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計劃

國小綜合實踐教學計劃15篇

時光飛逝,時間在慢慢推演,前方等待著我們的是新的機遇和挑戰,是時候認真思考計劃該如何寫了。可是到底什麼樣的計劃才是適合自己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小綜合實踐教學計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國小綜合實踐教學計劃15篇

國小綜合實踐教學計劃1

一、學生分析:

本學期我擔任的六年級綜合實踐課教學,學生對綜合實踐課還是比較喜歡,他們喜歡動手,喜歡做實驗,這對我來說有利於上好本學期的綜合實踐課。但是也有極個別的學生上課不認真,比較隨便,影響了上課,這學期對這些學生要加強教育。所以,我有信心上好六年級的綜合實踐課。

後20%學生情況如下:

1、自身智力等方面問題造成學習成績很不理想(項俠徉、陳越);

2、學習習慣差:課堂注意力渙散,聽課效果差(彭俊傑、陳灼明、朱博祥、李榮海等);

3、課堂分組活動合作(項榮河、項奕儒、項志澤、李薇等);

4、語言綜合運用能力非常弱,在活動能力方面有很大的困難;(陳思文、項釗、楊穎等)

5、思想較懶惰且缺乏上進心,對綜合實踐興趣平平,上課喜歡做小動作,不積極發言,不按時完成作業,課後也不主動去學習英語(陳崇淳、項潮節、劉思恆、謝國勝等)。

二、轉化目標:

1、情感目標:通過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對社會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興趣。

2、知識目標:瞭解資訊科技、勞動技術、社群服務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識。

3、能力目標:使學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協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動手實踐能力以及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

4、過程目標: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與調查的方法、資訊資料的蒐集、分析與處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實驗實證的方法。

5、人格目標:獲得親身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塑造完善人格,初步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形成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我的責任感。加強學生教育,能公平公正地對待後進生,給他們營造和諧的環境,樹立自身的自信心。

三、原因分析

針對“後進生”的種種原因,讓我覺得“後進生”的轉化一直是我們最費心思的工作,作為老師,我們必須對“後進生”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後進生”的“差”是暫時的,正因為他們現在的學習成績不很理想,才更需要老師的幫助。我發現轉化“後進生”是有竅門的,只要“後進生”願意學好,按照一定的方法進行訓練,是完全可以在短期內轉化的。具體的措施如下:

四、轉化措施:

(一)教師方面

1、正確看待

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班內出現部分差生純屬必然,我們要正確看待這一點。如果我們能深入實際調查他們差的原因,根據他們的特點,因人因材施教,他們也能進步,可能成為優生的。

2、以身作則

有些“後進生”是由於品德壞引起的,他們之所以變成“後進生”,老師和家長們要負一部分責任的。他們有時不明白,為什麼男老師可以在學校抽菸,女老師可以濃妝豔抹,他們卻不能;為什麼大人們在街上吵鬧,打架,他們在學校裡卻不可以。如果我們都能以身作則,他們想變壞也不是那麼容易的,對吧?

3、關心、平等對待

如果我們能夠愛護他們,關心他們,學生親其師,就會信其道,才能效其行。他們也知道,自己在許多教師眼中是眼中釘、肉中刺,是絆腳石,所以他們遇到的總是老師的冷麵孔。於是他們對老師敬而遠之,對老師的教育認為可望而不可及,在同學面前差生總是抬不起頭來,他們總是很自卑。真的'希望我們象關心優生一樣關心他們,對他們和其他學生一律平等。如果他們不小心闖了禍,請不要輕易下結論,如果能尊重他們的人格,讓他們感到集體的溫暖、老師的信任,他們就有可能沿著老師們的期望發展的,請相信他們。

4、培養興趣、樹立信心

他們也有喜歡的老師,如果我們授課生動有趣、通俗易懂,讓他們喜歡聽、樂於學。那麼所有的上課、組織“一幫一、手拉手”活動,他們都樂意參加。

5、多表揚、少批評

他們有時會犯一些老毛病,如果老師們的批評把握分寸,言語不要太刻薄就好了。老師們的循循善誘,有時反而讓他們很感動。請不要將他們一棍子打死,在平時密切注意他們的言行,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閃光點,適時適度地進行表揚,有時一兩句讚揚之詞勝過一頓嚴厲的說教,會讓他們記憶終生。

6、提供表現機會

如果課堂上對他們降低難度提問,讓他們幫老師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例如擔任課代表等,這樣都能使他們有自我表現的機會,從而增強他們在各方面都進步的願望。

(二)實踐能力方面

以學生為主,以發展為本,擺正主導與主體的關係教師應還給學生一個自主發展的空間,營造一種民主和諧的氛圍,在教學中先應以學生為主,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擺正主導與主體的關係。以學生為主,以老師為輔,這個道理我們都懂,但在實際中有些做法卻和這種想法存在著一定的距離,所以教學中往往存在著這樣兩種現象:一種現象體現的是虛假的主體性或膚淺的主體性那麼究竟什麼樣的主體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主體?我想用八個字來概括:自主、合作、主動、互動。

1、讓其學會討論

做一樣東西也需要大家的頭鬧也許會做的更好,討論就是為了達到這個效果,討論就是以學生為主體,通過積極思考,相互交流探討,以求得認識的深化。討論能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智慧,使思維迅速的發散和集中,擴大資訊交流和思維容量。目前在討論中用的最多的是“小組討論”。這與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有密切關係,雖然在課堂中廣泛應用,但效果不盡人意。

2、小組的安排要合理。小組成員一般以四人或六人為宜,編組時教師要根據多元智慧理論,把不同型別、具有不同潛能的學生組合在一起,以便於他們互相取長補短,相互影響。同時分工要明確,組長要發揮自身優勢和示範作用,同時“組長”要實行輪換制,讓各種型別的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讓小組內的成員都能文明、和諧、平等、自由的得到發展。做出各種有趣的東

(三)加強對綜合實踐活動的指導

綜合實踐活動的指導老師的指導任務貫穿學生綜合實踐活動的全過程,包括對學生活動主題、專案確定的指導、活動過程中的指導、總結和交流階段的指導。

1、在活動的主題、專案的確定階段,教師應針對學生的文化、科學知識基礎及興趣愛好、學生所處的特定社群背景和自然條件,引導學生確定合理的活動主題、專案。

2、在活動實施階段,教師要指導學生進行資料的蒐集。針對學生的實際和相關的課程資源,在活動開始階段,可以結合例項對學生進行一定的基礎訓練,幫助學生掌握利用工具書、使用視聽媒體、做筆記、進行訪談、對資料做整理和分類等方面的技能。在具體的活動過程中,要指導學生有目的地收集事實材料,指導學生運用調查、觀察、訪問、測量等方法;指導學生寫好研究日記,及時記載研究情況,真實記錄個人體驗,為以後進行總結和評價提供依據,引導學生形成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

3、在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及時瞭解學生開展活動的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點撥與督促;要組織靈活多樣的交流、研討活動,促進學生自我教育,幫助他們保持和進一步提高學習積極性;對有特殊困難的小組要進行個別輔導。教師要注意爭取家長和社會有關方面的關心、理解和參與,開發對實施綜合實踐活動有價值的校內外教育資源,為學生開展活動提供良好的條件。還要指導學生注意活動中的安全問題,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防止意外的安全事故發生。

(四)豐富綜合實踐活動國小生活動的方式

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要倡導學生學習方式的多樣化,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在每一項活動主題的實施過程中,要求學生儘可能多地進行活動設計、資料蒐集、調查、考察、參觀、訪問、實驗、測量、服務、製作、社會宣傳、演示、表演、總結、交流、答辯、反思等學習活動。通過學習活動方式的多樣化,促進綜合實踐活動各領域之間的整合。

在活動總結階段,指導學生對活動過程中的資料進行篩選、整理,形成結論,指導後進生著重對活動中的體驗、認識和收穫進行總結和反思。最後,我覺得後進生的轉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們教師要有足夠的耐心和毅力,不能急噪,不可操之過及。後進生的潛力和進步空間也是很大的,我們要多瞭解他們,多和他們溝通,多鼓勵他們,相信他們是能學好這門學科的。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認真學習先進的教學方法,繼續探索教學的新路子,爭取有更大的進步。

國小綜合實踐教學計劃2

綜合實踐活動是基於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絡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實踐性課程。

 一、指導思想

三年級學生受年齡和學識的限制,受原來課程模式的影響,接觸社會比較少,一下子全部放開,學生將會束手無策。因此,以主題活動為切入口,學生從大的主題中尋找和確定自己的研究專題,讓學生初步感受研究活動的全過程。如:關於美化校園的新建議;誇誇我們的學校;課間十分鐘等。教師將根據學生最感興趣的主題給與一定的指導,體驗整個專題研究性學習的全過程。

 二、課程目標

知識層面:通過學生的實踐和探究,豐富自身的知識積累。

能力層面: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蒐集資訊和處理資訊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培養學生的口頭和書面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層面:激發學生實踐、探索的興趣;培養學生求真務實,大膽質疑,勇於開拓的學習情操,構建學生關心他人、關心社會、關心地球、關心生態環境的道德堡壘。

 三、具體要求

1、親近周圍的自然環境,熱愛自然,初步形成自覺保護周圍自然的意識和能力。

2、考察周圍的社會環境,自覺遵守社會行為規範,增長社會溝通能力,養成初步的服務意識和對社會負責的態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習慣,初步具有認識自我的能力,養成勤奮、積極的生活態度。

4、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慾,初步養成從事探究活動的正確態度。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設,必將徹底地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學方式,其最終目的是提高學生的素質,落實素質教育,培養新時期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

四、方案實施

1、課時的確保與安排

三年級每週3節綜合實踐課。

2、具體形式

①集中授課:知識技能的普及等。

②實踐活動課:勞動技術,社群服務等。

③方案設計課:主題的確立等。

④綜合課:課題的研究等。

⑤成果交流課:體驗的交流,成果的展示等。

⑥其他。

 五、具體時間安

九月份:

1、學生自組研究小隊,並起一個健康響亮、積極向上的隊名,針對以後的活動,制定隊規。

2、進行蒐集資訊、處理資訊的指導。

3、進行研究方案一般格式的撰寫的指導。

十月份:

1、根據“誠信在我身邊”確定主題,開展活動。

2、指導建立自己的誠信檔案袋。

十一月份

1、展示“誠信在我身邊”成果。

2、確立子課題,嘗試研究。

十二月份

1、組織有關的錄影的觀看,參觀,知識講座。

一月份

1、對於未結束的活動專題繼續組織開展好活動。

2、開展好一次綜合實踐活動成果展示會。

國小綜合實踐教學計劃3

一、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課是一種研究性活動,也是一種通過實踐讓學生產生情感體驗、能力方法和知識經驗的活動。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和國小生身心發展的特點,結合有關學科活動(環保教育、安全教育、創新教育、法制教育、時事教育、心理教育等)的要求,注重開發社群資源,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重點,注重學生體驗的獲得,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目標要求:

以學生為主體,貼近學生生活,運用其所學知識,引導學生進入主動探究知識,親身體驗實踐活動中的苦與樂,激發和培養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興趣和能力,增強學生探索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和諧發展的積極性和創新精神,並在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合作學習、共同探索精神,塑造完善人格,形成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我的責任感,形成良好的人際關係。

三、活動內容:

選擇和組織以學生為核心,主要圍繞三條線索開展活動:

①學生與自然的關係

②學生與他人和社會的關係。

③學生與自我的關係。範圍包括:研究性學習、社群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

四、實施要點:

1、學生家庭生活和自治活動。

(1)說說自己在家庭與班級中角色。

(2)簡述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的興趣愛好與特長。

(3)經常保持個人整潔,保持良好的個人生活習慣,並能維護學校的秩序與整潔衛生。

(4)經常參加洗衣、做飯、洗碗、整理打掃房間等家務勞動。

(5)懂得一般生活禮儀及平常相關表現。

(6)瞭解自己與家庭、社群環境的'關係,並能說出自己的角色。

2、社群服務實踐活動。

(1)體會參加社群服務的意義,撰寫心得體會。

(2)瞭解自己所在社群鄰里的情況,開展適宜的鄰里交往與鄰里服務及社群服務。

(3)熟悉各種社會資源及支援系統,並幫助自己和他人。

(4)瞭解認識相關社會行政機構及其功能,瞭解社會資源對日常生活的影響和重要性。

3、戶外休閒與探索活動。

(1)觀察戶外生活中自然現象的變化。

(2)計劃適合學生的戶外休閒活動,並逐步學習野外生活生存能力。

4、人際關係與溝通活動。

(1)述說自己與家庭人溝通的方式,體驗家庭生活的重要性。

(2)說出自己與他人相處的經驗、體會。

(3)參加各種團體活動,瞭解自己所屬團體的特色,樂於表達自我並願意與人溝通,養成互相關心與遵守紀律的習慣。

5、環境教育活動。

(1)觀察家庭與學校周邊的環境,瞭解環境保護與自己的關係。

(2)探討環境的改變與破壞可能帶來的危害,討論如何保護和改善環境。

五、具體安排

四年級上冊綜合實踐活動教學進度表

(xx—xx學年第一學期)

周次

教學內容

一走進技術世界

二家政釘鈕釦

三家政縫沙包

四家政縫鞋套

五家政縫鞋套

六家政針線拓展

七主題研究活動

八主題研究活動

九主題研究活動

十技術初步泥塑工藝欣賞

十一技術初步我喜愛的蔬果

十二技術初步我喜愛的蔬果

十三技術初步捏泥碗

十四技術初步泥筆筒

十五主題研究活動

十六主題研究活動

十七技術初步相框

十八技術初步儲蓄罐

十九技術初步組合筆筒

二十拓展活動

國小綜合實踐教學計劃4

一、指導思想

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為依據,把區綜合實踐活動學科要求作為工作指導,努力開展好本學期的綜合實踐活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一門體驗性課程,實踐性課程,綜合性課程,三級管理的課程,具有很強的生成性。因此,在課程的設計,實施過程中,十分注重教師的課程意識,形成實踐的課程觀,正確認識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性質,切實確立主體意識,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注重引導學生在活動中發展。

二、教學目標

1、生活實踐目標——強調學生在真實生活的實踐能力,幫助學生表現自我和驗證學科學習內容。

2、人生體驗目標——重視學生在實踐過程中體驗活動的意義,在體驗反思的過程中不斷增進對自己的瞭解,從中發現人生的意義。

3、個別發展目標——在同一主題下針對不同能力,興趣愛好和需求而設計多元活動內容,給學生個別發展的學習機會。

4、學科整合目標——運用校內外的多種資源,整合學科知識。

三、工作重點

由於學生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瞭解不深,所以我們的工作重點有:

1、強調綜合實踐理論知識的傳授。

2、增強在各個活動階段加強對學生的指導和監督。

3、讓學生在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弄清楚什麼是綜合實踐活動,怎樣開展綜合實踐活動,開展活動的一般步驟是怎樣的。

4、通過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使學生積極的.同周圍環境接觸,在實踐中增長見識,鍛鍊綜合能力。

5、加強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資料積累,包括各種形式的原始資料,並逐步完善學生的綜合實踐個人成長檔案。

四、工作安排

(一)、準備階段:

1、針對學生特點研討並制定研究計劃。

2、完成學生綜合實踐活動自主選題會、確定課題。

3、學習課題方案、計劃的制定方法。

4、各小組制定小課題研究方案

(二)、實施階段:

1、各課題組根據計劃定時定地開展活動,做好記錄,保留每次活動的各種資料。

2、引導學生進行階段性小結,總結前段時間的實踐活動中的經驗和教訓,分析活動中的困難及解決辦法,並指導後階段的活

3、各小組做好綜合實踐活動記錄,邊實踐邊研究。

(三)、總結階段:

1、學生整理好各自的資料,寫好活動中的體驗,感受及收穫等內容。

2、綜合實踐活動成果展示。

3、學生自評

4、教師評價,整理各方面資料,寫課後反思。

國小綜合實踐教學計劃5

一、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課是我國當前課程改革中提出的一種新的課程形態,其內容主要包括資訊科技教育、研究性學習、社群服務和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該課程強調學生通過實踐,增強探索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絡,瞭解必要的通用技術和職業分工,形成初步技術能力,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以及創新精神。而這種教育功能的實現要求該課程在實施過程中必須有正確的目標定位,先進的教育理念,適宜的實踐主題,良構的實施環境和發展性的學習評價。

二、活動目標

1、在情感態度方面:

重點培養學生關心他人、關心社會、關心生態環境、關心地球、關心可持續發展,積極參與社會,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和義務的態度,培養合作精神和自我發展意識;培養學生珍視生活、陶冶性情、熱愛生活。

2、在能力方面:

要著重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創新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各種形式的表達能力;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等。

3、在知識方面:

主要是通過學生探究學習,發現和獲得知識。即不再是以間接經驗為主,而是直接經驗為主。讓學生了解資訊科技、社會生活、探究活動的一些常識。

三、學生分析

四年級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實踐能力,但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卻並不瞭解,因此要逐步培養學生一些探究問題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能夠從生活和學習中挖掘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主題,能夠試著和同學展開小組合作學習,在有效的活動中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與創新的潛能。

四年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要培養學生對生活、學習的積極態度,使他們具備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要讓他們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的方法,資訊資料的蒐集、分析和處理問題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學生形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成為創新生活的小主人。

四、具體措施

1、教師認真鑽研教材,精心設計活動過程,對整個活動操作做到心中有數。

2、努力創設活動情境,引導學生在活動時有所創造,有所收穫。

3、利用現代化媒體,提高學生對課堂教學的興趣。

4、善於組織小組活動,讓每個學生有展示自己的機會,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機會

五、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

綜合實踐活動反對通過量化手段對學生進行分等劃類的評價方式。在評價時應重過程輕結果,特別要關注學生參與的態度、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性,關注學習的過程和方法。應採用“自我參照”標準,引導學生對自己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各種表現進行“自我反思性評價”。要重視對過程的評價和在過程中的評價,使評價成為學生學會實踐和反思、發現自我、欣賞別人的過程。同時強調評價的激勵性,鼓勵學生髮揮自己的個性特長,施展自己的才能,形成激勵廣大學生積極進取、勇於創新的氛圍。

國小綜合實踐教學計劃6

一、教材分析:

《綜合實踐活動》是正在探索中的一類新型課程。課程內容主要包括:資訊科技教育、研究性學習、社群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技術教育。課程的選擇是從學生身邊事物開始,其主要思路是圍繞“我與家家庭、我與學校、我與社會、我與自然”等綜合性實踐活動,以研究性學習為主要學習形式,以“實踐、創新、發展”為主線展開。

二、學生分析:

1、通過一學年多《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學習,學生們對《綜合實踐活動課》這門課已經有所瞭解,知道本科學是由一個一個的活動組成,這是令他們喜愛的。但是他們卻常常不能自覺作好課前準備。

2、雖然經過一學年多的學習,學生們已具備一定的觀察能力,但是他們的觀察力、思維力有待提高,學生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內在,難以把握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絡。

3、對活動感興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內在。

4、本年級共2個班,每班都有50人左右。大部分學生的都具有一定的基礎知識,而且喜歡綜合實踐活動,愛動腦、愛動手。但也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平時的學習習慣較差,以往的基礎知識不是很紮實,再加自己不嚴格要求,所以教師平時的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三、教學活動目標:

1、學生的發展,圍繞發展學生潛能這一核心,正確處理學生、教師、教材、學校、社會之間的關係,始終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

2、重視學生實踐活動的過程,使其獲得參與研究的積極體驗。要求學生主動參與,自由活動,調動學生活動的積極性和探索慾望。

3、重視學生知識、經驗、技能的綜合運用能力,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多思路、多角度地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要求學生不僅關注收集和了解事實,而且要學會對事實進行簡單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4、重視學生全體參與,學會共處、學會分享、學會合作。

5、使學生在對社會現實問題的思考、探索、嘗試、參與和解決的自由中獲得積極的、生動活潑地發展。

四、教學活動的具體措施

1、教師要明確教學目標,認真備課,收集各種資料,認真上好每一節課。並且運用新課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認真鑽研教材、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認真做好課前準備工作。運用多種評價手段,以激勵學生的探究興趣。

加強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讓學生關注收集和了解事實,而且要學會對事實進行簡單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2、提倡學生主動參與交流合作。進行探究性的學習活動,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

3.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對一個活動的結果作多種假設和預測。教育學生在著手解決問題前先思考行動計劃,包括制定步驟、選擇方法和設想安全措施等,讓學生在對問題進行思考、探索嘗試、參與和解決的自由中獲得積極的、生動活潑地發展。

4.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積累感性經驗,運用和驗證益友的學科知識經驗和技能,多思路、多角度地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5.採用獨立活動和合作活動的緊密結合,讓學生學會與人共處,學會溝通合作,學會互相交流,學會與大家分享研究成果。

6、充分運用教具、掛圖、音像教材進行直觀教學,尤其要組織好每一個觀察認識活動,讓學生去親身經歷、體驗每一個活動。

7、發揮學科知識與生活實際有著廣泛而又密切聯絡的特點。注意引導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尤其重視解決那些與學生關係密切的實際問題,從中讓學生體會學習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價值。

一、指導思想

以落實區教育科研工作計劃和我校整體工作為指導,切實實施教育科研先導工程。以我校一、二、三、四年級實施的“綜合素質潛能開發研究”及市規劃辦課題實驗為重點,以教師教育科研素質提高為主線,以校本科研培訓為結合點,全力做好我校的科研工作。

二、重點工作

1.在一、二、三、四年實施的“綜合素質潛能開發實驗”是我校本學期的重點工作之一。現已基本形成了課堂教學研究、實踐彙報的基本體系。本學期繼續做好實驗工作,在完善實驗方案的基礎上,重點研究四年級的實驗。

2.做好“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和評價體系”課題的研究。本學期在上學期的'基礎上,繼續完善方案,全面研究評價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並在實驗研究中取得成績,使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真正起到作用。

3.加強學校教育科研隊伍建設,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目標的實現。結合我校具體工作積極開展“教師大練兵”活動。,科研室做好培訓、指導、考試、反思等各項具體工作。同時有計劃地培養學校的科研骨幹。

三、具體工作

八月份:

1.制定學校科研計劃。

2.進行“學生綜合素質潛能開發”中“積累教學促進學生語文素養提高研究”教材編輯工作。

3.進行數學思辨教材的系統編輯工作。

4.進行“xx”課題實驗工作。

九月份:

1.進行課堂教學研究活動,重點研究各科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力爭在各學科課堂教學上有所提高。語文學科在抓好常規語文課程落實的基礎上,重點落實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的提高;在閱讀教學中重點開展“讀、悟、累、用”的研究,增強閱讀教學的實效性,鼓勵有總結能力的教師撰寫科研論文。

數學學科:夯實課堂教學,進行“提高數學試卷講評課的針對性與實效性”研究,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英語學科要繼續夯實課堂教學,進行“提高英語試卷講評課的針對性與實效性”研究,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2.繼續進行大練兵活動。

3.強化各學科教師對課標的解讀能力,為參加全區大賽做準備。

十月份:

1.繼續進行民生路國小教師大練兵活動。

2.各學科繼續進行“有效教學,構建生命課堂”的研究。

十一月份:

3.各學科教師按區課堂教學大賽的相關要求準備自己參賽的課堂內容,段主任把關指導。

一月份:

1.課題彙報課。

2.總結本學期科研工作。

國小綜合實踐教學計劃7

一、年級的基本情況:

四年級學生有一定的實踐能力,但不瞭解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因此,他們應該逐步培養一些探索問題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從生活和學習中挖掘有趣的活動話題,在小組學習中儘量與學生合作,在有效的活動中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和創新潛力。

四年級綜合實踐活動課要培養學生積極的生活和學習態度,使其具備一定的溝通合作、觀察分析、動手操作能力;讓他們掌握參與社會實踐的方法,收集、分析和處理資訊資料問題的方法,研究和探索的方法;使學生形成合作、分享、主動等良好的人格品質,成為創新生活的主人。

二、活動目標:

通過調查討論,開展專題活動,瞭解學習行為的含義和良好學習行為對提高學習效率的重要性,從而引導自己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斷提高學習成績。

通過調查、訪談、查閱資料、實踐操作。在活動中,讓學生更多地發展自己的能力。

通過實踐學習,讓學生融入社會公益活動,用我們的實際行動去尊重和關愛他們。

通過調查身邊的民間活動,可以瞭解家鄉的產品和悠久的歷史,瞭解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增強民族自豪感。

通過調查和訪談,學生可以初步瞭解人與計算機的關係,激發學生的積極思維,增強學生合理使用計算機的意識。

通過防火知識和開展防火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防火意識和在危急情況下為自己和他人採取正確救援措施的能力。

三、活動評估: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評價應反映學生在活動過程各方面的個體表現。我們不僅要關心學生學到了什麼知識,掌握了什麼技能,還要關心學生情緒、態度和價值觀的發展變化,學生合作交流能力的'提高,學生社會化的發展。評價的內容應該包括學生的行為、情感反應、參與和合作活動。要引導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自我反思和評價”自己的各種表現,充分挖掘和發展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在現有水平上關注每個學生的發展和個性化表現,並給予及時的肯定和鼓勵,讓他們有學習成功的快感。

四、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教師要認真研讀教材,精心設計活動流程,熟知整個活動操作。

2、努力創造活動情境,引導學生在活動中創造和收穫。

3、利用現代媒體提高學生的課堂教學興趣。

4、善於組織小組活動,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展示自己,互相幫助,共同提高。

國小綜合實踐教學計劃8

綜合實踐活動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本課程是一項探求在自然常態教學條件下,進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發。力求把這門課作為一像語文、數學一樣的課程要求去實施、去開發,使之常態化,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開拓一條有助於學校發展特色的新路子,本學期我們構建“以研究性學習為核心,以資訊科技教育為補充與拓展,以勞動與技術教育及社群服務與社會實踐為主要活動形式”的國小生綜合實踐活動的基本模式。繼續開展並利用學校周邊有利環境進行課題開發,力求把實踐學習融入學生生活,體現個性化發展的教育理念。與此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滲透法律方面的知識。

一、基本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54人,其中女生27人,其中男生27人,大部分學生喜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有一種積極探索問題的意識,課上一部分同學狀態較好,課堂氣氛活躍。個別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能集中精力,語言表達能力較弱。本班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實踐能力,但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卻並不瞭解,因此要逐步培養學生一些探究問題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能夠從生活和學習中挖掘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主題,能夠試著和同學展開小組合作學習,在有效的活動中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與創新的潛能。五年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要培養學生對生活、學習的積極態度,使他們具備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要讓他們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的方法,資訊資料的蒐集、分析和處理問題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學生形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成為創新生活的小主人。

二、教材分析

綜合實踐活動是國家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開設的新型課程,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宗旨是:“強調學生通過實踐,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增強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絡,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相當豐富,形式也和多。教材編排上充分體現國小學科知識和技能聯絡較多,與學生學習生活環境聯絡密切,容易激發興趣。

本學期主要有以下幾個單元:

1、中國結

2、當地土特產品調查

3、當地旅遊資源調查

4、陶藝

5、認識電池

三、教學目標

1、堅持學生的自主選擇和主動參與,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面向學生完整的生活領域,為學生提供開放的個性發展空間。引領學生走向現實的.社會生活,促進學生與生活的聯絡,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開放的空間。

3、培養學生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和勇於實踐的精神,注重學生在實踐性學習活動過程中的感受和體驗,使學生超越單一的接受學習,親身經歷實踐過程,體驗實踐活動,實現學習方法的變革。

4、滲透《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國小幼兒園安全管理辦法》相關法律知識。

四、具體措施

1、開發綜合實踐活動的資源

開發學校資源。一是利用校園豐富的植物資源;學校的植物園經過上學期的努力,已初具模型,本學期的重點是讓學生親身參與植物園的開發與利用

2、安排好綜合實踐活動的時間。

每週三節課定為綜合實踐活動課,也可以把綜合實踐活動的課時與學校自主使用的課時結合在一起使用。在實踐過程中,要以綜合主題或綜合專案的形式將四大指定領域融合在一起實施,使之彼此滲透,形成整合。

另外,指導老師要充分利用雙休日、節假日的時間資源和豐富的校外資源指導學生以活動小組的形式開展好綜合實踐活動,期間也可發揮家長的指導作用,以保證活動的質量和學生的安全。

1)在活動的主題、專案的確定階段,教師應針對學生的文化、科學知識基礎及興趣愛好、學生所處的特定社群背景和自然條件,引導學生確定合理的活動主題、專案。

2)在活動實施階段,教師要指導學生進行資料的蒐集。針對學生的實際和相關的課程資源,在活動開始階段,可以結合例項對學生進行一定的基礎訓練,幫助學生掌握利用工具書、使用視聽媒體、做筆記、進行訪談、對資料做整理和分類等方面的技能。在具體的活動過程中,要指導學生有目的地收集事實材料,指導學生運用調查、觀察、訪問、測量等方法;指導學生寫好研究日記,及時記載研究情況,真實記錄個人體驗,為以後進行總結和評價提供依據,引導學生形成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

3)在活動總結階段,教師應指導學生對活動過程中的資料進行篩選、整理,形成結論,指導學生著重對活動中的體驗、認識和收穫進行總結和反思。

3、做好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的評價工作。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的目的是為了激發學生對本課程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評價應以形成性、發展性評價為主,注重學生主體參與實踐的過程及在這一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積極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創新的意識。評價應注意多樣性和可選擇性,可自評、生評和師評相結合。在期末做好實驗班級活動成果的展示、交流和評價工作。

國小綜合實踐教學計劃9

一、學情分析

本學期我共任教四年級(1)(2)(4)三個班級同學們的綜合實踐活動課,401班共有同學們48人,402班共有44個同學們,403班有同學們49人。經過上學期陳長春老師的教學,這些同學們已經基本學會綜合實踐活動的一些技巧,如制定調查計劃、開展調查活動、小組合作等,同學們的綜合素質較好,課堂紀律也較好,積極進取心較強。這些為今後進一步學習綜合實踐活動打下堅實基礎。但通過我的觀察也發現,同學們在對資料的整理能力較弱、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興趣與重視程度嚴重不足,對調查研究報告的撰寫較差,這些問題需要在接下去的學習中逐漸加以解決。

二、教材分析

綜合實踐活動沒有教材,需要老師根據本地的課程資源加以開發。根據綜合實踐活動關於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三個維度的要求,本學期的活動以小課題研究為主線,其中穿插專案設計和短課時活動。具體為:《小同學們近視情況的調查》《瞿溪諺語的調查》《小同學們課外學習情況的調查》《春遊專案設計》《廢舊調查的危害》。

三、教學目標

1、激發同學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初步養成從事探究活動的正確態度,發展探究問題的初步能力。

2、通過實踐活動,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性格品質。

3、通過實踐活動,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經驗。

4、通過實踐活動,讓同學們形成對自然、社會、自我的內在聯絡的整體認識。形成親近自然、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環境和保護小動物的意識和能力。

5、通過實踐活動,學習和掌握一些科學研究方法,培養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6、發展實踐能力,發展對知識的運用和創新能力。

四、教學措施

1、引導同學們留心觀察、體現自身生活,對每一事物提出為什麼。

2、在問題討論會上,給同學們提供提出自己感興趣或關注問題的機會。

3、開展同學們有興趣的社會調查,在實踐中發現問題,確定活動主題。根據社會中存在的熱點問題,確定研究主題。

4、創設情境,引導同學們發現問題,生成主題。

5、幫助同學們解決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一些問題,教給同學們學習方法。

6、指導同學們運用多種活動方式開展活動。

7、成果展示交流時,激勵同學們發揮個人優勢表現自己的個性。

五、課時分配

(略)

國小綜合實踐教學計劃10

一、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是基於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絡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的、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實踐性課程。它打破教育與生活的隔離,孩子們在學校當中在與其他場合當中一樣,需要享受一種完整的生活。學習的過程就是生活的過程,教改也好,課改也好,第一項任務就是把生活的權利還給孩子,把學習的過程變成生活的過程,加強學校教育與兒童生活、社會生活的聯絡。它改變單一的課程結構,改變教學方式,為學生表現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供空間。

二、學習情況分析

三年級國小生文化基礎知識、社會閱歷和人生體驗還非常有限,所以在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目標應該是“在體驗中研究”,即以形成直接體驗為主,在研究和解決問題方面,強調養成初步的方向。實施綜合實踐課程,就是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讓他們瞭解周圍的生活環境,關注自己及同伴當中的心理健康、人際交往問題,激發他們對自然和社會問題的好奇心,擴大視野,積累經驗。總之,就是要讓他們更多地去看,去聽,去想,去試。

考慮到三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我們的綜合實踐課設定了三大主題: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希望通過這三大主題激發著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創新能力。

三、課程總體目標:

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絡,推進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內在聯絡的整體認識與體驗,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

1、親身參與實踐,注重親歷、自主學習和實踐,在開放的學習情景中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

2、獲得對自然、對社會、對自我之間的內在聯絡的整體認識,形成親近自然、關愛自然、關心社會以及自我發展的責任感。

3、發展學生在自己的生活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認知、發展學生的動手能力,養成探究學習的態度和習慣。

4、培養學生通過多種途徑獲取資訊,整理與歸納資訊,並恰當地利用資訊的能力。

5、鼓勵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獨立思考,標新立異,大膽提出自己的新觀點、新思路、新方法,並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激發他們探究和創新的慾望,培養創新能力。

6、養成合作意識、民主意識、科學意識、環境意識、培養學生積極進取、善於交往等良好的個性品質。

四、活動重點:

針對三年級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在編寫“活動資料”時,把提高學生的觀察力作為三年級的重點。

1、我們要在活動中有意識、有計劃地發展兒童的觀察力,使學生學會進行有目的、系統的觀察,全面的觀察。要求學生會看、會聽、會嗅、會嘗和會觸控,並且會把眼耳鼻舌身的感覺,綜合起來進行思考。

2、在三年級深入的觀察活動中,要求學生對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概括、比較),要求學生進行獨立的思考,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在深入地觀察以後,要他們發現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無疑對他們素質的提高十分有利。

五、活動難點:

就是能夠從直接經驗抽象出問題的本質來,完成思維發展的飛躍,從而提高學生的素質。

六、實施策略

1、與學科教學相結合

每一門學科都不是孤立的.,它們之間都互相滲透。在學科教學中,學生會由本學科生成許多具有研究價值的問題,這時,教師要具有敏銳的捕捉資訊的能力,幫助學生提煉加工使之成為綜合實踐活動的研究課題,教師都要在教學中培養自己挖掘綜合實踐活動素材的意識,使學科教學深入、徹底,更使綜合實踐活動課題的選擇具有廣泛性。

2、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

生活,是學生學習的大舞臺。但很多學生對自己的生活熟視無睹,豐富多彩的生活對他們來說是平淡無奇的。這是因為他們對身邊的小事往往習以為常,見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認識身邊的小事,不僅會理解小事的教育意義,而且會提高思維的品質與研究習慣。這是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使命。

3、與社會熱點問題相結合

現在的學生不再是隻會讀書的機器了,他們關心國家大事,關注社會的焦點問題。對一些公眾現象,他們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他們渴望被大人們認同,希望得到與大人們一樣的成就。我們把社會熱點問題引入校園,指導他們採用具有個性化的方式展開深度探究,從而獲得自己獨創性的理解。這是綜合實踐活動的主旨所在。如通過對自然界觀察、參觀、調查等多種形式,使學生懂得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珍愛生命,讓學生從人文景觀、自然景觀中獲得美的體驗。

4、與傳統節日相結合

我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化傳統的泱泱大國,在歷史長河中積澱下來的文化精髓是學生學習的極佳資源,為了讓學生記住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我們結合傳統的節日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如由中秋節、重陽節引申開來的以敬老愛老為主題系列活動。

5、與學校工作相結合

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課程,雖然沒有固定的教材,但是並不是沒有目標。而這些目標與要求往往也是學校德育工作要達到的。因此,我們將綜合實踐活動的課題與學校德育、少先隊活動與校本課程的開發結合起來,互相借鑑、互相滲透更有利於學生的發展,如可結合國旗下的講話內容、紅領巾廣播欄目,開展行為習慣系列、文明道德系列、時事熱點系列、自主管理系列等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

七、課時安排

每週一課時,便於師生都做好充足的課前準備,便於開展活動時進行資源共享。

國小綜合實踐教學計劃11

一、指導思想:

實現傳統教育向素質教育的過渡,努力打破學校的封閉性,引導學生綜合運用社會、生活和學科知識,自主動手動腦的生活實踐、社會實踐、科學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探索與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學習科學研究運用知識的能力和創新精神。

以認真的態度、務實的措施,規劃和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不斷提升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理解水平和實踐能力。在課程實施中強調“整合”,注重“實踐”,突出“開放”,關注“過程”,提倡“自主”。

圍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和管理過程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開展深入細緻的研究,在實踐中尋找切實可行的辦法;積極挖掘學校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過程中的已有資源和成功經驗並加以提煉,逐步形成特色。

二、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通過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對社會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興趣。

2、知識目標:通過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親身體驗實踐,開闊視野,瞭解資訊科技、勞動技術、社群服務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識。

3、能力目標:使學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協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動手實踐能力以及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與調查的方法,資訊資料的搜尋,分析與處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實踐實證的方法。

4、人格目標:獲得親身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塑造完善的人格,初步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的良好個性品質,形成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我的責任感。

三、教學措施:

1、組織引導學生接觸大自然,欣賞自然,豐富對自然的認識,發展對自然的熱愛情懷。使書本知識在運用的`過程中成為活知識,使實踐能力和創造性得到培養。

2、增加勞動科技含量,賦予勞動教育更多發明創造的內容,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將發明創造賦予動手實踐的過程,使勞動技術變得更有生命力。

3、幫助學生髮展適應資訊時代需要的資訊素養,學會與人合作發展人際交往,養成合作品質,融入集體,搜尋整理資料。

四、綜合實踐活動內容的實施:

1、課程的實施方式

(1)組織形式(個人活動、小組活動、全班活動、班級活動),體現統一性與多樣性相綜合

(2)活動地點(班內、校內、家裡、社群)

(3)活動時間(集中課時,與分散課時相結合)

2、開發綜合實踐活動的資源

充分利用校內外資源,辦出學校特色。將綜合實踐活動與開發校本資源、社群資源結合起來,利用校內外豐富的資源,按計劃有系列地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1)充分利用學校資源。利用好學校圖書室和網路室,充分發揮現有圖書的功能,正確引導學生到圖書室、上網查詢資料;利用好學校花園內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引導學生開展研究探索活動,豐富知識,提高活動能力;引導學生對學校的進一步調查和了解,瞭解學校的面貌、校訓、校風、教風、學風、辦學宗旨等,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校園文化建設活動中去。

(2)充分利用社群資源。學校地處街道,有豐富的社群資源,綜合實踐活動基地比較豐富,要充分利用好這些寶貴的資源,帶領學生去基地開展綜合實踐活動。

(3)進一步充實校本教材。在開展活動的基礎上,要求教師精心修改活動方案、案例,進一步充實學校編寫的校本教材。

國小綜合實踐教學計劃12

一、學生分析

綜合實踐活動是一種實踐性的綜合課程;我們將始終著眼於發展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素質,開發人的潛能,使學生得到全面的、和諧的、充分的發展為宗旨。以活動為主要形式,以實踐為主要環節,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到各項活動中去,在"做"、"考察"、"實驗"、"探究"、"設計"、"製作"、"想象"、"反思"、"體驗"等一系列活動中,發現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進而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絡,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總之,通過各種途徑和有效的實踐方法,學生真正得到綜合素質的提高,使新課程健康、快步的發展。

二、教材分析

1、通過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對社會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興趣;

2、瞭解資訊科技、勞動技術、社群服務和探究活動的一些常識;

3、學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協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動手實踐能力以及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

4、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與調查的方法、資訊資料的蒐集、分析與處理的方法、研究探索,實驗實證的方法;

5、使得親身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塑造完美人格,初步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成為創造新生活的小主人。形成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我的責任感。

三、背景分析:

國小四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實踐能力,初步掌握了一些探究問題的方法,能在老師的指導下,自主確定單元活動的主題、活動的方式,在活動具體開展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的成果或作品。

四、研究內容:

根據綜合實踐活動課課程內容的多樣性,這一課程形態的目標特

點及我校實際情況,綜合學生的學習興趣愛好。主要圍繞"愛我祖國,

愛我家鄉,愛我社群"這一主題開展綜合活動課程,並恰當處理好新

生成的目標和新的主題。

五、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對周圍環境的考察、調查、訪問等認識人與環境的密切關係,增進學生對自然的瞭解與認識,增強關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思想意識和能力。

(1)走進自然,增進對自然的瞭解與認識,理解人與自然的.內在聯絡。

(2)關心自然環境,自主探究自然問題,具有環保意識;

(3)參與環境保護的活動,增強環境保護能力。

2、主動積極地參與社會活動和社群服務,增進對社會的瞭解與認識,增強社會實踐能力,旨在培養學生的公共意識和愛心並形成社會責任感和義務感。

(1)走入社會,增進對社會的瞭解與認識,理解個體與社會的

關係;

(2)關心社會現實,主動探究社會問題,積極參與力所能及的社群活動,服務社會,發展社會實踐能力;

(3)遵守社會行為規範,養成社會交往能力,學會與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關心他人,關心社會,具有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對社會負責的態度。

3、學生了解社會上的許多職業分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勞動技術,具有自我認識能力,養成負責的生活態度。

(1)反省自我,增進自我認識,確立自信,樹立人生理想,積極進取。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學會適應社會生活,養成負責的生活態度;

(3)瞭解與認識現代生產和勞動技術,端正勞動態度,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4、發展主動獲得知識和資訊的能力,養成主動獲得資訊的學習習慣和主動探究的態度,發展資訊素養、探究能力和創造精神。

(1)學會自主提出問題、制定獲得方案,並組織實施;

(2)形成自主收集資訊和處理資訊的能力;

(3)開展問題探究,體驗探究過程,對感興趣的自然問題、社會問題和自我問題進行深度探究;

(4)養成主動探究的習慣,形成問題意識,發展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

5、認識家鄉,通過對家鄉地理、人文、風情、民俗、土特產、工農業生產等方面的調查,學生對家鄉的基本情況有一個大概的瞭解。

六、教學方法

1、以融合的方式設計和實施四大指定領域根據地方和學校的課程資源,以研究性學習為主線,用綜合主題或綜合專案的形式將研究性學習、社群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資訊科技教育四者融合在一起實施,使四大領域的內容彼此滲透,達到理想的整合狀態。

2、把資訊科技與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和實施過程有機整合起來。在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過程中,積極運用網路技術等資訊科技手段,為學生進行合作探究開闢空間,以拓展綜合實踐活動的時空範圍,提升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水平。

3、整合校內課程與校外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要打破教室的界限,把校內課程與校外課程整合起來,把正規教育與非正規教育融合起來

4、多種多樣的組織形式。綜合實踐活動課可以採取多種多樣的組織形式,包括個人獨立探究的方式、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班級合作探究的方式、跨班級與跨年級合作探究的方式等。

七、活動評價:

1、方案卡與評價表展示

2、舉行一次現場展示會,評選"先進小組"

3、專案作業展示

4、手工製作資料收集展示

5、撰寫總結論文反思心得並交流

八、教學進度安排

1—2周人類的好朋友——動物與植物

2課時

3—4周保護我們的家園

2課時

5—6周城市的固體廢棄物

7—8周空氣與人的關係

2課時

9—11周生命與綠色同行

3課時

國小綜合實踐教學計劃13

一、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的總目標是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絡,推進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內在聯絡的整體認識與體驗,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注重轉化學生的觀念,認識綜合實踐課,以新的學習狀態走進綜合實踐活動課。三年級學生受年齡和學識的限制,受原來課程模式的影響,接觸社會比較少,一下子全部放開,學生將會束手無策。因此,以主題活動為切入口,學生從大的主題中尋找和確定自己的研究專題,讓學生初步感受研究活動的全過程。如:關於美化校園的新建議;誇誇我們的學校;課間十分鐘等。教師將根據學生最感興趣的主題給與一定的指導,體驗整個專題研究性學習。

二、課程目標

知識層面:讓學生認識動物、瞭解動物,從而保護動物;讓學生認識生活中的各種工具,並學會使用簡單的工具,對學習用具加以改進;讓學生認識自己的學校,瞭解老師併為自己的學校規劃設計;讓學生充分認識我是集體的一員,要為集體添光彩。

能力層面:注重培養學生的能力、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的意識,收集處理資訊、分析和解決問題、實際操作的能力,熱愛勞動的習慣以及必須的'生活技能等等。在綜合實踐活動中讓學生親近周圍的自然環境,熱愛自然,初步形成自覺保護周圍環境的意識和能力;接觸自然,豐富對自然的認識;欣賞自然世界,發展對自然的熱愛情懷;培養學生蒐集資訊和處理資訊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培養學生的口頭和書面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層面:激發學生實踐、探索的興趣;培養學生求真務實,大膽質疑,勇於開拓的學習情操,構建學生關心他人、關心社會、關心地球、關心生態環境的道德堡壘。

三、具體安排

(一)、1----4周第一章節:規則

1、做個守紀律的好孩子

2、我和春天有個約會

3、我是媽媽的好幫手

(二)、5----8周第二章節:開動腦筋

4、商場購物

5、快樂的小騎手

6、動物天地

(三)、9----11周第三章節:學會設計

7、智力大沖浪

8、辦個小小圖書館

9、設計我的小空間

(四)、13---16周第四章節:生活在集體中

10、舊信封的新用途

11、巧用測量方法

12、模仿出的發明

(五)、17週期末複習考試

國小綜合實踐教學計劃14

一、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是基於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絡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的、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實踐性課程。它打破教育與生活的隔離,孩子們在學校當中在與其他場合當中一樣,需要享受一種完整的生活。學習的過程就是生活的過程,教改也好,課改也好,第一項任務就是把生活的權利還給孩子,把學習的過程變成生活的過程,加強學校教育與兒童生活、社會生活的聯絡。它改變單一的課程結構,改變教學方式,為學生表現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供空間。

三年級國小生文化基礎知識、社會閱歷和人生體驗還非常有限,所以在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目標應該是“在體驗中研究”,即以形成直接體驗為主,在研究和解決問題方面,強調養成初步的方向。實施綜合實踐課程,就是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讓他們瞭解周圍的生活環境,關注自己及同伴當中的心理健康、人際交往問題,激發他們對自然和社會問題的好奇心,擴大視野,積累經驗。總之,就是要讓他們更多地去看,去聽,去想,去試。

二、教材分析

《綜合實踐活動》是根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理念、目標和特徵而編制的一本學習材料,或者說是一系列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主題活動方案。在內容編排體例上,以學生與自我、學生與自然、學生與社會的內在邏輯聯絡為線索,在以國家與安全、人口與民族、法制與社會、資訊與資訊、經濟與生活、環保與資源、學校與家庭、健康與安全、創新與發展、社會參與、勞動技術等為主題系列的課題的帶領下,將社群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技術教育內容進行有機整合,內容涵蓋了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

三、教學目標

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絡,推進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內在聯絡的整體認識與體驗,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

1、親身參與實踐,注重親歷、自主學習和實踐,在開放的學習情景中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

2、獲得對自然、對社會、對自我之間的內在聯絡的整體認識,形成親近自然、關愛自然、關心社會以及自我發展的責任感。

3、發展學生在自己的生活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認知、發展學生的動手能力,養成探究學習的態度和習慣。

4、培養學生通過多種途徑獲取資訊,整理與歸納資訊,並恰當地利用資訊的能力 。

5、鼓勵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獨立思考,標新立異,大膽提出自己的新觀點、新思路、新方法,並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激發他們探究和創新的慾望,培養創新能力。

6、養成合作意識、民主意識、科學意識、環境意識、培養學生積極進取、善於交往等良好的個性品質。

四、教學重點

針對三年級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在編寫“活動資料”時,把提高學生的觀察力作為三年級的重點。

1、我們要在活動中有意識、有計劃地發展兒童的觀察力,使學生學會進行有目的、系統的觀察,全面的觀察。要求學生會看、會聽、會嗅、會嘗和會觸控,並且會把眼耳鼻舌身的'感覺,綜合起來進行思考。

2、在三年級深入的觀察活動中,要求學生對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概括、比較),要求學生進行獨立的思考,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在深入地觀察以後,要他們發現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無疑對他們素質的提高十分有利。

五、教學方式及具體實施

1、課程的實施方式

(1)組織形式(個人活動、小組活動、全班活動、班級活動),體現統一性與多樣性相結合。

(2)活動地點(班內、校內、家裡、社群)

(3)活動時間(集中課時,與分散課時相結合)

2、課程的具體實施

(1)全面瞭解學生,設計有效的教學思路,多進行教學反思,適時調整教學思路。

(2)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指導學生觀察、思考,在獨立觀察和思考中培養自我分析能力,鼓勵學生髮表不同的見解。

(4)在指導學生進行實際操作時,要從啟發興趣、激發操作的慾望入手,使學生產生想要親手實踐的慾望,知道怎麼去動手操作。

六、課程編排及進度

周次

計劃進度

(標明所講授的章節或題目)

實際

進度

備註

第1周

新的交響曲--新學期新打算

本週未正式上課

第2周

認識並瞭解教材

第3周

成長手冊---快樂“成果袋”

週一中秋節放假

第4周

書包裡的環境問題

第5周

調查訪問

本週四九月月考

第6周

研究性學習--紙的變遷

週一至週五休息;週六、週日上班

第7周

學會合作與助人

第8周

我為奧運做點兒啥

第9周

小組交流

第10周

我來動手試一試--剪紙圈

第11周

每天時間巧安排小組交流

第12周

小組彙報會

第13周

我是小當家--做個節約用水的小模範

第14周

交流彙報會

第15周

研究家養動物

第16周

討論交流

第17周

實踐活動評價

第18周

評選優秀學生

第19周

期末監測

週一元旦放假;本週期末監測

第20周

1月13日寒假開始

國小綜合實踐教學計劃15

一、現狀分析

四年級學生在三年級時已經學了一年的《綜合實踐活動》,因此經過了系統的學習,在知識、技能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基礎。他們對於課上的要求都能認真地完成,而且比較配合老師開展一些簡單的實踐活動。這個年級的學生對於一些常規已經基本養成並且紀律也比較好,這些為新課程的學習會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為繼續學習進行研究打下了一定基礎。由於本校實際問題,因此,對於書本里的很多出外實踐活動是很難操作的,只能通過上網查詢一些關於這個實踐活動的知識、圖片給他們看。所以效果當然沒有親身去實踐這麼好的。

二、教學目標與要求

1.親近並探究自然,熱愛自然,初步形成自覺保護周圍自然環境的意識和能力。

2.考察周圍的社會環境,初步形成反思、探究社會問題的習慣,自覺遵守社會行為規範,增長社會溝通能力,初步養成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對社會負責的態度。

3.初步具有認識自我的能力,初步具有自主選擇和獨立作出決定的意識和能力,養成勤奮、積極地生活態度。

4.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慾,初步養成從事探究活動的態度,發展探究問題的初步能力。

三、教學重點、難點

1.注重實踐的.過程,讓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和解決問題 。

2.走向社會,開展活動的方式方法。

3.組織有關的活動素材。

四、教學措施:

1.認真鑽研教材,精心設計適合本校實際的活動過程,對整個活動操作做到心中有數。

2.努力創設活動情境,引導學生在可行的活動時有所創造,有所收穫。

3.利用現代化媒體,提高學生對課堂教學的興趣,同時讓學生多渠道的獲得更多的知識。

4.善於組織小組活動,讓每個學生有展示自己的機會,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機會。

五、教學活動安排:

人與自我

一、洋快餐與我……………………………………4課時

二、書包與我………………………………………4課時

三、香菸與健康……………………………………4課時

人與自然

四、生活垃圾……………………………………4課時

五、茶與生活……………………………………4課時 人與社會

六、特色食品……………………………………4課時

七、菊香飄滿城…………………………………5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