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黃鶴樓送別》教學反思

文包詩,是蘇版教材的一大特色。它把一首古詩巧妙地包含在一篇現代白話短文中。詩是文頭、文是詩身;詩中有文,文中藏詩,詩文渾然一體,別具一格。從《詠華山》到《遊子吟》,從《每逢佳節倍思親》到《李廣射虎》,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深化對古詩意境的領悟,提高了古詩鑑賞能力,同時增強了語言感受力。

《黃鶴樓送別》教學反思

《黃鶴樓送別》更是一首文詩兼美的文包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李白為孟浩然所作的一首送別詩,但它卻不同於“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樣一種深情體貼的送別。從李白、孟浩然兩人關係來看,雖帶有一絲依戀,幾許惆悵,更多的是李白表達自己的敬仰與嚮往,是一種富有詩意的送別。也正是基於這一點,文章充滿了詩情畫意。

“暮春三月,長江邊煙霧迷濛,繁花似錦,年輕的李白正在黃鶴樓上為大詩人孟浩然餞行。”朗讀這句,既可以品詩,在詩中對應“故人”、“黃鶴樓”、“煙花三月”,人、地、時盡在,又可以感受到一幅生機盎然的春景圖:柳絮翻飛,是煙是霧;繁花亂眼,似雲似錦,正是陽春三月春意最濃時。在此情此景下,年輕而又浪漫的李白送別同是風流瀟灑的孟浩然,別情也如詩如畫。

“黃鶴樓俯臨長江,飛簷凌空。李白和孟浩然一會兒仰望藍天白雲,一會兒遠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觸動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別之情。”黃鶴樓,是李、孟兩人友情的見證地,這裡曾多次留下他們多次愉快的交往。黃鶴樓本身也是傳說中的仙人飛天之處。“俯臨長江,飛簷凌空”,又使它無形中添了一分仙氣。在分別時刻漸漸逼近時,他們一會兒“仰望”,一會兒“遠眺”,千言萬語寄託於眼前仙景,眷戀之情躍然紙上。詩中雖找不出可對應之處,然,這正是作者的高妙。景、人、情盡顯,為理解古詩營造了一個十分好的意境,讀來是那麼地親切自然,觸境生情。

最終別離時,李、孟的對話更可見李白的敬仰與惜別之情。孟浩然則把此情埋在心底,反而去寬慰自己的好友。東下揚州,孟浩然去的是繁華都市。李白雖覺難捨,卻也十分嚮往,嚮往揚州,更向往孟浩然,嚮往他的人品、嚮往他的學識、嚮往能與他在一起,這在他的《贈孟浩然》一詩中可見一斑: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鬆雲。

“岸邊楊柳依依,江上沙鷗點點”,這一對偶極具韻律感,讀來琅琅上口,似乎“楊柳”、“沙鷗”也隨著李白的心所動。友人“白帆隨著江風漸漸遠去,消失在藍天的盡頭”,李白“依然佇立在江邊,凝視著遠方,只見一江春水浩浩蕩蕩地流向天邊……”這一充滿詩意的細節,把李白的無限嚮往之情描摹得細膩、逼真。“佇立”、“凝視”,直至白帆消失在天盡頭,天盡頭還有什麼呢?“唯見長江天際流”,只有這浩浩蕩蕩的春水啊,載著李白的嚮往,流向遠方。這綿綿而去的長江水,也象徵著李、孟友情永世不絕。

詩人目送孤帆遠影,心潮如江水般洶湧起伏,一首充滿嚮往、富有詩意的送別詩呼之即出,便有了千古流傳的名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文與詩銜接得不露一絲痕跡。美文、名詩融為一體,既品詩,又賞文,這恐怕就是文包詩的魅力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