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用計算器探索規律》(通用6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用計算器探索規律》教學反思(通用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用計算器探索規律》(通用6篇)

《用計算器探索規律》教學反思1

本課時主要引導學生藉助計算器探索積的一些變化規律和商不變的規律,以及運用這些規律進行簡便計算和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在學習這部分內容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整數乘、除法和使用計算器進行計算,有了一定的學習基礎。因此,重點應放在對規律的探索方面,教學完本單元內容,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1、教學時要留足夠的時間,讓學生髮現探索規律,並且有獨立思考的時間。上課時有些思維敏捷的孩子會一下子發現規律,並脫口而出,於是,我就讓這個學生來說說是怎麼想的,給還處於懵懂的孩子一些提示,小結規律後,再通過學生自己寫算式來驗證發現的規律,這樣就加深學生對規律的認識。當然,對那些“聰明”孩子的上課習慣還是要加強培養。

2、將課堂延伸到課外,在上課前,先讓學生在家裡算一算例題,找找規律,這樣可以讓學生帶著問題上課,提高課堂效率,也給學生留出了充足的時間發現規律。

3、克服思維惰性,加強估算能力的'培養。發現和總結出規律後,就可以進行簡便計算,一些較難的兩位數乘兩位數可以很快得出答案,但有些孩子為了避免犯錯,會迴避用規律來進行計算,而是採用比較繁瑣的列豎式。出現這種情況可能有兩種原因,一種是課堂上對規律的感知還不夠,要適當的給這部分孩子增加練習量,進一步感受規律,提高規律掌握的熟練度。另一種是,怕粗心犯錯,對於這部分孩子則可讓他們算完後,進行估算,這樣有利於他們養成自覺檢查的好習慣,通過估算也能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數感。

《用計算器探索規律》教學反思2

藉助計算器探究規律的目的是什麼?僅僅是為了訓練學生對鍵盤的熟悉程度嗎?抑或是掌握計算的準確度?這節課應該怎樣上?兩節課的計算器教學已經結束,我卻陷入了沉思。

上節課學生用計算器算出的22222222×55555555的結果五花八門,我曾經提示:“你看,這麼多的2和這麼多的5相乘,能不能想個巧妙的辦法,從簡單的算式入手,嘗試解決呢?”沒想到,還真有幾個孩子說出先從2×5=10開始,看能否找到積的排列規律!!

於是,有趣的算式出現了——

2×5=10

22×55=1210

222×555=123210

2222×5555=12343210……

“我好像發現規律了!”我聽到幾個孩子小聲嘟囔著。

”積當中最大的數字就是兩個因數的位數,然後再從大到小排列到0就行。“趙洪濤說出了自己的想法,雖然不是特別準確,但是規律基本上是正確的。在此基礎上,我又引導學生進行了總結:從1開始,因數是幾位數就寫到幾,倒過來再寫到1,最後加一個0。

”看來,計算器雖然有時候不能計算出像22222222×55555555的結果,但是我們可以運用計算的'結果,找到積與積之間的排列規律,根據規律就可以寫出結果了。當然,這個規律的探索還需要同學們掌握數與數之間的關係。我們再來試一試,好嗎?“

…………

一節課下來,孩子們”玩“得挺高興,但是學生對於探索規律的推理問題還不夠明晰——光注重積的表面的變化,並沒有深層次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個人認為,“用計算器探究規律”應該作為一節完整的課為學生呈現,而且重點應該在於引導學生探索出計算背後的本質規律,提高學生的推理能力。要給學生充分經歷觀察、猜想、歸納和驗證的時間,這樣學生學到的才不只是結論,更是一種方法。

《用計算器探索規律》教學反思3

一、有效教學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達到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於傳授知識,那麼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不動情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學習就會成為學生沉重的負擔。”在探索規律這一環節中,我設計的探索題,激發了強烈的探索興趣和能力。學生不自覺地就進入了新規律套所的.狀態中,發現新的規律也成為學生的主題需要,學生由被動地接受者、參與者成為主動地創造者、主體者,而我的角色更符合顧問,適當的時機引領尋聲的探索走向深入、持久、有效。

二、高效教學

適時引入計算器。在探索規律時,有的計算過程比較複雜,這時引入計算器省時又精確,使學生通過親身體驗,感受到計算器的作用和優勢,同時培養了學生靈活選擇計算方法和工具的意識。

整節課自始自終,把學習的主動權完全交給學生。通過讓學生試算、觀察、比較、討論等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的參與,讓學生全面參與新規律的發現過程。而多種感官參加學習活動,可使學習內容在大腦建立多層次、多網路聯絡,利於學生理解記憶,也能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使教學學習變成學生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不斷髮展和提升的過程,體現了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新理念。

三、魅力教學

要使學生感悟國小數學中蘊涵的豐富美,有效的方法是讓學生親身體驗數學的發生、發展過程,讓學生親生經歷知識的探索過程。

“數學是美的王國”。本課教學中,讓學生從一組組有趣的算式中尋找出了一個個固定不變的規律,即美的存在,感悟到數學的“統一美”,接著根據已發現的規律,讓學生寫出符合規律的等式,感悟到數學的“神奇美”,數學規律被發現、被理解,這個過程本身也會令學會興奮和滿足,引起審美喜悅。課上學生還能體驗到整個教學過程的和諧美。

總之,努力使學生在充滿美的氛圍中津津有味地品嚐老師精心製作的美的大餐。

《用計算器探索規律》教學反思4

一、 創設問題情境,引出課題

“創設情境”是數學教學中常用的一種策略,有利於學生解決數學內容的高度抽象性和國小生思維的個體形象性之間的矛盾。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創設一個具有一 定開放性的問題情境,解放學生的思想,讓他們敢想;解放學生的嘴,讓他們敢問。根據低年級學生都對小動物比較喜歡的特點,我為本課設計了一條貫穿始終的情 感線:幫小猴找規律引出的一系列問題。用這條情感線來支撐知識線和能力線,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獲得知識,提高能力。

二、充分利用教材,創造性使用教材

本教學設計教學層次清晰,注意合理地處理“教”與“學”的關係,採取層層推進的辦法。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引導學生運用規律 。

三、充分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注重合作探究、交流。國小數學課堂是一種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動態過程。在本課中,既考慮到學生對知識技能目標的落實,又考慮到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實現。幾節課下來,感覺到大多數時間學生思維活躍,暢所欲言,能夠積極投入到學習和探究中來。

總之,在這節課的教學中,努力體現《標準》的新理念,教學過程與教學方法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個性化思維,注重合作學習,相互交流、啟發,面向全體,使不同層面的學生都有所發展。

《用計算器探索規律》教學反思5

在教學《用計算器探索規律》一課時,學生的積極性極高,可能是他們可以乘機玩一玩他們認為非常神奇有趣的計算器吧!雖然這一現象使課堂看著充滿激情,但在這激情的背後卻讓我陷入了幾點思考之中。

1、計算器要“利用”到何種程度為宜。我們藉助計算器,將學生的思維從繁雜的計算中解脫出來,使學生更加關注規律的'發現過程。在猜想、列舉驗證、應用規律的過程中,學生必然要經歷大量的計算,其中也包括一些大數目的計算。為了使學生擺脫這些繁雜的計算,讓學生的思維集中於探索和發現規律上,教材也明確要求學生使用計算器來進行這些計算。這樣就可以讓學生更好地體驗探索數學規律的過程與方法,並使教學過程更多地側重於發展學生的數學思考。這是計算器的作用所在。但同學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計算器是用來幫助學生能較快較準地計算出大數目計算題的結果,在此基礎上發現各種規律。所以我認為計算器只是本節課的一種輔助工具,而非本課所學規律的重點。我們不要把計算器神奇化,使得學生過分相信、依賴於計算器計算,這樣只有害處且無益於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數感的培養。

2、本課內容似乎略顯單薄,時間尚餘。本課是教學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幾,積也相應地發生變化的規律。但是通過實踐教學,我發現這個內容在一節課內進行教學和相應的應用練習,時間還有多餘,學生也似乎還能學習的餘力。對此,教師可以有多種處理方式,比如增加練習,進而鞏固知識;又如適當地補充學習內容:

(1)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除以幾時積的變化;

(2)兩個因數都有變化時積的相應變化等等。如果是從拓展學生的數學思維,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方面考慮,我則偏向選擇第二種處理方法。當然,這是對學有餘力的同學而言。對於其他學生則可在今後的學習和練習中慢慢鞏固。我覺得這樣做不但有利於學生的發展和提高,還能有效地避免學生產生思維定勢。

《用計算器探索規律》教學反思6

今天,我們學習了《用計算器探索規律》一課。這節課是在學習了小數除法、迴圈小數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的教學。課始,我出示後面的練習題 6×0.7=4.2

6.6×6.7=44.22

6.66×66.7=

6.666×666.7=

學生通過觀察,很快能得出結果。有了這樣的基礎,在例題的學習中,

1÷11=

2÷11=

3÷11=

4÷11=

……

部分學生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因為沒有帶計算器,看到前兩個的結果後,因為發現了規律,也很快的寫出了結果。但是,在學生總結自己發現的規律時,很多學生的表述是很不完整很不準確的。這使我感到以後的.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表述能力應該重視起來。因為自己的教學時間長了,很多時候我愛搶學生的話了。尤其是在六年級的時間長了,為了短時間要效率,有時真的不敢給學生很多的時間去說,今天的教學我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改變這種教學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