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計劃

精選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工作計劃範文合集8篇

日子在彈指一揮間就毫無聲息的流逝,我們又將迎來新的喜悅、新的收穫,此時此刻我們需要開始做一個計劃。那麼計劃怎麼擬定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工作計劃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精選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工作計劃範文合集8篇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1

指導思想:

力求從《課標》出發,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具體情景,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從而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注重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髮展適當改進評價學生的方法。

 教學內容及目標:

1、位置與方向

認識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餘的七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會看簡單的路線圖,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2、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

會口算一位數除法。會筆算一位數除多位數的除法及簡單的除法應用題。

3、統計

瞭解不同形式的條形統計圖,初步學會簡單的資料分析;瞭解平均數的意義,會求簡單資料的平均數(結果是整數);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4、年、月、日

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瞭解它們之間的關係;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數;知道24時計時法,會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刻。

5、兩位數乘兩位數

會口算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會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會進行相應的乘、除法估算和驗算。

6、面積

認識面積的含義,能用自選單位估計和測量圖形的面積,體會並認識面積單位(平方釐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頃),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會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並能估計給定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7、小數的初步認識

初步認識簡單的小數(小數部分不超過兩位),初步知道小數的含義,會讀、寫小數,初步認識小數的大小,會計算一位小數的加減法。

8、解決問題

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9、數學廣角

初步瞭解集合和等量代換的思想,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1、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

2、兩位數乘兩位數。

3、面積及簡單的資料分析和平均數。

【難點】1、培養學生根據不同情況能準確估算的能力。

2、年、月、日時間觀念的建立,求經過實踐的不同方法。

3、培養學生從實際生活出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主要措施:1、改善教學思想,求新求變。

2、注重生活與數學的密切聯絡。

3、注重教學的開放性。

4、面向全體學生,培優轉差。

5、善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進度:

周次時間教學內容節數備註12.252至3.5 位置與方向833.845至3.26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1763.29-4.2統計474.58至4.16年、月、日594.1910至4.30兩位數乘兩位數911五一黃金週期會考試125.1013至5.21面積9145.24-5.29小數的初步認識5155.31-6.4解決問題4166.7-6.11數學廣角4176.141819至6.30複習備考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2

一、教材分析

(一)數與代數

1.第一單元“元、角、分與小數”

結合購物的具體情境初步理解小數的意義,能認、讀、寫簡單的小數;感受比較小數大小的過程;會計算一位小數的加減運算,能解決一些相關的簡單問題;能運用小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並進行交流。

2.第三單元“乘法”

會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並解釋估算的過程;能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並能對結果的合理性進行判斷。

3.第五單元“分數”

能結合具體情境與直觀操作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能認、讀、寫簡單的分數;感受比較分數大小的過程;會計算同分母分數(分母小於10)的加減運算,能解決一些相關的簡單問題;能運用分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並進行交流。

(二)空間與圖形

1.第二單元“對稱、平移和旋轉”

結合例項,感知平移、旋轉、對稱現象;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後的圖形;通過觀察、操作,認識軸對稱圖形,並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的軸對稱圖形。

2.第四單元“面積”

結合例項認識面積的含義,能用自選單位估計和測量圖形的面積,體會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體會並認識面積單位(釐米2、米2、千米2、公頃),會進行簡單的面積換算;探索並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能估算給定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三)統計與概率

第六單元“統計與可能性”。通過豐富的例項,瞭解平均數的意義,體會學習平均數的必要性,會求簡單資料的平均數(結果為整數);根據統計圖表中的資料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能和同伴交換自己的想法;能夠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對一些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並和同伴交換想法。

(四)實踐活動

本冊教材除了安排“森林旅遊”“旅遊中的數學”和“體育中的數學”等3個較大的實踐活動外,還在正文或練習中提供瞭如下的實踐活動:

1.到商店調查3種商品的價格,並做好記錄。

2.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數,並與同伴說一說。

3.調查自己家兩個月水、電費開支情況,並記錄下來。通過分析資料把你的感受與同伴說一說。

4.收集一些對稱圖形、圖案和照片在班裡展覽。

5.用紙剪出一個喜歡的圖形,通過對稱、平移或旋轉繪製一幅圖案。

6.設計旅遊計劃。

7.廚房鋪地磚的設計方案。

8.製作七巧板。

9.調查你和同學的身高,計算你們組的平均身高約是多少。

10.在報刊上找出與平均數有關的資訊,並與同伴交流。

經歷以上一系列觀察、操作、製作、調查、推理等實踐活動,在合作與交流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獲得並積累更多的數學活動的`初步經驗,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二、學情分析

這學期我所帶的班學生情況兩級分化嚴重,班中學生優等生不少,但學困生也很多,正是所謂的“高分高,低分低”。在經過了兩年的數學學習後,學生在數學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有所提高,對學習數學有著一定的興趣,能體會到數學的實用性,把數學的學習與實際生活聯絡起來,解決身邊的問題。並且能夠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具備一定的收集資訊、整理資訊、利用資訊的能力,樂於參加學習活動中去。特別是一些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但學生對題目的解讀能力及語言的完整清晰的表達還有待加強。同時有部分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積極性還有待進一步強化和提高。雖然在期末測試中孩子的成績大都不錯,但是成績不能代表他學習數學的所有情況,只有課堂和數學學習的活動中,才能充分的體現一個孩子學習的真實狀況。因此對這些學生,我應該關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經基本形成的興趣再接再厲的保持,並逐步引導的思維的樂趣、成功體驗所獲得的樂趣中。再加之有一些學困生的基礎比較差,計算能力、思維能力還需要進一步提高,一些數學學中的良好習慣還有待於加強,對於這些學生要在本學期的教育教學中培養孩子的良好學習習慣,增強孩子的自信心,探尋良好的學習方法,採用各種激勵機制,讓孩子迎頭趕上。

三、教材編寫的意圖和特色

第一單元“元、角、分與與小數”。結合購物的具體情境初步理解小數的意義,能認、讀、寫簡單的小數,感受比較小數大小的過程,會計算一位小數的加減運算,會解決一些相關的簡單問題,能運用小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並進行交流。

第二單元“對稱、平移和旋轉”。結合例項,感知平移、旋轉、對稱物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後的圖形;通過觀察、操作,認識軸對稱圖形,並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的軸對稱圖形。

第三單元“乘法”。會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能結合具體情進行估算,並解釋估算的過程;能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並能對結果的合理性進行判斷。

第四單元“面積”。結合例項認識面積的含義,能用自選單位估計和測量的面積,體會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體會並認識面積單位(平方釐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頃),會進行簡單的面積換算;探索並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能估算給定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第五單元“認識分數”。能結合具體情境與直觀操作初肯理解分數的意義,能認、讀、寫簡單的分數;感受比較分數大小的過程;會計算同分母分數(分母小於10)的加減運算,能解決一些相關的簡單問題;能運用分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並進行交流。

第六單元“統計與可能性”。通過豐富的例項,瞭解平均數的意義,體會學習平均數的必要性,會求簡單資料的平均數;根據統計圖表中的資料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能和同伴交換自己的想法;能夠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對一些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並和同伴交換想法。

四、教學目標

1.會筆算一位數除多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會進行相應的乘、除法估算和驗算。

2.會口算一位數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數,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每位乘積不滿十)。

3.初步認識簡單的小數(小數部分不超過兩位),初步知道小數的含義,會讀、寫小數,初步認識小數的大小,會計算一位小數的加減法。

4.認識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餘的七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會看簡單的路線圖,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5.認識面積的含義,能用自選單位估計和測量圖形的面積,體會並認識面積單位(平方釐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頃),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會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並能估計給定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6.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瞭解它們之間的關係;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數;知道24時計時法,會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刻。

7.瞭解不同形式的條形統計圖,初步學會簡單的資料分析;瞭解平均數的意義,會求簡單資料的平均數(結果是整數);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8.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9.初步瞭解集合和等量代換的思想,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1.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五、教學措施

(一)讓學生在具體生動的情境中學習和理解

本冊教材中的小數與分數、圖形的變換與面積等概念,都是學生初次接觸的重要的基礎知識,要讓學生在具體生動的情境中學習和理解它們是至關重要的。

(二)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通過獨立思考探索和建構自己的數學意義

使學生有機會討論交流他們彼此的想法,這不僅能夠滿足學生想成為探索者、研究者和發現者的強烈的心理需要,發揮學生的學習潛能,而且也提供了教師瞭解學生的充分機會,從而教師的引導與指導也就更富有針對性和有效性。

三)加強估算(測)能力的培養,鼓勵解決問題策略與演算法的多樣化。

演算法與策略的多樣化,不是靠教師教出來的,而是學生個體差異使然;把問題交給學生自己想辦法去解決時,他們對策略與演算法所表現的不同取向是很自然的。鼓勵解決問題策略與演算法的多樣化的前提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其次是讓學生經歷交流各自策略與演算法的過程,比較各種策略與演算法的特點,選擇並優化適合於自己的策略與演算法。

(四)重視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與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要把數學學習與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結合起來,要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絡的線索,培養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生活,從中發現數學問題,提出數學問題,並解決數學問題,體會數學的廣泛應用與實際價值,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六、教材的評價建議

評價的目的是為了全面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生的全面發展。評價也是教師反思和改進教學的有力手段。

(一)要結合學習數學的過程評價學生對數學概念知識的理解

學生只有理解例題,結合學生從看懂小數表示的商品單價,到會用小數表示商品單價,進而會比較商品單價(小數表示)高低貴賤的過程,就能評價他們是否初步理解生活中小數的意義及其大小關係,對小數的認識有什麼實質性的發展。

(二)要恰當評價學生的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的掌握與發展。

為順利進行後續學習奠定必要的基礎評價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不能割裂數學知識與知識、知識與技能對三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與態度的評價,要特別關注學習數學的自信心、積極的態度以及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主要通過平時觀察:學生參與班級討論中,試圖解決問題中,獨立或小組學習中,無時不表現出他們對數學學習的情感與態度。觀察是評價的最原始的方法,但不是惟一的方法,從學生的口頭表達、書面作業、實踐作業以及師生課外的交談中也能提供有價值的資訊。情感與態度不能進行量化評價,要對學生個體的情感與態度的發展作比較客觀的描述性評價,更需要通過平時的教學過程瞭解學生的想法與行動的表現。能之間的內在聯絡,評價要關注學生是否體驗和意識到這種聯絡是重要的。 通過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必要的評價,希望能使學生增進這種見識:數學知識與技能不是互相孤立的一盤散沙,而像一棵樹,是生長著的有機整體。

(三)重視評價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

提出問題能力,主要關注學生的問題意識,對具體情境中數量資訊的利用程度,提出問題的新穎性、合理性與複雜性。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主要關注學生能否獨立解決問題、克服困難的毅力與思維策略的水平,能否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是否願意與同伴合作等方面。及時給學生提供評價,讓他們知道老師的期望,明白自己進一步努力的方向。這對增強學生自信心和提高解決問題能力都是十分必要的。

七、實踐活動

本冊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實踐活動――“製作年曆”和“設計校園”。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悅,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3

一、學情分析

我班共有 人,大多數學生學習積極性很高,上課認真聽講,課後及時完成作業,已經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但仍有少數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差,學習不主動,上課開小差,課後作業完成不及時,做作業速度很慢,正確率不高,有時甚至忘了做作業。在這學期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在數學教學中注重提升學困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培養他們學習數學的能力,以提高成績。

二、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

本冊教材採用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和數學好玩四個領域的內容同時混編的方式,各個領域包括以下內容:

數與代數:

第一單元“除法” 本單元主要學習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和連除;學習乘除混合兩步運算。能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感知除法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絡。探索並掌握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方法,能正確列豎式計算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熟練地計算除數是一位數的有餘數的除法,並能進行驗算。結合具體的計算過程,培養估算的意識和能力。能從實際情境中提出問題,運用除法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第三單元“乘法” 本單元主要學會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並解釋估算的過程;能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並能對結果的合理性進行判斷。

第四單元“千克、克、噸” 本單元主要是讓學生學習質量單位——千克、克、噸。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克、噸;瞭解千克、克、噸的實際大小。掌握千克、克和噸之間的關係,並能進行簡單的換算。結合生活實際,解決與千克、克、噸有關的簡單問題,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

第六單元'認識分數' 本單元主要學會結合具體情境與直觀操作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初步認識簡單的分數(分母小於10),會讀、寫分數並知道各部分的名稱,初步認識分數的大小,感受比較分數大小的過程,能解決一些相關的簡單問題。

空間與圖形:

第二單元“圖形的運動” 結合例項,感知平移、旋轉、軸對稱現象;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豎直方向平移後的圖形;通過觀察、操作,認識軸對稱圖形,並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是軸對稱圖形。

第五單元“面積” 結合例項認識面積的含義,能用自選單位估計和測量圖形的面積,體會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體會並認識面積單位,會進行簡單的面積單位的換算;探索並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能估算給定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統計與概率:

第六單元“資料的整理與表示” 通過豐富的例項,積累收集、整理資料是活動經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文字、圖畫、表格等)呈現整理資料的結果。

數學好玩:

本單元設計了小小設計師、我們一起去遊園、有趣的推理三個內容,主要目的.是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體會數學思想,鍛鍊思維能力,積累思考經驗,開闊眼界。

三、教學重點

重視學生的生活經驗,密切數學與現實的聯絡,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學習數學,促進學生對數學的認識。教材通過“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數學好玩”基本領域反映運用數學研究現實世界的基本過程,有機的滲透數感、符號感、空間觀念、統計思想、推理意識等重要的數學思想和思維方式,並以此為主線選擇和安排教學內容。學生將逐步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方法,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習慣和應用意識,提高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感受數學思考的樂趣,增進學好數學的信心,獲得對數學較為全面的體驗與理解。

四、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與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把數學學習與解決生活中的數學 問題結合起來,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絡的線索,培養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生活,從中發現數學問題、提出數學問題、並解決數學問題,體會數學的廣泛應用與實際價值,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五、教學措施

(一)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學習數學的興趣。本冊教材設計了適量探索性和開放性的數學問題,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和 一個比較充分的思考空間。培養學生肯於鑽研、善於思考、勤於動手的科學態度。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學生的創造精神。對學生在探索過程中遇到的 問題,要適時、有效的幫助和引導.

(二)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通過?立思考、探索和建構自己的數學意義,使學生有機會討論交流他們彼此的想法,這不僅能夠滿足學生想成為探索者、研究者和發現者的強烈的心理需要,發揮學生的學習潛能,而且也提供了教師瞭解學生的充分機會,從而教。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4

一、全冊教材簡析

本冊教材共編排了七個單元的教學內容。具體可分解如下:

在"數與代數"領域教學因數與倍數,包括因數和倍數的意義,2、5、3的倍數的特徵,質數和合數。教材在三年級上冊分數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教學分數的意義和性質以及分數的加法、減法,結合約分教學最大公因數,結合通分教學最小公倍數。

在"空間與圖形"領域教學圖形的變換和長方體和正方體。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豐富的現實的數學活動,讓學生獲得探究學習的經歷,認識圖形的軸對稱和旋轉變換;探索並體會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圖形之間的關係,及圖形之間的轉化,掌握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及表面積公式,探索某些實物體積的測量方法,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進一步發展。

在"小班下學期班務計劃20xx統計與概率"領域教學眾數和複式折線統計圖。在學習平均數和中位數的基礎上,本冊教材教學眾數。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都是反映一組資料集中趨勢的特徵數。平均數作為一組資料的代表,比較穩定、可靠,但易受極端資料的影響;中位數作為一組資料的代表,可靠性比較差,但不受極端資料的影響;眾數作為一組資料的代表,也不受極端資料的影響。當一組資料中個別資料變動較大時,適宜選擇眾數或中位數來表示這組資料的集中趨勢。

在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教材一方面結合分數的`加法和減法、長方體和正方體兩個單元來教學,還安排了"數學廣角"的教學內容,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運用優化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感受數學的魅力。

聯絡上述三個領域的教學內容編排3次實踐活動,教學一些基本的數學思想和方法。教材還編排了一些"你知道嗎",介紹數學背景知識。編排一些思考題,作為彈性的教學內容。

教材編寫時,考慮了高年級數學教學的知識量比中年級大,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自我意識比中年級強。教材適當調整了編寫體例,設定了例題、試一試、練一練、練習、整理與練習等欄目與版塊。

二、教學目標及要求

1、基礎知識和技能:

①理解分數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比較分數的大小,會把假分數化成帶分數或整數,會進行整數、小數的互化,能夠比較熟練地進行約分和通分。

②掌握因數和倍數、質數和合數、奇數和偶數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數的特徵;會求100以內的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

③理解分數加、減法的意義,掌握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比較熟練地計算簡單的分數加、減法,會解決有關分數加、減法的簡單實際問題。

④知道體積和容積的意義以及度量單位,會進行單位之間的換算,感受有關體積和容積單位的實際意義。

⑤結合具體情境,探索並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探索某些實物體積的測量方法。

⑥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圖形的軸對稱圖形,以及將簡單圖形旋轉90度;欣賞生活中的圖案,靈活運用平移、對稱和旋轉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

⑦通過豐富的例項,理解眾數的意義,會求一組資料的眾數,並解釋結果的實際意義;根據具體的問題,能選擇適當的統計量表示資料的不同特徵。

⑧認識複式折線統計圖,能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統計圖表示資料。

2、解決問題和方法

①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②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以及運用優化的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感受數學的魅力。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①積極主動參與獲取知識的全過程,讓他們認識到數學的價值,生活中離不開數學,使他們喜歡數學,樂學數學。

②形成對數學的濃厚興趣,樹立學生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學生的相互合作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

③引導反思促進情感態度的發展。教學時注意引導學生反思當堂、當天的學習活動,適時教育學生要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學習上要實事求是,並以肯定的方式強化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

④創造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機會,學以致用,體會數學就在身邊,藉以激發和保護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⑤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因數與倍數,長方體和正方體,分數的意義和性質,分數的加法和減法,統計。

教學難點:因數與倍數,長方體和正方體,分數的意義,旋轉。

四、學生情況分析

三(x)班本學期共有85位學生,本學期插入3位男生。接任這個班級已有一個學期,本學期是第二學期,在上學期的共同努力下,銷售經理工作計劃我班數學在全段來比較,雖有些進步,但相差其遠,並且與城區兄弟學校相比較而言,還是有相當大的距離。學生方面,主要是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不紮實,如計算方面,好多學生整數乘除就沒有學好,計算錯誤率高,以至全班平均分不高,優生不多,差生不少。學生的作業習慣不好,上學期開學初有10來位學生作業經常沒有按時做,到期末還有幾位習慣不好,要班主任齊抓共管,按時完成還成問題。學生合作交流能力和自主探討能力不高,有待進一步提高。有相當一部分的學生基礎知識差,不能自覺的完成學習任務,需要老師督促並輔導。本學期利用中午時間,重點抓好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教學。同時輔導好優生,使本班更多學生爭取考到90分以上。

五、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

(2)要求學生能預習教材,上課能更好接受新知。

(1)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特別是計算能力的培養,切實掌握好這些基礎知識。。

(3)注重因材施教,進一步做好培優補差工作。組織好一對一幫教學習,國小教師個人工作計劃抓好後百分之二十學生的學習。

(4)加強課堂練習時間,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掌握情況。

(5)加強單元檢測,及時讓學生及教師自己反饋教學情況,以便查漏補缺。

(6)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使每位學生的能力有所提高。

(7)踏踏實實做好教學常規工作,以自己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滿腔熱情的工作作風,虛心向同事學習,同時爭取家長的配合,共同做好對學生的培養。

(8)加強自身學習,努力提升自己的專業文化知識水平,積極參與教科研活動,在實踐中探索,在實踐中積累經驗。深入鑽研教材,充分利用40分鐘,讓課堂事半功倍。

(19)關注學生非智力因素,利用積分卡激勵制度,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開展"優秀作業本評比"、"每週學習表現良好學生"評比等活動,讓學生們在競賽評比和表揚中獲得進步。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5

新學期開始了,為了進一步貫徹實施課程改革,讓學生在輕鬆的學習氛圍中,掌握所學知識,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制定本學期數學教學計劃如下: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三年級共有51名學生,其中男生28人,女生23人。同學們基本上對學習和常規等各方面的習慣轉入正規。但由於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家長的文化水平、道德素質等都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因此還有部分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較差,大部分學生在課堂只停留在認真、專心聽,缺少主動參與的意識和習慣,一部分學生上課紀律鬆懈,喜歡隨意講話,作業不肯及時完成,喜歡拖拉作業。 所以本學期針對這些特點,在數學課要不但上的內容豐富多采,形式多樣,富有吸引力;而且還要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身在其中,才能堅定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增強學生的意志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小數的初步認識,位置與方向,面積,年、月、日,簡單的資料分析和平均數,用數學解決問題,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面積以及簡單的資料分析和平均數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在數與計算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以及小數的初步認識。這部分乘、除法計算仍然是國小生應該掌握和形成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進一步學習計算的重要基礎。

在量的計量方面,本冊教材進一步擴大計量知識的範圍,除了面積單位的認識外,還安排了認識較大的時間單位年、月、日及24時計時法。這些內容的教學可以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時間觀念,並通實際操作與具體體驗,培養學生估計面積大小和時間長短的意識和能力。

三、課標對本冊教材的教學要求

1、會筆算一位數除多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會進行相應的乘、除法估算和驗算。

2、會口算一位數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數,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每位乘積不滿十)。

3、初步認識簡單的小數(小數部分不超過兩位),初步知道小數的含義,會讀、寫小數,初步認識小數的大小,會計算一位小數的加減法。

4、認識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西南八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餘的七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會看簡單的路線圖,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5、認識面積的含義,能用自選單位估計和測量圖形的面積,體會並認識面積單位(平方釐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頃),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會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並能估計給定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6、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瞭解它們之間的關係;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數;知道24時計時法,會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刻。

7、瞭解不同形式的條形統計圖,初步學會簡單的資料分析;瞭解平均數的意義,會求簡單資料的平均數(結果是整數);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8、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9、初步瞭解集合和等量代換的思想,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四、本學期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及奮鬥目標

教學重點和難點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面積以及簡單的資料分析和平均數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位置與方向和麵積兩個單元,是本冊教材的另兩個重點教學內容。

奮鬥目標

1、在教師的指導下能從實際生活和現實情境中收集資訊、組合資訊,發現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從而發展數學應用意識。

3、在教師的鼓勵和指導下,能積極地參加觀察、操作、探索、交流等數學活動,對與數學有關的身邊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對學習內容和學習活動感興趣,有學好數學的願望。

4、在教師和同學的鼓勵幫助下,能克服數學活動中遇到的困難,

初步獲得成功的體驗,進一步培養學好數學的願望。

五 、 尖子生的培養和學困生的轉化

1、學困生的轉化

(1)課上充分調動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多留心觀察他們,提一些有針對性的問題,讓他們回答。

(2)課堂練習中,督促他們認真完成,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要大膽問。

(3)採取“一幫一、一對紅”的措施,共同進步,共同發展。

2、尖子生的培養

(1)課上除完成課堂作業外,給他們留一些有難度、有深度的問題,進一步拓展他們的思維能力。

(2)發展他們的智力因素,開發非智力因素,多舉辦課外活動。

(3)開展爭做小老師活動,每週利用一節課的時間讓他們展示自己。

八、課時安排

(一)位置與方向(5課時)

(二)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13課時)

1、口算除法 3課時左右

2、筆算除法 9課時左右

整理和複習 1課時

(三)統計(4課時)

1、簡單的資料分析 2課時左右

2、平均數 2課時左右

(四)年、月、日(5課時)

製作年曆 1課時

(五)兩位數乘兩位數(8課時)

1、口算乘法 3課時左右

2、筆算乘法 4課時左右 整理和複習 1課時

(六)面積(7課時)

(七)小數的初步認識(5課時)

(八)解決問題(4課時)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6

一、學生情況分析:

在經過了一個學期的學習後,學生在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了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數學有一定的興趣,大部分學生樂於參與學習活動。特別是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雖然在上學期期末測試中孩子的成績都不錯,但是成績不能代表他們學習數學的所有情況,只有課堂和數學學習的活動中,才能充分體現一個孩子學習的真實情況。因此對這些學生,應該關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經基本形成的興趣再接再厲地保持,並逐步引導到思維的樂趣、成功體驗所獲得的樂趣中。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內容包括下面一些內容: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小數的初步認識,位置與方向,面積,年、月、日,簡單的資料分析和平均數,用數學解決問題,數學廣角和數學活動等等。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面積以及簡單的資料分析和平均數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位置的確認,計算的算理,時間的計算是本冊教材的教學難點。

在數與計算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以及小數的初步認識。這部分乘、除法計算仍然是國小生應該掌握和形成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進一步學習計算的重要基礎。例如,用兩位數除多位數,每求一位商的步驟與用一位數除的步驟基本相同;又如,兩位數乘兩位數是學習小數乘法的必要基礎。

從本冊開始引入小數的初步認識,內容比較簡單。此時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或用到有關小數的知識和問題,這部分知識的學習,可以擴大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範圍,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使學生初步學會用簡單的小數進行表達和交流,進一步發展數感,併為進一步系統學習小數及小數四則運算做好鋪墊。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位置與方向和麵積兩個單元,這是這冊教材的另兩個重點教學內容,為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提供了豐富的素材。通過這些內容的學習,讓學生初步形成辨認方向、表達與交流物體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通過現實的數學活動,讓學生獲得探究學習的經歷,探索並體會引進統一的面積單位的必要性,認識面積單位,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進一步促進空間觀念的發展。

在量的計量方面,這一冊進一步擴大計量知識的範圍,除了面積單位的認識外,還安排了認識較大的時間單位年、月、日及24時計時法。這些內容的教學可以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時間觀念,並通過實際操作與具體體驗,培養學生估計面積大小和時間長短的意識和能力。

在統計知識方面,本冊教材讓學生初步學習簡單的資料分析和平均數。教材向學生介紹了兩種不同形式的條形統計圖,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學習看這兩種統計圖,初步學會簡單的資料分析;通過學習平均數的含義和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初步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和實際應用,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教材一方面安排了一個單元,專門教學用所學的乘除法計算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另一方面,安排了"數學廣角"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學習簡單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換思想,並能應用集合和等量代換的思想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養他們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發現、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本冊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悅,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三、教學目標:

1.會筆算一位數除多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會進行相應的乘、除法估算和驗算。

2.會口算一位數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數,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每位乘積不滿十)。

3.初步認識簡單的小數(小數部分不超過兩位),初步知道小數的含義,會讀、寫小數,初步認識小數的大小,會計算一位小數的加減法。

4.認識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餘的七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會看簡單的路線圖,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5.認識面積的含義,能用自選單位估計和測量圖形的面積,體會並認識面積單位(平方釐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頃),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會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並能估計給定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6.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瞭解它們之間的關係;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數;知道24時計時法,會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刻。

7.瞭解不同形式的條形統計圖,初步學會簡單的資料分析;瞭解平均數的意義,會求簡單資料的平均數(結果是整數);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8.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9.初步瞭解集合和等量代換的思想,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1.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四、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

1、改變教學思想。

具有新觀念、新思想、新體驗。改變原有的老師講、學生學的思想觀念,實施互動學習(師生合作、生生合作、生網合作等),自主探究,老師給營造一個寬鬆、合諧,充滿愛、民主、喜悅的學習氛圍。由學生自主合作去探究、研討,老師作好參謀,當好後勤,作學生的服務員。

2、注重生活與數學的密切聯絡

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教學要考慮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結合他們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設計富有情趣的習題,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從生活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重視數學知識的課外延伸,加強數學知識的實用性和開放性。在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正歸一和反歸一等應用題時,結合生活例項,使所要學習的數學問題具體化、形象化,激發學生求知的內驅力。

3、注意教學的開放性,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適當設計一些開放性問題,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

4、面向全體、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1)加強基礎訓練,在計算方面,重點是要加強口算訓練,。在應用題方面,要重視一步計算應用題的'練習。在練習中必須重視應用題結構的訓練,如根據條件補充問題、根據問題補充條件等,這種題目要經常訓練,它對於提高學生分析數量關係的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2)實施分層教學,彈性教學,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不同的接受能力,採取不同的方法,佈置不同的作業,注意因材施教,力求"下要保底,上不封頂"即下要保義務教育的共同要求,上要引導興趣濃厚,學有餘力的學生進一步發展。把共同要求和發展個性結合起來。

(3)重視學生的課時目標過關和單元素質過關,作業嚴把關,加強資訊交流,及時反饋,增強教學的針對性。

5、結合多媒體教學

在課堂教學中,利用計算機對文字、圖象、聲音、動畫等資訊進行處理,形成聲、像、圖、文並茂的多媒體教學系統,進行視、聽、觸、想等多種方式的形象教學;

改革課堂問答方式,實施參與性教學。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僅僅是教學或實驗上的技能問題,而提出問題,卻需要創造性和想象力。"我計劃在教學中以注重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指導。常把提出問題的權利交給學生,給他們提供廣闊的參與空間,讓他們學得主動積極,有充分的機會去發現,去研究,去創造。

6、作業設計力求準確、簡潔、規範、方便教學。

學生學業成績的提高有賴於高質量的練習,我們必須重視課堂作業的設計和學生練習的達成度。課內外作業均要經過精心設計,力求從培養學生能力出發,體現課改精神,同生活實踐緊密結合,重在發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此外,採取"基礎練習+個性作業"

形式,針對學生不同的學習水平,分層設計作業。教師針對不同層面的學生完成不同難度的作業,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作業內容和形式,實現差異發展。

7、三位一體,學校、家庭、社會形成教育合力

家庭、社會、學校對學生的教育影響,各有自己的特點和優勢。只有三者協調,取長補短,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益。

教師要主動與家長取得聯絡,通過訪問學生家庭或開家長會,與學生家長相互溝通學生在學校的表現情況,使二者相互配合,取長補短,同時,要適時適當地向部分學生家長講明教育方法,共同教育學生。

五、全冊課時安排:(約60課時)

第一單元 位置與方向 4課時

第二單元 口算除法 3課時

筆算除法 9課時

整理和複習 1課時

第三單元 簡單的資料分析 3課時

平均數 2課時

第四單元 年、月、日的認識 2課時

24時計時法 2課時

製作年曆 1課時

第五單元 口算乘法 3課時

筆算乘法 4課時

整理與複習 1課時

第六單元 面積和麵積單位 2課時

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計算 3課時

面積單位間的進率 3課時

第七單元 小數的初步認識 3課時

小數的簡單計算 3課時

第八單元 解決問題 4課時

第九單元 數學廣角 2課時

第十單元 總複習 4課時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7

一、學生分析

三年級共有33人。全班大部分學生學習態度端正,學習目的明確,上課專心聽講,遇到不懂的問題能主動問老師,只有個別同學思想上不夠積極。全班大多數學生掌握基礎知識比較牢固,回答問題比較準確,反應快,上課回答問題積極,語言表達能力強,說話有條理,有部分學生基礎比較差、行為習慣也較差。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實際應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引導形成良好的行為、學習習慣。

二、教材簡析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年、月、日,兩位數乘兩位數,辨認方向,毫米和千米,資料的收集和整理,小數的初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分數的初步認識,探索樂園,共九個單元。

三、教學目標

第一單元內容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鐘錶和時、分、秒,能計算特別簡單的經過時間,具備了豐富的生活經驗和兩年多學校生活體驗的基礎上學習的。主要內容包括:認識24時計時法;計算簡單的經過時間;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認識平年和閏年。(共安排5課時)

第二單元主要學習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乘法,要求學生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和估算,能夠利用乘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在乘法教學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共安排7課時)

第三單元要求學生結合現實情境認識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餘的七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會看簡單的路線圖,能描述行走的路線。(共安排3課時)

第四單元要求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會並認識長度單位千米,知道毫米;瞭解相鄰長度單位間的進率,能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能恰當的選擇長度單位;能估測一些物體的長度,並進行測量。(共安排5課時)

第五單元要求學生能用表格等呈現整理資料的結果,能對調查過程中獲得的簡單資料進行整理和簡單的分析,體會運用資料進行表達與交流的作用。(共安排3課時)

第六單元初步認識簡單的小數(小數部分不超過兩位),初步知道小數的含義,會讀、寫小數,初步認識小數的大小,會計算一位小數的加減法。 (共安排7課時)

第七單元認識面積的含義,能用自選單位估計和測量圖形的面積,體會並認識面積單位(平方釐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頃),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會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並能估計給定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共安排8課時)

第八單元要求學生結合具體情境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能認、讀、寫簡單的分數,會比較兩個分數的大小(同分子或同分母),能計算同分母的分數(分母小於10)的加減法。(共安排6課時)

第九單元要求學生能發現事物中的.簡單規律,能利用發現的規律進行推算並解決相關問題;能用畫方格的方法進行分析、判斷和推理。獲得初步的進行邏輯推理的思路和方法。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四、教學措施

1、在日常教學工作中端正學生學習態度,注重培養學生靈活的計算能力,發展學生的數感。

2、提供豐富的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內容,注重實踐與探索,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3、結合現實問題教學簡單的資料分析和平均數,加深學生對統計作用的認識,逐步形成統計觀念。

4、注重40分鐘的課堂效率,做到精講精練。加強解決問題能力的教

學,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8

一、 教材分析:

(1) 小數的初步認識

第一單元“元、角、分與小數”是學生第一次認識小數,擴充套件了數及其應用的範圍。第一課“買文具”,結合購物的情境初步認識生活中的小數,初步建立小數概念。在“買文具”時,會看到文具標價牌上用小數表示它們的價格,從而自然地引入小數;經歷把這些表示價格的小數改寫為幾元幾角幾分、再把幾元幾角幾分改寫為小數表示的過程,初步理解小數的具體意義,體會小數與它所表示的實際的量的單位之間的聯絡,體會小數的特徵,並會認、讀、寫簡單的小數。

第二課“貨比三家”,要建立小數大小的初步認識。在解決“去哪個文具店買鉛筆盒便宜”的過程中,能夠結合學生自己的購物經驗,交流比較兩個小數(價格)大小的多種方法:既可以把兩個小數都改寫為幾元幾角後比較它們的大小;也可以找到一個適當的整數為中介,通過它間接地比較兩個小數的大小。切忌把成人認為更簡單的方法強加給學生,更簡單的方法可能也更理性、更抽象,容易造成學生死記硬背、機械學習的不良後果;如果更簡單的方法是學生自己發現的,那應該鼓勵。在進一步“提出哪些數學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很可能提出“去哪個文具店買橡皮便宜”的問題,它涉及到比較3個小數的大小,要找出其中最小的一個,更具有挑戰性。這個問題應讓學生自己去嘗試解答;然後再引導他們體會把複雜問題轉化為簡單問題來解決的策略,即先比較其中兩個數的大小;再拿其中較小的數與第三個數比較,就能找出最小的小數。經歷這個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體驗進行有條理地數學思考的過程。

第三課“買書”與第四課“寄書”的問題情境,是為理解一位小數加減運算的意義及演算法而創設的。前後這兩節課的區別在於,前者學的是一位小數的沒有進位的加法與沒有退位的減法,後者學的是一位小數的進位加法與退位減法;這兩節課都把探討小數加法的演算法作為重點,讓學生在理解並掌握小數加法演算法的基礎上,獨立去解決小數減法的演算法問題。理解並掌握小數加減法的關鍵環節是經歷小數加減的豎式演算法的抽象過程,理解其中小數點一定要對齊是由於單位相同的數值才能加減的緣故;小數點對齊的本質就是數位對齊,把小數點對齊,小數加減的豎式計算就類似於學生已經熟悉的多位數加減的豎式計算。學生必須體會這一點,那麼,小數加減法便可以融合到學生整數加減法已有的經驗之中,學生對小數加減法不但不再感到陌生或負擔,而且能體會到知識之間的融會貫通。這樣的學習才是有意義的。

(2)平移、旋轉和對稱

第二單元“對稱、平移和旋轉”把生活中常見的平移、旋轉和對稱現象作為學習與研究的物件,從運動變化的角度認識空間與圖形,是發展學生空間觀念的重要內容。第一課“對稱圖形”,讓學生先觀察、欣賞民間剪紙的藝術作品,再經歷“折一折、剪一剪”“猜一猜、剪一剪”等操作活動,逐步感知什麼是對稱圖形及其對稱軸;進而在直觀辨認圖形是否是對稱圖形的分類活動中,進一步體驗對稱圖形的基本特徵;讓學生在方格紙(釘子板)上畫(圍)出對稱圖形,用幾種基本圖形進行組合,擺出(構成)對稱圖形,從而初步形成對稱圖形的概念。

第二課“鏡子中的數學”,向學生呈現生活中有趣的鏡面對稱現象,激發他們強烈的興趣和好奇心,發展他們的空間知覺。第18頁練習第1題“從鏡子中看到的左邊圖形的樣子是什麼?”並給出3個答案供選擇,很有挑戰性;其實這3種答案都有可能,取決於鏡子放在適當的位置。經歷這樣的空間位置與圖形的探索,空間觀念是會大有長進的。

第三課“平移和旋轉”,首先結合生活中具體的例項,如纜車沿筆直的索道滑行、國旗沿著旗竿徐徐上升、直升飛機起飛時的機翼運動、小風車迎風旋轉等來感知平移和旋轉現象;進而通過區分物體的平移和旋轉兩類運動,描述見過的平移或旋轉運動等學習活動,以豐富關於平移和旋轉的感性認識;並要求學生“試著做一個表示平移和旋轉的動作”,獲得體驗。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平移,讓學生觀察在方格紙上簡單圖形平移前後的位置,通過“移一移”“說一說”“填一填”“畫一畫”等操作與交流活動,去逐步感悟這樣一個道理:要確定圖形平移後的位置,不僅需要知道圖形平移的方向(上、下、左、右)還要知道平移的距離(幾格)。平移的方向和距離是平移的兩個基本要素,要引導學生去體驗它,但不能也不必要把它歸納成知識點強加給學生們。

第四課“欣賞與設計”,通過欣賞與設計圖案的活動,感受圖案的美,體會平移、旋轉與對稱在創作圖案中的應用,為學生展示豐富的想像力與創造力提供機會,獲得創作圖案的初步經驗和體驗。

(3)關於兩位數與兩位數的乘法

第三單元“乘法”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表內乘法、兩位數乘一位數等演算法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乘法的。第一課“找規律”,讓學生通過計算,探索發現兩數相乘當其中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擴大10倍時積的變化規律;掌握這一規律,兩個整十數的乘法就能口算得出結果。在發現規律之前,計算12times;40,120times;40對於學生來說是有挑戰性的,他們要把這些算式轉化成熟悉的形式:12times;40=12times;5times;8=?120times;40=60times;2times;40=60times;80=?從中應讓學生體會到化未知為已知的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而式子的變形是實現這種轉化的重要手段。

第二課“整理書”,結合“整理書”的問題情境,學習兩位數乘兩位數沒有進位的乘法。首先讓學生估算,培養學生對數量關係的直覺能力,回答“200本放得下嗎?”再探索精確計算的各種演算法,交流各自演算法的過程,比較各種演算法的特點,體驗演算法的多樣化和靈活性;學生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演算法,但必須掌握它。兩位數乘一位數的豎式乘法是兩位數乘兩位數豎式乘法的基礎,必須讓學生體會這兩者的聯絡與區別,理解每一層計算的含義。

第三課“電影院”,結合電影院有多少座位的問題情境,學習兩位數乘兩位數的進位乘法。首先需要理解問題情境,明確要解決什麼數學問題,即“這是21排26號,是最後一個座位”是什麼意思,把它與來看電影的“500人”聯絡起來,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其次提高了對估算的要求,即要求學生能解釋自己估算的方法和過程,培養估算的意識與習慣。至於“這個電影院一共有多少座位”的計算,應該要求學生獨立完成,因為本課的演算法與上一課類似,所不同的是需要提醒學生在計算過程中注意進位問題。

(4)關於面積

第四單元“面積”,第一課要初步建立面積的概念。首先結合四對形狀相同但大小不同的物體或圖形,直觀說明面積的含義。接著讓學生從附頁中剪下一個正方形和一個長方形,比一比它們的面積大小。解決這個問題的挑戰性在於單純依靠觀察難以判斷,要鼓勵學生嘗試尋找其他的比較手段和途徑。教材中提供了三種辦法:剪一剪,拼一拼;用硬幣擺一擺,再數一數;先畫格子,再數一數。不僅體現瞭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其中擺硬幣或畫格子的辦法所蘊含的思想,還為後繼學習面積的度量埋下了伏筆。

第二課,讓學生再量一量數學書封面的面積有多大?這個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生經歷畫方格數方格的方法測量封面,以及交流各自測量結果的過程,並在對彼此不同的測量結果的質疑與反思中,體會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在這個基礎上,認識1釐米2的面積單位,並讓學生說一說自己身邊哪些東西的面積大約是1釐米2?使1釐米2面積單位變得直觀、具體,看得見,摸得著。學生有了對1釐米2面積單位的體驗後,讓他們再估一估數學書封面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平方釐米?並用格子紙量一量,檢驗估測得準不準。這樣的活動對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與估測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後續教材引導學生認識1分米2與1米2等面積單位的活動,也要經歷與認識1釐米2大體相同的認知過程,特別要體會學習1分米2與1米2這兩個面積單位的必要性,以及獲得它們所示的面積大小的具體體驗。因為不同大小的面積單位是需要根據具體情境或場合加以選擇使用的。

第三課“擺一擺”是探索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探索活動從估測3個長方形的面積開始,培養估測意識;然後用1釐米2的小正方形放在這3個長方形上擺一擺,看需要擺幾行幾列,能夠分別把這些長方形鋪滿,從而獲得每一個長方形的長、寬和麵積的相關資料;把這些資料記錄在表格中,進行觀察、比較,發現長方形面積與乘法的聯絡,從而建立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這個實驗、探索的過程是學生體驗合情推理、建立數學模型的抽象思維的過程。有了建立長方形面積公式的經驗,經過類比推理,學生能夠得出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第四課“鋪地面”,學習面積單位的換算關係(進率)。教材創設了“鋪地面”的問題情境,探索1分米2與1釐米2的換算關係。先讓學生估計1分米2裡有多少個1釐米2,再通過直觀操作或合情推理來檢驗原先的估計是否正確,從而確認1分米2=100釐米2的換算關係。學生經歷這個過程之後,就可能類似地推出1米2=100分米2、1米2=10 000釐米2等結論。在掌握釐米2、分米2和米2之間的單位換算關係之後,再認識米2、公頃和千米2之間的單位換算關係,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式記憶這些常用的面積單位及其換算關係。例如,1米2=10 000釐米2、1公頃=10 000米2,這兩個換算關係有相同的進率;1分米2=100釐米2、1米2=100分米2、1千米2=100公頃,這三個換算關係也有相同的進率――利用這種形式上的聯絡,也許有助於保持對它們的記憶。

(5)認識分數

第五單元“認識分數”是學生關於數的認識的又一次擴充套件。在本單元,分數被作為整體的一個部分來認識,這種認識又與平均分的經驗分不開。其實,學生正式學習分數以前,“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已經出現在他們的口頭語言中,只是還不曾想過要用什麼符號來表示它們。

第一課“分一分(一)” 從學生熟悉的一個簡單的數學事實出發:一個蘋果平均分給兩個人,每人分到半個蘋果。讓學生討論用什麼方式來表示“一半”呢?這個討論過程,一方面學生可以意識到原來學過的數不夠用了,要另想辦法表示“一半”;另一方面讓學生參與創造,感受表示“一半”的方式其實是很多的。在這個基礎上才引入“一半可以用<, SPAN lang=EN, , -US>1/2來表示”,在多種表示方式的對比中,體會用12表示一半的優越性,體會學習分數的必要性;進而,讓學生在“塗一塗”“折一折”“說一說”等操作與描述活動的過程中,理解簡單的分數所表示的具體意義,認識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初步掌握簡單分數的寫法和讀法。

第二課“分一分(二)”,是對分數意義認識的進一步發展。分數表示的是整體的一個部分,而這個整體的內涵是豐富的。單位1是一個整體,由許多事物組成的集合也是一個整體,分數更深層的意義是表示整體與部分相互依存的數量關係,從而運用分數可以描述現實世界的許多現象。教材創設的“試一試”的問題情境,就是要讓學生體驗到這一點;第60頁第3道思考題還結合具體情境,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分數所具有的相對性,它不能撇開“這堆鉛筆”這個整體的背景,從而幫助學生初步建立起分數的概念。

第三課“比大小”,由於分數具有相對性,所以比較兩個分數大小就有一個必要的前提,即這兩個分數所表示的必須是同一(或相同)整體的兩個部分。抽象的分數可以用圖形直觀表示,所以藉助圖形的直觀可以比較分數的大小;這種直觀的比較分數大小的策略,符合低年級學生認知的發展水平。這部分教材的要求也是最基本的,僅比較兩個分母都不大於10的分數的大小;但它所充分體現的形數結合的思想方法卻是要讓每個學生都經歷和體驗的。

第四課“吃西瓜”,結合小熊吃西瓜的情境,學習同分母的簡單分數的加減演算法。對國小生而言,直觀是通往抽象思維的必由之路。理解抽象的分數加減的演算法過程,教材中都通過直觀的圖形來揭示其中的演算法原理;在“練一練”中,還再次結合線段圖進行分數加減,進一步體會分數加減的'意義。但是,學生進行分數加減運算最終必須擺脫對圖形直觀的依賴。為此,學生做了“練一練”中的第2題後,要求他們“說一說你是怎麼算的”,目的是幫助他們自己去發現“兩個同分母分數相加減”的形式規律,即“分母不變,把分子相加減”;他們一旦領悟到這一點,在進行同分母分數的加減運算時,才可能擺脫對圖形直觀的依賴,抽象思維也才可能得到進一步發展。

(6)統計與可能性

第六單元“統計與猜測”的重點是讀統計圖表,從統計圖表中獲取資訊,做出判斷與決策。

第一課“獎牌給哪組”,結合讀兩組投籃比賽的統計圖,在討論該哪組獲勝的過程中,體會計算平均數的意義與必要性,進一步獲得怎樣利用統計圖表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的體驗,發展學生的統計意識和應用意識。怎樣求平均數,教材呈現兩種方法體現演算法的多樣性,它們彼此不分優劣,重要的是學會在不同的場合會選擇適當的方法。教材沒有給出求平均數的公式,重點放在理解平均數的意義上;當然可以讓學生自己來描述、建立平均數的演算法模型,但無須要求死記硬背。在“試一試”與“練一練”中提供了平均數應用的現實問題。

第二課“猜一猜”,讓學生體會在可能發生的事情中,發生的可能性還有大小的區別。第一個活動是說一說“如果轉動轉盤,指標停在哪種顏色的可能性大?”學生不做試驗也能夠通過比較不同顏色區域的面積大小,進行合情推理,做出正確判斷。但“拋紙杯”各種結果可能性的大小,不做試驗就難以推斷。在做這個試驗前,應該讓學生先猜一猜紙杯落地後有幾種情況,哪一種發生的可能性最大,哪一種最小;然後再通過試驗進行驗證。“摸球”試驗,同樣要求學生能夠列出所有可能發生的幾種結果,猜想發生各種結果可能性的大小,再通過試驗來檢驗猜想。進一步可以讓學生結合具體情境,嘗試尋找各種結果可能性大小的原因,與同伴進行交流,體驗數學思考的力量。對於任何概率的簡單試驗,首先要弄清楚它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有幾種,這是進一步研究和描述發生各種結果可能性大小的必要前提,所以教材中設計的“討論”和“試一試”都加強了對這一前提的關注和體驗。“你知道嗎”介紹降雨概率,有助於學生認識可能性的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加強數學的應用意識。

(7)實踐活動

“旅遊中的數學”和“體育中的數學”,較好地體現了數學在生活中某一領域的應用,具有綜合的特點。像這樣專題性的實踐活動,不但能溝通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而且有助於生成數學內部知識之間的內在有機的聯絡,還能更好地理解數學,體會數學的價值,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例如,“旅遊中的數學”,從出發、租房、遊覽、吃飯到設計旅遊計劃,無處不用數學來解決問題,而且很自然地把數與計算、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等知識融合在解決旅遊問題的過程中。“體育中的數學”,無論編排體操表演的隊形,還是安排比賽的場次,同樣需要數學,在發展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同時,也獲得對數學的良好的情感體驗。

二、教學總目標和總的要求:

(1)數與代數

1.第一單元“元、角、分與小數”

結合購物的具體情境初步理解小數的意義,能認、讀、寫簡單的小數;感受比較小數大小的過程;會計算一位小數的加減運算,能解決一些相關的簡單問題;能運用小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並進行交流。

2.第三單元“乘法”

會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並解釋估算的過程;能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並能對結果的合理性進行判斷。

3.第五單元“分數”

能結合具體情境與直觀操作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能認、讀、寫簡單的分數;感受比較分數大小的過程;會計算同分母分數(分母小於10)的加減運算,能解決一些相關的簡單問題;能運用分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並進行交流。

(2)空間與圖形

1.第二單元“對稱、平移和旋轉”結合例項,感知平移、旋轉、對稱現象;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後的圖形;通過觀察、操作,認識軸對稱圖形,並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的軸對稱圖形。

2.第四單元“面積” 結合例項認識面積的含義,能用自選單位估計和測量圖形的面積,體會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體會並認識面積單位(平方釐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頃),會進行簡單的面積換算;探索並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能估算給定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3)統計與概率,第六單元“統計與可能性”。通過豐富的例項,瞭解平均數的意義,體會學習平均數的必要性,會求簡單資料的平均數(結果為整數);根據統計圖表中的資料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能和同伴交換自己的想法;能夠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對一些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並和同伴交換想法。

(4)實踐活動本冊教材除了安排“森林旅遊”“旅遊中的數學”和“體育中的數學”等3個較大的實踐活動外,還在正文或練習中提供瞭如下的實踐活動:

1.到商店調查3種商品的價格,並做好記錄。

2.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數,並與同伴說一說。

3.調查自己家兩個月水、電費開支情況,並記錄下來。通過分析資料把你的感受與同伴說一說。

4.收集一些對稱圖形、圖案和照片在班裡展覽。

5.用紙剪出一個喜歡的圖形,通過對稱、平移或旋轉繪製一幅圖案。

6.設計旅遊計劃。

7.廚房鋪地磚的設計方案。

8.製作七巧板。

9.調查你和同學的身高,計算你們組的平均身高約是多少。

10.在報刊上找出與平均數有關的資訊,並與同伴交流。

11.經歷以上一系列觀察、操作、製作、調查、推理等實踐活動,在合作與交流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獲得並積累更多的數學活動的初步經驗,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