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國小教育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那要怎麼寫好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小教育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國小教育教學反思

國小教育教學反思1

課題名稱:

學會依法保護自己—機智勇敢的于傑

教學目標:

為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家庭、學校、社會都有責任保護他們。兒童本身更有責任保護自己。教育學生有緊急避險的權利,要保護自己的生命權,生命只有一次,保護自己的生命權是最重要的。在特殊的情況下,可以隨機應變機智靈活地與壞人壞事作鬥爭,達到保護自己的目的。

重點難點:

1、要讓學生認識到生命的重要性。

2、學會用合法的手段機智靈活的處理問題,避免自己身陷險地或脫離險地。

教學方法:

事例引入,激發興趣。抓住重點環節,深入領悟。問題討論,拓展思路。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說起維權大家的話題一定很多,那你們知道自己有什麼權力

嗎?(使學生了解未成年人的合法權利)

2、你們還有生命的權利,有緊急避險的權利。當遇到特殊情況時要隨機應變機智靈活的保護自己。請看這樣一個事例。(大螢幕顯示事例內容)

二分析理解

(一)提出問題,說說自己的理解

1.看了這個事例,你們能說說于傑是怎樣脫離虎口的?

2.于傑是個什麼樣的孩子。你向于傑學習什麼?

(二)結合實際。說說身邊的故事。

根據書、保,收聽廣播,上網搜尋的材料說說你還知道哪些少年自護自救的故事,講給同學們聽。

(三)討論(大螢幕出示討論內容)

遇到下面的情況你該怎樣辦?(可選擇2—3個感興趣的話題說說自己的做法)

1、當你獨自一人在家時,有陌生人敲門,你該不該開門呢?

2、路上,如果有陌生人尾隨你,你該怎樣辦呢?

3、當陌生人送你連環畫,說是送禮物時,你該怎樣做?

4、一個人自己回家,開門如發現屋內凌亂,或有味異時,你應該怎樣做?

5、當你一人在家,有人說,你的爸爸或媽媽讓他來接你去單位,你去不去?

6、當不認識的人送給你糖果、飲料等誘人的食品時,你該怎樣做?

7、放學後,有陌生人搶你的書包,或威脅索要錢財怎麼辦?

8、當你被壞人挾持後,你將怎樣想辦法逃離虎口?

(四)表演《你是陌生人》。

(五)教師小結

同學們,生命對於每個人只有一次,保護自己懲治犯罪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請大家多關注。中央一臺的“今日說法”,天津衛視的“案與法”等法律節目並從中學到一些法律知識得到啟迪。

教學反思:

通過分析事例,弄清了主人公于傑是如何脫險並機智帶領幹警擒獲犯罪分

子的.,使學生充分認識生命的重要性,學會保護自己的生命安全,學會識破犯罪分子的種種花招以及花招背後掩蓋的醜惡目的。

通過讀事例、說理解、講故事、議收穫等環節和方法,提高了學生的思想認識以及操作水平,強化了法律觀念,拓寬了思路,並通過大家的討論交流,豐富了自我保護和緊急避險的方式方法,真正的達到了教育目的,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國小教育教學反思2

國小語文教育教學反思一

曾幾何時,隨著現代教學手段的引入課堂,教師的範讀,板書漸漸逝去,幾乎銷聲匿跡……。記得,開學初教《荔枝》一文時,本想用錄音機朗讀全文引入新課的教學。恰巧那天停電,計劃泡湯,靈機一動,何不來一下“範讀”呢?於是,我手捧課本搖頭擺腦,聲情並茂地讀了起來。不一會兒,我覺得教室裡格外的安靜,抬眼一瞥,連“不法分子”今天也乖巧多了。一口氣讀完了全文,我被偉大的母愛所震撼,心中湧起一股“報得三春暉”的感恩之情,再看看我的學生,有的還沉浸在母愛的溫馨之中,有的睜得大大的眼睛還噙著淚花,有的用小手正拭著眼邊的淚水……多感人的一幕啊,真是不曾預約的精彩!比以往任何一節新課的匯入效果都好。我心旌不禁一顫:好一個範讀,以情激情;好一個範讀,引領孩子們全身心地走進文字中,走進作者的心靈之中。

我激動不已,今天這節課收穫太大了。我懷舊,我感悟——閱讀教學離不開教師的範讀!美國心理學家梅拉列斯在研究中發現,學生接受資訊的總效果=7%文字+38%語調+55%面部表情。可見,教師聲情並茂的範讀能喚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產生強烈的閱讀慾望,產生豐富的情感想象,與作者共鳴,與作品中的人物共鳴。因此,教師的範讀十分的重要,必須引起我們語文教師的重視,努力在範讀中做到:“設身處地,激昂處還它個激昂,委婉處還它個委婉……務期盡情地發揮作者當時的情感,美讀得其法。不但瞭解作者當時說什麼,而且與作者的心靈相通。”我追尋,我反思——教師的範讀確是閱讀教學中的一種有效方法,美美的朗讀,不但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個性化,創意性閱讀課文的積極性,主動性,而且可以打動學生,以情激情,在學習課文時能夠更好地自主探究。歸來吧,閱讀教學中教師的範讀:

1、教師的範讀能誘發學生情感的波瀾。

教師精彩的範讀,不僅濃縮了教師領悟教材的深刻體會,而且伴隨著教師的範讀。課文中那深邃的思想,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嚮往,就會像一股清泉流淌學生稚嫩的心田,誘發學生情感的波瀾。閱讀,沒有感情的投入,是得不到回報的,或回報甚微!這情感的投入,情感的薰陶,無疑為學生自主探究課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教師的範讀能更有效地指導個性化的朗讀。

記得徐世英先生是這樣理解講解和朗讀的,他說:“講解是鑽進文中,朗讀是躍出紙外賦予作品生命,使人感受,使人融貫、顯現。在某種意義上講,朗讀比講解更重要。”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聲情並茂地範讀,學生可以視其人,聞其聲,悟其情,直接領略教師範讀時的.語調、神情、情感,進而體會課文的內容和感情基調。在學生有所感悟的基礎上,教師就能更有效地指導學生的個性化朗讀。

3、教師的範讀能讀出好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 。

於永正老師說過:“對兒童來說,‘正統’不如‘卡通’。”教師的範讀就是一種卡通,一種現實的,直接的指導。在鑽研領悟教材的基礎上教師倘若能在教學中選擇恰當的時機,或在學生讀文前或當學生讀得不盡人意時,處於“憤,悱”之時,教師範讀一番,將會是事半功倍。在上優美抒情的課文時,教師更應用情用心地讀,把孩子們帶入盡善盡美之中。如閱讀《索溪峪的“野”》一課時,有這樣一個自然段:“索溪像是一個從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會兒纏繞著山奔跑,一會兒撅著屁股,賭著氣又自個兒鬧去了。……”在我抒情地範讀後,學生也“蹦跳而出”、“纏繞”著,“撅著屁股”、“賭著氣”地讀起來了,讀的有聲有色,美極了!這樣,課文讀懂了,讀出味來了,如臨其境,不但讀出了好的教學方法,也有效地改變了語文課堂教學的學習方式。

教師的範讀是那麼原始,那麼簡單,“走點老路”返樸歸真。別擔心!興許語文閱讀教學本該如此!

國小語文教育教學反思二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是一種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的複雜性活動。在我校倡導的高效課堂的改革下,作為語文老師,如何才能真正理解高效課堂並真正實現高效課堂呢?通過學習與實踐,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我對高效課堂的幾點淺薄的認識。

一、課堂導語設計的有效性。

在我校的高效課堂模式裡,匯入是一個重要步驟,而我也覺得導語的設計是否有效,往往關係到教學效果的好壞。成功的導誤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 激發興趣,設定懸念

孔子曾說過:“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國小語文教材的課文內容很豐富,在設計導語時首先要考慮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喚起學生的注意力,拓展學生的思維時空,使學生處在心求通、口欲言的“憤”“悱”之中

2、突破重點,切忌生硬

導語設計切忌“作者生平”、“時代背景”、“中心思想”等內容的簡單羅列,過已經在冗長機械的導語,除了有喧賓奪主之嫌外,還容易使學生疲勞、厭惡甚至注意力不集中。

二、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1、課堂問題設計必須有效

首先設計的問題要有明確的目的性,緊扣教學目標,能夠激起思考。因此要從教材的實際出發,鑽研教材,認清教材的知識內容,把握教材特點,明確教學要求,確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其次,設計的問題要有一定的思考價值,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能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引導他們生動活潑地學習,使他們經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對知識融會貫通,從而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 提問方式的有效性

好的提問方式應把注意力放在激發學生的思維過程上,提出一些能夠與學生基礎相適應並能引導學生思考的問題,而且有一些思考含量。努力給學生創造思考的條件,使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思維開闊,而不是迫不及待地直奔結果。如果僅僅只要求回答是與否,浪費時間也沒有效果,因此,課堂提問不在數量,而在提問的思維含量。提問的.時機、提問的方式選擇得當,能活躍課堂氣氛、啟發思維、發展智力。

3、 問題要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能力

教師對課堂中所提問的問題應在備課時精挑細選,嚴格控制數量,克服課堂提問的隨意性。要做到數量適中,也要避免兩種傾向,太多或太少。提問太多,學生沒有思考迴旋的餘地,對所學知識難以理解、消化;提問太少,講授太多,學生難有參與的機會,最終會產生厭倦情緒。

三、引導學生選擇有效的學習方式。

首先,提倡學生合作學習。“合作學習”把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放手在小組內討論,尋找解決策略,教師所做的正是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工作。在小組合作學習、交流中,學生要發言,要聽取同學的意見,在評價中要當小老師。這樣學生參與的面和質都得到了提高,主體地位更加突出。在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時機是很多的,可以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展開合作學習。不少新知識是在舊知識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後,大部分能解決問題,只要讓學生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教師稍加點撥即可,節約大量時間,讓學生在練習中鞏固發展。

其次,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如有一次做完課堂練習,我有意識地讓學生們互相學習,發現別人的優勢,我讓學生互相參觀試卷,然後說出自己認為練習做得最好的同學,學習差的學生說了優生的名字,同樣學習優的學生也有說學習差的學生名字。他們都在找別人的閃光點。這樣的學習形式有利已經在學生之間的互相學習。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當老師容易,當好老師就不容易了,上課很簡單,但要上好高效課堂就不簡單了。影響課堂的因素很多,為了使自己的語文課堂教學能更有效直至高效,還不僅僅要以模式和理論作指導,更需要不斷探索。

國小語文教育教學反思三

《可愛的草塘》一課編排意圖:一是繼續訓練用比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二是抓住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而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是本文的教學重點。根據教材的編排意圖及特點,在教學時,對重點的突破訓練較到位,能按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形成思路,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從課文中尋找關於作者情感變化的句子。讓學生邊讀邊思,從中體會作者情感的變化是由呆膩——驚喜——讚歎——愛戀。這一變化過程的根本原因是作者對北大荒、對草塘的認識逐漸加深,對草塘的愛也逐漸加深而產生的。這樣引導,使學生感悟到作者的表達順序。

在進行借景敘情方法訓練時,從“我愛北大荒”這一中心出發,讓學生找出課文中幾處對景色描寫的語段。通過品味、揣摩,體會各自所表達的情感,以及他們之間的聯絡,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這樣處理教材有利於知識類化、系統化,也便於在“訓”的過程中扶、放結合,給學生遷移運用的機會,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至於對景色描寫的語段的訓練,側重對草塘美景的.訓練,忽視了草塘風光奇特的指導。通過反思,頗有感受。要引導學生從學習草塘美景這一部分內容中得出的學習方法,遷移到學習草塘風光奇特這部分內容上來,實現學法遷移。這一環節沒有實施深感遺憾。

最後對朗讀指導訓練不夠,應如何指導朗讀呢?通過反思,朗讀草塘美景用驚喜、愉快、讚美的感情去讀,整個段落語氣要輕柔。朗讀時,還要引導學生去體會想象,在頭腦中浮現畫面與作者一起進入“這草塘真美啊”的情境中。小河奇特這一部分,應用讚美、驚喜、戀戀不捨的語氣讀出作者對北大荒的喜愛之情,特別文中描寫小河的排比句朗讀時,要指導學生從停頓、重音、節奏三方面把握好。

國小教育教學反思3

踏上講臺,面對一群似懂非懂的少年兒童,我深深的意識到肩頭的責任重大,不但要關心學生的學習,更應該把安全教育擺在首位,作為頭等大事來抓。 無論什麼時候,做了班主任,就得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強調安全的重要性,避免一切安全事故的發生。

班主任對國小生開展安全教育,可以從以下四方面著手,因地制宜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滲透。

一、勿忘教育國小生遵守交通安全

誰也不願接受一幕幕觸目驚心的交通事故,尤其是發生在未成年的孩子身上,但事與願違,不幸的遭遇總牽扯動父母的心,讓淚水奔湧,心也彷徨。假如不在公路上追跑打鬧,假如不亂穿寬闊馬路,假如不耍“高超”的騎車雜技……也許慘不忍睹的這些就不會發生。

很多時候,只要班主任細心叮嚀過,學生可能會把你的諄諄教導銘記在心,會主動把它落實到日常行動中,去自覺地遵守交通規則,結果自然會降低國小生髮生交通事故的概率。有機會的話,班主任應利用班隊課開展“交通安全在我心”、“不該發生的故事”、“交通知識講座”……一系列豐富多樣的教育活動,更能影響國小生的思想行為。

二、勿忘教育國小生注重身心健康

在學生眼中,班主任是個什麼樣的人?他(她)們為什麼如此信賴班主任?為什麼喜歡依賴班主任?當我請他(她)用“親切”說句子,一位學生動情地說道:“每當我想起班主任老師,就像想起了最親愛的媽媽。”這樣感人的語言自然地從學生的心底深處流露,,怎能不令我銘記。

此刻,我對剛才所有的捫心自問才真正恍然大悟,還有什麼多彩的詞彙可以抵得上這份真這份誠呢。是呀,每當學生起矛盾時,離不開班主任“打架鬥毆不是解決問題的途徑……”的諄諄教導;每當班裡出現傳染性的水赤痘時,離不開班主任焦急關切的悉心照料;每當學生突然高燒、嘔吐時,離不開班主任體貼關懷的身影……

一次次的溫暖傳遞,贏得了家長的.信任,更贏得了學生的歡迎。班主任是無私的,我們要堅持去愛,愛學生的“身”,更愛學生的“心”。

三、班主任勿忘教育國小生預防突發事故

當清脆的下課鈴聲響起,學生離開了老師力所能及的視域,那高低的大理石樓梯,光滑的地磚,寬闊的跑道就成了他(她)們自由的“樂土”,也成了偶發事件的“溫室”。當放學的大門敞開,所有的不可能接踵不斷地“演示”:瘋狗咬傷感染狂犬病毒,溺水失控導致死亡,好奇貪玩而觸電身亡,玩火不慎造成財產損失……

班主任應該提前進行有關教育,與家長取得實質性合作,為學生確立相應規定,讓學生自覺養成不動電源插頭,不玩電器,不玩火,不拿尖利用具,不逗貓狗,不獨自去水塘、河邊、井邊, 講究個人衛生等良好的行為習慣,以此預防此類事件的發生,為學生營造一個安全、和諧、快樂的學習、生活環境。

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相信,每一個人的心靈都是一槓秤,只要我們付出了心血,面對的將是無可估量的輝煌和收穫。

國小教育教學反思4

教師們!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他寫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共談了一百條建議 ,讀著此書,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誘,給我排解煩惱,給我指點迷津,又猶如一位和藹可親而又博學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難的時候及時給我以幫忙,讓我充滿信心……

書中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例項,娓娓道來,有益於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書中眾多理論對我影響深遠,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條“教師的時間從哪裡來一晝夜僅有24小時”。一看著題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我們經常聽到教師們這樣談論“我忙,沒有時間啊。”平時我也經常這樣地抱怨。一晝夜僅有24小時,每一天在單位工作的時間僅有8小時,並且這8小時是排得滿滿的:備課、上課、批改學生的作業、輔導學習潛力比較差的學生、還要時常接待家長、處理學生之間發生的摩擦,另外搞好班級的環境布

置,完成大隊部的工作等等,已經是有點應接不暇,更何況此刻還要抽出時間來搞科研;晚上回到家還要忙著家中瑣碎的事情。那麼教師的時間到底從那裡來呢帶著這個問題與煩惱我仔細閱讀了這一章節。書中寫到:每一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

對啊!這段話發人深省,讓我從本質領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奧祕。我不就應總是抱怨沒有時間,抱怨事情太多,我應當在自我所教學的語文這門學科中,使學校教科書裡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成為入門的.常識。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裡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一粟。明白了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拋到了一邊。書中所舉的那個歷史教師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證明。他的成功之處就是用他的終身的時間在擴大自我的知識海洋,持之以恆地提高自我的教育技巧。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關的。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永遠持續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水,這是我們安排時間時就應首先思考清楚的!

古人云:“開卷有益”。常讀書和常思考,會使我們勇於和善於對自我的教育教學作出嚴格的反省和內省,既不憚於正視自我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補救途徑,更要擅於總結自我的或同行的成功經驗,從中提煉出可供借鑑的精華,為理論的突破夯實根基。讀《給教師的建議 》,我想對自我及教師們說一句:讀書,能使你的知識變得更豐富,若干年以後,“教科書在你眼裡看來就淺易得像識字課本一樣了”。

國小教育教學反思5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讀到了《國小教學》這本書,從此,它就成了我枕頭下面壓著的常讀書。《國小教學》收集數學名師與普通教師中教學實踐中的教學案例、教學分析、教育隨筆的教育雜誌,可讀性很強,因為每一篇文章都貼近我的工作實際。教學中遇到的問題,也常常能從中找到答案、受到啟發。從中認識了朱樂平、張齊華、劉加霞等當今活躍在數學教育界的名師,經常為他們的教學設計或教學實錄歎為觀止,退而想:為什麼自己就沒能想出這樣的點子呢?

每期收到《國小教學》,我會第一時間關注其中的“人物聚集”。“人物聚集”是封面的人物,通常是一位屢次在XX課堂教學比賽中獲獎的優秀教師。“人物聚集”中一般會有這位教師的成長曆程、一個優秀教學設計或教學實錄以及同行友人對其評價。我常會幻想,什麼時候那上面的人物會是我呢!可現實是,兩次的'數學教師基本功比賽,我都止步在鎮裡的二等獎,無緣區裡的比賽。我一直很渴望能有位名師帶領我,就讓《國小教學》成為我的師傅吧,帶領我走向更高的臺階。

很認同一位教師在評課中說到的“能否上好一節課,實際上是由教師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積澱的教學文化決定的。所以,我們向吳老師(吳正憲老師)學習的,不僅是學她的一招一式,更重要的是學她的如何去積累自己的教學文化,形成自己的教學個性。”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國小教育教學反思6

教學反思又稱反思性教學,是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在先進的教學理論指導下,批判地觀察自我的主體行為表現及其行為依據。通過觀察、回顧、診斷、自我監控等方式,對教學實踐進行思考、反饋、評價、探索,解決教學中的的實際問題,針對教學中的“教”與“學”兩方面活動的過程及效果,對它們的合理性做出準確的判斷,查擺自己缺陷,揚長避短,不斷改進教學。

新課程背景下國小科學教育的責任和目的是: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素養,通過科學教育使學生逐步領會科學的本質,樂於探究、熱愛科學,並樹立社會責任感;學會用科學的思維方式,解決自身學習,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在國小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他們樂於動手進行具體操作,這一時期是培養科學興趣,體驗科學過程,發展科學精神的重要時期。

國小科學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而科學素養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早期的科學教育將對一個人科學素養的形成具有決定性的作用。承擔科學啟蒙任務的科學課程,將細心呵護兒童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培養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和求知慾;引領他們學習與周圍世界有關的科學知識;幫助他們體驗科學活動的過程和方法;使他們瞭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係,樂於與人合作,與環境和諧相處;為後繼的科學學習。學習這門課程有利於國小生形成科學的認知方式和科學的自然觀,並將豐富他們的童年生活,發展他們的個性,開發他們的創造潛能,現將自己的科學反思談一下:

一,鼓勵學生敢問。

我認為教師首先應從教育觀念上更新,採取更適合學生髮揮主體性的教學模式,雖然《科學》這門課對於學生來說有的內容學生易懂也愛學可有的離他們很遠他們不懂就不愛學.這就要我們為學生營造一種和諧的寬鬆氣氛,讓學生敢想敢問敢於表達的真情實感。使學生感到教師與學生平等相處,一起探索,研究。若學生提出的問題與教學內容相差甚遠或問題提不到要害處,教師要先給予積極鼓勵,讚揚他敢於提問的勇氣,而後再給予點撥和啟發,讓他們帶著成就感體面地坐下。

其次,要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解放思想,放下包袱,鼓勵學生敢問,愛問。教師要使學生認識到學會質疑的重要性。我們可以通過愛迪生“我能孵出小雞來嗎”、牛頓“蘋果為什麼往地上掉”等具體事例,教育學生學習科學家善於思索探究的思維品質,使學生懂得“疑而能問,已知知識大半”、“思維自疑問和驚奇開始”的道理。還要告訴學生,課堂提問不是老師的專利或某些學生的專利,每個人都可以提問,也只有在大家互相質疑的過程中,自己的思維才能得到發展。

二,引導學生會問。

學生不會提問,是因為他們不知從哪入手,不知提什麼樣的問題。起始階段,教師應注意通過示範提問,向學生展示發現問題的思維過程,使學生受到啟迪,有法可循。當然,在示範提問的基礎上,教師還應注意啟發引導,讓學生嘗試提問。

1.從課題上質疑

教材中許多課文的課題都有畫龍點睛的作用。引導學生針對課題提出問題,既有利於探究和理解,又能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如教四年級科學《固體、液體和氣體》,出示課題後,引導學生質疑。問學生:誰能分清固體、液體和氣體?你能舉例說明嗎?為更好地理解物質的.狀態做了鋪墊。

2.從課題的重點,難點處質疑

對課題重點、難點的質疑,既有利於學生深入探究本課主題,同時,也有助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圍繞這一課題進行教學。

3.從矛盾之處質疑

細心呵護兒童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培養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和求知慾,引領他們學習與周圍世界有關的科學知識,幫助他們體驗科學活動的過程和方法,使他們瞭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係,樂於與人合作,與環境和諧相處,為後繼的科學學習、為其他學科的學習、為終身學習和全面發展打下基礎。學習這門課程,有利於國小生形成科學的認知方式和科學的自然觀,並將豐富他們的童年生活,發展他們的個性,開發他們的創造潛能。

國小教育教學反思7

“課程改革雖是一個實驗的過程,但它卻關係著千千萬萬個孩子一生的命運!”,美國教育家杜威先生說過:“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教育,就意味著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生活!”是啊,孩子的童年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學校中度過的啊!於是,作為國小語文教師的我,常常思索著這樣一個問題:應該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語文課堂?給孩子什麼樣的生活?

一、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業,孩子們課堂上度過的分分秒秒是痛苦的,還是快樂的,都是由我們教師的手來翻閱,我們的語文課堂究竟應該如何去翻閱孩子的生

1、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

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於“情感”。我常常在思索著: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我思量著:要把自己的情感傳遞給學生。

每節課上,無論自己在生活中遇到了多麼大的痛苦與挫折,我都會調整好自己的心緒,深挖教材、教學環節、教學過程當中的每一個情感因素,把我對於課文內容、對於生活、對於人生的每一份感悟、每一種情感,用我的語言、我的眼睛、動作……傳遞給學生,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過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我尊重學生們學習的“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實現“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提高教學效率”的前提。一位教學經驗非常豐富的老師曾告誡我:“語文課一定要了解學生讀書、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輸,重在引發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徵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閱讀慾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

二、給學生一個“對話的課堂”。

傳統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對話”。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對話”的課堂,實現“文字對話”、“師生對話”和“生生對話”。

“文字對話”:在我的課堂中,經常會有這樣的問話:“如果你是某某(課文中的人物),你會怎樣說,怎樣做?”引導學生去想像,和課文中的人物對話,“以文會友”,充當其中的角色,去體驗、去感受。

“師生對話”:在課堂上,我們教師應該做孩子的朋友,在他們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熱情的手,不再那樣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實現與學生的溝通,展現給學生一個真實的“我”!

“生生對話”:課堂上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我們應當積極地給學生創造交流與合作的機會,使孩子們學會人與人的交往,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

三、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

1、讓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課堂上,千萬別讓你的`“告訴”扼殺了屬於孩子的一切!讓他們去體驗,去探索,去感悟,去盡情地展示自己吧!在我的課堂上,有許許多多與課文內容有關的資料都是學生自己通過課外書、網路、家長等多種途徑蒐集來的。他們往往期待著能將自己的成果展現給大家,這樣,無論是在課內還是課外,他們都表現得十分積極,而且極大的豐富了知識的儲備量。

2、在生活中學語文。

“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一直以來,我總是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這樣,孩子們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在生活中識字”的教學實驗就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大街上、電視上、車廂裡……到處都成了孩子們識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眼裡有資源,心裡有教育,課程資源就無處不在。

四、給學生一個“感悟的課堂”。

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老師曾說過:學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槓桿上的支點,對人的發展來說,學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決定今後能否撬起這個“地球”。感悟既是一種心理活動,又是一種感情經歷,還是一種審美的體驗。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們和學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個人的所得是不盡相同的。我們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時,不忘時時聯絡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別人的文章當註解,把自己的人生當正文”!

我真誠地希望:我們的每一節語文課都能陪伴孩子們度過一段幸福快樂的時光!

國小教育教學反思8

在國小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他們樂於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這一時期是培養科學興趣、體驗科學過程、發展科學精神的重要時期。學習科學課程,有利於國小生形成科學的認知方式和科學的自然觀,並將豐富他們的童年生活,發展他們的個性,開發他們的創造潛能。

現將自己在教學中的一點反思談一下。

一、鼓勵學生敢問

我認為教師首先應更新教育觀念,採取更適合發揮學生主體性的教學模式。雖然《科學》這門課對於學生來說有的內容學生易懂也愛學,可有的離他們很遠他們不懂就不愛學,這就要我們為學生營造一種和諧的寬鬆氣氛,讓學生敢想敢問,使學生感到教師與學生平等相處,一起探索,研究。若學生提出的問題與教學內容相差甚遠或問題提不到要害處,教師要先給予積極鼓勵,讚揚他敢於提問的勇氣,而後再給予點撥和啟發,讓他們帶著成就感體面地坐下。其次,要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解放思想,放下包袱,鼓勵學生敢問,愛問。教師要使學生認識到學會質疑的重要性。我們可以通過愛迪生“我能孵出小雞來嗎”、牛頓“蘋果為什麼往地上掉”等具體事例,教育學生學習科學家善於思索探究的思維品質,使學生懂得“疑而能問,已知知識大半”、“思維自疑問和驚奇開始”的道理。還要告訴學生,課堂提問不是老師的專利或某些學生的專利,每個人都可以提問,也只有在大家互相質疑的過程中,自己的思維才能得到發展。

二、引導學生會問

學生不會提問,是因為他們不知從哪入手,不知提什麼樣的問題。起始階段,教師應注意通過示範提問,向學生展示發現問題的思維過程,使學生受到啟迪,有法可循。當然,在示範提問的基礎上,教師還應注意啟發引導,讓學生嘗試提問,由易到難,逐步上升。

1.從課題上質疑

教材中許多課文的'課題都有畫龍點睛的作用。引導學生針對課題提出問題,既有利於探究和理解,又能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如:鐵為什麼會生鏽?聲音是怎麼產生的?學生帶著問題產生好奇,走進文字。

2.從課題的重點、難點處質疑

對課題重點、難點的質疑,既有利於學生深入探究本課主題,同時,也有助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圍繞這一課題進行教學。如教《空氣》一課時,一個學生提到:“為什麼地球上會有空氣 ”其他學生聽後鬨堂大笑,當我反問他們怎麼解釋時,他們卻啞口無言。其實,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提得很有價值。

3、從矛盾之處質疑

有些課文中有看似矛盾之處,那正是編者匠心獨具所在。從而悟出道理,提高認識。如《冷水和熱水》一課,有這麼一個實驗:向燒杯中加入280毫升熱水(80度左右)向錐形瓶中加入80毫升的冷水.將錐形瓶放入燒杯中,用紙板蓋住杯口,在紙板上打兩個小孔將兩個溫度計分別放入熱水和冷水中.觀測兩個容器中的初始溫度和每間隔1分鐘的溫度變化.(到5分鐘時;到8分鐘時)在實驗前讓同學說一說將要出現的結果.同學們只說出了兩個結果:溫度一樣,熱水比冷水高一點。我說冷水比熱水溫度高點,同學們說“那是不可能的.”我說“那好吧,我們來試一試再說。”同學們都非常好奇,認真地看和記錄,結果正是冷水高一點,這樣一來同學們的積極性上來了,紛紛討論為什麼,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學生熱愛科學,對科學現象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望,科學課的開設正是為了滿足學生的這種心理需求的。如果教師在教學中仍沿用那種僵死的教學方法,其結果只能是倒學生的胃口,抹殺學生求知慾望。我們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去認識科學,並鼓勵他們去探索科學的諸多奧祕。只有這樣才體現了新課程教學理念。

我覺得作為一名科學課的教師,應該時刻把自己放在學生的角度,從一個全新的視角來看待每一節課,才能給學生提供一個好的體驗、探究的過程,從而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國小教育教學反思9

人們常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句話對國小生來說尤為重要。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就好比一個尺度,規範學生的行為,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因此,教師應時刻把它貫徹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堅持下去,會為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與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對學生進行行為規範教育,就是要字教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在傳授知識和發展智力的同時,將智育過程有機地統一起來,教書與育人有機地統一起來。教師要善於運用教材中豐富的內容、深邃的道理、優美的語言、動人的形象給學生以深刻的教育。

現在的學生,由於家長和老師都十分重視成績,對於有些行為習慣就忽略了,這樣的學生,學習成績再好,也適應不了現在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新世紀。我們現在更需要全面發展的人才,所以在教育教學要非常重視行為規範的培養。

首先,要在各學科的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行為習慣是人們在長時期裡逐漸養成的、一時不易改變的行為方式,習慣經形成就有穩定性,成為一種自動化行為,良好的`習慣使人受益終身。課堂教學不僅是培養學生智慧的基本是途徑,也是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主渠道。因此,各科教師應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進行行為的規範化訓練。在教學中,各學科教師要有目標、有標準、要求一致,切忌朝令夕改,各科教師各行其事,使學生無所適從。如在訓練學生正確的寫字姿勢時,各科教師應按統一的標準要求學生:眼睛離紙面一心,手指離筆尖一寸。這樣學生在養成好習慣的同時,對壞習慣就自然而然地產生防禦的作用。

其次,在課外活動中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除在課堂教學中抓之外,還應開展豐富多采的活動還訓練和加強。如每週一的升旗儀式,要求學生要肅立、脫帽、行注目禮,少先隊員敬隊禮。要使學生尊敬國旗,就必須幫助他們瞭解國旗的含義,可以通過晨會、主題班會等活動,向他們講解國旗的含義。作為一名國小生,應努力學習知識,將來為祖國做貢獻,為國旗增添光彩,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使其明白道理,增長知識,接受教育。

再次,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學生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對他們的學習和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將會使他們終身受益。因此,行為規範養成教育應該滲透於他們的學習、勞動、生活、娛樂等各個方面。為使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的行為舉止有一定的依據,加強行為規範養成教育還應把握其具體可行的特點,如我們要求學生要使用一些禮貌用語,就應該讓他們明確哪些是禮貌用語,應怎麼樣使用。對長輩要尊稱“您”,不能直呼其名;向別人提出要求時要說“請”;給別人添麻煩時要說“對不起”;得到別人的幫助要說“謝謝”等等。要求具體明確,學生就容易掌握了。此外,因為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在認識水平和接受能力上存在著差異,所以我們應分層次對待,儘量具體可行,貼近學生生活,為學生所接受。

良好的行為習慣使人終身受益,因此,對學生進行行為規範訓練,必須持之以恆,像滴水穿石一樣,一點一滴,經年累月,使養成教育真正變成學生的內在需要,促使他們自覺養成各方面的良好行為習慣。

國小教育教學反思10

讀的訓練是語文教學中最經常、最重要的訓練。“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就是對“讀”書作用的最好解釋。讀的主要形式有朗讀、默讀、背誦等,讀的訓練方法有集體讀、個別讀、引讀、導讀、自由讀、按角色讀等。朗讀有助於學生體會語言文字的音韻、節奏、格調,體味語言文字的情趣,它是默讀的基礎,默讀能力的培養往往先從朗讀著手。默讀即古人的“目治”,它不受語言輕重緩急、抑揚頓挫的限制,學生的思維活動可以充分展開,有助於學生更好更細地對課文中的字、詞、句、篇進行揣摩品味。背誦是中國學習語文的傳統方法,也是記憶知識有效的方法。多種多樣的讀,使課堂多姿多彩,活躍了學習氣氛,吸引了學生注意力,激發了學生讀書的興趣。語文教學只有藉助讀,才能訓練語言,啟迪思維,開拓聯想,只有藉助於讀才能發展想像力,感知形象,陶冶情趣。

教學中要使學生準確地理解和把握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就要指導學生在“讀”上下功夫,要使學生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教師除了指導學生掌握好音的輕重緩急,調動抑揚頓挫的技巧外,還應指導學生深入文章中的人、事、景、物之間的複雜感情,深刻理解作者表達情感的文字語言藝術形式及所包含的深刻的思想內涵。

加強讀的訓練,首先要培養學生的語感。何謂語感?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必須在日常生活中隨處留意,得到真實的經驗,對文字語言才會有正確豐富的瞭解力,對於語言文字才會有靈敏的感覺,這種感覺通常叫?語感?。”教學中引導學生理解課文,挖掘文字語言的深層含義,體會語言的運用之妙,把作者用語言文字敘述、描寫的靜態意境,在讀的聯想中變成一幅幅動態的畫面和課文中的特定環境引起情感共鳴,使課文中的`人、事有形象感、主體感,才能讀出“情”,讀出“意”,讀出課文的亮點,起到加深理解,領會課文內容的作用。

第二要激發學生“讀”的熱情。不同的課文運用不同的訓練手段和方法,讓學生受到感染,融入其中,因文動情,因景生情,從而達到以情動情,陶冶學生心靈的作用。如抒情性課文,在讀的訓練中要加強音調的高低、語氣的緩急和吐字快慢的指導,使學生讀出作者喜怒哀樂的感情,用朗讀來表現作者對祖國山水深切而真摯的愛,對敵人鄙視、憤怒的恨,讀出作者胸中的豪邁和信心。童話課文讀的訓練可用分角色朗讀的方法,指導學生把握好角色思想狀態、心理情節,通過不同角色的對白,惟妙惟肖地再現童話中的人物形象,激發出學生情感的火花,讓學生在故事中學習,在情趣中思考,有利於學生對深刻道理的理解。

國小教育教學反思11

一:場景描述:

在“防火知多少”的活動中,小朋友們正在認真地討論著怎樣來防火,有的小朋友說:“如果發生火災了,我就馬上報警打119”。有的小朋友說:“如果發生火災了,我會跑到外面呼叫。”小朋友們討論的十分激烈,忽然,天天小朋友說到:“我上次從電視裡看到,如果發生火災了,應該採用毛巾、口罩蒙鼻,匍匐撤離的辦法,來自救逃生的。”大家聽了天天小朋友的話,都連連點頭。

二:分析:

天天小朋友可以通過電視來了解火災的知識,這樣幼兒們更能加深了幼兒對火災的認識。也讓其他的小朋友瞭解自救逃生的.方法及技能,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三:措施:

1、樹立自我保護意識。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應從培養常規抓起,讓幼兒明確各個環節,各個活動的具體要求,逐步樹立自我保護意識。

(1)通過故事、看講等,教給幼兒自我保護常識。

(2)通過現實生活上的例項教育幼兒。

電視上經常有關火災等的報道,可藉助這些例項教育幼兒,要學會自我保護。還有一些幼兒日常生活中的細節,如果不注意就會發生事故。如:上廁所時推擠、手拉手跑步、鞋帶沒繫好走路等,要教育幼兒注意這些細節,避免發生事故。

2、運用各種形式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運用靈活多樣的形式,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學會自我保護。以遊戲訓練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遊戲是幼兒是喜愛的活動,通過遊戲訓練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可收到較好的效果。如遊戲《打電話》,教幼兒萬一出現危險,要馬上採取一些自救的方法:發生火災撥火警電話“119”,講清楚什麼地方發生火災,請消防隊員趕快來救火,或大喊“救火”、“救命”,或打電話通知大人,並想方設法離開現場等。

3、以安全知識競賽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

4、認識安全標記訓練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安全標記可提示和警告人們注意安全。我們應和家長配合,利用參觀、遊玩、逛街的時候,讓幼兒認識常風的交通標記安全標記,懂得其主要作用,並通過認識安全標記,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

四、效果:

通過這幾周的教育、引導、幼兒們有了很大的轉變。小朋友明白了自我保護的重要性。同時初步掌握幾種自救逃生的方法及技能。也瞭解了火災發生的幾種原因,懂得了如何防範了。

五、思考:

總之,加強安全教育,培養幼兒保護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它關係到每個幼兒的安全和健康,關係到每個家庭的幸福平安。因此,每個保教工作者、家長都應該做到防患於未然,打好這個持久戰,去除一切可能發生在幼兒身邊的危險因素,防止意外事故的發生!切記,時時刻刻都不能鬆懈安全這根弦。

國小教育教學反思12

課堂教學活動是一個富於變化的群體活動,是師生互動的動態過程。新教材為學生營造了一個輕鬆和諧、自主探索的學習氛圍。為使課堂建立在一個全新的基礎上,這次在骨幹教師示範課的設計上,為了打破拼音複習課的枯燥乏味,整堂課我以海豚姐姐為主線展開。

首先,以猜動物的形式,將學生帶入到特定的情境中,變單調的讀記聲母為“誰歡迎我們的到來”,讓學生動手畫一畫,連一連。在這個過程中一個海豚的圖案會出現在學生的面前,學生會覺得學拼音很有意思,產生學習的慾望;

其次,變單純說自己“姓”裡的聲母為與海豚姐姐的交流,再次引發學生學習拼音的興趣,以啟發學生的思維,

第三,我還設計了小組合作的形式,想集合組內成員的力量,用繩子、小棒、肢體等擺出聲母造型,並乘機讓學生學會分工合作,使合作的效率得到提高。在每一環節的教學設計中,力求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給他們以足夠的時間與空間,但從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來看,預設的目標並沒有達到,這不能不引起我的反思:

一、拼音教學一定要強化訓練,讀準音。

對於一個剛入校還不到一個月的一年級學生來說,課堂聽講的習慣還沒有完全養成,對知識概念還很模糊,這時教師還要注意領讀,要體現由領到放的過程,讓學生從整體上感知所學的23個聲母。而在具體執行過程中,我拔高了這一要求,訓練在沒有達到一定量的情況下,就開始讓學生連線猜動物,這樣,忽視了一部分思維活動稍慢的學生,使複習的內容沒有落到實處。因而我想,要想當好一名一年級教師,不但要吃透教材,更要吃透學生,學生這一塊“陣地”攻不下來,註定你是要失敗的

二、小組合作的人員搭配要合理。

新課程提倡讓學生合作學習,但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說,小組人員達到7——9人並不適宜,在我的這節課上得到了充分的驗證:由於是第一次來到多功能教

室上課,由於是第一次看到這麼多老師聽課,由於是第一次和這麼多同學圍桌而坐一起學習,學生充滿了好奇,因而,上課時學生的注意力始終集中不起來,小組合作的氣氛始終沒有出現,教師推動教學顯得很吃力。課後我進行了仔細的思考,想一想這些都是情理之中的事。於是我開始反思,小組合作的人員到底以多少人為好呢?我在我班經過反覆實驗後覺得,小組合作的人員應控制為2——4人為宜,時間越短,小組規模應越小。我們不能因為一次失敗而放棄合作學習的訓練,我們要習慣讓學生合作,重要的是教給他們合作學習的方法,如:你聽我讀,你聽我說,你說我寫,你讀我跟,你問我答。雖然在實驗中會感覺到一年級學生的合作學習的效果並不是特別好,但我相信,我們現在做的是教給學生合作的方法,培養的是學生合作的習慣,只要我們堅持努力,合作學習的`效率會逐漸提高的。

三、知識與能力的銜接要緊密。

通過這一節課,我深深地感悟到,在進行拼音教學時,每學完一個聲母,就應該馬上把這個聲母放入學生熟知的日常生活中去訓練,當訓練達到一定的量時,學生會很快知道哪些字中含有某個聲母。這一個環節的訓練做紮實了,何愁學生說不出“姓”中的聲母,“名”中所包含的聲母了,希望這一點能引起以後教一年級的老師的警覺。

雖說這節示範課沒上成功,我覺得很慚愧,但從中能感悟出這些不足,我也認為是值得的。它使我想起了《論語》中曾子說過的一句話:“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教而不信乎?傳不習乎?”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果我們每天也多次反省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相信,你會成為一名讓學生喜歡,讓家長放心,讓學校驕傲的合格教師的。

國小教育教學反思13

鑑於國小語文教學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結合的教學理念,我以求真、求實、倡簡為目標來設計本課,因此在教學設計時牢記一個宗旨:語文教學應該從學生的“學”出發,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反思這節課,我認為較好地體現了主題,達到了教學目標.到了中年段,理解詞語和句子仍然是語文學習的一個重要目標,所以我在本課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運用低年級所學的一些理解詞語和句子的方法,加強學習方法的遷移,比如:聯絡上下文理解關鍵的詞句,一定程度上也達到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白鵝在不同情況下不同的叫聲, “三眼一板”指白鵝任何時候吃飯順序都不變的規矩,這都要聯絡上下文才能理解。另外,為了引導學生理解白鵝走路的姿態,我通過多媒體播放一段對學生來說比較陌生的淨角出場的錄影,把這些抽象的和學生生活距離比較遠的內容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形象而直觀地感受“白鵝”走路的高傲,就達到了一個直觀,形象的效果。還有,教學中我利用學文與表演相結合。表演是,是催化劑,既激發了學習的興趣,又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但是,在本節課的時間安排上顯得有些緊,學生讀的.還是不充分,還有對課文的寫話練習和寫作方法的教學沒有完全展開,這也是本課教學的遺憾.由此我也在思考,如果語文是一門藝術,我想大概是一門取捨的藝術吧,每節課多角度地突出主題的建構是容易的,但需要取時間還是舍內容,才是更應該權衡的.這一點也正是這節課我感覺最難把握的,既想把整節課的教學設計完整地展示出來,又想把教學課文的每個環節做到盡善盡美,讓我著實感受到了寸時寸金的可貴.倒底在40分鐘內如何取捨,我想這將是我和各位同行在今後的語文教學同探討和研究的問題.

最後想說,教學本課後,心中存有許多留戀和些許遺憾。留戀的是大家陪我共同渡過的四十分鐘,遺憾的是這"白鵝"還羽翼未豐,請大家給予更多的關心和呵護。同時讓我們每天多些努力,使我們的學生都能開開心心學語文,紮紮實實學語言,實實在在用語文。

國小教育教學反思14

剛跟《山中訪友》過完招,接著便是更難上的《山雨》,這是散文家趙麗紅的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

仔細閱讀了課文,我發現這篇課文的特色之一便是大量的使用破折號和省略號,大約有六處之多。破折號和省略號的用法雖然常講,但沒有整理過,而且給我的感覺是邊講邊忘,學生並沒有掌握。

上這一課,我索性將破折號和省略號的用法打在螢幕上,讓學生邊讀課文邊揣摩用法。用法出自《國小語文教師實用辭典》

省略號:

1、引文省略;

2、列舉省略;

3、話沒有說完或語意未盡;

4、語意含蓄讓讀者想象;

5、表示聲音的斷續或延長。

破折號:表示語意的註釋、轉換、躍進、或語言的中斷聲音的延長。

大多數學生能夠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給標點符號選擇正確的義項,但這一處略有爭議:先是聽見它的聲音,從很遠的山林裡傳來,從很高的山坡上傳來——

沙啦啦……沙啦啦……

這裡的破折號的用法眾說紛紜,我以為是躍進,但未敢貿然定論。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我覺得在理清課文的寫作思路的基礎上,重點處理以下三個句子就可以了:

1、象一曲無字的歌謠,神奇的從四面八方飄然而起,逐漸清晰起來,響亮起來,由遠而近,由遠而近……

2、雨聲裡,山中的'每一塊岩石,每一片樹葉,每一叢綠草,都變成了奇妙無比的琴鍵。飄飄灑灑的雨絲是無數輕捷柔軟的手指,彈奏出一首又一首優雅的小曲,每一個音符都帶著幻想的色彩。

3、這清新的綠色彷彿在雨霧中流動,流進我的眼睛,流進我的心胸。

這三句話,勾勒出雨來的神奇,雨中的音韻美和色彩美,雨後清新的綠色,以及我對山雨的喜愛,大自然的讚美。且這三句話集中體現了課文的表達情感的手法:比喻,擬人,想象。抓住重點,問題便迎刃而解。

國小教育教學反思15

本節課的主題是“旅行”,主要學習、練習是第二單元的內容。在學習本單元之前,第一單元就已對“旅行”這個話題,用玲玲去新疆的線索進行了語言學習,因而本節課要描述玲玲的旅行過程,並從中學會描述自己的旅行,就顯得非常重要了。本單元以任務型活動來安排教學。由遊戲及圖片展示開始,創設語言氛圍,通過情景對話,遊戲、故事、寫作等教學環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突破難點,使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掌握知識,發展了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因此在設計本節課時我盡力做到:將操練貫穿始終,以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為目標。因為是學習、練習第二單元,新的'語言點較少,目標指向為通過活動培養學習的語言運用能力。在這堂課的設計上採取操練貫穿始終,如複習部分的east,west,north,south的chant練習,即屬於機械操練部分;讓學生交流、討論自己去過的地方及地理位置,談論去過什麼地方,屬於意義操練;通過練習讓學生描述自己的旅行過程,屬於交際操練。

語言是一套習慣反應系統,要遵循機械、意義、交際的訓練過程,才能使語言習慣變成人的語言能力。給出重點詞,學生複述課文。複述課文有助於加深孩子們對課文的理解和記憶,同時對本堂課的教學重難點進行更深層次的複習,這樣就可以做到,新知識與舊知識結合在一起操練,既增加學生們互相學習和交流的機會,也能夠加深學生們對新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語感,增強語言表達的信心。

總之,在教學中,我始終把激發、促進和呵護學生的興趣放在首位,並注重新舊知識的聯絡,設計的教學活動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建立合理的語言支架,創設真實的語言情境,讓學生在真實的語境中,體會到英語表達的實際作用,達到相互交流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