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計劃

【精華】教學計劃模板集合10篇

時間就如同白駒過隙般的流逝,我們的教學工作又將在忙碌中充實著,在喜悅中收穫著,現在就讓我們好好地規劃一下吧。教學計劃怎麼寫才能切實地幫助到自己將來的工作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教學計劃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精華】教學計劃模板集合10篇

教學計劃 篇1

一、前言:

本學期是高二歷史要世界近現代史教學,沒有會考任務,因此,教學的首要目標就是貫徹學校要求,搞好大學聯考歷史科目的新課教學。在全體同學基本完成基礎知識過關的基礎上。開始測重訓練部分同學形成歷史知識認知感和用史實具體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為高三文綜複習作準備。有鑑於此,擬定本學期教學工作計劃如下:

二、教材分析:

本冊書籍共五章25節。按每節佔一課時需25課時,上課時間是20周。但25節中有七節系課內閱讀,考試不作要求的。所以本冊教材新課教學最多10周內可完成。還有8到9周時間可用來進行世界近現代史下冊教學。

上冊史實是從14、15、16世紀資本主義在歐洲興起,到1914年至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共五六百年的世界歷史,共體涵蓋了如下史實:

時限:

14—17世紀,資本主義在歐洲的興起。

⑴歐洲資本主義的萌芽。

⑵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

⑶新航路的開闢。

工場手工業時期的資本主義:

時限:17世紀初——19世紀初,早期資產階級革命時期。

⑴資本主義開始在歐洲、北美確立。

⑵工人運動處在自發階段。

⑶早期民族解放運動在美洲興起。

蒸汽時代的資本主義:

時限:19世紀初——70年代,資本主義在世界範圍內確立時期:

⑴工業資本主義迅速發展並逐步形成世界體系。

⑵國際工運和社會主義運動形成一股進步的歷史潮流。

⑶民族解放運動重心轉移到亞洲。

電氣時代的資本主義:

時限:19世紀70年代至1918年。

⑴第二工業革命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向帝國主義過渡。

⑵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最終形成。

⑶社會主義運動的新發展。

⑷第一次世界大戰。

重點:

(一)資產階級革命、改革和國家統一運動;

(二)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形成和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

(三)壟斷資本主義的形成。

三、學生分析:

從二十來天教學中,使我基本瞭解了全體學生的學習心態和具體情況。從總的來說,相當部分學生不願過早在史、地等學科上投入較多,教學中被動學習較多,而主動學習較少。每班都有少數人幾乎放棄的,如果說他們不會學習,體現在史地上就更加明顯,滿足於情節豐富,生動的歷史故事。複習迎考時停留於國中階段死記硬背的方式。

四、教研教改自學活動及主要措施:

⑴教研課題:資訊科技與中學歷史課程整合的研究與實踐

⑵參與集體備課12次,相互聽課15節,上公開課1節。

(3)接受周萬升老師指導。

⑷主要措施:

A、認真鑽研教材、教參,備好每一堂課,寫好規範教案。

B、因材施教,輔導好學生,組織課外歷史興趣小組,開展豐富有益的.活動。

c、貫徹“減負”精神,努力向課堂上的40分鐘要質量,放眼整體,全程優化,創造性的開展教學活動。

D、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研究與控索歷史課堂的創新學習。開發創新學習歷史的教學模式。

五、教學進度和重大活動安排:

周次

教學活動內容

說明

1

教師擬定計劃、備課、上期期末試卷講解

2

上課準備

2

資本主義在歐洲的興起第一、二節

2

新課教學

3

資本主義在歐洲的興起第三、四節

2

新課教學

4

資產階級革命時代的東西方世界第一、二節

2

新課教學

6

資產階級革命時代的東西方世界第三、四節

2

新課教學

7

資產階級革命時代的東西方世界第五、六節

2

新課教學

8

資產階級革命時代的東西方世界第七節資本主義的世界體系的初步形成和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

2

新課教學

周次

教學活動內容

課時量

說明

9

資本主義的世界體系的初步形成和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第二、三節

2

新課教學

10

期中複習和期會考試

1

試卷講解

11

資本主義的世界體系的初步形成和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第四、五節

2

新課教學

12

資本主義的世界體系的初步形成和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第六、七節

2

新課教學

13

壟斷資本主義的形成第一、二節

2

新課教學

14

壟斷資本主義的形成第三、四節

2

新課教學

15

壟斷資本主義的形成第五、六節

2

新課教學

16

17世紀至20世紀初的自然科學和文學藝術第一節自然科學

2

新課教學

17

17世紀至20世紀初的自然科學和文學藝術第二、三節

2

新課教學

18

期末複習與歷史活動課

2

複習

19

期末複習與歷史活動課

2

複習

20

期末複習與歷史活動課

2

複習

21

期末考試

2

寫好期末總結

教學計劃 篇2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中職一年學生剛剛接觸的專業教學,對專業知識稍有了解,但是對自己未來的職業生涯缺乏認真的思考,職業意識、職業理想和正確的擇業觀有待形成。對職業道德的社會意義和對個人職業生涯的重要意義缺乏認識,對所學專業對應職業的行業職業道德規範所知甚少。總之,他們對怎樣從基礎教育過渡到職業教育都缺乏足夠的認識。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系全國中等職業教育教材審定委員會審定的中等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主編為唐凱麟、蔣乃平。

全書共分六章,分為職業道德、法律教育兩部分。

職業道德是人們在職業活動中所遵守的行為規範的總和。職業道德既是對從業人員在職業活動中的行為要求,也是各行業對社會所承擔的道德責任和義務。掌握職業道德規範,並在專業學習和實踐中養成,是學生未來立業創業成功的基石。

職業指導是使學生了解職業、準備職業、選擇職業、適應職業、轉換職業的科學。對學生進行職業指導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增強學生的市場就業意識、依法就業意識、競爭就業意識,使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為未來職業生涯奠定基礎。

三、教學目標

《職業道德與法律》這門學科的主要任務是讓學生知道這門課學什麼、為什麼學、怎樣學三個方面的問題,要讓學生感到這門課有用,引導學生愛學、會學。幫助學生了解職業教育,使學生理解自己今後的發展方向,更好地體現本課程與培養目標的內在聯絡,要改變學生心目中的政治課的原有形象,提高德育的親和力。

《職業道德與法律》這門學科的目的就是引導學生從職業的角度瞭解社會,瞭解自己,進行職業道德、職業理想和創業精神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創業觀,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形成提高適應社會和職業需要的全面素質和綜合職業能力的自覺性。

四、教學要求

1、以馬思主義為指導,緊密聯絡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的實際,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人才素質的要求,結合各行業職業特點和職業學校的培養目標,對學生進行敬業意識、服務意識、和法紀觀念等教育,使職業技術教育培養的人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主義建設的`需要。

2、以職業道德規範教育為中心,使學生了解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基本規範和將來所從事職業的具體規範。在注意運用本行業先進人物的事蹟教育學生,使學生學有榜樣。

3、堅持理論教育與職業行為習慣的養成訓練相結合。使學生不僅掌握職業道德理論知識,更要養成良好的職業行為習慣。

4、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選擇最為優秀的職業道德的節目結合教學內容。讓學生感受現代化教學的魅力。

教學計劃 篇3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學校藝術教育工作以學校素質教育為核心,全面實施《學校藝術教育工作發展規劃》,以堅持創新學校藝術教育的組織形式和活動機制為突破口,將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審美能力的培養貫穿於藝術教育全過程。以深化課程改革為主題,面向全體學生,夯實藝術教學常規,豐富學生藝術生活,推進校園文化建設,增強學生的藝術素質和提高學生審美能力,進行個性化、創造性的藝術教育工作,使我校的藝術教育適合每一個學生的發展,營造藝術的、和諧的校園藝術文化。

二、總體目標:

1、加強校園的.文化建設、豐富校園文化生活,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和整體素質,培養學生的藝術興趣,激發學生的藝術潛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藝術表現力、創造力。

2、堅持面向全體學生,因地制宜地開展經常性的豐富多彩的藝術活動,引導學生自願選擇,自主參與,推進校園文化建設和校級藝術團隊建設。

3、深化藝術類課程的教學改革,開齊開全藝術課程。

三、具體措施:

一、抓好學校環境建設,提高學校環境藝術品味。

1、加大學校資金投入,美化校園環境,使校園外部環境達到美化、綠化、香化,提高品味,實現環境育人的目的。

2、加強教室、辦公室、其它各室的佈置,體現藝術特色,充分展示教師學生風采特長,做到讓每一面牆都說話,每道風景都育人。

二、開足開全藝術教育課程,探索藝術教育課堂教學模式。

1、認真執行教學計劃和音樂、美術教學大綱,開全課程,開足課時,堅決杜絕藝術類課程被擠佔他用。

2、抓好藝術教育課堂常規教學,積極探索音樂、美術課中所採用的新式教學模式,在音美課堂教學中充份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揮音美課審美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3、建設一支高素質的藝術教師隊伍,是全面提高學校藝術質量的基本保證,各校藝術教師要加強自身的業務學習,主動地更新知識結構,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和育人本領。為了鼓勵藝術教師進行教學的研究,學校也將努力創造一切機會,組織教師參加各類培訓,觀摩活動,採他人之長,補己之短,不斷提高他們的理念水平、業務素質和教學藝術。

三、積極組織開展各類藝術活動。

1、各校要成立一至二個藝術團隊,如合唱隊、舞蹈隊等,培養學生興趣,給學生一個自由發展特長的空間。

2、充實學校各種興趣小組,加強培訓輔導的力度,提高培訓面。

3、定期舉行藝術周及各類展演活動,鼓勵學生參與各類美術、書法、攝影、科技等比賽。

4、積極開展學校體育藝術二加一活動,讓每一個孩子都參加一項特長活動。

5、加強中心國小藝術教育的引領作用。、

四、加強藝術教育工作的檢查監督與指導。

開展校園藝術化檢查評比活動,通過校園藝術化檢查評比,督促各校提高對藝術教育的認識,達到互相學習,取長補短,開成特色,共同提高的作用。藝術教育工作檢查將評比結果納入學校重點工作千分評比之中。

五、建設音樂室、藝術室

各校要充份挖掘本校資源,利用本校資源,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建音樂室,藝術室,購買簡單樂器及美術教具,為藝術課課堂教學提供條件,為學生進行藝術創作活動提供平場所,及展示的平臺。

月份活動計劃

三月份:

1、制定藝術教育工作計劃

2、制定校園藝術化方案。

四月份:

1、各校植樹種花,美化校園環境。

2、啟動校園體育藝術2+1活動。

五月份:

1、開展紅歌傳唱活動。

2、開展校園藝術化大課間檢查評比活動。

六月份:

1、舉行文藝匯演。

2、書法繪畫展演。

七月份

1、驗收學校體育藝術2+1開展情況。

九月份:

1、慶祝教師節活動。

2、教師書畫作品展。

十月份:

1、全鄉運動團體操比賽。

十一月份:

1、校園藝術化檢查評比。

2、迎接局藝術化檢查評比。

十二月份:

1、藝術教師聽評課。

一月份

1、總結20xx年藝術教育工作

2、制定20xx年藝術教育工作計劃。

教學計劃 篇4

授課之前作好教學計劃的話,會有下列的優點。

1.對授課內容具有自信

講師的自信心影響教學的成功與失敗。而製作教學計劃的過程,教學內容或例項引用的檢查,資料的收集等過程都會使自信更加強。

2.在預定的時間內達到教育的目的

考慮內容和重點的組成,減少多餘和不相關的話題,明確地強調重點,使聽講者接收到強而有力的'內容。

3.控制授課時間

內容和例項引用可以分開來,以例項引用來調整時間。

4.可以應用在各種物件上

做成一次教學計劃後,以後的授課也可以再使用,例項引用略做改變的話,也可以應用在別的授課上。

5.有利於講師的自我啟發

製作教學計劃時,必須有充分的準備,對內容的融匯貫通將有利於講師的自我啟發。並且藉著對教材優缺點的檢查,可以發現下一次的啟發目標。

教學計劃 篇5

一 、現狀分析:

新課標的制定和新課標的推行,為當前的語文閱讀教學提供了良好的機遇,“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形式的初步形成,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係的建立,課內課外教學內容的銜接等等,都使語文閱讀教學的改革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力度。然而,欣喜之餘,又讓人深思:有的教師為了追求熱烈的課堂氣氛,從教材中引出一個話題,然後拋開文字,把語文課上成了主題班會。誠然,這樣的課堂打破了教師唱“獨角戲”的沉悶氣氛,開始出現了學生參與與質疑、討論、交流的局面,但是這種探討多數是脫離文字的跑野馬、侃大山;有的人圍繞教材做了大量的文章,對教材的精髓卻蜻蜓點水,一帶而過。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語文閱讀教學的著力點依然還是僅僅放在“寫什麼”的解讀上,即所謂“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理清思路,概括要點,理解作者的思想、觀點和情感”,對於“怎麼寫”,則重於分析文章的思路結構、修辭手法之類,而對於更基本、更重要的“用什麼寫”,即作者藉以表情達意的語言材料(思想感情的物化手段)卻等閒視之。

再有就是,學生對閱讀不感興趣,閱讀不得法,不能真正的“讀進去”,也就談不到“走出來”,導致沒有感悟,或者感悟膚淺,閱讀低幼、低效。

朱自清當年就曾痛斥過那種與文字“相去很遠的變形”“沒有什麼用處”的言語活動,這種小兒科、“下里巴人”的閱讀,直接違背了從課文向語言大師學習典雅的書面語言和精神品質的初衷。

那麼,閱讀教學的個性在哪兒?

二 閱讀教學的特點:

(一)閱讀活動的本質: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

葉聖陶先生在《文藝作品的鑑賞》中也闡明閱讀是“文字是一道橋樑,這邊的橋堍站著讀者,那邊的橋堍站著作者。通過這一道橋樑,讀者才和作者會面,不但會面,並且瞭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劉勰有“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而入情,沿波討源,雖幽必顯。”的闡述。

《閱讀學新論》中論述:“閱讀是披文得意的心智技能,是緣文會友的交往行為,是書面文化的精神消費,是人類素質的生產過程。”

我認為以上的分析是從不同角度對閱讀本質的精闢的闡述,同時也更深刻地認識到,學生閱讀的本質是要從文章外部表現世界的“物質符號”上理解其精神核心,即以作品為媒介,藉此體驗、感悟和理解作家在作品中流露出的情感和思想。是讀者與讀物的主客體的對話,是學生與作者之間靈魂的擁抱、心靈的對話,是與自己的對話,是一個心靈激盪的過程,是生命的體驗。閱讀時,由於讀者情懷的開放,他自覺不自覺地受到作品的感染,使自身心靈得到美的浸潤,個性品格、思維品質得到重塑,從而蛻化出一個全新的“自我”。

因此,每一次成功的閱讀,都是作品和讀者互為解釋、互相理解、互相建構的過程,只有這樣,才能達到閱讀活動的最高境界。

學生的閱讀決不僅僅是吸收,更是超越舊我,構建新我,超越自我,超越文字,超越作者,創造新的思想境界的過程。要經過“披文—入情—討源—得意—交融—同構”的複雜過程,即要“讀進去,走出來”。

(二)閱讀教學的本質

眾所周知,閱讀教學的本質就是教師組織學生,通過閱讀活動,感知、理解和鑑賞書面語言的過程。也就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認識語言—分析語言—運用語言的過程。

其基本要素是教師、學生和文字。憑藉文字,通過教師、學生、文字、作者四者間的對話,學生從中掌握知識、學習技能、訓練思維,形成認識或陶冶感情,進行聽、說、讀、寫的活動。

同時,閱讀教學是為培養人的素質而進行的教育活動,其綜合性和人文性特徵是顯見的。而人的'素質的核心在於創造創新。

以此標準來看傳統的閱讀教學及其目標的確定,便會發現明顯的不足。“理解”儘管必需,但它畢竟只是圍繞閱讀材料所作的一般層次的疏解註釋工作,其特點是思維範圍的封閉性、思維指向的單一性,以及結果描述的機械化、模式化。這與素質教育的要求顯然難以相合甚至有悖。

這就迫使我們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在培養學生“理解”能力的同時,拓展新領域,提升高層次,具體說來,就是充分張揚學生閱讀的個性,大力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鑑賞評價能力、創造創新能力。

三 教學預定方案:

閱讀教學可以劃分成相對獨立而又相互聯絡的三個階段,即,以積累性閱讀為主的第一階段;以理解性閱讀為主的第二階段;以評價性和創造性閱讀為主的第三階段。這三個階段不是截然分開的,它們環環相扣,緊密銜接,互相滲透。

一)、積累性閱讀階段。

我們認為:真正的語文課,一定要把語言的感悟、品味、積累、運用放在首位,因為文字中所有的資訊內涵、情感思想,都是以語言為依託傳遞出來的,所以教學實踐不能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

三年級是閱讀能力培養的初級階段。在這個階段的教學中,應充分利用學生在少年時代記憶力極強的特點,引導學生以紮實的功夫,較快的速度和較大的容量,幫助學生儘快完成基本的,語言的積累、知識積累、生活經驗的積累等。因此,要做好以下的訓練:

1.讀和背的訓練;

2.字詞書寫和積累的訓練;

3.句、段、篇表達規律的訓練;

4.閱讀基本方法的訓練;

5.思維方式的基礎訓練。

二)、理解性閱讀階段。

這個階段是閱讀能力培養的中級階段,也是重要階段。在這個階段的教學中,應該做好以下幾項訓練:

1.把分析文章,把握文章的層次、段落、文意、表達技法,作為訓練的主要專案,使學生具有迅速而準確地理解一般文章的能力;

2.掌握理解文章所必需的更廣泛的知識;

3.提高他們思維的準確性、條理性、敏捷性、靈活性、深刻性;

4.培養根據一定目的查閱工具書和使用有關資料理解文章的能力;

5.抓好默讀和精讀的訓練,在方法上給予指點,在步驟上給予指導,在思維上給予啟發。

三)、評價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階段。

如果說理解性閱讀是“讀進去”的話,評價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就是“走出來”,如果說前兩個階段是“披文—入情—討源—得意”,那麼這個階段就是“交融—同構”。

A.評價性閱讀就是用自己的觀點評價作品。

因為我們知道,能正確理解文章的,不一定能正確評價文章,而學生頭腦中已經初步形成人生態度思想價值觀,所以在這個階段的閱讀教學中,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訓練:

1.繼續訓練分析與綜合、比較與概括、想象與聯想、判斷與推理等思維方法;

2.著重在思想觀點方面加以指點和訓練,提高思維的敏銳性和藝術的鑑賞力;

3.訓練學生對不同內容、形式、風格的文章,做出不同而具體的評價;

4.提高學生對文章中的是與非、好與壞、美與醜進行準確鑑別和評價的能力。

B.創造性閱讀是閱讀訓練的高階階段,是指根據一定的創新目的,或以提出某一觀點、驗證某種假說為目的而進行的一種閱讀。

它的最大特點是使讀者的注意力始終圍繞自我,從閱讀理解的過程中引起觸發,得出新的創造性地設想或認識。這種閱讀過程應充滿追求創造新意的慾望和動力,充滿專注和懷疑的精神,充滿迸發靈感和頓悟的喜悅。

在這個過程中,尤其應訓練以下幾項:

1.學生思維的變通性;

2.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點;

3.創設自由開放的閱讀環境;

4.充分調動和利用以後的知識和邏輯推理能力,促進創造性閱讀心理的形成。

總之,這個訓練目標不可能互相脫節,即:積累性閱讀不可能完全脫離理解,理解性閱讀也需要積累或評價,而創造性地閱讀更是以積累和理解為基礎的。我們只是力求在教學中體現由低到高、由淺入深、從簡單到複雜的層次和梯度,實現年級層次和知識層次、能力層次、思維層次的有序狀態,探求語文閱讀教學的規律。

教學計劃 篇6

環境是人類生活的地方,而現在的汙染問題是一個嚴峻的話題,也是人人關注的問題.進入21世紀,隨著科技的高速發展,工業的生產,人們都在充分地挖掘利用地球上的資源,以不斷地提高我們的生活水平,但也給與我們息息相關的生存環境帶來了危害,因此,保護環境,拯救地球,是我們人類面臨的一個挑戰,所以,作為國小教師,應該培養學生從國小起就有愛護環境的行為習慣和美德.因而,對國小生實施環保教育,使他們從小具備環保意識與環保習慣是十分必要的。

一、學生情況分析:

四年級有學生70人,他們基本掌握的知識的比較少,雖然可能有一些好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良好,有一定的環保意識和環保知識,但不繫統、不全面。學生個體間存在差異,個別學生不願開動腦筋,學習興趣不濃,極少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是他們滯後的原因。

二、教學目的:

學生了解一些生態環境問題的產生和發展,感知這些環境問題帶來的危害,樹立環保意識,轉變浪費資源、破環環境的生活方式。學會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持久地採取適當措施保護生態環境。

思想教育: 體驗健康生活離不開好的環境。 樹立愛護環境、保護大自然的情感意識。

三、教學重點:

1、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懷得到培養,團結協作的能力得到鍛鍊。

2、學生的.環保意識和節約用水的意識增強,樹立“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的良好美德。

3、體會自然之聲的美妙、和諧,保護大自然的意識增強。

4、從小樹立環境保護意識,把對全球環境的認識轉變為保護地球的具體行動。

四、教學內容:

1、認識綠、保護綠、做綠色小衛士。 通過活動,教育學生懂得環境保護的重大意義,提高環保意識,激發熱愛祖國、保護環境的思想感情,自覺投入到保護環境的實踐活動之中去。

教學重點: 充分認識保護生存環境的重要性、必要性,明確其迫切性和與我們每一個人的密切關係。

2、節約用水。

教學目標: 學生知道水的分佈,瞭解物質的簡單分類,有保護水資源、節約用水的意識。

重點難點: 學生的環保意識和節約用水的意識增強,樹立“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的良好美德。

3、熱愛大自然。

教學目標: 通過傾聽大自然中各種各樣的聲音,達到了解自然、認識自然、親近、熱愛大自然的目的。

重點難點: 體會自然之聲的美妙、和諧,保護大自然的意識增強。

4、保護生態環境

教學目標:認識人與自然的關係,認識各種自然事物是互相聯絡的,認識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重點難點: 從小樹立環境保護意識,把對全球環境的認識轉變為保護地球的具體行動。

五、具體的措施

1、精心準備,不斷探索,提高自身素質,切實加強健康教育。

2、充實教學內容,拓展教學空間。 3、設定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充分利用各種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綜合實踐活動。 5、課堂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六、問題研究與教學設想

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學生認識環境汙染的危害,瞭解一些環境保護的知識,激發學生自覺保護環境的決心。

七、教學進度安排

九月認識綠、保護綠、做綠色小衛士。 十月節約用水 十一月熱愛大自然。 十二月保護生態環境

教學計劃 篇7

第一章 音長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內容:

1、記譜法的種類

(1)五線譜

(2)簡譜

2、譜表 譜號

(1)高音譜表

(2)低音譜表

(3)中音譜表

(4)五線譜的線與間(上下加線與加間)

(5)五線譜上下加線的寫法

(6)譜表:加上“譜號”的五線譜,稱為譜表。

(7)三種常見的譜表及其中央C位置(高音、低音、中音)

(8)大譜表:高音譜表與低音譜表的結合形式

(9)聯合譜表:多聲部譜表

譜號

(1)高音譜號(G譜號):

(2)低音譜號(F譜號):

(3)中音譜號(C譜號):

3、音符

(1)概念

(2)簡譜、五線譜中的音符及其時值比較

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三十二分音符,六十四分音符

(3)音符的規範寫法

符頭、符杆、符尾

符杆的'方向

兩個聲部的五線譜記寫4

4、休止符

(1)概念

(2)常見休止符表

(3)全休止符的使用說明

5、附點

(1)概念

(2)常見附點音符表

(3)“附點”的寫法

(4)常見覆附點音符

6、其他增時記號

(1)延音記號

(2)連音線

第二章 音高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內容:

1、音列與音級

(1)樂音體系:樂音中使用的有固定音高的音的總和,稱為“樂音體系”。

(2)音列:將樂音按高低次序排列起來,稱為“音列”。

(3)音級:音列中的每一個音均稱為“音級”。

(4)介紹鍵盤

白鍵:基本音級(音名:CDEFGAB排列)

黑鍵:變化音級(無固定音名,其名稱按相鄰白

鍵,通過使用變音記號表達)

八度:在一個八度內,白鍵和黑鍵上的樂音共有12個,相鄰兩鍵的音高距離為半音。

2、音列分組

3、變音與等音

(1)變音(即變化音級):將基本音級升高或降低,稱

為“變音”。

(2)常用變音記號①升記號(升號):“#”表示將原音升高半音。

②降記號(降號):“b”表示將原音降低半音。

③還原記號: 表示將被升高或被降低的音迴歸原位(或還原半音)。

④重升記號:“x ”表示將原音升高一個全音。

⑤重降記號:“bb” 表示將原音降低一個全音。

(3)等音:音高相同,名稱和意義不同的音稱為“等音”。也叫“同音異名”音。

(4)自然半音和自然全音

①自然半音:相鄰兩音級構成的半音。如:E—F;C—bD等。

②自然全音:相鄰兩音級構成的全音。如:E—#F; bB--C等。

(5)變化半音和變化全音

①變化半音:同一音級或隔開一個音級構成的半音。如:C—#C;#E--bG等。

②變化全音:同一音級或隔開一個音級構成的全音。如:bC—#C; E--bG等。

第三章 拍子 節奏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內容:

1、節奏、節拍的概念

(1)節奏:音樂中,音的長短、強弱有組織的進行,叫做節奏。

(2)節拍:音樂中,強拍與若拍有規律地迴圈(或交替),叫做節拍。

2、拍子與拍號

(1)拍:以某種時值的音符表示的節拍單位,叫做“拍”。

(2)拍子:將“拍”按照一定的強弱規律組織起來叫做“拍子”。

(3)小節:是計算樂句、樂段和整首樂曲長度的常用單位。

(4)小節線和終止線

(5)拍號、拍號的寫法及讀法、拍號的意義

(6)兩種古老的拍號:4/4拍、2/2拍。

教學計劃 篇8

 教學要求:

1.能借助字詞典認識生字。

2.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3.瞭解課文內容,懂得實事求是的道理。

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我”回想起父親的叮囑,在寫生課上如實地把楊桃畫成五角星,老師批評那些嘲笑“我”的同學,並教育大家的`事,從而悟出做任何事都要實事求是,不能歪曲事實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二、自讀指導

(一)整體感知

1.通過預習,我們知道了文中有一句父親教育我的話。

出示:

你看見物件是怎樣的,就得把它畫成怎樣,不要想當然。

2.理解這句話中的“物件”是指什麼?

3.父親說的“想當然“究竟是指什麼呢?出示自學課文的步驟,理解父親的話所包含的深刻含義。

(1)初讀,瞭解內容,理清思路;

(2)細讀,理解重點語句的意思;

(3)熟讀,領會中心。

(二)按三個步驟學習課文

(1)初讀,瞭解內容,理清思路。

1.自由朗讀,讀通課文。

2.默讀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

出示:

“我”在初學畫畫的時候,父親叮囑“我”畫畫要忠實於素描物件。“我”在一次寫生課上,想起了父親的叮囑,將楊桃如實地畫成了五角星的樣子。老師看了“我”的畫後批評了那些嘲笑我的同學,並教育大家要忠實於寫生物件。“我”因此悟出了道理。

(2)細讀,理解重點語句的意思。

自學,小組學習,體會中心

1.自學。

⑴快速熟讀課文,用“——”找出父親教育我的這句話。

⑵輕讀有關小節,想想父親的話分別是在什麼情況下出現的?

⑶交流,父親的話在文中共出現了三次。指名朗讀句子

(3)熟讀,領會中心。

總結延伸

⑴指名讀第四段,“這道理自然不僅在畫畫?”還可以指什麼呢?

交流出示課文中心:

做任何事都要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不為別人的評論所左右。

教學計劃 篇9

一、單元教學意義

當我們輕輕閉合開關:電燈就會發出光,收音機就會播放動聽的樂曲,電視機就會呈現五彩繽紛的畫面……這一切對我們來說似乎早就習以為常了。

電的大規模應用,是基於人類對電的不斷探究。孩子們也對電感興趣。這一單元將藉助導線、燈泡、電池等電器元件和許多有趣的探究活動,幫助學生建立有關電的初步概念,促進他們對科學探究的理解和探究能力的發展。

本單元的第1課“生活中的靜電現象”,學生將首先對身邊的靜電現象開展一系列的探究活動。靜電現象在學生們的身邊經常會發生。在這一課中,他們將知道靜電現象是物質在外力作用下,發生電荷轉移而形成的。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如果電荷能持續地向一個方向流動,就會產生電流。這些是學生們建立電概念的基礎。

接下來在“點亮小燈泡”“簡單電路”“電路出故障了”三課中,學生將開展對電路的研究。用一根電線和一個電池使小燈泡發光。這一活動看似簡單,但四年級的學生仍會津津有味地參與到活動中。他們將在活動中認識電、電路,想象電流是怎樣流動的。而在一次次使小燈泡亮起來的實驗中,他們會提出更具挑戰性的任務,並嘗試著用更多的連線方法使小燈泡亮起來。電池盒和小燈座的使用將使他們連線的電路更加穩定,並便於操作。為了“讓更多的燈泡亮起來”,學生將探索不同電路連線方式對小燈泡的影響。在電路中,如果某個地方連線不好或者某個電器元件出了問題,都有可能導致燈泡不亮。“電路出故障了”一課的學習內容,引導學生在尋找電路故障的過程中,將自制的“電路檢測器”做為重要的檢測工具。同時,在此過程中,學生們將形成關於電的一些重要概念,如“電是一種能源,它能使物體發光、發熱”“要使小燈泡發光,電必須流經包括電池在內的完整的迴路”“用相同的材料可以連線不同的電路”等。

用“電路檢測器”檢測“導體和絕緣體”,將使學生對身邊物質性質的認識得到發展,同時對電的理解也得到加深。

本單元還在導體與絕緣體的認識基礎上,安排了“做個小開關”一課,旨在使學生把已形成的`電路概念進一步發展為一個“可以控制的電路”,同時也深化對導體和絕緣體的認識。

單元的最後一課是“不一樣的電路連線”。日的是整理學生的發現和認識,比較串聯和並聯兩種不同的電路連線方法。

整個單元的安排是一個嚴密的結構,前後課之間有著學生認識發展上的邏輯關係。學生從認識電的本質一電荷開始,到認識電路、電流、開關、電路檢測器、導體、絕緣體,這一系列的探究活動將最終指向對電的認識。

在本單元中,學生使用的是電池這樣一個安全的電源,而在日常生活中,多數用電器使用的是220伏的交流電。教師一定要讓學生知道220伏交流電的電源是很危險的,不能直接用家裡和學校裡插座中的電做實驗。要把安全用電的教育貫穿單元教學的始終。

二、單元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靜電現象是物質在外力的作用下電荷位置發生變化所產生的帶電現象。

2、電荷有正電荷和負電荷兩種,同種電荷相互吸引,異種電荷相互排斥。

3、電荷持續的定向流動就形成了電流。

4、要使電流經過導線使小燈泡發光,需要有一個完整的電路。

5、使用相同的材料,可以組成不同的電路;用不同的連線方式連線的電路具有不同的特點。

6、有的物質容易導電,這樣的物質稱為導體;有的物質不容易導電,這樣的物質稱為絕緣體。

7、開關通過連線和斷開電路來控制電路中的用電器。

8、電是一種能量來源,能產生光和熱。

過程與方法:

1、組裝簡單的電路。

2、在關於電的探究活動中,進行預測、觀察、描述和記錄實驗的結果。

3、用簡單的電路圖表示電路的連線方式。

4、製作簡單的開關,並用它來控制電路。

5、用電路檢測器檢驗電路中的故障。

6、用電路檢測器檢驗導體和絕緣體。

7、用電路檢測器探究接線盒裡電路的連線情況。

情感態度價值觀:

1、知道安全用電的重要性。

2、激發探究電的興趣。

3、發展探究和解決問題的自信心。

三、教學準備

氣球、線繩,塑料梳子、碎紙屑、小燈泡、小燈座、電池、電池盒、導線、回形針、小開關、紅燈、綠燈、黃燈、具有4個和6個接線頭的盒子、橡皮、木質材料(小木片、小木棒等)、金屬材料、絲、棉、皮、各類布料(溼和幹)、鉛筆、鋼筆和玻璃等。

教學計劃 篇10

 一、活動目的與意義:

學生在教師引導下進行探究性學習。展開以小組分組形式進行的主題型探究學習活動,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著重培養學生初步蒐集、處理資訊的能力及小組合作的能力及發現問題、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對身邊事探究的好奇心;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和親身體驗,初步瞭解和體驗研究的方法和過程;逐步培養學生獨立的探究意識和動腦、動手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信心養成良好的科學素養,團結合作的精神,同時增強社會責任感,逐步形成健全的現代人格。培養學生小組合作的精神,學會互相幫助,互相合作,共同進步,也知道小組合作的重要性。

二、研究性學習的理論依據

首先,“主體教育論”認為:教育要培養主體性的人。作為教育主體的學生,其主體性的品質與能力主要表現在主動性、獨立性、創造性三個方面。國小數學研究性學習要求教師的教學行為由“帶著知識走向學生”轉變為“帶著學生走向知識”;學生的學習行為由“帶著教材走進教室”轉變為“帶著問題走向老師”。通過雙向互動,體現以人為本,發展學生主體性。

其次,布魯納的“發現學習”理論認為:發現學習就是以培養探究性思維的方法為目標,以基本教材為內容,使學生通過發現的步驟來進行學習。

再者,施布林的“探究學習”理論,它強調探究的過程和探究的方法,注重培養學生創造力。國小數學研究性學習通過激疑、質疑活動的引起,解疑活動的展開,使學生在“複試”人類知識的發現過程中,獲得創造力的提升。

三、實施的過程

1、方案設計:

(1)、抓好課堂教學改革,在教學決策理論指導下構建自主創新學習教學模式的程式框架,設計教學方法,落實國小數學自主創新學習研究活動的工程。

(2)、培養學生自主創新學習能力,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自學、探究(主要是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教學活動)解決問題,形成自主創新學習能力,使學生具有能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2、活動準備:

活動前:教師先讓學生做好活動的`充分準備

注意培養小幹部,在活動中幫助教師組織活動成為教師的得力助手。記錄下活動的相關資料。

(1)、建立完備的課題研究機制。機制的完善是課題研究順利實施的制度保障。

(2)、給學生營造濃厚的自主創新學習氛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自主創新學習本是學生髮自內心的客觀們需要。在實驗研究過程中,要著力營造濃厚的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學習氛圍,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激起學習需要,使學生真正去調動自身的學習潛能。

(3)、把課堂作為課題研究的主陣地。課堂是落實素質教育的主陣地,是培養人的主陣地。課題研究也只有落實在課堂,才符合教育和科研的規律,也才能真正貼近教育,貼近學生本身。

(4)、及時總結,矯正完善方案。總結是研究性學習活動十分重要的一環。總結得當,將會撥正航向,掃除障礙,為下一輪研究鋪平道路,總結的形式主要有寫教後感、教學隨筆、撰寫論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