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計劃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集錦15篇)

時光飛逝,時間在慢慢推演,我們的工作同時也在不斷更新迭代中,來為以後的工作做一份計劃吧。計劃到底怎麼擬定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五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歡迎大家分享。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集錦15篇)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1

一、本冊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作用及重點、難點)

本冊教材共編排了十一個單元。數與代數領域的內容是本冊教材的主要內容,共安排7個單元,分成五部分。第一部分數的認識,有三個單元:、和。第二部分數的運算,是。第三部分是;第四部分是。第五部分是。空間與圖形領域安排2個單元,一個單元是圖形的認識,即;一個單元是圖形與位置,即。對平面上常見的直線圖形的認識經驗將有助於學生對曲線圖形的認識,這也是學生對平面圖形認知結構的一次重要拓展。本冊教材的確定位置主要教學在具體情境中用數對錶示位置或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位置。在二年級已經教學了用類似的方式確定具體情境中的位置,這是學生學習本單元內容的基礎。本單元的教學將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已有經驗,為第三學段學習的內容打下基礎。統計與概率領域安排一個單元,是 。教學複式折線統計圖,進一步豐富學生對錶示資料方式的認識,逐步培養學生根據需要,有效地表示資料的能力。

實踐與綜合應用領域的內容在本冊教材中共安排四次。進一步讓學生體會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並會運用數表示事物;結合分數的學習,讓學生通過實驗記錄資料,研究球的反彈高度。讓學生經歷觀察、操作、欣賞與設計的活動,初步認識圖形能否密鋪、怎樣密鋪。則結合圓的認識,讓學生用圓規畫圓的方法畫出美麗的圖案。這些實踐與綜合應用有助於學生進一步瞭解數學與生活的廣泛聯絡,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培養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二、本學期教學目標(包括知識、智慧、情意)

1、知識與技能

(1)讓學生聯絡已有的知識經驗,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式與方程的過程,初步體會方程的意義和思想;經歷探索和理解分數的意義、性質和分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的過程,進一步體會數概念的擴充套件,理解運算的意義,形成必要的計算技能;經歷探索兩個數(指非0自然數,下同)的最小公倍數和最大公因數及其求法的過程,進一步引發認識自然數特徵及其相互關係的願望。

(2)讓學生在用數對確定位置,認識圓的特徵以及探索和掌握圓的周長、面積公式的過程中,進一步積累學習的經驗,並獲得有關的基礎知識和相應的基本技能。

(3)經歷用複式折線統計圖表示相關資料的過程,能看懂常見的複式折線統計圖,並能進行簡單的分析和交流;初步掌握用複式折線統計圖描述資料的方法,能按要求完成相關的折線統計圖。

2、數學思考

(1)在認識等式、方程,探索等式的性質、解方程以及列方程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其價值,進一步發展抽象思維,增強符號感。

(2)在認識公倍數、公因數,以及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和最大公因數的過程中,能夠有條理地進行思考,併合乎邏輯地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進一步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

(3)在認識分數的意義,探索分數的基本性質和加、減計算方法的過程中,能夠主動進行觀察和操作、比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猜想和驗證等活動,進一步發展合情推理與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不斷增強數感。

(4)在學習用數對確定位置,認識圓的特徵以及探索圓的周長、面積公式的過程中,進一步鍛鍊形象思維,發展空間觀念。

(5)在學習用複式折線統計圖描述資料,以及對統計結果進行分析和解釋的過程中,進一步增強統計觀念,培養統計能力。

3、解決問題

(1)能從現實情境中發現並提出一些數學問題,並能用所學的方程、分數、數對、計算公式、統計等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進一步發展應用意識。

(2)在列方程解決一步計算的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掌握列方程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和方法,體會其特點和價值。

(3)在用數對描述簡單行走路線和簡單的圖形變換過程、用公式解決有關圓周長和麵積計算的實際問題,以及用調查統計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等活動中,進一步體會與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4)能應用的策略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進一步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培養根據實際問題的特點選擇相應策略的能力。

4、情感與態度:

(1)能積極參與各項數學活動,感受自己在數學知識和方法等方面的收穫與進步,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2)在探索數學知識、發現數學規律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數學思考的條理性、嚴謹性以及數學結論的確定性,不斷增強自主探索的意識。

(3)在運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數學的價值,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不斷增強學數學,用數學的自覺性。

(4)在與他人合作交流的過程中,能大膽表達自己的見解,認真傾聽他人的意見;發現錯誤能及時改正,遇到困難不輕易放棄;逐步學會客觀地評價自己和他人,逐步養成實事求是的態度和認真、嚴謹的學習習慣。

(5)通過閱讀以及參與等活動,進一步瞭解有關數學知識的背景,體會數學對人類歷史發展的作用,培養民族自豪感,增強創新意識,鍛鍊實踐能力。

三、教學措施

(一)教學方法:

(1)創設愉悅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提倡學法的多樣性,關注學生的個人體驗。

(3)課堂訓練形式的多樣化,重視一題多解,從不同角度解決問題。

(4)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使學生切實掌握好這些基礎知識。本學期要以新的教學理念,為學生的持續發展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和空間。要充分發揮教材的優勢,在教學過程中,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絡,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創設愉悅、開放式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愉悅、開放式的教學情境中滿足個性化學習需求,從而達到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目的。

(二)學習方法:

(1)預習教材,提出知識重點,自己是通過什麼途徑理解的,還有哪些疑問。

(2)通過查閱資料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3) 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指導者,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主張探究式、體驗式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

(4)利用小組討論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討論中人人蔘與,各抒己見,互相啟發, 自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體驗學習數學的快樂。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2

一、學情分析

我班有學生 人,學生的學習態度、班級的學習風氣是比較好的。我一直對行為習慣的培養很重視,因而這批同學的學習態度端正,作業書寫工整、美觀。但也有部分同學由於父母長輩過分寵愛,平時對自己要求不嚴,學習習慣較差,作業馬虎,字跡潦草,由於學習態度不端正,導致學習成績不理想。因此,在本學期的數學教學過程中,要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的主導作用,要特別加強學生學習習慣和責任心的培養,學會思考方法,養成善於思考的好習慣,把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滲透在教學的全過程。

二、教材分析和教學目標

(一)數與代數

第一單元分數加減法 理解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並能正確計算;能理解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並能正確計算;能把分數化成有限小數,也能把有限小數化成分數;能結合實際情境,解決簡單分數加減法的實際問題。

第三單元分數乘法 結合具體情境,在操作活動中,探索並理解分數乘、除法的意義;探索並掌握分數乘、除法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能解決簡單的分數乘、除法的實際問題,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第五單元分數除法 瞭解倒數的意義,會求一個數的倒數。能夠正確進行分數混合運算;理解整數的運算律在分數運算中同樣適用;結合實際情境,能用多種方法解決簡單分數混合運算的實際問題,體會分數混合運算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第七單元用方程解決問題 在列方程的過程中,會分析簡單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係,提高用方程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由於有兩個未知數,需要選擇設一個未知數為x,再根據兩個未知數之間的關係,用字母表示另一個未知數。同時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提高收集資訊、處理資訊和建立模型的能力。

(二)空間與圖形

第二、四單元長方體(一)(二) 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及其基本特徵,知道長方體、正方體的展開圖;瞭解體積(包括容積)的含義;認識體積(包括容積)單位,探索並掌握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體積的計算方法,並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探索某些不規則物體體積的測量方法;引領學生在觀察、操作等活動中,發展動手操作能力和空間觀念。

第六單元確定位置 能在具體的情境中,用方向和距離來表示物體位置;在具體的情境中,自建引數系確定位置。

(三)統計與概率

第八單元資料的表示和分析 學生在這一單元認識學習複式條形統計圖和複式折線統計圖,感受複式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特點;能根據需要選擇複式條形統計圖、複式折線統計圖有效地表示資料;能讀懂簡單的複式統計圖,根據統計結果做出簡單的判斷和預測,與同伴進行交流。通過例項,理解中位數、眾數的意義,會求一組資料的中位數、眾數,並解釋結果的實際意義。

(四)數學好玩

本單元設定了象徵性長跑、有趣的摺疊、包裝的學問三個內容,主要目的鼓勵學生從資料中獲取儘可能多的有效資訊,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體會數學思想,鍛鍊思維能力,積累思考經驗,開闊眼界。

三、教學措施

1、轉變教學方法。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必須將重視結論的教學轉變為重視過程的教學,注重再現知識產生、形成的過程,引導學生去探索、去發現。

2、在課堂上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在一起擺擺、拼拼、說說,讓學生暢所欲言,互相交流,減少學生的心理壓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題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3、在教學中注意採用開放式教學,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境選擇適當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如通過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一題多問、一題多編等途徑,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溝通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絡,培養學生的應變能

4、練習的安排,要由淺入深,體現層次性。對不同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練習,對優生、學困生都要體現有所指導。

5、增強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認識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關係,使學生感到生活中時時處處有數學,用數學的實際意義來誘發和培養學生熱愛數學的情感。

6、後進生轉化措施:培養後進生的自信心。只有樹立起後進生的自信心,我們的轉化工作才找到了起點。要用科學的方法教育後進生。對後進生多寬容,少責備。要做到三心:誠心、愛心、耐心。重視與家庭的聯絡。

四、課時安排

一、分數加減法6課時

二、長方體(一)7課時

三、分數乘法8課時

四、長方體(二)8課時

整理與複習3課時

五、分數除法6課時

六、確定位置3課時

七、用方程解決問題5課時

數學好玩3課時

八、資料的表示和分析6課時

總複習5課時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3

一、班級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39人。從上期平常學習和期末考試情況看,兩極分化較嚴重。多數學生還存在以下問題:(1)計算技巧性不強,正確性有待提高。(2)分析已知條件和數量關係解決問題的能力弱。20來個學生對數學有濃厚的學習興趣,基礎知識掌握得較為牢固,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但也有10來個學生自覺性不夠,不能及時按要求完成作業,學習上有困難。所以在新的學期裡,在端正這部分學生學習態度的同時,我要多花時間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提高整體成績。

二、教材內容與重難點

1、數與代數的知識安排了分數的意義和性質;分數加減法和方程。(重難點)

2、空間與圖形的內容是長方體和正方體。(重點)

3、統計與概率安排的是折線統計圖。

4、實踐與綜合應用安排的是設計長方體的包裝方案,一年吃掉”多少森林”,發豆芽。

三、教學目標

1、能找出10以內兩個非零自然數的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能找出兩個非零自然數的公因數和公因數。

2、理解分數的意義,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會約分和通分。知道分數和除法、分數和小數的聯絡,會比較分數的大小,會進行分數和小數的互化。

3、會進行分數(不含帶分數)加減運算及以兩步為主不超過三步的分數加減混合運算。會解決有關分數的簡單實際問題。

4、在具體情境中會用字母表示數,會用方程表示簡單情境中的等量關係,理解等式的性質,會用等式的性質解簡單的方程,會用方程解答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5、通過觀察、操作,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瞭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一些特徵,井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展開圖。

6、通過例項,瞭解體積(或容積)的意義及度量單位,會進行單位之間的換算,感受單位長度的實際含義。

7、結合具體情境,探索並掌握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並能應用這些計算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8、進一步經歷簡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資料的過程。通過例項,認識折線統計圖,能根據需要選擇折線統計圖直觀、有效地表示資料。

9、初步感受數學知識間的相互聯絡,有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實際問題的成功體驗,獲得解決問題的活動經驗和方法,初步樹立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自信心。

10、在學習過程中培養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能力,類推能力和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察和統計觀念。

四、教材主要特點

1、重視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絡。

2、突出新舊知識的聯結點,有效地利用學生的原有經驗來推動新知識的學習。

3、重視學具操作和數學實驗,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和應用過程。

4、尊重學生個性,鼓勵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5、配合教學內容安排數學文化,拓展學生的視野。

五、教學措施

(一)利用課件和微課創設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讓每個學生感受學習的樂趣。

(二)重視學生的生活經驗,密切數學與現實的聯絡,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學習數學。

(三)切實加強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

(1)在學生掌握數學概念、法則、數量關係的同時,重視數學方法的訓練,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維方式和運用數學的意識。

(2)努力處理好基本訓練與創造性思維發展及後續學習的關係,重視培養學生的再創造能力。

(四)重視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五)讓學生通過自身體驗,在分析和整理的過程中學習概念,不用死記硬背的方法學習計量單位、計演算法則和基本數量關係。充分考慮到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不要求所有的學生達到同樣的學習程度;鼓勵學生嘗試用多種演算法,多角度理解算理。

(六)運用好激勵的作用,承認學生學習的個體差異,積極鼓勵和肯定每一個學生的進步。

(七)耐心輔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利用班級微信群多和家長取得聯絡,多用表揚鼓勵,建立幫扶小組,幫他們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4

為了進一步落實生本教育課堂教學理念,激發學生樂於學習,主動學習。課堂上努力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思維狀態,激發全體學生有效學習。讓孩子體驗到數學學習的過程、探究創造的快樂,培養興趣,鍛鍊能力,促進發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北師大版五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一、教材分析

(一)學習內容:分數加減法、長方體、分數乘法、分數除法、確定位置、用方程解決問題、資料的表示和分析、總複習。

(二)教學重點

1.掌握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並能熟練地進行簡便計算。

2.理解整數與分數乘法的意義,理解分數乘分數的意義及其計算方法。

3.理解除數是分數的除法的意義,分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4.會用方程解決問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5.瞭解長方體的幾何結構。掌握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6.認識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三)教學難點

1.整數與分數的乘法的兩種意義之間的聯絡。

2.把被除數的分數平均分成幾份,其中的每一份都是這個被除數的幾分之一,也是所求的商。要結合具體情境與操作來理解分數除以整數的意義。

3.除數是分數的除法的意義,是從被除數中能夠分出多少個除數的角度來理解的感受1立方米、1立方厘米以及1升、1毫升的實際意義,能形象地描述這些體積單位實際有多大。

4.探索並掌握長方體、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並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二、教學目標

(一)數與代數

第一單元“分數加減法”理解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並能正確計算;能理解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並能正確計算;能把分數化成有限小數,也能把有限小數化成分數;能結合實際情境,解決簡單分數加減法的實際問題。

第三單元“分數乘法”結合具體情境,在操作活動中,探索並理解分數乘、除法的意義;探索並掌握分數乘、除法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能解決簡單的分數乘、除法的實際問題,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第五單元“分數除法”瞭解倒數的意義,會求一個數的倒數。能夠正確進行分數混合運算;理解整數的運算律在分數運算中同樣適用;結合實際情境,能用多種方法解決簡單分數混合運算的實際問題,體會分數混合運算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第七單元“用方程解決問題”在列方程的過程中,會分析簡單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係,提高用方程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由於有兩個未知數,需要選擇設一個未知數為x,再根據兩個未知數之間的關係,用字母表示另一個未知數。同時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提高收集資訊、處理資訊和建立模型的能力。

(二)空間與圖形

第二、四單元“長方體(一)(二)”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及其基本特徵,知道長方體、正方體的展開圖;瞭解體積(包括容積)的含義;認識體積(包括容積)單位,探索並掌握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體積的計算方法,並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探索某些不規則物體體積的測量方法;引領學生在觀察、操作等活動中,發展動手操作能力和空間觀念。

第六單元“確定位置”能在具體的情境中,用方向和距離來表示物體位置;在具體的情境中,自建引數系確定位置。

(三)統計與概率

第八單元“資料的表示和分析”學生在這一單元認識學習複式條形統計圖和複式折線統計圖,感受複式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特點;能根據需要選擇複式條形統計圖、複式折線統計圖有效地表示資料;能讀懂簡單的複式統計圖,根據統計結果做出簡單的判斷和預測,與同伴進行交流。通過例項,理解中位數、眾數的意義,會求一組資料的中位數、眾數,並解釋結果的實際意義。

(四)數學好玩

本單元設定了“象徵性”長跑、有趣的摺疊、包裝的學問三個內容,主要目的鼓勵學生從資料中獲取儘可能多的有效資訊,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體會數學思想,鍛鍊思維能力,積累思考經驗,開闊眼界。

三、學情分析:

本學期本班共有學生78人,大部分學生對學習比較自覺,課堂上能積極自主參與合作學習,主動發表自己的真實想法,發出真聲音,學習態度端正,能當堂完成學習任務。作業書寫基本能達到快速、工整、規範、美觀、漂亮。一部分學生思想懶惰,上課比較安靜,不善於表達,課堂學習效率不高。學習自覺性差,集體榮譽感不強,每次考試都給班集體拖後腿,影響班級整體成績。這學期繼續要加強對這部分學生的養成教育的培養,逐步扭轉學生被動學習局面,使班級學風更加濃厚。

四、教具

長方體、正方體實物、直尺、三角板、剪刀、量杯等。

五、教學方法的選擇:

啟發誘導法、遊戲激趣法、設疑激思法、小組合作學習法、評價激勵法等。

六、教學內容檢測:

根據學生每天作業反饋,瞭解學生掌握情況,達到日日清;每週一個小測驗,瞭解學生存在的漏洞,及時補救,達到週週清;每月一考查,重點幫扶學困生,達到月月清;另外按時參加學校組織的兩次單元質量調研,分析存在問題,及時彌補缺陷。

七、評價學生的方法主要有:

團隊激勵法,例如:每節課前對學生的常規表現做具體的口頭評價並加以量化打分,如昨天李淼的作業書寫特別工整,向列印的一樣,好看極了,加2分;獎品刺激法,例如:學生在課堂上回答問題乾脆利索,聲音洪亮,就獎勵一個棒字,累計十個棒字獎勵一個作業本等,這樣獎勵升級,教師省心,學生喜歡。

八、教學措施:

1.繼續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如提前進課堂擺放好學習用品,課堂用書等,使學生明確課堂展示歌:課堂上,我最棒,爭先恐後來亮相;勤思考,氣軒昂,含笑回答聲響亮,吐字清,語流暢,嗯啊口語別帶上;重配合,別亂想,收穫質量在課堂。

2.繼續採用“四學”教學模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每節課前都要求學生先獨立自學新的知識,課堂上充分展示自學效果,暴露存在的問題,喚醒學生自主參與的積極性,組長幫助組員參與解決,以優帶差,爭取組長教的投入,組員學的主動,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3.關注後進生.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利用課間時間加強後進生的補習工作。多發現他們的優點,多給他們鼓勵的眼神,多給他們展示的機會。要想提高班級整體的教學質量必須要緊抓學困生的輔導。從數學學困生的給“慢慢來”的美好願景與信念,教育這樣的學生應有百倍地細緻、耐心和同情心。教育是慢的藝術.力爭堂堂清、週週清、月月清,不留後遺症。

在課堂上,教師力爭面向全體,儘量照顧後進生的學習,摸清楚他們存在的問題,抓住時機有效引導,發動小組成員互幫互助,共同提高。

4.家校合作,按時跟蹤管理作業、練習冊。發現問題,當天利用課間時間改正。學生每天都有作業,爭取當天批改,發現問題,隨時退回一對一指導並改正,不留死角。我們班的學困生大多存在一些類似的家庭因素。家長不夠重視自己的子女,忙於生意或者農活,或者父母外出打工學生缺乏督促,也有的家長自身學識水平非常低(甚至國小都沒有讀過)等原因,導致學生學習成績沒有明顯成效。提高上課的學習效率對他們非常重要。

5.重視單元測驗考試,及時分析整體存在的漏洞,反覆訓練。

每個單元教學結束後進行單元質量測驗,及時批改後分析反思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針對存在的漏洞,趕緊彌補。重視試卷講評,採用物質激勵或口頭表揚的辦法,達到有效評價啟用學生的思維。

6.團隊激勵,課堂上對學生的表現及時作出評價,儘量用賞識的眼光發現學生的優點,採用多元評價的方式,激發他們積極參與的積極性。每週都要評選出最佳優勝隊,給每個學生髮一張表揚信。

7.尖子生的培養,讓他們完成一些思維含量高的題目,開發他們的智力。

九、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1.充分利用校園環境的資源。

2.尋找、製作生動有趣的教具,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3.充分利用網路資源課件,

十、研究的課題:

《國小數學教學中學生合作學習的實踐與研究》

十一、自我要求:

爭做一名學生喜歡的好教師.如主動自覺參與每週的校本研修——集體備課,聽課、評課和培訓活動,主動發表自己的看法,積極幫助青年教師快速成長,達到相互學習,共同進步;堅持利用業餘時間學習教學理論和教學案例,從學校推薦的教育專著《諦聽教育的春天》、教育網路、外出考察中學習,堅持學習為自己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根據每天的教育教學工作反思教學得失、撰寫一些教學隨筆、教學論文等投稿,爭取發表。主動參與課題研究,蒐集相關教學案例,彌補自己的不足。好的老師本身”就是一種教育資源,是一本可讀的無字書,帶給學生的是無聲的影響與薰染。我希望做這樣的人。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5

一、班級情況分析

五年級共X人,大部分學生活潑、好動,學習不太認真,字型書寫比較工整,上學期數學期末考試成績:平均X分,優秀率X%,及格率X%。學生知識掌握的較好的地方有:基礎知識、概念掌握得較牢固。

不足之處:

部分學生比較粗心,運用知識不夠靈活,口算、計算掌握較好。

二、主要教學目標

(一)數與代數

1、第二單元 因數與倍數

因數和倍數是在整除基礎上的進一步研究,因此在學生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建立因數和倍數的概念,關鍵是使學生理解因數和倍數之間的相互依存關係,同時也是對整除概念的進一步鞏固。在教學設計中通過一些辨析題是學生更透徹的理解概念。在求一個數的因數和倍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和歸納問題的能力,在學生學和解決問題的同時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2、第四單元 分數的意義和性質

知道分數是怎樣產生的,理解分數的意義,明確分數與除法的關係。認識真分數和假分數,知道帶分數是一部分假分數的另一種書寫形式,能把假分數化成帶分數或整數。理解和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會比較分數的大小。理解公因數與最大公因數、公倍數與最小公倍數,能找出兩個數最大公因數與最小公倍數,能比較熟練地約分和通分。會進行分數與小數的互化。

3、第五單元 分數的加減法

理解並掌握分數加減法的運算順序,方法。並能夠正確計算。通過觀察、比較,體會整數的運算律在分數運算中同樣適用。能結合具體情境,解決簡單分數運算的實際問題,體會分數運算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二)空間與圖形

1、第一單元 圖形的變換

本單元的很多內容和習題都是可以通過操作來完成的,因此,在課前可以請學生準備一些小的學具,在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結合操作思考問題,並把操作、思考和語言表達結合起來。

2、第一單元 長方體和正方體

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長方體、正方體的基本特徵及其展開圖。結合具體情境,探索並掌握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並能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問題。經歷展開與摺疊、尋找規律等活動過程,發展空間觀念和探索規律的能力。

通過操作活動,理解體積、容積的含義。認識體積、容積的計量單位(米3、分米3、釐米3、升、毫升),會進行單位之間的換算,感受1米3、1分米3、1釐米3以及1升、1毫升的實際意義。探索並掌握長方體、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並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探索某一些不規則物體體積的測量方法。

(三)統計與概率

第六單元 統計

經歷收集資料、整理資料、分析資料的統計過程。通過例項,複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與作用。能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統計圖,直觀、有效地表示資料。通過例項,理解並會計算中位數、眾數,能解釋其實際意義;能根據具體的問題,選擇適當的統計量表示一組資料。能讀懂簡單的統計圖表,能通過報刊雜誌等媒體中的資料或統計圖表獲得有效的`資訊。

(四) 綜合應用

數學與生活、數學與購物

三、重、難點

1、理解分數加減法的意義,掌握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

2、掌握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體積的計算方法,並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理解因數、倍數數的意義,會正確寫出已知數的因數和倍數百分數,能進行會解決有關百分數的簡單實際問題。

四、教學實驗

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五、教學措施

1、提供具有豐富現實背景的題材,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2、重視多種操作活動的安排,關注知識、方法的形成過程, 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數感、符號感、空間觀念和統計意識。

3、引導學生經歷數學探索的全過程,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4、重視通過"綜合運用",發展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

5、注重引導學生通過對所學內容的總結與反思,學會條理化和系統化。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6

一、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屬北師大版國小數學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長方體(二)的內容,是在學習了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的計算之後,進一步的理解和加深,是它的綜合應用,緊貼於生活,對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有很大的幫助和作用。

二、目標分析

根據本節課的內容和新課標的要求,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經歷觀察、實驗、猜想、證明等數學活動,使學生體驗等量替換的數學方法,發展數學的應用意識。

2、過程與方法:感受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絡,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3、情感與價值:積極參與數學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心和求知慾,培養合作意識,感受數學的價值,體驗學習的快樂。

教學難點:

設計測量方案

教具準備:

透明容器、不規形狀的石頭、大豆、乒乓球等。

三、學情分析

五(1)班學生他們學習認真、踏實、自覺,基礎一般,好學上進,而絕大部分學生來自農村,基礎差、底子薄、生源雜,學習比較被動。對數學毫無興趣,還有部分學生年齡小,在他們身上還明顯地存在著兒童的天性,好動、好奇、容易分散注意力、自控能力差等。所以針對學生的性格特點和本班的實際情況,採用比較合適他們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四、教法分析

我先用《烏鴉喝水》的故事創設情境,開啟他們的智慧。首先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當中,然後通過動手操作,演示等活動,引導學生去發現,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並鼓勵學生獨立尋找不同方法和途徑,把枯燥無味的數學變得即有知識性,又有趣味性,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有趣和測量是我設計本節課的兩個著眼點。讓學生從測量規則物體的體積一下子過渡到不規則的圖形中,思維跨度大,具有挑戰性。怎樣讓學生輕鬆愉快地獲得新知,我採取以下四個環節結束本課的教學任務:

1、創設情境,開啟智慧。

我們在一年級的時候就跟語文老師學過《烏鴉喝水》這篇課文,一隻烏鴉口渴了,到處找水喝。但瓶裡的水不夠高,烏鴉一顆一顆的往瓶子裡裝石子。瓶子裡的水漸漸升高。教師提問:a、烏鴉喝到水了嗎? b、誰能用我們學過的數學知識解析這一現象? c、烏鴉往瓶子裡裝的小石子有多少呢?我們一起來幫助烏鴉算一算好嗎?把學生帶入了動物的世界,激發了學生的興趣。烏鴉叼來的小石子即不像長方體,又不像正方體。不能直接用公式求出體積怎麼辦呢? 產生智慧的.火花。

2、交流探究,分享智慧。

首先,是讓學生去猜猜石塊的體積?開發學生的思維,但,不能得到準確的資料。想一想有什麼辦法求出石塊的體積呢?小組合作,制定出一種可行的測量方案。 其次,分組彙報 (請同學們對各小組的彙報(試驗步驟)充分發表意見,指出優點和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辦法的建議。),其他組員有沒有補充。

3、通過課件演示學生有可能提到的方案:

方案一: A、找一個長方體容器,裡面放有一定的水,請學生觀察並記錄此時水的高度。 B、放入石塊,再次請學生量出水面的高度。升高的水的體積就是石塊的體積。可以怎樣算? a、計算水面升高了幾釐米,用底面積乘以高計算出升高的水的體積。 b、分別計算放入石塊前後總體之差。 質疑:為什麼升高的水的體積就是石塊的體積呢?(石塊佔有一定的體積,所以水面會升高)。 教師板書:上升的水的體積=石塊的體積

方案二: 將石塊放入盛滿水的容器中,並將溢位的水到入長方體的容器中算出體積。質疑:為什麼會有水溢位來?(石塊佔有一定的體積,所以水會溢位來)

教師板書:溢位水的體積=石塊的體積

方案三:(1)將石塊放入沒水的容器中。(2)往容器中加水,淹沒整塊石頭。(3)將石塊取出。教師板書:下降的水的體積=石塊的體積

方案四:(1)將石塊放入盛有水的容器中(2)容器中的水位在升高的同時又溢位。

教師板書:上升的水的體積+溢位水的體積=石塊的體積

4、學生分組實驗,測量並計算石子的體積。

三、鞏固拓展,展示智慧

a、拳王爭霸。

b、說說如何測量一粒黃豆的體積。一個浮在水面上的物體呢?

c、課後閱讀 如阿基米德、曹衝稱象、撈鐵牛等的故事。

四、課堂小結、提升智慧。

在實踐與操索過程中,償試用多種方法解決實驗問題。

本節課是對已學過知識的綜合運用,充分體現了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只有理解了,才能把書本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知識,然後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7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空間觀念是人們更好地認識和描述生活空間並進行交流的重要工具。”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每個人的空間觀念都是在國小階段形成和發展起來的。而“空間與圖形”知識的教學正是培養學生空間觀念的主要內容。因此,我們以“空間與圖形”知識為載體,研究和探索了“空間與圖形”知識的教學策略,進而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一、提供現實性學習情景,構建生活化課堂,感受空間觀念

豐富的情景所承載的是生活中鮮活的問題,學生喜歡解決這樣的問題。所以“空間與圖形”知識的教學,應該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給學生呈現“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材料,開放小課堂,把生活中的鮮活題材引入學習幾何的大課堂,為形成和發展空間觀念奠定堅實的基礎。

1、捕捉生活素材

《課程標準》倡導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絡生活實際。而現實生活中也有許多可供數學學習的素材。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力求聯絡生活實際,充分有效地利用有價值的生活素材來補充教材,重組教材內容,以便更好地組織學生學習“空間與圖形”的知識。

2、創設生活情境

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為使學生體驗到生活中的數學是無處不在的,並體會到學習數學的價值。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就把數學問題情境生活化,聯絡生活實際引入新課,讓學生親自體驗生活情境中的數學問題,在真實的生活背景或模擬的生活情境中,增加直接經驗,啟迪思維火花,以便更好地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採擷生活例項

生活例項是知識的源頭活水,生活原形與課本知識之間需要通過一件件例項進行聯結與溝通。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蒐集很多生活中的數學例項,將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作為數學活動的切入點,在學生生活和數學生活之間建立一種相似或相對的聯絡,讓教學合情合理,以情動人,以理服人。教學《認識平面圖形》一課時,在由“體”引出“面”以後,在學生初步建立了平面圖形的概念的基礎上,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尋找生活中的例項,可以問學生:“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物體的面是這些圖形的?”學生就能說出,國旗的面是長方形,粉筆盒前邊的面是正方形,硬幣的正反面都是圓形等等。

4、啟用生活經驗

基於經驗的學習是課堂教學生活化最顯著的特徵,生活經驗是學生感知的基礎。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力求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縮短文本感知與學生個體認識之間的距離,讓學生利用生活經驗發現數學問題,理解數學規律,感悟數學思想方法,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5、迴歸生活實踐

知識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這是數學學習的意義所在。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就要有效地實現數學和生活的溝通,注重引導學生將習得的“空間與圖形”知識、技能、思想方法等迴歸於生活實踐,並進行印證、運用與發展。

二、突出探究性學習活動,親歷“做數學”過程,形成空間觀念

《數學課程標準》在闡述“空間與圖形”內容時,大量使用了“探索……性質”這樣的句型,這反映了課程標準的“過程性”目標,而這些過程性目標要通過探究性活動,引導學生在“做數學”的過程中,通過自主探索來認識和掌握圖形性質,積累幾何經驗,加強幾何建模,形成空間觀念。

1、提供“做”的空間

有句話說,看見的容易忘,聽來的記不住,只有動手做,才能學得好。要讓學生經歷“做數學”的過程,就要給學生提供“做”的機會,提供廣闊的活動空間,甚至不惜多用時間讓學生感受數學家研究和探索的過程。

2、指導“做”的方法

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正是葉聖陶老先生提出的“凡為教者必期於達到不教”的目標。在“空間與圖形”知識的教學中,尤其是要重視教給學生“做”的`方法,否則,“做”就只能是一種形式。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積累了一些“做數學”的方法,諸如 “畫數學”、“演數學”、“量數學”“剪數學”“找數學”、“拼數學”等等,都不失為“做數學”的好方法。在老師們的努力下,我們的學生在“做數學”方面都能有所收穫,甚至課間同學們還在“做”著有趣的數學。

3、享受“做”的喜悅

數學美客觀存在。較之藝術美而言,數學美是一種至上的、崇高的理性美。而“空間與圖形”知識就更顯示了數學學科的一種獨到的美。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更是關注讓學生從中享受到“做數學”的樂趣,體驗到“做數學”的成功喜悅。

三、倡導實效性學習方式,注重想象力培養,發展空間觀念

學習方式的轉變是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靠單純的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要注重數學學習活動的情境設定和學生的主動參與,注重引導學生進行空間想象,通過想象,形成表象,進而發展空間觀念。

1、有效組織學習活動

《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因此,我們在實際教學中,有效組織學生喜聞樂見的學習活動,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2、紮實進行動手操作

在《課程標準》指導下,我們通常都要給學生創設動手操作、自主探究的學習機會和空間,讓學生在操作中逐步抽象、概括、獲得數學知識和體驗。我們在指導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注重操作的可行性和紮實性,使操作不流於形式。具體做法是:制定明確的目標,選擇合適的時機,留有適當的空間,加強對學生數學思維和方法的指導。

3、適時進行空間想象

毋庸置疑,空間想象力是培養和發展空間觀念的有效途徑。而想象往往是和觀察、實驗、描繪等活動結合起來的,而且幾何學習中的想象必須是有依據的。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我們不失時機地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讓學生通過猜想、驗證、繪製和比較等方法,適時進行空間想象,從而豐富表象,意義建構,發展空間觀念。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8

一、複習鋪墊、情境引入

教師:這是什麼?(教師出示稜長的正方體)

(讓學生說出:這是正方體,它有6個面……)

教師:我們把它的六個面的總和叫做它的(表面積。)

(再拿出一個同樣的正方體,讓學生看清楚其中有一個面是白色的。)

教師:你們發現沒有我這2個正方體的6個面中其中有一個面是白色的。

教師:你們看過變魔術嗎?你們可要睜大眼睛看好老師是怎麼變的。

(老師在轉身間把兩個正方體的白色面並在一起,形成了一個長方體。)

白色的面哪裡去了?

學生回答(夾到裡面去了)

我們為什麼看不到白色的面了?

學生回答(因為他不在表面了)

教師小結:

你們注意沒有,在拼接的過程中,有些面被夾到中間去了,所以它們表面積的總和就發生了變化。今天,我就和大家一道來研究表面積變化的規律。

(板書課題:表面積的變化)

二、觀察演示、感知規律

教師:表面積是怎樣變化的呢?為了看得更清楚,我們讓電腦來拼給我們看:

(電腦演示)

方體,沒有誰和它拼接,6個面還是6個面,沒有變化。

2個正方體了,看好怎麼變?(拼接演示)

問:有幾個面被夾到中間去了,

(有6個閃動的面被夾到中間去了)

問:表面積有沒有變化?

學生觀察、交流、討論

問:它們的體積還是原來的2個立方厘米嗎?體積有沒有變化?

學生觀察、交流、討論

(演示3個正方體的拼接)

通過觀察,你們看清了沒有,在拼接的時候什麼變了?什麼沒變?

(表面積發生了變化,體積沒有發生變化。)

三、動手操作、深入探究

如果用4個、5個正方體拼成一排,表面積又發生了什麼變化呢?

這下電腦不會拼了,請同學們自己動手來拼。

注意:一邊拼,一邊把相關資料及時填在作業紙表中。

(學生自己猜想、操作、探究、驗證)

發現規律:你能聯絡操作和填表的過程提出自己發現的規律嗎?

核對所填資料,想想,發現了什麼規律?

給予充分時間讓學生討論。(教師檢視答案)

交流(可以有多種表述,只要符合題意即可,不行就提示:拼接次數)

展示大家發現的規律……

四、拼拼說說、拓展應用

用6個體積是釐米的正方體可以拼成不同的長方體(37頁圖)

問:哪個長方體的表面積?大多少?

學生觀察操作討論交流:

(教師應側重引導學生應用前面發現的規律,

有幾處拼接的地方呢?共有幾個面減少了呢?

並通過對拼成的每個長方體的具體分析得出。)

五、合作操作、探究規律

教師:我們剛才探究了正方體拼接時的變化。現在我們用兩個相同長方體來拼接看看它們的`表面積是怎樣變化的。

這是一個磁帶盒,長、高是告訴我們了。

它的前(或後)、左(或右)、上(或下)各是多少呢?

哪個面最大?哪個面最小?(上下面最大,側面最小,前後面中等)

用兩個磁帶盒來操作,拼成三種大長方體,你有什麼發現?

學生操作探究討論。

A 是怎麼拼的,減少的是哪兩個面(最大還是最小?或中等)

B是怎麼拼的,減少的是哪兩個面(最大還是最小?或中等)

C是怎麼拼的,減少的是哪兩個面(最大還是最小?或中等)

D還有其它拼法麼(沒有了)

你們有沒有看出拼來拼去,體積有變化嗎?,表面積有變化嗎?

根據判斷來填表。

根據你的操作和判斷,把你的想法填在作業紙的表中

六、拼拼說說、拓展應用

火柴盒,包成一包有幾種包法?怎樣包裝最節省包裝紙。

先弄清最節省包裝紙是什麼意思?(拼成的長方體的表面積最小)

學生分組操作討論交流。

教師引導學生具體分析每一種包裝方法,並適當說明理由。

怎樣拼最少呢?(5盒疊一起,並排兩疊 )

(時間多餘出現思考題)

七、小組交流、彙報小結

通過這節實踐活動課,你知道了什麼?還想知道些什麼呢?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9

一、班級情況分析:

五(6)班學生對數學基本知識和基本概念掌握都比較好,學生計算能力也較強,有一定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但是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較弱。解決問題的思路還不夠開闊和靈活。全班學生總體智力水平較好,但是一個班級裡學生智力差異明顯,班級學困生有幾個。學生總體學習習慣較好,但是,有少部分學生習慣較差,常常不完成家庭作業,課堂作業也很是馬虎潦草,課堂經常不專心聽講,除此之外,個別學生還要做小動作,自由講話。種種現象,影響了其他同學的學習。所以,提高五年級數學的教學質量任重道遠。

二、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作用及重點、難 點)

“數與代數”領域的內容是本冊教材的主要內容,共安排7 個單元,分成五部分。第一部分數的認識,有三個單元:第三單元“公倍數和公因數”,第四單元“認識分數”和第六單元“分數的基本性質”。第二部分數的運算,是第八單元“分數加法和減法”。第三部分式與方程,是第一單元的“方程”;第四部分探索規律,是第五單元的“找規律”。第五部分是第九單元“解決問題的策略”。 “公倍數和公因數” 這一單元的要求大綱的要求比做了調整。第四單元和第六單元是有關分數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的教學,這兩個單元將揭示分數的意義,研究分數的基本性質。公倍數和公因數的知識是對分數進行通分和約分的基礎,因此教材在第三單元先教學“公倍數和公因數”。數的運算中,學生已經學習了計算分母小於10 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本冊教材在揭示分數的意義後教學異分母分數加減法、分數加減混合運算以及應用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學生在探索異分母分數加減計算的過程中,能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計算的過程又是分數基本性質的運用。分數加減混合運算以及應用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的教學,能及時引導學生將整數加法的運算順序和運算律推廣到分數加法中,發展遷移能力。“找規律”教學簡單圖形平移後覆蓋次數的規律。

由於學生對圖形平移已有初步體驗,也具有一定的探索規律的能力,因此安排這一內容是恰當的,能逐步提高學生探索數學規律的能力。“解決問題的策略”是在用列表和畫圖的策略解決問題的基礎上,教學用倒推(還原)的策略分析數量關係,解決問題。這對發展學生的逆向思維是有價值的。同時,能進一步增強學生運用策略分析問題的意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空間與圖形”領域安排2 個單元,一個單元是圖形的認識,即第十單元的“圓”; ”;一個單元是圖形與位置。對平面上常見的直線圖形的認識經驗將有助於學生對曲線圖形的認識,這也是學生對平面圖形認知結構的一次重要拓展。本單元的教學將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已有經驗,為第三學段學習“圖形與座標”的內容打下基礎。“統計與概率”領域安排1個單元,是第七單元的`“統計”。教學複式折線統計圖,進一步豐富學生對錶示資料方式的認識,逐步培養學生根據需要,有效地表示資料的能力。實踐與綜合應用”領域的內容在本冊教材中同樣作了富有創意的嘗試,共安排四次。這些實踐與綜合應用有助於學生進一步瞭解數學與生活的廣泛聯絡,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培養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三、教學目標:(包括知識、智慧、情意)

知識與技能:

1、讓學生聯絡已有的知識經驗,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式與方程的過程;經歷探索理解分數的意義、性質和分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的過程,形成必要的計算技能。

2、讓學生在用數對確定位置,認識圓的特徵以及探索和掌握圓的周長、面積公式的過程中,獲得有關的基礎知識和相應的基本技能。

3、經歷用複式折線統計圖表示相關資料的過程,能進行簡單的分析和交流;能按要求完成相關的折線統計圖。

數學思考:

1、在認識等式、方程過程中,發展抽象思維,增強符號感。

2、在認識公倍數、公因數等過程中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

3、在認識分數的意義等過程中,發展合情推理與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不斷增強數感。

4、在學習用數確定位置,認識圓等過程中,鍛鍊形象思維,發展空間觀念。

5、在學習統計過程中,進一步增強統計觀念,培養統計能力。

解決問題:

1、能從現實情境中發現

並提出一些數學問題,並能用所學的方程、分數、數對等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

2、在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掌握其基本思路和方法,體會其特點和價值。

3、在用數對描述簡單行走路線和簡單的圖形變換等活動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4、能應用“倒過來推想”的策略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情感與態度:

1、能積極參與各項數學活動,感受自己在數學知識和方法等方面的收穫與進步,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2、在探索數學知識、發現數學規律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數學思考的條理性、嚴謹性,不斷增強自主探索的意識。

3、在運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數學的價值,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10

一、基本情況分析:

本期教五年級,共有學生63人。從去年的學習成績看,該班學生大部分學生平時在數學學習上態度較好,上課能認真聽講,能自覺按時完成作業,但有個別學生數學基礎較差,加上學習方法有待改進,導致與班級整體脫節。針對本班的數學教學現狀,本學期的工作重點是在抓好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教學的同時,採取以優帶差促中等趕優等的辦法,同時不忽視優生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課堂效率,使學生養成自覺學習的好習慣。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課程標準》為指導,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為宗旨。

二、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

3、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5、親近自然、珍愛生命,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三、學生情況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學生整體學習比較認真,對科學實驗比較感興趣,不喜歡死記硬背的知識,理解不甚深刻,運用能力差。

2、已有知識、經驗:獨立探究能力和主動探究意識不強。家長和學校偏重於語、數、英教學,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

3、兒童心理分析: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國小生的的生活,強呼叫符合國小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四、教材分析:

本冊教科書以主題單元的形式編排了“人的生長髮育過程”、“生物的遺傳和變異”、“地表的變化及保護”、“能量的表現形式及相互轉換”、“宇宙天體的構成及探索”、“科學探索歷程及科技未來展望”等研究內容,以學生髮展為本,以相關主題及學生的生活經驗為主要線索構建單元,做到了“生活經驗”引領下的內容綜合化,將“科學探究、科學知識和情感態度價值觀”有機地整合,引領學生認識事物內部的變化特徵及事物變化的相互聯絡,進行以“邏輯推理”為主的思維技能訓練。

本冊教科書注意學生知識經驗的積累和整理,注重用聯絡的觀點構建教科書整體結構。隨著學生科學學習的不斷深入,學生直接生活經驗在教科書中的呈現越來越淡化,相反,在科學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知識經驗的積累逐漸豐富,這些知識經驗為進一步開展科學探究活動提供了條件,並在教科書中越來越明顯地呈現出來。從每單元的結構分析,呈現多樣化的特點,並且相互關聯得更加緊密,表現出學生知識經驗縱橫交錯的“網路化”結構特點。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3、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4、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5、各班建立科學小博士協會,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6、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

會,並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並把自己的認識用於解決問題的實踐;

7、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

8、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六、主要教學活動型別:

蒐集資訊 現場考察 自然狀態下的觀察 實驗 專題研究 情境模擬科學小製作

討論辯論 種植飼養 科學遊戲 資訊釋出會、報告會、交流會參觀訪問 競賽

科學欣賞 社群科學活動家庭科技活動 角色扮演 科學幻想

七、主要學習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參觀法、實踐法、討論法、談話法、辯論法、實驗法、列表法、暗示法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11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教材41頁42頁。

教材分析:

學生已經探索並掌握長方形、正方形以及其他一些常見多邊形的特徵,並直觀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從研究平面圖形到研究立體圖形,是學生空間觀念發展的一次飛躍。對常見平面圖形特徵及其周長、面積計算方法的探索,既為進一步探索長方體、正方體這樣的立體圖形的特徵以及表面積、體積的計算方法奠定了知識基礎,同時也積累了探索的經驗,準備了研究的方法。通過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可以使學生更好地以數學的眼光觀察、瞭解周圍的世界,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同時也能為進一步學習其它立體圖形打好基礎。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長方體,正方體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理解長方體、正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初步學會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2.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同時發展他們的空間觀念;

3.在活動中使學生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絡,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探索長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具準備:掛圖,若干個1立方厘米小正方塊

學具準備: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16塊

前置作業:

1、 面積是24平方釐米的長方形有幾種?都是哪幾種?並畫一畫。

2、 什麼是體積,體積單位有哪些?

3、 準備若干個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擺一擺,可以擺成什麼形狀?體積是多少?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實物引入

師:上節課,我們認識了體積和體積單位,誰來說說什麼是體積,體積單位有哪些呢?

昨天的知識你掌握的很好,相信你,前置作業完成的也很認真吧?你準備了幾個一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啊?都擺成什麼形狀了?體積是多少呢?

根據學生回答,其他學生也動手擺。

師:你是怎樣知道的?

生:因為這個長方體由 4個 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拼成,所以它的體積是 4立方厘米。

圖下板書:4立方厘米

師:如果再拼上一個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它的體積又是多少呢?

學生操作。

生:再拼上一個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這個長方體就含有5個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它的體積就是5立方厘米。

2、揭示課題

師:可見要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就要看這個物體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怎樣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板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二、猜想驗證,探究新知

1、提出猜想

師:你能不能像老師這樣擺出一個長方體,並計算它的體積?

出示表格。學生四人一小組,每組一張表格。

長 寬 高 正方體個數 體積

長方體1

長方體2

長方體3

長方體4

師:請同學們一小組為單位,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擺出4個不同的長方體,觀察擺出的長方體的長、寬、高,把上面的表格填寫完整。

學生活動,師巡視。

師:同學們擺出了許多不同的長方體,並且填好了表格。哪一組來彙報?

學生黑板前展示表格,並做詳細彙報。

引導學生觀察表格,

師:觀察表格中的資料,從中你能發現什麼呢?師:通過觀察比較,同學們有了一個大膽的猜想:長方體的體積等於它的長、寬、高的乘積。這個猜想是否正確呢?我們還要進一步研究。

(板書:)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2、驗證猜想

課件出示: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擺出下面的長方體,各需要多少個?先想一想,再擺一擺。

1、長4釐米,寬1釐米,高1釐米。

2、長4釐米、寬3釐米、高1釐米。

3、長4釐米、寬3釐米、高2釐米

師:這是三個不同的長方體,根據剛才的發現你能猜出它們的體積嗎?根據回答,課件出示:4×1×1=4立方厘米 4×3×1=12立方厘米 4×3×2=24立方厘米

師:那究竟對不對呢?讓我們再來擺一擺。

學生小組討論,動手操作,師巡視。

組織交流,課件出示拼擺後的圖形。

師:你是怎麼擺的?體積是多少?

師:和我們之前的猜想一樣嗎?

師:那如果再給你一個長7釐米、寬4釐米、高3釐米的長方體,一共要用多少個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它的體積是多少呢?出示例1

課件出示:

師:7×4×3=84立方厘米,所以它的體積就是84立方厘米。

3、概括公式

師:根據剛才的驗證,得出之前這個結論是正確的。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如果用V表示長方體的體積,用a、b、h分別表示長方體的長、寬、高,你能字母表示長方體的體積嗎?

V=abh

師: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就是什麼圖形?你能直接寫出正方體的體積公式嗎?把你的想法在小組裡說一說。

學生彙報:

因為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在正方體中長,寬,高都相等,所以公式中長、寬、高都叫稜長,正方體的體積=稜長×稜長×稜長。變換後,雖然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公式寫出來不相同,但計算方法的實質是一樣的,都是長×寬×高。

課件出示正方體,出示公式。

師:正方體的體積公式也可以用字母來表示。但用字母表示正方體的體積公式時,還有一些特殊的地方,書上對此作了詳細的說明。請大家開啟課本看一看。學生閱讀課本。課件出示

正方體的體積:V=a3

師:寫的時候,3要寫在a的右上角,並且要寫的小一些。

小訓練:完成例2,在練習本上完成,集體訂正。

三、鞏固應用,

計算下面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1、長9釐米、寬6釐米、高5釐米

2、長0.5米、寬2.5米、高0.8米

3、稜長6分米

四、拓展延伸

師: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在生活中運用的很多,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師:這個算式表示什麼意思呢?

出示:

品名:正方體收納凳

尺寸:30×30×30

材質:滌綸+PP不織布+纖維板

顏色:黑白

師:你能看懂這個說明書嗎?

師:如果要往這裡放一個長40cm寬20cm高10cm的玩具箱,能放入到收納凳裡嗎?

師:看來不能光比較體積的大小,還要聯絡實際情況,看看長寬高是否都符合要求。

五、課堂小結

師: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你都有哪些收穫?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12

一、學情分析

五年級大部分學生已經在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四大領域掌握了大量的基礎知識,他們能靈活地運用,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比較強,掌握了一定的數學學習的方法,但也有個別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相對弱一些。還有部分學生由於平時對自己要求不嚴,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作業馬虎,字跡潦草,學習態度不端正,導致學習成績不理想。所以教師在備課時應注意優等生與學困生的具體情況,做到有的放矢。對學困生能進行個別輔導,並給予精神上的鼓勵與幫助,促使其自覺學習。在本學期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的主導作用,要特別加強學生學習習慣和責任心的培養,學會思考方法,養成善於思考的好習慣,把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滲透在教學的全過程。在書寫上要進一步提高要求,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在認真書寫的基礎上培養其責任感。

二、教材分析和教學目標

(一)數與代數

第一單元“分數加減法” 理解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並能正確計算;能理解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並能正確計算;能把分數化成有限小數,也能把有限小數化成分數;能結合實際情境,解決簡單分數加減法的實際問題。

第三單元“分數乘法” 結合具體情境,在操作活動中,探索並理解分數乘、除法的意義;探索並掌握分數乘、除法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能解決簡單的分數乘、除法的實際問題,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第五單元“分數除法” 瞭解倒數的意義,會求一個數的倒數。能夠正確進行分數混合運算;理解整數的運算律在分數運算中同樣適用;結合實際情境,能用多種方法解決簡單分數混合運算的實際問題,體會分數混合運算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第七單元“用方程解決問題” 在列方程的過程中,會分析簡單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係,提高用方程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由於有兩個未知數,需要選擇設一個未知數為x,再根據兩個未知數之間的關係,用字母表示另一個未知數。同時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提高收集資訊、處理資訊和建立模型的能力。

(二)空間與圖形

第二、四單元“長方體(一)(二)” 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及其基本特徵,知道長方體、正方體的展開圖;瞭解體積(包括容積)的含義;認識體積(包括容積)單位,探索並掌握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體積的計算方法,並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探索某些不規則物體體積的測量方法;引領學生在觀察、操作等活動中,發展動手操作能力和空間觀念。第六單元“確定位置” 能在具體的情境中,用方向和距離來表示物體位置;在具體的情境中,自建引數系確定位置。

(三)統計與概率

第八單元“資料的表示和分析” 學生在這一單元認識學習複式條形統計圖和複式折線統計圖,感受複式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特點;能根據需要選擇複式條形統計圖、複式折線統計圖有效地表示資料;能讀懂簡單的'複式統計圖,根據統計結果做出簡單的判斷和預測,與同伴進行交流。通過例項,理解中位數、眾數的意義,會求一組資料的中位數、眾數,並解釋結果的實際意義。

(四)數學好玩

本單元設定了“象徵性”長跑、有趣的摺疊、包裝的學問三個內容,主要目的鼓勵學生從資料中獲取儘可能多的有效資訊,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體會數學思想,鍛鍊思維能力,積累思考經驗,開闊眼界。

三、全冊教學內容及教時安排(以單元為單位)

(1)分數加減法:7課時

(2)長方體(一):10課時

(3)分數乘法:12課時

(4)長方體(二):10課時 整理與複習:3課時

(5)分數除法:8課時

(6)確定位置4課時

(7)用方程解決問題5課時 數學好玩:2課時

(8)資料的表示和分析:8課時

(9)總複習 :5課時

四、提高教學質量措施

在本學期中,要提高教學質量,我想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加以解決:

1。注重因材施教,進一步做好提優補差工作。讓學優生和學困生結對, 達到手拉手同進步的目的。

2。注意加強數學與實際生活聯絡,讓學生在活動中解決數學問題,感受、 體驗理解數學。

3。踏踏實實做好教學常規工作,以自己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滿腔熱情的工作作風,虛心向同事學習,同時爭取家長的配合,共同做好對學生的培養。

4。根據我校的實際情況,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十分明顯。因此,對重點教學內容進行科學合理的課件設計,從而吸引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實踐,提高教學的效率。

5。每週參加教研活動,聽有經驗老師的講課,學習他們的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方法。

五、輔導計劃

1。上課時對學困生多加註意,有針對性地提問,找到他們學習上的難點,予以解決。

2。為了做好抓好兩頭,保住中間的工作要點,努力設計讓優生吃得飽,中等生吃得好,差生吃得消的教學手段。設計提問,設計練習,分析內容注意選擇性問題。同時明確練習題的難度的層次性,使學生有的放矢。能在較短的時間裡,較好的全面的完成練習題。

3。重視差生的錯題訂正,不厭其煩的反覆地幫助差生完成基礎性作業,直至學生真正弄懂為止,對差生的作業保證做到面批面改。

4。加強與家長的配合,幫助潛能生從態度到習慣,從上課到家庭作業的指導形成合力。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13

一、指導思想

在數學教學中,要培養學生數學學習的新觀念、新思路。新觀念的形成不僅包含對事物的新認識、新思路,而且包含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為此,要求學生必須掌握學會數學的學習方式,只有不斷學習,獲取新知識,更新觀念,才能形成新的數學認識。在八年級數學的教學中對概念的演化、推理的要求、思維的全面性、深刻性、嚴密性、創造性方面都提出了比七年級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在教學中對進一步培養學生數學學習的新觀念、新思路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學生情況

本班學生有23人,大部分學生對數學有上進心,上學期在全鎮統考中也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但有些學生的接受能力還有待提高,學習態度還需不斷端正。有幾個學生自覺性不夠,不能及時完成作業等,對於學習數學有一定困難。所以在新的學期裡,在端正學生學習態度的同時,應加強培養他們的各種學習數學的能力,以提高成績。

三、教材分析

圖形的變換,因數與倍數,長方體和正方體,分數的意義和性質,分數的加法和減法,統計,數學廣角和綜合應用等。在數與代數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因數與倍數、分數的意義和性質,分數的加法和減法。因數與倍數,在前面學習整數及其四則運算的基礎上教學初等數論的一些基礎知識,包括因數和倍數的意義,2、5、3的倍數的特徵,質數和合數。教材在三年級上冊分數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教學分數的意義和性質以及分數的`加法、減法,結合約分教學最大公因數,結合通分教學最小公倍數。在空間與圖形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圖形的變換、長方體和正方體兩個單元。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豐富的現實的數學活動,讓學生獲得探究學習的經歷,認識圖形的軸對稱和旋轉變換;探索並體會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圖形之間的關係,及圖形之間的轉化,掌握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及表面積公式,探索某些實物體積的測量方法,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進一步發展。

在統計方面,本冊教材讓學生學習有關眾數和複式折線統計圖的知識。在學平均數和中位數的基礎上,本冊教材教學眾數。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都是反映一組資料集中趨勢的特徵數。平均數作為一組資料的代表,比較穩定、可靠,但易受極端資料的影響;中位數作為一組資料的代表,可靠性比較差,但不受極端資料的影響;眾數作為一組資料的代表,也不受極端資料的影響。當一組資料中個別資料變動較大時,適宜選擇眾數或中位數來表示這組資料的集中趨勢。

在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教材一方面結合分數的加法和減法、長方體和正方體兩個單元,教學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另一方面,安排了“數學廣角”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向學生滲透優化的數學思想方法,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運用優化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感受數學的魅力。

本冊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數學綜合應用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悅,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目標:

1.理解分數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比較分數的大小,會把假分數化成帶分數或整數,會進行整數、小數的互化,能夠比較熟練地進行約分和通分。

2. 掌握因數和倍數、質數和合數、奇數和偶數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數的特徵;會求100以內的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

3. 理解分數加、減法的意義,掌握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比較熟練地計算簡單的分數加、減法,會解決有關分數加、減法的簡單實際問題。

4. 知道體積和容積的意義及度量單位,會進行單位之間的換算,感受有關體積和容積單位的實際意義。5.結合具體情境,探索並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探索某些實物體積的測量方法。

6. 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圖形的軸對稱圖形,以及將簡單圖形旋轉90°;欣賞生活中的圖案,靈活運用平移、對稱和旋轉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

7. 通過豐富的例項,理解眾數的意義,會求一組資料的眾數,並解釋結果的實際意義;根據具體的問題,能選擇適當的統計量表示資料的不同特徵。

8. 認識複式折線統計圖,能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統計圖表示資料。

9. 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10. 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運用優化的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感受數學的魅力。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 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2. 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因數與倍數,長方體和正方體,分數的意義和性質,分數的加法和減法,統計。

四、教學中需要準備的教具和學具

1. 長方體和正方體實物及模型2. 演示分數用的教具3. 其他教具教師還可以根據各部分教學內容的需要自己準備或設計製作一些教具和學具。如教學體積時製備1 m3、1 dm3模型,容納1 L、100 ml液體的量杯;教學因數與倍數時,可根據教科書上的圖製成教具等。教師還可以根據需要自己製作其他適用的教具。

五、課時安排

根據《義務教育階段國家數學課程標準(徵求意見稿)》中的“各學段課程內容參考教學時間一覽表”,實驗教材的編者為五年級下學期數學教學安排了60課時的教學內容。各部分教學內容教學課時大致安排如下,教師教學時可以根據本班具體情況適當靈活掌握。

一、 圖形的變換(4課時)

二、因數與倍數(6課時)1?因數和倍數2課時左右2? 2、5、3的倍數的特徵……3課時左右3?質數和合數……1課時左右

三、長方體和正方體(12課時)1?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2課時左右2?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2課時左右3?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7課時左右整理和複習1課時粉刷圍牆1課時

四、分數的意義和性質(20課時)1?分數的意義……4課時左右2?真分數和假分數……3課時左右3?分數的基本性質……2課時左右4?約分……4課時左右5?通分……4課時左右6?分數與小數的互化……2課時左右整理和複習1課時

五、分數的加法和減法 (7課時)1?同分母分數加、減法……2課時左右2?異分母分數加、減法……3課時左右3?分數加減混合運算……2課時左右

六、統計(3課時)打電話……1課時

七、數學廣角(2課時)

八、總複習(4課時)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14

一、教學內容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圖形的變換,因數與倍數,長方體和正方體,分數的意義和性質,分數的加法和減法,統計,數學廣角和綜合應用等。

在數與代數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因數與倍數、分數的意義和性質,分數的加法和減法。因數與倍數,在前面學習整數及其四則運算的基礎上教學初等數論的一些基礎知識,包括因數和倍數的意義,2、5、3的倍數的特徵,質數和合數。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圖形的變換、長方體和正方體兩個單元。然後圖形之間的關係,及圖形之間的轉化,掌握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及表面積公式,探索某些實物體積的測量方法,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進一步發展。

在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教材一方面結合分數的加法和減法、長方體和正方體兩個單元,教學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另一方面,安排了"數學廣角"的教學內容,然後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向學生滲透優化的數學思想方法,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運用優化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感受數學的魅力。

本冊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數學綜合應用活動,然後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悅,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二、教學目標

1. 理解分數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比較分數的大小,會把假分數化成帶分數或整數,會進行整數、小數的互化,能夠比較熟練地進行約分和通分。

2. 掌握因數和倍數、質數和合數、奇數和偶數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數的特徵;會求100以內的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

3. 理解分數加、減法的意義,掌握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比較熟練地計算簡單的分數加、減法,會解決有關分數加、減法的簡單實際問題。

4. 知道體積和容積的意義及度量單位,會進行單位之間的換算,感受有關體積和容積單位的實際意義。

5. 結合具體情境,探索並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探索某些實物體積的'測量方法。

6. 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圖形的軸對稱圖形,以及將簡單圖形旋轉90°;欣賞生活中的圖案,靈活運用平移、對稱和旋轉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

7. 通過豐富的例項,理解眾數的意義,會求一組資料的眾數,並解釋結果的實際意義;根據具體的問題,能選擇適當的統計量表示資料的不同特徵。

8. 認識複式折線統計圖,能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統計圖表示資料。

9. 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10. 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運用優化的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感受數學的魅力。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 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2. 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三、教學重點、難點

因數與倍數,長方體和正方體,分數的意義和性質,分數的加法和減法,統計.

四、學情分析

本班的個別學生思維活躍,常有獨到的見解,語言表達比較清晰。有極個別的學生自覺性太差,完不成作業,上課沒養成傾聽得習慣。大部分學生動手能力較強。這一學期應繼續加強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和個別後進生的轉化。

五、教學措施

1.、體現數學教學改革的新理念,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

2、注重溝通知識間的相互聯絡,加強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理解。

3、注重動手實踐與自主探索,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4、發展學生的統計觀念,逐步形成從數學的角度進行思考問題的思維習慣。

5、有步驟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6、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滲透於數學教學中,用數學的魅力和學習的收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內在動機。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15

五年級第二學期是國小階段最後一個學期,使用五年級(下冊)教科書。這冊教科書裡把教學內容編排成七個單元,前六個單元教學新知識,完成《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規定的內容和任務。第七單元是總複習,目的是通過系統整理國小學過的數學知識,使學生進一步完善認知結構,進一步掌握數學的思想方法,進一步提高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本冊教材可以說將青島版國小數學的特色發揮並展示得淋漓盡致,主要有以下特點:

1.淡化生活情境,突出數學情境。

由“情境串”帶動“問題串”,是該套教材的一大亮點。在情境串的呈現上,教材根據學生的年齡及知識特點,隨著年級的升高,生活情境逐漸簡約。本冊教材突出表現為:一是創設有利於抽象數學知識的生活情境。如圓、圓柱與圓錐單元,呈現了生活中各種各樣的圓形、圓柱、圓錐形狀的物品作為情境;二是突出數學資訊,淡化生活情境。如百分數單元,在假日旅遊的背景下,更多呈現的是文字、圖形、表格等形式的數學資訊,便於直接引入新知探索;三是創設純數學情境。如百分數單元的相關鏈結,小數、百分數、分數互化的知識以及第三個資訊窗中綠點標示的問題,沒有在資訊窗中呈現,而是在探索中直接給出。

2.突出研究數學問題的方法--“把現實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並利用已有知識和方法探索新知”。

這一研究方法主要是在合作探索中進行重墨體現。例如,探索圓柱、圓錐體積計算公式時,教材從現實問題“怎樣求冰淇淋盒的容積?”入手,引導學生把現實問題轉化成數學問題“怎樣求圓柱體的體積?”,學生聯想已有的知識經驗--圓面積的推導方法,猜想是否可以把圓柱體轉化成長方體推匯出圓柱體的體積計算公式,最後通過操作、驗證,總結推匯出圓柱體體積的計算公式,然後利用計算公式求出圓柱體的體積,解決冰淇淋盒容積的問題。

教材的這一基本模式,有利於學生從知識經驗和客觀現實出發,在研究具體問題的過程中學習、理解和應用數學。改變了以往單純教師講的“注入式”教學模式,既有利於學生掌握數學知識的內涵,又有利於引導學生學會數學的思想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良好的數學素養。

3.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重視知識的內在聯絡。

這一特點體現在對知識的結構編排上,與傳統教材相比,立足於新舊知識的聯絡進行了大膽地改革。例如,第三單元圓柱與圓錐的編寫,傳統教材的編排順序是:圓柱的認識--圓柱的表面積--圓柱的體積--圓錐的認識--圓錐的體積;本冊教材編排順序是:圓柱和圓錐的認識--圓柱的表面積--圓柱和圓錐的體積。這樣編排,可以通過對圓柱和圓錐特徵、體積計算方法的對比學習,使學生建立知識間的內在聯絡,加深對圓柱、圓錐的理解。又如,傳統教材是先學習比例尺,再學習正反比例的知識;而本冊教材是先學習正反比例的知識後再學習比例尺,這樣更有利於學生理解比例尺的意義,促進知識的遷移。

4.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努力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

初步掌握一定的數學思想方法是學習數學的主要目標之一。編寫本冊教材時,特別關注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例如:在探索圓的面積計算方法時,教材通過圓的面積與圓內接正方形和圓外切正方形面積的比較,既估計了圓面積的大小範圍,又滲透了正多邊形逼近圓的方法,體現了極限的思想。又如,在探索圓周率和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時,教材滲透了直線圖形和曲線圖形的內在聯絡,體現了“化曲為直”的思想方法。

5.總複習的.編寫思路清晰,形式新穎。

總複習的編排可以說是青島版教材的又一大亮點。在教材送審的過程中,我們也瞭解到前幾套教材在送審的過程中均因總複習平淡而未獲通過。本套教材在總複習方面進行了獨特的編排,充分體現了青島版教材的思路與特色,將系統整理知識、數學思想與方法滲透、數學學習方法等進行了充分地展現。具體體現在以下幾點:

(1)結構編排層次分明、脈絡清晰,形成系統的網路體系。總複習根據內容設計了不同層次的版塊,引領學生按知識體系有條理的回顧整理,把分散的知識點連成線、織成網、組成塊,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

(2)重視數學學習策略與方法的總結和提升。傳統的總複習內容只包含知識與技能方面,而本教材既重視知識與技能的回顧整理,同時還注重學習策略與方法的回顧整理。教材設計了“知識與技能”和“策略與方法”兩大版塊。一方面,對國小階段所學的知識與技能進行回顧整理;另一方面,對整個國小階段教材中滲透的轉化、數形結合、模型化等數學思想方法,進行歸納、總結和提升,突出數學思想方法在學習數學中的重要作用,幫助學生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採用新型的複習方式,注重教師引領與自我反思相結合。教材在知識與技能中設定了“討論與交流”、“應用與反思”兩個版塊。“討論與交流”版塊是提示學生去體會學習知識的價值以及與其他知識的聯絡。如:“比的基本性質、分數的基本性質、商不變的性質三者之間有什麼聯絡?”這一問題的設計,目的是啟發教師要引領學生對比、分數、除法三者之間的關係及三個性質的內在聯絡進行回顧整理;“應用與反思”版塊則通過一些綜合性的練習題目,使學生在具體的應用中自我檢測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查漏補缺,進一步豐富完善自己的認知結構。

(4)練習題少而精。傳統教材總複習部分的練習題量比較大,機械重複的內容較多。為了避免上述現象,本教材減少了練習題的數量,並精心設計每道練習題,使每道練習題都具有代表性和針對性,突出複習重點,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