先複習一節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筆算和驗算試題,目的在於為遷移做好準備,加強了新舊知識之間的溝通。2、突出了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絡。在學習例題之前,我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景,讓學生根據情景提出數學問題,並列出算式,引出例題。3、通過觀察、探討、交流,掌握新知。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及合作交流的意識。4、鞏固知識、深化練習。這樣的設計目的是讓學生分層次掌握所學的知識,先進行基本練習,使學生掌握兩、三位數乘兩位數的'運算方法,再通過變式練習進一步鞏固深化,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及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學習“角的度量”時,首先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掌握理解,從實際操作中,一方面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另一方面讓學生感悟到有些測量不能得到結果,從中體會到圖形的產生是生產、生活中測量和計算的需要。那麼,學好“角的度量”的有關知識,就能更好地為生產、生活實際服務,從而增強學習的目的性和自覺性,培養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進度上

鑑於教學中學生學習接受情況,不得不在具體教學中做了很大的教學進度調整,本來能在九周左右就能學完的內容。不得不重新調整教學進度延長至十一週。

三、提高策略

這是對這次期中反思的情況總結。在下半學期裡,我將吸取經驗教訓,根據這次反思情況,制定各種有效措施,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主,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及時跟蹤追進,瞭解其學習情況,因材施教。

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2

今天我教學了素數和合數,我是這樣匯入的:誰知道非零自然數如果以是不是2的倍數為標準進行分類,可以分為哪兩類?這節課我們將繼續對非零的自然數進行研究,不過這次的分類標準是根據一個數因數個數的多少來分類,那分成幾類呢?每一類叫什麼名字呢?這樣匯入學生能明確學習目標,並使學生對於探求末知的心理產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也初步感知相同的事物按照不同的分類標準,得到的結果也不相同。接下去的學習中我讓學生寫出1到9各數的所有因數,讓學生按因數個多少進行分類,通過討論,學生很快發現,分成三類,我初步引出質數和合數的意義,猜測:那1是素數還是合數呢?交流後,大家通過判斷因數個數的多少,得出了結論:“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同學們在操作、觀察、猜測、交流活動中,逐步加深了對素數、合數意義的認識,也從一個特定的層面上認識了自然數,使學生感到數學的奇妙。學生在理解了素數和合數的.意義之後,我利用學號這個資源,讓學生正確判斷每個同學的學號是素數還是合數。目的在於讓學生既感受學習數學的意義所在,又感覺到學號這個數,會包含著許多的數學知識。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使全班同學都參與到“活動”中來,課堂氣氛熱烈,學生學得輕鬆、學得牢固,從而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3

《正負數(一)》是學生在四年級已經初步認識了正負數,知道了正負數表示相反意義的量,會讀寫正負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作為國小六年級的學生,有了一定的學習經驗與生活經驗,因此在本課教學中主要是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進一步體會、理解負數的意義,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並在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當中去感受正負數互相抵銷的思想。

在教學實踐中感覺有以下兩個成功之處。

1、聯絡實際學數學

創設剛結束的亞運會中國與韓國女排決賽的鮮活情境,負一局記-1分,勝一局,記1分,中國隊先負兩局該怎麼記分,得分是多少?如果要贏得比賽,至少還需勝多少局?由於比賽的結果扣人心絃,反敗為勝。有觀看比賽的同學那種興奮勁還意猶未盡,因此不僅激發了學生的愛國情感,還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課伊始學生的積極性就非常高,參與氣氛濃厚。接著充分利用班級開展的小組競賽活動,讓學生實際來統計各小組的得分情況,讓學生在解決實際生活問題中發現+1和-1,+2和-2等可以互相抵消,方便快捷的算出最後的結果。

2、突顯學生主體

教學中儘可能做到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教學的各個環節都儘量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發現。如在“試一試”求五袋味精總質量時,我分三個步驟讓學生逐步感受正負數的含義及用抵銷思想解決問題的優越性。首先估算五袋味精的總重量,使學生體驗到估算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及培養了學生的`估算能力。然後讓學生通過看錶中記錄的資料,思考“實際總重量應該比估算的結果多還是少?”,這個問題就使學生自然地感受到“抵銷的數學思想”在生活的運用。最後問“實際重量是多少克?”就促使學生去思考如何去運用抵銷的思想來幫助計算。經過這樣有層次的體驗與思考,學生深刻地感受到正負數的含義與估算與抵銷思想在現實生活中的用處與好處,而且還在思考過程中,提出了很多種運用抵銷思想來解決問題的方法,閃出了智慧的火花。又如在“太空遊戲”中,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讀懂時間表並讓同學在小組內交流自己所獲取的資訊,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發現負數表示發射前,正數表示發射後,0是正負數的分界點。進而懂得進行相隔時間的計算。

縱觀整節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高,效果還不錯。但由於本課學習的一個重點是正負可以互相抵消,因此在解決溫差問題時,一些中下生也使用這種方法,如-5~5℃溫差錯算為0℃。由於時間關係,沒能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去討論,這是本節課最大的遺憾。我想如果在解決“太空遊戲”的第三個問題:太空人兩餐之間相隔多長時間?之後,立刻引入溫差的練習題的話,學生定能很快的把學到的新知識遷移到練習上去,就能更好的解決問題了。因此,合理安排練習的順序及使練習更有針對性,是我今後教學要改進的問題。

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4

通過數學教學使我深深體會到,以往的數學教學是把傳承知識作為主要目的,這種理念已遠遠不能適應當今社會的發展,尤其是知識更新週期日益縮短的現代社會,學生強烈的求知慾、主動探索的精神、終身學習的願望要比其獲得有限的知識更有價值。為了適應新世紀的發展,真正進行素質教育,切實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我們必須讓教學活起來。教法要活,學法更要活。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我們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模式。

新課程標準的出現,正是配合當前落實素質教育的關鍵環節,是素質教育的進一步深化和飛躍。新課程標準旨在建立一種促進學生髮展、反映未來社會需要、體現素質教育精神的數學課程體系。要使該教材真正實施到位,必須建立一種符合學生自主發展、融入社會生活、面向學生生活實踐、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精神的教學方法,而這樣的教學方法的實施應體現開放式教學。

一、把社會作為學生學習數學的大課堂

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絡,數學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教學中,應探索與構建生活數學的教學體系。引導學生把課堂所學的知識和方法,運用到生活實踐中;讓學生在社會生活中學習數學,讓學生在解訣問題中鞏固學到的數學知識;鼓勵學生把生活中碰到的實際問題帶進課堂,嘗試著用數學方法來解決。這既是數學學習的價值體現,又有利於培養學生初步的創新能力。如第二冊“元、角、分”的教學,結合教材中的實踐活動,我創設了“小小百貨商店”的情景:把學生的文具、日常生活用品、水果、小玩具等標上價錢。學生四人一組進行買賣商品的模擬活動,讓其中的一人當售貨員,其他的同學當顧客,“顧客”要把選中的商品的價錢準備好再交給“售貨員”,若給的錢數不對,其他同學要指出,角色要互換。然後,我拿著一支標價 9 元 7 角 4 分,讓學生進一步思考:你若想賣這支筆打算怎樣付錢?有幾種不同的付錢方法?同學們情緒高漲,紛紛說出自己的想法。這樣不僅有助於學生學習元、角、分的知識,而且還培養了學生實際運用知識的能力。

二、給學生創設自由開放的課堂空間,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1、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主關係,使學主放膽交流,敢於創新

新課程標準認為:數學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是課堂氣氛的調節者,在課堂教學中,為了營造學生自主發展的課堂氛圍,教師應以平等的態度去熱愛、信任、尊重每位學生,滿足學生的發表慾、表現欲,鼓勵學生大膽創新。

教學中,只有在民主、愉悅的課堂氣氛中,學生的學習才會熱情高漲,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才會更高。可見,創設民主和諧的心理環境和自主參與的教學情境,是學生主動創新的前提。在課堂上應給學生提供大量觀察、實驗、活動的機會,使教學更容易體現“提出問題——相互交流——彙報總結——鞏固、實踐”的開放式課堂教學模式。如,教學“ 8 加幾”時,教師可先讓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用學習 9 加幾的方法來學習 8 加幾,讓學主觀察課件、擺小棒、討論,歸納出 8 加幾的計算方法,最後通過練習、遊戲鞏固本節的內容。

2、創設民主開放的課堂,關注每一位學主的發展

新標準的理念是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因此教師應根據這一理念,精心設計教案、內容及練習,確實落實充分地尊重、關心每一位學生,使他們在課堂上都能生動活潑、健康發展。教材通過發現、探究及認知活動,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學生在民主開放的課堂中改被動學習為自主學習,改要我學習為我要學習,主動去發現數學問題,積極學習數學知識,探求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並在親身實踐中體驗數學。自由開放的課堂空間使學生保持愉快而興奮的心境,自主明確學習目標,大膽設想,積極地通過書本認證或相互認證自己的見解,尋求達到學習目標的方法,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

3、組織有趣操作,注重培養學主的語言表述和組織概括能力

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的操作與思維聯絡起來,使新知識在操作中產生,創新意識在操作中萌發。通過動手,學生們發現自己也是一個創造者。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經常借用直觀演示、操作、組織遊戲。故事匯入等形式,營造富有情趣的教學氛圍,儘量給學生動手、動腦、動口以及合作的機會。顯而易見,這樣的教學活動,“不用揚鞭自奮蹄”,讓學生成為問題的探索者和解決者,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在探索知識過程中,學生同桌合作學習或小組合作學習。在合作學習中學生自由地發表自己的見解,聽取別人的見解,合理地補充、調整自己的觀點,達到較完美的認知狀態。如,教學“認識圖形”時,小組合作學習,不同的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得出長方體、正方體角的特徵、邊的特徵,通過相互交流、補充,就能較完整地歸納出長方形、正方體的特點。然後我讓學生動手拼一拼、拿一拿、摸一摸、猜一猜,進行多次的練習,整堂課氣氛十分活躍,通過遊戲,在輕鬆、愉快、和諧的環境中,學生們學得很開心,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不但學得快,而且記得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教學中教師不僅注重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訓練,同時還關注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組織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這樣才能真正體現素質教育的現代教育觀。如教材中 9 加幾的這一節,例 1 式子旁的文字是用文字語言來描述運算方法,通過教師的教讀,學生齊讀,抽讀,同桌互讀,引導學生進行語言的表述,然後在例 2 讓學生自己擺學具,在小組內互說運算方法,進而在例 3 和例 4 用填空的.方式,讓學生對運算方法用語言有條理地表述。從這些小細節裡面,我深深明白了教材編寫者們的編寫理念,是要逐步培養學生的語言組織和歸納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意會與言傳的必要性,通過對知識的文字語言描述,同學們看法、思維互動推進,完善了自我認識。

4、建立多種評價方式,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學習中獲取成功的體驗

開放式的教學允許學生保留自己的不同觀點,對同一個問題,學生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每一個學生的觀點都是受尊重的。如,教學“認識圖形”時,在鞏固新知識的過程中,教師讓學生用不同形狀的學具擺出一個自己喜歡的圖形,兒童可以根據自己的不同情趣拼出不同的圖案,而每個學生所拼的圖案都是被認可的。

開放式的課堂不再以教師為唯一的評價主體,學生也成為了評價的主體,學生在評價別人的成功和被別人評價為成功的過程中滿足了好奇心,獲得了探求新知識的激勵。教師應發揮表揚的激勵功能,使學生樂於創新。在課堂中應巧妙運用激勵性言語,撩撥學生創新的慾望。如當某位同學提出創造性的解法時,就以他的姓氏命名為“ X 氏解法”,號召全班同學向他鼓掌,對他說“ XXX ,你真棒!”;當某位學生的創造性解法不夠成熟完善時,教師下課後和他一起探討;當學生的創造性解法明顯不對時,教師首先肯定他的創新意識,然後幫他分析錯誤的原因。我常用一些彩色的紙,剪成蘋果狀,一個蘋果上寫一個算式,然後請孩子們來,“摘蘋果”,如果孩子答對了,全班小朋友就對他說“對對對,這個蘋果屬於你。”如果答錯了,就對他說“錯錯錯,請你繼續再努力。”通過這些激勵性的語言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情緒體驗,保護其創新的熱情。

總之,現代課堂教學不僅僅是讓學生取得一個裝知識的袋囊,而是從多方位、多角度促進學生全方面的發展。如何在教學中更好地應用開放式教學,如何為開放式教學提供更完整的理論體系,如何處理好開放式教學中“放”與“收”的關係,這些都是開放式教學在實施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然而教師在鑽研新教材,把握教學內容的前提下,適當地應用開放式教學,對於學生的自主發展、創新思維的培養、實踐能力的提高都將有較大的幫助,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有效途徑。

通過數學教學使我深深體會到,以往的數學教學是把傳承知識作為主要目的,這種理念已遠遠不能適應當今社會的發展,尤其是知識更新週期日益縮短的現代社會,學生強烈的求知慾、主動探索的精神、終身學習的願望要比其獲得有限的知識更有價值。為了適應新世紀的發展,真正進行素質教育,切實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我們必須讓教學活起來。教法要活,學法更要活。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我們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模式。

新課程標準的出現,正是配合當前落實素質教育的關鍵環節,是素質教育的進一步深化和飛躍。新課程標準旨在建立一種促進學生髮展、反映未來社會需要、體現素質教育精神的數學課程體系。要使該教材真正實施到位,必須建立一種符合學生自主發展、融入社會生活、面向學生生活實踐、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精神的教學方法,而這樣的教學方法的實施應體現開放式教學。

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5

本節教學通過學生閱讀主題情景圖和學生初步感知相交垂直,通過讓學生用小棒將自己看到的相交垂直的畫面擺出來,學生初步抽象出相交垂直,又通過身邊的教室裡的黑板門窗牆面,書本等相交垂直的實物,將初步抽象出的表象與身邊的實物聯絡起來,一方面培養學生從身邊和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感受數學學習的價值,另一方面,加深了學生對相交與垂直的理解,接著我讓學生相交與垂直的聯絡與區別,在引導學生相交與垂直區別時,第一讓學生用兩個手指 ,先演示相交,再漫漫轉化為垂直,並提出轉化到什麼位置你認為是垂直,為什麼?感知垂直與相交的內在聯絡,第二讓學生觀察自己身邊的垂直現象,指出是那兩條直線互相垂直,量一量相交成的四個角中的'任意一個角的度數,看和你們想的一樣嗎?這樣加深了學生對垂直意義以及對相交與垂直的關係的理解。接著我讓學生自己試著畫出兩條直線垂直,學生方法多多,有的用三角板,有的用直尺,用課本、本子等,然後我出示了過直線外一點畫已知直線的垂線,學生嘗試不能用剛才的工具或方法,師指出剛才某些畫法的侷限性,嘗試用其他方法畫,學生很快又進入了探究,走出座位互相學習或閱讀課本學習課本方法,很快全部學生又一次帶著疑問深入閱讀課本 ,通過互學和自學,有的學生用直尺,有的學生用三角板,也有的學生用課本的一角,雖然方法多樣化,但是具體操作步驟以及一些細節學生不注意,這時我及時給以點撥。本節課學生思維活躍,積極性高,成效顯著。

但是,本節也有許多失誤,由於探究時間長沒能按時完成任務,所以鞏固練習少,更不用說課內完成任務了,另外在一些細節上失誤很多,例如:板題,過渡句,小結等,總之,漏洞百出。

再今後的教學中,首先要注意調控時間,力爭做到課內完成作業,儘量注意細節的完美。

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6

四年級下冊數學第五單元的內容是《三角形》。學生通過第一學段以及四年級上冊對空間與圖形內容的學習,對三角形已經有了直觀的認識,能夠從平面圖形中分辨出三角形。近日教學了四年級三角形一節的知識,認為有很多知識點位可以進行探究教學,如:三角形三條邊的關係,三角形的分類,三角形三內角的和等。但教師在組織學生探究前應充分做好準備,準備好師生所需的探究材料和演示材料,對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會影響探究結果的不當的。甚至錯誤的探究或操作方法要能做出充分的預料,並在探究前予以排除,這樣才更有利於培養學生嚴謹的探究態度和掌握科學的探究方法。

一、巧設數學活動,激勵學生積極參與

為了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加學習,巧妙地設計豐富的、適合學生認識規律的教學活動,烘托良好的學習氣氛是十分重要的。在這節課設計中,我為學生的探索,設計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課的開始,我就設計了讓學生用小棒圍三角形,使學生直觀地感受到三角形是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在特性的教學中,讓學生動手拉三角形和四邊形,有“手感”的比較初步獲得三角形具有穩定性的認識。

二、重視質疑問難,培養質疑能力

學生在課堂上能大膽質疑,是他們積極思維的結果,也是主動參與學習的表現。所以在每一個環節的教學中,我都非常注重讓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如:在出示課題後,我就讓學生圍繞課題質疑,學生的思維一下子被打開了,個個踴躍發言:三角形的意義是什麼?三角形可以分為幾類?三角形有什麼作用?三角形有什麼特點?三角形的特性是什麼等問題。這樣,不但提高了學生的質疑能力,而且也使他們明確了這節課的學習方向。由於這些問題是由學生提出,學生在解決這些問題時,個個興趣盎然。課堂氣氛非常活躍,達到了以凝激思的`良好效果。

三、注重合作交流,培養合作意識

合作學習是新課程實現學習方式轉變的著眼點。這節課中,討論三角形的意義,拉四邊形和三角形學具體驗三角形的穩定性,怎樣使長方形物體更堅固,都是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完成。這樣極大調動了學生的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而且也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四、聯絡生活實際,培養應用意識。

引導學生應用學到的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是體驗成功的最好選擇。學生在動手中體驗到三角形具有穩定性時,讓學生們說說生活中什麼地方用了三角形的這一特性。

但是從課堂教學實況來看,培養學生髮散思維方面還做得不夠,尤其是計算三角形角的度數,還沒有掌握好,今後要加強。

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7

本學期的數學教學,我對新課程標準進行了系統的學習,並且依據教學評估細則的要求對本學期地教學工作進行了周密的計劃。根據新大綱的教學要求,我力求使教學結構符合兒童的年齡特徵,注意促進學生的學習遷移,培養創新意識,激發學生興趣,更注重在實踐活動中,使學四年級生體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教學的改革主要體現在課堂及課餘時間上,在課堂上我注重加強能力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而課餘時間則注重讓學生“學以致用”,讓學生將數學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了學生細節的教育,加強了雙基的訓練,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加強口算的學習。通過課前的3分鐘的口算練習,採用多種形式,讓學生通過他們自己喜愛的方式來練習,還不定期的舉行“速算手”比賽,激發他們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口算技能,對於筆算也是提高和幫助。本文由一起去編輯整

二、加強乘、除數的三位數的乘、除法筆算。學生在三年級時已經學習了乘、除數是二位數的乘、除法筆算,在原有知識及對法則理解的基礎上,我讓學生多加強鞏固練習,防止學生因粗心大意而計算出錯。但在實施過程中,發現學生的計算能力不好,特別是除法,甚至個別學生的乘法口訣還不會。因此,在教學之外,我讓學生天天練幾道計算題。計算題中還包括簡便計算,學生的漸變計算能力更是差,特別是乘法分配律。

三、應用題一直以來都是學生學習的一大難點,但對於這個班的情況,更是特別,絕大部分學生的應用題的理解能力都差。針對這一情況,我讓學生多練、多想、多問,從量到質,逐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學生再也不像以前那樣懼怕應用題了。

四、增加實踐活動,培養學生體會數學應用數學的意識。設計一些與學生生活聯絡比較緊密又蘊涵著數學問題的活動。使學生通過在活動中解決問題,感受、體驗、理解數學,又有利於培養學生從日常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

五、為了貫徹面向全體學生和因材施教相結合的原則,我還設計了一些帶有一定的難度的練習題,供學有餘力的學生選做,以便更好地發揮他們的特長,培養他們數學能力。

總體來說,四年級的數學教學能夠有條不紊地開展工作,各方面都取得了收穫。

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8

新課程強調:數學學習應該是一個思維活動,而不是程式操練的過程。學生總是帶著自己的數學現實參與課堂教學,不地利用原有的經驗背景對新的問題作出解釋,進行加工,從而實現對新數學知識、數學思想的意義建構。在“溫度的讀寫”這一環節中,首先考慮讓學生感知負數產生的必要性,以溫度為切入點,通過學生感知零上溫度、零下溫度的冷暖,使學生初步認識到正負數是表示在一個情境中成對出現的兩個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在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在溫度計上撥出零上和零下溫度,操作性強,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在此基礎上再通過一系列的操作、觀察、討論,讓學生在思維的碰撞中明確感悟到:在溫度中,0℃是區分零上溫度和零下溫度的分界點,比0℃高的'溫度用正數表示,比0℃低的溫度則用負數表示。最後教師結合學生的操作結果,引導學生進行正負數大小的比較。在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正負數大小的比較這一知識點上溫度計教具發揮了很大作用。

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9

當代兒童心理學的一個重要研究成果是:兒童是通過活動來學習的。俄國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智慧在他手尖上。”對於以形象思維為主的國小生來說,數學是枯燥的、嚴肅的。教師如果把數學知識轉化成有形有色的學具操作時,他們會倍感興趣,能使學生產生學習的內驅力,變“苦學”為“樂學”,從而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那麼,如何在國小數學實踐活動中使學生的雙手閃爍出創造性思維的光芒呢?

一、為學生的思維提供廣闊的馳騁空間。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通過創設民主、和諧、愉快的教學氛圍來陶冶學生的情感,啟用學生的創造潛能,使學生身心愉悅地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例如教學“圓柱的側面展開是什麼形狀”。我曾是這樣教學的: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罐頭盒,以小組為單位討論操作,把它側面上的商標紙展開,看看圓柱的側面展開是什麼形狀的。結果學生的展開圖各種各樣,有的是把商標紙沿著圓柱的一條高剪開的,展開後得到一個長方形。有的是沿著圓柱側面的一條斜線剪開的,得到一個平行四邊形。有的是沿著側面上的一條弧線剪開的,得到的是一個不規則圖形,有的是沿著圓柱的側面在地上滾動一週,就發現壓過的痕跡是一個長方形,說明圓柱的側面展開是長方形。教師對同學們的勞動成果一一地進行表揚(全體學生沉浸在喜悅之中),並把學生的展開圖一幅幅地用多媒體演示出來,並且引導學生從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中得到啟發,把其中的展開圖不是平行四邊形的通過再剪拼成一個長方形。象這樣讓學生在操作中發現了圓柱的展開圖是一個長方形,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鼓勵了學生充分展現自己的.想象和創新意識,為學生的思維提供了廣闊的馳騁空間。同時,學生的智力潛能得到了發展,動手操作能力得到了培養,探索精神、合作意識、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得到了發展。

二、鼓勵學生,充分展現自己的創新意識。

兒童的動作思維佔優勢,他們的智慧出在手指尖上。因此教師要鼓勵他們大膽地想像、猜測、推理、驗證,使他們充分展現自己的創新意識。例如,在學習平面幾何圖形的面積公式的推導中,我曾嘗試讓學生親自去操作。以三角形面積公式為例,學生根據新舊知識的聯絡,利用轉化的方法。從不同的角度推匯出三角形面積公式。有的同學用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邊形或長方形:

也有的同學用一個三角形進行割補,轉換成了不同的圖形。

同學們不斷地畫著、剪著、拼著……三角形的面積公式終於在他們的動手操作中產生了,即三角形的面積等於底乘以高除以2。在這個充滿探索的過程中表現了國小生的旺盛的創造思維能力。

三、相信學生,讓學生自己去創造。

現代教學認為:“要讓學生動手做科學,而不是用耳朵聽科學。”因此教師要十分關注學生的直接經驗,極力將數學教學設計成看得見,摸得著的物質化實踐活動,並且要充分相信學生,承認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放手讓他們自己去創造。例如:在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徵”時,我是這樣教學的:讓學生用三根小棒在數位表上擺出三位數,再計算判斷這些數能否被3整除。用3根、6根小棒擺出的數呢?學生經過擺數、計算、觀察、比較,發現一個數能否被3整除,與數字的位置、順序無關,而與小棒的根數有關。3根、6根小棒擺的數均能被3整除,而4根擺出的卻不行。學生們不斷地擺著、想著、算著……能被3整除數的特徵,終於在學生的動手操作中產生了。在這樣的教學中,我沒有過多地講解,只是做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的工作,促使學生“自主學習”。從這裡也可以看出,只要充分相信學生,學生肯定會發揮出自己聰明的才智。

總之,運用學具操作,符合國小生的心理特徵和認識規律。任何高明的教師都不能代替國小生的操作,學生的思維是在活動中發生的,並隨著學生活動的深入而得到發展。學生們只有親自參加活動,在操作活動中不斷地積累感性材料,才能促進學生觀察、試驗、猜測、驗證及推理概括的能力。因此,課堂上要給足學生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在和諧、寬鬆的環境下滿懷信心地參與數學教學實驗活動,使學生的雙手閃爍出創造性思維的光芒。

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0

《三角形的分類》是國小四年級下冊內容,是學生在對三角形有了初步認識之後進行的教學活動。我認為分類是一種數學思想,它是根據一定標準對事物進行有序的劃分和組合的過程,三角形的分類在於給學生一種數學模型,為學生今後更好地應用三角形,進一步認識和研究三角形奠定知識基礎。

所以,我把整節課的教學目標定位為:

1、能夠按三角形的內角不同對三角形進行分類,掌握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的特徵,正確識別一個三角形。

2、認識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掌握它們的特徵。

3、通過觀察、比較、小組交流和合作討論探索新知,培養組織協調能力和數學交流及表達能力。

4、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抽象、概括、判斷能力及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是會按角和邊的特徵給三角形分類。教學難點是區別掌握各種三角形的特徵。

在設計整個教學環節過程,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突破教學重難點:

一、通過質疑培養探索精神

(1)在觀察所給的三角形,提出疑問:我們應該怎樣給這些三角形分類比較好呢?

(2)在學生找到了很多的發現時,我們現在需要把這些發現進行分類,怎麼分比較好?為什麼要這樣分?

(3)當學生分好類時,老師再次質疑,師問:我們給這些分類起個名字,好嗎?激起學生的求知慾望!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全權交給學生。

通過一系列的“質疑”,讓在學生的探究活動中,我把學生看成是具有能動性的創造與學習主體,而不是被動接受知識的物件,尊重了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和人格。對於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所選擇的方法和途徑,教師要給予充分的肯定。不要認為學生的方案設計與教師所想象的不同就是不合理的、錯誤的,不要把學生在嘗試中的失敗看得一無是處而全盤否定。相反,如果要求學生完全照搬教師,一味地模仿教師,結果只能限制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達不到探究學習的目的。

二、引導學生有效參與,強化操作嘗試,注重學生的親身感悟,讓學生在操作和嘗試中,增強對知識的感悟,也是本節課的一個特點。

這堂課中緊緊抓住“給三角形分類”這樣一個有價值的數學活動,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進行觀察、猜測、驗證、推理、交流,探究分類的方法。學生分類的方法有許多,每個小組都有不同的分類標準。在這時並不急於評價,而是充分讓學生交流,學生在操作、體驗、感悟中建構了新的知識系統。如:按角的不同將三角形分類、命名為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按邊的不同,明確什麼叫等邊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不等邊三角形。這樣的設計,改變了以往知識的呈現方式,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重點突出。

三、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之一,但良好的合作必須建立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之上,沒有個人想法的合作,只是流於形式,耗能而低效。在這一節課中,充分注意到這一點,每次合作前都提醒學生先自己想一想,試一試,再在小組中交流各自的想法,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有機結合,最大限度地發揮了合作學習的優勢,不僅提高了學習效率,而且有助與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1

“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是人教版第八冊數學第四單元的內容,它是在學習了小數的意義、性質及大小比較後學習的。這個知識點的學習為以後學習單位改寫、小數乘除法計算打下堅實基礎,是學習小數相關知識必不可少的知識點。具體反思如下:

一、優點:

1、採用新的教學方法:

本節課能緊緊圍繞目標,採取有效策略和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學生的合作學習、交流彙報,實現“理解並掌握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律;較熟練地判斷隨著小數點位置的變化,小數的大小有什麼變化,利用這個規律進行簡單計算”的目標。

2、導課新穎

根據新課程標準提出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已成為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結合我班學生歸納概括能力較低的現狀,在學習新知時,我採用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我設計了“變變變”遊戲來引入課題,再設計了《西遊記》中的故事來提供學習新知的情境,學生樂於學習探究。

二、不足

1、教學目標的設計較空洞,操作性不強

如“通過總結規律的過程,培養觀察比較、概括的能力;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體驗到團結合作、互相幫助的樂趣”,這個目標大而空洞,不是這一節課的教學能實現的,而且在每一節課都滲透這個目標,可以不用具體設計。目標的設計不要空,要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

2、知識運用太突然,沒有充分作好鋪墊

學習完規律以後,直接過渡到運用規律進行計算,學生有點無所適從。應該引導學生逆向思考規律,從而理解“如果一個數擴大到它的10倍、100倍、1000倍------只要把這個數的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兩位、三位------,如果一個數縮小到它的1/10、1/100、1/1000------只要把這個數的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兩位、三位------”。然後再運用規律進行運算,學生運用規律就比較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