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簡便計算教學反思(精選10篇)

身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簡便計算教學反思(精選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簡便計算教學反思(精選10篇)

簡便計算教學反思1

本節課我只設計了兩個環節,(1)複習運算定律,(2)運用運算定律進行簡便運算。

在複習運算定律時,讓學生通過具體的例子表示運算定律,為下一步的靈活運用奠定了基礎。

簡便計算應該是靈活、正確、合理地運用各種性質、定律等,使複雜的計算變得簡單,從而大幅度地提高計算速度及正確率。開始時學生對簡算還挺感興趣,畢竟簡算可以擺脫那些繁瑣的四則混合運算了,也不用豎式計算了,可是隨著簡算型別的不斷增多,學生開始對一些型別混淆了,特別是乘法結合律和乘法分配律混淆的最多。隨著簡算方法的多樣化,簡算的準確性也大打折扣。簡算不僅要求學生能明確運算順序,正確計算,而且還要求學生有一定的觀察能力,甚至要有一些直覺,能夠進行合理的分析,找出其中能夠進行簡便運算的特徵,併合理地進行簡便運算。

上了這節練習課後,學生不僅能解決問題,而且簡便計算的方法也掌握得比較好,所以我認為“簡便計算”的教學必須遵循“以生活實際為出發點,展示知識的發生過程,讓學生知其所以然。”

簡便計算教學反思2

⑴學會尊重——提供適宜的生成環境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課堂設計要以學生的生活為主線,我以小明過“六一”節買食品為情景作為切入點,顯得自然而又有誘惑力。另外在探究計算的過程中,充分尊重學生的原有認知水平,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不同的計算方法,進而體會整數加減法運算定律和性質對小數也同樣是適用的,這樣知識就自然生成。

⑵細研教材——充分挖掘潛隱資訊

本節課是在充分吃透教材基礎之上設計出來的,比如教材例題只是點出整數加法定律對小數同樣適用,但並沒有明確說出小數減法的情況及如何發現簡便演算法這兩點,但兩點又是至關重要的,所以我設計時注重引導學生髮現小數湊成整數的特點,並拓展到小數減法的情況,充分的挖掘了教材中深層的資訊。

⑶注重生成——積澱寶貴經驗

對於學生生成的資源,老師要善於運用。比如:在學生髮現兩個小數結合相加可以湊成整數時,老師要積極的引導積澱,再如,學生在做第一個練習時,學生會生成兩個小數相加或相減結果是整數時的特徵這個知識點,這對學生找到簡便計算方法很重要。所這時老師要積極引導學生積澱這些寶貴的經驗。

簡便計算教學反思3

這節課的內容是兩數相乘的兩種簡便計算,一種是通過將其中一個數轉變為兩個數相乘的形式使得運算簡單,這是本節課的重點;另一種是通過將其中一個數轉變為兩個數相除的形式是的計算簡便,這是學生理解起來的一個難點。而將哪個數變,變為哪種形式,又變為哪兩個數合適是本節課的重點加難點。

在教學過程中,與事先料想的完全一樣,學生對於兩數相乘替換一數理解起來沒有問題,對於兩數相除的形式就不太理解。連在班級中很突出的學生也不能回答到點子上,需要老師加以引導,但是對於其作用都能理解,這一點還是很不錯的。

另外,對於兩數相乘的簡便計算有多種,由於先前學習的乘法分配律,學生大多更習慣於將其中一數轉化為兩數相加的形式,其次是兩數相乘的形式。在鞏固練習環節中學生基本上沒有用兩數相除的形式。

在鞏固練習時,對學生的要求是比一比誰的演算法數量更多更簡單,學生對於這種帶著比賽性質的活動明顯更加熱衷,課堂氛圍更加活躍,許多平時不太愛表現自己的學生也能夠踴躍地舉手發言,這是一個很好的啟發,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儘量多的採用這種形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簡便計算教學反思4

這堂課我設計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放手給學生,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再利用學習小組相互探討,利用例項進行驗證,最後在班級這個大氛圍內驗證。

在教學中,要突出兩大方面的特點:

1、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掌握分數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

2、注重分析問題的過程,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本節課的優點有:

1、這節課我創造性的使用選材。我沒有用書本上的例題,因為很多學生會依賴書本不去思考。我所選擇的這道題將解決實際問題與分數混合運算的學習結合起來,我引導學生先分步列式計算並說說每一步表示的意義,再列出綜合算式,從而引入分數混合運算,並得出分數混合運算的順序與整數混合運算的順序一樣,這樣學生就能順理成章地掌握分數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了。

2、利用線段圖突破難點,在這節課體現的尤為重要。由於課前讓學生複習過,對於例題中的線段圖學生也有所瞭解,所以我在教學時注重指導學生分析問題中的數學資訊和數量關係,並運用線段圖將這些數量關係表示出來。然後列出分佈算式,學生就容易理解。

簡便計算教學反思5

本節課不足的地方有許多,聽完同事們的點評後,我反思主要有下面幾點:

一:口算材料不妥當。我設定了類似4()=56這樣的題,原本是想幫助學生較快地找到56可以變成4乘以幾,為後面拆成乘法作鋪墊用的。但是在上課的時候,發現這個材料的出示很唐突,與學習內容脫節了。現在想想,當學生做2556這樣的題目時,教師給予指引,想4()=56或564=()就行了。

二:缺少最優化的意識。本節課我非常注重演算法的多樣化,但是對於最優的辦法如何篩選缺少重視。在這個環節上,需多讓學生進行評價他們中的一些方法好在哪裡?不好在哪裡?最後需要達成共識,最優的方法是什麼?並且組織全班同學多說幾次,讓每個人都記準確,然後要求學生運用最優的方法進行計算。

三:缺乏有效的方法小結。在學生會解決幾道類似這樣的題目時,需要回顧解題的過程,得出有效的解題方法。本節課裡教師與學生在這方面都顯得比較薄弱些。

四:時間安排不合理,以致後面的練習沒有時間完成。

簡便計算教學反思6

我將本課教學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層次有整數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乘法引入,通過創設問題,引發學生的認知衝突,進而組織學生猜想:運算定律能否推廣到分數乘法。讓學生自由地、充分地發表觀點後,引導學生自行設計方案來驗證猜想。使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中真正成為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

第二個層次為例題教學。從個體的嘗試到小組間的交流,再到全班彙報,步步為營,層層遞進,始終緊扣“簡算時,運用了什麼定律?”展開。實踐自己探究出的新知,是學生獲得了成功的體驗,增強了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在獨立解題後再交流,使小組合作落到實處,也進一步擴充了課堂教學的資訊渠道。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充分利用知識間的內在聯絡,向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在新手環節,我組織學生猜想,讓學生自由地充分地發表自己的觀點後,引導學生自行設計方案來驗證猜想。在這樣的設計下,學生的思路突破了教材的束縛,是學習數學的過程真正成為了聲動活潑的、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從個體嘗試到小組間交流,再到全班彙報,步步為營,層層遞進,獲得了成功的體驗,增強了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簡便計算教學反思7

小數加減的簡便計算的方法其實是建立在整數的簡便計算的基礎上的,因此在簡便計算的方法上可以加快節奏,學生容易疏忽的是對小數資料的觀察及分析,所以可以在複習引入時把湊整練習提上來,可以先是一位小數的湊整,然後給出一列數字,兩位小數、三位小數的湊整練習進一步鞏固成果。給學生與老師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創設交流的機會,讓他們自己總結小數湊整的注意事項:在湊整的時候還真的不能光看最後一位是不是可以湊成整數。還要看看整個小數部分的位數是不是相同才可以的`。

成功之處:

練習中,學生由於知道整數加法的運算定律和減法的性質對於小數同樣適用。因此,在本節課中學生在計算中都很自覺地採用了簡便計算,學生學習上不存在什麼困難,新知的學習非常順利,練習的鞏固也很順暢。

不足之處:

應用加法的運算定律進行小數的簡便計算,學生出錯較少,但是在應用減法的性質上學生出錯較多。例如:7.3-4.8+1.2和12.89-(6.89+2.3),因而在新知的教學上要多設計應用減法性質的練習題及變式練習,讓學生靈活解決問題。

簡便計算教學反思8

《分數加減法的簡便計算》是人教版數學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分數加減法中分數加減法混合運算的第二課時例2,是學生掌握了分數加減混合的基礎上教學的,教學結束後,我細細回想本課教學,反思如下:

優點:

1、改變教材

教材中提供的小強比較大小的兩組,只包含了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為了拓寬學生的知識,在例題中有意加入了減法性質的一組題,有效把握簡算教學的難點。

2、學生主體地位凸顯

在這節課中,根據數學知識的以舊引新,知識遷移的特點,根據本課教學的知識我採用學生自主探索發現規律,通過自主探索,小組交流,得出整數的加法、減法的定律和性質同樣適用於分數,學生在課堂上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則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在學生不易理解或容易出錯處給與幫助和點撥。

缺點:

1、教學中的問題設定不太合理,對學生的導向作用不夠好。在出現例二的三個等式時,我提出“你能觀察這些算式有什麼特點”的問題,想以此引發學生的觀察,得出等號左右兩邊的數相同,只是位置交換或者運算順序不同,順理成章得出整數加法和減法的運算定律適用於分數,而學生直接答出運用了加法運算定律,在教師的引導下才一步一步說出,有些牽強附會,牽著鼻子走。

2、教學時間把握不夠好,前鬆後緊。複習中為了顧全大局,用的時間較長。

簡便計算教學反思9

曾經真的以為自己是一個很負責任的人:我愛我的學生,我愛我的數學教學,甚至可以為了我的學生與數學教學,放棄我個人的休息時間,為的只是我愛的學生能愛上我教的數學,能把數學學得很出色。然而為什麼總是事與願違,成效“背叛”了設想,作業“背叛”了課堂?一切顯得那麼捉襟見肘,“徒勞無功”成了我這學期最大的感受,到底問題出在哪裡呢?當我回想起教學中一點一滴的瑣事,老師們交流時的經驗之談,再重新翻閱起一些理論書刊時,我似乎意識到自己其實早已經“背叛”了數學教學。

“哦,簡單,簡單!”黃玄昶又樂滋滋地高高舉起他的手,果然不出我所料,他的回答又正中我的下懷,這不正是我所期望的答案嗎?說實話,開公開課我就喜歡像他這樣的學生,積極舉手發言,而且一步一步被我“引進”來,突出所謂的教學重點,攻克預設的教學難點,最後解決相應的問題,“看上去很美”,真的,經過我的“引導”,他能“自主探索”,尋求規律,最後消除疑問,這不是一件看上去很“完美”的事嗎?

可是……“怎麼又錯了!”我真是納悶,上課如此“高效”的人,怎麼作業就這麼慘不忍睹?題目稍一拐彎,就轉不過來了,曾經我把他定論為思維的靈活性不夠,然而上完這堂《利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運算》後,經過反思與請教,我終於發現我錯了。

簡便計算教學反思10

第三單元簡便計算已經學完了,說起這單元的內容,可以用千變萬化這個詞來形容。簡便計算,目的在於使用各種運算定律,使複雜的計算變得簡單,從而提高計算速度和正確率。正是應該使其簡單化的定律,卻變成了同學們為之頭疼的難題。

在以往教過的學生中,也不乏這樣的同學存在,他們對乘法結合律和乘法分配律分辨不清,往往在做題時混在一起使用。比如88×125,這道題可以用兩種方法進行簡便運算。把88分成80+8,接下來就採用乘法分配律。把88分成8×11,那就必須用乘法結合律,而他們明明分成和的形式,反倒用乘法結合律去做。就是這樣一個並不難的題,卻把同學們繞得暈頭轉向。我時常在想,是他們沒有徹底理解乘法結合律和乘法分配律嗎?如若這樣,還得單獨對他們進行輔導。除此以外,千變萬化的題型,也讓剛剛接觸這些定律的孩子們張冠李戴,或許是初次接觸這麼多的定律,或許是還沒有找到做題的竅門,無論什麼原因,只要經過刻苦努力,就一定有所收穫。

這部分的學習縱然是複雜的,但複雜中也會有規律可循,正如25×4、125×8,諸如這類能夠湊整的數相乘或相加,正好運用到定律當中去,只要有25、125的出現,就去找它們的夥伴4和8,如此就能使複雜的計算簡單化。我們學習這些定律,不但要掌握基本變化形式,更要靈活運用,還需要反覆練習,這樣才能提高計算速度和正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