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往事依依》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往事依依》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往事依依》教學反思

《往事依依》教學反思1

這是著名語文特級教師於漪回憶少年時代讀書生活的一篇散文。本文選材精當,內容淺顯,學生易懂。對於這樣一篇內容較為淺易的文章,如果僅僅解讀文字,瞭解於漪老師回憶的幾件往事,學生的學習收穫是不大的,也不容易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為國中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知識積累,具有了一定的思辨能力,他們的求知慾望強烈,如果這篇課文沒有一些新的東西,或者沒有一個新的角度,他們往往就會覺得平平淡淡,收穫不多。

怎樣來教這樣一篇課文呢?我反覆考慮,數易其稿,最終定位在把閱讀和寫作結合起來,打通閱讀和寫作之路。即用指導學生寫作的方式來閱讀這篇課文,在閱讀的過程中體會寫作的方法,受到寫作的啟示。

接下來的問題就是怎樣把閱讀和寫作組合起來,並有機融合在一起的問題了。如果用寫作的方法來解剖這篇課文,課上起來肯定毫無生氣,也缺乏閱讀教學的韻味。有人形容閱讀和寫作是語文教學的雙翼。只有兩個翅膀同時煽動起來,讓閱讀和寫作比翼雙飛,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

我主要採用了一下方法加以整合,經實踐檢驗,教學效果良好。

教學思路整合。以文章的寫作框架確定閱讀教學的思路,即從結構入手,以“鳳頭、豬肚、豹尾”的篇章結構確定教學板塊,以寫作指導作為貫穿前後的主線,給人以整體感,同時又有所變化,九月開學季,老師你們準備好了嗎?幼教開學準備國小教師教案國小教師工作計...國中教師教案國中教師工作計... 2最後引導到讀書積累上來,以一副對聯作為結束,給學生留下思考的空間,和人生的啟迪,體現了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整合。閱讀教學的精髓在於學生的朗讀,積累,感悟和品味語言的能力,這些內容如果分開進行,每一項都有很大的空間,但往往給人一種割裂的感覺,既然我的教學定位在打通閱讀和寫作之路上,所以就大膽取捨,把課文內容的教學引導到文章的選材上來,把語言的'品味教學過渡到寫作語言上來,使之有機融合在一起。如首先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一件事大聲朗讀,之後明確作者圍繞主題,寫到的一些往事:看山水畫、讀千家詩、聽國文老師講課,這些材料能刪去一部分嗎?能顛倒次序嗎?在學生充分思考、討論、回答後,自然得出寫作啟示:選材要豐富,並注意材料的典型性和安排的次序。教學形式的整合。文章是閱讀課,所以要有閱讀的味道,定位在閱讀和寫作融合,以閱讀指導寫作,所以教學的形式很重要。在教學中我採用寫作啟示錄的形式,目的是讓學生樂於接受。在最後從結構、內容和語言上總結成三點,給學生以清晰的印象。如學生朗讀第一自然段後,教師提問:你認為本文的開頭符合鳳頭的標準嗎?這樣的問題,既兼顧篇章結構、又能夠品味語言,學生樂於思考回答,在此基礎上,自然得出寫作啟示:文章開頭要緊扣題目,短小而精美。

《往事依依》教學反思2

授課時,教學目標全部實現。但是有一個問題反饋不是太好:從課文中的往事你能探尋出於漪老師成長的源頭嗎?這個問題是課後練習上的,很多教案書上也這樣問,但是上午在3班上課提問以後卻沒人回答。我想原因是這個問題的問題語言不夠明確。七年級學生還不太理解探尋源頭意味著什麼。所以下午在四班上課時,我把問題改成了,你覺得於漪回憶的這幾件往事與他最後的成長成功之間有什麼關係?這樣一改,4班學生就比較活躍。

《往事依依》最後老師的教誨有這樣幾句話:你們只讀幾篇課文是遠遠不夠的`,課下要有計劃的多讀些好書。我以此為契機,號召同學們每人捐一本書,從下下週開始利用週五的作文課開展閱讀課活動。上午在3班佈置過了,但是4班忘了,下週上課要及時給四班同學佈置,另外在下下週閱讀課之前要進行好書推介實踐活動。

《往事依依》教學反思3

我自己認為這節課的成功之處在於以下幾點:

一、情境匯入

學習這一課時,我的導語是這樣設計的:

同學們,第一單元趙麗巨集的《為你開啟一扇門》,把你帶進了文學之門。但我們一踏進大門去就會覺得眼花繚亂,似走入仙境,又似走入迷宮,近處是彎曲盤旋的山路,遠處是波瀾壯闊的天海。這浩如煙海的文學世界,讓人痴迷又讓人不敢涉足。

沒關係,這節課,於漪老師用她曾經跋涉過的腳印,指引我們擁抱文學;用她曾經渡過這霧海的小船載我們去遨遊五彩斑斕的文學海洋

之所以這樣設計導語,目的在於讓學生了解到每一篇課文都是緊密聯絡的,趙麗巨集為青年學生開啟的是一扇文學之門,而於漪老師則是用回憶往事的方法帶領學生進入一種文學天地,讓學生認識到文學的妙處與樂趣,引導他們產生對文學的興趣。

二、賞析閱讀課文、拓展知識

文章中的`第二件往事是寫作者學生時代讀《千家詩》的情景。課文中作者按照《千家詩》中的編排順序信手拈來的關於春、夏、秋、冬的詩句,讀來讓人欽佩作者自小那種對詩的酷愛之情。此處有幾首詩課文註釋和《教參》並沒有給出全詩或出處,因為,那些詩學生做到了解就可以了。因為蘇教版的教材很多老師都是第一次接觸,對內容並不是很瞭解,所以我認為找出那幾句詩的出處以及全詩是教師吃透教材的第一步,如果連教師都不知道那幾首詩的內容是什麼,那還怎麼告訴學生它就是描寫春夏秋冬的呢?恐怕連自己都說服不了。所以,在教學中,我給學生補充了《春日》、《寒食》、《山亭夏日》、《題榴花》、《霜月》、《雪梅》等內容,並在課前打印發給學生(一個學習小組一份,便於交流)這樣,使學生在課堂上不僅學習了課文,還認識了很寫春夏秋冬的詩句,課後再讓學生蒐集關於季節描寫的詩句,、積累到“百味雜文”本上。或者做讀書卡片,還能夠收到“一石二鳥”的效果。這樣安排,結合自己的閱讀實踐,談文學作品對自己的影響,孩子們的獨立感悟能力得到了精彩的展示。

《往事依依》教學反思4

第二單元的課文中,我最喜歡的是《往事依依》這篇課文,因為它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每次一讀這篇課文,我就彷彿看到了於漪老師小時候認真學習的情景。

我給這篇課文設計的教學目標是: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在文中流露的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感情;能夠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所寫的幾件事,理出文章思路,明白學生時代應多讀書、讀好書,明做人之理的道理;能對自己所欣賞的優美語句進行賞析,品味文章優美的語言。

具體教學過程如下:一、匯入新課。二、找出文中的生字詞,指導學生朗讀課文。三、整體感知,用簡潔的語句概括文章所回憶的幾件往事(觀山水畫、讀《評註影象水滸傳》、讀《千家詩》、聽國文老師上課等四件事)。四、組織學生討論:作者為什麼會選擇這幾件事來寫,這些事對作者產生了怎樣的影響?作者在這幾件事中表現出了少年時代的哪些樂趣?表現了作者哪些深厚的感情?並在此基礎上思考,作者的經歷,對我們現在的學習有什麼啟迪?五、找出文中優美的語句並賞析。

這篇課文所講的四件事都是和學生的學習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絡的,我覺得在引導學生學習課文時,得注重從情感方面上去感染他們。作者在寫到自己讀《千家詩》時,引用了裡面的詩句:“萬紫千紅總是春”“春城無處不飛花”等,這些詩句的出現讓文章很有文彩,可以想像,一個文靜的小女孩此刻正在沉醉於詩歌當中,她一邊讀,一邊沉浸在美的享受當中,一個人認真到這種程度,她的生活就是美好的,這種心情就能讓她更熱愛學習,在講到兩位國文老師上課時,作者小時候認真聽課的情景彷彿就出現在我們的眼前,所以我就此向學生說,我們要是在上課時也是這種聽課狀態,那我們就能以一顆純淨的心去接受教育。文末提到一個人要多讀書,也要讀好書,這就是作者的忠告,也是肺腑之言,上課時注重這種情感態度的培養,會讓學生受益匪淺。總之,在教學過程中,由讀往事,品往事,讓學生在暢所欲言中與作者產生共鳴。

《往事依依》教學反思5

第二單元的課文中,我最喜歡的是《往事依依》這篇課文,因為它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每次一讀這篇課文,我就彷彿看到了於漪老師小時候認真學習的情景。

我給這篇課文設計的教學目標是: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在文中流露的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感情;能夠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所寫的幾件事,理出文章思路,明白學生時代應多讀書、讀好書,明做人之理的道理;能對自己所欣賞的優美語句進行賞析,品味文章優美的語言。

具體教學過程如下:

一、匯入新課。

二、找出文中的生字詞,指導學生朗讀課文。

三、整體感知,用簡潔的語句概括文章所回憶的幾件往事(觀山水畫、讀《評註影象水滸傳》、讀《千家詩》、聽國文老師上課等四件事)。

四、組織學生討論:作者為什麼會選擇這幾件事來寫,這些事對作者產生了怎樣的影響?作者在這幾件事中表現出了少年時代的哪些樂趣?表現了作者哪些深厚的感情?並在此基礎上思考,作者的經歷,對我們現在的學習有什麼啟迪?

五、找出文中優美的語句並賞析。

這篇課文所講的'四件事都是和學生的學習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絡的,我覺得在引導學生學習課文時,得注重從情感方面上去感染他們。作者在寫到自己讀《千家詩》時,引用了裡面的詩句:“萬紫千紅總是春”“春城無處不飛花”等,這些詩句的出現讓文章很有文彩,可以想像,一個文靜的小女孩此刻正在沉醉於詩歌當中,她一邊讀,一邊沉浸在美的享受當中,一個人認真到這種程度,她的生活就是美好的,這種心情就能讓她更熱愛學習,在講到兩位國文老師上課時,作者小時候認真聽課的情景彷彿就出現在我們的眼前,所以我就此向學生說,我們要是在上課時也是這種聽課狀態,那我們就能以一顆純淨的心去接受教育。文末提到一個人要多讀書,也要讀好書,這就是作者的忠告,也是肺腑之言,上課時注重這種情感態度的培養,會讓學生受益匪淺。總之,在教學過程中,由讀往事,品往事,讓學生在暢所欲言中與作者產生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