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坐井觀天》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坐井觀天》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坐井觀天》教學反思

《坐井觀天》教學反思1

 教學片斷:

《坐井觀天》是一篇寓言故事,教到課文結尾,教師們總要讓學生想象:青蛙跳出井口之後會怎麼樣?我上學期有一次校內教研課時,也是這樣教的。

學生紛紛發言,講了青蛙跳出井口之後,各種各樣的情形,大多講青蛙這才知道了天果真是無邊無際大得很,他於是和小鳥一起周遊世界。這時,我腦海時跳出一個問題,於是脫口而出。

師:同學們,你們講了這麼多青蛙跳出井口之後的美好結局,但你們想過沒有,青蛙是否願意跳出來呢?

生:當然願意。外面這麼好!

師:是嗎?這可不一定是青蛙的看法。有不同意見嗎?

生:可能不願意,因為青蛙這麼固執,不會聽從小鳥的話的。

師:很好,能從課文中青蛙的性格來分析。還有嗎?

生:我也認為青蛙不願意跳出。因為它在井裡住慣了,以為自己的家最好。

師:對呀,金窩銀窩不如自己家的狗窩。家是最好的。

生:井裡有一個優點,冬暖夏涼,很舒服。

師:很好,又找到一個理由。還有嗎?

生:青蛙它可能不敢跳出來。

師:為什麼?

生:因為它怕小鳥是騙它的。把它騙出來然後吃了它。

師:哦(真沒想到學生會從這個角度來思考)!你真會思考。是啊,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不可無啊。有道理。不錯。還有嗎?

生:青蛙住在井裡,它就是主人,它就是皇帝,它就是國王。可如果它一出來,就什麼也不是了。

師:不錯。

生:青蛙在井裡沒有敵人,可以無憂無慮地生活。如果到井外面,它就會遇到蛇等天敵,會整天提心吊膽,睡不好覺的。

師:真會想,真會說。

這時我又想到另一個問題,於是接著問:

師:同學們,我們剛才從課文中知道同一個天,小鳥說天無邊無際,青蛙卻說只有井口那麼大。那麼青蛙是否有錯?

生:錯了。

師:果真錯了嗎?青蛙是在說假話嗎?

生:(一楞)沒有。

師:是啊。青蛙其實也在說實話。它說天只有井口那麼大,是因為它看到的天

生:就只有井口那麼大。

師:對極了。那麼你們說青蛙為什麼說天只有井口那麼大?

生:因為它天天住在井裡,沒有去過外面。

生:因為井口限住了它的視線。

師:對。是青蛙住的環境侷限了它的眼界。正如我們,如果沒有走出過椒江,又怎麼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大。所以要想使自己知道外面精彩的世界,就應該

生:走出椒江

師:走出台州,走出浙江,走出中國。正如古人所說:讀萬卷書

生:行萬里路!

反思:

以上教學片斷,可以有幾點值得反思:

一是好的課堂永遠是必要預設和隨機生成的有機統一。上課不能沒有備課,一定的預設是我們教學的依據與計劃,它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如果沒有預設,那麼課堂教學勢必會變成隨波逐流,上到哪兒算哪兒。上課不能有太多的隨意性的。它必須有計劃有組織有預設。但上課又不能侷限於預設的方案,如果按部就班,絲毫不變,那麼上課又變成機械操作,僵硬死板,忽略了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學的靈活性。因此,在一定的時機裡,隨著學生的思維潮流,教師如果有靈感出現,而且是吻合教學,有助於培養學生的,那麼及時捕捉住,並付於實踐,及時轉變為教學行為。有時,隨機生成的教學行為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引發教學高潮。

二是一篇課文的學習主題可以是多元的。《坐井觀天》這篇課文的原意是諷刺青蛙的眼光狹小,固執已見。但本課教學中,由於有了後兩個問題的討論,就豐富了學習主題,提升了本課的教學價值。如第一個問題青蛙是否願意跳出來,它指向的是一個人的內心立場和主觀狀態。它引導學生來揣摩青蛙的內心世界,揣摩它是怎樣看待這個世界的。是否跳出來的討論,其實是一個價值選擇的過程。而第二個問題青蛙有沒有錯,其實是在對學生進行唯物主義認識論的潛移默化的啟蒙。它是一種辯證法的思想,從客觀的角度實事求是地分析一個角色的思想。正如我們討論秦始皇的是非功過一樣。

三是我們的學生其實是富有創造性的。從以上教學片斷,我們不難看出,只要教師給以適當的引導,一定的啟發,學生的思維就會激發起來,綻放出創造性的火花,讓人驚喜。從這裡,我們也可以想到另一個問題,即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有心理基礎的。那些不是我們外加給學生的,學生的內心其實都有自主、合作、探究的慾望和激情。而我們所做的,是引發他們的動機,提供一定的機會,培養一定的方法,再給以適當的鼓勵。正如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說:教學的藝術不在傳授,而在喚醒、激勵和鼓舞!

《坐井觀天》教學反思2

《坐井觀天》是一則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以淺顯,簡單的故事說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課文主要通過小鳥和青蛙的三次對話,來爭論天到底有多大的問題。以下是我的幾點反思:

1.在引導學生了解“無邊無際”時,我設計了動畫,讓學生直觀的感受到:什麼是無邊無際?通過讓學生欣賞(無邊無際)的沙漠、(無邊無際)的海洋、(無邊無際)的草原、(無邊無際)的天空,

2.主要抓“大話”,這個關鍵詞語。通過引導學生理解“大話”這個詞,來把握青蛙認為小鳥說大話時的心情。順帶指出說大話是指:說誇張,不切實際的話。

3.文中兩個笑。青蛙為什麼笑,小鳥為什麼笑?一個“笑”字溢位了青蛙的自高自大,聽不進小鳥的勸告,自以為是。

4.我讓學生做了個實驗:拿出練習本捲起來,然後通過圓孔看天花板或者四周,說說看到的有什麼不同。學生動手實驗,為每個孩子創造了參與的空間,弄清為什麼青蛙說“天不過井口那麼大”這一疑難問題。

5.角色體驗,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拓展延伸培養想象。

《坐井觀天》教學反思3

在我校本次教研活動中,我選擇的《坐井觀天》是新人教版實驗教材第三冊中的一篇課文。本文是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存在著大量的對話,很適合於讓學生朗讀。我們研討的主題是“培養孩子的讀書習慣”。根據教材特點、研討主題及學生實際在本堂課的設計、教學中,我努力體現學生的主體意識,以讀為本,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體會、感受。但是,在真正走進課堂上完課之後才發現實踐和理論的差距.在聽了教研室宋曉麗老師的指導和老師的評課後,更讓我有如勝讀十年書的感覺,為我今後的教學提出了新的奮鬥目標:

1.要注意老師的導與學生的自主有機結合

老師應注重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孩子,但同時得注意如何體現老師的“導”。在初讀課文的時候,我佈置孩子們自由讀書,思考“青蛙和小鳥在哪兒裡幹什麼,並勾畫重點詞句,學生一出口,就開始齊讀,沒有理解到自由讀書的意思,看著孩子讀得起勁我沒有忍心打斷他們,我也意識到,齊讀失去了思考的空間,只是想著之後再讓他們自由讀,勾畫,這樣看來,學生失去讀思結合的時間。所以,從學習的效果看,自主學習的效果不是很好。

2.讀書的行為習慣的培養。

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是整一節課的關鍵所在,如果這個前提沒有做好的話,就算教案准備得再好,課件做得再精美也沒有用,這也已經是我的老問題了,希望能快速改進。

特別是傾聽習慣:

在課堂上,每當我提出一個問題,總有很多同學積極舉手發言。當我點了一位學生起來發言時,結果卻不盡如人意甚至回答不出。此時環顧四周,沒有幾個學生在認真傾聽這位學生的發言。如果這時要點幾位學生站起來複述剛才的那位學生的發言,能講全的沒幾位學生。可以說,課堂上有很多孩子好動、注意力不集中,愛開小差,這樣學習效果肯定不會好。學生在傾聽別人發言這方面做的還很不夠。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堅持”和“落實”。很多細節我都關注到了,但是很多次我都只是停留在淺顯的表層上,孩子做錯就要把制度落實下去,而不能只顧著趕著課程。

先整頓再進行課程,講課的過程中需要眼睛要盯緊每一個孩子,如果有一個孩子不聽就停下來,及時提醒孩子。

《坐井觀天》教學反思4

《坐井觀天》取自於語文S版二年級下冊第20課,是一則淺顯易懂的寓言,學生通過故事中的青蛙與小鳥爭論天有多大的三次對話,可以體會到青蛙的自以為是,學習全面看待問題的方法。

本課將教學目標擬定為四點:1.認識“寓、則、沿、渴、喝、際”6個字,會寫“渴、喝”2個字。理解並會寫“口渴、無邊無際、坐井觀天”三個詞語。2.學習默讀,可以一邊默讀一邊思考。3.能分角色朗讀課文。4.理解《坐井觀天》的故事內容,體會其中的道理,聯絡自己的體驗談談感受。教學重點為:1.識認生字,理解詞語,並能正確書寫要求識記的生字。2.默讀課文,思考問題。3.分角色朗讀課文。4.理解課文內容,總結寓意,交流感受。教學難點為:1.學會默讀課文,並能一邊默讀,一邊思考。2.能夠理解課文內容,並體會寓意,交流感受。

由於二年級的學生具有積極、活潑並且求知慾強烈的特點,在實際教學中,本人注重剔除冗長難懂的教學語言,以淺顯的詞句貫穿教學,同時,合理設計與文字相結合的教學步驟,幫助學生理解寓言,從而達到教學目標,具體如下:

一、注重趣味性和有效性結合

①理清位置:針對學生學情,本人就地取材利用插圖PPT匯入,讓學生對課文的角色資訊進行直觀瞭解。同時要求學生把手繪的青蛙和小鳥圖片貼上在井的簡筆畫上,幫助弄清文中角色在井中各自的位置。從而理解了“井沿”,也為下文青蛙錯誤觀點的出現做了鋪墊。

②體驗“觀天”:為了讓學生直觀感受“青蛙看到的井口大的天”,讓學生用書本捲成圓筒狀,觀察黑板大小,然後拿走書本,再觀察黑板大小,說說自己看到的。

二、注重文字朗讀,體會文字含義

根據本文的內容架構,以青蛙和小鳥的三次對話為依託,對第一次對話採用自由讀形式朗讀,抓住重點文字“從天上來、一百多裡”理解小鳥對天的認識。對第二次對話採用男女生合作讀形式朗讀,學生通過體會青蛙說的“說大話、井口那麼大”和小鳥說的“無邊無際”,生成自己對青蛙和小鳥對“天有多大”各自觀點的判斷,從而得出青蛙的想法是對還是錯。對第三次對話採用小組合作讀形式朗讀,承接第二次對話,在學生對青蛙的觀點有了判斷的鋪墊下,在第三次對話中,抓住青蛙說話的表情“笑”,領悟青蛙的性格特點,引出“自以為是”,幫助學生繼續鞏固對角色觀點對錯的認識,同時通過對小鳥的建議”跳出去看看。”完成對文字內涵的拓展教學。

三、注重綜合能力的培養

在細節教學中,注重語言表達的完整性,如在回答問題環節,學生習慣直接說出不成句的答案,本人會適時要求學生表達完整,多次訓練助於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此外,注重“說——練——寫”的訓練,如在文字拓展環節,問“小青蛙跳到井口外,又會看到什麼,說些什麼?”要求學生先討論,再表達,然後記錄。

當然,課程結束後,總還會給自己“挑挑刺”,比如如果帶入適度的獎品獎勵,學生注意力會更集中;寓意講述環節,可先讓多個學生自由表達觀點,再PPT總結,效果更好。教學本就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但也正是這些積攢的遺憾促成了自己下次更好的呈現,才變得尤為寶貴。

任重道遠,繼續努力。

《坐井觀天》教學反思5

《坐井觀天》這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青蛙和小鳥爭論天的大小,告訴我們像青蛙這樣目光狹小,所見有限,還自以為是,是不對的。本課語言生動有趣,符合低年級的年齡特點。因此學生們興致極高,快樂地學完了這篇課文。為了激起孩子學習課文的興趣,我把故事的情節繪聲繪色地推到了孩子的眼前。

師:今天,我們去跟兩種動物玩一玩,你們喜歡嗎?

生:我知道是青蛙和小鳥。

師:你知道他們在幹什麼嗎?(爭論天大不大)

生:我來說說,小鳥認為無邊無際,大得很呢……

看到這麼精彩的一幕幕,我呆住了。我才說了一句話,學生們已經答了我很多很多。我決定“順水推舟”,抓住學生這一百分的熱度,讓學生自由選用“讀、說、背、演”等學習方法來學習本課。學生們高興極了,有的在興致高昂地朗讀課文,有的編成故事,講給同桌聽,有的大聲背誦課文,還有的在表演。

為了突破教學難點,讓學生創造性的學習,我還大膽地採用了以下方式來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一、圖文結合,理解詞意;學生模仿動作,理解詞意。

二、做實驗,體驗觀天。讓學生用紙圍起來的“井”裡,體驗天不過井口那麼大。

三、設計“跳出井口”,讓學生說一說,假如有一天,青蛙跳出井口,接下來的故事會怎麼樣呢?

通過本課的.教學,我覺得學生和我都獲益許多。新課程提倡的不就是要使學生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讓學生由“學會”變為“會學”,由“被動地學”變為“主動地學”嗎?。這兩點學生們都做到了。他們想要表現,願意表現,而且敢於表現,並且通過各種形式表現出來。

我想:這節課,我是快樂的,學生也是快樂的。我希望這種快樂能伴隨著學生們成長。

《坐井觀天》教學反思6

《坐井觀天》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上冊中的一篇課文,這則寓言通過生動有趣的對話,給孩子們講述了一個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過青蛙和小鳥對天的大小的爭論,闡明瞭一個深刻的道理:看問題、認識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樣犯了錯誤還自以為是。這一寓意,對於低年級的小朋友來說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因為他們對事物的認識往往是片面的。

《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學習方式的轉變。我對自己設計的《坐井觀天》教學片段進行課後評析,從而反思如何在新課程標準下進行實施與落實。

教學片斷一:出示青蛙和小鳥圖,我激疑引趣,匯入新課:“你聽,他們在爭誰看到的天大。要幫助青蛙和小鳥解決問題,讓我們趕緊走進課文吧!請大家先自學課文。”學生馬上有序的藉助拼音,自由朗讀課文,並畫出生字,進行拼讀;然後同位互相檢查生字的讀音;接著在小組長的帶領下,齊讀生字詞,小組交流哪些字音容易讀錯。這期間,我參與到具體的小組學習中,重點對個別後進生進行指導。我說:“哪個組彙報自學情況?” 小組長帶領齊讀生字詞後,小組彙報提示容易讀錯的字音。我覺得在指導學生自學的教學環節上比較成功的。我提示“自學課文”,孩子就能按掌握的學習方法進行學習。二年級的孩子能從個體自學預習課文,讀準字音,到同桌互檢生字讀音,再到小組的學習,一步步的主動自學課文,這正體現新課標自主、合作學習的理念要求。低年級學生是有能力自動化地自學課文,掃除閱讀的障礙的。讓孩子藉助已有的知識,通過自己的實踐努力去認讀課文,並且通過孩子之間的互相幫助,合作去讀準課文,而不是按傳統的教學“一步步”領著學生向前走,能讓孩子在主觀意志上建立“我能學”的自信,並通過主體的實踐努力達到掌握一定學習策略的“我會學”。把學習的主動權更好的教給孩子,讓孩子掌握學習的策略,更利於孩子明天自己去學習。

教學片段二:進行角色朗讀時,我設計了這樣的環節:“同學們,青蛙說天只有井口大,小鳥說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它們爭論的很激烈吧?我們怎樣才能讀好?請三、四人為一組,分角色朗讀,想想怎樣讀才讀得好?”孩子們紛紛三、四人為一組進行朗讀練習,態度積極認真,有的為了讀好角色,練讀了好幾次。三個孩子挑選角色讀,還有一個不讀課文的同學就認真聽,然後對他們讀的課文進行評論,再讀。孩子們練讀後進行彙報,聽讀的同學要認真聽,然後說說哪兒讀得好,具體說說哪個詞語讀得好,進行生生之間的賞析性評價。

在本教學環節上,我覺得以下幾點值得思考:

1.應尊重孩子閱讀的獨特感受和體驗。 “有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有三十個孩子就有三十隻青蛙,三十隻小鳥。他們可以也一定會有自己的獨特感受,他們的朗讀就可以表達自己不同的理解、體會和感受。我們要拼棄以前那種刻意去追求“標準答案”,哪必須得讀重音,哪必須讀拖長音或讀輕聲,現在應充分的給時間讓孩子自己去探究,想想該怎樣讀才會讀好,讓孩子“我口表我意”,在實踐中自己發現建構,在互助中研究,合作中探索,充分地肯定孩子在閱讀中的主體性以及獨立性。

2.評價應注意促進學生的發展評價是一個認識、教育、提高的過程,把評價交給學生,讓他們在評價他人的同時進行聆聽觀察、分析反思、組織表達,從而加深學生的體驗,促進良好思維品質的形成。我們要把評價的權利還給學生,尤其是讓生生之間進行賞析性的評價,這使被評價的孩子得到激勵,感受成功的喜悅;孩子在讚賞別人的優點時,也是在主動學習,積極接受。當然,賞析性評價還可以是學生自我進行評價,例如,孩子這樣自我評價:“我覺得我讀‘我天天坐在井裡,不會弄錯的。’讀得好,我特別注意讀出‘天天’,可以看出青蛙是多麼自信。”這同樣可以激起孩子們的自我反思。

3.要注意老師的導與學生的自主有機結合我們應注重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孩子,但同時得注意如何體現老師的“導”。分角色朗讀的訓練,我們要完全放手讓孩子自主學習,但從學習的效果看,優秀的學生,有較強自學能力的孩子,自主學習的效果明顯,能讀出不同角色的特點。但對於一些後進的學生,效果就有待提高。我們是否可以在孩子們自學練讀前,老師先和個別學生分角色朗讀,全班評價後再讓孩子深入研讀。我覺得現在可以再設計這樣的導語:你們能讀得比他們更好嗎?想想怎樣讀才讀得更好?這樣,既可以給面上孩子們模範的作用,也可以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4.讓孩子有平等的訓練機會我們往往組織孩子們三、四人一組進行練習,但我們發現,孩子們練習時,往往就練喜歡的角色,所接受的訓練是單一的;還有的孩子,因為怕讀不好角色,就單挑旁白來讀。積極的孩子,朗讀水平較好的孩子就“走進”角色,朗讀水平較弱的就“永遠”旁白,這樣會造成惡性迴圈,不利於孩子的發展。在平時的教學環境應多創設情景,讓孩子有平等的訓練機會。我們要提出明確的要求,在大家研究課文時要進行多次的練習,但每次的角色不要重複,要輪換角色。這樣才利於孩子們整體綜合發展。

《坐井觀天》教學反思7

在我校本次教研月活動中,我選擇的是新教材西師版第三冊教中的一篇課文。本文是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存在著大量的對話,很適合於讓學生朗讀。根據教材特點及學生實際在本堂課的設計、教學中,我努力體現學生的主體意識,以讀為本,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體會、感受。但是,在真正走進課堂上完課之後才發現實踐和理論的差距。在聽了教導主任和老師的評課後,更讓我有如勝讀十年書的感覺,為我今後的教學提出了新的奮鬥目標:

1.要注意老師的導與學生的自主有機結合

老師應注重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孩子,但同時得注意如何體現老師的導。由於在分角色朗讀訓練的時候,我完全放手讓孩子自主學習,沒有進行適當的引導。所以,從學習的效果看,優秀的學生,有較強自學能力的孩子,自主學習的效果明顯,能夠做出不一樣的小鳥飛的動作,能讀出小鳥和青蛙的不同角色的語氣特點。但對於一些後進的學生,效果就有待提高。我們是否可以在孩子們自學練讀前,老師先和個別學生分角色朗讀,全班評價後再讓孩子深入研讀。老師可設計這樣的導語:你們能讀得比他們更好嗎?想想怎樣讀才讀得更好?這樣,既可以給面上孩子們模範的作用,也可以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2.讓孩子有平等的訓練機會。

我組織孩子們三人一組進行練習,但我發現,孩子們練習時,往往就練喜歡的角色,所接受的訓練是單一的;還有的孩子,因為怕讀不好角色,就單挑旁白來讀。積極的孩子,朗讀水平較好的孩子就走進角色,朗讀水平較弱的就永遠旁白,這樣會造成惡性迴圈,不利於孩子的發展。老師可創設情景,讓孩子有平等的訓練機會。要求孩子再研究時進行多次的練習,但每次的角色不要重複,要輪換角色。這樣才利於孩子們整體綜合發展。

3.讀書的行為習慣的培養。

我們班上的孩子思維活躍,發言積極。但是,一旦同學讀錯的時候,他們便會情不自禁的爭先恐後的指出。這樣就使的讀的同學沒有勇氣讀完,課堂秩序也會因此很亂。所以,我們要在平時閱讀的時候多加訓練:讓生學會傾聽,讓生知道什麼時候可以大膽的發言從而讓生明白這也是在尊重其他同學。,最後,讓生在平時的訓練中養成聽,說的好的行為習慣,。

4.提出正確的價值體驗。

比如說:本節課就是要讓孩子在小鳥和青蛙的對話中明白一個道理:不要做目光短淺,狹隘的人。教學時,我擔心以形象思維為主的二年級的孩子,要將故事所蘊涵的道理抽象出來,並且在以後的生活中引以為戒是很困難的。即使把抽象的道理告訴他們又能讓他們知道什麼呢?所以,本節課中,我主要讓孩子們通過自讀,自評,自悟。從而感悟其中的道理。但是,沒有考慮到孩子們的差異性,導致這節課沒有形成統一的,正確的價值觀。

5.在學習中促進自身的專業化成長,尤其是課堂應變能力。這非一日之功。

本課中,我在教學生字的時候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你們覺得哪個字最難寫?但是孩子們的回答是:都很簡單,我們都會。其實,這個時候就是考驗老師的課堂應變能力。我們完全可以叫說簡單的同學到黑板上寫寫。當然,我也深知: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我會在以後的教學中時刻留意,反思。以期有大的進步。一堂課下來雖然發現了許多問題,但努力的過程卻讓我受益非淺。相信語文的教學不在於一時,而在於日積月累,努力把握每一節課,讓學生真正學會感悟、學習,是我努力的方向。我認為,失敗也美麗。我將以失敗為起點,奮起直追,讓自己在新課改中成長起來!

《坐井觀天》教學反思8

《坐井觀天》是國小語文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中的教學內容。它是一篇十分搞笑的寓言故事。它以短小、簡單、淺顯的故事表達了一個深刻的道理。課文透過青蛙與小鳥之間生動搞笑的對話,寫了青蛙和小鳥為了天的大小而進行了幾次爭論,闡明瞭一個深刻的道理:看問題,認識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樣犯了錯誤還自以為是。

我以識字寫字為重點,進行了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為做到在短短的40分鐘內,讓學生自主、愉悅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整體感知課文,我在教學上做了以下幾點嘗試:

1.作為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我的教學分為四個步驟進行:讀準生字詞,讀通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學習生字。匯入過程中,我以兩個小動物的爭吵為開始,讓孩子來解決它們兩的爭吵吸引了孩子的興趣。在進行認識會認會讀的生字的過程中,開火車順讀的方式進行了生字的學習。

2.課文主要講了青蛙和小鳥為什麼而爭論起來(青蛙認為天?小鳥認為天?)讓孩子自由和同桌交流一下,進行思考後的再整理。這樣既訓練了學生的整體概括潛力,又培養了孩子的語言表達潛力。並且理解“井沿”一詞。

3.寫字教學是低年級的教學重點。除了之前對於音形的掌握以外,如何識記呢教學中主要教學四個生字“井、觀”。在全班指導“觀”字以後,給予孩子自主識字的空間,讓孩子們自己選取自己想要教學是生字,噹噹小老師,說說你是怎樣記的怎樣寫的好看一則訓練了學生自主識字的潛力,另一方面是訓練了孩子的觀察和表達潛力。

雖然整堂課孩子們上的還是比較有興趣的,教學設計條理清晰,但是還是有不少遺憾。

1.在講解生字的過程中對形近字和形聲字的區分還不是很透徹。

2.在指導學生朗讀的過程中,指導的還不是很透,學生讀的還不是很到位。

3.在課文的最後環節裡應該讓孩子整體分角色朗讀,讓孩子整體感知課文。

總之,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應該加強自身的修養,和文化底蘊,提升自身的朗讀能力,並且在教學的過程要深度的挖掘課文的內容及情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孩子學習語文的興趣。

《坐井觀天》教學反思9

他們知道一般的成語故事都能告訴大家一個道理,然後學生很自然的就帶著對於這課的疑問進入了學習。對於二年級的學生簡單的理解課文內容對於他們來說已經不是問題,那如何才能讓學生從看似簡單的文章中體會出道理?我覺得最主要的就是多讀書。針對二年級學生學習語文的特點,讓學生初讀課文,使學生對課文有一個初步的整體感知,注重發展學生思維。在指導學生朗讀時,明確目的要求,推薦思考的角度,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反覆朗讀課文,在讀的過程中去理解、去感悟。同時動筆勾畫出弄不明白的詞語和讀不懂的問題,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在朗讀教學中我深深體會到在教學中應尊重孩子閱讀的獨特感受和體驗。我不再像以前那樣刻意的要求學生哪個字重讀,哪句話必須拖長音或輕讀,而是充分的給孩子朗讀體會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去探索,指名讓學生按自己的方法去讀對話,其他學生在傾聽的過程中相互比較朗讀的效果,自然就能體會出什麼樣的語氣適合這個角色,充分地肯定孩子在閱讀中的主體性以及獨立性。

我採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理解寓意,點燃思維火花,促使學生“多思”。通過我隨手畫在黑板上的簡筆畫理解“井沿”,並讓學生指出小鳥和青蛙各在井的什麼位置;從“一百里”入手,讓學生聯絡生活實際,體會天的無邊無際;理解“無邊無際”並擴充套件思維,除了天無邊無際,哪些事物也能說無邊無際?學生就會說出很多答案:海洋、宇宙、大地、草原等等。

真正讓學生理解寓意的突破口,我覺得還是最後兩個自然段的“笑”。“青蛙為什麼笑了?”學生的回答雖然各不相同,但是都能道出寓意,“因為青蛙整天坐在井裡,看到天只有井口那麼大,而小鳥卻說天無邊無際,青蛙覺得很好笑。”“青蛙以為自己是對的,它認為小鳥在說大話,吹牛皮,覺得很好笑。”“那小鳥為什麼也笑了?”“小鳥天天在天上飛,知道天有多大,聽到青蛙老說天只有井口那麼大,覺得青蛙很無知,小鳥無奈地笑了。”“天明明大得很,而井裡的青蛙看到卻只有井口那麼大,還不相信小鳥的話,讓人又好氣又好笑。”雖然學生們的總結很稚嫩,但是經過教師的梳理和歸納,學生在回答“學了這篇課文的你懂得了什麼?”難以理解的寓言就順理成章的從孩子們的口中說,“我懂得了我們不能像青蛙一樣,整天坐在井裡看天,而應該跳出井口看看外面,這樣才能不被別人笑話。”“我們不能做井底之蛙,那樣就太可憐了。”“我們不能像井底的青蛙,自己明明錯了,還不聽別人勸告,自以為是。”本課存在的問題:

1.時間的分配有些失調,前鬆後緊。

2.識字教學不夠紮實。在識字的過程中,不僅僅是認讀,有些詞語可以在這個環節中理解意思。

3.雖然讀的形式比較多,但是學生的朗讀質量沒有明顯的提高。

在這節課上我漸漸的摸索到寓言故事的講法,當然還很稚嫩,我會在以後的教學中繼續努力,爭取取得更大的收穫。

《坐井觀天》教學反思10

這則寓言三本單元的第一篇課文,學生在本單元的識字4中學習了“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管中窺豹,坐井觀天”這樣的成語,初步瞭解了“怎樣看待問題,想問題”的方法才是正確的。這一篇課文意在幫助學生更深入的理解這個道理,課文通過生動有趣的對話,講述了一個寓意深刻的故事。這一寓意對於二年級的學生現實的指導意義,因為他們對事物的認識往往三片面的。

本堂課我努力引導學生理解對話,理解兩位人物的語氣,通過多次朗讀多次表演走進課文,從而幫助理解寓意。通過劃一劃,做記號,做動作等鍛鍊學生的能力。在面對學生的各種各樣的回答時,能積極肯定,能耐心引導,注重學生的語言積累及表達方式,有助於幫助學生提高語言表達的能力。

本堂課我還能恰當地保護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對於學生未來的發展也有積極作用。

《坐井觀天》教學反思11

《坐井觀天》是語文S版二年級下冊的一則寓言故事,它以淺顯的故事說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課文主要通過小鳥和青蛙的三次對話,來爭論天到底有多大的問題。如何在一節課中,讓學生自主、愉悅地讀懂寓意,品味語言呢?

1.藉助多媒體,學習生字詞

識字寫字是低年級閱讀教學的重點,在教學中,為了能使學生樂於學習字詞,我藉助多媒體課件,營造輕鬆、有趣的學習氛圍。

課文第一自然段中出現了“井沿”一詞,其中“沿”還是這一課要求會認的生字。對於城市學生來說,“井沿”對於他們是陌生的,為了讓學生有一個直觀的感受,我藉助多媒體課件出示一口井的圖片,讓學生結合圖片直觀理解“井沿”就是井的邊沿,瞭解了“井沿”的意思,學生再來學“沿”字就覺得容易多了。

在本課教學中,我重點指導學生書寫“渴”“喝”兩個字,這兩個字是形近字,學生不容易區別。我通過多媒體課件出示這兩個字,讓學生仔細觀察,談發現,從部首入手區別這兩個字。之後,我通過多媒體引導學生觀察這兩個字的書寫規律,初步感知漢字的形體美,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

2.抓住關鍵詞語,感悟寓意

要想讀懂故事內容,重點字詞的理解就是關鍵。在本課教學中,我把“大話”“井口大”“無邊無際”三個詞語作為理解文章的關鍵,引導學生在理解關鍵詞語的基礎上,讀懂故事內容。

小鳥和青蛙的第二次對話中,出現了“大話”一詞。我先是引導學生理解“大話”這個詞的意思,知道“大話”就是吹牛、說假話。接著引導學生聯絡上下文了解青蛙認為小鳥說了什麼大話。在理解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反覆朗讀,在興趣盎然的朗讀中,學生理解了這個詞語和青蛙當時的心情。

青蛙和小鳥的看法為什麼不一樣,對學生來說理解起來難度較大。為了理解“井口大”,我讓學生做了個實驗:拿出紙捲成圓筒狀,然後通過圓孔看天花板,說說自己的發現。學生動手實驗,學生髮現天花板變得只有小圓圈那麼大,進而理解坐在井裡的青蛙看天,天也就只有井口那麼大。在引導學生了解“無邊無際”時,通過啟發學生想象小鳥都飛過哪些地方,來拓展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直觀理解無邊無際的內涵。這樣學生很自然的悟出寓意,受到啟示。

3.入情入境朗讀,讀中理解

這則寓言故事寓言淺顯有趣,十分適合指導學生朗讀,在教學時,我採用多種形式指導學生反覆朗讀,在朗讀中理解。

在學習第一次對話時,我引導學生通過自讀、指名讀等方式,讀出青蛙的疑問,通過抓“一百多裡”讀出小鳥飛得遠。在學習第二次對話時,我引導學生抓關鍵詞“大話”“井口大”“無邊無際”讀出青蛙和小鳥的不同看法,在學生理解完詞語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進行男女生對讀,並可以加上自己喜歡的動作,學生讀的積極性一下子被調動起來。到了第三次對話,我引導學生同桌間一人扮演青蛙,一人扮演小鳥,演一演它們的第三次對話。在學生同桌練習後,我請學生戴上頭飾來表演,又一次點燃了學生的熱情。學生在興趣盎然的朗讀中,入情入境,既瞭解了課文的內容,理解了寓言蘊含的道理,

字詞教學,始終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只有在每節語文課中,夯實字詞教學,才能真正實現語文教學的價值。

《坐井觀天》教學反思12

《坐井觀天》是一則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以淺顯、簡單的故事說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這則故事主要通過寫小鳥和青蛙爭論天到底有多大這一問題來展開,諷喻眼界狹窄、或學識膚淺的人。如何讓學生自主、愉悅地讀懂故事、明白寓意呢?我的主要做法是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從而達到目的。

因孩子們以前未接觸過寓言故事,所以上課伊始,我便將告訴孩子們什麼是寓言,寓言的主要特徵,讓孩子們對寓言有個大體的理解,這為孩子們瞭解本則寓言買下了伏筆。

在孩子們通讀課文了解了文章的人物之後,我讓孩子們通過看圖瞭解青蛙和小鳥的位置,並通過朗讀表現出來,再讓孩子們藉助圖畫對井沿的“沿”有個深入的理解。接下來我讓孩子們讀對話,思考青蛙和小鳥為什麼展開爭論,找出青蛙眼中的天和小鳥眼中的天並說說造成它們對天的不同看法的原因。講解時我主要從重點詞語入手。我將“無邊無際”、“大話”作為理解的關鍵。通過它們瞭解課文,穿針引線。在引導學生了解“無邊無際”時,我讓學生看幻燈片,讓學生直觀的感受到:什麼是無邊無際?通過讓學生欣賞(無邊無際)的沙漠、(無邊無際)的海洋、(無邊無際)的草原、(無邊無際)的天空,等等,來拓展學生的思維,營造一定的情境,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理解無邊無際的內涵。從而引導孩子有感情的讀出小鳥讚歎天很“大”的語氣。在學習無邊無際的同時,我還對孩子們進行了ABAC式詞語訓練,幫助孩子們積累詞語。第二次對話中,我主要抓“大話”,這個關鍵詞語。我先問孩子們什麼樣的話就是大話,孩子們聯絡生活實際一下子就說出了“吹牛”一詞。我接著問:“青蛙認為小鳥哪句話是吹牛,你認為別人吹牛你會有什麼感覺?”從而把握青蛙認為小鳥說大話時的心情。孩子們興趣濃厚,能夠較好的理解這個詞以及青蛙當時的心情。第三次對話,我讓孩子們在讀完之後說說造成青蛙看法錯誤的原因,給青蛙和小鳥一個評價並說出自己的理由,很快便有孩子對青蛙做出了評價:固執、不聽勸告、自以為是等,表示不能像青蛙一樣自以為是。至此,文章的寓意不言而喻。

在理解文章寓意之後,我並未就此打住,而是讓孩子們討論青蛙聽了小鳥的話會不會跳出井口,如果跳出井口它會看到些什麼,會遇到什麼事?孩子們議論紛紛,有的說它不會跳出井,因為它很固執;也有的說它對小鳥的話半信半疑,猶豫了幾天終於跳出了井口。孩子們通過討論,比較準確的把握了青蛙的心理,部分孩子在續編故事時就把青蛙的心理描繪的很細膩。對於青蛙井外的遭遇孩子們也聯絡生活實際展開了豐富的想像。有孩子寫青蛙很感激小鳥,和小鳥成了好朋友,一起生活在美麗的陸地上;也有些孩子寫青蛙碰到了人類造成的汙染,如被汽車尾氣噴黑了全身等,覺得還是井中更好而重回井底;還有孩子寫青蛙遇到了種種危險,發出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也充滿了危險的感慨。

通過對本文的學習,孩子們不但理解了文章的寓意,部分孩子還學會了體驗人物心理,聯絡生活展開豐富的聯想,應該說孩子們還是學有所得的。

《坐井觀天》教學反思13

《坐井觀天》是一則有趣的寓言故事,內容淺顯易懂,用簡單的故事說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課文主要通過小鳥和青蛙的三次對話,來爭論天到底有多大的問題。這節課我分為兩課時完成,第一課主要是讀通課文,會分角色朗讀對話,理解寓意,第二課是指導寫字,完成課後練習。

在上課之前,學生已經預習了課文,我範讀完課文後,用開火車的形式檢查讀,沒想到孩子們讀得很通順,就連班上平時讀書磕磕絆絆的小孫也能讀流利,文中生字也被圈劃了,並且標註了拼音,於是,進入分角色讀文環節,這篇課文有七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交待了小鳥和青蛙爭論的地點,第二至第七自然段寫了青蛙和小鳥的三次對話,孩子們先在小組內分角色練習讀文,然後在班上讀,比比誰讀得有感情,比如第二次對話中,青蛙說:“朋友,天只有井口那麼大,還用飛那麼遠嗎“要讀出青蛙的自以為是,小鳥回答說:“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哪!”朗讀時應讀出小鳥的見多識廣。第三次對話中,青蛙笑了,說:“我天天坐在井裡,一抬頭就看見天,我不會弄錯的。”抓住“笑”字型會青蛙的自高自大,不聽小鳥的勸告,小鳥的回答應讀出耐心的語氣。這三次對話是課文的重點,讀好了對話,也就讀懂了課文的內容,理解了寓意。

在練習了分角色讀文後,我順勢把課文泡泡語中的問題拋給孩子們:青蛙如果真的跳出井口,會看到什麼?說些什麼?有的孩子說:青蛙會看到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它對小鳥說:是我弄錯了,對不起。謝謝你,讓我跳出井口看到了真正的天空。孩子們理解了文字,讀熟了課文,於是,我就問:誰能課文背誦下來?沒想到,居然有好幾個已經會背了,而且滾瓜爛熟。

這節課我最大的感受是:孩子們願意分角色讀課文,願意讀寓言故事。還有一點是,課文預習充分了,課堂學習效果會倍增,超額完成學習目標。

《坐井觀天》教學反思14

本著早死玩死都一樣的心態,我邀請了校長來聽這節課,備課時間不長,講課前一晚上在師傅的幫助下,完成了課件,回家沒帶語文書,在網上搜出這節課的電子課本備課,知道這是一篇寓言,寓言題材教學的難點就在於通過老師的引導讓學生自己理解寓言的寓意。

瀏覽完教材內容,我的處如下總結:由於是年輕教師,在把握課堂時,寓言寓意理解部分時短板,那我就從學生實際出發,基於學情,在第一自然段重點引導學生理解“井沿”,通過一張井的縱切面圖讓學生直觀的明白井底、井沿的位置,這是後面過問理解小鳥觀點和青蛙觀點不一致的切入點。果然,學生們很給力,我還通過床沿、河沿、桌沿這幾個詞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沿”的意思。另外一個亮點是“無邊無際”的詞語理解,學生可能心裡明白但無法用語言說出,呢麼我準備出示幾張圖片,分別是天、大海、草原、稻田,通過圖片的直觀展示,學生很快就明白無邊無際的意思,並且我們還用這幾幅用偏用無邊無際說了個句子。我私以為覺得,有這兩個亮點,再加上三次對話的朗讀和角色語氣就可以了。課後校長一句:不錯,進步很大!我覺得這就夠了,一年中只要有進步就可以,再細細想,我們的而進步正式由這些領導在背後狠狠的推一把的結果,慶幸!當然還有很不不足,一定再接再厲!

《坐井觀天》教學反思15

課文的教學目標是否真正實現,關鍵在於寓意是學生自己悟出來的,還是老師給學生的。語文教學的作用不僅僅在於簡單的知識傳授,還在於他的教學育人作用。所以在課文教學的最後環節,需要適當的教學手段讓學生意識到:不要作井底之蛙,要勇於接受新事物,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讓學生自願選擇作在外面飛翔的小鳥。怎樣達到這個效果呢?所以我設計了一個環節,用多媒體課件,配上動聽的音樂,展示小鳥見過的繽紛世界:飛過廣闊的海洋,飛過無邊的沙漠,飛過茂密的森林,飛過燦爛的田野,飛過清澈的小溪,也沒有看到天的邊,而這時的青蛙仍然坐在井底,一抬頭只能看到巴掌大的天,此時小鳥的廣博見識和井底之蛙的孤陋寡聞形成鮮明的對比,讓學生順理成章的感受到:外面的世界繽紛多彩,而青蛙的生活是多麼的枯燥乏味。這樣潛移默化讓學生在學中有所收穫。

可以這樣說本課的教學突破點是重點詞彙,而最終目的是理解寓意。我從無邊無際,大話,笑,著手進入對文字的分析。進入文字後,我的教學重點是從小鳥和青蛙的三次對話中,分析二者的特點,實現本文寓意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