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計劃

有關學期教學計劃範文集錦五篇

日子如同白駒過隙,不經意間,成績已屬於過去,新一輪的工作即將來臨,現在就讓我們制定一份計劃,好好地規劃一下吧。那麼計劃怎麼擬定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學期教學計劃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有關學期教學計劃範文集錦五篇

學期教學計劃 篇1

一、指導思想

以素質教育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充分遵循四個“有利於”思想,即:有利於發揮學生的潛能,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造能力。

二、學生知識能力習慣態度分析

四年級的大部分學生對英語有著較濃厚的學習興趣,但也有少數學生由於遇到困難,學習興趣會隨之減弱。尤其從這學期開始,對學生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培養聽、說、讀、寫的技能。所以教師應該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的發展為宗旨,始終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放在首位,引導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教材簡析:

這套教材是根據教育部制定的《國家英語課程標準》編寫而成的。供國小1—6年級的學生使用。本冊教材的特點是:1.強調語言運用。2.注重能力培養3.突出興趣激發4.重視雙向交流5.融合學科內容6.重視靈活擴充套件7.實現整體設計。

本學期使用教材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教科書英語(第四冊)》(PEP PRIMARY ENGLISH STUDENTS’ BOOK 4),本冊教材分為六個單元,兩個複習單元。本冊教材強調語言的運用,注重能力的培養,突出了興趣的激發,重視雙向交流,融合學科內容,重視靈活擴充套件,實現整體設計。

四、教學目的任務

1、 能按四會、三會的要求掌握所學單詞。

2、能按四會要求掌握所學句型。

3、能使用日常交際用語,活用四會句型,進行簡單的交流, 做到大膽開口,發音正確。

4、能在圖片、手勢、情境等非語言提示的幫助下,聽懂清晰的'話語和錄音。

5、初步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能做到書寫整潔、規範。

6、養成響亮清晰讀英語、說英語的習慣,認真模仿語音、語調,以培養語感。

7、能在完成某個任務(如塗色,小製作)的過程中學會相關的詞句,並且培養動手能力。

8、能演唱已學過的英語歌曲,誦讀已學過的歌謠。

五、教材重點難點

1、能按四會、三會的要求掌握所學單詞。

2、能按四會要求掌握所學句型。

3、能使用日常交際用語,活用四會句型,進行簡單的交流,做到大膽開口,發音正確。

4、能在圖片、手勢、情境等非語言提示的幫助下,聽懂清晰的話語和錄音。

5、初步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能做到書寫整潔、規範。

六、主要措施

1、以活動為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設計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樂中學、學中用,從而保證學生英語學習的可持續性發展。

2. 通過聽、說、讀、寫、唱、遊、演、畫、做等形式,進行大量的語言操練和練習。

3、將直觀教具和電教手段,多媒體課件相結合,培養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打下良好的語音語調基礎。

4、設計全面、高效的課外作業,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做到整潔、

規範、正確地書寫。

七、課時安排

Unit 1 My Classroom 6課時

Unit 2 My Schoolbag 6課時

Unit 3 My Friends 6課時

Recycle 1 3課時

Unit 4 My home 6課時

Unit 5 What Would You Like? 6課時

Unit 6 Meet My Family! 6課時

Recycle 2 3課時

每單元安排一次練習:8課時;複習、考查:2課時

學期教學計劃 篇2

一、遠端教育工作

1、檢查遠端裝置是否正常執行,判斷故障情況的,上報市教育局裝備辦公室。

2、制訂本學期遠端教育工作計劃。要按照上級的統一要求,重點做好裝置的管理維護、執行記錄工作。

(1)裝置登記賬;

(2)接收記錄(每天記錄);

(3)使用記錄(每天記錄);

(4)維修記錄;

(5)安全檢查記錄(每月記錄);

(6)遠端教育資源借閱記錄(每週記錄);

(7)燒錄列印記錄。

(8)制定遠教資源目錄。

3、根據《長春市農村中國小現代遠端教育試點工程應用指南》的內容,要求任課教師做好“六個一”工作。

(1)組織一次觀摩課。每一名教師能通過不同組織形式,利用遠端資源(含光碟),至少觀摩一次優質課。吸收優質資源,探討教學應用研究,寫出觀摩心得。

(2)做一個精品課件。每一名教師利用遠端教育資源結合本學科教學,至少做一個精品課件。網頁、PPT、FLASH等各種形式均可。

(3)寫一篇教學設計。每一名教師根據遠端資源在教學中的應用,至少寫出一篇教學設計。

(4)進行一次說課展示,每一名教師在觀摩、研討的基礎上,至少進行一次說課展示,說教學思想、教學設計、媒體使用和資源應用的教學效果。

(5)做一節研討課。每一名教師至少做一節研討課,學校組織教師觀摩、研討,總結經驗教訓,探討農村中國小現代遠端教育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要出經驗、出典型。

(6)開展一次教育教學活動,至少利用遠端教育資源開展一次教育教學活動。

4、每天按時下載遠端教育資源,定時開機接收。每天7點50要開啟機器接收,15點關機。

5、對接收的內容要及時..,及時燒錄。

6、中心校多媒體教室上課情況的記錄,標準為每天4課時。

7、中心校開展對教師的`培訓,每學期四次,有培訓內容。

8、對村小遠端教育的管理:

(1)每學期檢查村小裝置執行情況的兩次,有檢查記錄。

(2)學期末檢查村小管理員各項記錄,檢查任課教師“六個一”完成情況的。

9、參加上級組織的各項培訓。

10、遠端教育工作學期總結。

二、電子政務工作

1、開學初制訂學校電子政務工作計劃。

2、每天開啟電子政務平臺,及時接收上級發文,並列印報送學校領導。做好記錄。

3、學期初更新教師基本資訊。

4、學期初輸入以下內容:

(1)年級工作計劃(按年級)

(2)教學進度錄入(按年級,按學科)

(3)教學活動計劃(按周次,共18周)

(4)教務工作計劃(按周次,共18周)

(5)教研組教研計劃(按教研組,包括班主任組、科任組、音體組、資訊科技組、幼兒組)

(6)學校總課程表

(7)教師任課表

(8)年級課程表

(9)教研組課程表

(10)實時課程表

5、參加上級組織的電子政務培訓學習。

6、學期末電子政務工作總結。

7、每天定時遊覽德惠教育網,及時接收上級下發的檔案。

三、資訊科技教學工作

1、學期初制定資訊科技教學工作計劃。

2、學期初檢查各辦公室的微機是否能正常使用,對於不能使用的要上報學校領導。

3、檢查各辦公室的印表機能否正常使用,不能使用的上報學校領導並及時協助解決。

4、檢查校園網路是否暢通,發現問題及時上報解決。

5、檢查學生微機教室電腦是否能正常使用,保證天氣轉暖後學生能正常上課。

6、學期末進行資訊科技教學工作總結。

四、學校檔案管理工作

1、協助學校領導制定檔案管理制度;

2、..29卷、30卷、31卷檔案目錄,核查29卷、30卷、31卷內容。重點是31卷。

3、做好32卷檔案接收工作。制定32卷檔案目錄。

五、學校其它電化教學工作

1、學期初普查各辦公室的電視機、DVD機、錄音機是否能正常使用。及時處理有故障的機器。

2、協助後勤人員檢查學校的用電線路,發現隱患及時上報並配合解決。

學期教學計劃 篇3

時間有多快,也只有回過頭去看的時候才知道。上學年的計劃尚在腦海裡閃動新的學期又一次翩然而至。上學期的得失已成過往,但去日可鑑,好的方法當繼續堅持,不當之處更會引以為戒。本學期當重新起跑,悉心規劃來日可期。

總體而言,本學期只希望能做好三件事:其一,管理先行,有方有效;其二,注重落實,講求效率;其三, 總結方法,培養興趣。

一、管理先行,有方有效

軍事上講“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對於教學,上學期的丁點經驗使我明白“教學之道,管理先行”。之所以這樣講,是基於切實的課堂體會。即使自己有百倍的激情和信心,語言精闢、講解全面而透徹,倘若枉顧課堂秩序疏於課堂管理,那麼收效必然難以和努力成正比。因此,管理不得不在教學各環節裡“首屈一指”,它就該是一馬當先的“急先鋒”,為教學目標的達成掃清障礙。明確了管理在教學裡的地位還只是漫漫“征程的第一步”,管理二字說來容易,要做往往不易。或是苦於沒有良方,也可能忙忙碌碌著急上火卻收效甚微。所以,還要講求管理的方法和效果,即謂之“有方有效”。

可惜方法不是樹上的果子抬手可得,往往求之無門思之無果。對現在的自己而言方法無從談起,畢竟太過粗淺,但長遠而言還是要靠自己的積累去解決問題,要在實踐中去探索真知。

目前的方法很大程度上還要靠“嫁接”,去借鑑他人的良方,在自己的課堂上“因地制宜”地改進和使用。上學期的管理效果至期末也沒有達到令自己滿意的程度,究其根本還是方法不活、方法不夠。對於一個問題往往只有有限的對策,三板斧的功力自然碰壁的.時候多些。這學期要考慮不拘一法、不拘陳法,其根本落腳點始終在管理效果上。

二、注重落實,講求效率

這一標準既是針對管理更是針對教學而言的。一大堆設想,精心的教學設計或是極具針對性的作業佈置,這些不能保障效率,不能有效落實就只能淪為空想、無效設計和無效作業。更為有害的還不在此,在於它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形成的侵蝕。任務不能落實,久而久之學生必然心生懈怠,長此以往任務就難再發揮它應有的價值,任務促進學習的力量與學生自學自律能力的提升均會被削弱。而講求“心安”的絲毫不落式的上課與“寧濫勿缺”的作業佈置,既佔用了不少本就有限的學習時間更會成為學生與本學科疏離的誘因。毋庸諱言,這些毛病自己上個學期都犯過,也就有了落實與效率的設想。排除萬難也要落實到位,“言必信,行必果”,寧肯精簡高效不事冗雜流於形式,這就是努力的方向。

三、總結方法、培養興趣

任何一門學科,要想學好,總有一定的方法可循,掌握了方法定會事半功倍信心大增,這門學科學起來也就會極為輕鬆。掌握了方法也必會在愉悅的學習體驗裡激發出對學科的興趣。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之所至無所不成。上學期最後一段時間裡,我在班上著重強調了複習過程中歸類知識、標記知識以及答題要點等方面的具體方法。雖說最終的結果不能稱得上叫人滿意,但多少還是可以看得出總結方法帶來的成效。這學期仍要將方法的歸納貫穿始終,學生在實際練習中去體會,自己在具體講授中去引導。上學期的遺憾之一是始終沒有調動學生學習本學科的興趣。的確,這不是件一蹴而就的事情,老師的上課的風格,教學環節的設計,課堂氣氛的把控都是重要的影響因素。但還是要試一試,還是要吊起他們的興趣來,這樣做的效果可能不會顯現在眼下,但長遠來看意義非凡。讓自己的課變得有意思,讓這門學科變得有吸引力,相信收效總是可以期待的。

在這三件事之外,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分層教學,因材施教。這學期班級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兩個平行班被分為了差距懸殊的AB班,仔細想想挑戰不少。現在看來,班級管理、教法與日常練習方法都要經受些考驗和挑戰,要面臨著教學策略上的兩手準備。對A班,重在嚴要求,保持優勢激發潛能;對B班,賞識與激勵和班級管理並重,以激起學生的信心使其得到適度的進步為追求。

以上只是計劃,不代表一定奏效也不能說準保穩妥,暫且以此為方向和基礎,而後當根植實踐不斷調整。

學期教學計劃 篇4

一、學生情況分析

經過上學期的學習鍛鍊,突出的特點是:

1、學生對語文課的認識和理解有了拓展

2、能大膽嘗試和探究問題,開放性的問題有自己的見解

3、大部分學生對語文學科有濃厚的興趣

4、課堂上有勇於帶頭的好學生,課堂教學開展較順利

存在的不足是:

1、學習語文的習慣養成差

2、學習比較盲目,目標性不強

3、學習的主動性、合作探究意識不強

4、基礎參差不齊,兩極分化嚴重

5、積累較少,閱讀面不廣。

二、教學目標:

思想品德目標: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激發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培養學生社會主義的思想品質,努力開拓學生的視野,注重培養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健康高深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發展健康個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這是國中三年的最終目標,本學期要創造一個良好的開端,打下基礎。

知識目標:瞭解課文中出現的有關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識,瞭解描寫方法和修辭方法和詞類的有關知識,熟記課文中出現的生字生詞的音形義。

掌握和運用知識能力的目標: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使他們具有基本的閱讀聽話說話的能力,養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具體地說,就是能領會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含義和作用,理解思想內容和文章的思路,瞭解基本寫法,具有一定的語言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讀略讀的方法,培養默讀的習慣,提高閱讀速度,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基本課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讀文言文課文,要了解內容,背誦一些基本篇目,熟練使用常用字典詞典,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

人文素質目標:初步學會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確運用語言文字來進行交流表達,把課本中感受學習到的有關人的語文素質的東西靈活運用到生活中,從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例如待人接物的儀態,為人處事的心理,讀書看報看電視的習慣等。

三、教學設想

首先、要注意教學目標的整合性。傳統的'目標設計有重結論輕過程、重認知輕情感、重智慧變化輕心理體驗。新課程強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緯度的有機結合。

其次、要注意教學內容的開放性。要使語文課由單一轉向綜合,由平面轉向立體,由封閉轉向開放,激發了學生學習課文的濃厚興趣,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第三、要注意教學方式的互動性。要實現由少民主、不平等、單向傳輸向師生的和諧、民主、平等、互動轉變。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學習的共同體。

第四、要注意教學過程的活動性。儘可能把過去由自己包辦的講解、提問轉化設計成學生的多種活動,不僅讓學生讀一讀、寫一寫、說一說,而且讓他們畫一畫、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通過學生的自主活動,讓學生掌握知識,並融會貫通,爛熟於心。

第五、注意教學手段的多樣性。應引進多種資訊化教學手段,使學生從單一枯燥的學習中解脫出來,去領略課堂裡的精彩世界,要增強了語文課的吸引力,加速了學生盛知過程,促進了認知的深化。

第六、要注意教學組織形式的靈活性。要在課堂教學中想方設法組織學生運 用自主、合作、探究等靈活多樣的學習方式。

第七、注重教學評價的多元性。要改變一刀切的評價機制,實行全面的評價學生的語文素養。

四、教學措施

根據學生的情況和我校的實際,本學期擬採用以下措施:

1、從語文學科的特點出發,使學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提高認識,陶冶道德情操,培養審美情趣。

2、語文教學中,要加強綜合,簡化頭緒,突出重點,注重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知識、能力、情意之間的聯絡,重視積累、感悟、薰陶和培養語感,致力於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3、要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指導學生運用比較、分析、歸納等方法,發展他們的觀察、記憶、思考、聯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4、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技能,全面提高語文能力。要提倡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尤其是啟發式和討論式,鼓勵運用探究性的學習方式。要避免繁瑣的分析和瑣碎機械的練習。

5、重視創設語文學習的環境,溝通課本內外、課堂內外、學校內外的聯絡,拓寬學習渠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

6、做好開頭的扭轉工作,扭轉以往不良的學習習慣。

7、實行分層目標教學,根據教學內容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分層教學。

8、對學生進行雙基教學,做到既教書又育人。

9、根據當前社會形勢,推行語文素質教育。

10、實行“雙體互促”課堂教學,培養合作精神,幫助中下生提高學習興趣和成績。

11、實行互批共批,以改促寫的作文教學,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12、優化作業管理,做到每課過關,單元過關。

13、實行培優輔差,面向全體學生。

14、利用競賽法等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15、讓優生幫差生,實行一幫一學習語文。

16、課前一分鐘演講,包括自我介紹,新聞訊息,小故事,成語解說等,鍛鍊表達能力

17、教師根據學生實際精心備課,尤其要備好學生,改變繁瑣的教學方式,突出重點和難點。

18、教學過程中抓住學生的閃光點多表揚少批評,讓學生樹立起學習語文的信心。

19、作業的佈置和批改要有所區別,要因人而異。充分照顧到不同學生的特點。

五、培優輔差計劃

主要措施:

1.培優重在拔尖,輔差重在提高

2.課堂上有意識給他們製造機會,讓優生吃得飽,讓差生吃得好。

3.課外輔導,利用晚修,文體課的時間,組織學生加以輔導訓練。

4.發揮優生的優勢,以優帶差,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

5. 對於差生主要引導他們多學習,多重複,在熟練的基礎上不斷提高自己的語文能力,尤其是學習態度的轉變和學習積極性的提高方面要花大力氣。

6. 優生要鼓勵他們多做創新的事情,在閱讀和寫作方面多下功夫。

六、教學要求

1、進一步增進對語文課的認識。

2、課前要提前預習,最低要求是掃清字詞障礙。

3、增強自主、合作、探究意識,增強學習的主動性。

4、加強課堂常規建設,養成良好習慣。

學期教學計劃 篇5

一:教材編排特點和重點

本書的單元佈局注重學生的人文體驗。以下是單元安排:

第一單元 成長的足跡——兒童生活

第二單元 情感的漣漪——情感體驗

第三單元 光榮與夢想——理想人物

第四單元 探祕與發現——科學小品

第五單元 月光下的故事——動物小說

第六單元 思辨的智慧——文言文

教課書的主要特點:

第一,閱讀、詩詞誦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整合在一起。

第二、強調培養紮實的語文基本功與開發潛在能力、創新能力的統一。

第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方式,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二、學情分析

1、新生從國小升入國中,對國中生活既充滿憧憬,又懷著擔心。

2、學生急需科學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的養成指導。

3、師生互相吸引,但又缺乏瞭解。

4、因為校長的身份,肯定會有不少學生會感到難以親近。

三、主要教學目標和要求

1、掌握七年級(上)階段要求掌握的生字詞的音義,並學會運用。

2、學習本冊書上的課文,完成閱讀教學任務。

3、學習本冊的古詩詞,初步養成欣賞古詩詞的能力。

4、培養學生語文朗讀能力,使之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為培養學生語文語感打下基礎。

5、大量閱讀課程標準要求的課外讀物,增加閱讀量。

6、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語文學習中貫穿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

四、主要措施

首先、山區新生語文教學要從一個個標點、一個個詞語、一個個句子開始構建或更新學生的言語世界。

第二、要注意教學組織形式的靈活性。要在課堂教學中想方設法組織學生運 用自主、合作、探究等靈活多樣的學習方式。注意教學內容的開放性。要使語文課由單一轉向綜合,由平面轉向立體,由封閉轉向開放,激發了學生學習課文的濃厚興趣,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第三、注意教學方式的互動性。要實現由少民主、不平等、單向傳輸向師生的和諧、民主、平等、互動轉變。

第四、注意教學手段的多樣性。應引進多種資訊化教學手段,使學生從單一枯燥的學習中解脫出來,去領略課堂裡的精彩世界,要增強了語文課的吸引力,加速了學生盛知過程,促進了認知的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