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計劃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我們又將續寫新的詩篇,展開新的旅程,是時候開始制定計劃了。好的計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1

一、班級情況分析

本學期本人繼續任教三(1)、三(2)兩個班的數學,共有學生94名,通過上學期的教育與學習,學生的一些基本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已經初步養成了自己獨立思考、動手、動腦的正確學習習慣,對待學習的態度良好。但是有一少部分學生過於活潑好動,紀律觀念還不夠強,無集體意識,缺乏合作精神,還有一部分學生缺乏積極主動地學習習慣需要教師和家長的督促才能完成學習任務。

二、本冊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教學內容包括:位置與方向,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小數的初步認識,面積,年、月、日,簡單的資料分析和平均數,用數學解決問題,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

本冊教材的重點是: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面積以及簡單的資料分析和平均數。難點是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應用數學的意識。

三、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餘的七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會看簡單的路線圖,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2.使學生會筆算一位數除多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會進行相應的乘、除法估算和驗算。

3.使學生會口算一位數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數,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每位乘積不滿十)。

4.使學生初步認識簡單的小數(小數部分不超過兩位),初步知道小數的含義,會讀、寫小數,初步認識小數的大小,會計算一位小數的加減法。

5.使學生認識面積的含義,能用自選單位估計和測量圖形的面積,體會並認識面積單位,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會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並能估計給定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6.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瞭解它們之間的關係;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數;知道24時計時法,會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刻。

7.使學生了解不同形式的條形統計圖,初步學會簡單的資料分析;瞭解平均數的意義,會求簡單資料的平均數;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8.使學生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9.使學生初步瞭解集合和等量代換的思想,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使學生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1.使學生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四、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位置與方向,除數是一位數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年、月、日。

教學難點:位置的確認,計算的算理,時間的計算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應用數學的意識。。

五、教學措施

1.重視教學情景的創設,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加強學生的操作活動,結合生活實際幫助學生建立有關的數學概念。

2.培養學生估測、估算的意識,重視培養學生的估測、估算能力。

3.讓學生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來學習計算,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4.運用“遷移”法進行教學,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

5.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讓學生體驗探究的樂趣。恰當、適時地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重視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6.重視直觀教學,充分發揮教具、學具的作用。

7.注重學生對計算過程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重點,突破難點,使學生打下紮實的知識基礎。

8.讓學生充分經歷猜想、實驗、驗證的過程,主動建構數學知識。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2

一、學生情況分析:

在經過了一個學期的學習後,學生在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了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數學有一定的興趣,大部分學生樂於參與學習活動。特別是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雖然在上學期期末測試中孩子的成績都不錯,但是成績不能代表他們學習數學的所有情況,只有課堂和數學學習的活動中,才能充分體現一個孩子學習的真實情況。因此對這些學生,應該關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經基本形成的興趣再接再厲地保持,並逐步引導到思維的樂趣、成功體驗所獲得的樂趣中。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內容包括下面一些內容: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小數的初步認識,位置與方向,面積,年、月、日,簡單的資料分析和平均數,用數學解決問題,數學廣角和數學活動等等。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面積以及簡單的資料分析和平均數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位置的確認,計算的算理,時間的計算是本冊教材的教學難點。

在數與計算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以及小數的初步認識。這部分乘、除法計算仍然是國小生應該掌握和形成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進一步學習計算的重要基礎。例如,用兩位數除多位數,每求一位商的步驟與用一位數除的步驟基本相同;又如,兩位數乘兩位數是學習小數乘法的必要基礎。

從本冊開始引入小數的初步認識,內容比較簡單。此時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或用到有關小數的知識和問題,這部分知識的學習,可以擴大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範圍,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使學生初步學會用簡單的小數進行表達和交流,進一步發展數感,併為進一步系統學習小數及小數四則運算做好鋪墊。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位置與方向和麵積兩個單元,這是這冊教材的另兩個重點教學內容,為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提供了豐富的素材。通過這些內容的學習,讓學生初步形成辨認方向、表達與交流物體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通過現實的數學活動,讓學生獲得探究學習的經歷,探索並體會引進統一的面積單位的必要性,認識面積單位,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進一步促進空間觀念的發展。

在量的計量方面,這一冊進一步擴大計量知識的範圍,除了面積單位的認識外,還安排了認識較大的時間單位年、月、日及24時計時法。這些內容的教學可以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時間觀念,並通過實際操作與具體體驗,培養學生估計面積大小和時間長短的意識和能力。

在統計知識方面,本冊教材讓學生初步學習簡單的資料分析和平均數。教材向學生介紹了兩種不同形式的條形統計圖,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學習看這兩種統計圖,初步學會簡單的資料分析;通過學習平均數的含義和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初步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和實際應用,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教材一方面安排了一個單元,專門教學用所學的乘除法計算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另一方面,安排了"數學廣角"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學習簡單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換思想,並能應用集合和等量代換的思想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養他們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發現、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本冊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悅,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三、教學目標:

1.會筆算一位數除多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會進行相應的乘、除法估算和驗算。

2.會口算一位數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數,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每位乘積不滿十)。

3.初步認識簡單的小數(小數部分不超過兩位),初步知道小數的含義,會讀、寫小數,初步認識小數的大小,會計算一位小數的加減法。

4.認識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餘的七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會看簡單的路線圖,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5.認識面積的含義,能用自選單位估計和測量圖形的.面積,體會並認識面積單位(平方釐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頃),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會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並能估計給定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6.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瞭解它們之間的關係;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數;知道24時計時法,會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刻。

7.瞭解不同形式的條形統計圖,初步學會簡單的資料分析;瞭解平均數的意義,會求簡單資料的平均數(結果是整數);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8.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9.初步瞭解集合和等量代換的思想,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1.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四、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

1、改變教學思想。

具有新觀念、新思想、新體驗。改變原有的老師講、學生學的思想觀念,實施互動學習(師生合作、生生合作、生網合作等),自主探究,老師給營造一個寬鬆、合諧,充滿愛、民主、喜悅的學習氛圍。由學生自主合作去探究、研討,老師作好參謀,當好後勤,作學生的服務員。

2、注重生活與數學的密切聯絡

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教學要考慮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結合他們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設計富有情趣的習題,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從生活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重視數學知識的課外延伸,加強數學知識的實用性和開放性。在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正歸一和反歸一等應用題時,結合生活例項,使所要學習的數學問題具體化、形象化,激發學生求知的內驅力。

3、注意教學的開放性,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適當設計一些開放性問題,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

4、面向全體、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1)加強基礎訓練,在計算方面,重點是要加強口算訓練,。在應用題方面,要重視一步計算應用題的練習。在練習中必須重視應用題結構的訓練,如根據條件補充問題、根據問題補充條件等,這種題目要經常訓練,它對於提高學生分析數量關係的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2)實施分層教學,彈性教學,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不同的接受能力,採取不同的方法,佈置不同的作業,注意因材施教,力求"下要保底,上不封頂"即下要保義務教育的共同要求,上要引導興趣濃厚,學有餘力的學生進一步發展。把共同要求和發展個性結合起來。

(3)重視學生的課時目標過關和單元素質過關,作業嚴把關,加強資訊交流,及時反饋,增強教學的針對性。

5、結合多媒體教學

在課堂教學中,利用計算機對文字、圖象、聲音、動畫等資訊進行處理,形成聲、像、圖、文並茂的多媒體教學系統,進行視、聽、觸、想等多種方式的形象教學;

改革課堂問答方式,實施參與性教學。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僅僅是教學或實驗上的技能問題,而提出問題,卻需要創造性和想象力。"我計劃在教學中以注重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指導。常把提出問題的權利交給學生,給他們提供廣闊的參與空間,讓他們學得主動積極,有充分的機會去發現,去研究,去創造。

6、作業設計力求準確、簡潔、規範、方便教學。

學生學業成績的提高有賴於高質量的練習,我們必須重視課堂作業的設計和學生練習的達成度。課內外作業均要經過精心設計,力求從培養學生能力出發,體現課改精神,同生活實踐緊密結合,重在發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此外,採取"基礎練習+個性作業"

形式,針對學生不同的學習水平,分層設計作業。教師針對不同層面的學生完成不同難度的作業,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作業內容和形式,實現差異發展。

7、三位一體,學校、家庭、社會形成教育合力

家庭、社會、學校對學生的教育影響,各有自己的特點和優勢。只有三者協調,取長補短,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益。

教師要主動與家長取得聯絡,通過訪問學生家庭或開家長會,與學生家長相互溝通學生在學校的表現情況,使二者相互配合,取長補短,同時,要適時適當地向部分學生家長講明教育方法,共同教育學生。

五、全冊課時安排:(約60課時)

第一單元 位置與方向 4課時

第二單元 口算除法 3課時

筆算除法 9課時

整理和複習 1課時

第三單元 簡單的資料分析 3課時

平均數 2課時

第四單元 年、月、日的認識 2課時

24時計時法 2課時

製作年曆 1課時

第五單元 口算乘法 3課時

筆算乘法 4課時

整理與複習 1課時

第六單元 面積和麵積單位 2課時

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計算 3課時

面積單位間的進率 3課時

第七單元 小數的初步認識 3課時

小數的簡單計算 3課時

第八單元 解決問題 4課時

第九單元 數學廣角 2課時

第十單元 總複習 4課時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3

一、教材分析

《科學》三年級下冊是在三年級上冊的基礎上編寫而成的。國小三年級上冊是科學教材的起始冊,選擇的教學內容是以學生“有系統的觀察活動”為主線展開的。例如,在教學內容中設計了“觀察大樹”和“尋訪小動物”等活動。作為這一線索的延續,三年級下冊的主題確定為對植物的生長變化,動物的生命週期,溫度與水的變化,磁鐵等四個單元。

植物的一生單元引導學生經歷種植鳳仙花的完整過程。通過對鳳仙花各個生長期不同形態特徵的觀察,幫助學生建立植物生長週期的概念,並引導他們學會定期觀察、記錄以及分析資料的方法。

動物的生命週期單元引導學生經歷養蠶的完整過程。通過對蠶各個生長時期不同形態特徵的觀察,幫助學生建立動物的生命週期概念,感受生物的生命過程並學會描述這個過程。

溫度與水的變化單元主要涉及溫度的測量和水的三態變化。

磁鐵單元從我們知道的磁鐵開始,來了解磁鐵的兩極和作用,製作指南針。

二、學生分析

本學期擔任三(2)班的科學教學。從上個學期的成績來看,兩個班相差不大,主要是班級的.學生特點不一樣,二班的學生比較活躍,相對來說思維也是如此,再加上三年級兒童想象豐富,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學學習的起點,他們對花鳥魚蟲、日月星空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導就能轉化為強烈的求知慾望和學習行為。通過一個學期的《科學》學習,學生們對《科學》這門課已經有所瞭解,知道科學課是由一個一個的活動組成,這是令他們喜愛的。但是他們卻常常不能自覺作好課前準備。雖然經過一個學期的科學學習,學生們已具備一定的觀察能力,但是他們的觀察力、思維力有待提高,學生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內在,難以把握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絡。對實驗感興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內在。

三、教學目標

本冊教學內容仍然屬於生命世界和物質世界的範疇,但是探究的重點有所不同,主要指導學生對變化的事物進行觀察,觀察其變化的過程並探究其變化的規律。在科學探究方面,本冊的教學將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如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堅持觀察、記錄的習慣和能力,並學習用流程圖,迴圈圖等方法記錄觀察結果。同時重視基本實驗操作技能的培養和實證意識的培養。在教學的實施過程中,建議“植物的生長變化”和“動物的生命週期”兩個單元交叉進行。除解決觀察週期長問題之外,這樣做還可以同時進行植物和動物生長變化的觀察活動,使學生領悟到植物和動物的相通之處,完成對生物生命週期的初步認識。教師應能夠給學生的每一項探究活動以比較充分的時間保證,使學生的感受、思考、表達等都能得以比較充分地進行。學生在經歷探究活動的基礎上,知道空氣是一種透明的物質,沒有一定的開關和體積,但具有質量;知道固體、氣體、液體的主要區別;知道空氣可以被壓縮,壓縮空氣有彈力等;同時,潛移默化地意識到,藉助於可見的物質媒介可以發現並研究不可見的物質;意識到通過蒐集、整理和分析資料,也可以獲得對一些問題的認識。

通過親歷種植、培養鳳仙花的活動,認識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及種子,瞭解植物的生長過程;知道一粒種子能夠發育成一株植物,並再次結出多粒種子,從中理解植物生命週期的涵義。在活動過程中,使學生領悟珍愛生命的意義,知道愛護花草樹木,學會持續地、多方面地對一事物進行觀察,提高科學探究的能力,學會與人合作;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懂得栽培植物的正確方法;學會用資料、圖畫、語言描述等方法交流自己的觀察結果;運用整理資訊的方法發現事物變化的簡單規律。在養蠶的活動中發現生命的發展變化,及動物和食物、動物和環境等多方面的認識,並通過養蠶的活動經歷和體驗,進行珍愛生命、保護生態環境的教育。在經歷對蠶進行養育的過程中,能進行簡單的觀察和描述,能按蠶的不同生長時期進行動態觀察、細節觀察,能對蠶的身體變化進行比較和測量。能在活動過程中提出問題,發現更多的觀察內容。

四、教學的具體措施

(一)課堂措施

1.認真鑽研教材、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認真做好課前準備工作。運用多種評價手段,以激勵學生的探究興趣。

2.充分運用教具、掛圖、音像教材進行直觀教學,尤其要組織好每一個觀察認識活動,讓學生去親身經歷、體驗每一個活動。

3.在課堂上嚴格要求學生的紀律問題,做到有秩有序,該做實驗的時候認真做,該聽講的時候不能開小差。在教學中,覺得是重點的,要求學生劃線,或做其他記號,及時背誦和複習。4.作業本能做到及時批改,及時校對,及時訂正。

(二)提優補差措施:

1.鼓勵學生擴大閱讀量,多看一些有益的課外書籍,並提倡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驗,小發明,小創造,小製作活動,以進一步提高能力。

2.幫助後進生建立自信心,繼而貫徹表揚鼓勵為主的原則,培養學生對科學課學習的興趣。

3.延伸課堂內容,採取課內與課外相結合。

4.加強優生與後進生的聯絡,促使他們互相幫助,在團結的氣氛中儘快成長。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4

教學計劃

一、學生的基本情況分析:

我班共有59人,大多數學生學習積極性很高,上課認真聽講,課後及時完成作業,已經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少數學生 ,學習的自主性差,學習不主動. 上課開小差,課後作業完成不及時,做作業速度很慢,準確率不高,有時甚至忘了做作業。這個學期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數學教學中要培養和提高學困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能力。

二、教材分析和教學目標:

(一)數與代數

1.第一單元“元、角、分與小數”

結合購物的具體情境初步理解小數的意義,能認、讀、寫簡單的小數;感受比較小數大小的過程;會計算一位小數的加減運算,能解決一些相關的簡單問題;能運用小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並進行交流

2.第三單元“乘法”

會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並解釋估算的過程;能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並能對結果的合理性進行判斷。

3.第五單元“分數”

能結合具體情境與直觀操作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能認、讀、寫簡單的分數;感受比較分數大小的過程;會計算同分母分數(分母小於10)的加減運算,能解決一些相關的簡單問題;能運用分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並進行交流。

(二)空間與圖形

1.第二單元“對稱、平移和旋轉”

結合例項,感知平移、旋轉、對稱現象;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後的圖形;通過觀察、操作,認識軸對稱圖形,並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的軸對稱圖形。

2.第四單元“面積”

結合例項認識面積的含義,能用自選單位估計和測量圖形的面積,體會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體會並認識面積單位(釐米2、米2、千米2、公頃),會進行簡單的面積換算;探索並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能估算給定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三)統計與概率

第六單元“統計與可能性”。通過豐富的例項,瞭解平均數的意義,體會學習平均數的必要性,會求簡單資料的平均數(結果為整數);根據統計圖表中的資料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能和同伴交換自己的想法;能夠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對一些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並和同伴交換想法。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5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的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時、分、秒,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口算和筆算,多位數乘一位數,分數的初步認識,有關倍的概念及應用,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與周長,千米和噸的認識,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

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多位數乘一位數以及長方形和正方形是本冊教材的重點學習內容。

在數與計算方面,本冊教材安排了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多位數乘一位數、分數的初步認識。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口算和筆算是國小生應該掌握和行成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也是進一步學習多位數筆算乘、除法的基礎。同樣,多位數乘一位數也是學習兩、三位數乘法的基礎,因為不論因數是幾位數,在計算過程中都要分解成用幾個多位數乘一位數。

引入分數是數概念的一次擴充套件。分數概念比較抽象,學生在學的過程中會有一定難度,所以本冊出現的分數內容是最初步的,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具體例項詮釋一些簡單分數的具體含義,使學生建立起分數的初步概念,初步學會用簡單的分數進行表達和交流,進一步發展數感,還學習用分數的含義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等;為學習小數和進一步學習分數做好鋪墊。

本冊教材安排了“倍的認識”教學單元,將以往分散編排在表內乘除法中的有關“倍”的知識集中編排,讓學生在掌握了乘除法之後來學習。這樣既有利於建立“倍”的概念,也便於學習根據“倍”的含義用乘除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在圖形與幾何方面,本冊教材安排了“長方形和正方形”單元,這是教材的另一個重點內容。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讓學生認識四邊形,掌握認識正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瞭解周長的含義,學會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等。同時使學生通過直觀、操作,進一步感知平面圖形之間的關係,促進空間觀念的發展。

在量的計量方面,本冊安排的是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和千米,認識質量單位噸以及時間單位時、分、秒。這些內容的教學,可以進一步發展學生的長度、質量和時間觀念,並通過實際操作和具體體驗,培養學生估量物體質量和時間的意識。

“數學廣角”安排的是關於集合的內容,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學習簡單的集合思想,並能應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養他們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發展、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另外,教材還安排了一個綜合與實踐主題活動“數字編碼”,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綜合運用所掌握的數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目標

這一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

1、在認識時分的基礎上,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秒針的特徵,初步在頭腦裡建立1秒的概念,知道1分=60秒。通過加深對時間單位的認識,發展對時間觀念養成遵守和愛惜時間的意識和習慣。

2、掌握口算兩位數加兩位數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能計算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的筆算。懂得應根據要解決的具體問題及資料特點選擇適當的估算方法,初步培養數感及估算意識,體會演算法的多樣化。

3、經歷觀察、比劃、測量等學習活動,明確毫米產生的實際意義,初步認識新的長度單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會用毫米作單位進行測量,並能掌握毫米與釐米間的關係,進行簡單的換算。認識長度單位分米,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釐米。使學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學會千米和米的簡單換算。使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知道噸在實際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噸重的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4、會筆算三位數的加、減法(不進位、不連續進位、連續進位),會進行相應的估算和驗算及在生活中應用

5、在實踐活動中理解“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體會數量之間的相互關係。經歷將“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實際問題轉化為“求一個數裡包含有幾個另一個數”的數學問題的過程,初步學會用轉化的方法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6、會口算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會筆算一位數乘二、三位數,並會進行估算

7、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會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知道周長的含義,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並會進行測量。

8、初步認識簡單的分數(分母小於10),會讀、寫分數並知道各部分的名稱,初步認識分數的大小,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

9、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0、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11、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這一冊教材的教學重、難點是:

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多位數乘一位數以及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與周長。

三學情分析

一、學生的學習情況分析

在經過了兩年的數學學習後,大多數學生,對一些基礎性的數學知識有了初步的認識,已經比較習慣於新教材的學習思路和學習方法,認識到數學知識無處不在,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對學習數學有著一定的興趣,樂於參加學習活動中去,特別是一些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這為學生對本冊的學習打下了重要的基礎,也為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和實踐能力創造了條件。

二、學困生基本情況分析

兩個班的學生中,存在著一定數量的學困生。這些同學自覺性不夠,數學基礎較差,學習新知識的能力較慢,今後首先還是加強學習習慣培養,如學前的自習、課後的複習,及時地進行補差等。

四教學措施

1、教師在備、教、批、輔、考等教育教學環節,對學困生多加關懷,厚愛一層,從抓基礎知識,激發學習興趣,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入手,在備課時,關注學困生,注重基礎知識和興趣知識點設計教案。

2、在課堂上,加強基礎知識和學習興趣的培養,讓學困生樹立“我也能回答教師提問,我也能學好功課”的信心

3、批改作業時,對學困生進行面批,多以引導和補習為主;考完試,找學困生談心,以鼓勵教育為主。

4、讓學困生找出自己學習上的優勢與長處,喚起心靈深處的自我向上的意識,由消極被動地學習向積極主動地學習轉變,由自卑向自尊自強轉變,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切實解決了學生的厭學思想,從根本上消除掉隊的現象,確保了各學段、各學科的教學質量的提高。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6

九年級的歷史面臨會考,可以說是整個國中歷史教學的重中之重。本學期我擔任了九年級的歷史教學任務,我的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打好九年級歷史會考這場攻堅戰,爭取在會考時取得一個理想的成績。為了能給今年的歷史會考打好基礎,特制定本學期的工作計劃,具體內容如下:

一、總體目標:

認真落實貫徹我學校教學工作會議精神和義務教育教學常規,努力提高個人素養和教育教學能力。以我校整體工作計劃為指導,落實推進課程改革,形成先進的課程結構和綜合的教學理念,本著“打造高效課堂”的課程教學理念,著眼於學生的發展,注重弘揚中國和世界各民族的優秀文化,重視學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養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注意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探究學習,注重培養學生會考的應試能力。做好九年級歷史教學工作,夯實基礎,培養學生能力,爭取做到會考成績穩中有升。

二、教學內容:

本學期講授的《世界歷史》下冊,基本內容分為兩部分(力爭在第五週完成新課教學)。

1.1917—1945年是十月革命至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時期。

①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標誌著世界現代史的開端。二三十年代,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嚴重的問題。

②“一戰”後建立的凡-華體系,暫時協調了列強之間的矛盾,但1929—1933大危機的發生,又一次激化資本主義世界的矛盾。美國通過羅斯福新政實現經濟復甦和社會穩定,德國和日本建立了法西斯專政,分別成為歐亞戰爭策源地。

③德,意,日法西斯不斷侵略擴張,而英法美推行綏靖政策,終於導致二戰的全面爆發;世界各國人民展開了英勇的反法西斯鬥爭並取得了最終的勝利。但二戰給參戰各國人民帶來了極大的災難,同時,也對戰後世界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2.1945年9月“二戰”結束至今,是世界的兩極格局向多極化過渡時期。這一時期:兩極格局形成—演變—解體,隨之向多極化過渡。世界經濟快速發展,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增強。四五十年代開始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極大地推動社會生產力和世界經濟的發展。也促使世界經濟的區域集團化和全球化趨勢加強。這給各國經濟的發展帶來了機遇,也提出了挑戰。和平和發展仍然是當今世界的兩大主題。

——以上內容,即是本學期講授的重點內容。

三、學情分析:

我任課的班級,從上學期的情況看,

(1)班學生思路比較活躍,但是華而不實,知識掌握的不夠紮實;

(2)班整體沉悶,只有個別幾個成績優秀的學生願意動腦思考,其他學生遇到問題存在嚴重的等靠思想,自己解決問題比較困難;

(3)班整體素質還可以,但是達優率不高。這兩個班整體的會考氣氛都不濃,沒有緊張感和學習的迫切感。

針對以上情況,本學期我將對學生進行思想上的培訓和教育,認識到會考的重要性和迫在眉睫的緊張感,使學生儘快進入狀態,並儘快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教學上重點注重對基礎知識的鞏固,多注重對基礎知識的強調,反覆記憶及訓練,再次基礎上,對部分學生進行拔高訓練。

四、具體工作:

(1)備課:

針對九年級的複習課,我的教學設計嘗試以下五步驟:第一步,理清單元階段特徵或專題特徵,由學生自主完成本單元基礎知識的'梳理。第二步,由討論思考題組成。針對單元重點和近年來會考的試題,教師設計有一定深度和難度的題目,簡單的東西由學生回答即可。疑難點,尤其是熱點、預測到的考點問題由老師引導分析、作出解答。這一部分是課堂操作的主體部分.通過分析加深教材或專題知識點的理解,這一部分主要強調的是老師“導”的作用,學生是思維的主體。第三步:鞏固練習。學生完成本單元的試題,教師有針對性的講評,鞏固本單元知識的作用.這樣通過上面幾個環節,“梳理”、“探究”、“訓練”三環節完成。第四步是課後反思。對老師來說,本單元有什麼不足和遺憾及補救措施可總結一下,對學生來說,本單元有什麼缺憾的地方,或者有什麼補充,甚至是對教師講課的建議都可以相互交流。

(2)上課:

高質高效的上課,在課堂上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的思維發展,學習過程交給學生,反對全面講,講全面。努力刪除教學中的無效環節。隨著命題思想的逐漸轉變,會考改革探索的不斷完善,對一線的九年級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複習課,我們必須要從“細講”過渡到“精講”,講要講出新東西、新意境;從“演員”過渡到“導演”,充分發揮教師的“導”的作用,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學中,我們要教給學生主動學習的方法,要“授之以漁”,而不要“授之以魚”,重點、難點問題要講深講透,把大量的剩餘時間還給學生,提高學生的自主性,激發他們學習歷史的興趣,最大限度的提高自習效率,在會考中取得好成績。

(3)習題訓練:

一要科學的佈置作業,體現層次性、代表性、典型性、針對性,力求做到舉一反三。二要精選習題,強化訓練。

①適量性原則。事實證明,學生所做習題,並不是越多越好,而是精做一定量的習題為最佳。九年級階段的複習,時間緊,任務重,學生的學習時間非常有限,為了在短時間內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習效益,在選題過程中,要堅持適量性原則。要精選習題,讓學生獲得最大的學習效益。

②整體性原則。整個九年級階段的複習分成兩個輪次,在選題過程中,要堅持整體性原則。一輪複習按教材章節順序切塊複習,選題要體現基礎性,強調覆蓋面,目的是鞏固基礎知識;二輪複習體現專題原則進行復習,教師選題要注重本學科內知識的縱向聯絡,要體現學科內綜合的特點,目的是加強學科內的綜合;臨考前(或一、兩個星期)的時間的複習要回歸課本和進行適量的綜合訓練,選題要突出熱點、聯絡現實,以達到綜合訓練,提高能力的目的。

③適應性原則。在選題過程中,要認真研究《考試說明》和近兩年的會考題。《考試說明》強調考生對學科知識的把握,注重學生在知識遷移、問題思考和解決過程中表現出的能力、態度、價值觀。教學和複習中就必須在注重知識的同時,更加註重綜合素質的提高和能力的形成。複習什麼內容、抓什麼重點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要通過知識和現實問題的複習增強素質和能力,這樣,才可能自如地應對多種背景,以及多變的設問角度。

④梯度性原則。同一年級或是同一班級的學生,在學習方法、知識水平等方面都存在著差異,因此,在選題過程中,要堅持梯度性原則。保證做到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有不同的任務要求,做到激勵尖子生讓其吃飽,關注中等生讓其吃好,兼顧學困生讓其消化得了,充分落實分層次教學的原則。

(4)認真研究典型試題及評析,瞭解會考歷史試題的特點,把握命題方向。研究試題是探索正確的解題思路和方法、提高解題能力的重要途徑。要明確會考歷史的命題趨勢,注意綜合分析幾年來我市會考文科試卷,認真研究每一道題,力求從中得到啟發。試卷講評要重視學生的薄弱環節,找出問題的癥結所在,查漏補缺。引導學生關注命題意圖,瞭解解題方法,找出解題規律。

(5)加強學生解題方法的指導,掌握答題技巧,規範答題語言。

在複習時候,需要一定的練習來配合以鞏固複習的效果。但在進行練習時,切不可搞題海戰術。針對複習中暴露的問題,歸類分析後,進行解題方法的強化訓練,提高學生的審題、構思、組織材料、成文的能力。

會考複習的效果最後要反映在答題上。雖然不同試題具有不同的答題方法,但都講求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教師要認真指導學生做好會考複習的能力檢測題,通過自我測評,讓學生了解試題型別、掌握解題方法、思路、技巧等。

在練習和考試中都應注意審題、解題、答題的思路和方法。在審題過程中,要審題型和要求、審關鍵詞、審時空範圍,然後確定解答思路和答題方法,組織答案時還要注意文字表述的規範化,要用規範的歷史語言回答問題。

(6)處理好知識與能力的關係。《課程標準》在評價建議中要求把歷史知識和歷史能力有機結合起來考查,不但要考查學生再認再現歷史知識的能力,更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由此可見

“雙基”是歷史考試考查的重點。複習時要在加強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訓練的同時,注重歷史學習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科學、靈活地複習,轉變學生被動接受、死記硬背的複習方式。

(7)融會貫通,注重中外歷史知識的聯絡

。在複習時應對教科書融會貫通,要重視整合專題知識,突出重點,把握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適當打破單元、課之間的界限,做到將基礎知識“聯線串珠”。應該使學生認識到:中國是世界的一部分,中國史與世界史相互交融、密不可分。複習時應儘可能地將中外歷史知識相結合,相互呼應聯絡,做到複習中國歷史時,把歷史現象、事件置於整個世界背景之下;複習世界歷史時,把教科書中的中外歷史知識有機地整合,這樣在解題時就能觸類旁通。無論是中國歷史還是世界歷史,其發展都有縱、橫兩大座標。縱是指社會形態、政治制度、社會經濟、科學文化等,在各個歷史時期有其不同特點,具有連貫性;橫,是指不同國家和地區社會歷史的各個側面在同一時期有不同特點。複習時應該注意加強古今中外歷史知識的聯絡,逐步形成較為整體的歷史觀來觀察歷史現象,分析、解決歷史問題。

(8)關注重大紀念、社會熱點和時政。複習時要重視歷史與現實的結合,注意歷史的時代性,重視歷史的史鑑作用。把握時代脈搏,關注國家及世界重大的紀念活動,關注社會熱點問題和時政問題,做到學以致用,能聯絡所學知識,進行歸納、分析、比較,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9)學困生的輔導:強化為學生服務的意識,讓學困生學得輕鬆。在課堂上給予學困生更多的關注,在設計習題時,注意分層次和梯度,

五、教學設想:

1、認真、全面備課。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尤其是九年級的歷史。面對國中日益靈活的歷史會考,備課是一定要深度挖掘教材,全面吃透教材,靈活傳授教材,對課堂上的每一分鐘都要精打細算,認真設計好課堂的沒一個環節。備好教材的同時,還一定要備好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備課時,一定要充分考慮到這個時期學生的心理,充分調動起他們的積極性。

2、狠抓課堂效率,注重知識的落實。

九年級的學生,課業負擔很重,課餘不可能有時間背歷史,這就要求上課時保證課堂效率,當堂的知識爭取當堂掌握。通過對新課標的學習,我力爭:內容少而精,線索簡單而清晰,課堂給同學一定的時間當堂消化本節課的知識。

3、及時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國中生對於知識多數是死記硬背,不求甚解,這就更要求我們要不斷的在他們面前提醒,重複,也就是說我們要加大檢查力度,利用抽查、提問的形式進行知識的鞏固複習。

4、加強與同一班級其他任課教師的聯絡。九年級的學生由於學習壓力較大,情緒比較容易波動。對此,我們應和其他任課教師聯絡,時刻掌握著每個學生的狀況,並且及時的對症下藥,爭取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

六、自我提高:

1、平時多讀書,吸取先進的教學思想和教學理念,並應用到實際教學工作當中。

2、多聽課,認真向其他教師學習,揚長避短。

3、每堂課要注重對自己的反思,及時總結經驗和方法,對不足的地方及時改正。

4、對於各種培訓認真學習,並學會應用。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7

一、學生素質分析

全班大部分學生學習態度端正,學習目的明確,上課專心聽講,遇到不懂的問題能主動問老師,只有個別同學思想上不夠積極。全班大多數學生掌握基礎知識比較牢固,回答問題比較準確,反應快,上課回答問題積極,語言表達能力強,說話有條理,有部分學生基礎比較差、行為習慣也較差。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實際應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引導形成良好的行為、學習習慣。

二、教材簡析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小數的初步認識,位置與方向,面積,年、月、日,簡單的資料分析和平均數,用數學解決問題,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面積以及簡單的資料分析和平均數是本冊重點教學內容。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位置與方向和麵積兩個單元,這是這冊教材的另兩個重點教學內容,為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提供了豐富的素材。通過這些內容的學習,讓學生初步形成辨認方向、表達與交流物體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進一步促進空間觀念的發展。

在量的計量方面,這一冊進一步擴大計量知識的範圍,除了面積單位的認識外,還安排了認識較大的時間單位年、月、日及24時計時法。這些內容的教學可以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時間觀念。

在統計知識方面,本冊教材讓學生初步學習簡單的資料分析和平均數,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教材一方面安排了一個單元,專門教學用所學的乘除法計算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另一方面,安排了“數學廣角”的教學內容,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養他們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發現、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三、教學目標

1、會筆算一位數除多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會進行相應的乘、除法估算和驗算。

2、會口算一位數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數,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每位乘積不滿十)。

3、初步認識簡單的小數(小數部分不超過兩位),初步知道小數的含義,會讀、寫小數,初步認識小數的大小,會計算一位小數的加減法。

4、認識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餘的七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會看簡單的路線圖,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5、認識面積的含義,能用自選單位估計和測量圖形的面積,體會並認識面積單位(平方釐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頃),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會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並能估計給定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6、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瞭解它們之間的關係;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數;知道24時計時法,會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刻。

7、瞭解不同形式的條形統計圖,初步學會簡單的資料分析;瞭解平均數的意義,會求簡單資料的平均數(結果是整數);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8、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9、初步瞭解集合和等量代換的思想,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1、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四、教學措施

1、在日常教學工作中端正學生學習態度,注重培養學生靈活的計算能力,發展學生的數感。

2、提供豐富的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內容,注重實踐與探索,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3、結合現實問題教學簡單的資料分析和平均數,加深學生對統計作用的認識,逐步形成統計觀念。

4、注重40分鐘的課堂效率,做到精講精練。加強解決問題能力的教學,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5、有步驟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6、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滲透於數學教學中,用數學的魅力和學習的收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內在動機。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

一、情況分析:本冊教材包含以下單元:1、除法 2、年月日/生日快樂 3、平移和旋轉/美麗的花邊4、乘法5、觀察物體6、千米和噸/瞭解千米7、軸對稱圖形奇妙的剪紙8、認識分數9、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我們的試驗田10、統計、運動與身體變化11、認識小數12、整理與複習本冊教科書依據《數學課程標準》第一學段各個領域的具體目標,在前五冊教學的基礎上,充分分析學生的學習條件和知識間的相互聯絡,確定了本冊教科書知識與技能方面四個領域的教學內容。

本冊教科書安排了10則“你知道嗎”,這些內容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並使學生受到廣泛的教育,教材裡還有12道思考題,增加了教學內容的彈性,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

在教學內容的安排方面。

1、符合知識發生發展的線索,尊重學生認知發展的特點,合理設計教學內容的層次結構。

2、把四個領域的教學內容採用小單元的形式交叉安排。

3、把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與解決實際問題緊密聯絡在一起。學生經過七個學期的學習,已具備了較好的口算、筆算能力,能掌握應掌握的基礎知識,大部分學生已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能應用書中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學會與他人合作,通過自己的主動探索獲得數學知識,發展了實踐能力,部分學生學習態度較差,缺乏學習主動性,有些學生思維不夠靈活,造成學習困難,還有個別家長素質差,家庭教育跟不上,影響孩子的學習。

二、總要求:

1、知識與技能方面。會口算整百數除以一位數,比較容易的幾百幾十除以一位數,比較容易的兩位數乘整十數。能筆算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兩位數乘兩位數,能筆算一位小數的加減法。能估計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商是幾百多或幾十多,估計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積大約是多少。能初步理解一個整體的幾分之一或幾分之幾,初步理解幾分米是十分之幾米,幾角是十分之幾元。能結合具體情境理解一位小數的意義,認識年、月、日,能區分大月、小月,判斷平年、閏年,知道1千米=1000米,1噸=1000千克,並能進行簡單換算。能根據比較簡單的檢視要求拼搭物體,能動手製作簡單的軸對稱圖形,結合例項理解面積的含義,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結合例項瞭解平均數的意義,會求一組簡單資料的平均數,會用平均數對兩組資料進行比較、分析。

2、數學思考方面。發展數感,發展抽象概括與推理能力,發展合情推理和初步演繹推理能力,發展統計觀念,初步具有清晰地表達自己思考過程的能力。

3、解決問題方面。能應用在本冊教科書裡學到的運算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發展應用意識,能利用估計、判斷解決問題結果的合理性。

4、情感與態度方面。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主動探索獲得數學知識,通過“你知道嗎”瞭解更多的有關數學的知識,在教師具體指導和組織下能夠實事求是地評價自己,評價他人。

三、教學措施:

1、抓好課堂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輕鬆地掌握基礎知識。

2、拓寬學生知識面,增加教學內容的彈性,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

3、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補差,增強他們學習的信心,培養良好的習慣,讓成績好的同學幫助他們共同進步。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8

一、學情分析

我班共有 人,大多數學生學習積極性很高,上課認真聽講,課後及時完成作業,已經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但仍有少數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差,學習不主動,上課開小差,課後作業完成不及時,做作業速度很慢,正確率不高,有時甚至忘了做作業。在這學期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在數學教學中注重提升學困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培養他們學習數學的能力,以提高成績。

二、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

本冊教材採用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和數學好玩四個領域的內容同時混編的方式,各個領域包括以下內容:

數與代數:

第一單元“除法” 本單元主要學習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和連除;學習乘除混合兩步運算。能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感知除法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絡。探索並掌握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方法,能正確列豎式計算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熟練地計算除數是一位數的有餘數的除法,並能進行驗算。結合具體的計算過程,培養估算的意識和能力。能從實際情境中提出問題,運用除法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第三單元“乘法” 本單元主要學會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並解釋估算的過程;能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並能對結果的合理性進行判斷。

第四單元“千克、克、噸” 本單元主要是讓學生學習質量單位——千克、克、噸。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克、噸;瞭解千克、克、噸的實際大小。掌握千克、克和噸之間的關係,並能進行簡單的換算。結合生活實際,解決與千克、克、噸有關的簡單問題,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

第六單元'認識分數' 本單元主要學會結合具體情境與直觀操作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初步認識簡單的分數(分母小於10),會讀、寫分數並知道各部分的名稱,初步認識分數的大小,感受比較分數大小的過程,能解決一些相關的簡單問題。

空間與圖形:

第二單元“圖形的運動” 結合例項,感知平移、旋轉、軸對稱現象;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豎直方向平移後的圖形;通過觀察、操作,認識軸對稱圖形,並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是軸對稱圖形。

第五單元“面積” 結合例項認識面積的含義,能用自選單位估計和測量圖形的面積,體會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體會並認識面積單位,會進行簡單的面積單位的換算;探索並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能估算給定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統計與概率:

第六單元“資料的整理與表示” 通過豐富的例項,積累收集、整理資料是活動經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文字、圖畫、表格等)呈現整理資料的結果。

數學好玩:

本單元設計了小小設計師、我們一起去遊園、有趣的.推理三個內容,主要目的是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體會數學思想,鍛鍊思維能力,積累思考經驗,開闊眼界。

三、教學重點

重視學生的生活經驗,密切數學與現實的聯絡,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學習數學,促進學生對數學的認識。教材通過“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數學好玩”基本領域反映運用數學研究現實世界的基本過程,有機的滲透數感、符號感、空間觀念、統計思想、推理意識等重要的數學思想和思維方式,並以此為主線選擇和安排教學內容。學生將逐步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方法,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習慣和應用意識,提高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感受數學思考的樂趣,增進學好數學的信心,獲得對數學較為全面的體驗與理解。

四、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與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把數學學習與解決生活中的數學 問題結合起來,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絡的線索,培養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生活,從中發現數學問題、提出數學問題、並解決數學問題,體會數學的廣泛應用與實際價值,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五、教學措施

(一)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學習數學的興趣。本冊教材設計了適量探索性和開放性的數學問題,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和 一個比較充分的思考空間。培養學生肯於鑽研、善於思考、勤於動手的科學態度。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學生的創造精神。對學生在探索過程中遇到的 問題,要適時、有效的幫助和引導.

(二)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通過?立思考、探索和建構自己的數學意義,使學生有機會討論交流他們彼此的想法,這不僅能夠滿足學生想成為探索者、研究者和發現者的強烈的心理需要,發揮學生的學習潛能,而且也提供了教師瞭解學生的充分機會,從而教。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9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學期我繼續教學三年級數學,通過兩年半的學習,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掌握得比較紮實,個別學生思維比較靈活,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也較濃,但也有個別學生懶散,接受力不強,成績不太理想,本學期將重點抓好後進生的培養。

二、教學內容:

除法、年月日、平移和旋轉、乘法、觀察物體、千米和噸、軸對稱圖形、認識分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統計、認識小數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

數與代數:

1)可以口算整百數除以一位數(商是整百數或整十數)、比較容易的幾百幾十除以一位數、比較容易的兩位數乘整十數。

2)會筆算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包括商中間、末尾有0的情況)、兩位數乘兩位數(包括列比較簡便的豎式計算兩位數乘整十數),能筆算一位小數的加、減法。

3)會估計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商是幾百多或幾十多,估計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積大約是多少。能說出估計的過程與方法。

4)初步理解一個整體的幾分之一或幾分之幾,初步理解幾分米是十分之幾米、幾角是十分之幾元。

5)會結合具體情境理解一位小數的意義,能讀寫一位小數和比較兩個一位小數的大小。

6)掌握年、月、日,能區分大月、小月,能判斷平年、閏年,能計算一個季度、半年、全年的天數。

7)能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認識千米、噸。知道1千米二1000米,1噸:1000千克,並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空間與圖形:

1)能指出由4個同樣大的正方體拼搭成的物體的三檢視,能根據比較簡單的檢視要求拼搭物體。

2)結合例項感知生活中常見的`平移、旋轉、對稱現象,認識軸對稱圖形和對稱軸。能在方格紙上把簡單的圖形平移,能動手製作簡單的軸對稱圖形。

3)結合例項理解面積的含義。認識面積單位平方釐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能選用適宜的面積單位估計、測量、表達圖形的面積。探索並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公式,能計算或估計有關的面積。知道平方釐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每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統計與概率:

1)結合例項瞭解平均數的意義。

2)會求一組簡單資料的平均數(限結果是整數)。

3)會用平均數描述一組資料的狀況

4)會用平均數對兩組資料進行比較、分析

2、數學思考方面。

1)經歷在實際情境中認識分數、小數的過程、學習用數描述、表達現實世界中的現象,發展數感。

2)經歷利用已有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探索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與估算方法,以及一位小數加、減法的過程,發展抽象概括與推理的能力。

3)在應用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理解一些常見的數量關係,發展抽象思維。

4)在簡單的物體及其三檢視的相互轉化活動中,在研究平移、旋轉、對稱現象的數學活動中。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10

一、全冊教材簡析

本冊教材共編排了七個單元的教學內容。具體可分解如下:

在"數與代數"領域教學因數與倍數,包括因數和倍數的意義,2、5、3的倍數的特徵,質數和合數。教材在三年級上冊分數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教學分數的意義和性質以及分數的加法、減法,結合約分教學最大公因數,結合通分教學最小公倍數。

在"空間與圖形"領域教學圖形的變換和長方體和正方體。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豐富的現實的數學活動,讓學生獲得探究學習的經歷,認識圖形的軸對稱和旋轉變換;探索並體會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圖形之間的關係,及圖形之間的轉化,掌握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及表面積公式,探索某些實物體積的測量方法,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進一步發展。

在"小班下學期班務計劃20xx統計與概率"領域教學眾數和複式折線統計圖。在學習平均數和中位數的基礎上,本冊教材教學眾數。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都是反映一組資料集中趨勢的特徵數。平均數作為一組資料的代表,比較穩定、可靠,但易受極端資料的影響;中位數作為一組資料的代表,可靠性比較差,但不受極端資料的影響;眾數作為一組資料的代表,也不受極端資料的影響。當一組資料中個別資料變動較大時,適宜選擇眾數或中位數來表示這組資料的集中趨勢。

在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教材一方面結合分數的加法和減法、長方體和正方體兩個單元來教學,還安排了"數學廣角"的教學內容,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運用優化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感受數學的魅力。

聯絡上述三個領域的教學內容編排3次實踐活動,教學一些基本的數學思想和方法。教材還編排了一些"你知道嗎",介紹數學背景知識。編排一些思考題,作為彈性的教學內容。

教材編寫時,考慮了高年級數學教學的知識量比中年級大,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自我意識比中年級強。教材適當調整了編寫體例,設定了例題、試一試、練一練、練習、整理與練習等欄目與版塊。

二、教學目標及要求

1、基礎知識和技能:

①理解分數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比較分數的大小,會把假分數化成帶分數或整數,會進行整數、小數的互化,能夠比較熟練地進行約分和通分。

②掌握因數和倍數、質數和合數、奇數和偶數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數的特徵;會求100以內的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

③理解分數加、減法的意義,掌握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比較熟練地計算簡單的分數加、減法,會解決有關分數加、減法的簡單實際問題。

④知道體積和容積的意義以及度量單位,會進行單位之間的換算,感受有關體積和容積單位的實際意義。

⑤結合具體情境,探索並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探索某些實物體積的測量方法。

⑥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圖形的軸對稱圖形,以及將簡單圖形旋轉90度;欣賞生活中的圖案,靈活運用平移、對稱和旋轉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

⑦通過豐富的例項,理解眾數的意義,會求一組資料的眾數,並解釋結果的實際意義;根據具體的問題,能選擇適當的統計量表示資料的不同特徵。

⑧認識複式折線統計圖,能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統計圖表示資料。

2、解決問題和方法

①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②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以及運用優化的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感受數學的魅力。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①積極主動參與獲取知識的全過程,讓他們認識到數學的價值,生活中離不開數學,使他們喜歡數學,樂學數學。

②形成對數學的濃厚興趣,樹立學生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學生的相互合作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

③引導反思促進情感態度的發展。教學時注意引導學生反思當堂、當天的學習活動,適時教育學生要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學習上要實事求是,並以肯定的方式強化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

④創造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機會,學以致用,體會數學就在身邊,藉以激發和保護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⑤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因數與倍數,長方體和正方體,分數的意義和性質,分數的加法和減法,統計。

教學難點:因數與倍數,長方體和正方體,分數的意義,旋轉。

四、學生情況分析

三(x)班本學期共有85位學生,本學期插入3位男生。接任這個班級已有一個學期,本學期是第二學期,在上學期的共同努力下,銷售經理工作計劃我班數學在全段來比較,雖有些進步,但相差其遠,並且與城區兄弟學校相比較而言,還是有相當大的距離。學生方面,主要是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不紮實,如計算方面,好多學生整數乘除就沒有學好,計算錯誤率高,以至全班平均分不高,優生不多,差生不少。學生的作業習慣不好,上學期開學初有10來位學生作業經常沒有按時做,到期末還有幾位習慣不好,要班主任齊抓共管,按時完成還成問題。學生合作交流能力和自主探討能力不高,有待進一步提高。有相當一部分的學生基礎知識差,不能自覺的完成學習任務,需要老師督促並輔導。本學期利用中午時間,重點抓好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教學。同時輔導好優生,使本班更多學生爭取考到90分以上。

五、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

(2)要求學生能預習教材,上課能更好接受新知。

(1)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特別是計算能力的培養,切實掌握好這些基礎知識。。

(3)注重因材施教,進一步做好培優補差工作。組織好一對一幫教學習,國小教師個人工作計劃抓好後百分之二十學生的學習。

(4)加強課堂練習時間,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掌握情況。

(5)加強單元檢測,及時讓學生及教師自己反饋教學情況,以便查漏補缺。

(6)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使每位學生的能力有所提高。

(7)踏踏實實做好教學常規工作,以自己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滿腔熱情的工作作風,虛心向同事學習,同時爭取家長的配合,共同做好對學生的培養。

(8)加強自身學習,努力提升自己的專業文化知識水平,積極參與教科研活動,在實踐中探索,在實踐中積累經驗。深入鑽研教材,充分利用40分鐘,讓課堂事半功倍。

(19)關注學生非智力因素,利用積分卡激勵制度,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開展"優秀作業本評比"、"每週學習表現良好學生"評比等活動,讓學生們在競賽評比和表揚中獲得進步。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11

一、教材簡析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下冊)仍然分四個領域編排教學內容。在“數與代數”領域,繼續教學整數的除法和乘法,包括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兩位數乘兩位數,以及應用這些計算解決實際問題;繼續教學分數,把若干個物體組成的整體平均分,用分數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幾份;首次教學小數,有一位小數的意義、讀與寫、大小比較、加減計算等知識;還教學時間單位年、月、日,較大的長度單位千米,較大的質量單位噸。在“空間與圖形”領域,教學平移和旋轉現象,在方格紙上平移圖形的方法;初步教學軸對稱圖形;繼續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較簡單的幾何體,用圖形表達看到的形狀;教學面積的意義,常用的面積單位,以及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在“統計與概率”領域教學平均數的含義,求一組資料的平均數的方法,用平均數描述和分析一組資料的基本狀況。聯絡上面三個領域的教學內容,編排了六次實踐活動。“我們的試驗田”是場景型的活動,在試驗田場景裡提出並解決與數學有關的實際問題;“運動與身體變化”是專題研究型的活動,用統計的知識與方法,研究體育運動引起的脈搏和呼吸的變化情況。其它都是操作(製作)型的活動。

另外,還編排了十多篇“你知道嗎”,大致有兩類內容。一類是與數學知識有聯絡的自然知識和社會知識,如劃分一年四季的溫度標準、大自然和建築裡的對稱現象、物體在月球上的重只是在地球上的等。第二類是有關數學的歷史故事,如我國明朝“鋪地錦”的乘法計算、古代和近代測量長度和物重的工具、出土文物上的幾何形狀、古代表示小數的方法等。這些內容能拓開學生的視野,增多知識,激發對數學與學習數學的熱情。編排了十多道思考題,作為彈性的教學內容,滿足部分地區、學生的需要。

二、教材編排特點

1、提供現實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從中發現和提出新的計算問題,產生學習新的計算方法的現實需要,通過系列的場景情境,讓學生在相互關聯的情境中不斷髮現和提出新的問題,有利於學生體會計算和生活的密切聯絡,啟發學生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解決問題的靈感;注意運用例項引出概念和幫助學生建立面積和麵積單位等概念,運用不同的例項幫助豐富概念。

2、展示現實情境,藉助直觀和操作逐步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安排由淺入深,可以降低學生理解上的困難,利於學生逐步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安排許多直觀操作活動,幫助學生把具體的感知逐步上升為數學的結論;突出小數與生活、小數與分數的聯絡,教材注意密切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非常注意溝通小數與分數的聯絡,促進學生形成關於小數的良好數感。

3、注意數學知識的比較。一是通過比較,讓學生體會計算方法,發現計算規律,產生新的體驗,提高計算能力;二是通過比較,幫助學生把握面積與周長的聯絡與區別,例如,通過拼擺、計算和列表,使學生認識到有些圖形的面積相等,但它們的周長卻長短各異,反之,有些圖形的周長相等,但它們的面積有可能大小不同,這樣,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對圖形面積與周長的概念及計算方法的認識便逐步清晰並得到提升。

4、平移、旋轉和軸對稱都是對圖形進行變換的方法,教材編排時,注意選擇學生熟悉和感興趣的素材,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設計形式多樣的操作活動,讓學生在操作中逐步加深體驗;結合觀察和操作活動,引導學生欣賞和製作美麗的圖案,使學生在獲取數學知識的同時,受到美的薰陶,培養積極健康的審美情趣。

5、數學實踐活動突出數學知識的整體性、現實性、應用性。一是強調不同領域數學知識的聯絡與綜合,例如,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以後,安排的實踐活動“生日快日”,調查裡同學的生日,並分別按月份和季度分類整理,完成統計圖和統計表,使“年、月、日”的知識與“統計”的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體現了綜合性。二是強調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絡,例如,認識了“千米和噸”以後,安排的實踐活動“瞭解千米”,引導學生通過查詢有關的體育、交通、天文、地理常識,幫助他們從不同角度去認識千米,並體會千米在生活的廣泛應用;三是強調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例如,在學習了“統計”單元以後,安排的實踐活動“運動與身體變化”,始終以研究和解決問題為主線,從而突出了數學知識的應用性。

三、教學建議

1.要準備好必要的教具和學具。空間與圖形領域的教學內容在教學時要準備教具,其他領域的內容的情境的創設、現實生活素材的再現等也要準備教具,要充分利用好教材提供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的教具要準備,每個學生最好都能準備必要的學具,以便學生充分地進行觀察和操作活動。

2、要準確把握教學要求。一是要準確把握教學內容的度,不人為地加大教學難度和密度,加重學生學習負擔,反之也然;二是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允許學生反覆嘗試、練習,不斷修正,鼓勵學生相互幫助、合作完成任務。

3、重視發展學生估算策略,培養學生估算意識和能力;重視學生先計算後驗算、檢查的要求,培養學生驗算的良好習慣。

4、解決問題時,要先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方法、經驗,經歷探索的過程,再充分交流,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仔細觀察、積極思考的習慣。

5、強化練習的設計,力求形式多樣、題型新穎、靈活多變,避免單一、枯燥、重複、機械的訓練,做到精講精練,在練習中要讓學生進行必要的交流,可以讓學生交流一些獲得的有關資訊,積累感受。在解決問題時,注重比較,以溝通一些實際問題之間的聯絡,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在解決問題後,可以讓學生說說自己怎樣想的,發展他們的數學思考,教學思考題時,應該引導學生在理解題意的基礎上,自己去探索解答的方法,不要當作例題來教學。

6、重視教學的評價,對學生的數學學習的評價時,既要關注對乘法、除法計算方法等知識技能方面的理解和掌握,也要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的評價,關注他們對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與態度的形成與發展,評價的方式多樣,把握好評價的時機,旨在引導、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為學生的今後繼續學習增添新的動力。

四、教學進度安排建議表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12

一、學情分析

本班共有37名學生,其中男生22人,女生15人。由於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家長的文化水平、道德素質等都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因此有部分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較差,大部分學生在課堂只停留在認真、專心聽,缺少主動參與的意識和習慣,一部分學生上課紀律鬆懈,喜歡做小動作、隨意講話,作業不肯及時完成,喜歡拖拉。

本學期針對這些特點,在數學課中不但教學的內容要豐富多采、形式多樣,富有吸引力;而且還要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樂在其中,才能堅定學好數學的信心,增強學生的意志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小數的初步認識,位置與方向,面積,年、月、日,簡單的資料分析和平均數,用數學解決問題,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面積以及簡單的資料分析和平均數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在數與計算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以及小數的初步認識。這部分乘、除法計算仍然是國小生應該掌握和形成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進一步學習計算的重要基礎。從本冊開始引入小數的初步認識,內容比較簡單,此時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或用到有關小數的知識和問題,這部分知識的學習,可以擴大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範圍,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使學生初步學會用簡單的小數進行表達和交流,進一步發展數感,併為進一步系統學習小數及小數四則運算做好鋪墊。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位置與方向和麵積兩個單元,這是本冊教材的另兩個重點教學內容,為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提供了豐富的素材。通過這些內容的學習,讓學生初步形成辨認方向、表達與交流物體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通過現實的教學活動,讓學生獲得探究學習的經歷,探索並體會引進統一的面積單位的必要性,認識面積單位,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進一步促進空間觀念的發展。

在量的計量方面,本冊教材進一步擴大計量知識的範圍,除了面積單位的認識外,還安排了認識較大的時間單位年、月、日及24時計時法。這些內容的教學可以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時間觀念,並通實際操作與具體體驗,培養學生估計面積大小和時間長短的意識和能力。

在統計知識方面,本冊教材讓學生初步學習簡單的資料分析和平均數。教材向學生介紹了兩種不同形式的條形統計圖,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學習看這兩種統計圖,初步學會簡單的資料分析;通過學會平均數的含義和簡單的求平均烽的方法,初步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和實際應用,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教材一方面安排了一個單元,專門教學用所學的乘除法計算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另一方面,安排了“數學廣角”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學習簡單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換思想,並能應用集合和等量代換的思想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養他們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發現、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本冊教學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悅,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三、教學目標

(一)全冊教學目標

這一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

1.會筆算一位數除多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會進行相應的乘、除法估算和驗算。

2.會口算一位數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數,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每位乘積不滿十)。

3.初步認識簡單的小數(小數部分不超過兩位),初步知道小數的含義,會讀、寫小數,初步認識小數的大小,會計算一位小數的加減法。

4.認識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西南八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餘的七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會看簡單的路線圖,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5.認識面積的含義,能用自選單位估計和測量圖形的面積,體會並認識面積單位(平方釐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頃),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會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並能估計給定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6.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瞭解它們之間的關係;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數;知道24時計時法,會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刻。

7.瞭解不同形式的條形統計圖,初步學會簡單的資料分析;瞭解平均數的意義,會求簡單資料的平均數(結果是整數);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8.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9.初步瞭解集合和等量代換的思想,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1.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13

一、班級學生情況分析

我兩個班共有學生 80 人,其中男生 41人,女生 39 人。學生分佈比較散,有路口的、也有中塘那邊等,部分學生家離學校較遠。根據上學期成績檢測情況分析,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較好,平均分達 80.6分,但仍有部分學生成績不夠理想,其原因主要是父母工作比較忙,顧不上孩子的學習,根本沒有心思管理。學習缺乏主動性和自覺性,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作業經常性的不完成。因此,本學期加強學生的基礎知識訓練以外,還要加強對學困生的個別課外輔導及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力爭使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內容包括下面一些內容:位置與方向;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統計;年、月、日;兩位數乘兩位數;面積;小數的初步認識;解決問題;數學廣角。

( 1 )數與計算方面的

本冊教材安排的數與計算方面的內容主要有“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小數的初步認識”三個單元。精心設計教學順序,加大教學步子,留給學生更大的探索和思考空間。不出現文字概括形式的計演算法則,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計算知識和經驗,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獲得對筆算過程與算理的理解。將計算作為解決問題的一個組成部分,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理解計算的意義和作用,進一步認識計算是幫助人們解決問題的工具,逐步形成——面對具體問題,先確定是否需要計算,再選擇合適的計算方法(口算、估算、筆算等),最後應用計算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這樣一種思維方法

( 2 )空間與圖形方面的

本冊教材安排的空間與圖形方面的內容主要有“位置與方向”、“面積”兩個單元。

( 3 )量的計量方面的

本冊教材進一步擴大了計量的知識範圍,除了面積(地積)單位的認識外,還安排了認識較大的`時間單位年、月、日及 24 時計時法。

( 4 )統計知識方面的

在這一冊中,教材一方面注意利用已有的知識學習新的統計知識——瞭解不同形式的條形統計圖,介紹平均數的概念以及求平均數的方法;另一方面注意結合實際問題,進一步教學根據統計圖表進行簡單的資料分析,作出合理的推斷。

( 5 )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的

本冊教材安排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的內容,主要有兩個單元。一個是“解決問題”單元,專門教學解決用所學的乘、除法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連乘和連除計算的問題;另一個是“數學廣角”單元,這一單元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學習簡單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換思想,並能應用集合和等量代換的思想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養他們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發現、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 6 )實踐方面的

本冊教材安排了“年曆製作”和“設計校園”兩個數學實踐活動。

三、教學目標:

1 、會筆算一位數除多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會進行相應的乘、除法估算和驗算。

2 、會口算一位數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數,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每位乘積不滿十)。

3 、初步認識簡單的小數(小數部分不超過兩位),初步知道小數的含義,會讀、寫小數,初步認識小數的大小,會計算一位小數的加減法。

4 、認識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餘的七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會看簡單的路線圖,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5 、認識面積的含義,能用自選單位估計和測量圖形的面積,體會並認識面積單位,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會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並能估計給定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6 、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瞭解它們之間的關係;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數;知道 24 時計時法,會用 24 時計時法表示時刻。

7 、瞭解不同形式的條形統計圖,初步學會簡單的資料分析;瞭解平均數的意義,會求簡單資料的平均數;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8 、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9 、初步瞭解集合和等量代換的思想,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 、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1 、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四、教學措施

1 、數與計算的教學,要算用結合,注重培養學生靈活的計算能力,發展學生的數感。

2 、空間與圖形的教學,要注重實踐與探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 、統計知識的教學,要結合實際教學簡單的資料分析和平均數,加深學生對統計作用的認識,逐步形成統計觀念。

4 、要加強解決問題能力的教學,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步驟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

5 、要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滲透於數學教學中,用數學的魅力和學習的收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內在動機。

五、學困生轉化措施

1 、上課時多關注學困生的學習過程,多用鼓勵的語言表揚他們。

2 、利用課餘時間為他們補缺補差。

3 、作業和試卷當面批改。

六、教學重難點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面積以及簡單的資料分析和平均數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七、教學中需要準備的教具和學具

計數器、小棒、簡易的指南針、年曆卡、 24 時計時法的鐘面模型、面積單位卡片、簡易天平等。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14

一、班級情況分析

本學期我教二年級兩個班的數學,在經過了一年半的數學學習後,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數學有著一定的興趣,樂於參加到學習活動中去,特別是一些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較難的問題時,有畏縮情緒。雖然在上學期期末測試中孩子的成績都不錯,但是成績不能代表他學習數學的所有情況,只有在課堂和數學學習的活動中,才能充分的體現一個孩子學習的真實狀況。因此對這些學生,我應該更多關注的是使已經基本形成的興趣再接再厲的保持,並逐步讓學生在思維中成功體驗所獲得的樂趣。

二、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

本冊教學內容有:

第一單元有餘數的除法;第二單元萬以內數的認識;第三單元千米、分米、毫米的認識;第四單元萬以內數的加減法(一);第五單元萬以內數的加減法(二);第六單元圖形與拼組;第七單元混合運算;第八單元時、分、秒的認識;第九單元統計;第十單元總複習。

(一)、數與代數

1、有餘數的除法:⑴、有餘數除法的認識;⑵、有餘數除法的筆算

2、萬以內數的認識:

⑴、千以內數的認識;⑵、萬以內數的認識;⑶、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近似數;⑷、估算;⑸、整百、整千數的加減法,幾千幾百加減幾百。

3、萬以內數的加減法(一):

⑴、百以內數的加減法口算;⑵、簡單的萬以內數的加減法的筆算、估算;

⑶、稍複雜的萬以內數的加減法的筆算;⑷、萬以內數的加減法的驗算。

4、萬以內加減法(二):

⑴、較複雜的萬以內數的加減法的筆算;⑵、估算;

⑶、應用萬以內數的加減法解決問題;⑷、回顧整理。

5、混合運算:

⑴、兩步連加、連減、加減混合運算;⑵、帶小括號的兩步加減混合運算;

⑶、應用加減運算解決問題。

6、時、分、秒的認識:認識時、分、秒。

(二)、空間與圖形

1、千米、分米、毫米的認識:

⑴、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分米、毫米⑵、長度單位的進率和簡單的換算。

2、對稱:認識對稱現象。

3、圖形與拼組:

⑴、平面圖形的認識:

①、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②、五邊形、六邊形的初步認識;

⑵、圖形的拼組。

(三)、統計與概率

統計:分段統計。

(四)、實踐與綜合應用

1、奇妙的動物世界:加深對長度單位的認識。

2、戶外活動:加深對統計過程的體驗,鞏固分段統計的方法。

(五)、回顧與整理:回顧整理全冊內容。

本學期教學目標:

(一)、 知識與技能:

1、數與代數:①、結合具體情境,理解萬以內數的意義,能認、讀、寫萬以內的數,能說出各數的名稱,識別各數位上數字的意義。②、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理解運算的意義,會口算表內有餘數除法、百以內加減法、能計算

三位數的'加減法及兩步的加減法混合運算。結合現實素材進行估算,並解釋估算的過程。③、能正確辨認鐘面上指示的時刻,認識時、分、秒,瞭解它們之間的關係,並進行簡單的換算。

2、空間與圖形:①、通過觀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

正方形的特徵,初步認識五邊形、六邊形。②、結合生活實際,體會千米,知道分米、毫米,能恰當地選擇長度單位,並能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會估測、測量一些物體的長度。③、結合例項,感知對稱現象。

3、統計與概率:

①、能用合適的方法收集整理資料。②、在具體的統計活動中,掌握分段統計的方法。

4、實踐與綜合運用:

①、加深對萬以內數的認識及長度單位的認識。②、加深對統計意義的理解,鞏固分段統計的方法。

(二)、 數學思考

1、在具體的情境中,探索有餘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2、經歷從生活情境中認識較大數的過程,能用萬以內數描述具體的事物,發展初步的觀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數感和符號感。

3、經歷探索三位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的過程,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識。在進行估算的過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識。

4、在解決簡單的混合運算問題中,體會分析問題的基本思想方法,能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

5、在對長方形及正方形特徵的探索過程中,提高學生的觀察、操作能力,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6、經歷對資料的蒐集、整理、分析過程,體會統計的工具性,培養初步的統計意識和能力。

(三)、 解決問題

1、能用加減法的有關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能用加減混合運算的知識解決兩步計算的簡單的實際問題。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15

說教材分析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數學一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位置與順序”第二課時:上下。

教材簡析:

在新課程標準中,有明確指出各個學段發展學生空間觀念的具體目標。本單元是通過在具體的活動中,讓學生體驗前後、上下、左右的位置與順序,從而初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屬於培養學生空間觀念的第一學段。本節內容“上下”是學生學完“前後”的位置與順序學習的,繼續培養學生按一定的順序觀察、描述事物的好習慣,學會用上下正確描述物體的位置關係,進而初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為以後的發展打下紮實的基礎。

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標準》中對數學課程的總體目標具體化為四個方面: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根據以上四點,結合本節課的實際,我制定以下的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活動中,讓學生體驗上下的位置與順序,體驗上、下位置關係的相對性,並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知識技能目標)

(2)初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簡單的空間推理能力。(能力培養目標)

(3)初步培養學生按一定順序進行觀察的習慣。(素質培養目標)

(4)在活動中引導學生進行比較、推理等思考活動,讓學生感覺到數學就在身邊,學習數學是有趣的,以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情感態度目標)

教學重點:學會確定物體上、下的位置與順序。

教學難點:體會上下位置關係的相對性。

說教法與學法設計

本節課要讓學生在具體活動的過程中獲得相關體驗,不能把它作為單純的知識點來講授,而要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獲得體驗和理解。結合一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求知慾強和本節課學習素材的特點,實現轉變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我設計了以下的教法和學法,既重視選擇靈活的教法,又注重對學生學法的指導。

創設情境,直觀形象法。創設小動物去大樹爺爺家做客這一情境,引導學生觀察主題畫,讓學生能直觀地明確三種動物的位置關係,體驗到上下的位置關係,並創設三種動物變換位置關係的情境理解上下位置關係的相對性。

觀察討論,互動合作法。

新課標特別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實踐的學習方式,要求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堂上引導學生觀察討論,說說教室的物品的位置關係,緊扣學生的生活經驗開展教學,引導學生通過互動合作給動物分房子等活動,進一步理解上下的位置關係,培養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增強合作意識。

動手操作,積極活動法。通過老師下口令,學生擺物品、整理書架、給動物分房子等活動,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等多種感官去加深理解“上下”的位置關係,及理解其位置的相對性,初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教具準備:主題畫、投影儀、小書架

學具準備:剪刀、膠水

說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激趣引疑。

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創設了這一情境匯入新課:今天,天氣晴朗,森林裡特別熱鬧,原來大樹爺爺今天請客,小兔和小鳥一大早就到了(出示主題畫,先出示小兔和小鳥)讓學生觀察直觀到小鳥和小兔的位置不一樣,我順勢引出課題:“上下”。通過設疑引出課題,能讓學生有發現問題的機會。

第二環節:觀察思考,探究新知。

觀察思考。先引導學生觀察主題畫,仔細觀察小鳥和小兔的位置,讓學生自由說說小鳥在小兔的哪個位置上,小兔在小鳥的哪個位置上,讓學生初步理解上下的位置關係。

理解上下位置的相對性。

引入松鼠,思考:松鼠站在哪?讓學生體驗由於參照物不同,上、下位置關係是相對的。我注意使用淺顯生動的語言向學生說明小動物位置關係的相對性,再讓學生描述松鼠的正確位置,從而體會上下位置的相對性。

(由於理解上下的位置關係與相對性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這時教師要發揮引導作用,有必要作出適當的說明,對學生理解新知很有幫助。)

換換位置,加深理解上下的相對性。

讓學生動手換一換小鳥和松鼠的位置,要求學生互相說說三種動物各自的位置關係。(學生能在變化中進一步體驗上、下位置關係的相對性,學會舉一反三,培養他們思維的靈活性。)

指導看書,書寫。

指導學生根據判斷的三種動物的相對位置,填寫好書本的內容,注意上下的書寫,培養學生正確書寫的習慣。

第三環節: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這一環節,我設計了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學會應用新知去解決問題。

聯絡身邊的例子說一說。

觀察教室,討論哪些物體的位置關係可以用“上下”來描述。學生自由觀察,自由發表意見。(設計意圖:聯絡學生身邊的'例子來應用新知,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學習數學是有趣的,以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聽口令,擺物品。要求每人準備好數學書,練習本,文具盒和鉛筆等學習用品。老師下口令,學生擺物品,可以設計以下口令:數學書放在桌面上,文具盒放在數學書的上面,練習本放在數學書的下面等等。(因地制宜地組織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識。)

整理書架。每個小組一個小書架,一些書和其他學習用品。要求:小組內互相商量如何擺放這些物品,然後動手一起擺一擺,在擺的過程中說出物品的上下位置關係。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開展活動,培養學生實踐的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識。

參觀小明的房間。(課本練一練第1題)

先引導學生說一說看到了什麼?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再根據自己觀察到的,把各種物品的上下關係補充完整,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藉助這一情境,要求學生回去整理自己的房間,養成物品擺放整齊的良好行為習慣。

(以上活動是根據課程標準中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設計的。)

5、鞏固練習,內化新知。

課本第59頁練一練第2題。注意引導學生讀題,理解題意,在寫數過程中,讓學生說說哪個數在上,哪個數在下。

課本第59頁練一練第3題:說一說。

利用圖畫組織學生討論,引導學生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這是一道有一定開放性的題目,有多種的說法和答案,如船在橋的下面,人在橋的上面,橋在船的上面等。主要是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應用知識的能力,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第四環節:動手操作,合作交流。(完成第59頁練一練第4題)。

活動要求:先引導學生弄懂題意,然後指導學生剪下附頁中的動物頭像,按照自己的意願給小動物安排房子。

活動形式:學生可以在小組中合作完成,分完後,與小組同學交流是如何安排的,說一說它們的上下位置關係與順序。這樣做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增強交流合作的意識。

第五環節:拓展思維,強化新知。(第59頁練一練第5題)

這是一道有一定難度的題目,不做統一的要求。目的是培養學生簡單的空間推理能力。對不同水平的學生可以提出不同的要求。在反饋的過程中,適當引導學生有條理說出自己的推理過程。

第六環節:總結深化,自我評價。

結合新課標裡提出新的評價體系,我在這一個環節設計了一張表格,讓學生對自己這節課的表現做個評價,每人一張評價表,在認為自己做得好的那格畫上一個笑臉。

對學習數學有興趣

積極參與小組的討論交流

能積極大膽地發表自己的意見

樂意傾聽其他小朋友的意見

通過以上六個環節的教學,我認為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樂意學習,主動參與數學活動,學生的空間觀念得到初步培養,能達到預期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